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景泰蘇格文化娛樂有限公司怎麼樣
景泰蘇格文化娛樂有限公司是2016-06-0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專於甘肅省白銀市屬景泰縣一條山鎮振興路30號。
景泰蘇格文化娛樂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423MA73YABPXR,企業法人李興登,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景泰蘇格文化娛樂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KTV娛樂服務;食品、飲料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景泰蘇格文化娛樂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⑵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咋樣,本人以後有可能會在那邊工作
要是願意干,哪裡都能幹好。學農的這里有果園,和大田種植搞種子繁育、其他經濟作物等。到這里來工作,先過吃苦奉獻這一關。
⑶ 甘肅條山農工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甘肅條山農工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以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為主業的現代化「龍頭帶動型」農業企業,現有土地面積10萬畝,資產總額9億多元,擁有博士、碩士、跨世紀學術帶頭人、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農藝師在內的300餘名科技人才隊伍;主要產品有「條山牌」優質果品(梨、蘋果、杏)、以雜交玉米種子為代表的作物良種、加工型馬鈴薯、洋蔥、番茄醬、蜂蜜、杏脯等。「條山牌」果品屢獲國家級、省級金獎和全國名優特新產品獎,大接杏、早酥梨、黃金梨、黃冠梨、紅富士蘋果、馬鈴薯、洋蔥、枸杞、杏醬、番茄醬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從2004年起先後被認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果品生產基地、國家級綠色農業建設示範單位、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農場、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範區 。
近年來,條山集團公司為適應國際、國內市場變化,優化資源配置,以農業為主導產業,不斷提升科技含量,立足於農墾的農業技術優勢和農業規模化種植優勢,從以色列耐特費姆公司引進了世界一流的滴灌設備實施了3.3萬畝滴灌節水項目,利用世行貸款實施了年加工種子12500噸的種子商業化項目。同時,集團公司十分重視質量體系和環境體系建設,作物制種已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全集團公司通過了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同時有早酥梨和黃冠梨加入了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以上軟硬體設施的建設工作,為集團公司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向農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為開拓農業增效增收空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條山集團公司被國際知名的馬鈴薯加工企業確定為重點原料生產基地。早酥梨、黃冠梨、大接杏等產品遠銷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產品供不應求。
集團依託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能為項目合作夥伴提供有效的資源供應鏈;公司毗鄰包蘭線鐵路,也是公路交通樞紐,有得天獨厚的物流發展條件,開放的條山是新技術和資源整合的平台,是您投資的沃土和價值增值的搖籃。
在今後的發展中,條山集團公司將依託資源優勢和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管理及產業化經營的優勢,本著協作、互補、雙贏的良好願望,誠邀國內外有志之士,全方位、多渠道聯合、開發,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
法定代表人:張慶春
成立日期:1997-09-12
注冊資本:671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甘肅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620423224372495J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英文名:Gansu Tiaoshan NGS (Group) Co., Ltd.
人員規模: 1000人以上
企業地址: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一條山鎮泰玉路68號
經營范圍:農副產品,日雜百貨,針紡織品,五金交電(不含進口攝、錄像機),建築材料的批發零售;家電維修,農業技術服務,服裝加工,養殖種植。蜜餞,果脯,糕點,蜂蜜的加工;一般旅館;正餐服務(僅分支機構經營)、(憑許可證經營)。***
⑷ 甘肅條山集團怎麼樣
毛爺爺說: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⑸ 甘肅條山農工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甘肅條山農工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1972年,1997年完成改制,是一家隸屬內農墾的現代農業企業容,通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建成高標准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面積達50000畝的綠色農產品示範園區。
法定代表人:張慶春
成立時間:1997-09-12
注冊資本:67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2042300000007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一條山鎮泰玉路68號
⑹ 甘肅景泰縣的條山工事是怎麼回事
1938年7月,一支由三萬多名「陝西冷娃」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位於黃河北岸的中條山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長約三百餘里,它是黃河的一道天然防線。
這支軍隊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先後粉碎了日軍的十一次大掃盪,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入西北。而我軍也有2.1萬人犧牲在中條山下、黃河岸邊。
11次反掃盪中,以「血戰永濟」、「六六戰役」、「望原會戰」最為慘烈悲壯!
