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與股票有關的論文
2005年前,由於規模較小,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企業年金不能直接進入證券市場,還存在覆蓋范圍太小,難以形成對基本養老保險的有力補充;投資渠道不暢、投資效益欠佳、投資風險較大等問題。2000年底我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總量為191.9億元資產中,銀行存款佔59.35%,購買國債佔20.53%,兩者相加,占資產總規模的近80%,但投資收益僅5.35億
元,收益率為2.79%,其中行業為3.2%,地方則更低,僅為1.34%。
這一數字表明,我國企業年金的投資渠道過於單一,並沒有充分運用市場化運營和管理的手段,大部分基金主要用於存銀行、買國債,在國家連續降息的情況下,投資收益較低。由於資本市場規則不健全,運作程序不規范,一些企業委託金融機構運營,實際運行風險不可避免,職工的利益難以得到確實保證。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年金通過委託理財形式已經進入股票市場。市場上已形成了一些企業年金中心如上海、深圳、大連、遼寧等地的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它們頻繁現身於二級市場。根據2004年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報告,截至9月底,上海市年金發展中心、深圳市企業年金管理中心已經出現在22家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中。按近期收盤價統計,這22隻個股的市值在5億元左右。
通過統計分析,我們發現企業年金股票投資運作現狀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投資風格尚未成型。從企業年金一年多來操作的歷史資料分析,企業年金並未形成明顯的投資風格。比如說其二季度持有的18隻股票中便涉及金屬、房地產、水泥、機械、科技、化肥等諸多行業,還持有過高控盤的青海明膠、徐工科技等績差股、問題股。到了三季度其投資則更分散到了農業、汽車、銀行、造紙、醫葯、電子、施工等更多行業,投資的22家上市公司在行業內處於龍頭地位的很少。與奉行價值投資理念的開放式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相比,企業年金目前還沒有形成鮮明的投資理念,這可能跟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目前入市的資金規模較小,影響力還不夠。二是企業年金委託了多達十幾家的券商代為管理,多家券商的操作風格各異,而近幾年券商在股票市場上處於的劣勢地位也不利於操作風格的盡快確立。
二是企業年金的選股並不十分看重業績。2004年三季度企業年金共持有22隻股票中,平均每股收益為0.242元,略高於三季度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2176元的水平。業績最好的濟南鋼鐵每股收益為0.61元;業績最差的是天頤科技,每股收益為0.08元。
三是短線運作為主。近一年來從定期報告所反映的企業年金持股明細顯示,企業年金短線操作的跡象非常明顯。以2003年底企業年金直接持有的4隻股票:韶能股份、九芝堂、遼河油田、青海明膠為例,到今年三季度末,企業年金全部從四隻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珠海中富、瀘天化、銀河科技、新中基、天頤科技等五家。委託券商運作的企業年金也進行了大范圍的換股。從三季報的情況來看,新增加了民生銀行、標准股份、岳陽紙業等重倉股個股,而將原有的海信電器等股票基本拋售。
