『壹』 騰訊的最大股東為誰
答: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貳』 騰訊的股東如題 謝謝了
國際傳媒大鱷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騰訊最大股東原來不是馬化騰,而是南非企業 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全資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占騰訊50%股權 作為騰訊最主要的創辦人,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普通網民中的知名度卻著實一般,其它11位創辦人股東在媒體上的公開露面就更為鮮見。或許正是馬化騰及其團隊的低調,造就了騰訊對媒體的低調,也讓人們忽略了這些站在「企鵝」標識背後的IT超級玩家們的創業路徑。 騰訊的招股上市,使得這家誕生於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資本路徑第一次完整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騰訊方面出具的資料表明,騰訊控股的前身——騰訊計算機於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人民幣,兩名出資人黃惠卿和趙永林分別持有60%和40%的股權。經過歷次股權轉讓,騰訊控股的5位主要創辦人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和陳一丹共同全資擁有騰訊計算機至今。 1999年,由於政策的限制,外國投資企業不能在中國投資電訊增值服務,而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和香港盈科有意投資騰訊,騰訊5位主要創辦人於當年底成立騰訊控股作為騰訊各公司的控股公司。由此引入的兩筆風險投資共220萬美元,IDG和盈科分別持有騰訊控股總股本的20%,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正是這22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為騰訊日後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礎。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以110萬美元的投資,在不到一年中即獲得1000餘萬美元的回報已經堪稱奇跡,但事實證明盈科還是低估了騰訊的成長潛力。 起源於南非的MIH絕非等閑之輩,其在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主營業務是互動電視和收費電視,年營業額約2.5億美元,市值40多億美元,是個實實在在的傳媒巨頭。其對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關注與理解,更加彰顯了來者的不凡。 MIH從盈科手中購得20%騰訊股權的同時,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的股份。但是顯然,一旦看清了騰訊的成長潛力,MIH不甘僅僅成為一個參股投資的角色。 此後的2002年6月,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將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讓給MIH,騰訊的股權結構由此變為創業者佔46.3%、MIH佔46.5%、IDG佔7.2%。 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經營管理的界定上,MIH與騰訊創業團隊顯然經過一番良好的協商,在MIH短暫控股時期,騰訊控股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等主要創辦人負責,MIH方面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並不負責騰訊控股的具體事務。 直到2003年8月,騰訊創業團隊才將IDG所持剩餘股權悉數購回,並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經過股權結構的重新調整,最終完成了上市前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的股權結構。
『叄』 騰訊控股的發行價是多少
騰訊控股(0700.HK),發行價為3.70港元。
該股於復2004年6月16日正式在香制港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0700.HK。在此次上市中,騰訊以每股3.70港元的價格發售了4.202億股,募集資金達15.5億港元。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是此次上市的全球協調人、賬簿管理人、牽頭經辦人及保薦人。
2015年7月2日,該股收盤價為156.50港元;總股本183 572萬股,流通股本183 572萬股;總市值2872.89億港元,流通市值2872.89億港元,上市11年間,總市值飆升近200倍。
『肆』 騰訊背後的大股東都是哪個國家的
國際傳媒大鱷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騰訊最大股東原來不是馬化騰,而是南非企業 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全資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占騰訊50%股權 作為騰訊最主要的創辦人,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普通網民中的知名度卻著實一般,其它11位創辦人股東在媒體上的公開露面就更為鮮見。或許正是馬化騰及其團隊的低調,造就了騰訊對媒體的低調,也讓人們忽略了這些站在「企鵝」標識背後的IT超級玩家們的創業路徑。 騰訊的招股上市,使得這家誕生於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資本路徑第一次完整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騰訊方面出具的資料表明,騰訊控股的前身——騰訊計算機於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人民幣,兩名出資人黃惠卿和趙永林分別持有60%和40%的股權。