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鄭和下西洋是去那個國家了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永樂帝在位24年間,中國西北部的蒙古舊部繼續對明朝產生危機,永樂帝還親征幾次,並在最後一次征途中去世。所以,有人認為永樂派鄭和下西洋是為安定海外,使永樂沒有後顧之憂,以利明朝專注防禦北方之亂。
但此說不可能成立,因為當時海外諸國武力都不強,沒有攻侵明朝海域之可能。
另有一說是,下西洋是為控制遺存在中南亞及印度北境之蒙古汗國。這也不可能,因在永樂年初,此國之可汗死亡,對明朝已沒有威脅。
鄭和七次下西洋,碰到三次戰役,其一為幫助某一小國政權轉換,一為某國想偷襲鄭和船隊,一為海盜集團,三者都是小戰役(下篇會再詳述)。有人依此視為鄭和下西洋有當「國際警察「之作用。但這些只是順途發生事件,不可能是主要動機或目的。鄭和碑文有言「及海外邦、番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略者剿滅之,由是海清寧,番人仰賴者「,可證實此言。
Ⅱ 蓮花的自然屬性是什麼
荷花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屬睡蓮科(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二蓮葉防水和自潔之謎
荷葉的表面附著著無數個微米級的蠟質乳突結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乳突時,可以看到在每個微米級乳突的表面又附著著許許多多與其結構相似的納米級顆粒,科學家將其稱為荷葉的微米-納米雙重結構。正是具有這些微小的雙重結構,使荷葉表面與水珠兒或塵埃的接觸面積非常有限,因此便產生了水珠在葉面上滾動並能帶走灰塵的現象。而且水不留在荷葉表面。
三 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你采來一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綠「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一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一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四 千年古蓮發芽之謎
申女士是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的植物學家,她的實驗室里培育著各種各樣的植物,但是她最珍愛的卻是兩棵古蓮--它們的年齡都在500年左右。
「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幾年。」申女士介紹說,「這兩棵古蓮卻大不相同,它們的種子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洗禮,現在居然發芽開花了。」
沉睡千年的古蓮醒了
數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訪問中國植物研究所;臨回美國時,北京的同事送給她7粒蓮花種子。「據說這些種子是從東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來的,我知道它們的年齡很老,但是不知道確切的數字。」申女士說,「當時它們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倒是我的實驗室同事約翰·薩森發現了它們的價值。」
約翰·薩森利用碳同位素測試儀,對古蓮種子的年齡進行鑒定,發現它們竟然是1200年前遺留下來的!更令人驚奇的是,當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種子的外殼並把它們浸泡在培養液中後,沒過多久它們居然發芽了!
遺憾的是,這些種子發芽後存活的時間很短,但是它們已經被列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夠發芽的種子。
千年的種子能夠發芽?!這激起了申女士極大的興趣,她決定再次返回中國尋找這些神秘的生命。當時申女士已經是國際植物學界的知名學者,許多科學家願意協助她完成此項研究工作。
科學的道路並不平坦
申女士帶到美國的第二批古蓮種子有21粒,年齡都在200歲到500歲之間。1997年,申女士在德國研究蓮花培育技術,通過實施「小手術」,第一粒種子發芽了,但是它只存活了不到3個月。
「隨後三年中,我在美國加州植物研究所培育了另外三粒種子,但是它們都沒有開花--很明顯,我使用的方法不當。」申女士回憶往事說,「後來好像很幸運,這兩粒種子都開花了,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兩棵,其中一棵的年齡是408歲,另一棵則是466歲。」
盡管古蓮開花了,但是它們與現代的蓮花有許多不同,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的環境。「我正在想盡一切辦法,使它們能夠茁壯成長。」
據申女士介紹,蓮花能夠如此長壽,應該有其特別的原因;如果能發現蓮花長壽的內在機制,人類將會受益匪淺,例如可以解決糧食儲存問題,減少世界飢餓人口,還有可能延長人類的壽命。
關鍵問題是:蓮花長壽的秘密是什麼呢?申女士稱,可能與土壤的輻射有關。
蓋曼·哈伯特是一名化學家,他是申女士的工作同事。哈伯特發現,古蓮種子周圍的土壤能夠發出輕微的輻射。「盡管輻射的強度很低,但是數百年之後其產生的效果也是相當驚人的。」申女士解釋說,「這或許是古蓮種子為何能夠存活至今的原因。」
據悉,申女士目前還剩下15粒古蓮種子,她准備提供給其他科學家,使得該科研項目能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著特殊的意義。」申女士說,「現在我們要找出蓮花長壽的秘密,造福於全人類。」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蓮怎麼還會開花呢?
這與蓮子的結構有關。蓮子的外種皮堅硬緻密,像個小小「密封包」,把種子密閉在裡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滲入,也可以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活動極為微弱,相當於休眠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古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五 蓮生長繁殖特別快的原因
六、由蓮而來的科技發明
從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植物分類研究的德國波恩大學植物研究所所長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領導的小組,通過電子顯微鏡對一萬多種植物的表面結構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終於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蓮花葉面上倒幾滴膠水,膠水不會粘連在葉面上,而是滾落下去並且不留痕跡。表面覆蓋著一層極薄蠟晶體的葉子乾乾凈凈,這正是防水葉面的特點。這一現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並作出這樣的假設: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經過努力,他發明了一項新技術,生產出表面完全防水並且具備自潔功能的材料。這是一項用途廣泛的新技術,它使人們不再為建築物頂部和表面的清潔問題發愁,也不必再為汽車、飛機和各種運輸工具的清潔問題大傷腦筋。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葯,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依據《中國荷花品種圖志》的描述,碗蓮是指在口徑26厘米以內的花盆中能正常開花,同時必須具備以下三項指標:平均花直徑不超過12厘米,立葉平均高度不超過33厘米,立葉葉片的平均直徑不超過24厘米。
碗蓮是以藕身做種藕栽培的,在一個生長周期要經過萌芽、展葉、開花、結實、長藕和休眠等過程。從種藕萌發開始至立夏、小滿期間為萌芽出土階段。春分以後,當氣溫升到10攝氏度以上時,種藕上的藕芽開始萌動,清明以後,氣溫達15攝氏度以上時,開始長出浮時,並抽生藕鞭;當氣溫達20攝氏度以上時,主鞭抽生立葉,並已有較強的根系,吸肥能力增強。
從立葉長出到出現後為旺盛生長階段。6月下旬,進入梅雨季節,雨水較多,濕度大,氣溫高,最適宜於藕的生長,此時即進入旺盛生長期。以後,大約每隔5—7天長出一片立葉,而且一片高於一片;主鞭、側鞭也很快生長,同時新的側鞭不斷出生,並現蕾開花。此階段要嚴防大風侵襲,避免折葉傷根。
栽培容器
現在許多碗蓮品種種植株仍嫌高大,因而僅有少數品種可種植於市場出售的菜碗、湯碗之中。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供種植碗蓮的花盆,而常見的素燒花盆(即泥盆、瓦盆)易滲水,所以不宜作為碗蓮栽培容器。釉盆、瓷盆、紫砂盆,不易滲水,可選作碗蓮栽培用盆。但這類盆一般都留有底洞,選用時可用水泥和砂堵死,或用橡膠墊片堵塞。花盆的形狀、色彩要與碗蓮相協調,使之渾然一體。可選用方形、圓形盆。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深為15厘米左右。初種碗蓮者可適當放大些,這樣易於開花。
栽培場地
