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家A股上市車企三季度財報匯總:市場活力恢復 頭部企業利潤大漲
11月初,絕大部份上市汽車企業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對外完成披露。
截止11月2日,A股上市的20餘家汽車製造企業第三季度業績系數公布。其中,頭部的十餘家汽車製造企業實現盈利。而聚焦到利潤增長的構成,既有車市銷量回暖帶來的數量帶動,也有精細化運營下的財務結構改善,更有非經營性的利潤流動補充。
總體來看,隨著車市產銷量不斷回暖,整車企復甦情況明顯,不少企業在三季度迎來不俗表現。從大的產業板塊而言,車市馬太效應亦愈發明顯,不少弱勢企業出現回血乏力的情況。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呈現「冷熱不均」的特點。
1
上汽集團:業績表現轉好實現年度目標難度增大
10月30日晚間,上汽集團公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101.27億元,同比增加2.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2.54億元,同比增加17.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80.09億元,同比增加26.72%。
今年8月份,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申請破產重整。
同時,力帆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已經被債權人申請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並且公司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京東變局!蒸發400多億後,京東的未來在哪裡
2018年,京東市值在離最高點蒸發400多億後,股價最低時縮成了一個拼多多。在遭遇了一系列「黑天鵝」後,京東掉隊了嗎?還能重回高光時刻嗎?京東的未來又在哪裡?
2018年,我們觀察到一系列切換賽道的故事。
在家電領域,彩電大王TCL剝離彩電業務,瞄準三星,對標京東方,顯示器面板成為TCL核心業務。
阿里巴巴創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發力晶元領域。
華為發力5G車聯網平台,欲在自動駕駛這個產業鏈上分一杯羹。
雷軍在小米年會上表示,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人工智慧+物聯網平台),5年內投入超過100億。小米要丟掉速勝論,打持久戰!
這一年,馬化騰提了三個著名問題——關於新零售的、關於產業互聯網的、關於ofo死亡的,引發業界深度思考。
這一年,阿里、騰訊、網路、小米、京東都不約而同調整了組織構架。
就在周一,中國2018年重磅經濟數據出爐:GDP突破90萬億大關,GDP增速6.6%。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幾天前透露,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
這一系列動向都在說明一件事,新的產業周期和消費周期來了。每一次迭代,都會淘汰很多既得利益者。而換道超車時,原來很成功的,不代表以後也會成功。股價縮水並不能代表什麼。在換道期,判斷一個企業有沒有掉隊,關鍵看未來戰略規劃是不是符合新的產業周期,看大勢把握得准不準,能否順勢而為;考驗的是企業從頭學起,快速迭代的能力。
那麼,在新一輪產業周期和消費周期下,京東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徐雷首秀:電商經濟「慢時代」到來
這幾天,京東商城、京東數科、京東物流分別召開了2018年度總結表彰大會。
在京東商城年會上,京東商城CEO徐雷說,過去一年,是京東 歷史 上內外部環境變化最劇烈的一年。
2018年12月21日,劉強東親自簽發京東商城組織架構調整公告,多達10位高管將跳過他直接向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匯報。各大業務整合重組,確定了前、中、後台的組織模式,這使得縱向垂直一體化的組織構建迭代到積木化的前中後台。原三大事業群總裁王笑松、閆小兵和胡勝利繼續擔當要職,同時一批業務能力突出的高管升任中、前台的負責人。
這家擁有強烈創始人基因的公司,在經歷十幾年高速增長後,進入大變局時期。徐雷說,互聯網人口紅利、網路零售紅利消失,「增量」變得很難,在飽和的存量市場,競爭會更加殘酷。
而年會透露的最重要信號是,京東商城要以客戶為中心迎接四個變化,第一條就是從單純追求數字,到追求有質量增長的變化。
「這四大變化,每一項都不亞於對於組織進行徹底重寫,尤其是超過3萬人的大型商業組織。這個過程會異常痛苦。」徐雷說。
更多的品類、更高的商品質量、更快的配送速度、更省錢,更……這是去年雙11,徐雷在總結電商10年時,對未來電商平台走向的一個判斷。
潮水退去,並不是說電商經濟不行了,而是存量競爭時期才是真正高手過招的時候。經濟高速增長時,企業最佳策略是擴張;經濟放緩時,把東西做好才能走得更遠;沒有增量時,存量競爭會更加激烈;存量競爭激烈時,自然會倒逼品質提升。
徐雷這番話,是對電商經濟「慢時代」的正確判斷,採取的也是最正確姿勢。
目前正是年貨購置高峰期,不妨來個小測試,你可以在幾家電商平台試試,看誰家的年貨更全更優質,誰家的快遞服務更快更棒?
京東與華為、阿里、騰迅PK的王牌是什麼?
任正非說,應對未來的挑戰,大家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來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就到了。
這涉及一個關鍵問題,決定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經濟發展的變數是什麼?
工業化、城市化、技術創新?
2018年,阿里和騰訊在產業互聯網上都進行了巨大投入。2017年,阿里雲工業互聯網平台落地廣東,要深度再造ET工業大腦。
阿里憑借ET工業大腦向工業互聯網進軍。現實是,中國工業信息化水平很多還在2.0,2.5時代,帶有C端基因的互聯網巨頭進軍工業互聯網,推進速度絕對不會像消費互聯網那麼快速,而它的復雜性也遠超想像,一不小心就可能淪為一個賣雲的了,這就和初衷大相徑庭了。
那京東未來發展的變數靠什麼?
