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色資本家、經營之神是誰
阿曼德·哈默這位美國實業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人稱為「經營之神」、「幸運之神」。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在上大學時,即開始經營父親留給他的葯廠,獲得很大成功,成為當時美國惟一的大學生百萬富翁。1921年赴蘇聯,成為貿易代理人,獲得巨額財富。1956年58歲的哈默收購瀕臨倒閉的西方石油公司,逐步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高達60億美元。哈默一生與東西方政界領導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從他經營的各種行業來看,可謂無往不勝。無論是與蘇聯人做糧食、鉛筆、毛皮生意,幫赫斯特賣珍玩,還是經營威士忌酒、石油,都一一獲得大利;從他的對手的角度來看,也不得不驚呼「哈默是無敵的」。
然而,「無敵的」哈默,「經營之神」哈默,卻栽過一個不大不小的跟頭:對方出了遠不是他能接受的價,他堅決不要,可幾次較量後,他不得不接受對方的條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吃到一塊好牛排委實不易。受此啟發,哈默踏人養牛業這一行。牛要賣得出好價錢,很大程度上系於種牛的血緣、質量。
正好,其時有一頭名叫「埃里克王子」的得獎種牛,在密蘇里州拍賣,這頭種牛被養殖專家譽為本世紀最佳種牛。開始時,哈默想出個「大價」,用1.5萬元買下。但一個叫奧布萊恩的企業家比他更出得起價,以3.51萬元將它買下了。退而求其次,他以2.75萬元,買了前一年國際種牛賽冠軍——「野蠻王子」來繁殖牛群,到後來一年收入上百萬元。這使他更加感到「埃里克王子」的可貴。
正在這時,一位獸醫告訴他一個好消息:「埃里克王子」患了陽萎病,而且據他的分析:它的病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還可利用其精液進行人工授精。
聽到這個消息,哈默心花怒放,當即打了個電話給奧布萊恩:「萊斯,老朋友,把您的『王子』賣給我,怎麼樣?」
「我很樂意這樣做。」奧布萊恩的答復竟是出奇的爽快。
「好,你打算出什麼價?」
「10萬元。」
這一棒把哈默簡直打昏了。他不由吼罵起來:「您瘋了吧?我剛聽說您這頭牛不能再交配了,而且一年多沒有交配過了。」
「那您為什麼要買呢?」對方竟反擊說,「我知道您想干什麼。大學里已經派人來講過,『埃里克王子』還可以作人工授精的種牛呢?」
原來對方已洞察了自己的心理!哈默有些氣餒了。他當即以很委婉的語調向對方討價還價:「我也僅僅是碰碰運氣而已。誰也沒真正證明它還能生育。這樣吧,『埃里克王子』已給您服務這么久了,我一分錢不少,照原價給您,怎麼樣?」
「10萬元。」對方寸步不讓。
咬咬牙,哈默立即將價拉了1倍多:「我們折衷一下,7.5萬元,不過您得讓我做次試驗。好不好?」
奧布萊恩稍微沉吟了一會,接著說:「好吧,你來吧!」
哈默帶著獸醫去了,試驗結果十分滿意。於是他掏出7.5萬元的支票交給奧布萊恩。
奧布萊思接過支票看了看,又把它還給哈默:「錢不夠。」
「怎麼?不是講好7.5萬元的嗎?」
「不,我沒有講同意7.5萬元成交,我只是同意你到這里來做試驗。」
這簡直是十足的無賴!哈默氣昏了,轉身就走。奧布萊恩在背後微笑著目送他。
次年12月,最負盛名的芝加哥國際牲畜展覽會開幕了,哈默帶著一頭年輕母牛參展。此時的哈默盡管在養牛界已很名氣,但可惜的是,他的牛卻從未得過芝加哥展覽會的世界冠軍。這一次卻大不相同,這頭母牛也是「埃里克王子」的後裔,作為牛犢時,哈默就出了5000元的高價將它買下,同時他又請了一些最有名望的專家來飼養。他志在必得,養牛界的許多同行也認為冠軍非它莫屬。
可沒料到,這頭母牛僅得一個亞軍。冠軍還是被「埃里克王子」的另一「女兒」搶走了!奧布萊思的電話:「萊斯,我願意出你要的10萬元……」
終於,這筆生意,還是以比奧布萊恩當初買人價高6.49萬元的價成交了。
1921年的蘇聯,經歷了內戰與災荒,急需救援物資,特別是糧食。哈默本來可以拿著聽診器,坐在清潔的醫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穩度過一生。但他厭惡這種生活。在他眼裡,似乎那些未被人們認識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險,去大幹一番事業的戰場。他做出一般人認為是發了瘋的抉擇,踏上了被西方描繪成地獄似的可怕的蘇聯。當時,蘇聯被內戰、外國軍事干涉和封鎖弄得經濟崩潰,人民生活十分困難;霍亂、斑疹傷寒等傳染病和飢荒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採取了重大的決策——新經濟政策,鼓勵吸引外資,重建蘇聯經濟。但很多西方人士對蘇聯充滿偏見和仇視,把蘇維埃政權看作是可怕的怪物。到蘇聯經商、投資辦企業,被稱作是「到月球去探險」。
