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淮鹽的發展狀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淮鹽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而得到迅速發展。從「一五」規劃起,鹽場開始向著鹽田結構合理化、工藝科學化、生產機械化和納潮、制鹵、結晶、集坨集中的「三化四集中」方向不斷進行技術改造,鹽業生產得到較大發展,鹽場落後面貌很快得到改變。從1960年起,江蘇鹽場建設規格化和機械化的新鹽田,產量質量得到很大提高,並試驗成功塑料薄膜苫蓋結晶池新技術,接著進行大面積推廣,在海鹽生產工藝上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它為多雨地區實行海鹽常年生產,長期結晶,實現海鹽優質、高產、穩產,開辟了一條新路,並為逐步實現揚水、制鹵、收鹽、運輸機械化創造了條件。該項技術為江蘇鹽業首創,得到國際上制鹽專家的肯定,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蘇鹽業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貫徹「以鹽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1983年全省恢復實行產銷合一的管理體制,省委、省政府決定組建江蘇省鹽業公司(與省鹽務管理局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負責全省鹽政管理和省屬國營鹽場、批發銷售企業的生產經營。全省推行食用鹽精細化、多品種化和小包裝化,在全國率先結束了人民群眾食用原鹽的歷史。鹽業企業和廣大幹部職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改變了單一產品的經營格局和產品結構,形成了工、農、商、運輸、建築、服務等各業發展的新格局。1987年經地質礦產部華東石油地質局勘探隊和化工部鉀鹽勘探隊勘察,在江蘇省淮陰、淮安、豐縣、金壇4個盆地,發現蘊藏量約2700億噸的礦鹽資源,其中工業鹽儲量達30億噸。礦鹽的開發利用,給江蘇鹽業的迅速發展以巨大推動,並逐步改變江蘇單一海鹽生產格局,海礦鹽結合,優勢互補,為江蘇鹽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1998年,江蘇省鹽業公司進行改制,成立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並作為企業列入了全國五百家最大經濟規模企業之一。在海鹽產區設立金橋和銀寶兩個鹽業有限公司,在全省14個省轄市,設立批發銷售分公司和支公司,負責各地方鹽的批發經營工作,在全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鹽務管理體制。改制以來,省鹽業集團公司通過深化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調整經濟結構,實施食鹽產品升級換代戰略,促進發展,取得了喜人成績,對保證全省鹽的供應和發展鹽業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江蘇海鹽建立專場產鹽,江蘇鹽場從建國初期的21256公頃零星分散的鹽田,發展到目前88000公頃新式鹽田。下轄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東、射陽、新灘8個鹽場,年產海鹽200萬噸,原鹽質量全部達到一級品,部分達到優級品,多次被評為江蘇省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鹽產品品種,由建國時的單一原鹽產品,發展到有精製鹽、粉精鹽、粉洗鹽、加碘鹽、低鈉鹽、加硒鹽、顆粒鹽、雪花鹽、鋅強化營養鹽、鈣營養鹽、調味鹽、特製鹽等近20個品種。鹽化工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發展到目前有氯化鈣、氯化鉀、溴素、氯化鎂、精製氯化鉀、十溴聯苯醚、溴氫酸、溴化鈉、溴化鉀、溴化銨、TNA阻燃劑、金屬鎂、硫酸鈉、純鹼、葯用氯化鈉、鍋爐清灰劑等20餘個鹽化工品種,年產化工系列產品20餘萬噸。
淮鹽產品是大批量、大噸位物資,在運輸上採用河運、海運、公路、鐵路等運道,帆船、輪船、汽車、火車等運具運往銷區,行銷湘、鄂、皖、贛和蘇、魯、豫、滬、浙、貴等省、市、自治區計270個縣(市),供2億多人口食用,從1980年開始,淮鹽投入國際市場。