在1月19日召開的京東物流2019年展望大會上,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說,物流行業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
這話不是指京東物流開放業務在2018年收入遠超目標,同比增長超100%的漂亮成績單,而是指物流業到了一個 歷史 最好機遇期。
2018年11月,召開的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鼓勵 社會 資本參與到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中,確保全 社會 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明顯下降。
2017年,中國 社會 物流總費用達12.1萬億,佔GDP比例14.6%,盡管這一數值已經五連降,但依然是發達國家2倍。如果降低1個百分點,就能帶來萬億級新增效益。
這一方面通過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體系變革,推動製造業降本增效,產業升級。在人口紅利消失後,傳統行業終於走到必須依賴效率紅利,依靠每個經營環節更精細化、數字化來提高人均產出的時候了。
另一方面,這個號召 社會 力量廣泛參與的中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將和電子商務、移動支付、雲計算一樣,成為新的 社會 基礎設施。
一場新的「鐵公基」建設勢必會掀起,但這和之前政府主導的「4萬億投資」截然不同,在市場主導下, 社會 物流這個碎片化行業要高度集中化,要有帶頭大哥出來整合資源,以高度集中化,規模化推動 社會 物流成本降低。
這個時候,京東物流進軍 社會 物流,做大做強自己,是最好時機。傳統電商物流只有4000億,而整個 社會 物流高達12萬億規模,這也是京東「B計劃」的最佳的戰場。
去年10月舉行的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王振輝就說,未來得供應鏈者得天下。未來5-10年,京東物流將構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路(GSSC),目前已經建立起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冷鏈、京東快運、京東跨境、京東雲倉六大產品體系,為 社會 提供全面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
這個GSSC體系一旦建成,將成為整個京東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2018年,京東物流服務客戶總數超過20萬家,其中合作費用上億元以及上千萬客戶近百家;還上線個人快遞業務;獲得高瓴資本、紅杉、招商局、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等多家機構總計25億美元的中國物流行業最大單筆融資;同時京東物流還密集投資了20多家智能物流領域的 科技 公司。
在海外布局上,京東在泰國建成東南亞地區最先進、最完整的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在印尼建成當地最大的電商物流網路。
京東物流目前估值852億人民幣,它在10年時間快速搭建起一個巨無霸,也真正說明,物流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中國物流門檻很低,但水很深,只有深度紮根探底,才能站穩腳跟。這個賽道上現在扎滿了巨頭,順豐、菜鳥,蓋洛普、傳化、京東……京東物流如何加深加寬護城河,如何在供應鏈創新上發力,2019年將是關鍵一年。
進軍智慧城市,靠譜嗎?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同樣也被視為新的 社會 基礎設施之一。
整個智慧城市的規劃規模有多大?粗略統計4萬億!建設投資6000億!全國超過500個城市都在建智慧城市。
為什麼智慧城市這么熱?因為它幾乎融合了目前所有最先進技術,物聯網、5G、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 如果不到這里搶吃技術紅利,搶吃政策紅利,還去哪裡?
在這個賽道上,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都到場了。阿里和騰訊至少在上海、重慶、雄安等城市正面交鋒過。現在,在獲得國家政策紅利密集轟炸的海南自貿區,兩家又狹路相逢。
京東在智慧城市領域入局較晚,但步子邁的相當快,其核心能力是城市計算。2018年2月,京東成立城市計算事業部,並請來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做了12年城市計算業務的鄭宇執掌這一全新部門。
我們可以把京東城市看成一家創業公司,來看看它成長速度多快——
基於京東城市計算平台的「城市操作系統」的大數據和AI能力,京東城市在為北京、上海、廣州、雄安、南京、成都等30多座城市,提供交通、規劃、環保、能源、城市信用、公共安全、電子政府7大領域的智能城市解決方案。
這個「超級大盤」上,處處是血拚的硬仗。目標選擇上,京東城市直奔各大廠商激烈角逐的新一線城市;建設模式上,既推出了福州三坊七巷「信用城市」這樣的「單品爆款」,又有宿遷這樣的「煙囪改造」模式,還有雄安這種「頂層設計」模式。
京東城市還集結了一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領銜、超強版院士陣容的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加速產學研的效率和速度。
這個快速發展的業務板塊現在歸在京東數科旗下,但從組織構架上,京東城市整合了整個京東集團在電商、物流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在集團內部屬於一級事業部,其戰略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承擔了京東戰略升級重任的京東數科,2018年實現贏利,收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科技 服務收入比2017年翻了3倍。京東數科目前已完成B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1300億。
2018年9月,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強調 科技 輸出,專注於數字 科技 服務。京東數科CEO陳生強表示,京東數科最終要形成系統的金融 科技 能力和產業數字化能力,這將是京東數科的核心能力。
科技 在京東已經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京東2017年會上,劉強東明確提出:「 未來12年京東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 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用於技術研發投入達34.5億元,同比增長超96%,2018年前三季度技術研發投入86.4億元,已超過2017年全年的66.5億元。
2019年,以區塊鏈、人工智慧為核心的金融 科技 會變得更成熟,這也為京東數科爆發式增長奠定底層邏輯。
從劉強東到徐雷,變局是必然。如何應對未來產業巨變,如何在群象中突圍,讓我們靜觀其變。
Ⅲ 15家車企財報速覽:「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具體來看,北美地區交付2900輛法拉利,雖然同比下降3%,依然是銷量交付的主力;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共交付4895輛,同比增長16%,而中國市場,法拉利共交付了836輛,同比增長20%,成為法拉利年度交付增長最明顯的海外市場。
面向未來,法拉利計劃推出兩款新車,至於新車能有多「壕」?期待法拉利為大家揭曉謎底。
頭條說:
過去的一年,對於車市的打擊是全方位的,從15家車企的財報上足以看出,大部分的車企仍處於艱難前行。大環境對於車企的影響固然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越嚴苛的市場環境就越有可能催生出更優秀的企業。2020年開年的一場疫情爆發,傳遞著一個訊號:新的一年洗牌期將加劇,而車企們准備好了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17家上市乳企的Q3財報隱藏的「喜與愁」
品牌集中度持續提高,國內乳粉市場可能要迎來真正的「大變天」。
還沒從2019年的經濟寒冬中走出,又一頭扎進了被疫情包圍的2020年,「冷空氣」的持續攻擊,讓母嬰行業的各細分領域加速進入洗牌期,競爭愈加激烈。
自10月開始,中外各大乳企陸續向外遞交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績單。
從現有的17份報告中來看: 大多數本土乳企業績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也有小部分本土乳企已實現扭虧,而外資頭部品牌在中國市場無論是在銷量上還是增速上都出現了明顯下滑。
品牌集中度持續提高,國內乳企市場格局出現變化。
被譽為「白馬股」的伊利發布業績後股價閃崩,蒸發262億元
作為國內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的伊利,1-9月以735.06億元的總營收、60.24億元的凈利潤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就在其發布財報的第二天,這支白馬股開盤後股價大跳水直至跌停,僅一交易日就蒸發了262億元。
伊利
從數字上來看,伊利的業績呈雙增長態勢,不過為何會慘遭高位跌停呢?
