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結構,我能寫
我寫好發到哪裡去給你
Ⅱ 企業社會責任與績效研究存在的問題
對於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迄今為止尚無定論。最先提及社會責任標準的是亞當�6�1斯密,他在《國富論》中曾提到企業唯一的任務就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經營中追求利潤最大化。貫穿美國歷史的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企業如果盡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資源以生產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並以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銷售它們,企業就盡到了自己的社會責任。這種容易理解的標准在企業的實踐中也從來沒有被無條件的實行過,縱觀歷史,企業和企業家已將這個嚴格的利潤最大化原則作了調整,加入了注重社會利益的考慮,雖然這個標准不是第一位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標准卻越來越重要。盡管如此,利潤最大化這個傳統的理論基石依然穩立不倒。
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各種力量都集中於引導企業的領導者,特別是那些大公司的領導者,來闡述自我利益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工業的大力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的社會影響。到20世紀20年代,共出現了三種相互聯系的觀點,有利於擴大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管理者是受託人,也就是說,公司賦予他們相應的權力和地位,不僅需要滿足股東的權益,而且要滿足顧客、雇員和社會的需要。第二,管理者相信,他們有義務平衡這些集團之間的利益。事實上,他們就是各種各樣的利益團體之間相互沖突的利益協調人。第三,許多管理者都同意服務原則,這個原則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解釋就是類似於一種精神信仰,為利潤而運行的企業,通過創造大量的一般福利就可以回報社會。管理者個人通過成功的運營企業就可以服務社會,然後,整個社會體系就會減少社會不公,貧窮以及其他的弊病;關於服務原則的第二種解釋是,雖然資本主義制度強調人性,但作為個體企業和管理者仍然有義務承擔社會項目去造福或服務於公眾。這三種相互聯系的觀念,即受託人觀念、利益平衡觀念和服務觀念,已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領導人所接受。
鑒於相關性研究的可操作性考慮,本文擬使用企業社會貢獻率指標作為衡量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評價指標,進而討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其經營績效的相關性問題。企業社會貢獻率為企業社會貢獻總額與企業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企業平均資產總額×100%
其中,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應交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其他稅收、凈利潤等。在這一指標中,既包含了企業的經濟責任,同時也包含了企業的法律責任、倫理責任。
Ⅲ 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對企業財務績效和價值的影響有哪些
關於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關系的研究,目前的研究結論基本有三個方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正相關、負相關,以及不同指標的相關關系方向不同。
(一)正相關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在當期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兩個維度分析了石化及塑膠行業上市公司的企業財務績效,得出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的結論。通過對廣東省抽樣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提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績效正相關,但規模和性質不同的企業,其社會責任的履行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存在著顯著差異。有專家研究了通信行業46家上市公司的企業利潤、企業競爭力、企業成長性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於企業未來的成長。
(二)負相關
專家據46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財務數據。分析表明,大多數社會責任變數對當期的財務績效影響為負。並通過建立類似學習曲線的企業社會責任曲線效應模型,應用平行數據模型法對企業社會責任承擔與企業單位產出成本進行動態分析,得出結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企業的負擔。
(三)不同利益相關者,相關關系方向不同
專家選取醫葯製造業63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對其2007—2011年間的財務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證明社會責任履行的各個方面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不盡相同,一部分有利於企業業績效的提高,而另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作用。基於社科院2009-2011年公布的處於社會責任排名前100強企業的相關數據分析,提出企業對股東、供應商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履行社會責任會對財務績效總體上產生較好的效果,但是對客戶和員工履行社會責任可能會降低企業的效益水平。從社會資本利益相關視角提出假說,企業履行對社會資本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呈分化趨勢,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負向作用。