四是企業年金的操作不盡規范。如華夏證券管理的上海企業年金在華夏重倉股火箭股份和太極集團上持續增倉,其中火箭股份增持668萬股,太極集團增持28萬股,然而華夏證券同期卻大幅減持了這兩只股票;還有銀河證券管理的上海企業年金不斷增持東風汽車,從二季度末的1400多萬股一直增持至三季度末的2400多股,而銀河證券作為東風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已經歷經數年。
❷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復是市場經濟的制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2)新農股份走勢論文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❸ 求助一篇如何進行股票投資的論文500字以上
【股市看點:下跌中繼,震盪尋底】 (一)一周交易概況:兩市大盤以上證下跌98點,報收於1871.16點;深證成指下跌53點,報收於6658.51點,結束了本月最後一周的交易。相對兩市比較,深市走勢更強於上海股市。並且,兩市大盤的日K線及周K線全都處於向下的區位。其中上證運行上方受到60均線的反壓,上周五還開始擊穿了30日均線;而深證成指則離30均線還有300點上下的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四由於受到26日央行息率下調的刺激,才使得開盤能夠高開,但「大江終東」終以低走的K線收盤。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兩市順勢繼上一個交易日慣性低開低走,縮量探底,且留下2點低開缺口沒補,盤勢較弱,大盤呈下跌中繼形態。下周一,如果消息面相對平靜,技術上會有一個擊穿30日均線的過程,也只有這樣,才能砸出恐慌性籌碼。 (二)大盤震盪走低原因分析:兩市大盤之所以走出盤落下跌的走勢,概因為自前兩周啟動的此輪反彈,經過前市一周多時間的持續大幅反彈之後,兩市大部分個股累積漲幅已達百分之三十以上。隨著反彈上漲的持續,前期大盤回調時的重心下移籌碼,瞬時轉化成實在的下檔獲利盤,這些獲利盤還會隨著股指的上漲而越積累越多。短線個股板塊均積累了相當多的獲利盤,正是這些數量極其巨大的獲利盤籌碼,一旦湧出,則將成為阻擊大盤上漲、迫其掉頭向下的最大殺手。其中即有許多的獲利盤需要消化,這從盤中近期的領漲品種進入獲利回吐期中可見一斑。 技術上分析,短線股指在連續急漲之後,技術上有回調整理清洗浮碼的要求,股指盤中震盪反復不可避免。但市場總體上將呈底部逐漸抬高、沖高回落後的震盪蓄勢走勢。兩市近十天的交易量,是前十天的1.5倍,並且做多資金並沒有撤離。短線下跌,中期看好,則成了近期股市運行的主基調。即使大盤回調到位,也還要在底部盤桓多日,以積蓄上攻的動勢。從目前盤面來看,多空分歧加大,看多看空同時存在,但在高位盤下的市道中,總是空方更容易占據優勢。 隨著市場調整時間的延長,市場的做多能量得到較大的消耗,市場投資信心又開始變得謹慎。市場量能出現明顯的萎縮,這雖然顯示市場的惜售心態濃厚,兩市大盤還是在空方的勢力壓制之下,多條均線均呈向下排列,市場對多頭明顯不利,做多機會盡失或難有起色。 就目前市況而言,在近期股指的震盪拉鋸中,市場預期的利好遲遲不能兌現,導致市場投資信心又趨謹慎,市場量能開始出現明顯的萎縮,由於市場缺乏持續上漲的動能,無奈退一步蓄勢整理。而在股指的震盪拉據中,大小非的減持意願比較堅決。根據在11月份公告的公司主要股東持股變化中,自月初到11月24日,重要股東總的減持數量為2.81億股,市值達22.56億元。而10月份的減持股數為1.65億股,市值約為10.77億元,與之相比,11月份的減持股數環比高出七成,減持市值環比高出一倍以上。在11月份的反彈行情中,大小非借反彈機會大幅減持的動力明顯增強。困擾市場的大小非問題,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市場信心難以有效恢復,大盤在築底過程中的反反復復在所難免。 (三)後市走勢預測:股指經過為期一周左右的震盪後,目前滬指再度運行30日均線。後市大盤將要展開新一輪的回調下探,以重新獲得上攻的動能。但股市將仍然維持強勢震盪,震盪的區間,將會在十日前大盤下跌底部的高點1812點(底部抬高、比原來最低點更高)、至60均線的2040之間展開。如然,即使大盤回落到了底部,也還要在底部整理多日,夯實底部,以積蓄再一次上攻的動能,這樣,下一次震盪向上的上升才能展開。即使在大盤震盪盤落的當中,那些板塊輪動的個股行情,那些超跌補漲的個股行情,仍將風激水面,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 (四)給出短期操作建議:在GDP增長率回落,上市企業四季度業績下滑,股市將長時間在中期底部做廂型震盪的時段,股民散戶在股市操作上必須愈加謹慎,需分別採取高點賣出、適量補倉或擇股加倉的操作手法,適量增加賣出操作、減少買入動作。即使加倉買入,也要選擇那類有政策扶持的強勢品種,或低價超跌的、累積漲幅不大、後市還有補漲空間的個股品種,以及市盈率還在十倍以下的、有大資金堆積做多的個股品種,以等待個股輪漲的行情,但不要盲目地一味高位追漲。回調當中加倉買入輕套的股友,也還不必急於斬倉。空倉的朋友,也不要急於建倉,等到大盤有了一定的跌幅以後再買不遲。 盡管如此,而在大盤處於次低點的位置之時,那種最好的操作方式及其建議是:不求買在最低價,而是在次低點位的震盪中中長線布局,中長線建倉,中長線持有。這才是應當被推崇的、現階段的股市操作理念。 股市運行到現在這個位置,回調下探還沒有結束,那些獲利盤還沒有清洗完結,重回升勢的蓄勢更沒有得到蓄積,大盤還是運行在回調途中,短期市場弱勢市道不改。一般股民在繼續下跌的行情中極難挑選出短線能夠上漲的個股,因此現時短線還不宜入場做多。即使輕套、深套後的補倉,也要待到盤面進一步下落之後進行。
❹ 幫我分析下雲天化和新農開發這兩支股票
雲天化在前期高點被打壓下來,又在近期次高點獲得支撐,短期上漲已顯乏力,近期箱體震盪的可能性較大,沖新高暫時不具備條件。
新農開發在17.4附近有較強支撐,但分時成交量能不濟,且未突破下跌趨勢上軌17.6,短期三角整理快接近尾聲,估計還有半天的整理將決定方向。由於外圍棉花期貨走勢喜人,但該股並未反映期貨走勢,個人認為向上的可能性更大。
❺ 用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方法分析預測某隻股票的短期和中期走勢
公司基本面是指公司財務狀況,發展潛力,成長性及質地如何?政策變化指管理層的政策,技術面指技術走勢影響。
基本面分析主要是對股票所屬行業及宏觀政策分析。個股考慮盤子大小、是否處在朝陽期;業績好壞,從而可以知道屬於短期還是中期操作。以上俗稱:熱點(熱門板塊)。例如:未來五年就要隨著「十二五規劃」涉及行業來操作。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行業劃分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它是按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劃分的。
第一產業主要是農、林、牧、副、漁和農業人口發展的產業,統稱農業。
第二產業主要是製造業、電力、紡織、石化、采礦、鋼鐵、建築、造紙、印刷等,統稱工業。
第三產業主要是金融保險、交通運輸、通信郵政、商業、教育文化、廣播電視、餐飲旅館等,統稱服務業。
每一個行業都有四個發展時期:形成時期、成長時期、穩定時期和衰退時期。處在下降衰退時期的行業稱為夕陽行業;處在形成和成長時期的行業稱為朝陽行業。當大盤從底部啟動後,投資者最好挑選朝陽行業的股票,不要進入夕陽行業的股票。
選股首先要研究以前領漲個股的共性,學會分辨這只股票在「飛」起來之前其走勢什麼特徵。當時該公司發表的季度報表中每股收益如何;該股票目前的交易量;量價配合程度;股價相對強度;流通盤和市值大小;有無在市場上特別叫得響的拳頭產品或者新穎的管理方法;該公司所處的行業前景如何。
以上都屬於基本面分析方法,僅供參考!
