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買股票的時來候不需要填自寫,會自動匹配的 只要輸入買股票代碼就可以。
2、只要開了深滬賬戶卡.買股票時只要你輸入一個卡的號就可以買賣深滬的全部A股了。
股票帳戶是投資者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只有擁有它,才能進場買賣證券。股票帳戶在深圳又叫股東代碼卡。所以,證券賬戶卡也叫股東卡,是一回事。 一個身份證在兩個市場各只能開立一個帳戶,即一個深圳證券帳戶和一個上海證券帳戶。
股東卡是證券交易所簽發的,當買入股票後就是個股東了,股東卡是證明股東身份的。你在銀行辦理第三方存款業務之後就可以買賣證券了。
『貳』 網上開戶時如何選擇股東賬戶
來網上開戶時選擇股東賬戶,滬自市和深市的A股賬戶,都選新開
網上直接開戶的步驟如下:
1.首先通過證券官網進入網上開戶界面
2.點擊右邊的馬上開戶開股票戶,然後輸入手機號獲取驗證碼進入正式開戶。
3.上傳事先准備好的頭像照片和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大小不要超過5MB,頭像照片要求不能是證件照,要看得清楚臉不能戴帽子和墨鏡也不能處理過,身份證照片不能有反光。
4.系統會自動識別信息,發現錯誤的地方要及時更正。
5.與見證人員進行視頻見證,回答幾個問題核實信息即可。
6.選擇開通的股東賬戶,簽署相關協議。這一步中協議需要仔細閱讀並打勾簽署。
7.設置交易密碼和資金密碼,這個密碼很重要一定要記住。
8.選擇三方存管銀行並且輸入銀行卡號和銀行卡密碼。
9.三方存管支持的銀行可以參照系統右上角的常見問題查看。
10.完成風險測評和回訪問卷
『叄』 個人企業注冊選擇法人股東還是自然人股東
1.含義上的區別
法人股東亦稱單位股東,是指以公司或集團(機構)名義佔有其他企業股份的股東。
自然人股東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個人投資者,在他進行公司的投資以後通過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注冊,進行公司股權登記,就成為自然人股東。自然人是基於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股東是股份制企業的出資人或叫投資人。
2.性質上的區別
法人股東的性質是一個組織,是作為抽象的依法擬制的實體。其權利義務的行使承擔,需通過具體人的行為來完成,方式為派出股東代表,憑授權委託手續代表其完成,後果由組織承擔。
自然人股東的性質為—個具體的人。個人享有並直接行使股東權利並承擔義務,如參加股東會、查閱財務會計資料、領取股紅等。
3.主體資格上的區別
法人股東的主體資格是一般依法設立的各類企業法人,均有權對公司投資,成為公司的股東,而沒有專門的限制。企業法人對公司出資成為公司股東的前提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該企業法人必須依法存續。
自然人股東的主體資格是在自然人進行公司的投資以後,通過公司所在地的工商局注冊,進行公司股權登記,就能成為公司的自然人股東。
由此:主要區別僅在於權利義務行使承擔方式上有別。權利義務的實質內容無區別,都享有知情權、收益權、優先受讓和認購新股權、選擇、監督管理者權。
稅務上的比較
(1)從被投資企業分紅時
◆ 個人作為股東從被投資企業分紅時,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2條、第3條的規定,應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稅目,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註:若是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分紅,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20號第2條的規定,免徵個人所得稅 。
◆ 公司作為股東從被投資企業分紅時,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26條第2項以及《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83條的規定,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因此,公司取得分紅時,免徵企業所得稅。
(2)轉讓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時
◆ 個人作為股東轉讓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時,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2條、第3條的規定,應按「財產轉讓所得」的稅目,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公司作為股東轉讓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時,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16條以及《企業所得稅法》第5條的規定,轉讓企業股權時,需按25%的稅率,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的差額,計算並繳納企業所得稅。
(註:若以公司的身份將取得的稅後分紅再向投資者個人進行分配時,則投資者個人還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綜上,從稅務上來看,如下表所示,以公司的名義進行投資,稅負比較輕。
法律上的比較