血戰永濟:全營將士無一生還
1938年8月8日,日軍牛島師團三千餘人,從運城方向撲向永濟。
據資料顯示,中條山西端的永濟(舊蒲州)是晉西南名城,緊靠南北走向的黃河,與風陵渡成南北直線,是守護風陵渡的前沿要塞。孫蔚如率軍渡河前,已派獨立46旅旅長孔從洲先期過河,佔領了永濟,在城外修起堅固的防禦工事,隨後,又調在河西執行河防任務的警備一旅張劍平團進駐永濟城,擔任守城重任。
黎明,日軍十幾門大炮同時向永濟城外的中國軍隊東原陣地開火,9架飛機盤旋著投擲炸彈。從中條山下的西姚溫到黃河岸邊的永樂庄,中國軍隊20多里的防線上火光沖天,硝煙彌漫。
在東原防線上指揮作戰的是陝軍名將孔從洲,而為了鼓舞士氣,孫蔚如的軍團指揮部就設在中條山的最西端、半山腰上的六官村,這里不僅「山下鼓角相聞」,而且可以俯瞰整個永濟戰局。
黃昏,日軍出動裝甲部隊,天上飛機呼嘯,地下坦克轟鳴,東原岌岌可危!孔從洲叫來17師補充團(102團)團副楊法震,指著地圖說:「正面陣地壓力太大,你速帶一個營沖出去,繞到敵人背後的栲栳鎮,從背後敲他一下!」/
楊法震隨即率領5名機槍手一字排開,5挺機槍怒吼著,織成一道扇面形火力網,三百名壯士殺開一條血路。楊法震對弟兄說:「兵貴神速,要打就打他個冷不防。」說完,從一名機槍手手裡奪過一挺機槍,沖在隊伍的最前列。
楊法震率一營士兵一路沖殺,在黑水村滅了敵警戒哨,在唐家營端了敵預備隊;在北古城炸毀了日軍增援的汽車隊……一連數日左沖右突,神出鬼沒,攪得日軍後營大亂,從而大大緩解了中國軍隊主陣地的壓力。8月15日清晨,大霧彌天,日軍調集1200多人,向楊法震設防的上高市猛撲過來。楊法震在指揮士兵們打退了敵人的4次進攻,自己親手擊斃了13名鬼子後,與三百名弟兄們一起魂歸上高市……當晚,東原防線上,日軍見主陣地攻不下來,便沿著中條山繞道攻打北麓的制高點堯王台。堯王台下一場血戰,終於將日軍擊退了。但從堯王台退走的日軍又迂迴偷襲,一夜間佔領了東南方向的西姚溫、解家墳、萬古寺,使中國軍隊處在腹背受敵的境地。永濟城外,日軍又突破了東原防線,兵臨永濟城下。在六官村坐陣指揮的孫蔚如急調有「鐵軍」之稱的教導團去奪回萬古寺。三營營長張希文一馬當先,在收復了萬古寺後又逆襲西姚溫。由於戰局瞬息萬變,通訊中斷,三營被日軍困在了西姚溫……40年後,孫蔚如將軍在他所撰寫的《第四集團軍在中條山抗戰經過》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敵旅將我西姚溫陣地突破,我張希文營向該處逆襲、肉搏一晝夜,該營全部殉國,我主力及炮兵得以安全轉移、厥功甚偉。」
8月17日,日軍從東、南、北三面(西面是黃河)包圍了永濟城。
張劍平團長帶領全團官兵堅守城池,日軍用炮火將城牆炸得到處都是缺口,城牆外的護城河已被雙方士兵的屍體堵塞,變成一條「血河」。下午5時許,日軍在坦克大炮掩護下沖進城內,中國軍隊官兵在城內展開巷戰,連炊事員也掄著菜刀殺入敵群……6時許,永濟失陷,中國軍隊500名官兵壯烈殉國……8月26日,當時的最高統帥部以蔣介石的名義發來電報:「自張團長以此犧牲壯烈,特電慰勉。」
永濟失陷後,教導團團長李振西在永濟到風陵渡之間的韓陽鎮築起第二道防線,在當地民眾的支援下,以靈活機動的戰術阻擊日軍。期間,團副魏鴻紀帶領一支便衣隊多次插入敵後,奇襲敵營,攪得日軍一時風聲鶴唳……在一次奇襲完成後,撤退途中,年僅25歲的魏團副不幸遇難。
一個小小的韓陽鎮,竟使鬼子半月之內久攻不下。於是他們又故伎重演,從中條山西部的王官峪迂迴包抄。教導團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遵照孫蔚如命令,撤出韓陽鎮。至此,永濟戰役結束。