每天接受7—8小時的光照,能促進其花蕾多,開花不斷。碗蓮最忌在陰處養護,更不能像室內觀葉植物一樣,放在室內培養。光線不足,荷葉徒長減綠,不能孕蕾。在院落中栽培碗蓮,花盆一定要放在光照充足或南向陽台的外沿上。開花季節,需要放入室內觀賞的,可採取早進晚出,或晚進早出,每天仍應保持一定光照。碗蓮需要有較充足的光照,但也忌雨後暴晴。
碗蓮系水生花卉,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又怕大水浸沉葉片,故場地應取水、排水方便。碗蓮懼大風,場地因盡量選擇背風處。
栽培土壤
碗蓮要求含腐殖質較豐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業污染土。黃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適當,過粘會影響藕鞭的伸長和藕的膨大;沙質土疏鬆,粘性不夠,容易遭風害而折損,有礙於根系的生長,一般以黃泥、沙質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為宜。如無沙質土,可加黃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區,可直接選用蔬菜地的園土;城市中還可用春季盆花換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黃泥作栽培土。
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雞糞或其他肥料,與盆土充分拌勻作基肥,揀去其中的雜質和石礫,清除土中的小蟲和蚯蚓,然後放入盆中。土層一般佔全盆容積的3/5左右。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趙家榮試驗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餅水2份,草木灰水6份,豬、牛蹄水2份,爛頭發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種植碗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栽培溫度
碗蓮是喜溫植物,對溫度要求較嚴,一般8-10攝氏度開始萌芽,14攝氏度藕鞭開始伸長。早期播種時,也要求溫度 15攝氏度以上,否則幼苗生長緩慢造成爛苗下游地區,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採用露地播種育苗,主要是因為溫度這不到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需要。隨著溫度升高,持續烈日高溫(40攝氏度以上),也不利於碗蓮的生長發育。22—35攝氏度是碗蓮生長發育的最適宜溫度。18—21攝氏度時,開始抽生立葉,開花則需要22攝氏度以上,25攝氏度生長新藕,這時需要日溫較同,夜溫稍低的氣候。大多數栽培種在立秋前後氣溫下降時轉入長藕階段,表現為盆土明顯上漲。
蓮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台」;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凈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凈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念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凈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凈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凈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艷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製、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飢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凈土)。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污,要身處污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潔凈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愛蓮說 夠經典吧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別的七、與蓮有關的詩歌
1、古詩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贈送)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西洲①曲(南朝樂府民歌)
憶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③。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④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⑤。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⑥徹底紅⑦。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⑧。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⑨。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注釋】①〔西洲〕地名,未詳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紀念的地方。②〔下〕落。落梅時節是本詩中男女共同紀念的時節。③〔鴉雛色〕形容頭發烏黑發亮。鴉雛,小鴉。④〔伯勞〕鳴禽,仲夏始鳴。 ⑤〔翠鈿〕用翠玉做成或鑲嵌的首飾。⑥〔蓮心〕和「憐心」雙關,就是相愛之心。⑦〔徹底紅〕就是紅得通透底里。⑧〔望飛鴻〕有望書信的意思,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⑨〔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此二句似倒裝。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藍天像大海,風吹簾動,隔簾見天便覺似海水盪漾。一說這里把江稱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遠。天海寥廓無邊,所以說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夢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愛人。
3、《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摘錄(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絕句漫興(其七)(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5、采蓮曲(朱湘)
小船呀輕飄,/楊柳呀風里顛搖;/荷葉呀翠蓋,/荷花呀人樣嬌嬈。/日落,/微波,/金絲閃動過小河。/左行,/右撐,/蓮舟上揚起歌聲。
菡萏呀半開,/蜂蝶呀不許輕來,/綠水呀相伴,/清凈呀不染塵埃。/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荷錢。/拍緊,/拍輕,/槳聲應答著歌聲。
藕心呀絲長,/羞澀呀水底深藏;/不見呀蠶繭,/絲多呀蛹裹中央?/溪頭/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猶。/波沉,/波升,/波上抑揚著歌聲。
蓮蓬呀子多,/兩岸呀榴樹婆娑,/喜鵲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羅。/溪中/采蓮,/耳鬢邊暈著微紅。/風定,/風生,/風盪漾著歌聲。
升了呀月鉤,/明了呀織女牽牛;/薄霧呀拂水,/涼風呀飄去蓮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蒼茫;/時靜,/時聞,/虛空里裊著歌音。
影響: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Ⅲ 腦動脈瘤手術50天腦梗有治嗎
