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給說一下新出奔騰CORE是什麼啊,能說下奔騰系列的型號發行歷史好嗎
最新的是酷睿2(Core2)處理器
發行歷史你可以到這里看看:
http://..com/question/9161427.html
② lenovo是什麼牌子
lenovo是聯想,是聯想集團的品牌。
1984年,柳傳志帶領的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認識到了PC必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懷揣著20萬元人民幣(2.5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以及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成功產品的堅定決心,這11名科研人員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年輕的公司命名為「聯想」(legend,英文含義為傳奇)。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聯想勇於創新,實現了許多重大技術突破,其中包括了研製成功可將英文操作系統翻譯成中文的聯想式漢卡,開發出可一鍵上網的個人電腦,並於2003年,推出完全創新的關聯應用技術,從而確立了聯想在3C時代的的重要地位。
2003年4月,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對外宣布啟用集團新標識"Lenovo",用"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標識"Legend",並在全球范圍內注冊。
在國內,聯想將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標識;在海外則單獨使用英文標識。「Lenovo」是個混成詞,「Le」來自「Legend」。「novo」是一個假的拉丁語詞,從「新的(nova)」而來。
(2)格羅夫股份擴展閱讀:
聯想電腦:
從1996年開始,聯想電腦銷量一直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IBM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事業部;2013年,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2014年10月,聯想集團宣布了該公司已經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
作為全球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聯想從事開發、製造並銷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優質專業的服務,幫助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取得成功。聯想公司主要生產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板、手機、一體機電腦等商品。
③ 一個高級股市人才應該具備的知識
透視巴菲特式投資心理:招招針對人性弱點
巴菲特法則是沃倫•巴菲特42年成功投資生涯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則,核心精髓包括價值投資、邊際安全原則、集中投資組合、長期持有股權等,秉持巴菲特法則的投資者如凱恩斯(Keynesian)、芒格(Monger)等都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考慮到美國股市在過去20年增長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然有90%的投資者未能盈利的嚴峻事實,長期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歷史證明巴菲特法則是投資界的黃金法則。
然而,盡管巴菲特法則為廣大投資界人士所熟知,但成功應用巴菲特法則獲得成功的人還是鳳毛麟角。其原因到底何在?
巴菲特法則執行的最大難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類本性的理解與超越,二是對投資價值判斷的專業性。前者涉及人類心理的奧秘,後者涉及對股票背後商業運營的洞察力(將另文論述)。任何投資市場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推動,因而對他們心理的研究是洞察投資市場的獨特視角。
直覺判斷與四大錯覺思維
「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
心理學的一個重大發現就是人類的直覺,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心靈活動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卻無法知曉。」人類的思維、記憶、態度都是同時在兩個水平上運行的,一個是有意識和有意圖的,另一個是無意識和自動的。我們的所知比我們知道自己所知的還要多。
直覺是人類在長期進化中基因優化的結果,是人類反應及處理問題時的心理捷徑。股市中恐懼、貪婪、樂觀、悲觀等情緒均是無意識的自動的直覺反映,是人類的本性。為什麼人們會瘋狂地追漲(貪婪)、殺跌(恐懼)?為什麼股市不斷重演非理性繁榮與非理性蕭條的循環?就是因為直覺和本性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直覺判斷一方面節省了人類的心智資源,另一方面也為人類帶來了錯覺思維。由於直覺存在敏感性、即時性、既定模式反應等特徵,直覺在進行判斷與決策時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從而使人們產生了事後聰明偏見、過度敏感效應、信念固著現象、過度自信傾向等錯誤思維,這在股市投資決策中充分反映了出來。
1.事後聰明偏見
所謂事後聰明偏見是指人們往往傾向於利用事件發生之後的結果去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過程。「事後諸葛亮」就是指這一現象。人們往往會忽視事後理解的天然優勢,而進一步貶低事前決策的復雜性與難度。事後聰明偏見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這一錯覺思維使人們傾向於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巴菲特在投資中盡量避免犯這樣的錯誤,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對伯克夏•哈撒韋的投資(當年主要以紡織業為主)給了巴菲特非常大的教訓,20世紀80年代他被迫將持續虧損的紡織業務關閉。這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資准則,即投資於保持一貫經營原則的公司,避開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指望自己比該公司的經營者做得更好,能夠扭虧為盈。「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巴菲特承認,「但是我們學會了如何避開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2.過度敏感效應
過度敏感效應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傾向於高估與誇大剛剛發生的事件的影響因素,而低估影響整體系統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從而作出錯誤判斷,並對此作出過度的行為反應。敏感能使人們及時發現異常現象並加快對此的反應速度,但也會加大反應的幅度,使反應過分。
以美國「9•11」事件為例。「9•11」事件後,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毀紐約世貿雙塔的情景極大刺激了美國公眾的神經,於是人們大大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險性,傾向於選擇其他旅行方式,美國航空業隨之進入大蕭條期。然而,數據統計顯示,即使考慮到「9•11」事件的航空災難,航空旅行也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車旅行的三分之一。過度敏感效應在股票市場投資中反映得淋漓盡致,在股市上漲時,人們往往過分樂觀,傾向於相信大牛市是永無盡頭的,於是過分推高了股票價格;而股市下跌時,人們往往過分悲觀,傾向於相信大熊市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過分打壓了股票的價格。巴菲特認為正是人們的非理性行為使得股票價格圍繞其價值進行過分的波動,為投資帶來機會。他認為好的投資者應當利用這一現象,在別人貪婪時恐懼(1969年當巴菲特發現股票市場中人們已經陷入瘋狂時果斷拋售了所有股票,並解散了投資基金),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1973、1974年美國股市大幅下跌進入熊市後,巴菲特又逢低分批建倉成功抄底)。巴菲特認為,「股票市場下跌在某種情況下不是壞事,投資機會正是從投資退潮中顯露出來。」
3.信念固著現象
信念固著現象是指人們一旦對某項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它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麼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越是極力想證明自己的理論與解釋是正確的,就越是對挑戰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閉。