哈默心裡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但風險大,利潤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險。於是哈默在飽嘗大西洋中航行暈船之苦和英國秘密警察糾纏的煩惱之後,終於乘火車進入蘇聯。沿途景象慘不忍睹:霍亂、傷寒等傳染病流行,城市和鄉村到處有無人收殮的屍體,專吃腐屍爛肉的飛禽,在人的頭頂上盤旋。哈默痛苦地閉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頭腦告訴他:被災荒困擾著的蘇聯目前最急需的是糧食。他又想到這時美國糧食大豐收,價格早已慘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農民寧肯把糧食燒掉,也不願以這樣的低價送到市場出售。而蘇聯這里有的是美國需要的、可以交換糧食的毛皮、白金、綠寶石。如果讓雙方能夠交換,豈不兩全其美?從一次蘇維埃緊急會議上哈默獲悉蘇聯需要大約100萬蒲式耳的小麥才能使烏拉爾山區的飢民度過災荒。機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蘇聯官員建議,從美國運來糧食換取蘇聯的貨物。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初戰告捷。沒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個在蘇聯經營租讓企業的美國人。此後,列寧給了他更大的特權,讓他負責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商,哈默成為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橡膠公司、艾利斯一查爾斯機械設備公司等30多家公司在蘇聯的總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來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銀行里的盧布數額驚人。
朋友告訴他:20世紀20年代初期創立的西方石油公司,正處在風雨飄搖的困境之中。這家公司請求哈默給予幫助。對石油行業還是外行的哈默,同意借給5萬美元作為嘗試,讓該公司鑽兩口油井,將來得到的利潤各佔一半。哈默的打算是:如果這兩口井是枯井,這筆錢可以根據當時的規定,作為虧損從應繳納的稅款當中扣除。
出乎哈默意料之外的是:兩口井都出了油。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上漲了。初次嘗試的成功,引起哈默在石油行業進行冒險的極大興趣。1957年,他乾脆把借給該公司的貸款轉化為股票,成為西方石油公司最大的股東,當上該公司的總經理。
石油鑽探事業畢竟是一項冒險性很大的行業。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幾乎用完了1000萬美元勘探基金,但仍無所建樹。哈默計劃集中餘力,攻克難點。這計劃吸引了一個名叫鮑勃的青年地質學家。他向哈默建議:舊金山以東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了的地區,這地區可能有天然氣田,西方石油公司應該把它租下來。
哈默接受了意見,匯集了一大筆錢,投入這一冒險活動。這個地質學家挖井定位為離開那幾口廢井大約600英尺的一塊空地上。當鑽到8600英尺的深度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價值2億元。幾個月以後,又在附近鑽出了一個蘊藏量豐富的天然氣田。
1966年,西方石油公司來到盛產石油的利比亞。正值利比亞政府准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公司參加了這次投標。哈默要同這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爭奪,似乎有點不自量力,這些石油巨頭一舉手就可以把他打倒。但哈默依然乘坐一架由轟炸機改造的飛機趕來了。他採取了獨特的投標方式。他獨出心裁,用紅、黃、綠三色綵綢做成投標書,正好和當時利比亞的國旗顏色一樣。並且,他還在投標書中特別注出:如果西方石油公司中標,公司將為國王先祖所在地的綠洲造一個漂亮的大花園。這樣,哈默成功地創造了開發利比亞石油的機會。他一舉得到了兩塊租借地,使那些頗有名望的競爭對手大吃一驚。