請耐心的看看下文,因為醫生的家人得癌症的有些太少,不下功夫去突破癌症的理論,不像張仲景一樣,10年內死去了200多個族人,所以痛下決心要成為治病救人的人。所以,很多醫生對癌症,就可以說是盲人摸象,他們自己也知道不好治。但是,盲人摸象照樣可以賺大錢。醫生沒有調理癌症的足夠動機和智慧和慈悲,足夠經濟動力。醫生與其說是花大功夫去搞不一定有結果的研究,不如老老實實的賺大錢實惠。不論手術,還是放化療,都是高昂的費用,醫生賺大錢的捷徑。當一個個癌症患者悲慘的走的時候,哪一個醫生掉過慈悲與智慧的眼淚?都是家人痛哭流涕,並且對癌症更加恐懼,留下心理陰影。癌症不單一是局部的病變,而是全身病變在局部的顯現,在治療上著眼局部的同時,必須重視全身的治療。:"從現在的治療觀點來講,看腫瘤的大小、有沒有轉移、有沒有癌栓,往往盯著局部,忽略了全身;治療的時機,常從局部著手、重視局部,而更應該重視全身。兩者結合起來,那樣就是一個完整的"人"。這點就是我們中國的特色。這兩個結合得好,療效一定會提高。"中醫治療腫瘤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中總結了大量的經驗,並整理上升為理論,提出了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認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它的發生發展和生長過程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所以在治療上更加註重整體綜合治療,著眼點不在於癌腫局部,而在於針對機體患癌後整體改變的調整和恢復,使其體內環境達到平衡,區別於系移植手術等局部治療的觀點,也不同於只著重改善營養、減輕症狀、改善體質的所謂整體治療,整體治療是在辨證論治觀點指導下進行的,即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征、舌質、舌苔、脈象等,運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找出其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按中醫的理、法、方、葯提出治則、治法和葯物。所以治療腫瘤決非一病一葯,而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的綜合治療。腫瘤雖然只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病根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細胞。大量的跡象表明,局部的癌腫,可在全身各系統產生廣泛的影響,並有各種症狀表現。對絕大多數的腫瘤病人,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從整體觀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治療,又採取了扶正固本的方法,因此,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腫塊的大小與患者的生存期不成正相關,腫塊大了,未必生存期就一定短,腫塊縮小了,也未必生存期一定長,而元氣的興衰與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其實真正與患者生存期密切相關的是一個人元氣的盛衰。我們在治療癌症時不應該緊緊地盯著腫塊的大小,就像化療,有不少癌症患者在多次化療後,腫塊確實有些許縮小,但患者隨之出現的惡心、嘔吐、白血球降低、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會進一步加速腫塊的生長和癌細胞的復發、轉移。越化越弱,越弱越化,最終走入化療的惡性循環,最終血象太低的時候,就不能夠化療了,醫生只能夠放棄治療。腫瘤的治療方式已經逐步由以腫塊為本轉向以人為本,治療時著眼於人的整體治療,在抑制局部癌腫的同時,調理人的各項器官,增強人的元氣和免疫力。無痛、無毒副作用,實現自然狀態下的康復。即腫塊縮小,又病灶穩定,患者和正常人一樣能吃能喝能活動。癌症患者康復治療的最佳場所是家庭而不是醫院,喚起家庭成員對癌症患者的關愛與心理支持是治療癌症必不可少的環節。癌症患者整日生活在各種負性情緒中,心理和身體生活質量低,同時這些負性情緒會極大地削弱其免疫功能,促進癌症的發生、發展。因此,癌症患者應被調適心理。一個人患上癌症後,會有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害怕癌症的痛苦折磨、害怕手術、害怕化療與放療的不良反應、害怕與親人分離、害怕孤立無援,同時由於癌症造成的功能障礙,對生命的威脅以及手術後引起的體像破壞等,均會導致患者消極悲觀的心理。癌症患者有心情抑鬱者達42%~47%,還有25%的患者抑鬱情況相當嚴重。醫院雖然可以跟蹤治療病情,很有幫助,但壓抑的氣氛,不熟悉的環境都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所以如果有可以的話在家治療,患者的家屬的悉心照顧和心理安慰是看不見的治療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癌症的發生、發展與轉移有一定的規律性,癌症的主要病理可用"虛、瘀、毒"三個字來概括,將扶元氣、消痰瘀、攻癌毒相結合的抗癌療法才是對的。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同時存在三種基本病理情況;即元氣虧虛、痰凝血瘀、癌毒結聚。"虛",即元氣虧虛,或稱正虛,氣血陰陽虧虛,免疫力低下;"瘀",即氣滯血瘀,痰濕凝聚,經絡不暢,包括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臟腑生理機能失衡;"毒",即癌毒,包括二個方面,一是指癌細胞對人體組織器官的侵襲及破壞,二是指癌細胞代謝產物對機體帶來的危害。所以,在治療上,扶元氣,消痰瘀,攻癌毒,三者缺一不可。正補虛,理氣活瘀,化痰散結,攻毒排毒,從而達到調節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生理機能平衡,最終使人體達到家庭自然狀態下的根本康復。葯食療法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應當始終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中,並非僅適應於中晚期。"應該、也完全可以貫穿於腫瘤治療全過程。癌症之所以難治,就在於它的多發、復發和轉移。很多醫生只看瘤體是否切除干凈、癌細胞是否全部殺死,輕視整體治療,不除根,也就是治標不治本,一味地放化療,致使免疫力下降,不但不能完全解決術後復發和轉移問題,還增加了復發和轉移的危險。針對腫瘤術後復發和轉移,對於剛手術的患者而言,主要治療目的是提升患者免疫力,綜合治療預防腫瘤的復發與轉移;對於晚期患者而言,主要治療目的是控制腫瘤的再復發和轉移,實現帶瘤生存的同時,盡到根除目的,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面對癌症要有堅定信念,在對症下葯,個性化治療方案指導下,使患者身體保持最佳狀態,即消除產生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又根除病根。癌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復雜度系統工程,應具備綜合知識。腫瘤患者病後的心理變化與軀體的病理生理改變互為因果。80%的病人不是死於治療期,而是死於康復期。大家應幫助患者減少心理壓力和負擔,共同抗擊疾病。心理學認為風水環境,命理生活方式也可以應用。畢竟只有改變患者心理和身體,才可以改變患者心理和身體。很多腫瘤病人從醫院出來或完成醫院制定的手術、放化療措施後,往往感到迷茫無助,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有的病人以為手術、放化療都做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可以放鬆下來休息休息了;有的人整天生活在惶惶不安中,生怕哪一天腫瘤復發;有的人覺得低人一等,瞞著所有的親戚、同事、朋友,自己也帶著沉重的精神枷鎖生活,使本該擁有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有關調查顯示,腫瘤病人中約有66%的人患抑鬱症,10%的人患神經衰弱症,8%的人患強迫症。所以腫瘤病人常出現抑鬱、焦慮、精神錯亂、厭食症等精神心理問題。心理因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接受手術、放療、化療等常規治療後,病人大多存有怕復發轉移的心理隱患。如果不能克服心理障礙,免疫系統就會加快受損,這對康復十分不利。那些有心理矛盾和不安全感,慣於壓抑自己的憤怒與不滿,以及受悲觀失望情緒折磨的人最容易得癌症,也最容易復發。相反,安定的社會環境,和睦的家庭生活,必要的社會福利保證,堅定的生活信念,合理的風水環境,信仰的命理等都有利於患者治療後的康復。心理治療還能增強化療葯物的療效,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對腫瘤康復有很好的協同作用。應當指出的是,心理康復治療需要腫瘤病人及其親屬與醫務人員相互理解、配合,這樣才能取得滿意效果。凡是經用國葯治療的癌症患者,如果治療有效,一般都很少出現西葯治療的那種副作用,這對我們應該有很大的提示:第一、國葯確有抗癌作用;第二、國葯抗癌不像西葯那樣單方向殺滅,尤其是損害肝腎功能,降低免疫力,而是多環節起作用。因為國葯多用多種成分,作用各不相同,功能互相協調制約,這才避免了單向作用的副反應。第三、國學治病講究整體調節,雖然癌症可能發生在局部,但是與整體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整體狀態如何,對局部病變影響極大,調整好全身狀態,對治療局部病變極為重要,正因為這樣,既強調以毒攻毒,又同時主張攻補兼施,這樣既保證了療效,又攻擊了病灶,應該承認中醫這種治療思路是很深刻的,符合中國獨有的治未病理念和有病治療,無病防病,已病防變的思想。西醫讓人明明白白死去,中醫讓人稀里糊塗活著,這話不無道理。其一, 治未病是捷徑 ,腫瘤的治療上存在有不同的觀念、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論體系,也就存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很多醫生和病人都存在誤區,使病人走了不少彎路。例如,一位患者家屬訴說,他的病人有咳嗽症狀時,在鄭大一附院檢查CT,發現肺部陰影,但無法取到病理,即無法明確診斷。建議觀察三個月,腫塊大些了可以活檢。結果三個月後復查,已經擴散了,醫院無法治療。從早期拖到晚期,不是這個專家水平低,而是不確診就沒法治療,這是西醫理論上的缺陷。