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系
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的上市子公司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是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② 中金公司的介紹
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 6月23日,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內中國黃金總公司)容、中信國安黃金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藏自治區礦業開發總公司、山東萊州黃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寶銀號貴金屬有限公司7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2003年8月,公司1億股A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黃金第一股」,股票代碼:600489。
③ 各行業上市公司股票龍頭企業一覽表
以下是目前國內各行業的龍頭,供大家參考。
1、食品飲料
貴州茅台(白酒)、伊利股份(牛奶)、雙匯發展(豬肉)、海天味業(醬油)、安琪酵母(酵母)、金禾實業(甜味劑)。
2、家用電器
美的集團(全線產品)、青島海爾(全線產品)、格力(空調)、老闆電器(抽油煙機)、飛科電器(剃須刀)
3、傢具製造
索菲亞(定製傢具)
4、超市零售
永輝超市(超市)
12、鋼鐵煤炭
寶鋼股份(普鋼)、方大特鋼(特鋼)、中國神華(煤炭+電力+運輸)
13、基建、房地產、建材、園林環保
萬科(房地產)、華夏幸福(園區)、中國建築(基建)、海螺水泥(水泥)、東方雨虹(防水)、偉星新材(管材)、東方園林(園林生態)、金螳螂(幕牆)
14、服裝
偉星股份(服裝輔料:紐扣與拉鏈)、歌力思(女裝品牌)、海瀾之家(男裝品牌)
15、電子信息、晶元
京東方(顯示面板)、信維通信(手機天線)、歌爾股份(聲學器件)、立訊精密(連接器)、長信科技(顯示觸控)、三安光電(LED晶元)、木林森(LED封裝)、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件)、紫光國芯(晶元)
16、化工與原材料
萬華化學(化工)、中國巨石(玻璃纖維)、康得新(碳纖維)、浙江龍盛(染料)、龍蟒佰利(鈦白粉)
17、養殖
溫氏股份(生豬養殖)
18、機械加工
大族激光(激光加工工具)、先導智能(鋰電池加工工具)
19、傳媒
藍色游標(整合營銷)、分眾傳媒(電梯廣告)
20、鋰電池
天齊鋰業(鋰礦)、贛鋒鋰業(鋰化合物加工)、國軒高科(鋰電池製造)
21、高鐵、航空運輸
中國中車(軌道車輛)、中國國航(航空公司)
22、環保
三聚環保(凈化劑)、碧水源(污水處理)
23、旅遊
中國國旅(旅行社)、宋城演藝(主題公園)
24、人工智慧
科大訊飛(語音識別)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研究結果,不作為投資建議!
④ 股票農業板塊有哪些
農業板塊股票有哪些?農業概念股一覽
政府勢必投入更大精力在「三農」工作上,農村建設、水利、教育、環境等各方面都將獲得更大發展,A股相關板塊的機會也將顯現。
一、會議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提出了重點要求。環境修護、保護相關概念股有望受益:$碧水源(SZ300070)$、國禎環保、首創股份、中山公用、巴安水務、華測檢測、先河環保等。
二、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個股:$大禹節水(SZ300021)$、安徽建工、利歐股份、中金環境、錢江水利、青龍管業等。
三、農村工作中對於恢復生豬養殖、保障供應進行了相關部署。養殖、飼料、疫苗等相關個股都有望受益:$牧原股份(SZ002714)$、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天山生物、中牧股份、蔚藍生物等。
四、會議對於包括設施在內的農業現代化改造進行了大幅闡述,加上此前中央對於「智慧農業」、農業科技的重視,種業、農機、化肥等相關股份也有望受益:隆平高科、荃銀高科、雲圖控股、豐樂種業、敦煌種業、登海種業、新研股份、輝隆股份、司爾特等。
五、會議把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作為農村改革的重點之一,涉及到農業用地確權等相關政策,對於維護農民土地經濟權益具有重大意義。土地流轉概念股可能會受到影響:北大荒、蘇墾農發、香梨股份、新農開發等。
⑤ 中金全稱是什麼
中金全稱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investment banking,corporate finance),簡稱「中金公司」,是中國首家中內外合資的投資銀行。
容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公司基於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注冊資本為2.25億美元。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中金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在上海設有分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5個城市分別設有證券營業部。隨著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展,中金公司亦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在香港、紐約、新加坡和倫敦設有子公司,為成為植根中國的國際投資銀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⑥ 吉利集團與卓尓集團哪個更有實力
吉利集團與卓尓集團哪個更有實力?千呼萬喚始出來~
日前,
2018《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 重磅發布啦~
(註:本排行榜覆蓋范圍包括在中國境內外上市的所有中國公司。)
今年中國上榜的500家上市公司
總營業收入達到了39.65萬億元人民幣
較去年上漲18.22%,漲幅翻倍;
凈利潤更是達到了3.48萬億元,增長24.24%
(作為對比,去年凈利潤漲幅僅為2.2%)
今年上榜公司的年營收門檻為138.64億元
繼去年首次突破百億之後,提升了22.44%!