但是,這兩塊地很快成了哈默煩惱的源泉,鑽出的頭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見的乾井。每打一口井就要花費300萬美元,另外還得花費200萬美元用於地震探測和向利比亞政府的官員交納不可告人的賄賂金。董事會里有些人開始把這項計劃叫做「哈默的蠢事」,連公司里的第二大股東里德,也主張應該撤退。哈默是九頭牛也拉不回的脾氣,他大力支持公司的地質家採用電子計算機探測新技術,終於打出。了9口油井,其中一口井年產7.3萬桶,是利比亞最大的一口井。
利潤開始像石油一樣源源不斷地流進西方石油公司的賬戶,冒險又一次取得成功。
西方石油公司海外石油事業的另一個具有冒險性而獲得成功的投資,是對英國北海油田的開發。1972年,該公司在北海連鑽三口都是枯井,每口井的代價為2.50萬美元。幸而最終得到上帝垂青,鑽出了石油,獲得了成功。
目前,公司已與英國的格蒂石油國際有限公司,聯合化學有限公司和報界大亨湯普森的蘇格蘭石油有限公司等組成北海開發石油的財團,西方石油公司佔有36.5%的股份。
猶太人在中國
早在唐代就有猶太人從陸路經古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但較多的猶太人是在北宋時期以後從印度轉道進入中國的。
當時,這些猶太入主要的活動是經營商業,尤其是出售布匹。開封當時是北宋的都城,有近百萬人口,經濟非常繁榮,這樣就為這些善於經商的猶太人提供了發揮的廣闊天地。
名揚開封府的石璞就是這些猶太人當中的一個。在清朝康熙年間,石璞來到河南省開封北土街創辦「石子玉汴綢庄」。是一間自產自銷的絲綢手工工場和零整批銷店。石璞是位機敏而勤勞的猶太後代,他通過對市場的考察,發覺絲綢行業有發展前途,從而決心在這方面開創自己的事業。善於心計和有遠謀的他,在開創絲綢事業中不急於求成,而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打下基礎後,才直接介入。
當他真正獨立經營之時,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炮打響,使自己的經營一往無前,擊敗各方面的競爭者。石璞的絲綢業務經營是從當絲織廠學徒開始的,當他立志創辦「石子玉汴綢庄」之後,他不嫌棄當學徒的收入微薄,也不畏懼學徒工作的艱辛,到一間絲織廠去當學徒。在那裡,他埋頭工作,不怕苦和累,樣樣工作都爭著去干,由於細心觀察和注意學習,他每項工作都很快上手,幹得出色。廠里有些人笑他是小黃牛,不明白他這么賣力當學徒所求的是什麼。石璞如此賣力工作,為的是熟悉織造絲綢的各種技術,掌握有關訣竅。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絲綢技藝迅速提高,老闆很賞識他,很快把他當做技工使用。經過幾年的學徒生活和幾年技工生涯,石璞成為一位絲織行業的能工巧匠了。此時,時機已成熟,他找了個適當的理由,以自己前段積攢的一點積蓄和學習到的本領,創辦「石子玉汴綢庄」。開始之時,他的綢庄是間狹窄的小工廠,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後大半截是工廠,其內是機房、剪裁、紡織、綉花、平熨等加工場地:前小半截則是零售、批發展賣店。就是這么一個前店後廠的小綢庄,石璞自任老闆,又是技師,並且是推銷員。
由於石璞織造絲綢的技藝超群。做出的產品倍受顧客歡迎。他織造的各色綾、綢、紗很快馳名各地,遠銷全國及海外。傳說石璞曾經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隨著生意的興旺,石璞的加工廠和綢庄逐步擴大,成為開封乃至中國數一數二的大綢庄。他們生產的黃綾色光絢麗,質地細密,輕柔飄灑,成為馳名中外的名產。當時河南地方乃至全國的大吏和富豪常用這種黃綾上貢皇室,號稱「貢綾」。石璞開創的汴綢庄由於經營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後裔的努力下,蓬勃發展,經歷了九代清朝皇帝,直至民國年間,前後達200多年。留下了許多關於石璞和「石子玉汴綢庄」的傳說故事,如《十二個金牛犢兒的故事》、《康熙私訪汴綢庄》和《石子玉汴綢庄的好絲綢》等。
近代又有一些猶太人社團在中國興起,它們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天津和上海等幾個大中型城市。