其二,求平衡是捷徑.解決三個病機"虛、瘀、毒"為措施,以平衡為目標,腫塊大小與生存期不成正相關,而元氣的盛衰與生存期和生存質量密切相關。其三,不走彎路是捷徑.腫瘤治療,誤區多多,司空見慣,不以為然。許多人處於對國學的偏見與無知,而首先選擇放療、化療。例如:1.手術切除了,很成功,醫生告知無需治療,只需每三個月復查一次。而復查中往往發現復發、轉移。這時治療為時已晚,坐失良機。2.不能手術,勉強手術,往往打開不能切除,導致免疫力驟然下降,腫瘤長的更快。3.腫塊大一分就驚恐萬狀,不顧身體狀況,只求縮小腫塊。博士在念書的時候曾經越讀越困惑,因為100頁的教科書書,有50頁都說「目前病因不明」,醫生如果什麼都不知道,怎麼當醫生,還被導師說「你好高騖遠,到時候就知道.後來,醫生畢業了,突然覺得輕鬆了,因為他覺得,不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到。方法就是,例如高血壓,我不知道為什麼血壓高,我只要用葯物抑制血壓高;糖尿病,不知道為什麼胰島素不工作,不重要,我給你打胰島素就行了,問題是到後來胰島素用量越來越大,機體不敏感了!這就是我們現代的臨床醫學的做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還活著,發表過文章,工作時間熬到了一定時間就是專家。專家不等於對症下葯,不等於有過硬的本領,不代表有足夠的學問!全世界只有一種病就是整體身心細胞得病。這是一個治本的醫學。我們每個人都是健康使者,我們每人都有使命,就是要人類健康,好好調理,人可以與天地同壽,本來人天合一。與人類社會、自然界乃至整個宇宙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生理條件下處於平衡狀態,而且具備自我平衡的能力。當人體在內因、外因作用下失去這種平衡而自身不能恢復時,就會患病。治療疾病,須求本,找疾病的根源,通過自然療法,用大自然的精華(國葯),恢復人體的平衡,從而達到康復。通過這種無損檢查,無損治療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病症。病人在手術時會大量出血,被手術刺激的惡性細胞毒素可達到最高的活躍程度,手術時大量的惡性細胞毒素進入血液,而進入血液的惡性細胞毒素會侵襲人體的各個器官,等於在全身播種惡性細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如果惡性症患者做過手術,一旦復發就不容易治療了,凶多吉少,這就是惡性病症患者手術後,惡性細胞大量轉移的直接原因。放療形象的說法就是通過激光,把惡性腫瘤燒死。但是它同時也會把其他惡性細胞激活,首先被燒到的是包著腫瘤細胞的外包皮,裡面的惡性細胞毒素就會受到刺激產生激烈的運動,一旦外包皮破裂,那麼惡性細胞毒素就一涌而出,到處狂奔,這就相當於造成了惡性細胞的大量轉移。化療葯是一種酸性程度強,毒性相當大的葯物,只要不小心沾到人體皮膚上,就會馬上出現腐爛現象,但是有些患者不了解該葯物對自身的危害性。其實人體的血管正好是耐高酸的。惡性腫瘤患者在醫院經過幾個療程的化療後,把惡性腫瘤上的纖維和肌肉都腐蝕及融化掉了,所以通過CT報告顯示,腫瘤已經所謂的『』『』全部消失『』『』,病人當然會非常高興,但是過不了幾個月,病人又感覺到不舒服,檢查後就會發現,腫瘤又復發了,而且比化療前的還大,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剛才講過,化療葯只是把惡性腫瘤的纖維和肌肉融化掉了,但是卻保留了惡性腫瘤的血管和毒素,所以化療以後全部消失的惡性腫瘤,過不了幾個月就很快復發了,其實是惡性腫瘤的血管復活了,又形成了更大的腫瘤,所以很多癌症的復發或轉移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還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兩個人都因為身體不舒服到醫院去檢查,結果甲是癌症,乙沒有問題,但是粗心的大夫,竟然把他們兩位的檢查結果給寫反了,成了甲沒有問題,乙是癌症,乙回到家後,天天唉聲嘆氣,日益消瘦,鬱郁寡歡;甲檢查沒有問題後,心情舒暢,還是過著原來的生活。一年後,在一次資料整理中,有個大夫無疑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又找到甲乙兩人,檢查結果令所有人驚呆了,甲身體正常,乙是癌症。所以說不好的情緒也是造成癌症轉移的一個重要因素,「三分治療七分精神」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的日益發達,給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比如各大化工企業的廢物排放,日益增多的汽車尾氣的排放,各種非環保電池的丟棄,大量現代農葯的使用,養殖業各種激素類飼料的喂養,食品中大量化工原料防腐劑的使用等等,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病從口入」的說法,不難想像,我們每天呼吸著有毒的空氣,喝著有毒的水,吃著添加了防腐劑的食品、帶有農葯殘留的水果蔬菜、含有激素的各種肉類……,天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污染物毒素就會在我們的身體中堆積,我們身體的陰陽就會失去平衡,這就自然的增加了人體器官的衰竭和癌症的發病率。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較快,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超負荷的勞動,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七情過度、物慾熾盛、飲食不節、起居無常、寒溫顛倒,再加上生存必須的空氣、淡水、食物、氣候等條件的惡化,以及社會的因素,人身危險和脆弱,焉能不病!在癌症的發病中,環境污染和不良心理因素尤其關鍵,特別是較深的恨、怨、惱、煩、怒。結果就會造成人體神經功能紊亂,陰陽失衡;我們也知道平時樂觀開朗的人很少生病,這也就是說好的心情也是一劑良葯,心情好了,就不容易生病,人也顯得精神年輕,所以說保持規律的生活和好的心情也是減少癌症發病的方法之一。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很多人都想到了保健,大量的保健品打著各種旗號湧入社會,我們大家別忘了,常時間的服用有害補葯會在人體中產生一些毒素,從而增加了致病因素。那我們應該怎樣來補呢?我們大家別忘了「葯補趕不上食補」,所以我們還是從飲食上來入手吧。改變心理和身體結構和心理和身體的組成成分,從而改變心理和身體的功能,達到正常功能。再說一次,當人體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受到一些因素(飲食文化,生活習慣,環境,心理和身體健康,運動,遺傳,不良刺激,疾病,休息,命運,風水環境,等等)的抑制,而抵抗不了一定量的毒素類激素攻擊後,細胞就會產生新陳代謝功能的衰弱,進而改變形態,就像植物萎蔫,最終發展成所謂的不正常細胞。而一旦表現出來患病,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實際上,就是相當的不及格了,代謝產物中有更多的毒素代謝不了,五臟六腑就會不堪重荷。所以,得病的人,都是身體心理營養成分比例失調了或者心理和身體的結構發生微妙變化了,新陳代謝功能就弱化了。因此,全面療法的目標就是重建心理和身體『新陳代謝』的平衡。要重建這種平衡就需要整體修復五臟六腑和調理心理平衡,讓心理和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恢復到正常狀態。方法就是通過針對性的較全面的身體療法和心理療法,不是人人都用一種方法,來恢復正常的心理和身體結構和正常的心理和身體物質組成比例,來恢復心理和身體新陳代謝功能,排出心理和身體毒素同時按恰當的比例補充心理和身體五臟六腑的營養成分,來加強心理和身體免疫系統,年輕化患者的心理和身體新陳代謝功能,恢復心理和身體器官功能,使人類心理和身體遠離疾病。用針對性全面性療法調理病患心理和身體的時候,因為心理和身體不正常細胞被扶正了,也就恢復了心理和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就會重新成長為心理和身體正常細胞。所以通過針對性心理和身體調理,加強了心理和身體免疫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心理和身體排毒。針對性心理和身體飲食調理,則可以幫助修復因為心理和身體營養比例失調或者心理和身體結構變化引起的心理和身體細胞免疫力低下,恢復正常的心理和身體新陳代謝,心理和身體恢復的正常的姿態。無論是利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直接殺惡性細胞,還是依靠某些不可以大量使用的中葯,調動免疫系統間接殺惡性細胞,都無法將癌細胞斬盡殺絕。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忍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之後,人類得到的是什麼?是大多數惡性病症患者,最終還是死於惡性病症,即使那些經過手術、放療、化療"臨床所謂的根治"度過"五年生存期"的"抗癌明星"們,最終也難以擺脫被病症的復發、擴散、轉移等奪去生命的可能性。更具諷刺意義的是,少數惡性病症患者由於放化療殺死"老弱病殘"細胞,打破原有惡性細胞與免疫系統的平衡後,竟誘發殘余的、潛伏的、耐葯性的、生命力更強的惡性細胞,以瘋狂增殖的方式,彌補被消滅惡性細胞形成的真空,使患者因病症爆發而加速死亡。這種傳統的單一殺惡性細胞模式的結果,就是一方面惡性細胞無法斬盡殺絕,另一方面作為主要殺惡性細胞手段的放化療對人的巨大毒性,又難以避免。最終形成惡性病症治療的惡性循環。