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變電氣股票怎麼樣能漲嗎9元買的
保變電氣屬於電氣設備板塊,大股東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實力雄厚。回近期股價整體答處於上升趨勢,而且今日大盤行情不錯,短線暫時是安全的,明日上漲概率較大。個人建議僅供參考,尋股問股可以搜索牛仔直播,只為股民著想的社區。
『貳』 天威保變為何變為保變電氣
保定天威保變原是最大控股股東,背後是兵裝集團,但是新能源業務回虧損,導致公司債無力答付息,然後天威對兵裝集團定向增發,最大控制股東變為兵裝集團,而背後兵工裝備集團打算把這些負債扔到天威身上而保留上市公司並更名為保變電氣
基本就是棄天威留保變,看兵裝集團如何整理保變電氣了
『叄』 董明珠被擠出十大股東名單了嗎
5月8日,格力電器對2017年年報作出補充更正公告,更正黃輝職務為執行總裁。而在格力電器今年「五一」前發布的2017年報中,黃輝的職務為常務副總裁。與此相對的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已有一年未加持格力股份。這種悄然變化引起了坊間的諸多猜測。
5月31日,董明珠的任期就將到期,而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也將召開。此前,曾有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格力電器還離不開董明珠,而格力電器市場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一直表示「不了解相關情況」。
『肆』 國軒高科股權轉讓公告暴露新股東身份 外界猜測或是大眾汽車
5月19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實際控制人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的通知,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宜,擬向戰略投資者轉讓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權並涉及其他表決權安排。在此基礎上,很可能導致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權的變更。
在這份公告的具體內容中,有人發現國軒高科用一句話表明本次交易對手方屬於製造業,該事項仍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對此,不免讓人引起猜測,此前與國軒高科有著多次合作傳聞的大眾汽車或將是該交易對象。
僅在該公告發布一個月之前,「大眾52億入股國軒高科」一事剛被國軒高科定義為謠言,稱董事會未接到過相關提案。目前,雙方的合作謠言在持續發酵,但在本次公告內容細節的指向下,大眾再次被聯想為是國軒高科的戰略投資者。
1
公告細節將交易對象指向大眾
在5月19日國軒高科發布的公告中,國軒高科指出交易對手屬於製造業。與此同時,國軒高科表明該事項仍然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基於這簡單的兩句話,直接引起了外界對交易對象的猜想。
在汽車行業中,一般企業股權轉讓無需相關部門審核,只需交易雙方按照相關規定正常進行。但國軒高科提及,其本次交易需要「相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僅從這一點上看,交易對象在行業中屬於主流車企,且極有可能為跨國車企。
資料顯示,按照相關規定,外資並購境內企業以及涉及《反壟斷法》的並購,需要商務部審批。其中,外國並購境內企業系指外國投資者購買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或認購境內公司增資,使該境內公司變更設立為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設立外商投資企業,並通過該企業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且運營該資產等。
基於上述要求,有人猜測國軒高科的股權交易方很可能來自海外。在諸多的海外車企中,與國軒高科有著密切聯系的就是大眾集團。
2
反復辟謠的大眾入股門
早在2019年,大眾加快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尤其對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從那時起,大眾開始探索對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投資,而國軒高科也在考察范圍中。也正是從8月份開始,國軒高科和大眾之間有了入股合作的傳言。雖然那時雙方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外界一致明白,大眾確實在中國准備謀求一家電池工廠展開合作,這個目標可能是國軒高科,也可能是其他電池廠商。