信念固著現象是股票投資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現象,股票投資者往往傾向於預測股市的漲跌與股票價格的波動,各類證券分析機構也通過預測股價波動獲取收益。然而,人們往往會落入信念固著的思維陷阱,在滿倉時忽視下跌信號的出現,而在空倉時忽視上漲因素的累積。巴菲特看透了這一思維誤區,主張理解投資與投機差異,認為應理性投資而不應非理性投機。應當說,這就是巴菲特法則的思想精髓——價值投資。
凱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釋過投資與投機的差異。凱恩斯認為:「投資是預測資產未來收益的活動,而投機是預測市場心理的活動。」對格雷厄姆來說,「投資操作就是基於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獲得滿意的回報。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所關注的就是資產——在我們這里是指公司——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主要預測獨立於公司的價格變化。」以上述標准來看,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投機氣氛濃厚的市場。
4.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是指人們在對過去知識進行判斷中存在智力自負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對目前知識的評價和未來行為的預測。盡管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出過錯,但我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相當樂觀。造成過度自信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傾向於在他們完全正確的時刻回憶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認為這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與他們的能力缺陷無關。過度自信傾向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人,約翰遜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尼克•里森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銀行的倒閉。可以說過度自信傾向是人類理性決策的最大敵人,這一傾向還容易使人們產生控制錯覺,就如賭徒,一旦贏了就歸因於自己的賭技與預見力,一旦輸了就認為「差一點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從理性角度來看,進行賭博與購買彩票從概率上來說是一場必輸的游戲,然而還是有無數賭徒與彩民由於控制錯覺而沉迷於此。
真正擺脫過度自信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絕大多數的股票投資人都堅信自己能夠判斷出大盤的漲跌趨勢,並通過「逢低買入與逢高賣出」來獲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將遠遠超出大盤指數的漲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據統計90%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投資收益落後於大盤指數的增長,盡管這一統計數據是如此明顯的證據,人們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那部分10%的投資者,而拒絕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組合,認為這是對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認為大盤是無法預測的,能夠把握的是對股票背後公司價值的評價與未來收益的預測,因此他從不期望於通過預測大盤來獲益。
此外,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1998年年會上他說:「我很敬佩安迪•格羅夫和比爾•蓋茨,而且希望把這種敬佩通過資金支持他們轉化成行動。但是說到微軟與英特爾,我不知道十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而且我也不喜歡玩那種對方占優勢的游戲。我花所有的時間考慮技術,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這個行業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個聰明的人。確實有人能分析這個行業,但是我不行。」
從眾與群體極化
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
從眾是指人們受他人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與信念。旅鼠行動是經典的從眾案例,這種生長在北極的小動物每當種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會集體跳海,自殺身亡。社會心理學家所做的從眾研究試驗中,人類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從眾傾向。
從眾可以引發群體極化效應,即群體成員的相互影響可以強化群體成員最初的觀點與信念。群體極化效應的產生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他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決策的事件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從眾與群體極化效應在人類的投資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出來。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貪婪的瘋狂而拚命追漲時,很少有投資者能冷靜而理智地抵制購買的誘惑;而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恐懼之中而拚命殺跌時,也很少有投資者能抵制拋售的沖動。這種從眾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預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決策,大家都看中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一般會不斷觀察與跟蹤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當它的股價下跌到合理的區間范圍之內時(被大多數投資者忽視),就會果斷吃進。很顯然,這樣做不僅需要專業的價值評估水平,更需要抵制從眾壓力的堅定意志與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曾經教導他要從股市的情感漩渦中拔出來,要發現大多數投資者的不理智行為,他們購買股票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情感。如果你在正確的判斷基礎上獲得符合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因別人與你的意見不一致而放棄,「你的正確或錯誤都不會是因為別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與邏輯推理正確。」巴菲特遵循了老師的教導,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並將抵制行業慣性作為他所歸納的12條最重要的投資准則之一。在對Notre Dame商學院的學生發表演講時,他歸納了37家投資銀行的失敗原因:「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結局呢?我來告訴你們,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為。」
根據合理的數據與邏輯得出的理性判斷,從不為他人的觀點所動;他只投資於自己搞得懂的產業與公司,在公司調研上親力親為,從不藉助他人的判斷。他將投資活動比喻為打
棒球,他認為投資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沒有選擇地擊打投過來的每一個球,而投資只需要選擇擊打那些最有把握擊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適的球沒投過來之前你只需要躺著休息就可以了。可以說,巴菲特是少數有理性與勇氣爬出虛假信息洞穴獲得理性光明的人。
信息洞穴與事實真相
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
