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環控股和中環股份的關系是什麼
中環控股和中環股份都是中字頭的國有大型上市公司,都是國有哦。
B. 李東升的「陽謀」
「新能源材料(矽片)全球TOP1,新能源組件全球TOP3,半導體材料(矽片)全球TOP5」。
8月17日,站在TCL新動能戰略發布會演講台上,63歲的李東生為中環股份(002129.SZ)定下全球新目標。一個月前,他掌舵的TCL 科技 (000100.SZ)以109.7億元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並將後者核心上市公司之一中環股份收入囊中。這也意味著,TCL 科技 將成為中環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後者從國企變身民企。
當天,李東生亮出TCL 科技 的三大引擎: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新能源及半導體。而中環股份便是其發展新能源及半導體的重要主體。
一手新能源,一手半導體。李東生又將帶領中環股份駛向何方?「TCL 科技 的業務與中環股份的業務高度契合、互補協同性比較大。另外,我們看好企業的管理基礎、實力,特別是經營管理團隊。入股中環後,我們將加大資源的投入,助力中環發展。」李東生向《中國經營報》等媒體如是表示。
對壘「光伏一哥」
中環股份要實現在新能源材料(矽片)稱雄的目標,就不得不直面與「光伏一哥」隆基股份(601012.SH)的競爭。
有意思的是,2020年3月疫情期間,李東生和隆基股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還同時出現在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企業發展與並購重組中心舉辦的洞見講堂活動上,探討疫情下全球供應鏈新變局。彼時TCL 科技 尚未浮出中環集團混改「水面」,面對李東生,李振國還以「東生大哥」相稱。如今,話音剛落,兩者轉身就變成了「對手」。
事實上,中環股份與隆基股份之間的交鋒由來已久。
中環股份與隆基股份並稱為單晶矽片龍頭。不同的是,隆基股份專注於光伏領域,已經建構了從矽片、電池組件到光伏電站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而中環股份在光伏領域的垂直一體化尚不明顯,當下其矽片業務突出,並不斷加碼組件環節。
在光伏矽片方面,中環股份與隆基股份基本占據了全球矽片產能的半壁江山。2019年底,隆基股份單晶矽片產能達到42GW,出貨65.48億片;中環股份單晶矽片合計產能33GW,銷售量51.44億片。近幾年,兩家企業競相擴產:隆基股份規劃矽片產能2020年底達75 GW,中環股份到2023年整體規劃矽片產能達85GW。
2019年以來,中環股份覬覦全球組件地位的野心漸顯,其參與競拍東方環晟(後更名環晟光伏)並最終持股77%。據《能源》雜志報道,作為中環股份控股子公司環晟光伏目前擁有2GW疊瓦組件,到明年下半年產能將達到15GW,並有可能在2023年擴張至20GW。
不過,光伏咨詢機構PVinfoLink於8月17日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排名表明,目前中環股份與其他同行企業相比仍存在差距。從排名上看,位居榜首的仍是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次之,隨後是天合光能、晶澳 科技 等企業,其中晶科能源和隆基股份出貨量均超7GW。
顯然,在光伏領域,目前隆基股份似乎略勝一籌,這在經營業績上也進一步得到佐證。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營收328.97億元,凈利潤55.57億元;同期,中環股份營收168.87億元,凈利潤9億元,其中,新能源板塊營收154.39億元,占營收比重91.43%。而市值方面,中環股份超700億元,而隆基股份已破2000億元大關。
不過,在不少人看來,中環股份和隆基股份的不同或差距似乎更多是體制原因。「從我個人38年的國企半導體行業的經歷來看,深刻體會到體制機制是發動機。」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認為,TCL將賦能未來的中環半導體,助力中環半導體,就是賦體制機制的能。
李東生也表示,「在原有的地方國有體制下,中環股份能夠和各種所有制競爭保持一種競爭力,這非常難得。」