距離大眾和國軒高科的第一次「接觸」 4個月後,雙方的傳言在 2020年1月16日開始發酵。消息稱大眾將斥資5.6億美元即將收購國軒高科20%股份。隨之而來的是國軒高科股價一路走高,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高——28.5元。
僅兩三天的時間,國軒高科在收獲高股價後針對大眾收購其股份一事進行首次正面回應,表示「雙方並未簽署任何協議」,同時承認雙方在就合作進行探討。國軒高科雖然否定了與大眾之間的股權交易,但也落實了兩者之間的「合作」關系。
在外界看來,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總是處在傳言之中。今年4月份,一則「大眾汽車收購國軒高科股權一事已經獲得董事會的批准,將收購國軒高科30%的股份,價值為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4億元)」的消息又一次引發市場密切關注。國軒高科股價再次上漲,同時國軒高科以公告辟謠。
在反反復復的辟謠中,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發展了半年多之久。但與前三次不同,本次的股權交易源頭是國軒高科,這為大眾入股奠定了基礎條件。
3
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的目的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大眾汽車和國軒高科並沒有達成確定性協議,但國軒高科股權轉讓已在進行之中,而大眾在中國尋找電池工廠合作的計劃也在繼續。正是基於這一點,更加明確了大眾與國軒高科之間的可能性。
自「排放門」事件後,大眾汽車開始加速電氣化布局。而面對中國這個大眾汽車全球第一大市場與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大眾汽車的電氣化動作更為迅速。此前,大眾汽車CEO迪斯曾表示,大眾計劃到2028年在全球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國製造。此前,大眾已與江淮汽車成立一座研發中心,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
除此之外,迪斯還提出到2025年,大眾集團在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150萬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會達到75GWh。此前,大眾集團已宣布將在2020年底開建鋰電池工廠,投資將超過4.5億元,最早於2023年正式投產,初始產能為16GWh。
為滿足大眾在中國電動汽車的長期需求,大眾集團已經簽署了總價值達480億美元的電池供應合同,其中包括三星SDI、寧德時代等。但在此基礎上,大眾集團更希望掌握動力電池供應鏈,而不受供應商約束。
通過入股中國電池生產商,大眾集團將在中國市場中建立更加固定的關系,從而保證自己的領導地位。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大眾一定將選擇國軒高科,中國還有很多中大體量的電池製造企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國美電器的大股東
黃光裕
黃光裕失去控制權,但是仍然是國美的最大股東,主要不增發股票稀釋黃的股權,黃在國美的地位不會動搖。
按照目前的股權比例,只要國美掙錢,黃就能獲得1/3的收益。國美黃光裕方美有通過決議,並不代表股東都偏向陳曉,只是擔心動盪會引起股價劇變,才選擇保持現狀。
只要黃方有合適的人能掌控國美,形式就會改變,所以結果對黃的影響不大,只是控制權沒了,所有權還在手上。
(5)保變電氣股東擴展閱讀:
企業戰略
1、供應鏈
以商品經營為核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供應鏈平台。同時通過開放ERP信息化平台,在訂單、庫存、對賬、結算等環節與供應商實現信息共享,以提升周轉效率、降低缺貨率;並提高了與供應商合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門店布局
國美通過加速優化和關閉低效門店,改善門店購物體驗環境。國美2013年半年報顯示,上市公司部分新增門店35家,關閉門店70家,門店數(含大中電器)達1073家,覆蓋全國250個城市,同時國美還有543家非上市公司,因此國美集團總門店數為1616家。
通過招租和退租等方式,上市公司部分優化門店面積約2.84萬平方米。2013上半年集團單店銷售和每平方米銷售實現了同比及環比雙增長,同店銷售增長達到15.1%。
3、采購模式
2013年年初國美提出「低價、高毛利」的對策。通過自主經營和平台經營模式進行新品類的擴充,提高商品豐富度;把商品分為高、中、低端三類,擴大中低端的產品線。通過一步到位的采購方法,來降低采購成本。
當時低價包銷商品約占國美收入的20%,差異化訂制的商品也約占收入的20%,常規化商品的收入約佔50%~60%。通過這樣的采購和商品策略,國美兼顧低價和高毛利。
4、物流運輸
1998年,國美在中國家電零售行業,成立了以高度信息化為平台的物流系統,取消門店庫房,過渡到集中配送模式,提高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2005年10月,國美在總部成立了物流機構。國美物流中心下設項目部、運營管理部、檢查培訓部三大部門。