事實上,腫瘤治療應該把病人的生命、安全、人性化、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主張既有效又高度安全、無痛苦的心理和身體療法。幾乎所有西方國家實驗室的公開結果得出結論:必須淘汰西葯單靶點單途徑切斷腫瘤血管思路,大膽嘗試多靶點多途徑切斷身體腫瘤血管,這是所謂的餓死心理和身體癌細胞,心理和身體新葯實現研製成功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徹底修復身體腫瘤的血管,恢復正常細胞的『心理和身體』血管,才能真正修復心理和身體癌細胞,恢復正常心理和身體細胞,達到心理和身體無惡性細胞療效。而發達國家依據西葯標准開發的抗腫瘤血管單體西葯,只能作用於單靶點,目前醫學界已經證實的腫瘤血管生成因子就已達十多個,比如腫瘤血管內皮因子VE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基質金屬蛋白酶MMP,還有無數的未經證實的癌症毒素形成因子,尤其重要的是心理疾病。所有的研究已明確證實,單體西葯已明顯不能適應抗腫瘤要求。多途徑修復心理和身體腫瘤惡性血管,徹底修復心理和身體惡性細胞,恢復心理和身體正常細胞,是最好的方案。多途徑修復心理和身體腫瘤血管是腫瘤扶正固本療法的必由之路,高科技對症國葯和國學心理平衡療法必將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技術保證。用各種針對性心理和身體調理的方法,幾天就可以有好轉現象發生或者是排毒反應。針對性心理和身體調理,心情舒暢了,大便開始正常了,不會再消瘦了,幾天體溫就基本正常了,病情可以好轉了,不正常細胞開始逐漸減少了,能夠慢慢的增長飯量了,疼痛減輕了,精神頭越來越好了。最好的自救,就是戰勝病魔,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蚯蚯24本人是山東815臨沂市平邑縣商貿城42706,傳授您針對性心理和身體調理方法,須見患者及其住所。我對醫生不敢再信任,相信他們,絕大部分人最終會失去了活命的機會,在家人和自己的極端痛苦中撒手人寰;人,死於無知;憑什麼只有醫生有權利折磨我們的親人;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自學成才吧;後來,父親七十歲,食道惡性腫瘤,親戚朋友都執意手術,我不同意,但是,父親也不願意使用我的方法,因為怕花冤枉錢,怕不如大醫院可靠,無可奈何,請濟南專家做的手術。手術後,醫生說以後要放化療。後來又說暫時不符合化療條件了,等等再說。家人都認為活不了了,沒有一點點力氣。一天用半袋子衛生紙,家人還反對我的方法,我被迫對父親暗地裡攻擊調理和身體結構療法和命理改造心理療法等等十多種方法,病情一天天好轉,出院三個月,晚上可以一覺到天明了。四個月後,收割小麥都沒用我幫忙,渾身的老年斑,全部硬化乾燥,然後,開始退斑,露出新的肌膚,我才發現我多麼的對不起父親,他身上起了那麼多老年斑,我竟然渾然不覺,我居然心安理得。親朋好友現在全部接受我的方法了,父親說,他的身體現在調理的,應該相當於是7年前的健康狀況。我竟然7年來,一直在視而不見父親的一天天的老化問題。6個月後,父親又在一周內,一下子,起了一身老年斑,但是很快又開始掉了。原來隱藏的人體惡性細胞,早已經潛在身體里各個地方,並且到處都是,而且根本就沒有除根。這就是為什麼,不能夠高興太早,不能夠相信所謂的西醫根治,不能夠真的用西醫除根的原因,也就是為什麼癌症會轉移,會復發。父親從來沒有化療過,也沒有放療過,現在生活完全自理,還幫助家人幹活。你最好來看看我父親,就知道我說的真假,網上也可以搜到我父親的視頻。我岳母糖尿病和腦血栓,家人都有心理准備了,我看不慣醫院的療法,我被迫暗地裡給她調理,告訴她配合,說絕對不再讓她上醫院受罪了,給我保密,因為他們的家人表面上不相信我(寧願上正規醫院,實際上怕花冤枉錢,怕沒有療效),半年就已經調理的正常了,岳父岳母非常感激我。我鄰居腰椎突出,要去動手術,我給他調理,4次就好了。我三哥淋巴手術後挺高興,結果第二年,連續發低燒90天,省級醫院查不出病因,非常害怕,打電話叫我去,綜合調理1個月,到現在半年多不發燒了。運用歸藏連山周易道家佛家內外推拿五行拔罐頂尖食療咒由科耳朵腳丫自然療法食療,表面上聞所未聞,玄之又玄,實際上道理簡單,徹底調理好患者的心理和身體。請把以上內容多讀幾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Ⅳ 有關橋的諺語,格言,名言,故事,古詩,成語,詩歌
修橋補路: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5成算在心:心中早已經算計好了如何應付的辦法。出處:宋·孔平仲《續世說·巧藝》:「李存進欲造浮橋,軍吏曰:『河橋須竹索……今無竹石,竊慮難成。』存進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6河梁攜手:河梁:橋。指送別。出處: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7濠梁之上:濠梁:濠水上的橋。指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出處:《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8河梁之誼: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捨的情誼。出處: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9架海金梁:梁:橋梁。架在海上的金橋。比喻能夠身肩重任的棟梁之才。出處: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萬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10枕席過師: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五雲橋》:「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
《戲作絕句, 以唐人句終之》「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山居無歷日,今日是何朝?」
《柳橋秋夕》:「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漁舟浦浦風。眼明無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誰能那,悠然西復東?」
《秋日雜詠》:「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東西。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一溪。」《柳橋秋夜》:「青帝萬里月輪孤,掃盡浮雲一點無。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墮時有聲。柳橋東岸倚筇立,聊借水風吹宿醒。」
《柳橋》:「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獨行,過柳橋而歸》:「忽覺意稍佳,呼童扶下堂。寒雲覆江干,慘慘雪欲作。籬根犬迎吠,碓下雞俯啄。徐行過傍舍,醉笑盛酬酢。」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毛澤東)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詩經.大雅.大明》)
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
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
對聯
縮千里為咫尺
聯兩地成一家
水光遙接漢
虹氣上凌虛
上下影搖波底月
往來人渡鏡中梯
橋的諺語:
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橋是橋,路是路------一清二楚
橋孔里插扁擔-------擔當不起
「盤旋上下,通連左右,交叉東西南北;橫貫長江,縱接黃河,矚目紅旗宜賓。」(開津長江道立交橋)
「中化堪稱首,鐵索斜拉,坦途凌波,淞南沙北橫大道;世界亦數二,眾智輝燦,科技結晶,浦東滬西並東流。」(上海南浦大橋)
過河拆橋 過橋抽板 橋歸橋,路歸路 修橋補路
對聯
縮千里為咫尺
聯兩地成一家
水光遙接漢
虹氣上凌虛
上下影搖波底月
往來人渡鏡中梯
詩歌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毛澤東)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詩經.大雅.大明》)
「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華鎮)
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
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
橋的諺語:
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橋是橋,路是路------一清二楚
橋孔里插扁擔-------擔當不起
「盤旋上下,通連左右,交叉東西南北;橫貫長江,縱接黃河,矚目紅旗宜賓。」(開津長江道立交橋)
「中化堪稱首,鐵索斜拉,坦途凌波,淞南沙北橫大道;世界亦數二,眾智輝燦,科技結晶,浦東滬西並東流。」(上海南浦大橋)
橋
作者:藍刃 來源:999gg.com 時間:2005-9-2 17:20:03
夢中的那一座兒童時代就
已經殘破不堪的橋
你曾經
試圖走進去
聽暗流從橋下涌動的聲音
是一種享受,讓你感動
沿著那一座溫暖的橋
你可以重新
前往一坐山崗
並采擷一大把一大把四月的鮮花
蝴蝶在那裡愉快地飛舞