盡管與「光伏一哥」存在差距,但在光伏技術等方面,沈浩平卻充滿自信。2018年沈浩平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在光伏領域,2002年以來沒有什麼重大技術,主要圍繞單晶的。所有的重大創新全是我們(中環)創造的,沒有一個不是。」
這種緊張態勢在2020年下半年光伏漲價潮中也有表現。7月以來,光伏上游價兇猛,隆基股份被指「吃相難看」。而形成較大反差的是,中環股份卻公開報價比隆基股份低0.22元/片。這被業界解讀為兩家企業「暗戰」。
半導體「全球追趕」
相比光伏新能源板塊,中環股份的半導體業務剛迎來黃金發展期。目前中環股份半導體業務佔比低,其2019年半導體矽片(營收10.97億元)佔比僅6.5%。
半導體矽片屬於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是最為關鍵的半導體材料。不過,從全球競爭布局上看,前五家供應商日本信越半導體、日本勝高 科技 、中國台灣環球晶圓、德國Siltronic和韓國SK Siltron,已佔據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90%以上份額。中國大陸矽片製造企業中環股份與滬硅產業U(688126CN)較為靠前,但市場佔比僅徘徊在2%上下。
摩爾定律驅動下,目前全球主流半導體矽片尺寸已迭代為8英寸和12英寸。而在中國大陸,僅有少數幾家企業具備8英寸半導體矽片的生產能力,12英寸半導體矽片主要依靠進口。
2017年以來,全球半導體迎來5G/AI/IoT所驅動的新一輪增長周期和第三次產業轉移浪潮,中國半導體矽片市場需求進一步增長。這一年,我國大陸矽片製造商開始打破壟斷,並逐漸建立起可商業化的產品。
彼時,中環股份重點推進半導體矽片產品結構的戰略升級。2017年12月,中環股份與無錫市政府下屬投資平台、矽片製造設備商晶盛機電共同組建中環領先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領先半導體」),並在無錫建立8英寸、12英寸大矽片項目,共建半導體大矽片產業鏈。
事實上,受益於晶元國產化浪潮,國內大矽片市場需求規模將進一步增長。2019~2020年,中環股份也進入快速擴張期。
2019年1月,中環股份擬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5.57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50億元,用於8~12英寸半導體矽片生產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截至2020年8月12日,中環股份已完成發行認購。
不僅如此,中環股份還有意在大矽片供應鏈上進行布局。2020年7月,中環股份出資2億元參股中芯聚源發起的專項股權基金聚源芯星基金,而後者作為戰略投資者認購了中芯國際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的戰略配售。
資料顯示,目前中環股份半導體8英寸矽片已經量產,並通過大量客戶驗證,12英寸已經積極送樣,正穩步導入量產。按照規劃,中環股份的目標為8英寸105萬片/月、12英寸62萬片/月。
沈浩平公開表示,中環股份希望實現8英寸矽片全球前三,12英寸全球前五的目標。
中環股份的產業戰略規劃是做全球綜合門類最全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沈浩平比喻,「我們要既能給麥當勞提供薯片也能為中國菜提供各式各樣的配料。」在他看來,這可能是中環股份走向未來更好的一個捷徑,或者風險更小的路徑。
這一目標在李東生看來也是現實的。他認為,現階段要「上坡加油,追趕超越,擴展產業規模競爭力。」同時,TCL 科技 將加大資源投入,助力中環股份發展,總投資超過60億元,包括建立高端半導體產業園。
C. 一個江蘇人眼裡的潮汕企業家
提及潮汕,第一印象是潮汕 美食 ,以全國鋪天蓋地的潮汕牛肉火鍋為代表;其次就是卓越的經商頭腦,潮汕企業家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絕對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1858年,恩格斯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的《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一文就提及潮汕,稱:「汕頭這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可見汕頭(潮汕)在160多年前的世界上已有商業知名度。