經過歷次股權轉讓,騰訊控股的5位主要創辦人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和陳一丹共同全資擁有騰訊計算機至今。 1999年,由於政策的限制,外國投資企業不能在中國投資電訊增值服務,而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和香港盈科有意投資騰訊,騰訊5位主要創辦人於當年底成立騰訊控股作為騰訊各公司的控股公司。由此引入的兩筆風險投資共220萬美元,IDG和盈科分別持有騰訊控股總股本的20%,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正是這22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為騰訊日後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礎。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以110萬美元的投資,在不到一年中即獲得1000餘萬美元的回報已經堪稱奇跡,但事實證明盈科還是低估了騰訊的成長潛力。 起源於南非的MIH絕非等閑之輩,其在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主營業務是互動電視和收費電視,年營業額約2.5億美元,市值40多億美元,是個實實在在的傳媒巨頭。其對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關注與理解,更加彰顯了來者的不凡。 MIH從盈科手中購得20%騰訊股權的同時,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的股份。但是顯然,一旦看清了騰訊的成長潛力,MIH不甘僅僅成為一個參股投資的角色。 此後的2002年6月,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將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讓給MIH,騰訊的股權結構由此變為創業者佔46.3%、MIH佔46.5%、IDG佔7.2%。 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經營管理的界定上,MIH與騰訊創業團隊顯然經過一番良好的協商,在MIH短暫控股時期,騰訊控股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等主要創辦人負責,MIH方面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並不負責騰訊控股的具體事務。 直到2003年8月,騰訊創業團隊才將IDG所持剩餘股權悉數購回,並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經過股權結構的重新調整,最終完成了上市前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的股權結構。 風險資金和技術支持的作用 實際上,騰訊控股上述歷次股權的變動與風險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同步進行,事實表明,騰訊今天的成長除了公司不斷將保留盈利轉為追加投資之外,風險資金的追加孵化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騰訊控股正式招股之前,此前媒體的報道中曾經存在偏差,一度認為MIH自進入之初所持騰訊控股的股權即與騰訊創業團隊相當,從而忽略了MIH一度占據股權優勢的一面。在事實經由騰訊控股的招股章程披露之後,就會引出一個疑問:在曾經占據股權優勢的背景之下,MIH為何放棄絕對控股而接受與騰訊創業團隊各佔50%的股權安排?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盡管MIH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但對於騰訊控股而言,一旦沒有馬化騰及其他主要創辦人的進一步努力,公司的運營和進一步發展就會失去方向,「甚至對公司的運營和財務狀況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而引起記者注意的是,在目前騰訊控股的公司架構中,與騰訊控股尚無直接股權牽連的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及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的運作將對騰訊控股的業務運營產生極為關鍵的技術支持和溝通橋梁作用。 前述已經提及,騰訊計算機乃為騰訊控股的最早雛形,目前的股權結構為5位騰訊主要創辦人全資擁有,而騰訊藉以發家的QQ即時通訊軟體即為該公司開發。世紀凱旋科技於今年初成立,其股東與騰訊計算機同出一轍。 在騰訊控股招股章程的「風險因素」中,幾乎所有的條款均提到這兩家公司在公司運營中的作用。盡管騰訊控股在招股章程中詳細提到關於騰訊計算機和世紀凱旋的盈利分配方式、注冊資本架構等一攬子合約。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仍然不會影響騰訊的主要創辦人在騰訊控股未來走向上繼續掌握主動權
『伍』 騰訊和百度的股權分布
騰訊年報顯示,Naspers持有該公司31.1%股份,馬化騰持股8.61%。網路年報顯示網路最新股權結構,李彥宏持股16.1%,第二大股東Baillie Gifford & Co(Scottish partnership)持股降至5.2%。
騰訊股權分布:
5月14日消息,騰訊最近發布了2018年報,披露了該公司最新股權結構。騰訊年報顯示,Naspers持有該公司31.1%股份,馬化騰持股8.61%。
根據年報顯示,騰訊執行董事為騰訊CEO馬化騰、騰訊總裁劉熾平;非執行董事為Jacobus Petrus (Koos)Bekker 、Charles St Leger Searle;獨立非執行董事為李東生、Iain Ferguson Bruce、Ian Charles Stone、楊紹信、柯楊。
騰訊最大股東為MIH TC(母公司為南非報業Naspers),持有31%股權;騰訊CEO馬化騰持股為8.58%,劉熾平持股為0.55%。