就法律上的比較而言,根據《公司法》第20條第3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在滿足下列條件時,公司債權人有權要求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1)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如人格混同、財產混同、虛假股東、不正當控制等;
(2)上述行為造成了債權人利益的損害;
(3)公司沒有清償能力。
因此,在被投資企業的法人人格被否認的情況下,即不再承認股東的有限責任,個人身份的股東存在著承擔連帶責任從而導致財產「破產」的可能,而公司身份的股東即使承擔連帶責任導致破產通常也不會累及投資者個人。
綜上,使用公司的身份作為股東進行投資,在法律上的風險要小於以個人的身份作為股東進行投資。
自然人股東的優勢:
1、公司操作靈活,不需要法人公司蓋章;
2、帳務比較單一,不需要法人公司進行合並報表;
3、從表面上減少了與法人公司單的關聯性交易判斷。
自然人股東劣勢:
1、由於沒有法人公司作後盾,對外的實力不夠強;
2、分配股利時需要計算個人所得稅。
法人股東的劣勢:
1. 法人股東可能被監管的力度更大,自然人股東被監管的力度相對小
2. 年審稅審,有的地方法人股東必須要出報告。
『肆』 什麼叫股權怎樣選擇
股權:又稱為股東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股權,泛指股東得以向公司騰訊眾創空間主張的各種權利; 狹義的股權,則僅指股東基於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或經濟利益並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作為股權質押標的股權,僅為狹義的股權。 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股權,是指股東因出資而取得的、依法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和程序參與事務並在公司中享受財產利益的、具有可轉讓性的權利。 股權是指股份制企業投資者的法律所有權,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投資者對企業擁有的各項權利。包括自益權和共益權。從經濟學角度看,股權是產權的一部分,即財產的所有權,而不包括法人財產權。從會計學角度看,二者本質是相同的,都體現財產的所有權;但從量的角度看可能不同,產權指所有者的權益,股權則指資本金或實收資本。一般,投資者根據股份公司組織形式,認繳股票的種類、數額和對公司所負的有限、無限責任而享有一定的股權,諸如經營管理權、監督權、表決權、紅利分配權等決策權。主要是通過購買股票和資本的「參與」,掌握股份公司一定數額的股份,以控制操縱其經營業務的決策許可權。有的金融壟斷資本家用一定的資本收買和持有一個主要股份公司的股票,以它作為「母公司」,然後以「母公司」為核心,再以一定的控制額去收買並掌握其他股份公司的股票,使之成為「子公司」,繼之,再由「子公司」通過持有其他公司一定控制額的股票,使其成為「孫公司」,從而形成層層控制體系,日益擴大股權勢力。 按照企業股權持有者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一般可以將企業的股東分為:控制性股東、重大影響性股東和非重大影響性股東三類。 控制性股東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 重大影響性股東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能力,但並不決定這些政策; 非重大影響性股東則對被持股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主要分類
自益權和共益權
這是根據股權先例目的的不同而對股權的分類,即自益權是專為該股東自己的利益而行使的權利,如股息和紅利的分配請求權、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新股優先認購權等;共益權是為股東的利益並兼為公司的利益而行使的權利,如表決權、請求召集股東會的權利,請求判決股東會決議無效的權利、賬薄查閱請求權等。
單獨股東權和少數股東權
這是根據股權的行使是否達到一定的股份數額為標准而進行的分類,即單獨股東權是股東一人即可行使的權利,一般的股東權利都屬於這種權利;少數股東權是不達到一定的股份數額就不能行使的權利,如按《公司法》第104條的規定,請求召開臨時股東會的權利,必須由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東方可行使。少數股東權是公司法為救濟多數議決原則的濫用而設定的一種制度,即盡量防止少數股東因多數股東怠於行使或濫用權利而受到侵害,有助於對少數股東的保護。
普通股東權和特別股東權
這是根據股權主體有無特殊性所進行的分類,即前者是一般股東所享有的權利;後者是特別股股東所享有的權利,如優先股股東所享有的權利。 公司法7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股權轉讓儀式是指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份讓渡給他人,使他人成為公司股東的民事法律行為。股權轉讓是股東行使股權經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國《公司法》規定股東有權通過法定方式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 股權自由轉讓制度,是現代公司制度最為成功的表現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及公司法的實施,股權轉讓成為企業募集資本、產權流動重組、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形式,由此引發的糾紛在公司訴訟中最為常見,其中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是該類案件審理的難點所在。 