對此,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和第三季度業績增速不及預期有關。
據了解,伊利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2.49%至268.7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2.28%至25.92億元。
反觀第三季度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61.62億元和22.89億元,同比增長11.08%和23.73%。
由此不難看出,伊利Q3業績增速要明顯低於Q2。
而對於上市公司因「業績不及預期」引起的崩盤,華西證券指出,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估值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伊利提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2019-2023)》。
根據公告顯示,本計劃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五期解除限售,業績考核解禁指標以2018年為基準,2019~2023年年凈利潤增長率不低於8%、18%、28%、38%、48%;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5%。
從本次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1-9月,伊利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下稱「扣非凈利潤」)增長了10.32%。
也就是說,第四季度只要完成與第三季度同樣的增速,即可完成考核目標。
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的不確定,伊利能否成功完成目標還需繼續觀望。
皇氏、燕塘、科迪、天潤等區域乳企幾家歡喜幾家愁
作為區域性代表乳企:科迪乳業、天潤乳業、燕塘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利潤差異明顯。
其中一度虧損的皇氏集團在經過調整經營結構,加強聚焦主業後成效顯著,1-9月實現營收17.09億元,同比增加8.12%;凈利潤0.33億元,同比增加64.39%;扣非凈利潤59.43萬,同比增長118.15%。
在第三季度中更是實現營收營收6.95億元,同比增加16.39%;凈利潤0.32億元,同比增加509.1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0.22億元,同比增加2338.32%。
同樣天潤乳業1-9月也實現營收13.19億元,同比增加8.34%;凈利潤1.20億元,同比增加2.17%;扣非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加3.83%。
新乳業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1.01億元,同比增加39.00%;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加45.46%;扣非凈利潤0.93億元,同比增加52.51%。1-9月實現營收46.57億元,同比增加10.32%;凈利潤1.85億元,同比增加3.70%;扣非凈利潤1.43億元,同比減少5.51%。
與之相反的是, 燕塘乳業和科迪乳業兩家生意慘淡。
從財報中獲悉,燕塘乳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4.91億元,同比增加25.04%;凈利潤0.36億元,同比下降18.32%。
燕塘乳業
並且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業一直都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
財報顯示:1-9月實現營收11.94億元,同比增加9.35%;凈利潤0.96億元,同比下降13.08%。
對於此次下滑,燕塘乳業並未在財報中表明原因。
但 有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其大單品缺乏導致核心競爭力不足,以及過分依賴廣東市場所致 (根據其2018年、2019年財報顯示:燕塘乳業在廣東省內(珠三角地區及以外地區)產生的營收在其總營收中的佔比高達97%以上)。
此外,今年9月, 在燕塘乳業掛帥近7年的董事長黃宣因另有任用申請辭去了燕塘乳業第四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據了解,在黃宣在職的2014-2019年間,燕塘乳業除了2018年出現利潤下滑外,其餘幾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是正向增長狀態。
而此次高層變動,不知會對燕塘乳業後續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科迪乳業
此外,曾經締造網紅「小白奶」的科迪乳業因一場謊言被戳破如今已是深陷泥潭,財報顯示: 科迪乳業雖然第三季度實現扭虧,但仍不能挽救其業績的頹勢。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科迪乳業實現營收4.67億元,同比減少37.65%;凈利潤0.01億元,同比減少96.85%; 扣非凈利潤-0.21億元,同比減少172.00%, 成為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幅度較大的乳企之一。
日前,科迪集團發布關於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股東建議函回復的公告表示,預計,在1年內用實物資產、土地、商標無形資產及不少於2億的貨幣資金等償還全部欠款,部分資產所有權轉移存在法律障礙,科迪集團正在積極辦理解除手續,確保在1年內提前完成清償。
三元
除卻科迪乳業外,業績虧損較大的還有三元乳業。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三元實現營收54.21億元,同比減少13.73%;凈利潤-0.46億元,同比下降122.67%; 扣非凈利潤-0.59億元,同比減少142.86%。
從業績表現來看,三元顯然有些差強人意。
要知道作為北京地區的「奶業大佬」,三元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長大(北京市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公司),即使在虧損狀態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強勢"補貼輸血"化險為夷。
但是隨著三鹿、太子奶等一個個「拖油瓶」的上身,讓本就沒有拿的出手的大單品,以及渠道商網路元氣大傷的三元乳業業績持續下滑,即使在「背後有人」的情況下,也最終回天乏術。
上游牧場:幾家歡喜幾家愁
從目前披露財報的上游牧場來看,庄園牧場業績仍未實現反轉,而西部牧業已實現扭虧。
財報顯示:西部牧業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32億元,同比增加27.64%;凈利潤0.04億元,同比增加781.41%;扣非凈利潤0.03億元,同比增加232.10%
而庄園牧場第三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減少3.87%;凈利潤0.08億元,同比減少28.42%;扣非凈利潤0.07億元,同比減少45.20%。
同樣,庄園牧場業績也是連年下滑,2016年-2019年,庄園牧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6億元、6.28億元、6.58億元和8.14億元,其中,2016年-2018年的營收幾乎是原地踏步;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0.76億元、0.68億元、0.64億元和0.51億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營收5.26億元,同比減少13.2%;凈利潤0.06,同比減少83.69%。
為了挽回業績,近兩年來庄園牧場也做了許多努力。
2019年底,為加快奶源基地建設,庄園牧場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300萬股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3.8億元,用於「金川區萬頭奶牛養殖循環產業園項目」及「償還銀行借款」。
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一舉措還並未起到提振業績的作用。
貝因美、光明等曾經優勢大佬,逐漸落於人後
曾在乳製品行業叱吒風雲的貝因美和光明乳業的業績也並不樂觀,脫帽後貝因美業績持續在虧損和盈利邊緣瘋狂試探,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收7.18億元,同比下降0.53%;凈利潤0.08億元,同比下降50.12%; 扣非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下降322.84%。
貝因美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貝因美曾在之前的業績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1)後疫情時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2)消費者更為注重消費體驗和產品的性價比,導致品類銷售結構變化和業績相應變動。
但是面對下滑,貝因美也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譬如發布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2億元,用於新零售終端賦能等項目及補充資金,不過由於此舉違反了深交所相關規定,所以只能被迫終止。
此外,根據此次披露的財報獲悉,貝因美目前的存貨高達5億,而這只是賬面上的存貨,可能還不包括渠道和托盤商的存貨,高額存貨讓貝因美早早的就拿出了3265.55萬元做好了計提跌價的准備。
日前,謝宏對外表示:「我始終認為親子(家庭)消費領域才是我們的藍海」。
可是連奶粉這一科都還沒做好的貝因美,去做全品類是否又能成功呢?
