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3起案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涉事公司有哪些違規行為
近日,證監會稽查部門與公安經偵部門在深圳聯合召開上市公司相關主體涉嫌財務造假等證券犯罪案件部署會。對前期所查處的13起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辦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這無疑是向外界宣示了凈化證券市場。這是監管執法機關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零容忍’的要求。
在工作當中,我們要突出重點,科學調配執法資源,強化協作精選,全面優化行政刑事執法協作機制,取長補短,充分發揮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個優勢,防範風險,主動研判,妥善處置風險事件。堅決嚴厲嚴控的打擊違法犯罪的現象,提升執法威懾,凈化市場生態。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為廣大股民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㈡ 員工舉報德勤涉嫌協助其他公司財務造假,涉事公司分別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一、德勤員工舉報事件經過:
2020年德勤員工群發PPT舉報違規”登上微博熱搜,5日已達到熱搜第二位。德勤北京的一位員工將一份長達55頁的PPT群發公司郵件,舉報其4年的工作期間所存在的一些不合規的人和事情。根據網傳信息來看,舉報人曝光了審計項目組成員違背職業道德,與客戶串通舞弊的情況,涉及到多家大眾熟知的上市公司,更有德勤的高級經理、高級審計員乃至合夥人。
根據舉報人的說法,德勤的審計員涉嫌多類放飛機事件(即在審計工作中,在底稿上寫自己沒有做過的審計程序),審計師因為追求工作高效省時,便在審計中的抽憑放水,這樣的話,就有可能漏掉吃回扣、貪污、做假賬等惡劣行為。所以,為什麼會說抽憑是審計工作中的重要程序,因為對發現可能存在的舞弊問題作用重大,而抽憑沒做到位的後果和廣大投資人直接相關。
除此之外還重點提及了美股上市公司紅黃藍的違規審計事宜。舉報人的離職前同事發現,紅黃藍下屬北京培訓學校的管理費用,基本為高管和董事長孩子在海外消費的報銷。比如,大量管理層出國購物、奧特萊斯消費、創始人兒子在紐約高消費、學習高爾夫等費用。德勤經理及合夥人在前一年的審計中,發現了這一問題,但負責該項目的德勤合夥人涉嫌收受賄賂,因而在接下來的上市審計中,將管理費用列為不需要進行細節測試的會計科目,而只是進行簡單的復核,嚴重違背職業道德。
㈢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公司退市股民如何寫訴狀
上市公司如果財務造假,可以投訴的,投訴解決問題
㈣ 怎麼舉報公司財務造假
收集證據交給主管稅務局。
㈤ 怎麼在證監會網上找出財務造假上市公司
。。。。。這個要求有點高了,證監會是審批機構,這個是對方報材料他來批得,所以這個。。好像難度挺大的。你要是真的證據可以證明他造假,可以找經偵。
㈥ 證監會什麼情況下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立案調查
主要在以下幾種情況下,證監會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立案調查,一是隨機的對上市公司現場進行抽查,二是會派一些監管員在公司現場進行關注,風險跟蹤報。三是對上市公司年報審計項目的專項檢查,這是由會計部發起的,四是由於受理到投訴舉報,然後發現上市公司存在財務造假之後,會對其進行立案調查。證監會存在的目的就是通過多種途徑發現並查處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
然後就是收到一些舉報投訴之後,因為證監會所要管理的公司數量龐大,是十分耗費人力物力的,如果能夠在公司內部得到一手的舉報消息的話,這是十分可靠且有力的一種對付財務造假的手段,順著舉報者提供的線索,基本上能夠精確的打擊這些財務造假問題。
㈦ 給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政府主要領導會追究什麼責任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被視為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毒瘤」,財務造假在我國這個尚不成熟的資本市場也時常出現。4月13日,有媒體刊發長篇報道,披露了一家「AAA級信用企業」涉嫌財務造假的丑聞。這家公司造假非常大膽,就連該公司員工都覺得「謊言太低級,幾千萬的項目從設計到全部施工完畢僅用了一個月時間。」
上市公司造假的危害非常大。
首先,它嚴重誤導投資者。財務數據傳遞的是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投資者一般都根據財務指標來判斷投資對象的成長性,以指導自己的投資決策。如果上市公司在財務數據方面造假就向投資者傳遞了錯誤的信息,投資者據此作出的投資決策往往容易出現虧損,甚至是巨額虧損。
其次,沖擊社會價值觀。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牽涉到千千萬萬股東的利益,其價值取向與其對誠信的堅守,直接影響著公眾的價值觀。當上市公司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造假,將對人們固有的價值觀造成嚴重沖擊。比如,當2002年安然公司爆出財務丑聞後,一度使得美國的投資者對整個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產生質疑。
股權分置改革初步完成以後,我國上市公司在財務數據方面造假的動力有了很大不同。過去的財務造假行為大都是以公司利益為目標展開的。比如,某上市公司通過空殼公司設立賬外賬、虛構往來賬戶轉移虛增利潤等10種手法進行會計造假,以防止變成ST公司。
在股權分置改革初步完成後的今年,上市在財務數據方面造假的動力進一步增強,因為他們個人的利益更直接更深地與股市聯系起來。比如,限售股解禁問題,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為了讓自己所持股票以更好的價位拋售,不惜通過財務造假引導投資者拉高股價,然後乘機高位拋售,牟取更大利益。
因此,現在對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應該比以往更加重視,應該採取更嚴厲的監管措施。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上市公司如果在財務上造假,就追究上市公司高管的責任。
在安然丑聞曝光後,2002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該法案要求上市公司高管在提交公司定期報告時,對報告真實性和准確性以個人名義作出保證,這一規定令CEO和CFO們心驚膽顫。因為個人保證書斷絕了高管們對公司財務欺詐推卸責任的抗辯之路。根據美國法律規定,如果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而高管仍作出書面保證,將被處以最高達100萬美元的罰金,和最高達10年的監禁。如果蓄意故犯,則將被處以最高達500萬美元的罰金,和最高達20年的監禁。
在財務造假與個人掛鉤以後,美國資本市場再也沒有出現過重大財務丑聞,可見,上市公司造假嚴懲高管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屢禁不絕的情況下,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通過立法,讓高管對財務造假承擔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確保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保護投資者利益,也能促使整個社會誠信度的提高。
㈧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有什麼法律責任
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
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
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
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
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
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8)怎樣舉報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擴展閱讀
我國證券市場是政府主導型市場。上市公司在初次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企業上市後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導致很多企業為了利益進行財務包裝。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是由於公司管理者基於自利可能有操縱利潤、虛報業績的動機,作為財產所有者的股東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委託獨立的審計人員對管理者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進行審查、鑒證和報告。
但目前注冊會計師制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財務造假行為不斷出現,其原因主要是注冊會計師制度本身存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