項目部對全國倉儲資源的整合,負責引進物流新技術並規劃國美物流系統的發展方向。運營管理部負責全國的商品調撥、市內配送指導、庫存商品進行全程跟蹤監督與管理;截至2013年2月,國美在全國由49個分部物流中心, 200多個二、三級市場外設庫。
5、黃金電商
2014年9月19號,一家3500平方米的黃金零售門店即將在北京西三環開業,這家門店的主人就是黃光裕。雖然黃光裕仍深陷囹圄但並不影響他對國美的全盤掌控,上半年國美電器上半年營收291.2億元,同比增7.4%;凈利潤6.9億元,同比增115.2%。
更為喜人的是國美線上交易額同比提升53.7%,其中二季度單季提升64.8%。
黃光裕為國美的黃金生意設計了一條以線上為主、發展線下的O2O商業模式。2014年3月,多邊金都網上商城上線。其未來的規劃是要在2020年,線上業務要覆蓋全國,甚至明確要求「並不追求店面數量」。多邊金都的線上零售渠道共有四個。
除了自己的網上商城,國美在線已經上線了「多邊黃金」的入口。此外,國美還選擇了在天貓與京東開店。從天貓和京東的實際銷售業績來看,顯得相當慘淡,天貓的店鋪首頁促銷甚至還是7.18上線時候的。
『陸』 中國國內企業有哪些企業被外資控股外資為第一股東
你好,這個問題實在太難的了,官方的文獻也很難找~~畢竟我們中國的產品被外國控制本來就是讓國人不爽的一件事~~但是我現在能給你招出十個從朋友哪裡知道的,原來是我們中國的,但是現在已經是外國品牌的東東~~~都是真實的,我都有點不相信~~希望多你有所幫助~~第一名:中華牙膏
怎麼排這個第一,我倒著實為難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這個企業一定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算去算來,也只能在快速消費品行業了。畢竟你可以不上網、不買車,但你不能不吃飯、不喝水、不刷牙。
我至少核實了5家網站,才敢肯定,中華牙膏早就已經是荷蘭聯合利華的了。我想,大多數老百姓打死也不會相信中華牙膏居然是荷蘭的——它上面不是有中華兩個字么?
1994 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與此類似的是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該品牌曾經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中華牙膏的命運正是如此。
從整個洗化行業上來說,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我想支持國貨,但我在洗化行業連支持國貨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中國的每個行業都像洗化行業一樣,那麼中國的企業也就完了。
第二名:雙匯
我承認,直到現在還時不時的吃點雙匯火腿腸(習慣了),雖然它早在2006年就賣給美國高盛集團。08年,高盛又投資2—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購了10多家養殖廠。
「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羅傑斯如是說。
在多哈小型部長會議再次破裂、各國死保農業底線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國際投行在中國農業相關產業鏈領域不斷追加投資的行為值得關注。我不是民族主義者,但看著逐漸發展起來的雙匯放心肉專賣店,看著雙匯不斷攀高的市場佔有率,我有理由表示我的擔心。壟斷不可怕,可怕的是外資打著中國企業的名號,不斷著蠶食著市場。
我只想陳述一個事實,雙匯是美國的,就這么簡單
第三名:娃哈哈
本來想提名健力寶的,當年的東方魔水,在中國的罐裝飲料市場上是威風八面,一統江山,但自從李經緯離開後,健力寶是一瀉千里,現在只能給當年的小弟提鞋了。正YY間,腦袋突然開竅,健力寶鼎盛時期還是屬於咱中國的,現在雖然屬於統一了,但台資企業還算不得外資,那是咱人民內部矛盾。
那就娃哈哈了,當年法國達能收購娃哈哈時,宗慶後還一度扛著民族主義的大旗勾起了廣大國民的無限愛國情懷,結果呢,宗慶後在收購爭論的數年前早就拿到美國綠卡了,一個美國居民跟咱談中國的民族情懷,真**扯淡。
怎麼說呢,我挺喜歡娃哈哈的,但法國達能已經控股51%以上了,咱就別自欺欺人了
第四名:金龍魚
如今咱自己吃的食用油居然也是外國的了。典型就是金龍魚,這個牌子幾乎出現在每個中國家庭的廚房裡,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是第2名福臨門的8倍,但它徹頭徹尾是一家外資企業,屬於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跟中國毛關系都沒有。
目前,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已被擁有百年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和路易·達孚所控制。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控股,占總股本的66%。國際巨頭憑借資本和歷史與經驗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即中國食用油戰略安全的「安全門」已不在國人手中,已現實弱化了我們的市場調控能力,這不僅對食用油乃至對國家安全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直接威脅