光明
而作為昔日與蒙牛、伊利齊頭並進的「三雄」之一,光明也早已不能同日而語。
財報顯示:1-9月,光明實現營收187.25億元,同比增加9.26%;凈利潤4.26億元,同比下降4.16%;扣非凈利潤3.21億元,同比下降32.14%。
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持續掉隊,讓光明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品牌聲量的措施。
譬如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但是由於受委託方在一則視頻廣告中未將中國領土表示完整,而光明乳業又未將審核工作做仔細,導致自身被罰款30萬,引起了 社會 熱議。
雖然廣告確有提振業績的功能,但在如今這個傳播過度的 社會 中,是否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欲和增加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粘性值得考量。
熊貓、均瑤等新上市乳企,偏科嚴重
熊貓乳業和均瑤乳業都是股市近期的新晉企業,其中熊貓乳品的主營業務為濃縮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乳品貿易,主要產品包括「熊貓」牌系列調制甜煉乳、全脂甜煉乳、調制淡煉乳、全脂淡煉乳、甜奶醬、馬蘇里拉乳酪、乳酪棒、稀奶油等。
從最新披露的財報來看,第三季度熊貓乳品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增加3.26%;凈利潤0.27億元,同比下降8.23%。
但是1-9月實現營收4.37億元,同比增加6.98%;凈利潤0.38億元,同比減少4.73%。
隨著熊貓乳品的上市,其自身問題逐一顯露, 包括熊貓乳品對核心產品「煉乳」倚仗過重。
相關資料顯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熊貓乳品濃縮乳製品銷售收入分別為2.77億元、3.62億元、4.51億元以及2.83億元,占公司整體主營業務收入的67.98%、67.95%、75.15%以及69.52%。
眾所周知,過度依賴某一個產品,意味著企業面對的風險就越大,而偏科的熊貓乳品提升企業產品矩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還有均瑤乳業,據了解,均瑤乳業主要生產乳製品、含乳飲料和植物飲料。
翻閱其以往財報,2017年-2019年,均瑤乳業收入分別為11.46億元、12.87億元和12.46億元,而乳酸菌飲品佔比分別為98.6%、97.2%和93.7%。
產品線單一導致其自身市場受限,而這也體現在其財報中。
據悉,1-9月,均瑤乳業實現營收7.10億元,同比減少27.41%;凈利潤1.97億元,同比減少33.84%;扣非凈利潤1.62億元,同比減少37.26%。
外資乳企增速下滑、銷量下降,
國內市場面臨洗牌
除本土乳企外,雅培、美贊臣、美贊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資乳業也紛紛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但 相較於本土頭部乳企的高增速發展,外資乳企從整體情況來看,增速和銷量明顯放緩。
其中雅培嬰幼兒營養品業務第三季度的全球銷售額為19.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24億元),同比增長2.6%。
但是雅培表示, 在大中華區的挑戰性環境抵消了東南亞帶來的增長。
達能專業特殊營養品業務營收16.98億歐元,同比下降5.7%。
而 作為達能第二大「戰區」的中國市場,因奶粉業務表現不佳出現了雙位數下滑,致使其全球專業特殊營養品業務銷量和銷售額均下降約2.9%。
美贊臣母公司利潔時發布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利潔時旗下的營養品業務同比增長4.1%,達到8.06億英鎊;其中,嬰幼兒營養品(註:IFCN,即美贊臣奶粉業務)同比持平,與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漲。
雀巢旗下惠氏嬰幼兒奶粉在中國市場銷售繼續萎縮, 但對於惠氏在中國銷售情況不佳的原因,雀巢在報告中並未解釋。
隨著本土乳企不斷倒逼自己向上游產業、科研技術、數字化工程要紅利,以及消費者教育的持續深化,不難想像,中國乳粉市場將真正迎來「大變天」。
Ⅳ 大盤點!年度最坑投資者的十家公司,你踩中了哪個
當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歷經風雨飄搖的2018,多少人、多少企業在大浪淘沙中被債務的巨浪推倒、淹沒……
微債科技小微為您梳理2018年10大企業債務危機案例(精簡版如下)!
危機一:海航集團
負債:6574億元(截止2018年上半年)
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海航集團總資產1.14萬億,負債總額6574億,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2551億!
海航過去幾年到處大手筆舉債爆買,其在全球各項收購交易金額超過500億美元(約超3000億元人民幣)。
包括希爾頓酒店、英邁和德意志銀行等歐美知名企業,均被海航收入囊中。
6千多億債務,2018上半年只賺了41.71億凈利潤,財務費用卻高達162.77億!每天支付利息近1億,但只能掙到2千多萬。
評: 從大舉借錢買買買!到「賣賣賣」還錢!明明是天上飛的,偏偏要下地「體驗生活」,生活沒體驗夠,倒把自己弄一身傷。一架飛機已經沒有了翅膀和尾巴,可別機頭都沒了。
危機二:潞安集團
負債:近2000億元
潞安集團2017年營收1607.5億元,總資產為2417.79億元,潞安集團2017年總負債1921.9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9.49%。
潞安集團屬國有特大型企業,山西煤企巨無霸,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團之一,連續五年位居世界500強,聽起來很有裝逼的資本。
然而近幾年的財報卻暴露出這家歷史悠久的煤炭巨頭正處於江河日下的悲慘近況。
評: 身體很虛,「大而不強」,積累負債水平過高,潞安集團困局也反映整個中國煤炭業的現狀。
危機三:渤海鋼鐵
負債:1920億元
2016年3月,渤海鋼鐵集團突然爆出負債1920億元的消息,讓這家國企一夜成名。
渤海鋼鐵集團為大型國有鋼業,金融危機時期「四萬億」計劃大背景下,由天津四家國有鋼企組建而成,曾兩次榮登世界500強榜單!