在那裡生兒育女
演繹著幸福的全部細節
橋,記憶中水墨畫般的
那一坐好看的橋
如今只能在舊照片里
一睹芳容的古物
在你的心裡越來越朦朧
也越來越清晰
橋(詩歌)
秦歌
上一篇:春 雨(外一首) 下一篇:兒子和父親(詩歌)
你,目光的神采
直撐我的瞳仁
想找一根支柱
搭起一座彩橋
忽然,彩橋
被憂傷淹沒
其實 橋凳
早已在我心底築就
每次告別你的時候
我那挪不動的腳步
小心翼翼
總怕把橋踩斷
Ⅳ 關於荷花優美的詩句或古文里的有什麼哪幾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____楊萬里《小池》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4、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____王昌齡《采蓮曲》
5、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____朱庭玉《天凈沙·秋》
Ⅵ 鴉片戰爭為什麼洋人只有幾千人就能打敗中國這么大的國家
1.英國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能夠利用海運機動優勢屢屢在清廷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發起攻擊。局部上總是以多打少,戰術類似於抗日戰爭的日軍。清軍總兵力占優,但在各局部戰場,總是人數不多。例如英軍在1840年6月首次封鎖廣州口岸後便在2個月的時間里迅速北上機動,一路攻城略地後進抵北方的天津外海,第一次迫使清廷的戰爭意志出現動搖。1841年1月,已經返回廣東沿海的英軍,又在清廷故意拖延談判的情況下,迅速的發動虎門之戰。此後擊敗控制了廣東及附加的珠江三角洲地區。1841年,由璞鼎查率領的增援部隊抵達廣州後,果斷放棄與廣東清軍主力的接觸,北上再次佔領廈門與浙江的寧波等地。而清軍為了反攻浙江沿海的淪陷區,組織的部隊到1842年3月才逐漸到齊。結果,這些從全國多個地區小規模調配拼湊而成的部隊,在浙東反擊戰中一敗塗地。5月,英軍又主動放棄舟山以外的浙江佔領區,北上攻破了扼守長江入海口的吳淞。7月英軍攻克了長江下游的重鎮鎮江,到8月4日,抵達了尚沒有做好足夠准備的南京。
2.英軍逼近南京地點選擇准確。清代必須依靠東南的糧食和稅賦。南方的大量糧食和錢糧要依靠京杭運河從南方運往北方。因為北方經過千年的開發和人口繁育,土地承載力已經大大下降,而都城和大量駐軍、糧庫又主要在北方,因此,從明朝開始就非常依賴大運河把物資從南方運到北方(拋棄了元朝的海運),一旦漕運被切斷,北方立刻就會陷入物資匱乏的飢荒,北京的近百萬人口,尤其是「八旗國本」,將陷入無米下鍋的境地,而清朝財政的核心支柱也被一刀斬斷。所以漕運要點南京就是逼迫清帝國屈服的要點。
3.英軍的機動優勢降低了軍事開支,而清軍動員兵力耗資巨大,已經面臨財政破產。這場戰爭,清朝調動了全國經制軍隊總兵力的1/6,行程萬里增援前線,至於各地方的發動的團練、鄉勇,更是達到了數十萬人次。清朝以比大英帝國少得多的財政收入,支付了3倍於英軍的軍費開支,在萬裏海防線處處設防,到處鑄炮添兵。按照1840年至1842年戰爭中的財政支出規模,清朝繼續耗下去,也必將陷入財政破產的境地,因為在鴉片戰爭之前,國庫存銀已經不足1000萬兩,而整場戰爭,已經花費了3000萬兩,只是還沒有在戶部報銷。不過只要王朝存在,這種負擔各省分攤一下,壓一壓百姓,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如果南京城丟失,也就意味著長江以南不為清朝所有,「國朝武力」的神話一朝破滅,用什麼「漢奸帶路以致丟失海口」的傳統托辭都不足以向天下百姓解釋。這種情況下,清朝面臨的就不是「破產」危機,而是中央無力威懾地方所導致的政權整體崩潰,也就是「脆斷」。而英國鴉片戰爭總共花費了4,215,413英鎊(包括各個方面報的「花賬」,如東印度公司),約合10,859,920兩白銀,英國1840-1841年度財政收入約為5200萬英鎊,這個軍費中的230多萬英磅還是東印度公司墊付的,以這個規模來說,英國即使再增兵2萬,接著打10年,也毫無壓力。
4.英國提出的談判條件,相對這個前景來說,完全算不上苛刻,當時的議和大臣伊裡布甚至認為「英國人誠信不貪財」,就是在賠款問題上,英國並沒有獅子大開口,這種「稱贊」可謂可笑又可憐,卻又無可奈何。在割地問題上,英國也沒有堅持割讓香港之後再割舟山群島的要求,只是提出要佔領舟山作為「抵押」,直至清朝履約賠款為止。至於香港,早已被英國事實佔領,並蓋房設炮,道光皇帝雖然不斷嚴旨切責,廣州方面的清軍卻根本無力收復,到最後,皇帝本人也面對了現實,僅僅要求「嚴防死守」罷了。可以說,站在清政府的角度衡量上述條件,和談無疑是當時最佳的選擇,談判條件也可以接受。
Ⅶ 黃曉明楊穎繼不合唱後,被扒合開公司改名注銷,經濟分道揚鑣了嗎
黃曉明楊穎繼不合唱後,被扒合開公司改名注銷,經濟分道揚鑣?
圈內明星夫妻的感情一直是熱門話題,很多時候雖然表面上看依舊恩愛,實際上有可能已經分道揚鑣,只不過因為利益關系繼續演戲,就拿近期熱度很高的黃曉明楊穎夫婦,從一直被傳聞離婚到中秋晚會不合唱,如今再次被網友扒出合開公司改名注銷,疑似經濟關系也已經分開。
如今之所以說黃曉明和楊穎離婚是傳聞,畢竟網友沒有實際的證據,而當事人並未作出回應,不過網友扒出兩人合開的公司疑似出現問題,這家公司叫做泰洋川禾,前身是楊穎工作室,公司執行總裁是楊穎經紀人楊銘,實際上楊銘的股份占據百分之七十,黃曉明只佔百分之三十。
公司成立開始到16年,公司全稱是北京泰洋川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對外發通告以及宣傳都是北泰簡稱,然而到18年的時候,對外稱呼變成了徐泰,全稱是泰洋川禾文化傳媒徐州有限公司,還重點標注楊穎等人是旗下藝人,但不包括黃曉明。
這樣來看是楊穎方面單獨開了一家公司,可原來的公司北泰的去向,查詢後才知道已經更名成北京追夢少年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追夢少年,公司處於注銷的狀態,因為改名後注銷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掩人耳目,但官方表示追夢少年是正常注銷,稱是黃曉明和楊銘的追夢少年。
要知道當初兩人合開北泰的時候,一直被粉絲稱呼是黃曉明和楊穎的夫妻店,如果以這個身份注銷的,多少有點過於引人注意,有趣的是當初北泰的前身除了是楊穎工作室之外,同時原來的稱呼也是追夢少年,這樣來看黃曉明在18年退出北泰,而楊穎工作室通稿宣傳變成徐泰,股東名單上已經沒有黃曉明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公司變更名稱並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17年初楊穎生下小海綿,就有網友曝料婚變,但兩人夫妻感情非常好,還經常在微博秀恩愛,所以也有可能公司變更名稱,屬於正常情況下的變化,可這么一個有代表性的夫妻店被注銷,難免讓網友引起爭議。
如果真的像猜測的一樣,合夥開的公司先更名再注銷,只是為了掩人耳目的話,可以說明兩人在經濟層面徹底分開,再結合近期互動狀態,兩人婚變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Ⅷ 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有誰
大港股份是大股東
Ⅸ 試評鄭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鄭和這位10歲入宮為太監,跟隨主子金戈鐵馬南征北戰,為明成祖朱棣登基立下赫赫戰功的宦官,雄姿英發,目光遠眺。他的麾下是200多艘戰船載著27000多名壯士。在高檣重桅、旌旗獵獵的隆盛威儀中,鄭和開始了七下西洋史詩般的航程。到1433年,他的船隊遠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跡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出發87年之後,義大利人哥倫布於1492年橫渡大西洋,到達被他誤認為是亞洲島嶼的美洲新大陸;92年之後,葡萄牙人達·伽馬於1497年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沿著鄭和當年開辟的航線抵達印度西海岸;116年之後,葡萄牙人麥哲倫穿越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後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麥哲倫海峽」。鄭和以率先近一個世紀的腳步,領跑了世界航海探險運動。
拂卻600年煙雲,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一頁班駁的歷史,重新端視鄭和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航海家,重新仰視中華民族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那一葉斑斕的風帆。
智慧之光
思想有多遠,步伐才能走多遠;目光有多寬廣,胸懷才能有多博大。鄭和每次遠航,都是萬人出征、百舸齊發,帆陣如雲、旌旗蔽天,其規模之龐大、組織之嚴密、裝備之精良、氣勢之旺盛,讓亞洲任何一個國家乃至所有歐洲國家的海軍聯合起來都「無與匹敵」。而後來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船隊只有幾條船,最多不過20條船。