永濟失陷,韓陽撤兵,從局部上看是中國軍隊的失利,而從戰略上講則是為中國軍隊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因為,孫蔚如渡河作戰之初,主力38軍及529旅尚未趕到中條山(此前,38軍歸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將軍指揮,在太行山一帶游擊作戰),三百里中條山的防務也沒有部署停當。永濟戰後,中國軍隊各部已集結到位,中條山防務也基本就緒。教導團撤出韓陽鎮後,孫蔚如的指揮部也從芮城的六官村東撤至平陸的東延村。而日軍雖然佔了永濟和風陵渡,但懼於中國軍隊的中條山防線會斷其後路,仍然不敢舉兵渡河。
「六六戰役」:八百壯士投身黃河
1939年6月,日軍酋長牛島、川岸在遭到上司痛斥後,向中國軍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盪。
日軍此次掃盪投入大量兵力,中國軍隊日後在戰場上繳獲的日軍作戰命令中有如下記載——
「(1)大皇軍在運城附近集結一個師另一個旅團的兵力,附野炮50門,戰車30輛,向平陸、芮城之線進攻,目的是將該處守軍,第四集團軍所轄38軍、96軍一舉殲滅,為今後掃盪中條山,進攻豫陝奠定有利基礎。
(2)敵情判斷:敵人系陝西軍隊兩個軍,實際只有12團,不足兩萬人,武器較差。96軍是從陝西調來,原來參加過大戰,戰鬥力待查。38軍據報系楊虎城嫡系,戰鬥力較強。該軍之17師於1937年八九月間在平漢線被我軍打擊受創甚大,後在娘子關雪花山附近損失過半……元氣未復。
基於以上情況,我軍應以主力先殲滅芮城附近之96軍,爾後再集中兵力於平陸茅津渡間聚殲38軍。」
事實上,日軍的這個作戰計劃中還少列了一個兵種——空軍,擁有38架戰斗機的山口集成飛行大隊將全部參戰。
無論是兵力、武器、空中、地面,日軍的實力都遠遠高於中國軍隊,特別是飛機、戰車、遠程山野炮都是中國軍隊根本沒有的。
按照日軍既定的目標,這場戰役將以「在茅津渡聚殲38軍」結束。
茅津渡是三門峽左側、平陸境內、黃河北岸一個古老的渡口,它與潼關以北的風陵渡一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茅津渡過河後便是崤山,佔領崤山,可北控山西,東據河南,西進關中。人們形容茅津渡是「一鎖扣三省」,一鎖既開,三省門戶皆開,足見其戰略位置的重要!
日軍的進攻是從1939年5月29日開始的。起初是規模不大的「火力偵察」。6月6日凌晨3時許,日軍的數十門山野炮同時響起,一排排打著唿哨的炮彈劃出一道道弧線,將月色朦朧的夜空撕得支離破碎,巨大的爆炸聲震撼著中條山古老的山峰……下了生死賭注的日軍一改常規,用他們最不習慣的夜戰發起了掃盪攻勢,並且是兵分九路一齊殺來。
日軍進攻的重點是位於芮城與平陸交界的陌南鎮,在陌南鎮設防的是我96軍之主力177師。
雖然,孫蔚如總司令早已料到了日軍會以分割包圍的戰術先攻陌南,並且制定了陌南會戰的拒敵方案,但日軍攻打陌南兵力之眾多,火力之集中還是讓中國軍隊一開始就處在了非常被動的地步。177師的第一道防線——雲蓋寺很快被敵突破,陳碩儒師長退兵至陌南鎮外;日軍的十幾輛坦克又摧毀了鎮外的防禦工事,陳碩儒只好退守至鎮內,一面頑強阻擊敵人,一面等待38軍增援,但38軍在馳援途中又遭到日軍的封鎖,而177師的47旅又被日軍包圍在中條山南麓的茨林溝無法脫身。陳碩儒苦苦支撐,戰至下午4時許,陌南鎮失守,177師被日軍逼到了黃河岸邊。/
