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構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增加.為什麼還不漲
因為機構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增加這是說明機構對於這股票的走勢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內但是股票的上漲有多種容因素的影響,股票並不會由此而導致股價的上升。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機構投資者並非是只賺不賠。他們實際上常常出錯,彼得.林奇把這些基金經理比喻為「容易犯錯的群體」。
(1)機構持倉和十大流通股東持倉區別擴展閱讀
市場一般認為,公司的股票20%到30%由機構投資者持有較為理想。機構也樂於這樣,但必須是優質股。盡管機構投資者有一定數量的股票是好事,就像魔術師學徒會遭遇許多問題一樣,太多好事情都被碰到並不容易。
問題會處在清倉和拋售獲利的時候。機構投資者持股多的股票,在一個正常、穩定的市場中交易應有足夠的流通股份,但是股市也會突然變動。如果40%到50%的股票在機構投資者手中,而他們開始出貨的話,他們快速的出貨行為,會給股票價格帶來慘痛的打擊。
㈡ 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前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區別
1、分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是流通股,多好些;二是若是非流通股,則越少越好,沒有解禁壓力。
2、其次,如果是大股東持股,相對少些好,利於重組或者沒有減持的要求。
3、如果是機構、基金等持有的股份,則相對多些為好,至少沒有基本面方面的顧慮。
4、一般非大股東的流通股(機構、基金、個人)前十名持股,能佔10%——20%就已經夠多的了。
5、機構的持股多少,有個延遲性,通常能夠看到持股情況的時間是在報表公布的時候,所以要根據盤面股價走勢、成交量的情況進行判斷,避免誤判。
6、總的來說,前十大股東的持股越少,顯示該股沒有主力、沒有機構,走勢會弱很多。
7、更主要的,是看持股的股東總人數、和人均持股的數量,股東越少越好,人均持股則越多越好,雖然不反映在前十大股東中,但說明籌碼集中度高,主力往往潛伏其中。
㈢ 十大流通股東和十大股東的區別
兩者區別抄表現在:
一、股份數佔比統計襲口徑不同。
十大股東按總股本數量統計的,指持有股份數量在總股本中所佔比例的最新結構排名。
十大流通股東按流通股數量統計的,指持有可流通股份在流通股總量中所佔比例的最新結構排名。
二、享有股東權利方面不同。
根據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股東享有的股東權利,與所持公司股份比例相適應。這是」同股同權」的股份結構機制。
(3)機構持倉和十大流通股東持倉區別擴展閱讀:
在A、B股股權設計機制里,十大股東和十大流通股東,雖然股東按股份數量佔比排名,與同股同權機制是一樣的,但在享有股東權利方面是有根本區別的。比如 阿里,京東,小米等就是這種A、B股設計機制。
在二級交易市場,我們散戶的對手(機構)盤,通常就是十大流通股東裡面的積極參與交易的部分機構。由於股價的上漲,需要資金主動推動。因而,十大流通股東中的機構力量,往往在實盤交易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股價運行的方向趨勢。
㈣ 股票里什麼是主力持倉是十大固定股東嗎什麼是十大流通股東
主力持倉就是流通股中持有最多股本的稱為主力持倉,簡稱莊家。十大股東就是:限售股本中持有最多的十個!
㈤ 「十大股東」和「十大流通股東」有什麼區別
十大流通股股東是指前十名持有流通股最多持股量的股東;而十大股東指的是總股本中所持有最多持股量的前十股東。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上市公司有沒有禁售流通股。
㈥ 請問流通盤=主力持倉位+十大流通股東倉位+散戶倉位嗎
流通盤=機構持倉位+大戶倉位+散戶倉位
這些倉位不能在籌碼分布圖上明細顯示。
㈦ 股票季報中十大流通股東持倉是指曾經持有過還是持到季尾
是持到季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