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一家央企多年凈利為正
際華集團。
在北京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後,際華集團(601718,SH)近日按照要求公布了年以及2017年截至當前收到的政府補助的明細,總額分別超過7億元和10億元。而在多年凈利潤為正的情況下,際華集團公告顯示其今年還收到一筆過億元的「僵屍企業補助資金」。值得一提的是,際華集團此前收到的補助名目繁多,「僵屍企業補助」卻是今年才首次出現。
國資委今年出台了系列針對「僵屍企業」的處置政策。政策是「一企一策」,不能一概而論。
⑵ 新興際華集團下屬二級單位都有那些三級單位都有哪些
新興際華集團作為首批董事會試點單位,採取「戰略管控+財務管控」的管控模式,實行三級法人體制,集團定位於戰略投資中心,二級定位於經營管理中心,三級定位於成本利潤中心。總部設辦公室(信息化辦公室)、戰略投資部(安全生產部、科技管理部)、法律事務部(政策研究室)、審計風險部(紀檢監察部)、資產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董事會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群工作部(企業文化部、團委)、信訪辦公室(工會辦公室)等部室。所屬二級板塊公司4家,分別是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興重工有限公司,新興鑄管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其中新興鑄管股份(000778)、際華股份(601718)已上市;直接控股公司4家,分別是新興鑄管(新疆)資源有限公司、新興際華投資公司、新興河北工程技術公司和中新聯進出口公司。所屬企業遍布於全國24個省(區、市)和蒙古、印度等國家。 取自網路「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詳見http://ke..com/view/5065640.htm
⑶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集團總部設辦公室(信息辦公室)、戰略投資部(安全生產部、科技管理部)、法律事務部(政版策權研究室)、審計風險部(紀檢監察部)、資產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董事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群工作部(企業文化部、團委)、信訪辦公室(工會辦公室)等部室。總部機關管理人員在80人左右。
⑷ 上市公司年報審計需要多長時間
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時間需要多長,沒有額定的規定,但是客觀上不容許它內拖延時間:
1、證容監會對上報審計結果時間有截止日要求;
2、審計單位年底的審計單位多、工作集中、因而工作量大,對每一個單位都拖不起;
3、為了抓時間,他們一般在年報以前就可能先來預審(時間可能是3天左右),到年報出來後,可能再來2--3天,不過這都根據單位大小、工作量而定;一般前後在單位的時間估計一個星期左右,如果是集團公司就另當別論了;
4、審計完後,未不同時就拿得出審計報告,這個時間就可能要10天或半個月了,但也沒有一定,不同的審計單位不盡相同。
⑸ 中石油集團年報是有哪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境外核數師: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中環
太子大廈22樓
境內核數師:
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黃浦區湖濱路202號企業天地2號樓
普華永道中心11樓
上海市
200021
⑹ 會計師事務所對年報進行審計一般需要多少個工作日
要看審計對象的規模大小及業務量來決定。
一個集團公司,平均每個子公司會有一周時間,會版分小組同時開權展審計公司。
一個中等規模公司至少需要5個工作日。
上述時間不是現場審計的工作日,回到事務所還需要出報告,這不好預估,要看事務所進度。
⑺ 年報內控審計通常安排在幾月份
如果是上市公司的年報內控審計,一般是在年報審計的時候一起做的,會計師事務所內給你們出具會計報容表審計報告的時候,同時把內控審計的報告給你們出了;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的年報內控審計,是集團公司內部做的,根據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部(有的叫風險控制部)的規劃來做,一般會安排在審計(包含內審的)淡季做,也就是7-10月份做。
⑻ 年報審計不能和發債審計是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嗎為什麼集團請了不同的事務所分別做年報和發債審計
發債審計和一般年度審計的區別主要在於發債審計可以理解為非標的詳式審計,報告使用對象、報告格式、審計程序、審計人員的要求、審計底稿及其復核等方面都不一樣。
發債審計是指針對發債可行性的審計。
1、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上債券分為企業債、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由於經濟體制演變的原因,企業債是我國的特點,在發達成熟的資本市場上,一般來說企業債就是公司債。但我們國家嚴格區分了企業債和公司債,所以我認為發債審計可以分為發行企業債審計和發行公司債審計。審計程序、審計報告等可以基本相同。
2、從目前來看,企業債和公司債都要經過發改委。這是發行核准階段。上市階段一般要經過交易所或銀行間債券市場管理機構的核准。
3、無論是企業債還是公司債發行,都需要提供近三年的財務報表審計,目前發改委或證監會等部門沒有專門針對企業債和公司債發行的披露要求。從監管角度看,可參照IPO三年一期的格式披露近三年財務報表信息。
4、發債審計工作的重點,主要包括:
(1)發行人的凈資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准確性等;
(2)近三年盈利數據(尤其是可供分配利潤等數據)的詳細核查;
(3)發行人的負債規模核查,有無隱匿債務;資產規模近三年有無虛增等;
(4)內控有效性調查。(註:內控有效性調查環節,從監管角度看,沒有法定義務要提供相關調查報告,但從風險角度看,審計時還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5)審計數據及時與發行人及中介各方溝通。
(6)如果是公司債,一般情況下,審計之前,還需要開展財務盡調工作,應當重視此工作,盡調可以給後面的審計工作提供鋪墊和很多審計「引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