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市場的不斷變化,淮鹽的生存空間遇到前年未有地擠壓。江蘇鹽業奮而思起,與時俱進,融入競爭,對海鹽產區進行改革改制和結構調整。由於受市場環境、歷史包袱、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影響,海鹽產區處於經濟發展的「窪地」,為了使「窪地」迅速「隆起」,鹽場人對廣闊鹽田進行重新審視,充分利用得天奪厚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對不適宜產鹽的鹽田堅決實行退鹽轉養。青口鹽場因5條淡水河穿境而過,失去了產鹽的條件,就果斷進行結構調整,將所有鹽田全部改成養殖池塘。目前全公司擁有海淡水養殖面積40餘萬畝,年產水產品總量8萬噸。海鹽產區還充分利用江蘇省政府推進的「海上蘇東」的政策和在連雲港境內或毗鄰連雲港的區位優勢,實行「借船出海」、「借勢取勝」的戰略,不斷發展壯大。同時,省鹽業集團公司加大對海鹽產區的扶持力度,從1996年至今,共投資2.97億元對海鹽產區的海堤達標、電網改造、飲水工程和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井礦鹽是淮鹽進軍鹽業市場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招商引資、資產重組、資源合理配置、鹽產品及相關產品多元開發,並實行股份制改造,使井神公司成為國內領先的真空鹽企業和鹽化工研發的生產基地。同時,創造條件加大對瑞豐公司的支持,通過產銷重組、拓展市場、協調金融等方式,使之成為「逐鹿中原」的一支新秀。
㈡ 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介紹
江蘇省鹽業抄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投資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並獲授權為國有資產投資主體,隸屬於江蘇國資委。集團公司同時掛江蘇省鹽務管理局牌子,副廳級建制,由江蘇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並獲授權行使全省鹽行業管理和鹽政執法職能。省鹽業集團公司與省鹽務管理局為—套班子、兩塊牌子,內部部門分設、職責分開。
㈢ 江蘇省鹽業集團淮鹽礦業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內設綜合辦公室、黨群工作部、生產技術部、計劃財務部、市場營銷部等。
下屬采輸鹵場、巡線站、灌東鹵站、灌西鹵站。
㈣ 江蘇省鹽業集團總公司待遇如何
很好的!國企兼壟斷企業。工資高!待遇好!我想去都不得!安心的去吧!
㈤ 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歷史沿革
1987年—2000 年
江蘇鹽業前身為江蘇省鹽業公司,1987年6月1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成立, 負責全省的食鹽生產和專營,並對全省的鹽務進行管理。
1997年公司改制為江蘇省政府出資的國有獨資公司,並劃歸省政府直接管理。
公司在海鹽產區投資成立了金橋、銀寶兩大全資子公司,分別負責管理連雲港市的五個鹽場和鹽城市的三個鹽場;之後又相繼成立了其他10個全資子公司,完成了對產銷區各單位的公司制改革,基本構建了母子公司的管理體制。 2000年—2005 年
2000年公司總部搬遷至江蘇省省會南京,為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主業打下了基礎。
「十五」期間,特別是2002年以來,公司結合海鹽產區結構調整,以民營化為取向,對海鹽產區企業進行改革,全面剝離中小經濟實體,精簡人員,推進鹽場民營化。2005年末,海鹽產區鹽田面積31.86萬畝,養殖面積38.12萬畝,種植用地面積1.23萬畝,基本形成了鹽業、養殖業、種植業協調發展、均衡有序的海鹽產區產業結構布局。公司同時加大對井礦鹽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擴建投入,礦鹽生產能力得到迅速提升。2005年末,公司礦鹽產能規模從「九五」期末的25萬噸提高到85萬噸,海礦鹽產量比例由6.23:1調整到1.87:1,成為公司重要的戰略資源。
「十五」期間,公司加大資產並購重組力度,加強全省鹽業市場整合。通過控股收購南通、射陽、大豐等鹽業公司,進一步推進了全省批發企業一體化進程。通過收購豐縣鹽礦,實現了徐州地區產銷一體化。 公司重視新產品開發,在推進食鹽升級換代方面成效顯著,到「十五」期 14 末,全省基本實現了復合膜食鹽包裝向紙塑食鹽包裝過渡,新一代紙塑包裝食鹽佔小包裝食鹽89.14%。「淮」牌商標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淮」牌食鹽和小工業鹽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公司積極加大品種鹽開發力度,到2005年品種鹽增加到24個,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證了公司經濟效益的較大幅度提高。 2005年至今
2005年,國務院出台《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研究制訂鹽業體制改革方案,鹽業體制改革的重點放在食品鹽的流通體制改革。公司以提升食鹽批發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進一步加快推進組織結構、物流配送體系、營銷網路和信息化建設,已經初步構築了全省食鹽流通現代化的基本框架。繼公司在銷區組建了蘇南鹽業公司,實現了蘇錫常經濟圈批發企業經營一體化之後,2005年收購並控股南通鹽業公司,全省13個市級鹽業公司的管理體制全部理順,全面實施「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統一價格、統一營銷」為內容的食鹽流通「五統一」,形成全省食鹽統一經營的格局。