說起潮汕企業家,很容易就想到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姚振華、李東生等大佬,但其實還有很多潮汕企業家不顯山不露水,身家幾十億也不拋頭露面。我認識一個潮汕企業家,實際控制了三個上市公司,但都是用身邊人的名字顯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背後真正的老闆。
潮汕企業家,在江蘇其實遇到的不多。因為工作關系,這幾年在廣東陸陸續續跟不少潮汕企業家打交道,開展合作,發現潮汕企業家與江蘇企業家還是有不少差別。
1、潮汕人是天生的創業狂熱者。
「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闆」,這句俗語很好地形容了潮汕人對自主創業的熱衷。很多現在的潮汕企業家都是從小生意做起的,大部分潮汕人是不願意一輩子打工的,有積累就投資做更大的事情,沒積累就做點小生意,真做虧了大不了從頭再來。也許是家裡兄弟姐妹多,所以潮汕人創業一往無前。
江蘇的企業家一般不打無准備之仗,早些年江蘇企業家多是鄉鎮企業的管理者,在改制的浪潮中成功成為企業的所有者;現在的江蘇企業家多為技術型或資源型創業,很少有為了創業而選擇創業,不留後路的創業也相對少見。
當然兩種路徑無論對錯,古語有「背水一戰」也有「厚積薄發」,若是堅定創業信念能結合相對充分的創業准備,那自然更好了。我有個江蘇的朋友,創業做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技術也是積累多年,但是2018、2019年,行業遇冷,融資遇到困難,左思右想,在2020年將公司做了清算。結果2021年,行業轉好,資本熱情又重新高漲,原來跟進的幾個整車廠訂單陸續進入了量產,原來對接過的投資機構又有主動找過來的。如果再堅持一下,當然,沒有如果。
2、潮汕企業家商業嗅覺靈敏,敢嘗試、敢轉型。
沒有企業發展是一帆風順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緊跟時代的浪潮,不能及時轉型,可能就會被時代淘汰。
大多數潮汕企業家以貿易銷售起家,或者依靠低端製造代工賺取第一桶金,但現在很多潮汕人創辦的企業已經變為了高 科技 實體企業、跨國金融集團。以潮汕人李東生創辦的TCL為例,從生產磁帶電話起家,而後不斷拓展產品品類,2004年竟然跨國並購了世界500強的部分產業,在2009年又進入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面板行業,再到2020年,又收購了上市公司中環股份進入光伏、半導體材料領域,現在的TCL已經形成了半導體顯示、智能終端、光伏及半導體材料的三大核心產業。
潮汕企業家對商業有著敏銳的嗅覺,及時了解市場的風向標,為自己的創造更多的可能。認識的一個潮汕企業家,原來做電子元器件貿易,後來進入上游製造業,前段時間跟我說,現在股權投資很火,也准備涉足。
對潮汕企業家來說,賺錢永遠是第一位的。
3、潮汕企業家背後肯定有一群過硬的兄弟。
「膠幾人,拍死無相干」,潮汕人的團結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潮汕人很講兄弟義氣,講究家族團結,朋友圈層一般不會太新,真正要交心的朋友還得是同宗、同族、同鄉。只要是潮汕人認定的兄弟,絕對可以兩肋插刀。
我之前合作的一個潮汕企業,因為申報一個項目需要資金證明超過20億,說實話,很少有企業或者個人能一下子拿出這么多現金或者金融資產。結果,這個企業創始人就找了一個發小,這個發小已經是一個上市公司董事長,發小幫助給出了15億的出資承諾,要知道,承諾函也都是有法律效力的。
一個企業不能發展總是一帆風順,有高潮也有低谷。高潮的時候,拉兄弟們的企業一把,低谷的時候又能獲得兄弟們的支援,這是潮汕企業家的優勢,也是大部分創業者無法比擬的優勢。
潮汕人一個人賺錢了,往往會帶著身邊的一群朋友、家人一起來賺錢,這在江蘇也是不多見的。
4、潮汕企業家擁有全國最穩定的家庭後盾。
因為家庭變故導致企業出現問題甚至企業創始人陷入困境的案例數不勝數。但是潮汕人離婚率是全國最低,一般潮汕男人主外、女人主內,潮汕女人很少外嫁。倒不是說潮汕夫妻擁有怎樣堅固的愛情,也不是潮汕男人有多忠貞不二,一方面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潮汕的企業家基本會給足家庭所需,當然有幾個家庭的潮汕企業家也不在少數。