場面之壯觀固然令人稱嘆,但鄭和之帆所綻放的智慧之光更令人稱奇。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涉及結構力學、流體力學、磁力學、工程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生物學、醫學等多門學科,代表了科技領域的最高成就。鄭和寶船從結構到機巧無一不閃爍著智慧的靈光,令歐洲造船業難望其項背。當年這支龐大的木船編隊,能夠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大海上,「雲帆高張、晝夜星馳」,不能不說是航海史上的奇跡,他們運用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指南針,通過星辰定位,精確引航;他們採用晝行認旗、夜行認燈等方式,實現船舶間的聯絡、調度;他們繪制出標有530多個城市、島嶼、航海標志、灘、礁、山脈和航路名稱的《鄭和航海圖》,准確、形象、豐富、完整,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成為包括亨利王子、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等航海家競相秘密尋找的資料……智慧之光,照亮了沉沉夜幄。
海路遙迢,水天茫茫,荒島暗礁、冰川海溝、漩流風暴無數,可謂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雲譎波詭中不會沒有桅斷槳裂之苦,風蝕浪損中不會沒有折戟沉沙之災,但鄭和帶棺出海,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表現出非凡的胸懷與氣魄、超人的膽識與勇氣、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以他的勤勞、勇敢和聰明,完成了一個人對國家的貢獻、一個民族對人類歷史的貢獻。征帆如碑,濃縮了中華民族的精華,佇立在五千年如鐵的長風中,雄峙瀚海600年。
文明之舟
走出國門需要自信,更需要實力。
15世紀以前,中國、印度等東方文明古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走在世界前列。1405年,法國尚處在英法百年戰爭的中期,兵燹頻仍,生靈塗炭;英國正廢除農奴制和勞役制,發展自耕農佔多數的經濟社會,並逐步形成英國民族國家;東南亞、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處在奴隸制社會和部落紛爭之中,生產力水平低下;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諸島仍然處在原始公社制社會階段。而此刻的明朝正處在「永樂盛世」,國家一統,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力強大。
朱棣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大手筆皇帝之一。他繼承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諸多英明政策,戰而不亂,開而不禁,保持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穩定。這位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修復秦長城、擴建大運河、建造紫禁城、編纂《永樂大典》、愛好天文的皇帝,登高望遠,看到了蔚藍色波光的誘惑,遂出台一系列發展造船工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的政策。由此,中華文明的腳步迅速從陸路向海上拓展。
鄭和把大明王朝的鐵錨拋扎在諸洋沿岸的港灣,也把中華古代文明種在了風情萬種的異域。他忠實地執行「以德睦鄰」、「厚往薄來」的「宣德化而柔遠人」的外交政策,致力弘揚中華禮教和儒家思想、歷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手工藝、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造船技術等,肩負起「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與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
鄭和以舟楫之便,促進了部落間的融洽。長期生活在一定圈落的人們看到了異邦文明的多樣性,滋生了對文明進步的嚮往。一些宣揚文化、宗教的使者,一些棄水登陸的水手,一些傳播水稻種植技術、漁獵技術、織造技術的工匠,一些不經海上顛簸的老弱病殘和在風暴中棄船求生者,被留在異域孤島,漸漸融入當地的生活,客觀上起到了提升土著文明的作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十年幾百年地,他們眼巴巴地眺望東方,等候祖國的寶船來接他們回家。濡濕的目光一次次地被連天洪濤擋住,凝成行行苦淚,最終風干成荒冢青碑上斑駁難辨的漢字。只是在若干年後,有人依稀聽說自己的祖先是從東方來的一條大船上下來的,有青瓷花瓶瓦罐碎片為證。兩位秘魯專家甚至發現美洲土著人的DNA與中國廣東人相似。這一醫學發現的背後,該有多少動人而又酸楚的故事!
和平之旅
鄭和前後,世界各國林林總總的征帆風檣中,惟一堪稱「和平之帆」的,是鄭和的船隊。
大明王朝表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范和博愛仁慈的胸懷,以和為貴,廣施博予,照顧各方利益,協調多邊關系,既樹立中國權威,又不傷及各國利益,遠近島嶼一樣親近,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各種宗教和平共處,多個民族相互依存。他們以和合文化安撫各邦,以儒家禮儀教化四鄰,以強大的海上武力震懾興風作浪者,文宣武備,恩威並重,縱橫捭闔,游刃有餘,維持國際秩序、維護諸國穩定、保障海上安全,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穩定。
鄭和寶船上滿載的是精美的金銀、絲綢、瓷器、漆器、鐵器、金幡、香爐、香油、中葯、茶葉、食物、家畜、植物等禮物,以及操有各種手藝的能工巧匠、精通各種語言的翻譯和佛教、伊斯蘭教人士,沿途各國人民驚奇而熱烈地迎接著這些來自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穿著長袍彬彬有禮的使臣。鄭和船隊走到哪裡,就把哪裡變成海洋的節日和節日的海洋。
沿著鄭和開辟的友誼之路,諸國君主使臣紛至沓來,獻貢禮拜,形成「萬邦來朝」的盛景。朱棣在位22年,亞非國家使節來華318次,平均每年15次。汶萊、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國四個國家先後有七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朝貢使團同時來華,還有3位國王訪華期間病逝,留下遺囑要托葬中國,明朝都按照君王的待遇一一厚葬。
傳播浩盪皇恩,普灑文明雨露,也使鄭和贏得了聲望和愛戴。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人民到處為這位中國的「和平之神」、形象大使建廟豎碑,冠以「三寶」之名的廟宇、山城、街道、港口、宮殿、水井、石碑、禪寺,遍布各島。人們不會為強盜樹碑立傳,只有和平的使者,才能享此殊榮!
航路漫漫,游歷無數,但鄭和船隊沒有建立任何自己的城堡、據點和殖民地,沒有販賣黑奴,沒有強迫推廣自己的語言。他的船隊數次穿過馬六甲海峽,卻從未對馬來西亞有過一寸土地的要求。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幾百年來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日本人無數次地把戰刀插在這個溝通東西方的咽喉上。一些航海家、探險者同時也是雙手沾滿鮮血的侵略者、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為爭霸海上,把地球「咬」成兩半:西班牙獨佔美洲,葡萄牙搶占亞洲與非洲。哥倫布這位深受《馬可·波羅游記》影響的熱那亞水手,毫不隱諱地宣稱自己要去「遍地黃金,香料盈野」的中國和印度,就像當年十字軍東征的士兵堅信「東方遍地流著奶和蜜」的蠱惑一樣;葡萄牙海上遠征隊公開聲稱其在非洲西海岸的主要目標,是販賣奴隸、尋找黃金和象牙。利益使航海家變成殖民強盜,在歐洲伸向亞洲的魔爪中數葡萄牙最兇狠,這個小國也因香料貿易一躍成為富庶強國,中國澳門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落入葡萄牙殖民者之手。航海家達·伽馬率領堅船利炮前往印度,一路燒殺搶劫,把砍下的土著居民的手足、割下的嘴唇耳鼻、敲掉的牙齒,竟以船裝舟載,惡行令人發指!他們曾在印度洋遇到一艘從麥加返回的沒有武裝的船,一次燒死船上的摩爾人700多!還用大炮摧毀了印度城市科澤科德。西班牙人堅稱自己為攫取食物、香料和黃金而航海。勇敢的麥哲倫沒有想到他會葬身於比他更勇猛的菲律賓群島部落居民憤怒的刀下。他的船隊出發時265人,3年後回到西班牙時僅生還18人。
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早期的航海史是擴張、侵略、殖民的歷史,也是各國人民反抗斗爭的歷史,他們在海上掀起的血雨腥風,使一部本應亮麗迷人的航海史,變得血跡斑斑、不忍卒讀。
今天非洲一些國家的博物館里,歐洲人登陸時使用的火炮和中國人饋贈的陶瓷瓦罐排列在一起。這種鮮明對比是對鄭和的和平之旅與歐洲航海家的擴張之旅、殖民之旅最好的評判。
世紀之祭
這里,我們不能不提及加文·孟席斯,英國前海軍軍官、作家、歷史學家。
2002年3月,孟席斯在英國倫敦宣布了一個震驚國際航海界、歷史學界和考古界的消息:最早繪制世界航海圖的是中國人,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人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明代的鄭和!先於麥哲倫穿越「麥哲倫海峽」,開辟世界環球航程的第一人是中國人鄭和!第一個繞過好望角的不是達·伽馬而是中國的船隊!