第五名:大寶
「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多麼熟悉的廣告語啊,大寶幾乎是大多數工薪階級男性的必用品牌,咱中國老百姓又怎麼可能把它和美國聯想起來呢?可惜事實是,早在2007年4月美國強生就已經收購了大寶。別以為中低端這塊市場老美不要,對於外來資本來說,蝦米也是肉。何況中低端市場真的是蝦米嗎?中國13億人,有多少有錢人
第六名:蘇泊爾
2006 年8月法國著名小家電企業SEB收購國內烹飪炊具第一品牌蘇泊爾,當然新聞有播,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這則新聞呢?起碼我是事後多時才知道的——還是因為我在家和朋友聚會時吹牛說自己多麼支持國貨,買東西首先國貨時,被朋友揭露的。如果不是這個插曲,也許我一輩子都不知道,這個當年起身浙江的中國名牌,已經成了法國貨。
又一個行業第一被納入了國外資本的懷抱,而我們(我相信絕不止我一個人)依然滿懷愛國情懷的支持著已經變為洋貨的曾經的民族品牌
第七名:匯源
可口可樂179億元收購匯源,一場轟轟烈烈的收購案,那麼多保衛民族企業的呼聲,換來的卻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個事實。
在和匯源聯合發表收購要約後不久,可口可樂中國區副總裁李小筠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匯源品牌由匯源香港上市公司擁有,而匯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達能、境外公眾股東和一家美國的私人投資基金擁有,因此這次交易前和交易後品牌的持有是從一家外國公司轉到另一家外國公司,沒有民族品牌流失。當時有媒體查出,匯源果汁的詳細注冊地址為:Scotia Centre,4th Floor,P.O.Box2804,George Town,Grand Cayman,Cayman Islands, 是一家離岸公司。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3月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以商務部否決可口可樂對匯源的兼並案,說明中國不歡迎外資到中國投資,是一個非常大的誤會。
陳德銘說道:「可口可樂兼並匯源發生在兩個外資企業之間,可口可樂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匯源果汁是注冊在開曼群島的一個外國公司,這兩個外國公司之間的企業兼並不涉及中國的投資政策,只涉及中國對這兩個企業在中國銷售產品的經營集中度的審核問題。
第八名:南孚
南孚是電池的第一品牌,相信一直到今天,很多家庭還是首選南孚電池。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
但是貪婪是魔鬼,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2003年8月,南孚電池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集團收購。當年的手下敗將,現在成了老闆。
曾經,孫雯那句鏗鏘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讓南孚這個響亮的品牌傳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可是現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經不是中國的企業了?所謂的民族力量又到底忽悠了誰?
第九名:白加黑
在中國,誰不知道白加黑啊?多少人感冒都會首選白加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白加黑這玩意現在壓根就不是咱中國的東西。
2006年10月,德國拜耳醫葯與我國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 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
這其實只是醫葯行業的冰山一角,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中國的華葯集團,早在 2004年已經賣給了荷蘭的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
西安楊森雖然名字里有個西安,其實早就百分之百屬於比利時了,中國最常用的緊急避孕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現在是瑞士諾華100%控股。
先說這么多吧,再說下去,別說你,我擔心我自己都被嚇到。這些葯,咱老百姓肯定百分之百認為是中國的,結果呢,卻都是外國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咱中國人感個冒,避個孕現在都掌握在別人外國人手裡了.