反觀江蘇籍某企業家在深圳經營一家較大的醫療行業投資機構,結果被原配舉報婚內出軌,最終被開除出公司,並由原配擔任董事長。這樣的鬧劇在潮汕人身上是不會發生的。江蘇的離婚率已經高達40%,相比之下,潮汕0.5%的離婚率可以忽略不計了。
要想打好仗就得先穩定後方,可惜好多企業家都忘了這一點。
結語:
做好企業肯定是有內在章法可循的,其中的道歸根結底還是在創始人身上,地域之分還是要回歸到創始人性格、做事方法的研究上。
以上我跟潮汕人打交道了解到的,或許片面,但有時與企業家朋友交流,也能引發一些思考。
D. 創維光伏,屋頂上的狂歡
三天暴漲80%,市值突破100億港元,股價一向疲弱的創維集團(0751.HK)成了市場焦點。
這家老牌電視機廠商,突然暴漲是發生了什麼?
10月26日,創維集團發布了2021年三季報。這份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光伏業務給公司帶來了21.82億元收入,占總收入比重5.8%,而在上半年,光伏業務還只有8.29億元收入。這意味著第三季度,創維集團的光伏業務收入有一個驚人的增長。
10月27日,創維集團股價即大漲59.17%;10月29日,再次大漲14.21%,市值躍升至115.80億港元。
自2020年以來,創維光伏藉助華夏金融租賃的資金支持和創維的品牌影響力,兇猛擴張光伏電站業務,並且短期內有明顯的業績增長,這似乎是一塊比新能源 汽車 更現實、更靠譜的「蛋糕」。
但對用戶來說,簽定長期租賃協議,讓創維在自家屋頂裝光伏電站,真是一個好生意嗎?
家電廠商涉足光伏並不新鮮,創維也並非最早涉足光伏的家電企業。
格力早在2013年便推出光伏直驅離心機系統,號稱是「不用電費的空調」。如今,董明珠正高呼「光伏+儲能+空調」。
2020年7月,TCL 科技 摘牌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由此成為中環股份間接控股股東,而中環股份主要業務就是生產、銷售半導體光伏材料及組件。
2021年上半年,深康佳先是通過控股子公司江西康佳新材料新增新能源光伏玻璃項目,涉及投資20億元,8月份剛剛電爐開火;後又募集資金收購了海四達、明高 科技 兩家公司,切入新能源及電池、電路板領域。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市界指出,在家電等產品市場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開拓新能源市場是傳統家電企業積極轉型發展的表現。
在他看來,家電企業在老百姓心中的品牌影響比較大,容易取得信任與支持。
泓達光伏創始人劉繼茂則指出, 戶用光伏直接面對終端客戶,和家電的客戶群有重合之處,因此家電廠商還有渠道優勢。
就創維而言,雖然前期「雷聲小」,但目前在業績報告中已有切實增長的光伏業務收入,進程和收益超出了市場預期。
創維開拓光伏其實經過了多年的考察。相關業務正式開展也有一年以上的時間。
據公開信息,深圳創維光伏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1月15日,由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90%)與創始人金鑫(10%)共同出資成立,是一家集光伏等多種新能源模式電站的開發、設計、建設、運維和咨詢服務為一體的新能源互聯網企業。
按照創維設想, 目前分布式光伏最貼近終端下沉市場和創維熟悉的客戶端零售領域,成為它在光伏領域的早期主營業務選擇。 以戶用光伏開端,之後,創維還將逐步開拓工商業光伏、用電側綜合智慧能源管理等業務。
所謂分布式光伏,就是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將光伏產品鋪設在屋頂、空地上,由用戶側光伏系統自發自用,多餘電量上網的一種發電模式。
相對應的集中式光伏,一般是國家級電站,通過大面積鋪設光伏產品獲得電能,並直接輸送到電網,由電網調配向用戶供電。
2013年,集中式光伏的新增裝機規模佔比高達 91%。之後因為受供應鏈價格等因素的影響,集中式光伏市場持續低迷,截至2020年底,分布式光伏的佔比已經達到約31%,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的25.55GW裝機規模中,分布式光伏佔比達到64.2%。
更具體地看, 創維所做的,是一種融資租賃模式的光伏業務。
創維並不涉及光伏設備製造,而主要採取光伏設備融資租賃模式,由業主與創維光伏合作的金融公司簽署融資租賃協議。租賃期內用戶分期向金融公司支付租金,期滿後,光伏電站歸屬業主所有。
