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銀行利潤占上市公司利潤一半

銀行利潤占上市公司利潤一半

發布時間:2022-11-17 05:10:25

⑴ 金融行業為什麼高利潤高薪

第一個原因是壟斷。
比如前幾年的銀行業,眾所眾知,央行通過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政府定價」,本質上實現了銀行業、企業、存款人三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嚴格的行業准入、穩定的利差和高速經濟增長依靠的投資,共同造就了銀行業的高利潤。

2006-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幾乎一直以兩倍於中國名義GDP增長速度增長,中國整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了266%,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長了472%。2011年,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佔了2329家上市公司總利潤的45.8%,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是非銀行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的122.18倍(李國平,2013)
除了銀行業,證券業、信託業等金融行業同樣存在著壟斷的因素。嚴格的行業准入限制了競爭,上市的審批制、保薦代表人等例子不勝枚舉。

第二個原因是金融業本身亦是資源配置的行業。
在利率決定的諸多理論中,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以剩餘價值在不同資本家之間的分割作為起點的。馬克思認為,利息是帶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於平均利潤率(黃達《金融學》,2012)。
但是在信用貨幣和服務業崛起的今天,資本推動了太多的新興行業。這些行業不同於傳統的工業,藉助互聯網等低廉的邊際成本擴張條件,可以實現利潤和財富的集聚效應。比如教育培訓行業、娛樂傳媒業等等。這些產業已經不再藉助實物資本的不斷投入實現規模擴張盈利,而是相當於把「大家的錢在短時間內聚集起來。」這種創富的方式必然造成了這些行業的高利潤,所以某些行業的利潤率不再是投入的百分之幾,而可能是投入的幾倍之多。
而金融行業恰恰可以實現資本的助推,也就是說,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哪個行業利潤高,資金就流向哪個行業。所以金融行業的利潤率必然高於所有行業的平均利潤率。

第三個原因是金融市場率先拿到資金。
央行投放貨幣要藉助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得以完成(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所以金融市場總是先於其他行業得到資金,在通貨膨脹前率先完成資產配置。而其他行業由於工資粘性等原因,收入經常落後於通貨膨脹的發生。

第四個原因是金融業是智力資本行業。
金融機構有限的幾個人可以掌控數億資產的投放,除去給出資者的收益,蛋糕的分割在少數人中進行,必然造成高薪。所以金融行業特別是投資部門對人才的高門檻設置也就變得容易理解。

太久沒有更新了,最近實在是太忙了。以上只是自己和學生討論過程的一些隨想。經常有人說,學財經的學生浮躁。其實不怪他們,「這個行業離人性太近」。誰不想離財富近一些。前幾天在上海開會,一位教授說「金融專業招生好,不是因為你我做教師的多牛,而是因為金融業高薪。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金融招生也會和國貿、生物工程專業經歷起落?」

⑵ 近日銀行錢荒的原因是什麼以下3個原因的

個人認為,應當是央行收縮貨幣量,銀行里的錢不屬於銀行的過多了,銀行的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了,正規銀行的錢少了,影子銀行的錢過多了,應當不是房地產造成的,是地方債造成的。也就是地方政府無法還銀行錢了,地方債造成銀行的錢消失了,進入了別人的腰包。房地產也的借貸,會被房房奴給分攤了大部分,所以開放商的借貸。應當不是主要原因。

⑶ 有些人喜歡買銀行股,這是為什麼

銀行股是價值投資所堅定持有的,因為估值低,如果再給一倍的估值,我認為也不高,所以銀行股是大機構和價值投資所標配的,雖不會大漲,但下跌可能性很小,安全性高,所以穩健者常常喜歡買入並持有銀行股。


事後分析,國家出了LRP機制,讓各家銀行報優質客戶報貸款利率,其它客戶可根據其信用狀況,在貸款利率基礎利率基礎上可以靈活加減點確定。因為銀行業太賺錢,銀行板塊占所有上市公司利潤已經超過一半。市場普遍認為國家有意,銀行下調LRP基礎利率,被動讓利給其他行業,對實體和製造業是利好。相反銀行利潤會降低,不足以對沖下調准備金帶來的利好,所以銀行股沒有表現。