在19世紀中葉,精明的猶太商人他們特有的商業眼光,瞄準了黃浦江畔的這塊風水寶地,紛紛前來「淘金」。近代來到上海的猶太人以英籍居多,大都來自英屬印度、埃及和伊拉克等地。從鴉片、茶葉、絲綢貿易開始,後發展到工業、金融、房地產等方面,逐漸成為上海乃至遠東最富有的一個猶太商人集團。
第一個來上海謀發展的猶太人是大衛·沙遜。沙遜家族不僅最早來到上海,而且經過100年的經營發展,成為上海外商中的首富。大衛·沙遜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大約在19世紀初遷到英屬印度的孟買並加入了英國籍。
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不久,精明過人的大衛就來到了上海,於1845年建立了沙遜洋行。這個洋行靠從事非法的鴉片貿易起家,沒有多久就牟取了巨額的暴利。沙遜洋行先後在倫敦、香港、上海、橫濱、長崎等地開設了分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國際商業帝國。後來大衛又轉向金融業,他與其他幾家洋行於1864年共同創辦了著名的匯豐銀行,在上海和香港兩地同時經營。到大衛·沙遜1864年底病死時,這個家族的財產已多達400萬英鎊。沙遜家族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經營了整整100年,經歷了四代人,到該家族的第四代繼承人維克多·沙遜時,沙遜集團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上海首富。沙遜集團有上海地產有限公司、漢彌爾登信託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等多個公司。舊上海共有10層以上的大樓28座,沙遜集團擁有其中的6座。到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時,沙遜集團在上海的投資涉及紡織、食品、建築、交通、金融等13個行業的24家企業,總資產達50億中國法幣。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沙遜集團開始將其財產從上海向國外轉移。
到上海解放前夕,新沙遜洋行將其總部從上海遷往巴哈馬群島的拿騷,結束了沙遜家族在中國100年的歷史。
另一個傳奇人物就是本書中我們已經多次提到過的阿隆·哈同。他的發家經歷和經營技巧,我們在前面已分別做了詳細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他去世時,他的遺產中僅不動產部分就有土地近500畝,各種建築1300餘所,遍布上海的繁華地段。哈同的傳奇不僅由於他經營的能力,而且還由於他與中國社會的密切關系。大部分來上海的外國冒險家多數都不打算在這里定居,他們的目的只是在這里發財享樂。即使沙遜家族這樣以上海為基地的大財團也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建立了分支機構,一旦中國情況有變,馬上就把其財產轉移到國外,一走了之。而哈同則不同,他不但在中國發了財,而且還深深地進入了中國社會,在上海安居樂業。人們對哈同熱心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社會各界建立廣泛的關系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認為他已在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中國文化,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他的一種謀略。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活動說明他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國社會,而且他的這些活動在客觀上對近代上海的文化事業、市政及經濟建設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上海的猶太富豪中。除了沙遜家族和哈同外還有很多的猶太商人。他們的財富雖然沒有沙遜、哈同那樣巨大,但也是些有名的百萬富翁,在近代的上海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比較著名的有嘉道理家族、埃茲拉家族以及安諾德家族等。