技術面分析短、中期走勢就可從K線圖的知識獲得,分析指標有很多種,你只能採取短、中、長三類組合來判斷。詳細說明怕字數超出,這要用經驗來判斷,你只有大概寫,例如「KDJ金叉是買入信號;死叉是賣出信號等傳統知識。」只是應用在日K圖就代表短時未來走勢,在周K圖為中期走勢,依此類推可得到你需要的信號。
❻ 股票基本面分析!!!急急
600028 中國石化
HK0386 中國石油化工
(1) 股份總數: 867億 A股流通: 35億 境外上市: 167億 限制股: 663億
(2) 2006年關鍵財務數據
利潤總額: 732億 凈利潤: 506億
主營業務收入: 10445萬億
總資產: 5845億 股東權益: 2548億 每股凈資產: 2.94
(3) 原油產量: 突破4000萬噸 2.85億桶 (1噸=7.1桶)
煉油能力世界第三
乙烯產能世界第四
加油站: 2.8萬個 世界第三
其中 勝利油田: 1.94億桶 佔68%
(4) 加工原油: 14632萬噸
(5) 原油: 自供:2962萬噸 中石油:881萬噸 中海油: 493萬噸 進口:10147萬噸
(6) 國內成品油總經銷量: 1.12億噸
加油站: 2.88萬
(7) 。全年銷售化工產品2,956萬噸
(8) 勘探及開采事業部: 收入: 1431億 費用: 799億 收益: 631億
煉油事業部: 收入: 5803億 經營費用: 6056億 收益: -252億
營銷及分銷事業部: 收入: 5935.58億 經營費用: 5633億 收益: 302億
化工事業部: 收入: 2281億 費用: 2108億 收益: 172億
本部及其他: 收入: 2621億 費用: 2636億 收益: -15億
❼ 我要看股市行情的文章
你說的這個各大財經網站上有的是哈,你可以去隨便找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❽ 我國農葯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的論文摘要
我國農葯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日期:2005-12-13 15:18 作者: 來源:農博網
最近10年,我國農葯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形成了包括農葯原葯生產、制劑加工、原料中間體、科研開發在內的工業體系,已成為化學工業的一個重要支農化學品行業。世紀之交,我國農葯工業的發展現狀如何?特別是在即將加入世貿組織之際,我國農葯工業又將面臨哪些挑戰?日前,中國農葯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律就以上問題做專門介紹。
農葯工業的現狀與特點
1.生產能力與產量迅速增長
按1997年統計,我國農葯生產能力已達75.7萬噸/年(按100%有效成分計,下同),是1986年的3.2倍。其中殺蟲劑54.7萬噸/年,占總生產能力的72.3%;殺菌劑8.24萬噸/年,佔10.9%;除草劑11.4萬噸/年,佔15.1%。1997年,我國各種制劑總加工能力約130萬噸/年,農葯產量39.5萬噸,是1986年的3.8倍,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按化工年報縣以上企業統計,農葯行業工業總產值為196.5億元(1990年不變價),是1994年(同口徑對比)的2倍,全行業獨立核算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為 169.1億元,是1994年(同口徑對比)的2.1倍。
2.不斷開發投產高效新品種,調整農葯品種結構
1983年國家停止生產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機氯農葯品種,此後集中力量相繼開發投產了一批高新品種,積極調整農葯產品結構,使各類農葯品種基本配套,包括殺蟲劑、殺蟎劑、殺鼠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中也投產了一批生物農葯產品。從1991年開始,高效低殘留品種的產量已佔總產量的96%以上。1997年生產農葯原葯品種187個,是1986年的2.5倍。上海農葯所研製開發的生物農葯井岡黴素,其質量及生產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的工業化生產標志著我國生物農葯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7年我國生物農葯產量達到5.046萬噸(實物);180多種原葯,加工成各類制劑800多個,各種品牌商品3000多個。原葯與制劑品種的比例從1986年的1∶2左右提高到1997年的1∶4~1∶5。隨著高效低毒農葯新品種、新劑型不斷投產,我國農葯品種畝用葯量及農葯品種的毒性等級逐年下降。
3.產品質量穩定提高
我國至今已制訂了160多個農葯產品質量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這些標准都採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或WTO的國際標准,現在絕大部分產品質量執行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農葯行業已有一批農葯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如殺蟲劑敵百蟲、敵敵畏、甲胺磷等;殺菌劑多菌靈、三唑酮等;除草劑草甘膦、苄嘧磺隆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乙烯利、多效唑等。產品質量的提高,也促進了我國農葯產品出口量的迅猛增長。