2015年國內鋼鐵行業陷入整體低迷期,渤海鋼鐵集團債務危機隨之爆發。
2018年8月24日,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渤海鋼鐵集團破產重整的申請,其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共涉及105家債權方,多家上市公司、大半個金融圈踩雷!
渤海鋼鐵破產應該是2018年最大的企業破產案。
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簡單重組拼接出來的「速成世界500強」,僅僅存活了6年,猶如曇花一現,海市蜃樓!
危機四:永泰能源
負債:791億元(截止三季度財報)
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永泰能源負債達791億元,比當年年初的784億元有所增加。
只做煤炭的永泰能源,從2015年開始貪心了起來,相繼涉足頁岩氣勘探開發,並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繁,加速布局電力、能源、醫療、物流、投資、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快速擴張,讓永泰能源的資產規模迅速膨脹,7年資產爆增634.25%。
盲目借款,帶來了巨額債務壓頂!這家山西最大的民營焦煤企業,在這個冬天裡債務違約纏身,備受煎熬,30家以上大銀行被套。其股價暴跌到地板,快成仙股!
評: 欲速則不達,出來混總算是要還的,過去容易借錢的時候想一步登天,盲目轉型擴張,借來的錢當摘來的樹葉一樣拿去花,到處撒網,未見一條魚,最受傷的還是投資者、債權人。導致這位曾身價370億的「煤老闆」王廣西,也負債累累!害人又連累自己。
危機五:三胞集團
負債:503億元(截止三季度財報)
2018年三季度報顯示,三胞集團總資產779.10億元,負債總額503.59億元。
三胞集團是江蘇南京明星企業,連續第15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
2014年之後,三胞集團加入海外跨國並購熱潮,高杠桿收購運作,資產從300多億,一度達到逾1200億。
2018年11月,三胞集團資金鏈緊張,無法歸還理財平台所融資金,同年12月,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宏圖高科(600122)股份被輪候凍結,巨額債務危機凸顯。
三胞業績大幅下滑,截至2018年6月末,集團虧損-20.93億元,同比下降超8倍;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29億元,同比下降逾71倍。
三胞開始實行「100億瘦身計劃」,做「減法」賣賣賣,出售或清理現有資產。
評: 並購擴張不斷加大了杠桿融資。而部分企業的業績不理想又加速帶來了擴張的後遺症。品牌競爭不足,經營業績江河日下!
危機六:盾安集團
負債:超450億
盾安集團向浙江省政府的求助報告顯示,其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元。
盾安集團是全球製冷配件行業龍頭企業,集團旗下擁有眾多子公司。
其曾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完成「十個業務板塊上市、百億元利潤和千億元年銷售收入」的目標。
為了達成目標,瘋狂舉債擴張,自2013年開始發行各類債券高達38隻,累計融資規模309.0億元。
擴張過快,盈利能力不強,拆東牆補西牆,資金收緊,致使其發債難、成本不斷提高,最終超450億元有息負債產生了兌付危機。最後只能求救於政府的援手!
評: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十個業務板塊上市、百億元利潤和千億元年銷售收入」,一味貪多、貪快,暴飲暴食,消化不良。當潮水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求政府幫助,你要永遠只吃糖嗎?
危機七:金立手機
負債:281.7億(金立重組顧問富海銀濤給的數據)
去年11月28日的債權人會議上,金立重組顧問( 富海銀濤 )給出的債務數據為281.7億元,比劉立榮給出的數據高出110多億元。
金立手機,曾作為國產手機老大哥,年產量突破8000萬台。其市場佔有率位曾居第三,僅次於當時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成為中國第一大國產手機廠商。
有報道金立董事長豪賭輸掉100億的傳言!後來債務纏身的金立手機失去了最後一張「安全牌」,裁員、破產!
2018年12月10日,深圳法院公告稱已接受金立的破產清算申請,至於破產清算還是破產重組,都使金立身陷泥潭之中。
評: 時代拋棄你,不會打招呼!劉立榮承認參與了賭博,但輸了多少是個迷!另外其過度營銷「燒錢傷身」,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陶醉於銷量,陶醉於市場或許不如擁有創新、過硬的好產品走得更穩、更遠!大浪淘沙,創新者進,創新者成,創新者勝。
危機八:堅瑞沃能
負債:超200億
截至2018年9月30日,堅瑞沃能負債總額超200億元,已到期債務達109.73億元。
堅瑞沃能原是一家消防器材公司,在2016年由堅瑞消防收購沃特瑪(曾被業內稱為國產鋰電池三強之一)改名而來,主要做新能源汽車電池。
動力電池行業利潤普遍下滑,疊加行業競爭淘汰加劇,還有排名前幾位的巨頭瓜分,堅瑞沃能競爭不足。
另外,盲目擴張導致債務纏身,2017年,堅瑞沃能虧損嚴重,營業利潤為-36.37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788.83%。
股價暴跌,大規模債務逾期導致大量銀行賬戶被凍結、經營性資產被查封,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評: 曾幾何時新能源被冠上高大上的代名詞而被資本瘋狂圍獵,燃鵝,但看到一塊肉就一窩蜂沖上去,撞傷踩死難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經歷了風雨沉浮之後,行業發展會更健康和穩健。
危機九:樂視網
負債:80億
截至2018年9月底,樂視網面臨的有息債務大約為80億元。樂視系負債累累,又面臨著退市危機。
幾年前,曾榮登創業板第一妖股的樂視網,躋身中國五大互聯網企業之列。但隨著兩年前樂視危機的爆發,樂視系的公司無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2015年股價高峰期樂視網市值高達1526.57億元,超過當時地產巨頭萬科A!如今樂視網市值大約100億元附近,上演了「地板——到天堂——再到地獄」的生死時速!約30萬投資者踩雷。
有關樂視股權回購責任、被法院採取財產保全等報道撲面來。
評: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曾經超越地產巨頭萬科A位列創業板市值第一的樂視網,如今成為了面臨退市風險加劇的一隻「黑天鵝」,背後是過分的「夢想」和「野心」所壓垮!「用音速融資,用光速花錢」,講故事、忽悠式重組,最終引火燒身。上帝欲讓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
危機十:中弘股份
負債:114億
截至2018年12月17日,中弘股份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的逾期債務本息攀升至114.64億元,全部為各類借款。
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弘股份,於2010年借殼ST科苑登陸A股上市,初期在資本市場順風順水。
過去幾年來,中國房地產迎來史上最火爆的上升期。中弘股份非但未能借機做大,反而深陷債務泥潭。
隨著樓市調控加大,債務問題最終成為壓倒中弘的最後一根稻草。
接著股價也遭到了血洗,持續暴跌成為仙股!不光彩的是,其亦是A股第一隻因為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面值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中弘運轉8年終謝幕A股,8年之癢令人慨嘆。
評: 過去幾年,房地產曾被譽為中國最賺錢的香餑餑行業,燃鵝隨著資金瘋狂流入,迅速推高房價,泡沫危機盡顯。曾經「中國房產總市值達65萬億美元超美國+歐盟+日本總和」的報道一度刷屏。中弘股份的倒下,成為A股史上首個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而退市的公司,記入史冊!