股權轉讓協議是當事人以轉讓股權為目的而達成的關於出讓方交付股權並收取價金,受讓方支付價金得到股權的意思表示。股權轉讓是一種物權變動行為,股權轉讓後,股東基於股東地位而對公司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全部同時移轉於受讓人,受讓人因此成為公司的股東,取得股東權。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股權轉讓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但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並不當然等同於股權轉讓生效。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是指對合同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問題,股權轉讓的生效是指股權何時發生轉移,即受讓方何時取得股東身份的問題,所以,必須關注股權轉讓協議簽訂後的適當履行問題。
股權轉讓限制
依法律的股權轉讓限制,即各國法律對股權轉讓明文設置的條件限制。這也是股權轉讓限制中最主要、最為復雜的一種,中國法律規定,依法律的股權轉讓限制主要表現為封閉性限制,股權轉讓場所的限制,發起人持股時間的限制,董事、監事、經理任職條件的限制,特殊股份轉讓的限制,取得自己股份的限制。 ⑴、封閉性限制 中國《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轉讓。 ⑵、股權轉讓場所的限制 針對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轉讓中國《公司法》第144條規定:「股東轉讓其股份,必須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所進行。」第146條規定:「無記名股票的轉讓,由股東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將該股票交付給受讓方即發生轉讓的效力。」此類轉讓場所的限制規定,在各國立法上也極為少見。這也許與行政管理中的管理論佔主導的思想有關,但將行政管理的模式生搬硬套為股權轉讓的限制是公司法律制度中的幼稚病。 ⑶、發起人持股時間的限制 中國《公司法》第147條第1款規定:「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內不得轉讓。」對發起人股權轉讓的限制,使發起人與其他股東的權利不相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類市場主體平等行使權利不相稱。 ⑷、董事、監事、經理任職條件的限制 中國《公司法》第147條第2款規定:「公司董事、監事、經理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並在任職期間內不得轉讓。」其目的是杜絕公司負責人利用職務便利獲取公司的內部信息,從事不公平的內幕股權交易,從而損害其他非任董事、監事、經理的股東的合法權益。 ⑸、特殊股份轉讓的限制中國《公司法》第148條規定:「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可以依法轉讓其持有的股份,也可以購買其他股東持有的股份。轉讓或者購買股份的審批許可權、管理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1997年7月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若干規定》第20條規定:「股權轉讓協議和修改企業原合同、章程協議自核發變更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之日起生效。協議生效後,企業投資者按照修改後的企業合同、章程規定享有有關權利並承擔有關義務。」 ⑹、取得自己股份的限制 中國《公司法》第149條第1款規定:「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的股票,但為減少公司資本而注銷股份或者與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並時除外。」公司依照法律規定收購本公司的股票後,必須在10日內注銷該部分股票,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變更登記,並且公告。同時,第149條第3款還規定:「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為抵押權的標的。」這里的「抵押權的標的」應當更為准確地表述為「質押權的標的」。因為根據中國《擔保法》第75條的規定:「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應是權利質押中質押權的標的。如果公司接受本公司的股票質押,則質押人與質押權人同歸於一人。 依章程的股權轉讓限制 依章程的股權轉讓限制,是指通過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設置的條件,依章程的股權轉讓限制,多是依照法律的許可來進行。在中國公司法律中卻沒有此類限制性規定。 依合同的股權轉讓限制 依合同的股權轉讓限制,是指依照合同的約定對股權轉讓作價的限制。此類合同應包括公司與股東、股東與股東以及股東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等。如部分股東之間就股權優先受讓權所作的相互約定、公司與部分股東之間所作的特定條件下回購股權的約定,皆是依合同的股權轉讓限制的具體體現。
『伍』 我想成立一個公司,請問怎樣選擇股東
1緊緊控股
2慷慨大度
3教師認同
4商量工資
盈利之前估計是最黑暗的時期
一不小心會掉入賠工資並且別人要退股的夢魘
佩服2樓的做法
但是別人回願意那麼干嗎 當然鐵桿另算
『陸』 我想成立一個公司,怎樣選擇股東
我想讓骨幹帶課教師入股,不知道:這樣做好不好?