『柒』 保變電氣是不是央企
是央企,也是股份公司,控股股東為中國兵裝集團
『捌』 如何利用股東的錢做大生意
證券市場現在已經成為企業主要的融資場所,從中可以獲得廉價的資本金,把企業做大。
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方,好處自然多多,利用別人的錢做生意,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首先,在上市時溢價發行的股票,會帶來資本公積金的增加;其次,如果二級市場上將股票價格炒高,差價所形成的利益更為驚人。
國內的網路企業如新浪、搜狐、網易等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之後,在還沒有開始為股東賺錢的情況下,立即先被股東們「喂」成了億萬富翁。股東們所作出的「無私奉獻」當然是為了求得回報。
股東和企業的關系是最穩定的一種關系,你可以在不想當股東時賣出股票,但總會有新的股東接棒。這種牢固關系除非企業破產清盤,否則很難動搖。
作為企業的控股方來說,要協調好同股東的關系,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使企業經營蒸蒸日上,股票價格不斷上漲。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會贏來大批追隨你的股東。
美國人詹姆斯·林就是一個善於協調與股東關系的高手。
1955年,擁有一間電機工程行的詹姆斯·林向證券公司申請成立股份制公司。但證券經紀商和投資銀行都瞧不起這個毫無背景的小人物,他們認為一個小小的電機工程行是不可能公開發行股票的,詹姆斯·林的申請被認為是異想天開。
但沒過多久,金融界的人士便發覺他獨自一人動手幹了起來,並且辦妥了一切法律手續,把電機行改為林氏電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獲准發行80萬股普通股票。
然而,直到這個時候,金融商們仍不相信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商人能獲得成功,他們懷著幸災樂禍的心情等著看笑話呢!
早年流浪生涯造就的堅強意志促使詹姆斯·林立刻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根據股份公司內部股權的規定,允許他個人持有一半的股份,其餘的一半即40萬股以每股2.5美元公開上市,也就是說,如果股票全部售出,就可獲得100萬美元的現金收入。
誰會把賭注押在一個小商人身上,去購買前景渺茫的股票呢?證券商們因此斷定詹姆斯·林必將失敗。在他們看來,沒有他們出馬,股票發行將無法進行。
使這些自鳴得意的證券商們搞不懂的是,詹姆斯·林沒有按他們的一貫方法行事,卻找了一幫朋友替他做口頭宣傳,而證券商們平時總是以電話和挨家挨戶推銷的方式發行股票。
其實,這是詹姆斯經過充分比較之後做出的決定。打電話及上門推銷的方式雖然有效,但開銷太大,進展緩慢。思維獨特的他想出了一個方便有效、費用低廉的推銷方法。
他和他的朋友們出乎意料地出現在工業品博覽會上,向來賓散發公司將發行股票的傳單。此舉果然奏效,在短時間內,他的股票全部售完,令那些保守的證券商們大吃一驚。
在這一獨特而又大膽的策略運用下,他不僅擁有了大量的發展資金,而且還為其公司及個人擁有的股權建立起高水準的市場信譽。
雖然初戰告捷,但通向企業王國的道路卻並不平坦。美國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中小型公司時時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想擴大自身經營尚且困難,更不用說在短時期內迅速崛起了。
在風雲變幻的市場競爭中,詹姆斯·林又獨辟蹊徑,在短短幾年間一舉買下了3家公司,資產總額扶搖直上,到1960年已達數千萬美元。
在其他中小型公司互相拼搏,苦苦掙扎之時,林氏公司脫穎而出。
收購是需要大量現金的,詹姆斯·林個人當然不可能擁有這樣多的資金,資金的來源主要是向股東增發或配售新股。由於收購能刺激公司股票上漲,股票上漲之後,不但會引來眾多的投資者,還使增發或配售的新股價格增高,現金來源也就越來越充裕,有了足夠的現金又能支持收購行動。
林氏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王國初具雛形,詹姆斯·林也成為了商業界的風雲人物。詹姆斯·林不再是個小生意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他用種種吞並、購買的手法控制了好幾家公司,慢慢向自己夢寐以求的企業王國邁進。
1961年春,他又兼並了一家公司,並變更公司的名稱為林一迪姆斯一伏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LTV公司。
如果按照常規模式發展,要達到這種規模非得用幾十年時間不可。詹姆斯·林卻將速度大大加快,在幾年內就做到了。
他的每一次收購行動都是用別人的錢完成的。
當這些被吞並的公司並入LTV公司之後,它們的舊股東把原來的股票交回,換發了LTV母公司的股票。這樣,在股市上已買不到原來公司的股票,能買到的只有LTV公司一家的股票。
當年組建股份公司的經驗告訴詹姆斯·林,發行股票後隨著股價上漲,他的財富便大大增加了,現在他為什麼不可以用LTV公司的子公司,也如法炮製一番,用以增加公司的市場資產呢?