近來,從企業到個人,債務違約、債務糾紛危機四伏,投資者要學會舉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Ⅵ 9大車企Q3財報解讀:有的賠錢賠到腿抖,有的數錢數到手軟
因而,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是財報亮眼的主因。第三季度,特斯拉共交付了約14萬輛車,其中ModelS/X共交付了1.53萬輛,同比降低13%;Model3/Y共交付了12.4萬輛,同比增長56%。
有研究機構稱,特斯拉不只是車企,其SpaceX等業務帶來巨大好處則是,在企業內部所有的技術創新都能夠輕松的「跨界應用」,並且因此極大降低研發、生產等成本。
更有激進者甚至稱:「特斯拉其實根本不是車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A股數據密碼:大金融被爆買!王亞偉、淡水泉調研忙不停,4月底牌大曝光
上周末,「央媽」放大招!
時隔12年,央行下調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上一次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從0.99%下調至0.72%後,一直未做調整,可見是史上罕見的。
另外,年內第3次降准,釋放4000億長期資金,年內累計投放1.75萬億資金。
近一個多月,雖然外圍市場險象環生,美股在3月史無前例地出現了10天內4次熔斷,巴菲特抄底抄到「半山腰」,敗走達美航空......但A股滬指在3月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現最強。而從有「聰明錢」之稱的北向資金來看,近9個交易日里,累計凈流入167億元,扭轉前期連續多日凈流出的局面。在4月3日央行公布兩大重磅利好的影響下,4月A股是否現轉機?
關鍵要點梳理:
1,北向資金: 多次精準抄底逃頂, 先知先覺,其有「聰明錢」之稱,逆勢吃進的個股尤其需要重視 。 3月,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出678.7億元,但有近30隻股被大幅加倉。
2,重要股東增減持: 上市公司董監高、產業資本無疑最了解上市公司。 3月大金融是被增持重點領域。有知名私募稱,銀行股的確定性機會為100%。
3,大宗交易: 機構專用席位無疑是研究重點,因其大多崇尚價值投資。 中小創是高折價率的主力,機構席位買入多隻 游戲 股。
4,融資融券:3月,6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74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1億元,9隻個股融資余額增幅超100%。
5,主力資金流向:主力資金逆勢布局了三類股,3月4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凈流入超過1億的個股達40多隻。
6,機構調研: 除了季報、半年報、年報, 調研是提前了解機構動向的重要窗口 。 值得注意的是,王亞偉、高毅資產、淡水泉等頂級私募則與眾不同,頻頻現身上市公司調研。
3月北向資金狂甩678億元, 29隻股被大幅加倉!
3月隨著疫情在全球的擴散,海外主要股指都經歷了一輪大幅下跌,美股更是在3月史無前例地出現了10天內4次熔斷。歷來受外盤影響較大的北向資金也在3月選擇了暫避風頭。
據Choice數據統計, 今年3月,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出 678.7億 元,創下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單月凈流出之最。而與此同時,3月南向資金卻大幅凈流入 1263億 元。這一減一增讓A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失血」。
自從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以來,在隨後5年多的時間內,北向資金在其中的11個月出現過單月凈流出。不過 北向資金單月凈流出超百億的情況只發生過 6次 ,而上一次北向資金單月凈流出A股超500億元的還發生在2019年5月,當月凈流出規模為536.7億元。
雖然3月北向資金的大幅流出讓市場感到了一些錯愕,不過從 歷史 上看每逢北向資金單月出現百億規模的大幅凈流出,卻有一定概率對應的是A股的階段性底部,比如2019年5月、2018年10月。
對照滬指的走勢圖,再仔細研究一下可以發現,北向資金大部分時候賣出時機還是精準的,其有「聰明錢」之稱,如2015年4月凈流出35億元後,2015年5月滬指小漲3.83%,2015年6月滬指見到5178點的 歷史 大頂。2015年10月、11月、12月連續三個月凈流出,2016年1月滬指大跌22.65%。2019年4月、5月凈流出後,滬指進入橫盤震盪幾個月。2018年10月凈流出105億元後,隨後滬指在2019年1月初二次探底成功後才最終見底。2018年2月凈流出26億元,滬指隨後下跌到2018年年底。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3月北向資金創紀錄的凈流出678.7億元,加上海外疫情數據持續飆升,新增確診病例數據何時拐頭,美國失業率飆升,美股是否展開第二波殺跌,這些都有待觀察,因此4月A股是否見底,目前來看難以預測。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雖然今年3月北向資金罕見地凈流出A股678億元,不過仍然有一些A股在3月被北向資金逆勢加倉。而且, 近9個交易日,北向資金累計流入167億元,扭轉前期連續多日凈流出的局面。
Choice數據顯示,在3月9日~3月23日期間,有436隻A股得到了北向資金的逆勢增持,佔到所有滬深股通個股的34%。在這436隻A股中,有22隻A股北向資金的加倉幅度在100%以上,其中糧價上漲概念股蘇墾農發期間北向資金的加倉幅度更是高達1300%,位居所有A股之首。從盤面上看,蘇墾農發股價在3月9日~3月23日期間表現較為抗跌。然而,從北向資金的持股情況來看,外資並沒有打算繼續加倉,在3月23日見到北向資金對蘇墾農發持股比例的年內高點後,北向資金便開始逢高減倉,到4月1日,北向資金的持股比例已降至0.77%。
而3月份,北向資金持股比例顯著增長的個股有29隻。
從上述個股來看,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深信服從安全到雲、再到新IT,成長空間不斷打開。2019年公司重新調整業務架構,發布深信服智安全、雲計算,新IT三大業務品牌,涵蓋三個方面:一是雲網端的安全及安全服務;二是基於超融合技術構建的私有雲、託管雲和混合雲;三是基礎架構業務則包括桌面雲、SD-WAN、應用交付和企業級分布式存儲EDS。從安全到雲再到新IT,是公司創新能力的體現,隨著業務邊界不斷拓展,公司成長空間進一步打開。而對於凱利泰,廣發證券研報指出,公司是國內脊柱微創治療龍頭,公司於2018年並購Elliquence的成長空間廣闊。
銀行板塊多數破凈, 確定性機會是100%?