最後,銀行股是價值投資者的喜歡標的,穩健,只要多點耐心,長期持有也會取得不錯收益。

⑷ 銀行類股票盈利怎麼樣,推薦購買嗎

金融業被成為萬業之母,而銀行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我們的銀行股雖然利潤佔到了所有上市公司的50%甚至更高!但是這些利潤的90%都來自息差,這說明他們的利潤基本上都來自壟斷!而眾所周知,無論是貿易戰,還是之前的其他貿易紛爭,我們在金融行業過於保護自己,不夠開放一直是談判的焦點之一。此外,銀行的報表也一直被外界質疑,認為有粉飾、包裝不良資產的嫌疑,所以未來銀行業的基本面會面臨很大變化,甚至是根本性的反轉也未必沒有可能。

基本股息比例高的公司有國家隊和社會保障基金,因為他們更喜歡股息的穩定性,而且比銀行利息高得多。因此,如果你是一個風險厭惡者,你可以配置銀行股長期持有,以獲得穩定的回報。最後,在選擇銀行股時,盡量選擇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實力較強的機構,因為現在允許銀行破產。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小型城市商業銀行和踩雷。關注銀行股的朋友相信他們都知道包商銀行。我仍然建議,在投資股票基金和其他產品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風險,而不是收入,因為我們應該學會在這個市場上生存。

⑸ 又一家資產超2600億的銀行沖刺IPO,你怎麼看

資本市場是不是應該遏制某些銀行和券商上市,因為經營同質化很嚴重,造成市場金融板塊權重很大,又沒有太多的創新。

I PO堰塞湖化解道阻且長。

截至2019年6月6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352家,其中已過會14家,另有23家企業中止審查。

截至5月末,年內已有紫金銀行、青島銀行、西安銀行、青農商行4家順利登陸A股,超過2018年全年;同時,蘇州銀行已在4月末首發過會;另外,包括齊魯銀行在內的16家銀行正在IPO排隊區「候場」。

目前滬深兩市走勢不佳,標志性指數上證綜指還在3000點以下運行,成交也是相當低迷,大致在4000億元級別,管理層新股申購和批文核發方面總體上較為謹慎,避免觸發投資者更多的抵觸情緒,一個月大致上市十多家的水平,這樣的新股發行,不考慮新增排隊公司,消化目前存量公司還需要一年多,離即報即審的預期還很遠。

資本市場主要任務是支持實體經濟經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銀行券商的融資規模有的比較大,大量資金配置於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與股市支持實體經濟有點背道而馳。

中小銀行業務單一

中小銀行上市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補充資本,尤其是一級核心資本,用於業務擴張。銀行緣何總是缺少資本,就在於業務過度擴張,總是希望不斷的開設新的營業網點,投放更多的貸款獲得更多的利差收益,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不應該缺少資本了,就想到資本市場找錢融資補充一級核心資本,而是要通過利潤留存來補充核心資本。

中小銀行最大問題是業務缺少創新,各個中小銀行業務雷同,缺少差異性,主要依靠利差來獲得盈利。資本市場支持中小銀行同一業務,沒有顯示出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的本質。

從世界資本市場來看,美國已經基本上沒有傳統的中小銀行上市,香港雖然也有中小銀行上市,但都是內資銀行,而且不太受歡迎,一個是破發,另一個是成交低迷,股價不振,說明市場資源配置於中小銀行,已經出現了資金錯配的跡象,與資本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出現背離。

金融擠占實體經濟利潤

16年銀行業上市公司利潤占整個上市公司48%,到了18年,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全部披露完成,32家上市銀行共實現營業收入42479.35億元,實現凈利潤14893.25億元,相比於16年13217億元大幅增加,一個是上市銀行總數增加,另一個是上市銀行不斷融資和再融資不斷補充核心資本,可以發放更多的貸款,獲得更多的利差收益。

上市銀行利潤占據上市公司利潤過半一直被市場詬病,如果沒有資本市場不斷提供資本支撐,銀行業只能依靠利潤留存補充資本,就不可能有那麼多錢不斷放貸做大規模,中國金融業已經過度化,像美國作為金融中心,金融業佔GDP比重也不超過8%,只有7%,可是中國金融業佔GDP比重已經達到8%,要超過美國,這不是匪夷所思嗎?

中國企業在世界百強榜上面有100多家,排在前面的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業,而且數量占據半壁江山,

我們實行經濟轉型,要促進一些高技術含量好高附加值產業提升,銀行業行嗎?何況銀行業還是重資產行業,動不動就需要補充銀行資本,否則馬上就揭不開鍋。銀行業發展步入一個死循環,不斷放貸不斷補充資本,

大量銀行上市扭曲了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資本市場承擔了實體經濟融資任務,在支持 科技 創新和供給側改革、經濟轉型中承擔巨大責任,承擔著提高直接融資重任,可是大量銀行上市,原本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資金都通過銀行成為間接融資,這不是與資本市場定位相矛盾嗎?