騰訊年報附註解釋稱:MIH TC乃由Naspers Limited透過其全資擁有的中間公司MIH Holdings Proprietary Limited、MIH Ming He Holdings Limited及MIH Services FZ LLC間接全資擁有。
Naspers Limited、MIH Holdings Proprietary Limited、MIH Ming He Holdings Limited及MIH Services FZ LLC被視為擁有同一批2961223600股股份。
總部位於南非開普敦的Naspers創立於1915年,起初只是一間出版商,1997年在約翰內斯堡交易所上市,現時業務包括電子商務、電子支付、收費電視以及印刷媒體等,在非洲、印度、巴西有很大影響力。Naspers在2001年斥資3300萬美元入股騰訊,成為其控股股東。
Naspers去年3月按總代價76941211,500港元(約合人民幣621億元)出售合共189978300股騰訊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約2%。計算可得,Naspers出售價為每股405港元。這也是Naspers在2001年投資騰訊以來,首次出售後者股份。
騰訊當時表示,Naspers表示至少未來三年將不會進一步出售股份,有關安排符合其對本公司業務的長期信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Advance Data Services Limited持有騰訊8.61%股份。Advance Data Services Limited直接持有723507500股騰訊股份及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馬化騰環球基金會間接持有96000000股股份。Advance Data Services Limited為馬化騰全資擁有。
和騰訊2017年年報對比,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不再是騰訊主要股東。
另外,截至2018年12月31日,騰訊總裁劉熾平持有公司4918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約0.52%。
截至今年1月31日,網路第二大股東Baillie Gifford & Co(Scottish partnership)持股降至5.2%,上年同期Baillie Gifford & Co持股為6.6%。
李彥宏此前曾表示,網路在2018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年營收達10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
網路預計在2019年第一季度,網路的凈收入總額將會介於235億元人民幣(約合34.2億美元)到247億元人民幣(約合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2%到18%,移除網路國際業務與度小滿拆分影響,同比增長18%至24%。
股權結構有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講,股權結構有兩層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
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權結構有三種類型:
一是股權高度集中,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二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
三是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與50%之間。
規范的股權結構包括三層含義:降低股權集中度,改變一股獨大局面;流通股股權適度集中,發展機構投資者、戰略投資者,發揮他們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股權的流通性。
第二個含義則是股權構成
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在中國,就是指國家股東、法人股東及社會公眾股東的持股比例。
從理論上講,股權結構可以按企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收益索取權的分布狀況與匹配方式來分類。從這個角度,股權結構可以被區分為控制權不可競爭和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兩種類型。
在控制權可競爭的情況下,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是相互匹配的,股東能夠並且願意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實施有效控制;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中,企業控股股東的控制地位是鎖定的,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作用將被削弱。
『陸』 騰訊誰占的股份最多
國際傳媒大鱷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騰訊最大股東原來不是馬化騰,而是南非企業 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全資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占騰訊50%股權 作為騰訊最主要的創辦人,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普通網民中的知名度卻著實一般,其它11位創辦人股東在媒體上的公開露面就更為鮮見。或許正是馬化騰及其團隊的低調,造就了騰訊對媒體的低調,也讓人們忽略了這些站在「企鵝」標識背後的IT超級玩家們的創業路徑。 騰訊的招股上市,使得這家誕生於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資本路徑第一次完整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騰訊方面出具的資料表明,騰訊控股的前身——騰訊計算機於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人民幣,兩名出資人黃惠卿和趙永林分別持有60%和40%的股權。