國外一些研究 伊拉克問題的專家指出,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出身平民,精明能幹,通過奮斗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但他作出了兩次關鍵性的重大決策失誤,導致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次是入侵科威特,這是基於美國不會武力干預的判斷;第二次是在核武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這是基於對自身武裝力量的過高估計。為什麼像薩達姆這樣精明的人會犯這種錯誤呢?專家分析,薩達姆實際上是一個信息洞穴人,他所接觸到的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級官員所壟斷,而這些官員往往或是依據自身利益來歪曲、加工與屏蔽信息,或是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以此保住官位。於是薩達姆呆在虛假信息的洞穴中,看不清洞穴外的事實真相,作出基於錯誤信息的錯誤判斷與決策也就理所當然了。
投資者是典型的信息洞穴人,投資市場上活躍著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公募與私募基金、證券公司、普通股民、投資咨詢機構、媒體、銀行、律師及審計事務所等主體,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每個個體都處於食物鏈的某一個環節,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時常有意識或下意識地發布、製造、誇大、歪曲信息。由於信息發布者「裁剪」信息的內容,不少人被虛假或片面信息所操縱,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典型的事例是上市公司高管與莊家相互勾結,配合莊家對股價的操縱而製作財務數據、發布虛假消息,最終受損的是普通散戶。此外,普通投資者對龐雜信息的識別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持,更容易受到愚弄。例如前一階段我國擬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的緊縮效應就被高估,而我國今年上半年看似不高的CPI指數(3.2個百分點)使普通投資者低估了通脹的可能性,這主要是由於我國CPI指數的構成比例不合理所致。
巴菲特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同樣不天天緊張地盯著盤面的變化,這使得他的投資工作非常輕松,他有時甚至在家中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工作,美國股市上世紀80年代末崩盤的那一天他甚至無暇關注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應對人性的弱點
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
客觀地說,直覺、從眾等人類本性並不是絕對的缺點,我們的主觀體驗是構成人性的材料,它是人類對藝術和音樂、友誼與愛情、神秘性與宗教體驗的感受源泉。但必須承認,上述人類本性會造成錯覺思維、錯誤判斷和錯誤行為,這一現象在投資活動中充分表現出來。巴菲特法則的核心並不是他所創立的12條投資法則,任何所謂投資真經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靈,只有其背後的真正原則與規律才會永恆,巴菲特在投資活動中對人性心理弱點的克服與利用正是這種永恆的法則與邏輯。人性之所以被稱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於自身並難以克服,但仍然有應對之道,人們可以從態度、反思、試錯與時間四個維度來修煉自己,克服人性弱點,獲取滿意的投資收益。
首先,正確的態度是克服心理弱點的基礎。
我們應當正視與承認人類具有局限性這一事實,這種對人類能力的自謙與懷疑是科學與宗教的核心所在。社會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對此有精彩的論述,「科學同樣包括直覺和嚴格檢驗的相互影響。從錯覺中尋找現實需要開放的好奇心與冷靜的頭腦。以下觀點被證明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批判而不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開放而不被操縱。」在投資活動中樹立這一態度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極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與開放的心態,就不能最大限度獲取投資決策相關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發現環境的轉變與新的規律的形成,也就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投資機會;而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態度對待一切信息,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與操縱,從而陷入無數的投資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方法。
正如蘇格拉底的曠世名言所說:「不加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反思與總結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投資活動與投資決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認識到,「任何一個單獨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為世界是很復雜的。任何一個真理如果脫離了和它互補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不要先入為主與過分自信,務必從反對這一投資決策的角度進行思考,試著提出反對的道理與理由,或是咨詢其他投資人的意見,尤其重視反對者的意見,這種反思與多重思考會極大地完善、豐富與修正你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
再次,試錯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手段。
人類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資市場是錯綜復雜與不斷變化的,人們不可能窮盡投資決策所需的一切信息與規律,因此有效檢驗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的手段就是試錯,對可能的投資方法與對象進行嘗試性投資,將投資手段與方法放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對試錯的批評可能在於兩點,一是認為試錯的代價過於高昂,二是投資的時效性,當發現投資機會時該機會已喪失。對第一種批評的對策是將降低試錯籌碼,當確認投資決策有效時再進行大筆投資;對第二種批評的對策是試錯檢驗對象的選擇,不是具體的投資對象(如具體的股票),而是投資的規律與哲學的檢驗(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資規律)。
最後,掌握投資決策時間是克服心理弱點的補充。
人類的心理本性具有極強的時間敏感性,在理性與感性的斗爭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強變弱,理性往往由弱變強。人類大多數的錯誤都是出現在一時沖動的情形下,人們常常會在一時沖動下做了某種行為,事後又追悔莫及。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事情剛剛發生之時,會誇大導致事情發生的因素,而忽視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造成思維偏見與決策失誤。這在人類投資活動中也很常見,大漲與大跌都會在發生之時極大地刺激人們的神經,調動人們的情緒,使人們產生買入與賣出的沖動,而沖動情況下作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
④ 休伯特和奧托誰發明了發動機
1872年,戴姆勒設計出四沖程發動機。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德國工程師和發明家,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
回答者:落落的塵埃 - 助理 二級 12-28 03:32
最早的熱機原理是我國的走馬燈,走馬燈也是渦輪機的萌芽。最初的熱機是火葯內燃機,由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在1680年提出,這種發動機就是利用火葯的爆燃來推動活塞做功的,但是,這種機械只停留在理論上,並沒有搞出來。值得中國人(學機械的)注意的是:往復式活塞內燃機的主要機構都是中國最先發明的!比如:缸體---中國最先製造的大炮於1332年鑄成,往復活塞、曲柄連桿機構、飛輪等都是我國首創。
火葯內燃機雖然沒有搞成功,但是為未來的蒸汽機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1690年,惠更斯的助手佩本設計出了用蒸汽做功的活塞式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尚不能用於實際生產,作為工業動力源。
1698年,英國的軍事工程師薩弗里發明了一個使用蒸汽為礦井抽水的機器,它可以抽出地下10米深的水。這台機器實際上就是第一台用於工業生產的蒸汽機。
1711年,紐可門(英國)製造出更好的抽水蒸汽機,其性能有了較大的突破。從1772年起,幾乎全英國的礦井都使用這種蒸汽抽水機。