4.企業不斷深化改革,涌現出一批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
我國現有已取得農葯生產許可和登記的農葯生產、加工、包裝廠點達1600多家。縣以上原葯生產廠約230家,其中有50家骨幹企業、12家重點企業。近10年來,我國相繼建成了一批綜合實力比較雄厚、科工貿結合的企業集團或股份制企業,他們一般規模大、品種多、管理好、技術精,因而經濟效益較好,其中已有一批上市公司,如沙隆達、山東農葯、福建三農等。
5.農葯科研開發不斷加強,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除原化工部沈陽化工研究院外,我國主要農業及農葯生產省市區均建有農葯研究機構,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也設置了農葯科研組織。同時,不少骨幹企業也積極開展農葯研究,他們在開發新型高效農葯及劑型、改造老品種、提高生產工藝技術水平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1996年國家成立了南北兩個國家級農葯創制開發(工程)中心,已取得了一批國內外技術專利,創制出一批很有發展前景的新型活性化合物及生物農葯,標志著我國農葯科研開發已開始步入創制階段。
6.對外合作及出口貿易穩步發展
在對外、對台交流合作的同時,我國農葯出口量增長迅速。1998年出口10.7萬噸,金額3.20億美元。自1994年起,我國已連續5年出口數量及金額均大於進口,出口數量及金額年增長率均保持在兩位數;出口品種達100種;出口地區遍及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東南亞、中近東及港台地區,其中台灣省農葯的進口金額在5000 萬美元以上。
7.農葯行業管理逐步法制化
1997年5月,國務院頒布、實施《農葯管理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農葯管理的國家法規。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農葯生產、經營、使用及管理已納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按照《條例》規定,我國實行農葯登記制度,生產和進口的農葯必須取得有效登記,不登記,不得生產流通和使用;農葯生產、加工、分裝企業(包括三資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需要經國家化工行政主管理部門核准,其生產、加工和分裝的產品要取得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實施企業標准)或生產批准文件(產品質量實施企業標准),這就是通常所稱的「三證」。1997年1月1日起,國家取消農葯進口許可證制,代之以配額管理。農葯進口管理按照《特定商品進口自動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及《關於公布調整後的一般配額進口商品目錄和特定登記進口商品目錄的通知》執行,海關憑國家計委授權的登記機關簽發的《特定商品登記證明》驗收。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和擴大,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進一步接軌,這些行政規定和辦法將會逐漸弱化直至最終取消。
我國農葯工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葯工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目前也存在很多問題,最主要的是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農葯品種老化、新品種少、結構不合理
世界上經常使用的農葯品種有500多種,而我國生產品種僅200多個,其中產量較大的基本品種十餘種,絕大多數又是老的殺蟲劑品種。在各類農葯產量中,以殺蟲劑為主體,占總產量的70%,除草劑發展盡管較其他農葯快,也僅占總產量的16%,殺菌劑僅佔10%,這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在發達國家農葯結構中,一般殺蟲劑佔30,除草劑佔45%~48%,殺菌劑佔18%。在我國的殺蟲劑中,有機磷酸酯類殺蟲劑產量佔70%,在有機磷殺蟲劑中,少數幾個高毒品種產量又佔70%,上述就是所謂結構不合理的「三個70%」。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及環境規劃署(UNEP)制定的「PIC程序」(即出口國在出口已在本國禁止或嚴格限用的化學品和農葯時,應向進口國發出通知,而且必須在得到進口國政府有關部門決定允許進口的回復後才能向其出口)。目前列入「PIC程序」的化學品有27種、農葯22種,包括我國大量生產的4個高毒有機磷殺蟲劑。「PIC程序」即將上升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公約,該公約的實施必將影響、制約這些農葯品種在全球農業上的使用,也將嚴重影響我國農葯的出口。
2.工藝技術落後,產品質量較差