銀行拿到錢,投放貸款嫌貧愛富,不是支持實體經濟,支持 科技 創新,而是把大量資源配置到鐵公雞等基礎設施中、沉積到房地產的水泥鋼筋中、地方平台中,而地方平台資金投向何處,就不做評價了。造成房價高企出現巨大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帶來的是無盡的債務風險。

限制中小銀行上市,才能發揮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功能,大量資源配置給經營嚴重同類化的中小銀行,實際上與股市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背道而馳。

A股銀行成權重美國 科技 成權重

美國股市之所以不斷新高,與銀行板塊走強關聯度不大,畢竟銀行權重很低,主要得益於阿里巴巴、波音飛機、奈非、蘋果、亞馬遜、谷歌等 科技 股不斷上漲,推動指數不斷上漲。美國股市牛市與世界 科技 發展同步。

A股走勢低迷,主要是金融板塊權重太大,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板塊拖累高度相關,也給市場造成低估值的錯覺,表面看,A股市盈率很低,但剔除銀行以後,A股估值就很高了。

面對中小銀行不斷上市,個人認為中小銀行應該嚴格限制上市,而是幫助 科技 型企業更多上市,改變銀行等金融板塊權重過大問題,

這家資產超2600億的銀行其實就是齊魯銀行,齊魯銀行成立於1996年,是山東有名的地方城商行,其2015年6月更成為了全國首家新三板掛牌的城商行,並在去年以21.5億元的凈利潤成為新三板的「盈利王」,截至2018年末,該銀行的資產規模達到2657.37億元。

不過,其最終的目的地依然是A股,本次其由中信建投證券承保,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0%(含 10%),且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 25%(含25%),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54.97億股,預計融資額也是10多億起步,對A股市場的融資抽血效應將不少。

然而,從基本面來看,齊魯銀行卻並不那麼誘人。在報告期內的2016-2018年,齊魯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1.54億元、54.26億元、64.02億元,從扣非後的凈利潤來看分別16.20億元、19.95億元、19.56億元,在去年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增長滑坡,並且2018年的不良貸款率1.64%也同比上升0.1%,扣非後凈利潤下降、不良貸款率上升,齊魯銀行沖刺A股IPO之旅恐怕將備受質疑。

1 感覺最近銀行消息有點多,先是三家大行的獨立理財產品子公司成立,銀行理財正式進入凈值型,精細化運作模式,可以直接參與的投資市場越來越廣。這兩年各類地方和民營銀行上市的消息,感覺有點過分了吧。

2優質銀行股上市,本身對股市有一定優化作用,但是這樣重量不重質的操作,看的有點慌,是去圈錢還是真的發展業務,畢竟地方銀行也是比較缺錢和業務擴展也受限,通過上市提升估值,提升融資量。地方銀行上市更多的是尋求業務發展和融資渠道擴展

3銀行上市為啥?-第一個是這些年隨著降息的持續性,處於低利率投資環境,存貸差的基本利差收益在縮小,大行都在尋找更多業務來增大利潤,跟別提小銀行。第二個是地方銀行業務區域限制,可以通過上市來實現業務擴展和轉變,分攤風險,提升業務水平,第三地方銀行不良貸款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通過上市可以實現不良貸款覆蓋和風險轉移。再加上這幾年互聯網銀行發展,比起傳統地方銀行可以更便捷的開展業務,同時用戶體驗更好,成本更低。面對這些沖擊地方銀行都需要轉變思路

又一家資產超2600億的大型銀行沖刺IPO,說點什麼呢?這幾年說的還少嗎?以前是義憤填膺,現在是麻木不仁,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反抗的言語都是蒼白的,馬克思早已說過,殺頭的生意有的是人做。所以,IPO要常態化,只要財源滾滾,生意興隆,股市下跌又有什麼關系呢?有的是那些被保護的小散們,會去接盤,會去站崗,會去低吸,鐵打的營盤,流水的韭菜。

但是,腐朽的,終將會腐朽!君不見康得新,康美葯業雙雙都退市回家了嗎?君不見那個對家鄉企業上市厚愛有加的某人也進去了嗎?君不見被推遲了兩年的注冊制也要來了嗎?