哪家公司最賺錢?
大家熟知的化工巨頭們能排第幾?
哪個省份的500強企業最多?
我們一起來看看~
榜單頭部公司依然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國建築。前十名中的兩家保險業巨頭——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相比去年都上升了一位,分列第四和第十。
今年一共有47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頗受關注的有兩家首次上榜的汽車及零配件行業公司: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第498位),和因為模仿保時捷而成為網紅、並引起爭議的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第352位)。
最賺錢的公司
在盈利能力方面,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除了幾大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之外,是中國移動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這十家公司創造了500家最大上市公司近40%的利潤。
汽車行業
汽車及零配件行業有28家企業上榜。其中,最賺錢的10家企業分別為:上汽集團、濰柴動力、北汽集團、東風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中國重汽(香港)。
除濰柴動力是零部件企業外,其餘9家都是整車企業。
快消行業
快消行業共有54家企業上榜。其中,營收前十的分別是京東、國葯控股、阿里巴巴、蘇寧易購、萬洲國際、華潤醫葯、上海醫葯、中國糧油、九州通醫、唯品會,其中4家和零售有關。
在盈利方面,利潤前十強有阿里巴巴、貴州茅台、五糧液、萬洲國際、玖龍紙業、廣東溫氏、江蘇洋河、伊利、國葯控股、理文造紙。
從行業分布來看,屬零售行業有16家,分別是京東、阿里巴巴、蘇寧、唯品會、國美、永輝超市、上海百聯、大昌行、供銷大集、大商股份、聯華超市、卓爾集團、天虹商場、步步高、中百控股、長春歐亞。
其中阿里巴巴利潤最高,達670.71億元,其次是蘇寧易購利潤42.13億元,唯品會利潤19.50億元,永輝超市18.17億元,京東利潤 1.17億元,國美控股和聯華超市處於虧損狀態。
在白酒中有三家上榜,「茅五洋」 位列前三,其中茅台營收610.63億元,利潤270.79億元,表現搶眼;在啤酒行業中,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也分別上榜。
乳業有4家上榜,分別是伊利、新希望、蒙牛和光明乳業,其中伊利利潤最高,達60億元,新希望和蒙牛利潤在20億元以上,光明乳業利潤6.17億元。
屬綜合食品行業有5家,分別是萬洲國際、廣東溫氏、通威股份、上海梅林正廣和、達利食品。其中萬洲國際營收達1511億元,位列財富中國榜第55位,利潤76.49億元。
此外,OTC行業12家,保健食品2家、紙業4家、糧油1家、日化1家、日用品1家、調味品1家、酒店1家。
最賺錢的行業
行業方面,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愛奇藝在內的7家互聯網服務公司的總市值超過了7萬億,佔比接近5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5%。
而公司數量佔比不到4%的兩個行業——保險業和石油、天然氣、石化行業的18家上榜公司,卻創造了近20%的收入。
此外,根據中金分析:2018年共有55家房地產企業上榜,數量居各行業首位;而它們的總收入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實現了超過19.6%的增長。
榜單反映了哪些行業趨勢?
中金公司財富管理股票研究團隊
解讀了榜單中所反映的行業趨勢↓
「漲價板塊」多點開花,中上遊行業明顯受益
在供給側改革推進、環保要求趨嚴、國際油價上行等因素的影響下,「漲價板塊」在2018年的榜單中多點開花,中上遊行業明顯受益。
煤炭行業13家上榜公司2017年累計收入同比增長38.5%;
造紙行業6家上榜公司,2017年累計收入同比增長29.1%;
石油石化行業10家上榜公司2017年累計收入同比增長22.2%;
化工行業20家上榜公司2017年累計收入同比增長40.3%。
互聯網巨頭加速滲透,新零售企業增長強勁
與我們的生活體驗一致,互聯網巨頭正在中國各行業加速滲透,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錄得強勁的營收與利潤增長。
2018年入選中國500強榜單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其累計收入同比增長47.96%,累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7.6%,明顯好於上榜企業整體水平,榜單排名均有提升,表現靚麗。
同時,互聯網加速滲透和居民側消費升級也帶動了一批優秀的新零售企業快速發展,多家新零售企業2017年的營收增速達到25%以上。
房地產行業繁榮延續,龍頭房企繼續增長
從榜單數據看,龍頭房企2017年保持繁榮態勢,在2016年的高基數上繼續增長。
根據《財富》雜志的行業分類標准,2018年的中國500強榜單共有房地產企業55家,房企上榜公司數量佔比連續第二年超過10%,上榜公司數量居各行業首位。
2018年,在上榜的55家房企中,有40家房企在之前的高基數上,實現了超過19.6%的營收增速,體現了行業的整體繁榮和龍頭的份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