世界農葯生產向高科技、精細化、自動化、及生物技術方向發展,而我國總體上還處於單缸、間歇、手工操作的技術水平。在微機自控、高效催化、高度純化、定向主體合成、生物技術應用等方面與發達國家水平相差20~30年。工藝技術的落後,造成我國產品質量差,不少產品原葯含量較國外先進水平低5%~10%。而且各廠家水平相差很大,物耗多、成本高、污染嚴重,勞動生產率低。國外農葯制劑加工向無溶劑、水基、固體化發展,而我國仍以乳油、可濕性粉劑、粉劑、水劑為主,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純苯作為溶劑施於田間,不僅浪費資源,也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大量的低水平的混合制劑,嚴重影響了農葯產品質量的穩定提高。
3.企業小而分散,重復建設嚴重
目前,世界各大農葯公司紛紛合並、改組成強大的企業集團,到2000年,世界上8家農葯公司的銷售額將佔全球農葯銷售總額的80%以上。而我國農葯生產廠家多達 1600多家,其中縣以上原葯生產廠家不足200家,產量達到萬噸以上的2-3家,5000 噸以上的也就十多家。我國農葯產量約佔全球產量的25%,但銷售額僅為25億美元,佔全球銷售額的7%~8%。廠點多,小而分散,經濟實力差。由於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造成生產能力、產量的嚴重過剩,甚至造成市場的無序競爭,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市場需要供不應求的高效產品又無力去發展。
4.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農葯的科研開發
嚴格地說,我國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一個自主創制新農葯的體系,也還沒有一個農葯研究院所達到世界公認的GLP水平,而這又是創制新農葯必不可少的條件。一般來說,國外創制一個新農葯品種約需1億~1.5億美元,篩選兩萬個新化合物,歷時8~10年。1992年全球用於農葯科研開發的經費為19億美元,其中用於新品種研製14億美元。1993年汽巴嘉基公司農葯科研開發費用為2.93億美元,杜邦公司為1.97億美元,而我國每年農葯科研開發費僅1500萬~2000萬元人民幣,差距極大,無法與國際大公司競爭。
農葯工業的發展方向和建議
農葯發展的中心任務是實施總量(包括生產能力、產量及生產廠點)控制,集中力量發展高效新品種,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農葯工業總體發展方向是高效(畝用葯量低)、安全(對人畜、環境安全)、經濟(用葯成本低)和使用方便(高效劑型)。
發展的重點是:1.加強科研開發,建成並完善南北兩個國家農葯創制(工程)中心;2.發展高效新品種新劑型,調整品種結構,提高除草劑、殺菌劑在農葯總產量中的比例;3.努力開發高新技術,改造骨幹企業,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4.建設相應的農葯原料中間體生產基地;5.深化企業改革,組建大型農葯企業集團。
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認真貫徹行國家《農葯管理條例》和產業政策,加強執法力度。今後原則上不再核批新的農葯廠點,對現有的生產廠點進行清理整頓,不符合要求的認真整改,對於無證生產和整頓後仍不合格的,堅決依法關停並轉。老廠新上產品,要按產業政策嚴格審批,重點扶持高科技、高質量或以產頂進的新品種、新劑型,堅決制止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2.大力加強科研開發,增加科研經費,發展高效新品種。要開發各種不同化學結構和不同作用機制的活性化合物,當前應特別抓緊高毒有機磷殺蟲劑取代品種的研製,要有計劃逐年淘汰、限制高毒品種(首先是列入PIC程序的4個高毒品種)的同時,一是開發新的取代品種,二是提高現有取代品種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水平。對於高毒品種取代的研製和投產,國家應設立專項貸款。
3.要重點加強高效除草劑新品種的開發研究。重點是棉花、玉米、蔬菜等作物用的旱地除草劑,特別是畝用量在10克-20克以下的高效除草劑以及目前進口量較大的除草劑品種,提高除草劑在農葯總量中的比例,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4.重視生物源農葯的開發及生物技術在農葯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我國特別是上海農葯所等單位在這方面具有優勢,一方面利用生物技術開發創制新的生物農葯,一方面利用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從中篩選提出活性物質,進而以先進技術進行人工合成,創制出新農葯品種。要利用生物酶、遺傳工程技術推廣應用於農葯生產,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從長遠發展看,農葯工業應開展基因工程技術來開發創制新的農葯品種和新作物品種。
5.重視農葯加工新劑型、新技術、新裝備的科研開發。特別是減少或不用有機溶液,以水為基質或固體的高效新劑型,如水乳劑、微乳劑、水懸劑、幹流動劑、水分散粒劑、微膠囊劑及高效種衣劑等,要以新技術、新裝備來改造農葯加工工業。同時,要大力推廣新型包裝材料、先進的包裝設備,提高農葯包裝質量,增加包裝規格。