1768年,英國技工瓦特發明了熱效率更高的近代蒸汽機,因此被人們譽為「蒸汽機的發明人」。
總的來說,蒸汽機是產生於18世紀的英國。但是,蒸汽機存在著體積龐大,熱效率不高的缺陷。
由於19世紀中葉卡諾(法國人)、邁爾(德國)、格羅夫(英國)、焦耳(英國)、克勞修斯(德國)、湯姆生(英國)等人提出並完善了熱力學,同時用鋼鐵製造的精密機械已經開始出現,從而解決了製造精密圓柱體和螺絲等零件的問題,使得內燃機的研製進程大大加快。
1860年,法國人雷諾製造出第一台可以實用的內燃機。這是一台二沖程、無壓縮、電點火的煤氣機。
1862年,法國工程師德羅沙提出等容燃燒的四沖程循環原理,加上這個時候轉爐、平爐煉鋼法已經相繼出現,為內燃機製造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低碳素鋼。
1872年,德國鍾表匠雷特曼製成了第一台四沖程煤氣內燃機。
1876年,德國人奧托研製成功一台熱效率達到14%的往復式活塞四沖程內燃機,此後,奧托又把內燃機的熱效率提高的20%以上,這種內燃機,就是現在的汽油發動機的雛形。奧托也被稱為「四沖程內燃機發明人」。
1881年,工程師克拉克研製成兩個汽缸的內燃機。此後不久,汽油機正式出現了。
1897年,完全依靠壓縮著火的柴油機出現了,它比汽油機機構跟簡單,燃料更便宜。柴油機熱效率達到26%,它的發明人是德國人狄賽爾。因此,現代汽油發動機也稱為奧托發動機,柴油機稱為狄賽爾發動機。
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者——德國人奧托(Otto)
--------------------------------------------------------------------------------
奧托(1832—1891)
歲月如流。轉眼間,人類已踏過了又一個新千年的門檻,在嘆息「逝者如斯夫」的同時,人類歷史是如何發展、演化的這一為無數哲人賢士拷問千番的「歷史之謎」似乎愈發顯現出內在的深度和廣度。對這一問題的解答千姿百態,然而,人們至少在一點上有著基本的共識,即人類歷史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科技對人類歷史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這一作用是如何成為可能的呢?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說要靠科學家的發明和創造,而細心的人則還會指出要靠發明創造走上產業化。的確,發明創造的產生及其產業化是科技對人類社會發生重要作用的兩個不可或分的方面。可在人類歷史上,這兩個方面卻很少有人能夠靠個人宋一手完成。但至少有一個人是例外。他不僅以過人的智慧開發出新興的技術——四沖程內燃機,而且以過人的膽識將這一新興技術變成了一項「朝陽產業」,從而使人類歷史的面貌極大地煥然一新。這個人就是奧托。
童年時代
尼古拉·奧古斯特·奧托(NikolausAugustOtto)是德國近代著名機械工程師,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者和推廣者。1832年6月l4日,奧托出生在德國霍茲豪森鎮的一個工匠家庭里。他的父親是一名製表匠,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裡的收入不高,全家過著清苦而祥和
的生活。奧托是家裡6個孩子之中的長子,也許與他的父親是一名製表工匠有關,他從懂事起就對機械很感興趣。小時候,奧托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注視著父親工作。一堆大大小小的齒輪,皮帶經過父親的手,就變成了一台台精巧的鍾表,頗讓他感到不可思議,也就是從那時起,小奧托就迷上了機械製造這門玩藝。
正當奧托准備好好學習,以後大幹一番事業時,父親卻因積勞成疾而病倒了,按當時德國的傳統,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作為長子的奧托的肩上。他不得不中斷學業,隻身前往經濟繁榮的科隆,在那裡的一個小工匠鋪安下身來,賺些錢養家糊口,而且一千就是10年。
在科隆的日子裡,他並未因繁忙的工作而放棄對書本的學習。他白天努力地工作,晚上則躲在被子里看有關機械方面的書籍。時間久了,他對於機械製造方面的基礎知識,有了較多且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兒時的興趣。這段艱苦地求學、工作與生活,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培養了他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為他日後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854年,就在奧托22歲時,一條對當時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蒸汽機的批評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也就是從這一年起,奧托對蒸汽機的改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蒸汽機製造中的一系列不足,使他立志要發明一種可以取代老式蒸汽機的新型動力設備?從此,奧托走上了一條改變他的命運,也改變了人類歷史命運的不歸之路。
動力工程史上新的一頁
作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機械,蒸汽機出現在18世紀後半葉。當時它的體積很大,而且還需要配有鍋爐這一令人感到棘手的龐然大物。同時,由於當時製造鍋爐的技術還比較粗糙,鍋爐時有爆炸的危險,加上鍋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且需要解決能源燃燒產生的煙氣的排放等等一系列的復雜的問題,因此,人們一方面不得不繼續使用蒸汽機,另一方面更加強烈地希望能有一種小而方便、安全又可靠的動力裝置來取代它。1860年,人們這種希望得到了初步的實現。法國工程師萊諾爾製造了一台以煤氣為燃料的內燃機。這種新型煤氣內燃機造型小巧,比起老式的蒸汽機,它的使用方法簡單而安全,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沒有在內燃機的機箱內對空氣進行必要的壓縮,所以它產生的熱效率並不高。但是,這畢竟走出了老式蒸汽機的模式,開啟了內燃機研製工作的第一步。之後,1862年,法國工程師羅夏提出,內燃機的動力方式應當採取四沖程方式,即在四個行程內完成一個進氣、壓縮、燃燒膨脹和排氣的工作循環,並且取得了這一內燃機設計方式的發明權專利。這可是一個非常富有創意的想法,如果付諸實際運用,將大大地提高內燃機的工作熱能效率,從而彌補萊諾爾內燃機的不足。但是,羅夏只是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而並沒有真正把這一想法變成現實,造出一台樣機,從而使這種想法在很長的時間里不為人所知,他本人也與成功女神失之交臂。
成功女神所垂青的往往是那些堅忍不拔、努力不懈的人。雖然奧托對羅夏的想法不甚了解,但此前許多人的探索,給在內燃機研製道路上一度彷徨不前的奧托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在周圍環境和條件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獨自鑽研,反復研究,最終也提出了內燃機動力方式的四沖程思想。由於奧托的這種想法一開始就是以實踐運用為目的的,因此,他的設計思想還要比羅夏的想法詳細而成熟得多。奧托在他的日記中這樣記載道:「一切商業上成功的內燃機,其共同特徵都包含了以下幾方面:1.空氣的壓縮;2.燃料在提高了壓力的空氣中進行燃燒,從而使空氣壓縮,並使空氣的溫度升高;3.已加熱的空氣膨脹到初始壓力,並開始作功;4.排氣,由此完成整個循環過程。」而具體來說,這一原理是這樣的:在煤氣進入氣缸之前,先與空氣混合成一種可燃性的混合氣體,然後進入氣缸,在氣缸內進行
空氣壓縮,使其在這種提高了壓力的空氣中進行燃燒,這樣使氣缸內的溫度升高,而後,膨脹了的空氣逐步減壓到初始狀態時的大氣壓力,並推動氣閥運動,由氣閥運動產生的能量推動機車的運動,最後,氣缸排出所有的氣體。這是對四沖程內燃機原理和特徵的第一次簡
單而清楚的概括,因此,人們把內燃機的四沖程循環親切地簡稱為「奧托循環」。採用這種循環原理的內燃機用蒸汽液體或氣體作燃料,由兩個介於兩等容過程之間的可逆絕熱過程所組成。這種內燃機的負荷調節,即產生能量的多少,通常是藉助控制進入氣缸內的可燃性氣體的數量來完成的,且點火方式也比較特殊,即通過採用外來火焰或電火花的方式來實現點火的,因而點火的時間可以控制。這些構成四沖程循環的最基本特徵,由於把燃料的利用率提高到了最大限度,因此,人們又把它稱之為「理想循環」。
由於以上對內燃機四沖程循環原理的設計詳細,且實際操作性強,因此,奧托在完成了對這一原理的初步設計後,僅僅花費了很少的時間,就設計和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樣機。這台內燃機,性能可靠,熱效率高,運行噪音小,在燃料消耗等許多方
面都要比萊諾爾式內燃機好出許多。所以,盡管這種最初型號的內燃機在外觀上還存在著一些缺陷,但一經面世,立即贏得了人們對它的高度評價。奧托的內燃機熱效率比以往的四沖程循環發動機的熱效率提高了兩倍(約14%),其熱效率更是萊諾爾式發動機的4倍。可以說,奧托的發動機達到了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
奧托循環是當今世界上所有內燃機設計和製造都必須共同遵循的基本熱力循環方式,它的出現,為後來人類動力工程事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輪船的發明、汽車的製造,乃至飛機的出現,都與此有著莫大的關系。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動力科學史上的一
大創舉。
內燃機技術走向產業化