目前創維合作的金融公司,為華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後者是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華夏銀行的股東涉及國家電網方面。這成為創維光伏業務的一大賣點。
在具體的業務運作上,簡單來說,就是由創維提供光伏電站設備硬體,以及後期維護。華夏金融買入設備,然後再出租給業主。承租人需要繳納租賃押金,不過這部分由創維代付。
光伏電站發電產生的收益,一部分成為租金,支付給華夏金融。華夏金融賺取租金和利息,業主賺取發電剩餘收益。而創維賺取電站銷售收入和長期運維服務收入。
只要電站發電效率和收益有保障,那麼三方得利。
就業主所得而言,創維光伏宣傳稱,以山東區域安裝20KW電站來算,首年電站收益1萬多,除去支付租金和運維費共7000多元,首年到手收益3600多元,15年到手收益可達2.2萬多,25年到手總收益11萬左右。
且創維光伏表示,如遇特殊情況導致發電量不足,創維會通過智能監測系統及時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排查出原因並處理,若因為電站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租金償還不上,由創維光伏公司替業主償還。
看起來,業主坐地生財,白撿了一個可以生金蛋的母雞。但實際上,業主也要承擔一定義務和風險。
比如合同約定,在租賃光伏電站期間,承租人應採取一切合理措施防止對租賃物的侵害。租質物的損壞、毀損、滅失風險等由承租人承擔。即便遭受不可抗力,也不可免除租金支付義務。
在網路貼吧,有安裝過電站的業主結合發電量實際情況吐槽:發電站虧不了,但是大頭都被銀行和創維賺走了,而且沒風險。承租人則是擔風險,賺點小錢。
此外,戶用光伏電站的騙局亂象,成為人們接納這種事物的阻礙。在創維之前,已經有不少企業涉足到戶用光伏電站。尤其在農村地區, 居民屋頂本就長期處於閑置狀態,聽說可以安裝光伏電站賺錢後,不少人拿著半輩子的積蓄或是貸款進行投資。
但一些無良企業只善於做宣傳,安裝的電站設備常出問題,用戶收益沒有保障。甚至出現一些騙子公司,收錢跑路,連光伏設備都沒給用戶裝好。最終,有不少農民沒有獲得發電帶來的收益,還背上了一大筆債。
創維光伏方面強調融資租賃並非銀行貸款,同時有相關代理人士稱,業主不會上徵信。如果創維這類大企業能利用自身面對C端用戶的品牌信譽,保證產品質量並做好後續維護,那麼拓展光伏確實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根據網傳創維電話會議紀要,截至6月,有超過3萬個家庭用戶接入了創維光伏電站業務。不過這部分業務目前的毛利率沒有傳統家電那麼高,有待開發,這也是三季報創維毛利率有所下滑的原因。
在此次因光伏業務「出圈」之前,創維一直以老牌電視機廠商的形象示人。
2020年全球彩電銷量榜上,三星、TCL、LG、海信和創維位列前五位,出貨量從1380萬台到4270萬台不等。
國內市場方面,小米銷量高居第一,出貨量約900萬台,接下來依次是海信、創維和TCL(含雷鳥),出貨量在700萬台到710萬台之間不等,競爭焦灼,再往後就是海爾、長虹、康佳等電視廠商。
最新三季報顯示,創維集團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73.08億元和7.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36%和40%,均屬於近五年來的較高水平。
根據創維集團的業務劃分,包括多媒體業務、智能系統技術業務、智能電器業務和現代服務業業務四個板塊。
其中包括電視銷售、互聯網增值服務和光伏業務在內的多媒體業務,2021年1-9月給創維帶來了193.21億元收入,同比增長35.85%,仍是集團內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業務。
但從銷量上看,2021年1-9月,創維集團在海內外市場的智能電視銷量都有所下跌,合計從上年同期的1205.6萬台降至993.3萬台,降幅17.6%,並不算小。
多媒體業務板塊之所以還能實現增長,一方面是創維集團將重心轉移到了OLED高端電視產品線上,通過提高平均售價帶動整體業績,彌補銷量減少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則是光伏業務突飛猛進,收入從上年同期的800萬元增至21.82億元,增幅達到271.75倍。
除了縱向比較,橫向比較更能看出創維集團的行業水平。
由於小米並不是以智能電視作為主要業務,因此拿創維集團和TCL電子、海信視像比較更為理想。