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以後,上海猶太商人的活動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並從此走向衰落。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沙遜集團等一些猶太企業就開始將其資產從上海轉移到其他的國家。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租界後,對各國外商的財產進行了掠奪性的接管,這些猶太商人也未能倖免。之後,中國又開始了內戰,時局非常混亂和動盪。上海的猶太商人意識到在中國內地發展的機會很小了。紛紛開始撤出資產,沙遜集團將其總部遷到了巴哈馬群島,嘉道理家族將其經營中心搬到了香港,還有一些遷到了美洲、歐洲、澳洲。
在近現代,中國的哈爾濱曾是猶太人在東亞地區的最大聚居中心和精神中心。猶太人在哈爾濱進行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對哈爾濱的經濟繁榮、城市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猶太人在哈爾濱居住的幾十年裡,經濟活動十分活躍,創辦了眾多的工貿商服企業,為哈爾濱近代工業經濟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些工業包括采礦、冶金、金融、流通、賓館、林業、麵粉、制油、釀酒、製糖、煙草、建築、印刷、出版、倉儲、運輸、畜牧等行業領域。猶太人還通過他們的貿易才華,開創了中國大豆輸出歐洲的歷史先河。
猶太人最初是隨著中東鐵路的開工而移居哈爾濱的。這條鐵路的修建對猶太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商業契機。哈爾濱猶太人藉助與中東鐵路公司內上層猶太人的關系,承包了中東鐵路工程、林場、煤礦,開辦航運公司,並為從事中東鐵路建設的俄國工人和中國工人提供生活服務,不少人因此而大發其財。
著名的斯季德爾斯基家族就是這樣發跡的。1903年,他獲得了韋沙河等五片森林的採伐權。1909年開始經營扎責諾爾煤礦,1924年又獲得穆棱煤礦的經營權,成為中東鐵路燃料的主要供應商。
另一個重要的猶太家族索斯金家族則開辦了航運公司。
自中東鐵路修建後,哈爾濱猶太人先後在麵粉、制油、釀酒、製糖、煙草、畜牧、建築、印刷、出版、倉儲等行業中創辦了眾多企業。為哈爾濱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1908年創建的、由猶太人卡甘經營的阿什河糖廠,是中國第一家甜菜製糖廠,在中國工業製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創辦於1914年的華英油坊,設備先進,使哈爾濱的食油業最終進入了歐美市場。
有趣的是。猶太人還於1906年和1907年先後開辦了哈爾濱最早的燙發店和西服制衣廠,培養了一批中國技師。
除了創辦企業,精明的哈爾濱猶太人當然不會放棄自己最擅長的商業活動。
他們在皮毛鑒定方面具有卓越的見識,哈爾濱及東北的95%的毛皮商都是猶太人,在這一領域,他們具有絕對的壟斷優勢。
哈爾濱是中國最早引進西葯的城市之一,猶太人對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在哈爾濱及中國東北從事西葯貿易的幾乎全是猶太人。
在出口方面,1907年,哈爾濱猶太人比特克諾夫斯基首次將中國產大豆銷往歐洲,開創了中國大豆出口歐洲的歷史先河。
1922年,伊·索斯金等猶太商人創辦了哈爾濱遠東商業銀行;1923年,哈爾濱猶太人集資創辦了一家民營銀行——哈爾濱猶太國民銀行;1926年,哈爾濱猶太人又創辦了哈爾濱協和銀行。此外,帶有國際猶太資本的銀行還有華俄道勝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
特別是1898年設立的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分行,是哈爾濱及東北地區最早出現的一家外國銀行,也是哈爾濱近代金融業的開端。
據1926年的統計資料,哈爾濱的猶太工商企業達489家,工業部門種類達28類,商業25種;在東北三省的外國人總資本中,猶太人商業佔31.6%,工業佔46.5%。
在「哈爾濱交易所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中,總共13名委員及候補委員,猶太人佔了8席,而且交易所議長之職始終由猶太人擔任。
1927年,猶太人在哈爾濱的勢力出現衰退趨勢,俄亞銀行的破產使許多猶太商社蒙受巨大打擊。1932年,日本佔領哈爾濱,猶太人受到排擠迫害,許多猶太商店倒閉,一些猶太人被迫離開哈爾濱,前往上海或美國等地。