從現有文獻來看,對於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的研究已展開多年,早期的研究結果多集中於單純正相關或負相關,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趨向於對於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相關關系方向不同的結論。而從研究方法來看,相關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占絕大多數,利用面板數據分析一個時間區間之內的相關關系的文獻較少,因此,本文將採用面板數據,動態分析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
Ⅳ 財務管理專業老師布置寫論文,寫京東商業模式可以不,有沒有偏題呢
京東商業模式是比較籠統的吧,牽涉到財務管理的知識版塊了嗎,感覺要是經濟管理專業的話,選擇這個題目倒是可以,建議別浪,與本專業相關,至關重要
Ⅳ 關於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實例,哪位高手給幾個啊
中國入世已經7年。一方面,跨國公司離我們更近了;另一方面,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跨國公司。我們與西方跨國公司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本文以公司責任為話題,旨在對跨國公司的責任理念及其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以期幫助我國企業逐漸形成自己的責任理念,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公司責任在我國已經是一個越來越熱的話題。從2002年以來,我國召開了一系列有關公司責任理念方面的會議;2003年,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就曾進行過一項跨國公司如何強化公司責任的調查研究;2006年3月。由全球20多家權威機構共同主辦的「2006跨國公司中國論壇」將主題定位為「中國企業、公司責任與軟競爭力」。在該論壇上,商務部副部長易小准表示:「商務部把推進公司責任作為2006年『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一項重要工作」。2007年6月,「2007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評選」活動結束,此次評選活動的一大亮點,就是增加了「公司責任」這一選項。很顯然,公司責任已經成為企業全球化競爭的一項重要標准。
公司責任的概念
「公司責任」的概念是由美國學者謝爾頓於1942年率先提出的。事實上,自從1887年美國最高法院決定「公司是由憲法保護的法人」時起,公司責任就已經通過法律明確下來。進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出現了一系列的企業經營丑聞,引起了公眾的高度注意.並要求政府進行調查干預。之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公司責任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公司責任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和深化,除了法律責任外,又衍生出倫理責任、社會責任等內涵。
從公司的發展歷程來看,責任理念的建立過程也就是企業倫理的形成過程。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種倫理觀念被進一步放大:一方面,人類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化;另一方面,作為經濟活動中最主要的細胞——企業,其行為已經可以影響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現在很多跨國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公司責任運動」,迄今為止,盡管人們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公司責任概念,但是許多跨國公司在公司責任方面的實踐,可以說為公司責任的概念體系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下面簡要介紹幾家跨國公司的責任理念:
BP公司:遵守法律,事業進步,全球領袖。該公司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作為一個集團實現持續發展的能力,其相關手段包括更新資產,創造並提供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為集團股東帶來回報,不斷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員工加盟,為繁榮昌盛的大環境助一臂之力,維系客戶、社區對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東芝公司:東芝以尊重人為根本,力爭成為能夠創造豐富價值並能為全人類的生活、文化作貢獻的企業。索尼公司:良好的經營活動要求企業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股東、顧客女員工、供應商、商業夥伴、當地社區等相關利益者的權益。
杜邦公司: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內,用創造性的、有市場前景的方式,調動包括客戶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來滿足人類的需求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