最直觀的市值方面,1年前創維仍屬於四家中最低的,當時其57.9億元的市值還不到另外兩家的一半。但近期光伏業務在三季報中大放異彩後,創維集團市值已經超過了TCL電子,直逼海信視像。
「較勁」的市值背後,三家電視廠商的收入和凈利潤其實也是高低交錯。
2014年至2017年,創維集團的收入曾領先另外兩家,之後和海信視像共同處於第二梯隊;凈利潤方面,三家都經歷過一個「探底——回升」的過程,目前創維集團和海信視像也同樣處於第二梯隊,被TCL電子以更大比例反超。
WitDisplay分析師林芝告訴市界,電視業務領域,液晶電視仍是主流,各家廠商均有涉及,在高端電視顯示技術選擇上有所差異。
除此之外,海信的激光電視有長期的研發基礎,現在屬於液晶電視之外的一個主打新品類;TCL 科技 則在上游通過TCL華星布局液晶面板,雖然某種程度上限制了TCL電子的技術路線,但也提供了液晶電視范圍內的供應鏈優勢,這種優勢在液晶面板價格波動時尤其明顯。
相比之下,創維集團的亮點在於參股了LGD(LG Display),後者是全球OLED電視面板唯一的供應商,可以在供貨上獲得一定優勢。
但基於液晶電視多年的技術發展,其在成本、產能、成熟度、供給豐富度方面都有優勢,OLED電視目前仍屬於受眾較窄的高端產品,短期內無法動搖液晶電視市場主導地位。
從國際化程度來看,創維集團的主要收入仍然來自國內,海外業務佔比從2011年的11.89%逐漸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35.13%,與TCL電子、海信視像相比仍屬於全球化程度較弱的階段,但優於四川長虹。
資金壓力方面, 創維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雖然並不突出,但其帶息債務始終居於高位,且短期帶息債務一直高於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比另外兩家更激進一些。
這種局面之下, 創維集團整體上處於資金狀況略顯緊張、業績上不佔優勢、主推的OLED電視也很難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尷尬局面。
但就在此時,光伏業務扮演著「英雄」的角色,橫空出世。
創維集團在2021年半年報中提及光伏業務時,那還只是一個僅帶來8億元收入的「餅」,而2021年三季報中光伏業績的大幅增長,讓資本市場認識到創維涉足這項業務是認真的,也更加確信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故事」。
創維是不折不扣的老牌家電企業。它的誕生並不順利,後來的發展也幾經曲折。
1977年恢復高考,黃宏生考入了華南理工大學的無線電工程系。班上有兩個特別的同學,一個叫陳偉榮,一個叫李東生。
三人合在一起,日後被稱為家電界的「華南三劍客」。
黃宏生打造創維,陳偉榮創辦康佳,李東生執掌TCL。鼎盛時期,這三位同學拿下了中國彩電市場40%的市場份額。
2000年4月,創維順利在香港主板上市。
(黃宏生)
然而動盪很快來了。當年底,曾跟隨黃宏生打拚的戰友陸華強與之反目,帶走了大批營銷精英。2004年歲末,黃宏生又被香港廉政公署傳訊。
2006年7月,因串謀盜竊及串謀詐騙創維數碼5000多萬港元,黃宏生被判監禁6年。直到2009年7月獲保釋提前出獄。
企業創始人身陷囹圄,創維不是孤例。更為知名的一個例子是國美的黃光裕。但與國美因黃光裕事件元氣大傷不同,在黃宏生入獄期間,創維保持了穩定發展。
現在,黃宏生的妻與子,林衛平和林勁均擔任創維集團執行董事,黃宏生本人擔任集團顧問,就集團戰略目標等提供建議。
對創維來說,除了最近突然因為光伏業務引起市場追捧,近年來整體表現還缺乏亮眼之處。根據它的規劃,未來目標是成為 「用電側清潔能源產業互聯網的行業領導者」。
願景雖好,能否實現還只能觀望。
2021年6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通知,開展整縣(市、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戶用光伏的發展趨勢日益明朗。然而除了早先涉嫌騙取農民貸款和積蓄的「光伏騙局」遺留下的信任問題,戶用光伏商業模式還面臨更具體的問題。
保障用戶收益是一個坎,光伏設備質量和天氣環境等多重因素,都會影響發電效率。如果不能達到宣傳預期,用戶與運維方、租賃方必然產生矛盾。
對創維來說,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到它在大力推進光伏業務,但也會看到諸如「創維光伏靠譜嗎」的質疑。