如果說奧托以他的內燃機發明,掀開了人類動力工程史上新的一頁的話,那麼隨後,他將自己的發明產業化的努力,則為這一頁書寫了更多,更精彩的內容。他與許多取得成功的發明家一樣,在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後,繼續探索,精益求精,更加用心地考慮怎樣進一步
發展、完善他的發明成果,使這種新款式的內燃機在使用過程中更加有效,更加安全而方便。
他拿出銷售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樣機後積攢下來的錢作資金,擴充了研究用房,添置了許多新型的實驗設備,並邀來了更多的研究能手,開始埋頭於製作更加完善的內燃機的工作當中。從1861年到1864年這短短的3年中,奧托又陸續進行了多種內燃機製造技術的發明,並在德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相繼取得了發明專利。所有的這一切使奧託名聲大噪,不少國家的政府和公司紛紛派代表到奧托的實驗室參觀和學習,一方面向他求教,另一方面與他進行合作意向的洽談。在這種形勢的推動之下,奧托開始考慮把他的實驗室進一步擴充為生產性的單位,將原來定做式。小批量的內燃機製造升級為近代式的工廠化生產。然而,把內燃機產業化的做法,對於此時經驗和資金俱缺的奧托來講,實在是太困難了。躊躇滿志卻又力不從心的他,只好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對於理想,他只能期望,而不敢奢望。正在此時,當時德國著名的工業家蘭根伸出了慷慨的援助之手。由他提供大部分的資金,而由奧托提供主要的技術支持,以奧托的名字命名的「奧托商會」於1564年9月正式成立了。由此,奧托走上了內燃機產業化的道路。也從此,四沖程循環內燃機不僅從理論的設計成為了現實,而且從實驗室的模型變成了社會化的產品。
1872年,為了擴大內燃機的生產,奧托又在產業化的道路上邁進一步,繼續與蘭根合作,成立了德意志煤氣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他就任第一任經理,蘭根為副經理。經營工作佔去了奧托不少的研究時間,使以理論見長的他開初感到頗不適應。他開始大量地招賢納能。隨著德國著名企業管理學家戴姆帶著一大批年輕的工程技術專家加入奧托的公司,情況出現了向好的方面的轉機。奧托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繁忙的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當中了。經過多年刻苦緊張的努力,到1875年,奧托的公司終於完成了四沖程內燃機全套設計工作,四沖程內燃機由此變得更加精巧耐用、高效可靠。1877年8月4日,奧托取得了這項劃時代內燃機技術的專利權。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奧托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獲得了公認的金獎。人們真實地感到一個動力新時代的來臨!在以後的大約十幾年時間內,這種內燃機幾乎壟斷了全歐洲內燃機市場。有統計資料顯示出,在19世紀60年代,萊諾爾式內燃機的使用量大約只有100台左右,使用范圍有限,而奧托式內燃機則被大量而廣泛地使用著,僅在歐洲大陸就有1000台之多。在以後的10年時間內,依照其方法生產的各式內燃機,竟高達5萬余台,總馬力達20萬匹以上。這在很大意義上奠定了奧托在內燃機行業中的開創者地位。
奧托的努力為他贏得了許多的榮譽。柏林大學為了表彰他在內燃機研製方面的突出貢獻,授予他榮譽工程學博士學位。這大大地彌補了他在年少時讀書不多的遺憾,更加堅定他銳意進取。更加精益求精的信心和決心。奧托沒有陶醉於已有的成就,反而把榮譽鎖進了記憶的最深處,創新的願望變得從來沒有過的強烈。1877年,在製造出四沖程內燃機之後,奧托又努力對內燃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並且又取得了與此相關的多項專利。這其中包括多膨脹煤氣內燃機,以及為完全排出殘留在汽缸內的氣體而安裝的特殊泵等延用至今天的發明。
1891年1月26日,奧托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德國科隆去世,享年59歲。熱愛奧托的科隆市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能贏得這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應該會含笑於九泉吧!
永偵銘記的回憶
奧托走完了他並不長的人生之路。但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卻實在是太多了,這當中,他的精神品質是最值得人們銘記的。奧托雖然有著非凡的工程師的頭腦,但他的工作信條並不是以自身的能力為依據。他始終信奉的是:根據科學和人們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現實的需要,是他一切思考的根本出發點。奧托之所以如此執著地研製內燃機,也就在於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工業革命在歐洲的興起、人們對於動力的渴求。他在晚年曾這樣回憶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別人認為我研製內燃機做出了很了不起的貢獻,但我不這么看,如果我有這樣的貢獻,那也是我腳下的土地所給予的。」從這些謙虛的語言中,我們也就不難領會奧托的為人了。
由於奧托的崇高品質和對人類歷史作出的偉大貢獻,許多企業和個人都要求他去演講,並介紹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經驗及體會:奧托總是非常樂意地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只要是對人類有好處,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就應當盡力去滿足這種要求-正是出於這種信念,奧托在平時總是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哪怕是在他後來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他仍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對世人有意義的問題。
奧托是繼瓦特之後又一名偉大的動力工程學家。他發明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是繼蒸汽機出現之後,人類機械史上,動力工程領域當中的又--巨大貢獻。奧托以他多年的執著追求,別是把他的發明創造產業化的努力,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雖然,在他的事業、生活道路上也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以世人的幸福為追求目標,實現了對自己、對科學的一次又一次跨越,在當代人類文明的進程當中,在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當中,沒有哪一項成果,進展是能與奧托的名字分開的。是他,開創了人類文明的-一個新時代。
進一步,繼續與蘭根合作,成立了德意志煤氣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他就任第一任經理,蘭根為副經理。經營工作佔去了奧托不少的研究時間,使以理論見長的他開初感到頗不適應。他開始大量地招賢納能。隨著德國著名企業管理學家戴姆帶著一大批年輕的工程技術專家加入奧托的公司,情況出現了向好的方面的轉機。奧托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繁忙的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當中了。經過多年刻苦緊張的努力,到1875年,奧托的公司終於完成了四沖程內燃機全套設計工作,四沖程內燃機由此變得更加精巧耐用、高效可靠。1877年8月4日,奧托取得了這項劃時代內燃機技術的專利權。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奧托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獲得了公認的金獎。人們真實地感到一個動力新時代的來臨!在以後的大約十幾年時間內,這種內燃機幾乎壟斷了全歐洲內燃機市場。有統計資料顯示出,在19世紀60年代,萊諾爾式內燃機的使用量大約只有100台左右,使用范圍有限,而奧托式內燃機則被大量而廣泛地使用著,僅在歐洲大陸就有1000台之多。在以後的10年時間內,依照其方法生產的各式內燃機,竟高達5萬余台,總馬力達20萬匹以上。這在很大意義上奠定了奧托在內燃機行業中的開創者地位。
奧托的努力為他贏得了許多的榮譽。柏林大學為了表彰他在內燃機研製方面的突出貢獻,授予他榮譽工程學博士學位。這大大地彌補了他在年少時讀書不多的遺憾,更加堅定他銳意進取。更加精益求精的信心和決心。奧托沒有陶醉於已有的成就,反而把榮譽鎖進了記憶的最深處,創新的願望變得從來沒有過的強烈。1877年,在製造出四沖程內燃機之後,奧托又努力對內燃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並且又取得了與此相關的多項專利。這其中包括多膨脹煤氣內燃機,以及為完全排出殘留在汽缸內的氣體而安裝的特殊泵等延用至今天的發明。
1891年1月26日,奧托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德國科隆去世,享年59歲。熱愛奧托的科隆市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能贏得這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應該會含笑於九泉吧!