這些以前曾是各自獨立的公司,而今只不過是LTV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所謂的「賬面資產總額」的一部分數字而已。
在這種相當保守的數字後面,一定還有擴展的餘地。詹姆斯·林正是在這一思維驅動下找到了一條快速增加財富的捷徑。
1965年,他按照業務范圍,把LTV公司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即LTV航空公司、LTV電氣公司和LTV林一阿提克電子公司。每一公司發行自己的股票,除LTV母公司掌握大部分外,其餘都在證券市場上公開發行。
股票上市後,果如先前所料,投資者蜂擁而至,踴躍搶購,三家公司的股價飛漲。這樣,擁有3/4以上股權的LTV母公司的財產急速上升,其本身的股票也隨之上漲。
企業吸引投資者來當股東的方法很多,收購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而已。
『玖』 反對蔡澈出任監事主席的兩大股東:基金公司與反華的行業協會
2月25日,戴姆勒兩位大股東UnionInvestment基金公司邁克爾·穆德斯與德國證券持有量保護協會CEO馬克·圖恩勒公開反對蔡澈擔任戴姆勒監事會主席,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蔡澈是造成戴姆勒集團市值持續下滑的罪魁禍首。據了解,這是目前跨國車企中少有發生的「股東公開反對監事會主席人選」的事件。
由於德國排放標准升級和企業轉型影響了戴姆勒的營收業績,2019年底,圍繞監事會主席人選的問題戴姆勒股東層面開始出現了巨大分歧。戴姆勒內部也分別形成了支持前董事會主席蔡澈的「改革派」和支持現任西門子首席執行官、戴姆勒監事會成員凱瑟的「保守派」。
改革派認為戴姆勒必須主動應對汽車新四化的挑戰,徹底改變戴姆勒的企業盈利模式,尤其是不應該將目光死死盯在短期收益上;保守派則認為戴姆勒不應該破壞原有的發展節奏,甚至認為德國不擅長應對快速轉型。
2月27日,多位德國汽車人士接受汽車預言家采訪時認為,兩種聲音背後其實代表了兩大利益陣容,蔡澈是戴姆勒執行管理層和主業基金股東的代表,而凱瑟是戴姆勒非主業基金股東和德國政府保守派的代表。雙方的矛盾核心點就在於企業的盈利問題。
在德國當地人士看來,此次兩位基金股東公開發表反對蔡澈的聲音,和戴姆勒剛剛發布的2019盈利業績有關。另外,也有消息稱,這兩位股東對蔡澈對戴姆勒的全球化發展也頗有微詞,尤其對戴姆勒與中國的業務往來耿耿於懷。
1
公開抵制蔡澈的兩個股東什麼來頭?