此後猶太人又相繼建立了一批小學、中學以及各類專門學校,如商業會計學校、鋼琴聲樂學校、音樂藝術學校、小提琴學校等,為猶太社區和哈爾濱市培養了一批商業、音樂人才。
1912年,猶太人在哈爾濱建立了一座民族圖書館,藏書15000卷,上至拉比文學、猶太聖詩,下到當代高雅文學、兒童讀物,能滿足各層次讀者的文化需要,是當時東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猶太圖書館。該圖書館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音樂會、詩歌朗誦會等,是哈爾濱猶太人的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之一。
猶太人還熱衷於創辦報刊,傳播各種信息。其先後創辦了《猶太言論》、《遠東報》、《猶太生活》等十多種報刊。這些報刊宣傳介紹了哈爾濱猶太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使在哈爾濱的猶太人同外部世界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2月9日,英吉利一亞細亞電報通訊社創立,它是共產國際在哈爾濱設立的秘密新聞機構之一,社長是英國猶太人哈同·弗利特。
哈爾濱猶太人還創辦音樂學校、劇團、樂器商店,舉辦音樂會,為西洋音樂在哈爾濱的傳播、生根做出了傑出貢獻。1910—1922年,哈爾濱猶太人曾創辦「意馬爾達格」希伯來音樂、文學和戲劇協會,聚集了眾多猶太音樂人,對哈爾濱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20年代,有許多猶太音樂名人在哈爾濱各音樂學校任教,其中有赫赫有名的彼得堡音樂學院金質獎獲得者B.N.特拉赫騰伯格和為躲避德國納粹迫害來哈爾濱避難的柏林交響樂團副首席赫爾穆特·斯特恩。這一時期,哈爾濱還擁有了自己的交響樂團,由於有特拉赫騰伯格等一批猶太音樂大師的加盟,該樂團可與上海工部局的交響樂團媲美,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兩大交響樂團之一。那個時候,經常有世界級的猶太音樂家到哈爾濱演出,其中包括被譽為「神弓」的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和有「埃爾曼音」之雅號的埃爾曼。
在演出和教學的同時,哈爾濱的猶太人還開辦了「康季蓮娜」樂器店,經營各種管弦樂器、樂譜、唱片等,是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樂器商店之一。
二戰結束後,在哈爾濱定居的猶太人陸續離開中國,移居歐美各國。如今,在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及英、俄等歐洲各國,都能找到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後裔的身影。
㈡ 股份制的歷史起源
早在古羅馬就有一種包稅人,他們組織的股份委託公司被經濟史專家認為是股份經濟的先兆。從、15世紀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歐洲的一些采礦業中,出現了自由民之間或手工業者之間的以人、財、物各項生產要素的一項或幾項為聯合內容的合夥經營的經濟形式。但在合夥內容、經營方式、分配辦法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范,更沒有形成嚴格的股份制度,這是股份經濟的原始形式。當時,在德國南部、奧地利和捷克境內,有農奴和城市破產欠債的小手工業者聚集在一起,組織協作的合作社團,用簡單的工具采礦,共同勞動,分享產品。後來有些商人以入股的形式參加進來,結果富裕的人把持了資產,使原來的合作發生質變。「原來由合夥的勞動者構成的礦業組合,幾乎到處都變成了靠雇傭工人開採的股份公司。」(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1024頁)