他是在研究威尼斯制圖家匹茲加諾繪制於1424年的一幅海圖時獲得這一發現的。因為他發現了另一幅標記有中國舢板、地名與航線標識比匹茲加諾海圖更豐富、更具體、更完美的海圖———這表明曾有更高文明層次的航海家做過環球航行。要完成如此宏偉之旅的航海家,必須來自一個具有相當政治威力、經濟實力、科技能力和航海經驗的國度。就當時世界范圍來看,非中國莫能。
孟席斯沿著這條思路和航線「按圖索驥」,經過14年的研究,對120個國家和地區的紀念物、古城堡、珊瑚礁、荒灘孤島的實地踏勘,對900多家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史料的查證,以及對沿途所發現大量諸如中國瓷器、絲綢、貢品、石雕、帆船遺骸、漢字,甚至中國式耳環等實物的考察,把自己的成果寫成《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他之所以截取並放大1421年,是因為這一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創造了許多輝煌的經典。
我們對孟席斯的探索精神肅然起敬,為我們先人的驕人業績而自豪,也為鄭和的命運而感嘆。
鄭和是一位孤獨的蹈海者。他的前頭,只有幾位摸著海岸線前行的航海家,他的身後近一個世紀才有哥倫布、迪亞斯、達·伽馬、麥哲倫、庫克等人的帆影。但真正讓英雄孤獨的,是高處的寒意。鄭和與風浪搏鬥得筋疲力盡時,並不清楚萬里之外的大明朝廷里,正醞釀一場軒然大波。鄭和船隊六下西洋返航後,朱棣皇帝駕崩於北征途中,便有人開始責難朱棣的外交政策。加之明朝後期,災害連連,國庫空虛、民生凋敝,有人便指責鄭和出海是勞民傷財,所以朱高熾即位當天即頒詔停止造船、召回人馬。
但禁航令不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時局的尷尬和經濟上的窘境,反而阻滯了日益興旺的海上貿易。更為嚴重的是,這種保守觀點直接滋生和助長了閉關鎖國的政治主張。在朝野輿論的壓力下,鄭和近十年風帆未啟。
1431年,經歷了國門無人叩問的落寞之後,新登基皇帝朱瞻基派遣年已六旬的鄭和第七次出航。此時,這位斗得過刀風劍雨卻躲不開唇槍舌劍的老航海家,知道這很可能是一生中最後的航程了。作為一位虔誠的穆斯林,親自到麥加朝覲是他終生的願望。然而就在這一次,鄭和卻猶豫再三,最終決定放棄一己之願。他派出穆斯林水手去聖地,自己卻悲愴地留守在他七下西洋七次駐足的印度古里,凄楚地遙望阿拉伯海對面,那兒時就景仰的聖地。我揣度,鄭和此舉是想向世人表明,他不畏艱辛遠涉重洋,是為了大明皇朝和中華民族,決不是為了實現私願。因為最終,也就是在這一次,印度古里永遠地留住了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家。
一切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迎接這位偉大航海家疲憊風帆的,是一堆熊熊大火———為防止再有人出海,兵部官員甚至焚燒了鄭和浩浩盪盪滿掛榮耀的船帆、苦心經營多年的造船廠和耗盡心智的造船圖紙、航海日誌、航海資料。一代先行者開辟的航路就這樣葬送在火海。明人一炬,遺恨千古!隨後,明朝陷入了徹底的禁海政策———外貿商人被處死,外語教學被嚴令禁止。及至清朝政府,甚至規定———片帆寸板不許出海,界外不許閉行,出界以違旨立殺!———一個民族的航船就此擱淺了幾百年!
幾百年來,我們想祭奠我們的航海先輩,竟很難找到一片帆布或者船板。我們只能在外國博物館里借閱一眼流落他鄉的海圖復印件,只能從外國考古發現的只言片語中解讀一二,只能從外國人打撈的中國帆船遺骸中弔祭我們先人的風骨和英靈。中國孩子知道哥倫布、麥哲倫和凡爾納《80天環游地球》的多,詳知鄭和的少,這是何等的遺憾!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三寶公廟一到春節就香煙繚繞、摩肩接踵的場面相比,中國的鄭和紀念館顯得落寞孤獨,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我國史書中關於鄭和缺乏應有的篇章,寥寥幾筆,差謬多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曾盤點上一個1000年裡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探險家,30多位探險家名列其中,惟一的亞洲人鄭和赫然在列。外國人尚且如此,我們不應輕薄了自己!
幾百年來,鄭和似乎並沒有受到民族功臣應享的禮遇。鄭和下西洋,是實現個人精神追求和道德價值的一大步,更是中華民族邁向文明的一大步,他為此付出了自己的後半生,甚至貢獻了自己的生命。令人遺憾的是槳聲帆影之後,中國經過了幾百年不應有的平靜和緘默。不錯,鄭和是一名太監,但是他並沒有像李蓮英、安德海等一樣在深宮高牆內結黨弄權滿手血污,而是肩負民族大義、高揚和平風帆踏波遠行,他是真正的男人!我們不應忌言鄭和的太監身份,那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下的痼疾,鄭和本人也是一位受害者!他把一個被人鄙視的封建肌體的惡瘤———宦官,做到了如此輝煌,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我們應該公允地評判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
幾百年來,鄭和的歷史貢獻和深刻意義似乎沒有被世界全部認識。海面上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制海權一直是爭奪的焦點,炮火連天,海浪如沸,各國都在為資源、為疆域而戰。回望600年前的征帆遠影,假如沒有鄭和船隊游弋海上,調停紛爭、震懾強梁、安撫弱小,中國周邊不可能有和平安定的環境,沿途諸國不可能刀槍入庫、鑄劍為犁、發展生產,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部落之間,不知道還要廝殺多久,世界文明的腳步還要滯行多久;假如沒有鄭和的探險之旅,人類的腳步還哆哆嗦嗦地離不開海岸線,跨洋貿易、洲際交流還要經過漫長的摸索,中國也不可能有造船工業、紡織工業、陶瓷業、醫葯業等的繁榮和發展。和平利用海洋,推進文明進步,是鄭和下西洋的初衷,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幾百年來,中國的歷史反復證明了一個道理———落後就會挨打,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就很難保證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100年前,梁啟超先生長嘆:「哥倫布以後,有無量數之哥倫布,達·伽馬以後,有無量數之達·伽馬,而我則鄭和以後,竟無第二之鄭和。」鄭和的征帆落下,開放的帷幕也訇然以降。明朝中葉到鴉片戰爭,中華民族上演了閉關鎖國300多年的鬧劇,也上演了割地賠款、屈膝求和、喪權辱國的悲劇。假如當年威震海陸的鄭和船隊餘威仍在,就不會有後來面對列強戰艦的驚恐萬狀與束手無策,就不會容忍外國渡海者海騷腥風地殺進龍顏威嚴的皇宮,就不會有大清帝國的園林在強盜的大火中痛苦的呻吟與永遠的恥痛,就不會在朱棣為獎掖鄭和而賜建的南京靜海寺內簽下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就不會有甲午海戰悲憤的仰天長嚎!舟停槳歇無奈何,萬馬齊喑究可哀,先行者成為挨打者,探險家的家園淪為冒險者的樂園,這酸楚的歷史,腥風依然,血痕猶在!歷史不會因忘卻而駐足,也不會因假設而改寫,更不會因覺醒而重演。洞開的國門不會再關起,哪怕是門外電閃雷鳴、虎豹四伏。
鄭和是維護和平的勇士,是倒在征途的英雄。他的生命之帆塑成一座豐碑,聳起一個民族的精神高度。鄭和下西洋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民族的行為、一個國家的行為,是中華民族的一次跨越。我們應該以民族的名義、以國家的名義給予他英雄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