2006年起,公司為進一步健全食鹽物流配送體系,整合和優化食鹽供應鏈,開始在全省打造5個食鹽生產基地、6個食鹽加工配送中心,以進一步提高物流配送的集中度,並於2008年全部建成。同時,公司整合改造批發企業倉儲配送設施,切實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在離配送中心150公里的半徑內,配送到點的比例達到90%以上;50公里范圍內,直配零售終端的比例達到80%以上。在完善食鹽分銷網路方面,大力推進食鹽連鎖經營,積極做好「蘇鹽連鎖」的組建工作,2006年下半年完成15家連鎖店開業。
2006年起,公司還積極實施資產並購重組戰略。為落實江蘇省政府振興蘇北的決策,同時實現做強主業、提升資產質量和減輕歷史包袱,公司將旗下江蘇省金橋鹽業有限公司(現江蘇省金橋鹽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金橋鹽業」)、江蘇省銀寶鹽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寶鹽業」)分別劃轉連雲港市政府和鹽城市政府;根據區域鹽資源整合的戰略需要,公司收購並重組了豐縣鹽礦、全資收購了淮海鹽化廠產權、完成了淮陰鹽礦的整體劃入並投入正常運營、先後收購並控股了南通、射陽、大豐、如東、通州、濱海、海門等地鹽業公司,不斷加快全省鹽業一體化步伐。同時,對下屬經營效益差的非主業子公司進行了關停並轉,非經營性資產基本剝離,不良資產大幅度減少,有效提高了公司的整體實力。
2007-2012 年,公司圍繞做大做強主業,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相繼實施井神股份 60 萬噸/年鹽硝聯產擴建項目、洪澤鹽化 100 萬噸/年硝鹽聯產工程項目、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建設以及鹽土生物質科技開發合作項目、淮鹽礦業 600 萬方/年采輸鹵項目、東泰公司 50 萬噸/年礦鹵日曬制鹽等項目。同時於 2009 年成功收購了原無錫二十一世紀集團,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新世紀鹽化,利用自身發展主業積累的資源和能力,延長產業鏈向鹽化工下游產業發展。
㈥ 江蘇省鹽業公司投訴怎麼辦
鹽場產權是屬當地的,國有的話當地國資委管了,或是當地政府管了私有的話也是當地的政府有關管了,產權是江蘇鹽業的就歸江蘇鹽來管了.或是省國資委申訴,產權是中國鹽業總公司的話,時中國鹽業總公司管了
㈦ 江蘇省鹽業集團蘇鹽置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省鹽業集團蘇鹽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4月,是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專任公司屬全資子公司。
法定代表人:趙善林
成立時間:2008-04-30
注冊資本:34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00000007278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南京市江東北路386號
㈧ 江蘇省銀寶鹽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省來銀寶鹽業有限公司是國有源獨資企業,成立於1998年,系國家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轄3個鹽場,擁有土地393平方公里,海岸線61公里。
法定代表人:彭勝軍
成立時間:2015-09-21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90000007929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鹽城市亭湖區人民南路1號華邦國際東廈2幢17樓
㈨ 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
集團內設總經理辦公室(局辦公室、董事會秘書室、外派董事辦公室、外內派監事辦公室)、人力資容源部(局人事處)、黨建工作部、計劃財務部、審計監察部、食鹽專營部、發展規劃部、企業管理部、資本運營部、法律事務部(與辦公室合署)、人才服務中心(與人力資源部合署)、老幹部工作部等。
鹽務局內設鹽政法制處、行業管理處、鹽政執法總隊(三者合署)。 江蘇省鹽業質量監督監測站、生活服務公司、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中心(與駐連辦事處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