15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貿易大為改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紛紛向海外發展,進行遠航貿易,這需要較大數額的資本,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靠單個資本家來經營是無法辦到的。於是一種合股經營的叫做「康梅達」的經濟組織便產生了。康梅達從事海外貿易,負責籌集資本,由專人經營,利潤在集資者與經營者之間協商分配。以後,這種組織發展到內陸城市,出現了入股的城市商業組織,如義大利的「大商業公司」,入股者有商人、貴族、教授、廷臣和平民。這種股份經濟一般由自由城邦組織,官方進行業務監督。資產階級國家為了鼓勵商人和資本家積累資本向海外擴張,以攫取更多的財富,不僅為股份集資提供了法律保護,並且給予商業獨占權和免稅優惠等特權,這為股份制的產生創造了外部條件。
股份制亦稱「股份經濟」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屬於不同人所有的生產要素集中起來,統一使用,合理經營,自負盈虧,按股分紅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也是企業財產所有制的一種形式。
㈢ 如何查看個股的歷史日K線圖如何查看個股的歷史
F5是實時走抄勢圖與K線的切換鍵,你選定一隻股票後,按F5鍵,就可以切換到日K線圖。然後在右擊滑鼠:復權——向前復權。這樣看到的K線反應的是股價真實的走勢。按住向左的方向鍵不動,K線圖會連續向右運行,將以前的歷史K線顯示出來。如果想查看很久以前某天的K線,可以連續按向下的方向鍵,使K線圖縮小,然後滑鼠在K線上移動,K線圖上會顯示日期。可以很快找到你所需要的K線,再按向上的方向鍵,將這根K線放大,可以看得更清楚。下圖是中國石油2015年4月28日的K線。
㈣ 怎麼查詢一隻股票的歷史K圖
你好,上市股票的K線自從該股票上市起至今的K線都可以在證券交易軟體上有內顯示比如容通達信,大智慧軟體,不用查詢,你可以縮小圖形,圖形最上面的就是歷史最高價,最下面的一個數字就是歷史最低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誰能幫我舉個實際的例子證明一下股票的問題!
只要你買了股票,那你賬戶裡面的資金就會根據你買入股票股價的波動而隨版時波動。
比如你20元買了權500股股票,花費資金10000元;買上後,它一直下跌,跌到10元長期橫盤,那你賬上的10000元就變成了5000元。
㈥ 股票個股的歷史漲跌幅怎麼查看
按 「F5」 就可以看到該股票的歷史走勢是上市以來的全部漲幅。
分時走勢圖也叫即時走勢圖,它是把股票市場的交易信息實時地用曲線在坐標圖上加以顯示的技術圖形。
走勢圖坐標的橫軸是開市的時間,縱軸的上半部分是股價或指數,下半部分顯示的是成交量。分時走勢圖是股市現場交易的即時資料,其在實戰研判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即時把握多空力量轉化即市場變化直接根本。
分時走勢圖分為指數分時走勢圖和個股分時走勢圖
1、指數分時走勢圖(大盤分時走勢圖)
(1) 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證交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
(2) 黃色曲線:大盤不含加權的指標,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黃二曲線的相互位置可知:
(A)當大盤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漲幅較大;反之,黃線在白線之下,說明盤小的股票漲幅落後大盤股。
(B)當大盤指數下跌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跌幅小於盤大的股票;反之,盤小的股票跌幅大於盤大的股票。
(3) 紅綠柱線:在紅白兩條曲線附近有紅綠柱狀線,是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紅柱線的增長減短表示上漲買盤力量的增減;綠柱線的增長縮短表示下跌賣盤力度的強弱。
(4)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5) 委買委賣手數:代表即時所有股票買入委託下三檔和賣出上三檔手數相加的總和。
(6) 委比數值:是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
㈦ 請列出在中國股市中有10年以上歷史的股票名單。
中國證券市場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初具規模。在這十幾年發展過程中,最讓投資者興奮的莫過於大幅飆升的牛市行情。近期,股市出現連續上漲的走勢,受此影響,許多人都在高唱牛市到來了。而面對漲聲四起的牛市論,仍有些投資者不敢踏入股市這個「雷池」,繼續悲觀地看待現在的市場。