3月A股市場出現調整,海外局勢一直牽扯著投資者的心。 從重要股東增減持來看, 產業資本對後市分歧仍然較大 ,但也有一些公司開始喊話增持,穩定市場信心。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統計顯示,3月A股市場一共公告發生了2703筆減持,485筆增持,減持與增持的比例為5.57:1(按照公告日期)。
大金融是近期被增持重點領域。3月23日至24日,招商銀行行長等10名董監高增持招行A股41.99萬股,合計金額約1282萬元。
興業銀行25日晚間公告稱,該行部分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分別於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共計177.99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15元至15.79元。
此外,中國平安3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度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於2月底完成股票購買,累計成交金額約為46.27億元,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316%。成交均價約為80.17元/股。
大金融的估值一直是市場的熱門話題。 銀行板塊已經多數破凈。 興業銀行3月31日收於每股15.91元,而其去年三季報的每股凈資產達到23.38元,市凈率僅為0.68倍。招商銀行因為其零售銀行的領先優勢,市場給予了估值溢價,目前市凈率約為1.4倍。
招行和興業銀行都在2月和3月出現一波下跌。招行1月曾經創出每股40.16元的 歷史 高點,但3月19日最低跌至每股28.71元,區間跌幅達到28.51%。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持後,招行和興業銀行的二級市場股價均有所企穩。3月25日至4月2日,招行股價溫和上漲超過2%,同期興業銀行漲幅超過3%。
但增持更早的中國平安則沒那麼好運。3月以來,海外疫情不斷升級,中國平安又遇到匯豐銀行暫停派息的利空。3月23日中國平安A股最低跌至66元,上述2月底完成增持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最高浮虧率約為17.65%,最高浮虧金額超過8億元。
從 歷史 經驗來看,大金融板塊的貝塔屬性較重,即大部分時候以跟隨市場為主。但由於股息率較高、業績可預見性等因素,更多受到長期資本青睞,且負面消息有時候會提供很好的買入機會。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的中國平安。當年次貸危機爆發,中國平安投資富通銀行巨虧228億,其A股股價一度跌破20元大關(不復權)。12年過去再回頭看,當時的巨坑是中國平安12年長牛的起點。
否極泰基金總經理董寶珍 多次看好銀行股,曾在2月下旬表示,銀行股的確定性機會是100%。因為在中國,如果銀行業都沒有投資價值了,那整體的經濟怎麼可能好起來呢?做投資我們看重的就是,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永遠是人性的一部分,不會改變。
3月中小創是 大宗交易 高折價率的主力, 機構席位買入多隻 游戲 股
3月一共22個交易日,發生了2075筆大宗交易,成交金額480.50億元。其中195筆溢價成交,299筆平價成交,1581筆折價成交。
3月31日大宗交易單日成交井噴,達到68.58億元,佔全月成交金額的14.27%。但當日溢價成交金額僅僅1120萬元,佔比0.16%,為當月最低。溢價成交最高的一天是3月23日,當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14.51億元,其中溢價成交8.74億元,佔比高達60.24%。溢價成交佔比第二高的是3月11日,當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38.46億元,其中溢價成交20.78億元,溢價成交佔比達到54.03%。3月6日發生了35.45億元大宗交易成交,其中溢價成交14.27億元,佔比為40.2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溢價大宗交易較高的交易日,往往市場表現偏弱。3月23日,滬指下跌3.11%;3月11日,滬指下跌0.94%;3月6日,滬指下跌1.21%。
3月溢價率最高的一筆大宗交易是3月9日的樂凱新材。當天樂凱新材以每股17.76元成交了75.13萬股,成交金額為1334.31萬元。買方為華泰證券北京西三環國際 財經 中心證券營業部,賣方為中金財富合肥長江中路證券營業部。樂凱新材3月9日收盤價為15.14元,溢價率達到17.31%。之後樂凱新材隨大盤下跌,3月31日收於12.93元,接盤方被套27.19%。
折價交易是大宗交易的常態。3月一共有684筆大宗交易折價率高於10%,539筆折價率位於5%~10%之間。折價率不足5%的共有358筆。中小創是高折價率的主力。
從3月的機構專用席位的操作動向來看,萬科A的交易金額較大,賣出61億元,買入39億元。從機構專用席位買入居前的個股來看,深信服被買入10億元,數據中心建設的光環新網被買入4.59億元,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多隻 游戲 股被買入,如完美世界、昆侖萬維、世紀華通、游族網路、巨人網路等。
從機構專用席位賣出居前的個股來看,萬科A、紫光股份、正泰電器賣出金額居前,值得注意的是,多隻醫葯股被機構賣出,雖然金額不大,如迪安診斷、濟川葯業、藍帆醫療、人福醫葯等。
從機構席位買入個股來看,新基建的 深信服 、光環新網 分別獲得10.68億元、4.59億元買入,還有就是多隻 游戲 股被買入,如完美世界、昆侖萬維、世紀華通、游族網路、巨人網路等。
3月融資余額下降404億元,融資客狂買74隻個股, 9隻股融資余額一個月翻倍
3月A股市場震盪顯著,上證指數下跌4.51%,振幅達14.84%。在市場動盪的大背景下,融資客也趨於謹慎。行業上,有6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其中農林牧漁一馬當先。74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1億元,13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3億元,從融資余額增長情況來看,有47隻兩融標的融資余額在3月增長超過50%,其中有9隻增幅超100%。
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31日,融資余額為10474.44億元,相比2月28日減少了404.58億元。
從行業來看,3月有6大行業實現融資凈買入,分別是農林牧漁(64.67億元)、建築材料(4.90億元)、鋼鐵(3.43億元)、休閑服務(2.08億元)、建築裝飾(1億元)和紡織服裝(0.40億元)。
16大行業融資凈賣出較多,均超過10億元,其中電子、計算機和非銀金融融資凈賣出居前,分別達到84.92億元、46.55億元和32.42億元。
