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限制性股票解禁,沒有創業板怎麼辦
沒有創業板,可以到證券營業部去簽訂風險協議就可以開通
⑵ 創業板解禁的解禁的風險影響
一:高估值卻沒有高業績的支撐
截至9月3日,創業板的整體滾動市盈率為70倍,超過40倍的中小板,遠高於25倍的深證主板。即使考慮成長性,按PEG考慮,創業板也被高估。然而從中報數據來看,創業板「高成長性」也受到了質疑。 據統計,有可比數據的105家創業板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82.3億,同比增長28.1%;凈利潤合計30.45億,同比增25.7%。遠低於同期中小板公司凈利潤43.63%的增幅,也低於主板的41.07%。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大變臉就是假成長的典型。截至8月末,有22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變臉。而另一大風險公司是不創業,一些創業板上市公司成為壟斷企業身上的寄生企業
二:創投機構集中持股
11月1日解禁的創投機構股份總額約占當時解禁總額的12%,市值將近50億。創投機構通過股份上市後的轉讓為退出的手段,其低廉的投資成本決定了一旦股份解禁,創投機構一定會盡可能快的撤出,且二級市場的漲跌開非創投的長項,創投也不會根據二級市場價格的波動來決定擇機退出,這些理性投資者拋售股票的可能性最大。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指出,目前我國內地創業板的市盈率相比美國納斯達克、英國AIM市場、韓國科斯達克市場、香港創業板而言都是最高的,這里是VC和PE退出的天堂,這部分資金解禁後減持是必然的。
三:個人股東集中持股
據統計,今年以來創業板公司已有40多名高管辭職,其中,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共有19名高管辭職,辭職理由五花八門,包括「夫妻兩地分居」、「身體健康堪憂」等。而平均辭職時間為上市後5.2個月,其中今年3月份為辭職高峰時段,有8名首批創業板公司高管辭職。而根據上市承諾,上市公司高管除前述鎖定期外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超過持有股份數25%,離職後半年內不轉讓本人所持有的發行人股份;3月份辭職後半年內正好在一年的鎖定期內。利用高估值減持股票可以實現個人財富的迅速積累,迴避經營公司的長期風險,所以不排除相關公司包裝上市的可能性,高管因此早套現早安全。而更讓投資者感到情何以堪的是,高管在通過股權解禁獲得巨大個人利益的同時,卻未能給股民帶來相應的回報。甚至有數據顯示,創業板4%凈利被高管吞噬。如果按照上市公司高管去年的薪酬水平計算,有不少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還不夠給高管發工資。
⑶ 溫氏股份什麼時候解禁成為創業板第一大權重股
溫氏股份,創業復板第一權重股,總制市值超過1400億,是第二名樂視網的將近兩倍,當之無愧的創業板巨無霸。溫氏股份也是創業板惟一一家凈利潤超過百億元的公司,前3季度利潤佔了創業板總體的六分之一,但溫氏股份的市盈率僅10倍左右。和一般創業板上市公司不同,溫氏股份是通過吸收合並旗下原上市公司大華農,實現整體上市的。
⑷ 請問創業板上市後公司滿兩年有原始股東的股票解禁嗎
確保你的投資組合具有長期持久力的方法之一是在你選擇投資時使用基本面分析版。投資的基權本面是支撐該投資的基礎。它們不是完全依賴於市場中發生的事情。這些基本面是根據自身價值證明投資價值的項目。志,那麼就可以多梳梳你的前發際線,在發
⑸ 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解禁股的創業板股東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披露前是否可以減持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前述人員的配偶,控股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在容敏感期內不得買賣公司股票。持有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如果不是上述人員,可以在定期報告披露前減持,但是不得從事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
⑹ 新股上市後大慨多久會解禁限售股
1、對於一隻新股來說,其限售解禁一般會有三次:第一次限售股是自該股票上市掛牌首個交易日算起的三個月後,這次限售解禁是由於IPO網下申購的部分解禁。
2、第二次則是在自該股票上市掛牌首個交易日算起的一年後,這次限售解禁是那些該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東的解禁;第三次則是在自該股票上市掛牌首個交易日算起的三年後,這次限售解禁是那些大股東的解禁。
3、次新股的內涵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相應變化的。一般來說一個上市公司在上市後的一年之內如果還沒有分紅送股,或者股價未被市場主力明顯炒作的話,基本上就可以歸納為次新股板塊。
(6)創業板上市公司解禁擴展閱讀
相關規定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第27條規定,改革後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2、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其中就是針對非流通股股份股改後的「限售」規定。
參考指標:
分析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後,可能存在的風險,推薦參考以下指標:
1、大股東的類型。處於行業壟斷地位,屬於國家經濟命脈的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東會對其保持較高的持股比例,不會輕易套現。另外,屬於國資委管轄的央企和地方重點國企,套現資金的歸屬、分配及使用方面有待相關法規完善,如是否上繳社保基金,還是部分上繳等。在相關法規出台前,這些公司的股票還不會形成較大的套現壓力。
2、作為發起人的民企投資家大多數會專心從事實業,並非從事買殼、賣殼從事資本運營的投資性公司,限售股解禁後,大規模套現以實現退出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大股東屬於非發起人的民企,擅長資本運作,則有套現的可能。
3、業績狀況。業績優良或尚可的上市公司中,限售股比例偏低,或者大股東持股勉強保持相對控股地位,限售股解禁後的套現需求也不大。業績不佳、或價值高估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偏低的股東退出意願較強。
⑺ 上市公司一般在什麼時候解禁原始股
上市公司解禁原始股、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的日期一般是從上市日起的1~3年內。
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
原始股從總體上可劃分為:國有股、法人股與自然人股。
(1)國有股是國家持有股份,目前中國的法律還沒有允許上市流通
(2)法人股是企業法人所持有的股份,不經過轉讓是不能直接上市流通的;
(3)自然人股是一般個人所持有的股票,一旦該股票上市就可以流通的股票。
⑻ 股票解禁之後對股票的走勢會有什麼影響
1、個復股解禁通常來說會制使得股票供給增大,股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股價會下行,但是具體需要結合解禁時該個股的基本面、所處的價位和當時的大盤情況。
2、比如有的個股已經超跌或到橫盤突破區域,那麼一旦解禁,股東極有可能拉高出貨,反之一隻業績不佳的個股解禁或者高位那麼下跌可能性大,當然還要適當結合當時大盤走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一般對於大型國企,大非解禁沖擊較小,因為國有資本很少會減持。而對於創業板、中小板這類製造暴富神話的板塊,則需要保持謹慎,一般都會引發大跌。
(8)創業板上市公司解禁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第27條規定,改革後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