是的,注冊制來了,不顧小散死活的權力,終將被關進小黑屋,是的,注冊制來了,選票權來了,投票權來了,這或許是一個 歷史 的轉折,我們好久沒有聽到春天的腳步了,如果市場一直只進不出,只吃不拉,終究會撐死的,醫學上稱這種病為"腸梗阻"。

觀點:說好聽點為了 「融資」, 說難聽點就是 「圈money」,「借錢」,「套現」或者叫做「眾籌」。

①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大銀行抵抗資金充足,實力雄厚,抵抗經濟下行風險能力強!但是小銀行就不一樣了,一旦出現資金緊張,很可能引發P2P式的擠兌風險。

當下各路小銀行陸陸續續上市融資,說明小銀行日子現在不好過啊。上市融資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有錢了啥都好辦, 沒錢再大的銀行也很難維持經營。

②當下,居民存儲在銀行的儲蓄是越來越少的,大多數居民都是「房奴」。

加上支付寶,微信等各類新式「儲蓄罐」的成熟,銀行攬儲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啊,而且銀行存款利率一年期才一個多點,遠遠趕不上貨幣的貶值速度啊,現在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存錢在銀行的少之又少。年紀大點的倒是存銀行,可是有兒子的,早就拿出來貸款買房。

從某種角度來說:銀行上市融資,背後也有高房價的助推!

③高房價吞噬了居民的儲蓄,由資產變成負債,銀行攬儲來源減少,貸款增加, 時間一長,銀行流動資金就會出現緊張,因為錢都貸出去了,一時半會兒收不回來,要是哪天有幾個大戶集中來取現金,銀行流動性就會瞬間斷流。

如何去解決呢,上市融資唄。到大A股上去套現唄,億萬股民隨便一個人出一百,這錢馬上就來了。所以說,此刻一批小銀行上市,你懂得。

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也要理性投資。風險與機會同在。為了顧全大局,也是支持銀行上市融資,畢竟銀行是金融的穩定器。

最後提醒各位: 無論銀行上市融資與否,在股市裡都要謹慎參與!畢竟股市裡的錢不好掙,想掙銀行的錢,更難!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應該指的是齊魯銀行吧

6月6日,證監會網站披露齊魯銀行的A股首發招股書,作為首家在新三板掛牌的城商行,齊魯銀行若成功在A股上市,將有望成為繼青島銀行、青島農商行之後,山東省第三家在A股上市的銀行。

濟南農商行的羅生門
在齊魯銀行要上市的背景下

同城的濟南農商行卻發生了「巨額+桃色」事件

事實真偽尚難下定論

但雙方關於學歷的描述卻有些超出意外

官方說高中學歷---而其個人卻說是本科學歷

這么簡單的問題竟然發生了分歧!

實在是很難讓吃瓜群眾理解。
城商行的大事件
近期有兩件事,將城商銀行帶入大眾視野

一個是號稱「北包商、南泰隆」的包商銀行

另一個是無法出具財務報告的上市銀行「錦州銀行」

如果不出事情,這些都是很優質的城市商業銀行
齊魯銀行上市
大規模城商行排隊上市

能不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暫且不談

如此巨無霸們上市融資

對當前如此疲弱的股市至少不是利好!

齊魯銀行當然有申請上市的資格

但在城商行密集爆料的背景下

希望證監會能嚴格把關

希望在無數榮譽頭銜的背後

是企業實實在在的成績!

而不是虛假的財務報表!

更不是無法出具財務報表的尷尬!

銀行沖刺IPO,是市場行為,也是必然會發生的行為!只是目前銀行扎堆IPO,讓一向銀行不是主角的IPO市場顯得格外熱鬧!綜合來看有以下幾點:1.金融市場融資工具的成熟化,套路已經被大家認可,也符合政府監管機構要求;2.銀行是市場主題,是資本行為,背後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實現是其經營的第一要務;3.企業發展,業務開展有益;大家覺得呢!

不見棺材不落淚,打著創新的旗號幹了多少傷天害理的勾當,好好總結一下,睜開眼睛好好看看這兩年金融行業埋了多少雷。

我支持注冊證,符合條件都的公司都可以上市,選擇餘地大了才有可能擇優劣汰,也就不會有很多人拿著錢就為了打新,不會有太多人把股市當賭場,也就不會有太多公司就為圈錢而上市,這個股市才能 健康 發展起來。

圈錢啊!低成本的上市圈錢割韭菜跑路,誰不打破腦袋往裡鑽啊!