永偵銘記的回憶
奧托走完了他並不長的人生之路。但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卻實在是太多了,這當中,他的精神品質是最值得人們銘記的。奧托雖然有著非凡的工程師的頭腦,但他的工作信條並不是以自身的能力為依據。他始終信奉的是:根據科學和人們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現實的需要,是他一切思考的根本出發點。奧托之所以如此執著地研製內燃機,也就在於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工業革命在歐洲的興起、人們對於動力的渴求。他在晚年曾這樣回憶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別人認為我研製內燃機做出了很了不起的貢獻,但我不這么看,如果我有這樣的貢獻,那也是我腳下的土地所給予的。」從這些謙虛的語言中,我們也就不難領會奧托的為人了。
由於奧托的崇高品質和對人類歷史作出的偉大貢獻,許多企業和個人都要求他去演講,並介紹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經驗及體會:奧托總是非常樂意地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只要是對人類有好處,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就應當盡力去滿足這種要求-正是出於這種信念,奧托在平時總是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哪怕是在他後來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他仍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對世人有意義的問題。
奧托是繼瓦特之後又一名偉大的動力工程學家。他發明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是繼蒸汽機出現之後,人類機械史上,動力工程領域當中的又--巨大貢獻。奧托以他多年的執著追求,別是把他的發明創造產業化的努力,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雖然,在他的事業、生活道路上也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以世人的幸福為追求目標,實現了對自己、對科學的一次又一次跨越,在當代人類文明的進程當中,在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當中,沒有哪一項成果,進展是能與奧托的名字分開的。是他,開創了人類文明的-一個新時代。
進一步,繼續與蘭根合作,成立了德意志煤氣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他就任第一任經理,蘭根為副經理。經營工作佔去了奧托不少的研究時間,使以理論見長的他開初感到頗不適應。他開始大量地招賢納能。隨著德國著名企業管理學家戴姆帶著一大批年輕的工程技術專家加入奧托的公司,情況出現了向好的方面的轉機。奧托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繁忙的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當中了。經過多年刻苦緊張的努力,到1875年,奧托的公司終於完成了四沖程內燃機全套設計工作,四沖程內燃機由此變得更加精巧耐用、高效可靠。1877年8月4日,奧托取得了這項劃時代內燃機技術的專利權。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奧托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獲得了公認的金獎。人們真實地感到一個動力新時代的來臨!在以後的大約十幾年時間內,這種內燃機幾乎壟斷了全歐洲內燃機市場。有統計資料顯示出,在19世紀60年代,萊諾爾式內燃機的使用量大約只有100台左右,使用范圍有限,而奧托式內燃機則被大量而廣泛地使用著,僅在歐洲大陸就有1000台之多。在以後的10年時間內,依照其方法生產的各式內燃機,竟高達5萬余台,總馬力達20萬匹以上。這在很大意義上奠定了奧托在內燃機行業中的開創者地位。
奧托的努力為他贏得了許多的榮譽。柏林大學為了表彰他在內燃機研製方面的突出貢獻,授予他榮譽工程學博士學位。這大大地彌補了他在年少時讀書不多的遺憾,更加堅定他銳意進取。更加精益求精的信心和決心。奧托沒有陶醉於已有的成就,反而把榮譽鎖進了記憶的最深處,創新的願望變得從來沒有過的強烈。1877年,在製造出四沖程內燃機之後,奧托又努力對內燃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並且又取得了與此相關的多項專利。這其中包括多膨脹煤氣內燃機,以及為完全排出殘留在汽缸內的氣體而安裝的特殊泵等延用至今天的發明。
1891年1月26日,奧托因突發性心臟病在德國科隆去世,享年59歲。熱愛奧托的科隆市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能贏得這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應該會含笑於九泉吧!
永偵銘記的回憶
奧托走完了他並不長的人生之路。但他留給人們的記憶卻實在是太多了,這當中,他的精神品質是最值得人們銘記的。奧托雖然有著非凡的工程師的頭腦,但他的工作信條並不是以自身的能力為依據。他始終信奉的是:根據科學和人們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現實的需要,是他一切思考的根本出發點。奧托之所以如此執著地研製內燃機,也就在於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工業革命在歐洲的興起、人們對於動力的渴求。他在晚年曾這樣回憶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別人認為我研製內燃機做出了很了不起的貢獻,但我不這么看,如果我有這樣的貢獻,那也是我腳下的土地所給予的。」從這些謙虛的語言中,我們也就不難領會奧托的為人了。
由於奧托的崇高品質和對人類歷史作出的偉大貢獻,許多企業和個人都要求他去演講,並介紹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經驗及體會:奧托總是非常樂意地答應了下來。在他看來,只要是對人類有好處,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就應當盡力去滿足這種要求-正是出於這種信念,奧托在平時總是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哪怕是在他後來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他仍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對世人有意義的問題。
奧托是繼瓦特之後又一名偉大的動力工程學家。他發明的四沖程循環內燃機,是繼蒸汽機出現之後,人類機械史上,動力工程領域當中的又--巨大貢獻。奧托以他多年的執著追求,別是把他的發明創造產業化的努力,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雖然,在他的事業、生活道路上也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以世人的幸福為追求目標,實現了對自己、對科學的一次又一次跨越,在當代人類文明的進程當中,在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當中,沒有哪一項成果,進展是能與奧托的名字分開的。是他,開創了人類文明的-一個新時代。
⑤ 股市心理學方面的名著有哪些
股市心理學(Profits Without Panic)
作者:(英)邁爾斯 (Myers Jonathan) 譯者:虞海俠
⑥ 求:關於沃倫巴菲特的文章 要與心理學有聯系
你要的東西網路文檔裡面有
透視「巴菲特式投資心理」:招招針對人性弱點
http://wendang..com/view/1863cf84b9d528ea81c7792d.html
巴菲特法則是巴菲特42年成功投資生涯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則,核心精髓包括價值投資、邊際安全原則、集中投資組合、長期持有股權等,秉持巴菲特法則的投資者如凱恩斯(Keynesian)、芒格(Monger)等都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考慮到美國股市在過去20年增長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然有90%的投資者未能盈利的嚴峻事實,長期獲得超越大盤的投資回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歷史證明巴菲特法則是投資界的黃金法則。
然而,盡管巴菲特法則為廣大投資界人士所熟知,但成功應用巴菲特法則獲得成功的人還是鳳毛麟角。其原因到底何在?