中國的商業生態需要一批行穩致遠的老企業,如果真能在光伏事業開花結果,那創維有可能是其中之一。但它要想實現光伏上的野心,需要更長效的業績來證明自己。
老牌家電企業,尤其是彩電品牌在觸碰到天花板,以及互聯網品牌的沖擊之後,基本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情況,紛紛開始二次創業。
他們有的成功,有的碰壁,有的還在苦苦掙扎。
同為三劍客之一的TCL轉型得算是成功,但李東生勝在啟動早,2010年華星光電項目就上馬,十多年的積累後,華星光電已然是面板行業的豪強之一。
三劍客的另一家康佳,在2017年受到小米等互聯網品牌的強勢沖擊後,也開始制定未來五年轉型升級戰略。2017年,康佳開始拓展工貿業務。2018年,康佳又進軍環保行業,同年進軍半導體顯示及材料領域,要做出Micro LED晶元掌握通向未來的船票。但工貿利潤微薄,彩電業務進退兩難,半導體崛起還需時日,康佳的二次創業進入了深水區。
如今的家電巨頭,海爾、格力、美的,雖在強大的綜合實力之下,暫未有致命危機,但也紛紛在光伏、新能源、晶元、物聯網抓緊布局。
時移勢易,經濟周期的腳步匆匆,總有巨人落幕,也總有新貴崛起。《變形記》里有句話說:「大自然最愛翻新,最愛改變舊形,創造新形。」放在經濟規律中,似乎也同樣適用。
主要參考資料:
《創維黃宏生重來 進軍新能源 汽車 市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解碼創維:老闆缺位下的公司生存樣本》,第一 財經 日報。
(文丨林夏淅 李楠 編輯丨李曙光)
E. 中環股份股吧最新消息
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環股份」)是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2129。公司致力於半導體節能產業和新能源產業,是一家集科研、生產、經營、創投於一體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旗下擁有5家高新技術企業。
要點一:所屬板塊基金重倉板塊,新能源板塊,低碳經濟板塊,濱海新區板塊,深成500板塊,藍寶石板塊,證金持股板塊,天津板塊,電子元件板塊,HS300_板塊,新材料板塊,大訂單板塊,太陽能板塊,融資融券板塊。
要點二:經營范圍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電子元件的製造、加工、批發、零售;電子儀器、設備整機及零部件製造、加工、批發、零售;房屋租賃;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及技術的出口業務和本企業所需的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及技術的進口業務,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研發、製造、銷售,光伏發電系統及部件的製造、安裝、銷售,光伏電站運營(以上范圍內國家有專營專項規定的按規定辦理)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分立器件和單晶硅及矽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高壓硅堆、硅橋式整流器、快恢復整流二極體、單晶硅及硅切磨片等,在單晶硅產業方面的競爭力表現在擁有多晶硅供應保障,產品品種齊全、擁有具有重大商業價值的專利及專有技術。
要點三:定增募資35億加碼主業 發布股權激勵2015年2月3日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以不低於19.52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8058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5.25億元,擬用於地面高效光伏電站項目建設、大直徑電泳玻璃鈍化晶元(GPP)項目、大直徑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用硅單晶的技術改造及產業化項目,並補充流動資金。同日中環股份發布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公司擬向共計202名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總計979.57萬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9385%,授予價格為11.785元/股,業績解鎖條件為:以2014年為基準,公司三個解鎖期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於35%、55%和75%,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不低於2%、2.2%和2.3%。