方正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兩融策略上,4月首選行業: 汽車 、工程機械、券商。 汽車 的支撐因素在於 汽車 銷量增速降幅持續收窄,景氣底部反彈上行,目前估值在相對合理的水平。 汽車 消費刺激政策不斷出台,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工程機械的支撐因素在於最艱難的時刻已過,後續將逐步邊際改善。整體估值較低,安全邊際較強。逆周期對沖基建政策加碼在即,工程機械將受益。券商的支撐因素在於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整體估值合理,安全邊際較高。證券行業進入監管紅利釋放期。
從個股角度來看,雖然兩融余額相比2月末下滑,不過仍有562隻兩融標的實現融資凈買入,其中有155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5000萬元,74隻超過1億元。牧原股份和新希望3月累計融資凈買入分別達35.40億元和10.76億元;烽火通信、隆基股份融資凈買入均在5億元以上;此外,正邦 科技 、通威股份、贏合 科技 、魚躍醫療等13隻個股融資凈買入超過3億元。
另外,從融資余額增長情況來看,有47隻兩融標的融資余額在3月增長超過50%,其中有9隻增幅超100%。截至3月31日,漢纜股份的融資余額達2.3億元,相比2月末增長了253.62%,增幅居於首位。另外,東湖高新、中通國脈、楚天高速等8隻個股的融資余額在3月也增長了100%以上。
從融資凈買入居前的個股來看,包括光伏板塊頭部企業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 ,另外低位股 中航飛機、紫金礦業。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2020年光伏電價政策正式落地。隨著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下跌以及新增產能的釋放,高成本產能將加速出清。我們認為,頭部企業抗風險、運行周轉能力相對較強,預計落後產能加速出清將優化行業格局、帶來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主力資金逆勢布局三類股:農業板塊成吸金「黑馬」, 市場質疑游資爆炒「金健米業們」
今年3月A股市場整體下跌,而主力資金在3月也採取了出貨為主的策略。
據Choice數據統計,在今年3月的22個交易日里,出現主力資金凈流入A股的只有5個交易日,且凈流入規模都相對較小;其餘17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均為凈流出,其中3月9日、3月16日兩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都接近千億元。
具體到行業上,據Choice數據統計,從3月5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28個申萬一級子行業均呈現出主力資金的凈流出,其中凈流出規模最小的行業為休閑服務行業,而凈流出規模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電子、計算機、非銀金融。
具體到個股上,據Choice數據統計,從3月4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有多達3429隻A股呈現出主力資金凈流出。
其中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最大的A股分別為京東方A、中興通訊、TCL 科技 、中國平安、東方財富、科大訊飛等,其中京東方A的凈流出規模超130億元。這也與同期主力資金凈流出規模最大的3個行業相對應,與此同時,這些個股期間內也都悉數下跌。
不過A股從來不乏局部機會。據統計,3月4日以來的20個交易日內,仍然有367隻A股獲得了主力資金的凈流入,其中凈流入規模排名居前的個股包括英傑電氣、美尚生態、伊利股份、恆瑞醫葯等。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最近農業股行情的發酵,市場上涌現出了以金健米業為代表的新「妖股」。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2日收盤,今年3月下旬以來,金健米業已走出過7個漲停,在最近4個交易日,金健米業更是連拉4個漲停;此外,同期,農發種業、京糧控股等農產品漲價概念股也都已有3個漲停。
他認為,「炒股也要有點底線,在涉及民生的領域還是不能任由游資炒作。」另有投資者感受到,最近周圍的朋友問糧價是否會上漲、是否要買米的聲音有所增多。
歷來,「妖股」的背後總不乏游資煽風點火。據公開信息顯示,3月下旬來,金健米業已有7次現身龍虎榜。
據Choice數據統計,3月下旬來在龍虎榜買入金健米業次數較多的營業部包括,長城證券資陽嬌子大道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二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拉薩東環路第二營業部、華鑫證券上海紅寶石路營業部、華泰證券太原 體育 路營業部、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銀河證券北京阜成路營業部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金健米業近年來的財報來看,游資的這番逆勢炒作恐怕與其基本面關系不大。數據顯示,從2007年以來的十多年間,金健米業的扣非凈利潤均為負值,根據公司發布的2019年年報,2019年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再度為負值。如果不是總有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金健米業恐怕已成為退市對象。此外, 歷史 上,金健米業還曾多次「跨界」其他行業,但大多已半途而廢。
王亞偉、高毅資產、淡水泉調研忙不停, 行動目標大曝光
近期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從去年開始的 科技 股行情到目前也到了交卷時刻,此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機構開啟了「雲調研」模式,表現強勢的 科技 股盈利能力如何?今年受疫情影響如何?這些問題都是焦點。
而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近一月的機構調研次數為9775次,較前期下降了4869次,降幅為33%,其中創業板的調研次數為3148次,中小板調研次數為4572次。而值得注意的是,主板市場調研1407次,從調研公司來看,近一月調研上市公司186家。值得注意的是,王亞偉等頂級私募頻頻現身上市公司調研。
另外在3月份,萬達信息接待了包括安信基金、中銀基金、中歐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募;此外私募領域,包括和聚投資、成泉資本、源樂晟資產、尚雅投資、景林資產、高毅資產等私募的調研。據了解,萬達信息是國內領先的城市信息化領域軟體和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民生信息化和 健康 城市兩大板塊,業務輻射醫療、醫保、醫葯、政務等多個行業。中國人壽自入主以來,對公司的業務、財務和管理層進行了全面的調整和梳理,當前公司各項調整已基本完成。
視覺:劉陽
排版:吳永久 楊詩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