巴菲特法則執行的最大難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類本性的理解與超越,二是對投資價值判斷的專業性。前者涉及人類心理的奧秘,後者涉及對股票背後商業運營的洞察力(將另文論述)。任何投資市場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推動,因而對他們心理的研究是洞察投資市場的獨特視角。
直覺判斷與四大錯覺思維
「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
心理學的一個重大發現就是人類的直覺,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心靈活動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卻無法知曉。」人類的思維、記憶、態度都是同時在兩個水平上運行的,一個是有意識和有意圖的,另一個是無意識和自動的。我們的所知比我們知道自己所知的還要多。
直覺是人類在長期進化中基因優化的結果,是人類反應及處理問題時的心理捷徑。股市中恐懼、貪婪、樂觀、悲觀等情緒均是無意識的自動的直覺反映,是人類的本性。為什麼人們會瘋狂地追漲(貪婪)、殺跌(恐懼)?為什麼股市不斷重演非理性繁榮與非理性蕭條的循環?就是因為直覺和本性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直覺判斷一方面節省了人類的心智資源,另一方面也為人類帶來了錯覺思維。由於直覺存在敏感性、即時性、既定模式反應等特徵,直覺在進行判斷與決策時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從而使人們產生了事後聰明偏見、過度敏感效應、信念固著現象、過度自信傾向等錯誤思維,這在股市投資決策中充分反映了出來。
1.事後聰明偏見
所謂事後聰明偏見是指人們往往傾向於利用事件發生之後的結果去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過程。「事後諸葛亮」就是指這一現象。人們往往會忽視事後理解的天然優勢,而進一步貶低事前決策的復雜性與難度。事後聰明偏見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這一錯覺思維使人們傾向於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巴菲特在投資中盡量避免犯這樣的錯誤,事實上20世紀60年代對伯克夏?哈撒韋的投資(當年主要以紡織業為主)給了巴菲特非常大的教訓,20世紀80年代他被迫將持續虧損的紡織業務關閉。這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資准則,即投資於保持一貫經營原則的公司,避開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指望自己比該公司的經營者做得更好,能夠扭虧為盈。「我和查理還沒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難題,」巴菲特承認,「但是我們學會了如何避開難題,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集中力量於我們能跨越的一尺柵欄上,而不是發現了跨越七尺柵欄的方法。」
2.過度敏感效應
過度敏感效應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傾向於高估與誇大剛剛發生的事件的影響因素,而低估影響整體系統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從而作出錯誤判斷,並對此作出過度的行為反應。敏感能使人們及時發現異常現象並加快對此的反應速度,但也會加大反應的幅度,使反應過分。
以美國「9?11」事件為例。「9?11」事件後,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毀紐約世貿雙塔的情景極大刺激了美國公眾的神經,於是人們大大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險性,傾向於選擇其他旅行方式,美國航空業隨之進入大蕭條期。然而,數據統計顯示,即使考慮到「9?11」事件的航空災難,航空旅行也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車旅行的三分之一。過度敏感效應在股票市場投資中反映得淋漓盡致,在股市上漲時,人們往往過分樂觀,傾向於相信大牛市是永無盡頭的,於是過分推高了股票價格;而股市下跌時,人們往往過分悲觀,傾向於相信大熊市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過分打壓了股票的價格。巴菲特認為正是人們的非理性行為使得股票價格圍繞其價值進行過分的波動,為投資帶來機會。他認為好的投資者應當利用這一現象,在別人貪婪時恐懼(1969年當巴菲特發現股票市場中人們已經陷入瘋狂時果斷拋售了所有股票,並解散了投資基金),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1973、1974年美國股市大幅下跌進入熊市後,巴菲特又逢低分批建倉成功抄底)。巴菲特認為,「股票市場下跌在某種情況下不是壞事,投資機會正是從投資退潮中顯露出來。」
3.信念固著現象
信念固著現象是指人們一旦對某項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它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麼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越是極力想證明自己的理論與解釋是正確的,就越是對挑戰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閉。
信念固著現象是股票投資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現象,股票投資者往往傾向於預測股市的漲跌與股票價格的波動,各類證券分析機構也通過預測股價波動獲取收益。然而,人們往往會落入信念固著的思維陷阱,在滿倉時忽視下跌信號的出現,而在空倉時忽視上漲因素的累積。巴菲特看透了這一思維誤區,主張理解投資與投機差異,認為應理性投資而不應非理性投機。應當說,這就是巴菲特法則的思想精髓――價值投資。
凱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釋過投資與投機的差異。凱恩斯認為:「投資是預測資產未來收益的活動,而投機是預測市場心理的活動。」對格雷厄姆來說,「投資操作就是基於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獲得滿意的回報。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所關注的就是資產――在我們這里是指公司――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主要預測獨立於公司的價格變化。」以上述標准來看,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投機氣氛濃厚的市場。
4.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是指人們在對過去知識進行判斷中存在智力自負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對目前知識的評價和未來行為的預測。盡管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出過錯,但我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相當樂觀。造成過度自信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傾向於在他們完全正確的時刻回憶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認為這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與他們的能力缺陷無關。過度自信傾向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人,約翰遜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戰爭的泥潭,尼克?里森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銀行的倒閉。可以說過度自信傾向是人類理性決策的最大敵人,這一傾向還容易使人們產生控制錯覺,就如賭徒,一旦贏了就歸因於自己的賭技與預見力,一旦輸了就認為「差一點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從理性角度來看,進行賭博與購買彩票從概率上來說是一場必輸的游戲,然而還是有無數賭徒與彩民由於控制錯覺而沉迷於此。
真正擺脫過度自信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絕大多數的股票投資人都堅信自己能夠判斷出大盤的漲跌趨勢,並通過「逢低買入與逢高賣出」來獲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將遠遠超出大盤指數的漲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據統計90%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投資收益落後於大盤指數的增長,盡管這一統計數據是如此明顯的證據,人們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那部分10%的投資者,而拒絕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組合,認為這是對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認為大盤是無法預測的,能夠把握的是對股票背後公司價值的評價與未來收益的預測,因此他從不期望於通過預測大盤來獲益。
此外,巴菲特還堅持投資於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他承認自己不投資於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1998年年會上他說:「我很敬佩安迪?格羅夫和比爾?蓋茨,而且希望把這種敬佩通過資金支持他們轉化成行動。但是說到微軟與英特爾,我不知道十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而且我也不喜歡玩那種對方占優勢的游戲。我花所有的時間考慮技術,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這個行業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個聰明的人。確實有人能分析這個行業,但是我不行。」
從眾與群體極化
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
從眾是指人們受他人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與信念。旅鼠行動是經典的從眾案例,這種生長在北極的小動物每當種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會集體跳海,自殺身亡。社會心理學家所做的從眾研究試驗中,人類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從眾傾向。