巴斯夫公司:經濟成功必須和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結合在一起,才能獲得長期的增長,並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
從上述跨國公司的責任理念來看.盡管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述,但內容大體是一致的,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法律責任。無論在哪裡,這是一個企業存在的根本。第二,經濟責任。追求利潤是每一個企業的目標。第三,社會責任。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所承擔的責任范圍會不斷擴大,協調各方利益是實現其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第四,環境責任。環境問題日益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企業是社會經濟的主體,必須要為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肩負更多的責任。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在談到企業責任時,都包括了利潤(股東責任)、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其中,股東責任(經濟責任)是基礎。尤其是作為跨國公司,它們的管理機制比較健全,如何才能給公司的股東帶來最大化的利益.是公司責任的基礎所在。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是建立在股東責任之上的更為廣泛的責任,它不僅要求對股東負責,而且要求對企業所在的環境、對社會的其他成員負責,包括供應商、客戶、員工、社區等。
跨國公司的公司責任案例
跨國公司是當今影響最為廣泛的經濟主體,它們的發展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跨國公司都源自於發達國家,它們的成長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它們都不是因社會責任而設立的,而是以獲取利潤為起點的。但是在市場化、社會化的條件下,跨國公司也經歷著利潤與倫理的雙重考驗,其責任理念也是在發展過程中慢慢形成的。
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大力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責任理念也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而引入中國。迄今為止,全球500強企業大部分已入駐中國,這些跨國公司已經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公司責任,如何在利潤與倫理、利益杠桿與社會責任之間尋找平衡點。巴斯夫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巴斯夫是全球知名的化學公司,創建於1865年。它多次被《財富》雜志評選為最受贊賞的化學公司,它從2001年開始連續數年被列入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排行榜。此外,它還被列入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FTSFAgood指數。
巴斯夫在全球都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它在承擔責任方面的表現令人稱贊。2001年德國政府出台新節能法規,要求新建築物的採暖能耗降至「7升」,巴斯夫利用其資源和技術優勢,將德國已有70年歷史的老建築物改成德國第一幢「3升」房,採暖耗油量從20升降到3升,不僅為住戶節約了大量採暖費用,並且環保效益十分顯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來的七分之一。由此,「3升房」在德國得到大力推廣。
巴斯夫在公司責任方面的突出表現還在於,它從不將經濟利益凌駕於環保、安全和健康之上,在處理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和公司盈利之間的關系方面表現得駕輕就熟,獲得了巨大成功。
巴斯夫早在1985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可謂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之一。1999年巴斯夫在中華區的銷售額是6.9億歐元,2005年則為28億歐元。如今,巴斯夫已是中國化工業最大的外資企業。
從環境方面看,巴斯夫十分注重「責任關懷」和「生態效益分析」。責任關懷,是指巴斯夫在全球首批建立可持續理事會,全面貫徹國際化工界的「責任感懷」運動;該運動是針對化工行業的特殊性而自發形成的一種自律行為,主要是指化工界在環保、安全和健康等方面進行的「改善行動」。巴斯夫早在1992年就提出「負責的行為」這一理念;在中國,巴斯夫的有關活動主要包括:對學校特別是大學的教育計劃、社區顧問小組行動以及對諸如供應商和承包商等第三方的審計等。生態效益分析可以說是巴斯夫的首創,這一戰略工具可以讓我們在產品開發、優化工藝以及選擇最具生態效益的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兼顧經濟和環境。
從社會方面看,巴斯夫十分願意承擔與其業務活動相關的社會責任,這些活動包括與員工、客戶、供應商以及當地社區的互動。巴斯夫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特別是得到了公眾和利益相關者的認可。2005年12月,巴斯夫在國內商業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舉辦的「2005中國最佳企業公民行為大賽」中獲獎;2006年初,巴斯夫又被《中國新聞周刊》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最具責任感企業」。現在,巴斯夫正與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委員會共同推動「1+3」企業社會責任計劃,即「我們作為一個成員,帶動我們的一個客戶、一個供應商、一個運輸商,一起把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做好」。隨後,巴斯夫選擇了三家企業,以期形成一個「傳幫帶」的鏈條。
