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友邦保險是央企嗎優友邦保險的股東都有哪些
那肯定不是央企啊,最早就是有個外國人在中國上海,民國那會兒吧,建了個保險公司,由內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容退出中國,又回到中國。現在你去上海還能看到AIA那棟樓呢。他們注冊也是注冊在上海,別的地方的友邦都是分公司。
一開始是美國友邦AIG,後來被賣掉了,成為現在的AIA,上市是在香港上市的。至於香港友邦跟大陸友邦的關系很復雜我也搞不明白
如果你查 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 他的公司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港澳台法人獨資),這里所謂的港澳台法人獨資,實際就是港了
如果照這個查,查香港友邦的股票(01299),股東的話,,十大股東什麼的,可以查到一些,
英國安本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摩根公司、淡馬錫,科威特投資公司,等等龐然大物,然後這些龐然大物的背後,又有不同的股東。很復雜。講不清。
⑵ 你好 我想問您最近出現美國黑石集團證券是真的么 是不是非法集資
真的,是國策是通過資產證券化而發行的,不是非法集資
⑶ 聽說之前中國買了黑石集團近10%的股份,那麼現在還是那麼多嗎
在國外,中國投資啥,就會虧啥。
要知道,金融學是美國人發明的,別想玩他們。
⑷ 梁錦松牽線投資黑石,有沒有為我投行設置免虧損條款
梁錦松從黑石給國家開發銀行擔當顧問並購英國巴克萊銀行業務,到中國投資入股黑石集團,梁錦松發揮了一個「領路人」的關鍵作用。
他與北京很多高層領導都有不錯的關系,所以···
⑸ 新浪最大股份持有者是誰
抄盛大網路收購新浪成為最大股東
持有新浪公司股份合計佔到新浪發行股份的19.5%。
收購的總交易額高達2.3億美元,收購方式為現金加股票置換。
新浪最新股權結構
新浪總共有66,082,830股普通股,前四大股東分別為BlackRock, Inc.、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Platinum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⑹ pe私募股權投資為什麼都是合夥制,公司制不是很好嗎,黑石集團不是上市的公司制嗎
問題一:PE私募股權投資為什麼是合夥制,公司制不是很好嗎?
目前國內可行的私募股權投資應該是有三種形式:合夥制PE,公司制PE,信託制PE。(這里的PE是廣義上的私募股權投資,狹義的PE為專注投資於成熟期的企業的股權,通過IPO等方式退出的股權投資基金)
公司制PE涉及對投資者雙重徵收稅務,公司繳納營業稅和增值稅部分,分配給股東還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對於股權投資而言涉及雙重徵收,直接減少了投資收益,因此不適用。但是公司制的PE在我國還是存在的,主要是一些有錢的金主,以公司的名義投資一些公司的股權。這種就是公司制PE的行為了。
信託制PE:信託制PE多出現在房地產股權投資中,因為其退出的渠道是項目銷售,符合銀監會的監管要求。然而信託制的PE不投資於擬上市公司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證監會對IPO企業股東的管理辦法中不允許有信託計劃。因此國內信託制的PE投資擬上市公司股權的幾乎沒有。
合夥制PE:一方面是金融監管空白(只受制於合夥企業法),一方面沒有政策限制,同時不涉及雙重繳納稅費,方便管理,因此在國內大多都是合夥制的PE。
問題二:黑石集團不是上市的公司制嗎?
黑石集團是上市公司,標準的公司制結構,但是黑石集團從事於股權投資即PE業還是通過合夥制的形式實現的,從法律結構上說,黑石集團只是合夥制企業的有限合夥人(LP),真正的PE是由這個上市公司為LP與黑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GP)所組成的合夥制企業。這樣做的好處是標準的公司制符合IPO的條件,LP可以通過IPO進行募集,資金來源充足且有持續性,合夥制的管理可以避免雙重征稅,同時方便把資金和管理方分開來,方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高效率的運作。總的來說這種模式是一種公募和私募共同合作的案例。但目前在國內由於政策限制很難實現。
⑺ 黑石集團的投資風格
1,投資「並不時來髦」的產業
黑石源喜歡投資「並不時髦」的產業。在「B單」――黑石投資的企業清單―上的企業涉及有線電視、鄉村蜂窩電話、煉油、汽車零件、晶元、房地產、酒店、旅遊、博彩、醫院和食品等行業。
2,與世界500強聯手投資
大宗收購盛行「俱樂部交易」,黑石以樂此不疲。與其他收購巨頭不同的是,黑石似乎更喜歡和實體經濟中的世界500強聯手。黑石的大部分交易都帶有這一特點。如與時代華納公司聯合投資「六面旗主題公園」和與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合作投資Bresnan等。
單個基金規模越來越大的同時,「俱樂部交易」日漸盛行已成為明顯趨勢,加上杠桿收購的大比例融資,任何規模的公司都不可能忽視PE的存在。華爾街不是一個巨型企業高管可以高枕無憂的地方。任何企業,如果不能為股東創造應有的價值,都可能成為PE的獵物。
3,嚴格的盡職調查和積極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管理
對於每一個被投資企業,黑石都有一名高級合夥人負責監管其戰略、運營和財務狀況;同時聘請C級管理人員進入其顧問委員會或董事會。
⑻ 私募基金公司比較著名的有哪些
1、CVC為全球十大私募基金之一,管理資金逾230億美元。該公司是全球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1)的主要股東,過往較為注目的投資包括英國汽車協會(AA)及義大利黃頁(Italian YellowPages)。至於亞洲地區,CVC過去曾投資26個項目,企業價值逾162億美元,與其他著名私募基金如KKR及凱雷齊名。
2、黑石基金:華爾街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黑石集團更堪稱華爾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離不開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勞,他靠著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以及破紀錄的並購,被稱作黑石集團的「精神教父」,他被《財富》雜志譽為「華爾街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3、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成立於1987年,創辦人:大衛魯賓斯坦因。現擁有39隻基金,管理資金總額390億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業務遍及世界各地。