從眾可以引發群體極化效應,即群體成員的相互影響可以強化群體成員最初的觀點與信念。群體極化效應的產生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他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決策的事件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從眾與群體極化效應在人類的投資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出來。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貪婪的瘋狂而拚命追漲時,很少有投資者能冷靜而理智地抵制購買的誘惑;而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恐懼之中而拚命殺跌時,也很少有投資者能抵制拋售的沖動。這種從眾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預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決策,大家都看中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一般會不斷觀察與跟蹤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當它的股價下跌到合理的區間范圍之內時(被大多數投資者忽視),就會果斷吃進。很顯然,這樣做不僅需要專業的價值評估水平,更需要抵制從眾壓力的堅定意志與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曾經教導他要從股市的情感漩渦中拔出來,要發現大多數投資者的不理智行為,他們購買股票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情感。如果你在正確的判斷基礎上獲得符合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因別人與你的意見不一致而放棄,「你的正確或錯誤都不會是因為別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與邏輯推理正確。」巴菲特遵循了老師的教導,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獨立思考,還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制行業慣性的經營者,並將抵制行業慣性作為他所歸納的12條最重要的投資准則之一。在對Notre Dame商學院的學生發表演講時,他歸納了37家投資銀行的失敗原因:「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結局呢?我來告訴你們,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為。」
根據合理的數據與邏輯得出的理性判斷,從不為他人的觀點所動;他只投資於自己搞得懂的產業與公司,在公司調研上親力親為,從不藉助他人的判斷。他將投資活動比喻為打棒球,他認為投資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沒有選擇地擊打投過來的每一個球,而投資只需要選擇擊打那些最有把握擊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適的球沒投過來之前你只需要躺著休息就可以了。可以說,巴菲特是少數有理性與勇氣爬出虛假信息洞穴獲得理性光明的人。
信息洞穴與事實真相
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
國外一些研究伊拉克問題的專家指出,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出身平民,精明能幹,通過奮斗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但他作出了兩次關鍵性的重大決策失誤,導致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次是入侵科威特,這是基於美國不會武力干預的判斷;第二次是在核武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這是基於對自身武裝力量的過高估計。為什麼像薩達姆這樣精明的人會犯這種錯誤呢?專家分析,薩達姆實際上是一個信息洞穴人,他所接觸到的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級官員所壟斷,而這些官員往往或是依據自身利益來歪曲、加工與屏蔽信息,或是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以此保住官位。於是薩達姆呆在虛假信息的洞穴中,看不清洞穴外的事實真相,作出基於錯誤信息的錯誤判斷與決策也就理所當然了。
投資者是典型的信息洞穴人,投資市場上活躍著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公募與私募基金、證券公司、普通股民、投資咨詢機構、媒體、銀行、律師及審計事務所等主體,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每個個體都處於食物鏈的某一個環節,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時常有意識或下意識地發布、製造、誇大、歪曲信息。由於信息發布者「裁剪」信息的內容,不少人被虛假或片面信息所操縱,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典型的事例是上市公司高管與莊家相互勾結,配合莊家對股價的操縱而製作財務數據、發布虛假消息,最終受損的是普通散戶。此外,普通投資者對龐雜信息的識別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持,更容易受到愚弄。例如前一階段我國擬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的緊縮效應就被高估,而我國今年上半年看似不高的CPI指數(3.2個百分點)使普通投資者低估了通脹的可能性,這主要是由於我國CPI指數的構成比例不合理所致。
巴菲特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從不閱讀華爾街的所謂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到處收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同樣不天天緊張地盯著盤面的變化,這使得他的投資工作非常輕松,他有時甚至在家中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工作,美國股市上世紀80年代末崩盤的那一天他甚至無暇關注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應對人性的弱點
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
客觀地說,直覺、從眾等人類本性並不是絕對的缺點,我們的主觀體驗是構成人性的材料,它是人類對藝術和音樂、友誼與愛情、神秘性與宗教體驗的感受源泉。但必須承認,上述人類本性會造成錯覺思維、錯誤判斷和錯誤行為,這一現象在投資活動中充分表現出來。巴菲特法則的核心並不是他所創立的12條投資法則,任何所謂投資真經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靈,只有其背後的真正原則與規律才會永恆,巴菲特在投資活動中對人性心理弱點的克服與利用正是這種永恆的法則與邏輯。人性之所以被稱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於自身並難以克服,但仍然有應對之道,人們可以從態度、反思、試錯與時間四個維度來修煉自己,克服人性弱點,獲取滿意的投資收益。
首先,正確的態度是克服心理弱點的基礎。我們應當正視與承認人類具有局限性這一事實,這種對人類能力的自謙與懷疑是科學與宗教的核心所在。社會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對此有精彩的論述,「科學同樣包括直覺和嚴格檢驗的相互影響。從錯覺中尋找現實需要開放的好奇心與冷靜的頭腦。以下觀點被證明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批判而不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開放而不被操縱。」在投資活動中樹立這一態度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極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與開放的心態,就不能最大限度獲取投資決策相關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發現環境的轉變與新的規律的形成,也就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投資機會;而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態度對待一切信息,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與操縱,從而陷入無數的投資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方法。正如蘇格拉底的曠世名言所說:「不加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反思與總結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投資活動與投資決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認識到,「任何一個單獨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為世界是很復雜的。任何一個真理如果脫離了和它互補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不要先入為主與過分自信,務必從反對這一投資決策的角度進行思考,試著提出反對的道理與理由,或是咨詢其他投資人的意見,尤其重視反對者的意見,這種反思與多重思考會極大地完善、豐富與修正你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
再次,試錯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手段。人類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資市場是錯綜復雜與不斷變化的,人們不可能窮盡投資決策所需的一切信息與規律,因此有效檢驗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的手段就是試錯,對可能的投資方法與對象進行嘗試性投資,將投資手段與方法放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對試錯的批評可能在於兩點,一是認為試錯的代價過於高昂,二是投資的時效性,當發現投資機會時該機會已喪失。對第一種批評的對策是將降低試錯籌碼,當確認投資決策有效時再進行大筆投資;對第二種批評的對策是試錯檢驗對象的選擇,不是具體的投資對象(如具體的股票),而是投資的規律與哲學的檢驗(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資規律)。
最後,掌握投資決策時間是克服心理弱點的補充。人類的心理本性具有極強的時間敏感性,在理性與感性的斗爭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強變弱,理性往往由弱變強。人類大多數的錯誤都是出現在一時沖動的情形下,人們常常會在一時沖動下做了某種行為,事後又追悔莫及。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事情剛剛發生之時,會誇大導致事情發生的因素,而忽視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造成思維偏見與決策失誤。這在人類投資活動中也很常見,大漲與大跌都會在發生之時極大地刺激人們的神經,調動人們的情緒,使人們產生買入與賣出的沖動,而沖動情況下作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延遲投資決策的時間,避免一切沖動情形下的決策行動,應當是保持理性與明智的有效方法。(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