面對著日軍愈來愈小的包圍圈,年近半百身材瘦削的陳碩儒命令40名機槍手排成一道牆,一聲令下,40名陝西冷娃甩掉血漬斑斑的軍衣,端起機槍殺向敵陣。
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日軍萬萬沒有想到陳碩儒會殺個回馬槍,一時亂了陣腳……177師殺出重圍,有人問:「師長,往哪裡打!」陳碩儒大手一揮:「回陌南鎮!」他料定日軍雖攻下陌南鎮,但舉兵追殺中國軍隊,鎮中必然空虛……陳碩儒回馬第一槍沖出黃河灘;回馬第二槍又殺回陌南鎮,越過陌南,穿插至中條山腹地休整數日,收攏散兵後陳師長回馬三槍,復奪陌南。此舉成為「六六戰役」中的一段「神話」。
但是,177師殺出黃河灘後,有兩支隊伍沒能跟上,他們是新兵團和工兵營。這兩支隊伍分別被困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和馬家崖。
新兵團有一千多人,都是些十七歲左右的新兵。小戰士們在黃河灘上與日軍捨命拼殺,在犧牲了二百多名弟兄後,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河岸邊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懸崖。
八百多名年輕的中國士兵站在高高的懸崖上,身後是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黃河;面前是密密麻麻、張牙舞爪的鬼子;放眼望去,東、西、南、北重巒迭嶂,雲霧飄渺處則是他們的故鄉……
一位被敵人的戰刀砍斷了一條胳膊的戰士雙膝??向著家鄉跪拜之後,一起跳進奔騰的黃河……
800壯士集體投河的這一幕,曾被山裡的村民看見了。後來,據一位村民講,他至今還記得最後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那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攥著他的部隊的軍旗。軍旗已經被槍彈撕裂,他仍然雙手高擎著。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幾句秦腔,是《金沙灘》中楊繼業的兩句——
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啊——
再後來,日軍退卻,有人突然發現黃河水浪里有一桿軍旗,人們下河打撈這桿軍旗時,拖出兩具屍首來。旗桿從一個人的後背戳進去,穿透前胸,這是一個鬼子兵。壓在鬼子屍體上邊還緊緊攥著旗桿的人,是中國士兵,就是那個吼著秦腔最後跳入黃河的旗手。
幾乎在八百壯士投河的同時,在相距十餘里的馬家崖,我177師工兵營二百多位士兵也為捍衛中國軍人的尊嚴而集體撲進黃河……
三天後,孫蔚如總司令在黃河灘召開公祭大會。將士一律臂挽黑紗,孫司令面對黃河,眼含熱淚,攥拳起誓:此仇不報,我孫某自當引頸自戮,以謝國人!
6月11日,李興中、陳碩儒率96軍主力177師殺回陌南鎮,擊潰了日軍;孔從洲的46旅從夏縣折回,封鎖了平陸境內的南北要道——張(店)茅(津渡)大道;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應孫蔚如之請求,指令黃河南岸的友軍用炮火封鎖了黃河河道:驕狂一時的日軍終於被中國軍隊四面圍住。6月12日,中國軍隊從東、西、北三面向被日軍佔領的茅津渡(茅津渡由古王、計王兩個渡口組成)發起全面攻勢。戰至黃昏,日軍全線崩潰,我38軍、96軍勝利會師,中條山保衛戰取得勝利!