凱雷號稱「總統俱樂部」。其經營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錢人和有權人聚到一起,有權人能得到錢,有錢人能得到權」,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權錢交易」。
成員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長弗蘭克.卡路西(助凱雷成為美國第11大軍火商);前總統老布希(助凱雷、摩根大通以4.3億美元收購韓國韓美銀行,再以27億美元賣給花旗集團);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助凱雷在歐洲設立11億美元的凱雷基金),以及菲律賓前總統、美國前國務卿、泰國前總理、德意志銀行前行長以及IBM、雀巢、波音、BMW、東芝等世界最大企業的高官。
2000年凱雷進入中國。到2006年6月,在中國投資21個項目。在中國的投資項目一般不超過5000萬美元,凱雷偏愛和別的投資機構聯合行動以降低風險,偏愛投資行業領先或者技術領先的公司,且有很強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凱雷和軟銀聯手注資順馳置業。2005年,凱雷和保德信以4.1億美元購入太平洋人壽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質疑為賤賣;入股中國最大的實木地板生產企業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億美元絕對控股中國工程機械龍頭徐工機械,遇到全社會抵制。從中獲得的基本經驗是:「項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關系的搭建」。
4、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成立於1976年,是全球私募基金業的開創者。業務主要加拿大、歐洲等地。擅長管理層收購。其投資者包括企業及公共養老金、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以及大學基金。30年累計完成146項私募投資,交易總額2630億美元。至2006年9月投資270億美元,獲得700億美元回報。
2006年初,KKR在香港和東京設立了分支機構,投資重點日、中、韓。公司網站宣稱,投資原則是「控股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2006年,在山東濟南鍋爐集團改制並購案中失敗。濟南鍋爐集團為國家大一型企業,在循環流化床鍋爐(CFB)領域國內領先。2005年醞釀改制,在初選戰略合作夥伴名單中列入KKR。後外資公司全部出局,後一家國有企業參股。
在中國聘請的高管:
董事總經理劉海峰: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部聯席主管,領導蒙牛、平保、南孚、海螺水泥、恆安國際、山水水泥等投案資。
董事總經理路明:曾任摩根大通亞洲投資部合夥人,常駐香港。
JohnBond:曾任匯豐控股主席,現沃達豐集團主席、上海市長國際商界領袖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發展論壇委員、香港行政長官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中國區資深顧問:柳傳志(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田溯寧(中國網通前副董事長兼CEO)。
5、華平投資集團 (Warburg Pincus):
號稱美國歷史最久的私募資本之一。1995年至今,華平在20餘家中國公司投資超過5億美元,包括亞信科技、卡森實業、港灣網路、富力地產。2004年12月聯手中信等收購哈葯集團55%股權,創第一宗國際基金收購大型國企案例。2006年投資國美電器和銀泰百貨。2007年以3000萬美元,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部分買下中凱開發,獲得了一個具備中國房地產開發資質的殼。進一步展開在華地產投資業務。
目前,華平集團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的投資集中在醫葯及生命科學、通訊及高科技、金融服務、製造業、媒體及商業服務、能源和房地產等行業,用於投資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餘億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億美元。
6、德州太平洋集團:
在全球所管理的資金超過300億美元。
旗下的亞洲投資機構--新橋投資,命名為德州太平洋-新橋(TPG-Newbridge)。新橋集團成立於1994年。1999年出資5000億韓元收購南韓第一銀行51%的股權。中國網通收購亞洲環球電訊,新橋投資出過力。收購深發展銀行為中國上市銀行外資並購第一案。參與過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
7、漢鼎亞太:
總部在美國,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資成立,總規模約21億美元,管理過19隻基金,投資回報率超過30%,投資星巴克、希爾頓中國區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億美元,成立了亞太增長基金V,用於在大中華區、日本和韓國等北亞地區的私有股權和並購方面的投資活動。
8、貝恩資本:
成立於1984年,資產超過250億美元。已完成200多個股權投資,總值超過170億美元。2006年初以30億美元先進收購著名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旗下的感測器與控制器業務部門。
2006年12月,據傳正在募集10億美金的首隻亞洲基金,專注於投資中國與日本。參與海爾收購美泰克。
國內的話有有深國投、平安、鵬華私募基金有限公司、國信私募基金機構,這些都是深圳的,還有北京的傑思漢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肖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