看你怎麼和教師們談了.
入股了專,帶課費還屬發嗎?工資和分紅怎麼發?
也要和教師們協商,大家滿意為止.可以是工資和分紅相結合的方式.而且你讓教師們入股了,你的帳目要做得很清晰明了而且要公開.
是讓他們技術如股,還是資金入股?
教師們就肯定希望是技術入股了,你就肯定希望是資金入股了.具體要你們之間協商,大家都滿意才是好.
『柒』 公司法第四條的「選擇管理者」是指什麼
選擇管理者的權利是指:股東通過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做出決議的方式選舉公司的董事、監事的權利。
《公司法》第四條的內容為: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本條是關於股東權利的規定。股東是公司的投資者。股東將其財產投入到公司後,即以對公司的投資享有對公司的股權。
股東享有股權,主要體現為資產收益權及參與公司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資產收益權是指:股東按照其對公司的投資份額通過公司盈餘分配從公司獲得紅利的權利。獲取紅利是股東投資的主要目的;只要股東按照章程或股東協議的規定如期履行了出資義務,任何一個股東都有權向公司請求分配紅利。一般而言,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應當按照其出資比例分取紅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按照其持有的股份比例分取紅利。這次修改公司法,根據實踐的需要,擴大了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在紅利分配方面的自由權,規定:股東按照出資比例或持股比例分取紅利;但是,股東約定或章程規定不按照上述原則分配紅利的除外。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權是指:股東對公司的重大行為通過在股東會或股東大會上表決,由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做出決議的方式做出決定。公司的重大行為包括:公司資本的變化,如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公司的融資行為,如發行公司債券;公司的對外投資、向他人提供擔保、購置或轉讓主要資產、變更公司主營業務等行為;公司合並、分立、變更組織形式、解散、清算等行為。上述有些權利,在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可以授權董事會行使。選擇管理者的權利是指:股東通過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做出決議的方式選舉公司的董事、監事的權利。選擇管理者的權利也包括決定管理者的薪酬。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投資者個人不必參與經營,是現代公司制度發展的趨勢;特別是對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股東作為投資者,對公司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均應越過股東會來行使,股東個人沒有決定權。為了提高公司的經營孜率,股東會的許可權應有所限制,對公司一般的經營決策,股東和股東會不應干預。
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是制定公司法的重要立法宗旨。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本法注意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在維護資本多數決的前提下注意平衡股東利益。為此,增加了若干具體制度,如規定:公司股東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其他股東的利益,如果濫用應承擔賠償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查閱會計賬簿;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公司不分配股利的,可要求公司收購其股權從而退出公司;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股東有異議的,也可以要求退出公司。同時,在許多方面給予公司章程更高的自由度;使中、小股東在公司設立之初,制定公司章程時可以通過平等協商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些制度將對切實保護股東權益,維護公平、公正起到積極的作用。
『捌』 注冊公司時候。如果不止一個股東。怎麼選擇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一個職位,由股東共同決定誰來擔任,寫在章程里。
『玖』 該選擇做法人還是選擇做股東
其實做不做法定代表人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承擔責任的主體仍然是單位。既然你股份大,最版好權還是自己做法定代表人(除非有不想公開身份的想法)。你做不做法定代表人都不影響你股東的身份。在實際公司管理過程中,也主要是配置董事長(執行董事)、監事會(監事)、總經理的職權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