6.總結經驗,貫徹產業政策,改善投資環境。要抓住機遇,審時度勢,大膽吸引世界農葯公司來華投資合作,引入先進的高效品種和生產技術,加速農葯工業技術進步。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協調,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農葯出口,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到境外建廠生產加工農葯。
7.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地區界限,組建跨地區跨部門、科工貿一體化的大型企業集團。集團實行股份制,股票可在境內外上市,通過三改一加強,最終實施現代企業制度。國家和各級政府應鼓勵、支持組建大型農葯企業集團,使之成為我國農葯工業的國家代表隊,適應國際農葯市場的發展與競爭。
8.在農葯科研開發方面,要充分發揮各單位的優勢和特長,同時加強統一規劃,分工協作,避免研究課題的重復和盲目競爭。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侵權,不違規,同時又要充分利用專利戰略,調查研究,加速開發那些即將過期,或專利技術已經過期而國內尚未生產又有市場需要的高效品種,尤其是高毒殺蟲劑的取代品種,或進口量較大的品種,加速農葯品種的結構改造。
❾ 新農開發 這支股票怎麼樣..哪位大哥分析下
可以 現在 有點追高
❿ 新農村建設與金融信貸的畢業論文初稿件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歷史任務。如何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實現防範化解風險、支農和自身發展的共贏是個現實的課題,需要各有關方面認真地研究。
二、新農村建設給農村信用社風險防範化解帶來的挑戰
(一)支農優惠政策可能增加農村信用社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指由於某些制度性的或其他的變化,而引發的私人部門改變行為,或者有意去冒更大的風險以謀取厚利;或者雖無意冒險但卻疏於防範,使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更大。為提高農村信用社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國家將陸續出台許多支持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優惠政策措施可能使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壓力減少,疏於風險防範化解。同時,一些支農信貸政策可能成為某些農村信用社冒險放貸的借口。
(二)農村巨大資金需求可能誘發過度信貸風險。金融機構所具有過度信貸的內在沖動,是造成金融體系內在脆弱性或內在不穩定的核心原因。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農村信用社過度信貸主要來自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新農村建設資金需求總量巨大。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到2020年,新農村建設新增資金需求總量為5萬億元左右。按照過去農村投入資金中財政資金、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的經驗比例,即使考慮到公共財政加大對新農村建設投入的情況,新農村建設資金需求中的大部分仍將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而農村信用社目前和將來一定時期內仍是支農信貸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目前是我國金融機構中的弱勢群體,自身治理結構不完善。在農村經濟出現繁榮景象的誘導和有關部門不當引導、干預下,農村信用社可能放鬆貸款條件,滿負荷或超負荷擴張信貸規模。
(三)多因素積聚加劇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除上述過度信貸因素外,還存在以下三個因素造成信用社流動性風險上升:1、分流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的渠道增多。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在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的前提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貸款組織,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管理辦法。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這些新成立的機構和組織將直接分流農村信用社資金。2、農民邊際長期儲蓄傾向降低。隨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社會醫療保險、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等制度的建立健全,農民養老、看病和供子女上學等大項支出中由公共支出承擔的部分逐漸增加,農民邊際長期儲蓄傾向減弱。3、農村信用社資金變動季節性特徵減弱。以前農民年度性收入和支出主要圍繞種植業變動,農村信用社存款增減和貸款收放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使農民收入和支出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種植業收入在農民總收入中比重下降。農村信用社資金變動季節性特徵減弱,資金頭寸匡算和調配比以前復雜。