此次公開反對蔡澈擔任監事會主席的兩位戴姆勒股東分別是來自UnionInvestment基金公司的邁克爾·穆德斯與德國證券持有量保護協會CEO馬克·圖恩勒。他們甚至直言「不能讓蔡澈去監事會,戴姆勒會因此垮掉。」
據了解,UnionInvestment是歐洲十分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其經濟實力十分雄厚,與全球多家金融保險機構及投資促進機構的聯系都非常緊密。不過,這家投資公司對於項目的選擇卻有一個十分嚴苛的標准,那就是合資、合作項目必須具有快速增長的市場潛力和較強的競爭能力且必須有收益。
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涉獵的業務涵蓋3大產業,上千個行業,對地產投資尤其熱衷。一位曾在Union就職的員工評價UnionInvestment是一家純粹利益追逐者的公司。
而馬克·圖恩勒與他就職的德國證券保護協會則一直對戴姆勒中國發展問題持極端反對態度。這家協會甚至強烈抵制蔡澈大力發展中國市場。馬克·圖恩勒曾公開表示:「如果兩家中國企業政治問題走到一起,不光日常運營,戴姆勒都有可能成為中國公司!」
可以看出,一家是注重短線收益的主權基金,另一家則是強烈抵制在華業務的行業協會,加上進入2019年後,德國工業生產指數已環比下滑2%,降幅超出預期,這些都是戴姆勒兩位股東反對蔡澈進入監事會的原因。目前,德國當地資本希望穩定實體製造業發展的呼聲愈發高漲,保守派代表甚至不斷表示,應該拒絕與全球資本的接洽以換取自身工業體系在短期內生產安寧。
2
短期利益受損是核心矛盾
卸任戴姆勒集團CEO不久,現任戴姆勒監事會主席曼弗·雷德比肖夫極力推薦蔡澈擔任下一屆監事會主席。由於曼弗的任期要到2021年才能結束,因此反對聲音初期並不激烈。
隨著2019年戴姆勒財報發布,戴姆勒內部兩種不同的聲音開始出現正面碰撞。反對的聲音中,少數股東將戴姆勒利潤下滑、未完全解決柴油排放召回,以及高田安全氣囊召回全部原因均歸結到蔡澈身上,同時他們認為戴姆勒現階段盈利表現不佳的原因就是蔡澈導致的。
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戴姆勒的「特殊支出」金額高達60億歐元,包括尾氣門賠償金和安全氣囊召回等事宜,乘用車版塊上半年的銷售回報率僅為1.4%,遠遠低於2018年同期的8.7%。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這部分特殊支出不只有戴姆勒一家企業,幾乎所有德國車企都無一倖免,這一責任不應該被歸咎於企業管理層。
戴姆勒集團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Kaellenius)
盡管所有人知道這種調整是正確的,但也難免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因此,這些變化需要蔡澈這樣的改革派人士從監事會層面支持康林松領導的董事會。
另外,作為擔任了十幾年的戴姆勒董事會主席,蔡澈對戴姆勒的發展可以說十分熟悉,這有利於監事會對戴姆勒財務、人事以及全球決策性事務做出快速、正確的判斷,並對康林松領導的董事會戰略決策提供建設性意見和支持。
德國當地輿論認為,盡管康林松重新調整穩固了董事會架構,但改革帶來的一系列反對聲音是他必須面對的。尤其是內部業務重組後,戴姆勒希望通過全球性發展徹底解決虧損板塊,並且引進更多對企業改革有幫助的戰略投資和合作者,從這一層面看,蔡澈還需要幫助康林松和「年輕的」董事會團隊。
梳理發現,卸任董事會主席的前一年,蔡澈圍繞德國本土、美國以及中國等核心市場做出了一系列工作,從政治、經濟、貿易甚至社會責任各方面協調自己的資源,並且將改革規劃在卸任前對外宣布,不難看出這是蔡澈將改革的壓力放在自己身上的表現。
在德國多位汽車人士看來,蔡澈另外一大資源是中國。在他任內,中國成長為戴姆勒全球第一大市場,而且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戰略與資本合作夥伴。不管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都不能忽視中國對戴姆勒未來的影響,因此,德國很多人認為,蔡澈作為監事會主席熱門人選,不會因為部分股東的反對受到影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