跨國公司責任理念對我國的啟示
對社會有用,對公司有利,對環境有益。這是巴斯夫在公司責任方面屢獲成功的座右銘。從跨國公司特別是巴斯夫的公司責任案例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經驗,主要包括:
第一,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相結合。比如,巴斯夫的「生態效益分析」,不僅為公司節省了大量成本開支,而且還保護了環境、減少了資源消耗。
第二,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結合。比如,巴斯夫為供應商和客戶提供有效的運輸管理,不僅有利於提高自身效率,而且還可以吸引新客戶,保有長期客戶,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第三,經濟利益與法律責任相結合。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雖然巴斯夫是全球頂尖的化學公司,但是從未放鬆其內部控制和監督。比如,巴斯夫建立了向第三方舉報制度,這為巴斯夫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並贏得了東道國政府的信任。
像巴斯夫這樣的跨國公司,不僅將產品和技術帶給了我們,更重要的是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包括責任理念。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更多的企業將走出國門,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資金、技術已不再是困擾我們的主要因素,我們最欠缺的就是公司責任理念。
2001年人世以後,我國企業一直在探討如何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其實,我們在設備、技術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已經縮短了與跨國公司的差距,我們的「短板」是公司責任特別是社會責任方面的差距。雖然像伊利、中海油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實施企業責任報告制度,在建立公司責任理念方面邁出了一大步,但是與外國跨國公司相比,我們在公司責任方面的差距仍十分巨大,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
盡管近年來我們也看到一些跨國公司在華出現了不負責任的事件,與它們一向標榜的負責任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反差,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對其先進的公司責任理念及其制度全盤否定。我們依然要抱著學習的態度,虛心學習它們的先進經驗。
沒人懷疑我們越來越頻繁地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這一議題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必須要面對冷峻的事實:截止到目前,大多數政體和大多數企業都還沒有學會將自己對此的想法和議程正確地傳達給選民、公民和消費者。
企業要想正確傳達其對社會責任的想法和做法,有兩個斷層需要彌合,其中之一是理解的斷層,另一個是執行的斷層。人們面對的一個問題是:表述企業社會責任的語言極為晦澀難解,企業的社會責任非但沒有準確傳達出來,反而造成了人們的迷惑。雖然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宣言在強大力量的推涌下已經傳播開來,但是,毫無疑問,它所使用的語言確實是個問題。
執行的斷層處理起來同樣棘手。很多企業是在涉及企業品牌的事件中初次遭遇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的,也就是當品牌陷入麻煩的時候。企業的某些行為,或者企業的不作為,讓它們陷於尷尬的處境。在這種情形中,差強人意的社會責任表現將企業的聲譽和品牌置於危險的境地。
同時,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正在從保護品牌的層面延展到提升品牌形象的范疇。有些明智的公司已經認識到,公司在社會責任事務上的優秀表現可以成為品牌優勢的一個源泉。現在,令人激動的問題並不是公司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免於損毀,而是如何將樹立的品牌形象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全球公民身份完美統一起來。信任對品牌的成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當涉及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時,人們尤其吝惜自己的信任,這對機敏的品牌擁有者及品牌傳播機構來說,是個可資利用的良機。
新的傳播方式
需要業界高度注意的是,人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已經從狹小群體擴展到了主流社會。早期的先行者,比如,美體小鋪(BodyShop)(英國著名美容連鎖店,產品原料取自植物和蔬果,企業的宗旨是不僅要賺錢,而且還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和環境的改變。企業創立以來,一直堅守五個信念:反對動物實驗、支持公平交易、喚醒自覺意識、捍衛人權和保護地球。-譯者注)和本傑里公司(Ben&Jerry`s)(美國冰淇淋品牌,其產品聞名遐邇的原因除了對產品品質的嚴格控制外,還有公司社會公益導向的企業使命,公司在生產過程和包裝材料選擇等方面都設有嚴格的環境標准。-譯者注),就以其產品彰顯出了自己的環境意識、社會良知和經濟責任感。今天,我們看到,BP公司正以不僅貢獻石油的宣言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與此同時,豐田汽車公司也以其今天,明天,豐田的口號傳達著對綠色汽車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對社會的貢獻則在於其對節約能源的努力。
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而且應該為企業的創造力開辟嶄新的途徑,而不會桎梏企業的發展。公眾的關切所在是一個全新的范疇,公司自然需要傳遞全新的信息,這對廣告機構而言也是個天賜良機。