此戰役後,全國新聞、報紙、電台均以「我軍在晉南又獲大捷」為主題作了報道,而西安的新聞媒體則代表關中百姓發出真誠的感嘆:「西北整個得以安定,皆賴我第四集團軍英勇將士在黃河北岸艱苦支撐所賜……」。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親臨平陸慰問第四集團軍官兵、熱情盛贊陝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
「六六戰役」中國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近萬名官兵壯烈殉國。但日軍死亡人數亦不在中國軍隊之下。戰後,日軍在運城召開追悼陣亡將士大會,會場上,僅陣亡軍官的骨灰罐就擺了1700多個……
望原會戰:頂著壓力堅守陣地
「六六戰役」過後不到半年,蔣介石下令,將李家鈺的47軍(47軍在六六戰役中擔任中條山東、北兩面阻擊敵援軍的任務),升格為36集團軍,調出中條山,這就使原本兵力不足的第四集團軍更加捉襟見肘。但孫蔚如從維護抗日大局出發,並未提出異議,只是對中條山的防務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戰術上也作了調整,由死守改為靈活機動的協防作戰。
此時,由於中日雙方在戰場上的膠著狀態,中國軍隊的頑強抗擊已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有所收斂。新任日本首相坂垣拋出了他的「坂垣停戰線」,其中劃定日軍在奪取隴上重鎮蘭州後即不再西進。而欲取蘭州,仍須跨過黃河佔領陝西,因此,中條山仍是日軍必奪之地。
1940年4月,日軍向中條山發動了新一輪大掃盪。這場後來被稱為「望原會戰」的戰事是第四集團軍與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對弈」。
日軍的掃盪是從中條山中部突破,沿張茅大道直取茅津渡。這次的規模僅次於「六六戰役」。
孫蔚如事先也得到敵軍的情報,經過與參謀長陳子堅、秘書長李百川以及趙壽山、李興中等將軍磋商後,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將日軍誘至平陸東部的望原一帶,設伏兵以擊之。然而,正當中國軍隊布好口袋陣准備圍殲日軍時,一戰區參謀長郭寄嶠從洛陽打來電話。孫蔚如唯恐郭的電話會打亂部署(此前已有這等先例),故而不接電話。郭寄嶠又打給趙壽山,說:「望原你們是守不住的。你們應當帶部隊繞到敵後,在同蒲線上作戰。」
趙壽山說:「望原是中條山的心臟,望原丟了,敵人就會舉兵過黃河。」
郭寄嶠說:「那你要是守不住怎麼辦?」
趙壽山說:「你給衛長官說,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趙壽山的頭扔進黃河!」
4月17日,中國軍隊有意識地邊打邊退,直到把日軍主力誘至望原。
望原會戰的主戰場在望原、淹底兩個山頭,兩山之間有一道深溝,溝底是一條寬約30多米的小河——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條山下突然涌來一股巨大的寒流(俗稱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風怒號,碗口粗的大樹被連根拔起。趙壽山趁風雪之夜,調動前線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軍,一夜間將望原周圍的鬼子打得狼狽逃竄,收復了大部分被日軍佔領的村落。
4月21日,日軍從望原以北的張店據點撲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將一個炮兵營擺在半山腰,將5個步兵營排列在炮兵兩側,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機槍,形成一條鋼鐵防線,在三日之內連續打退了敵人的幾十次進攻。在戰爭最危急時,鐵血虎將李振西對一營營長殷義盛(共產黨員)說:「鬼子來勢洶洶,你馬上給我抽出100名不怕死的後生,每人發一箱手榴彈,沖下山去,收拾***!這邊我用炮火掩護。」
殷義盛迅速挑出100名精壯後生。100條漢子齊聲怒吼:「殺敵報國,在此一舉!」在炮火的掩護下,殷營長奮勇當先,100條陝西漢子吶喊著沖下山去,趟過洗耳河,沖入敵陣,一排排手榴彈炸起漫天煙霧……日軍全線潰退,而我百名敢死隊員也多半陣亡……
25日,中國軍隊各路人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中條山東部的山頭,對日軍形成包圍之勢……戰馬嘶鳴,刀光閃爍,望原會戰打得昏天暗地,日軍半數以上被擊斃……望原會戰持續數十日,以中國軍隊大捷而結束!
趙壽山將軍在他所寫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可作為此役的喜劇性結尾:「(望原)戰斗結束後,我打電話與家中聯系,正逢我的小孫女出生。她的祖母剛剛接過生,凈了手來聽電話,我即在電話中把小孫女命名『望原』,以紀念這一戰役的勝利。」轉/
1940年10月,孫蔚如接到蔣介石的調防命令,率部離開了浴血苦戰將近三年的中條山,到中原戰場參戰。晉南百姓含淚送行……
第四集軍團離開中條山後,晉南三角地帶先後涌來17萬國軍。然而,半年後(1941年4月),17萬大軍防守的中條山卻在20天內全線失守,7萬官兵罹難,8位將軍被俘……
日軍既佔中條山,然終成強弩之末,無力西進。而第四集團軍當日軍凶焰正盛時,力挫敵鋒,保衛了黃河,保護了大西北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