三、抓住機遇 應對挑戰的對策
(一)以外部治理促進內部治理完善。 農村信用社完整的治理結構包括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結構,外部治理結構的建立健全有助於促進內部治理結構運行機制的完善。經過近幾年的改革探索,農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了股東大會-理事會-主任-監事會的內部治理框架。相對於內部治理,外部治理發育不全。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日益增多,農民的參與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增強,為培育農村信用社的外部治理結構提供了契機。建議:1、吸收農村信用社存款人和貸款客戶等利益相關者進入信用社的「三會」,遏制內部人的道德風險。2、開拓農村信用社的「經理人」市場。信用社高管人員面向社會選拔,培育競爭性經理人市場,減少代理問題的發生。3、加大市場退出監管的力度。對於存在嚴重清償性風險的農村信用社及時進行接管、重組、關閉或解散,嚴厲追究責任人責任,充分發揮市場的懲戒作用。
(二)以支農合力化解過度信貸壓力。1、圍繞增強支農功能加快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的步伐。農業銀行要按產權股份化方向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對農村資金的市場化支持力度;農業發展銀行要按功能擴大化方向進行改革,擴大業務范圍和服務領域,增強支農服務功能;郵政儲蓄機構要按照機構企業化方向進行改革,開展抵、質押貸款業務,建立完善郵儲資金迴流農村的機制。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設有網點的,也應將一定比例的資金投放到農村。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積極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盡快改變目前主要靠農村信用社一農支「三農」的局面。2、統籌規劃,合理調配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在支持「三農」中的分工,提高資金整體使用效率。農村信用社資金運用應堅定立足於「小額、短期、低風險」。大額、長期資金需求由財政性資金或政策性銀行提供。3、明文規范農村信用社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的資金運用,防止內部人以支持新農村建設為名濫貸尋租。
(三)以增量激活存量。目前農村信用社普遍資產質量不高,資產負債比例居高不下,農村信用社可用支農資金餘地較小。同時,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借款人已經占農戶的一定比例,如果按照現行的貸款管理辦法,這些借款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得不到新的信貸支持。因此,以新增貸款增量激活不良貸款存量是實現支農和化解信貸風險的理想渠道。思路有二:一是保全舊貸增加新貸。允許農村信用社在以農民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房地產權做抵押等方式把以前不良貸款中的信用貸款變成抵、質押貸款的前提下,增加對原借款人的貸款。二是還二貸一。不良貸款借款人如在信用社約定的時間和金額內歸還一定金額的貸款,即使借款人在信用社貸款仍有餘額,信用社可按照還二貸一的原則增加新貸款。上述兩種方式並沒有增加信用社的信貸風險。
(四)以系統性風險防範遏制單體風險蔓延。1、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構築農村信用社安全放火牆,增強公眾信心。2、建立金融機構夥伴風險的緩沖機制。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金融機構城鄉一體化趨勢不可阻擋。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阻滯城鄉金融機構夥伴風險的傳播有利於維護農村信用社的安全穩健運行。思路之一如:其他金融機構從農村信用社劃入大額款項,劃入方金融機構應提前一定時間預約通知信用社。3、拓寬農村信用社的籌資渠道。暢通農村信用社從銀行同業資金市場籌資渠道,拓寬信用社應急籌資渠道;允許農村信用社採取發行債券等方式籌集長期資金,增強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的穩定性。4、在確保不會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前提下適時引爆已經出現清償性危機的單體信用社風險,緩釋風險能量,防止風險集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