經過歷次股權轉讓,騰訊控股的5位主要創辦人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和陳一丹共同全資擁有騰訊計算機至今。 1999年,由於政策的限制,外國投資企業不能在中國投資電訊增值服務,而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和香港盈科有意投資騰訊,騰訊5位主要創辦人於當年底成立騰訊控股作為騰訊各公司的控股公司。由此引入的兩筆風險投資共220萬美元,IDG和盈科分別持有騰訊控股總股本的20%,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正是這22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為騰訊日後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礎。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以110萬美元的投資,在不到一年中即獲得1000餘萬美元的回報已經堪稱奇跡,但事實證明盈科還是低估了騰訊的成長潛力。 起源於南非的MIH絕非等閑之輩,其在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主營業務是互動電視和收費電視,年營業額約2.5億美元,市值40多億美元,是個實實在在的傳媒巨頭。其對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關注與理解,更加彰顯了來者的不凡。 MIH從盈科手中購得20%騰訊股權的同時,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的股份。但是顯然,一旦看清了騰訊的成長潛力,MIH不甘僅僅成為一個參股投資的角色。 此後的2002年6月,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將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讓給MIH,騰訊的股權結構由此變為創業者佔46.3%、MIH佔46.5%、IDG佔7.2%。 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經營管理的界定上,MIH與騰訊創業團隊顯然經過一番良好的協商,在MIH短暫控股時期,騰訊控股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等主要創辦人負責,MIH方面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並不負責騰訊控股的具體事務。 直到2003年8月,騰訊創業團隊才將IDG所持剩餘股權悉數購回,並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經過股權結構的重新調整,最終完成了上市前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的股權結構。 風險資金和技術支持的作用 實際上,騰訊控股上述歷次股權的變動與風險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同步進行,事實表明,騰訊今天的成長除了公司不斷將保留盈利轉為追加投資之外,風險資金的追加孵化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騰訊控股正式招股之前,此前媒體的報道中曾經存在偏差,一度認為MIH自進入之初所持騰訊控股的股權即與騰訊創業團隊相當,從而忽略了MIH一度占據股權優勢的一面。在事實經由騰訊控股的招股章程披露之後,就會引出一個疑問:在曾經占據股權優勢的背景之下,MIH為何放棄絕對控股而接受與騰訊創業團隊各佔50%的股權安排?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盡管MIH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但對於騰訊控股而言,一旦沒有馬化騰及其他主要創辦人的進一步努力,公司的運營和進一步發展就會失去方向,「甚至對公司的運營和財務狀況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而引起記者注意的是,在目前騰訊控股的公司架構中,與騰訊控股尚無直接股權牽連的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及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的運作將對騰訊控股的業務運營產生極為關鍵的技術支持和溝通橋梁作用。 前述已經提及,騰訊計算機乃為騰訊控股的最早雛形,目前的股權結構為5位騰訊主要創辦人全資擁有,而騰訊藉以發家的QQ即時通訊軟體即為該公司開發。世紀凱旋科技於今年初成立,其股東與騰訊計算機同出一轍。 在騰訊控股招股章程的「風險因素」中,幾乎所有的條款均提到這兩家公司在公司運營中的作用。盡管騰訊控股在招股章程中詳細提到關於騰訊計算機和世紀凱旋的盈利分配方式、注冊資本架構等一攬子合約。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仍然不會影響騰訊的主要創辦人在騰訊控股未來走向上繼續掌握主動權。
『柒』 騰訊股票多少一股
您可通過我司易淘金APP查詢騰訊控股實時股價。
『捌』 騰訊控股誰是最大的股東啊
馬化騰。
2014年12月,騰訊控股主席兼CEO馬化騰,減持騰訊控股股份,每股的價格是118.61港元至119.97港元不等,總共套現30億港元,也就是3.87億美元。騰訊的發言人稱,馬化騰此次減持騰訊控股股份,和他個人財富管理有關系。早前,馬化騰還參加中國平安定向增發。
此次馬化騰所減持的股份,占據騰訊控股總股本比例,小於0.5%。也就是說,雖然經過這次股份減持,在騰訊控股中,馬化騰依然是最大的個人股東,他所持的股份,是9.87%按照胡潤百富榜的排名來看,中國富豪中,馬化騰排名第三,他的身家大概是140億美元。
前段時間,據《胡潤套現富豪榜》顯示,馬化騰套現了79億,他也因此成為2016套現大王。最近一年,馬化騰所減持的股份,市值200多億,他拿來做慈善的有139億,套現79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