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定期報告。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第一季報、第三季報。年度報告由上市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編制完成(即一至四月份),中期報告由上市公司在半年度結束後兩個月內完成(即七、八月份),季報由上市公司在會計年度前三個月、九個月結束後的三十日內編制完成(即第一季報在四月份,第三季報在十月份)。
2、定期報告的披露要求為在指定報刊披露其摘要,同時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網站上披露其正文。
3、各上市公司披露定期報告的時間,原則上由各上市公司自行確定並向交易所預約申請,交易所再根據均衡披露的原則做一定的安排,各上市公司預約披露的時間在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上可查閱。
4、只有在定期報告出來後才能看到前10大股東變化情況,沒有其他獲知途徑
2. 若一季度沒有結束,上市公司會在屬於一季度時間公布他的股東人數嗎
首先上市公司股來東人數是由中自登公司來統計的,其次,上市公司獲取股東名冊分為幾種情況:第一,主動下發類,中登公司會在每個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下發一次股東名冊(股東人數確定,但具體股東只有前100名),第二,主動申請類,上市公司因召開股東大會或其他重大事項發生時,可以向中登公司申請股東名冊。
從上市公司的角度而言,一般會在定期報告中公告報告期內最後一個交易日的股東總數,其中年報還公告年報前5個交易日的股東總數。所以,你舉得那個例子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公告股東總數的,具體的話你按上面說的套吧。
3. 公司一季報數據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三位牛散入駐,合計持股數量占流通股比例
公司一季報數據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三位牛散入駐,合計持股數量占流通股比例達19.71%,接近20%的持股比例基本已可達到控盤程度
4. 股票季報中十大流通股東有可能已經不持股了嗎
可能,沒有超過5%的大股東減持不需要公告的
5. 股票季報中十大流通股東持倉是指曾經持有過還是持到季尾
是持到季尾
6. 請問,公司公布的季報是怎麼統計十大流通股股東的。
1、公抄司公布的季報統計十大襲流通股股東的方法:這個上市公司的董秘每到了季報截止日期會把持股他們公司的股東都做好記錄的,原則上上市公司的董秘是知道哪些人買了這個公司的股票的。
2、流通股,就是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的股票,比如A股、B股、H股都是流通股,持有這些股票的單位或個人就是「流通股股東」。
7. 知道企業的第一季度和半年度財務報表,怎麼算第二季度的凈利潤和股東權益呢
半年度財務報表利潤表中"凈利潤"-3月底利潤表中"凈利潤"=第二季度"凈利潤"。
第二季度股東權益=第二季度"凈利潤"。
累計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表期末「未分配利潤」
8. 季報顯示的股東持股是指什麼時候買入的
股東持股不是及時更新,有時間差,比如一季度股東持股,時間是截至3月31日,持股股東是在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買入,但具體哪個時間段,是無法查到的。
9. 通達信(季報股東戶數減少,季報人均持股增加的選股公式)
通達信目前只有最新的人數記錄,沒有上一次季報人數記錄,暫時寫不了。
10. 年報及一季報披露窗口期不得減持 是哪個法律規定的
年報來及一季報披露窗源口期不得減持是根據《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來規定的,主要是為了實現監管政策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市場自我調節作用,為維護證券市場穩定。
由於年報及一季報披露窗口期(季報前30日,預報和快報前10日)不得減持,而3月末和4月末分別是年報及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再結合春節前夕企業和股東現金需求的提升。這些因素將使得1、2月份的集中減持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10)一季報股東擴展閱讀:
《減持規定》重點就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這一特定途徑減持股份作出細化要求,且受限范圍不包括其通過二級市場購入的股份。董監高減持股份,完全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嚴格執行。
《減持規定》出台後將不會出現「減持潮」;引發市場大幅下跌的說法沒有根據,投資者應當理性看待、審慎甄別。出台《減持規定》,並不意味著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等「國家隊」即將退出,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也不會發生改變。今後,我會將繼續把穩定市場、穩定人心、防範系統性風險作為目標,全力做好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