要點四:主營微電子行業公司從事半導體分立器件和單晶硅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高壓硅堆,硅橋式整流器,快恢復整流二極體,單晶硅及硅切磨片等,其中分立器件產品主要應用於電視機,顯示器,微波爐等各類電器,單晶硅材料主要應用於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分立器件,太陽能電池等。
F. 中環股份停牌如此之久,到底公司出了什麼問題
中環股份小重組停牌一年難產
中環股份(002129)5月23日宣布繼續停牌。實際上,公司從2016年7月時就一直這樣表述,截至5月23日,中環股份已經停牌一年零一個月。
中環股份因籌劃重大事項,在2016年4月25日開始停牌。2016年6月24日,中環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所籌劃的重大事項就是發行股份購買國電光伏有限公司9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交易完成後,國電光伏有限公司將成為中環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中環股份表示,公司已經與交易對方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書》,公司與交易對方正在積極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中介機構也在進行著審計和評估工作。當時中環股份表示的是,預計將在2016年7月25日前,也就是停牌滿3個月前,披露籌劃事項所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或報告書),公司股票恢復交易。
2016年7月4日,作價5.9億元收購國電光伏90%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4.16億元。
因為此次收購的資產是關聯方的剝離資產,所以收購屬於少見的折價收購。資產基礎法評估法下,截至2016年5月31日,標的公司的凈資產賬面價值合計為10.19億元,評估值合計為7.32億元,評估減值2.87億元,折價率28.16%。
交易對方表示,國電光伏未來經營存在不確定性,亦無法對未來收益以及盈利狀況做出預測。因此,不具備採用收益法進行評估的條件。對於此次收購資產的原因,中環股份認為,重組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
有利於完善公司光伏新能源領域的產業鏈,提高公司在光伏新能源領域的綜合競爭能力。
2016年7月後,中環股份關於重組的進展就一直停在「目前,深交所正在對公司本次重組相關文件進行審核」。並因為時間的過期,在1月重新修改了發行股份的基準日期。
顯然,按照一般上市公司重組的進度,發布重組預案後,交易所會很快下發問詢函,就重組的細節進行問詢,上市公司完成問詢函回復後就可以復牌。但是中環股份的重組卻從2016年7月披露重組預案後,一直拖到現在,深交所也沒有給予反饋意見。
「我們已經向監管層遞交了所有的材料並溝通,但是交易所一直沒有告訴這么久不批的具體原因。」中環股份董秘辦的工作人員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是否會主動終止重組,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並不能做決定。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估計和公司的收購資產內容有關,光伏資產本就是一項特別的資產,同時此次還是折價收購,標的資產未來的收益性存在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該光伏資產進入上市公司,如果將來虧損,將對中小投資者造成利益損失。交易所之所以晾著,估計就是想讓公司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