公眾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變遷,尤其是對廣告投入巨大的行業,他們應該注意到人們已經從關注物質豐富轉向了日益注重生活質量。正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克勞斯·托普費爾(KlausToepfer)談到的:消費者對隱藏在自己所購產品之下的世界表現出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除了價格和質量之外,他們還想知道,這些產品是誰在什麼地方、以什麼方式生產出來的。
三個底線(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底線)的概念在商界應運而生,對公司的報道和公司信息的傳播也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企業面對的除了傳統的財務報告挑戰之外,還必須直面就業問題和影響地方社區的其他問題。社會底線衡量企業在多樣性(比如,員工的年齡、性別和種族)和工作條件改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環境底線訴求的則是公司在生態學上的表現,比如,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污染物排放和產生的廢棄物等。
同時,評價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表現的客觀標准正在日益增多,例如,富時社會責任指數(FTSE4Good)(入選該指數的公司必須滿足五項標准:努力實現環境可持續性,發展與股東的積極關系,維護並支持普遍人權,確保良好的供應鏈人工標准,以及抵制賄賂。-譯者注),道瓊斯可持續性世界指數(DowJonesSustainabilityIndex)以及AA1000(AA1000是國際公認的對機構可持續性報告進行評估和確認的標准,是世界上第一個可持續保證標准,適用於工商業、非營利機構和政府部門。-譯者注)等。
他們是怎麼做的
有些廣告機構成功為企業傳遞出了承擔社會責任的信息,雖然讓人們形成企業已經開始全神貫注於社會責任的認識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近的例證包括:
殼牌公司
1997年,殼牌公司就自己的社會責任義務向公眾做出承諾。其後,公司一直在通過將理念引入企業行為-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投資於可再生資源-來努力實現自己的諾言。
但是,公司認為自己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公眾的了解,很多人似乎並不十分理解他們的准則和企業行為。所以,一個旨在闡釋殼牌公司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闡釋公司應對社會責任挑戰的舉措的新廣告運動開始了,這次,公司的訴求點不再是公司的特定產品,而是公司的品牌。
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以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廣告,在多個國家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並為公司品牌定位,是為傳播公司社會責任感的另一個例證。
公司研究發現,大部分人,包括投資者、客戶、消費者甚至自己公司的員工,並不完全清楚杜邦公司是干什麼的,不清楚公司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這一廣告策劃的目標,是彰顯公司在創造切實滿足人類對健康、食品和住房等基本需求的產品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魯爾天然氣公司(Ruhrgas)
奧美廣告集團(Ogilvy&Mather)為該公司設計了主題為完滿生活的廣告。這是一家德國地方公司而不是跨國公司就產品展開廣告攻勢的例子。魯爾天然氣公司創建於1925年,是德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和賣家,它向18個天然氣地方供應商和幾家市政公司直接提供產品,而不直接面對消費者。
廣告策劃的訴求點在於:天然氣是未來能源,強調天然氣的環保性、易用性以及合理的價格。廣告的口號完滿生活讓人們想到,天然氣就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世界經濟論壇(WEF)最近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全球范圍內,人們依然對公眾機構和大型公司缺乏足夠的信任。廣告業和媒體代理機構面臨著的嚴峻挑戰同時也是一個契機是:幫助客戶重建對自己的信任-近年來業已丟失的信任。
我們有望看到一個發生重大轉變的時代的到來。就客戶而言,這一重大變化意味著企業的市場營銷和公司事務不再是相互分離的行為,而是需要更加密切合作的環節,市場營銷和廣告就是公司事務。
廣告代理機構必須就此學會全新的技巧。將企業的環境意識和優秀的產品性能同時傳達出來,會給人留下虛偽的印象,這種方式是行不通的,廣告代理需要學會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如何將上述信息的傳播與提升品牌的價值結合起來,與此同時,還要達到促銷產品的目標。廣告機構還需要弄清的是,人們對它們恪守的道德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這些標准會與時俱進。如果它們對此不甚了了,那麼,自律機制-對廣告的行動自由而言至關重要的機制-就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人們已經不可能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視而不見了,企業必須要做出應對反應,而廣告和傳播機構則可以助企業一臂之力。
Ⅵ 關於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以伊利股份為例怎麼寫選題背景
選題背景宏觀經濟層面對蒙牛所在的行業影響,比如調結構,創新驅動。
行業層面,比如競爭關系改變,行業的周期性因素,行業的盈利增長遇到瓶頸,產業整合可能性等等。
蒙牛企業層面遇到的問題。
整理下就是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