其實,一輪牛市的產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和配合,這里我們把中國證券歷史上牛市特徵和歷史背景做一個分析,給廣大投資者以參考。
1994
2個月漲2倍多不是牛市勝似牛市
1994年8月的行情驚心動魄,人稱解放軍叔叔救市行情,其實並非解放軍出面救市,只是行情在8月1日建軍節啟動而已。
在這之前,股市一路陰跌,在跌破777點鐵底後一路下滑到325點,其間沒有稱得上反彈的上漲。就在投資者一片絕望之中,管理層出台三大利好救市: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引進國外投資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資訊行情論壇)收盤333點。
1996
十三道金牌方能鎮壓的最強牛市
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迫停發了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
什麼是優質股票?還是那句老話,散戶不要的股票就是好股票,當時新發行的股票肯定沒人要,湖北興化這個大牛股就出現在這個群體。四川長虹(資訊行情論壇)因轉配股的紅股上市的丑聞,復牌後也遭到散戶的拋售,成為了沒人要的股票,它也是這次牛市的主要牛股。另外,由於當時投資者偏愛上海的股票,深圳的普遍沒人要,為首的深發展(資訊行情論壇)由於流通盤偏大,自然成為散戶拋售的主要對象,而它也成為了整個牛市的領頭羊。
1999
轟轟烈烈的5·19行情
1999年的5·19行情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爆發的一波單邊急升走勢,中間經歷了諸多利好傳聞和消息的推動,場外資金不顧一切地接力買進,造成了32個交易日的輝煌,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行情正式發動的當天,上午還顯得相當平靜,真正的變化發生在下午,大量湧入的場外資金不斷推高指數,成交量猛烈放大,市場開始驟然升溫。此後連續3天,市場量能梯次推進,從75億元到102億元到145億元。市場的做多信心迅速膨脹,場外資金繼續蜂擁入場,直到放出滬市單日445億的天量,指數上攻至最高1756.18點才戛然而止。
2000
至今無法逾越的2245點
5·19行情力度之強史上罕見,但在見到階段高點後,隨之而來的持續半年的大調整,在1999年的最後幾天,一輪新的牛市在一片觀望中突然爆發。
這波由網路科技股引領的行情,無論在持續時間上,還是個股漲幅上都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上證指數從1999年12月28日起步,到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創出了2245.43點的歷史新高,經過1年半的上揚,滬指創造了至今仍無法超越的歷史高點。
2002年中期,「中科系事件」、「億安丑聞」、「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惡性事件相繼曝光,銀廣夏、三九醫葯(資訊行情論壇)、麥科特、藍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違規遭到立案稽查,投資者信心崩潰,滬深指數反轉向下,一輪牛市宣告結束。
㈧ 如何查詢股票賬戶的總盈虧
查詢股票賬戶的總盈虧的方法如下:
1 查詢銀行自己的銀行轉帳帳戶記錄回,從轉帳的資答金總額中減去轉帳的資金總額,然後與自己當前的證券賬戶的市場價值進行比較,以獲取損益。自己的本金=銀行轉帳金額 - 銀行轉帳金額。的損益=當前的市場價值 - 本金
2 聯系自己的賬戶經紀人,通過櫃台檢查進出資金,然後與個人賬戶的總資產進行比較,個人還可以計算損益
3、自己記賬和統計,可以統計你的盈虧。另一方面可以統計自己買賣股票的成功率,可以從中獲益。
4、把歷史對賬單導出到EXCEL裡面;針對某隻股票,如果是買入,發生金額為負,賣出則為正,將發生金額全部累加,就可以得到這個時段內某隻股票的總盈虧;依次統計出所有操作過的股票,就可以得到這個賬戶的歷史總盈虧。
開立股票賬戶的注意事項如下:
所需文件:自己的身份證,如果是開立法人的股票賬戶,則需要簽發原始營業執照(或復印件)和法人的授權。
費用包括:申請費和開戶費(上海股票賬戶40元/戶,深圳股票賬戶50元/戶),但現在經紀人不需要付錢給客戶以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