⑹ 為什麼銀行市盈率低

銀行股市盈率普遍偏低是全球現象,並非國內獨有現象。次貸危機之後,巴塞爾協議III出台,對全球銀行業的監管力度明顯加強,在提高資本充足率、嚴格資本扣除限制、擴大風險資產覆蓋范圍、引入杠桿率以及加強流動性管理等方面的進一步強化,這令全球銀行股的市盈率普遍下降。

而美歐由於次貸危機後經濟低迷,長期推行低利率與負利率,且銀行的准備金率偏低,所以美歐中小銀行的風險普遍偏高,因此全球銀行股的市盈率普遍偏低,這主要是對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市場風險、銀行業績增長瓶頸期以及監管加強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而國內銀行股市盈率的偏低主要是我國經濟降速、房地產業宏觀調控、利率雙軌制改革、監管讓利、銀行凈息差收窄、行業競爭性加強以及解禁潮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

由於國內房地產業長期以來在GDP中佔比過大,形成了系統性風險,不僅令房價泡沫化,且將財政、地方債、企業負債、居民負債、銀行信貸及表外、金融機構、資本市場等風險捆綁在一起,牽一發動全身,將居民70%的財富都捆綁在了房地產上,這不僅令國內的長期債務問題日漸嚴重,同時還阻塞了消費,阻塞了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大局,因此國內加大了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在住房原則與銀行信貸上都限制流動性向房地產業高速流動。

而房地產業長期以來的高度金融化已經將銀行業全面捆綁,銀行的各種債務結構、表外、理財產品、利潤等等都與房地產業息息相關,所以當房地產業從系統性風險上沖擊中國經濟並有調整要求時,銀行股的估值必然提前反映。

銀行股的流通盤多屬於超級航母,隨著國內A股的快速擴容,市場供大於求的現象比較明顯,原本推動市場走高的資金就不足,這種情況下主力資金介入銀行股的意願就不強。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的銀行持倉市值減少了960億元,持有的上市銀行家數從36家減少到31家。單季度減持比例為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減持集中於龍頭銀行。由於一季度國內面臨衛安問題沖擊,機構對銀行股的預期下降,導致銀行股遭受減持,以至於令銀行股的估值逐步跌入歷史低位。

今年一季度,36家上市銀行中22家銀行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18家銀行盈利保持兩位數增長。上市銀行的利潤長期占據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潤的40%~50%之間,這令國內在宏觀調控上加強了管理,在央行基準利率不動的情況下,通過不斷壓低銀行貸款利率向市場讓利,這會逐步壓低銀行業的凈息差,會給銀行業的利潤增長帶來一些壓力。

而全球經濟今年的衰退會影響國內經濟增速,政府、企業與個人的債務壓力都在擴張過程之中,這令市場預期銀行業的不良率會提高。

2019年,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從年初的1.52%下降至年末的1.46%。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下降,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則上升。而據銀保監會數據,今年一季度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是1.91%,比去年末上升5個基點。預期今年下半年銀行的不良率會進一步提升,但總體還是處於可控范圍內。

2019年,銀行板塊的整體市凈率在0.72倍左右,大面積破凈,今年這一情況並沒有得以改變,雖然銀行股目前估值偏低,且日前有所反彈,但還是缺乏市場資金面的有力支持,因此漲幅有限。投資者可根據市場資金的實際情況而確定是否投資銀行股,若未來市場資金情況有本質性的好轉,銀行股還是有投資價值的。

⑺ 2020上半年凈利潤超100億元的31家公司,銀行高達15家

#尋找真知派#

2020年半年度財務報告已於8月31日全部發布完畢,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凈利潤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31家,他們都是哪些公司?見下表:




這31家公司凈利潤最高的是工商銀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1497.96億元,平均每天凈利高達8億多元。它們涉及的行業包括銀行(15家)、保險(4家)、建築與工程(3家)、房地產(3家)、白酒(2家);煤炭、建築材料、 汽車 、家用電器各一家。

31家公司的利潤總和為11383.74億元,其中15家銀行的利潤為7982.98億元,佔31家公司總盈利的70.13%。

這31家公司我們就不必一一介紹了,因為他們都是耳熟能詳的的公司,就算對他們不了解,看他們的名字和行業,也應該知道他們的主要業務是什麼了。

通過上面的表單,站在我們小股民的角度,看看都能不能找到具備投資價值的公司呢。

首先,表中的利潤大戶是銀行業,其實他們的業務是非常簡單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資金借出得到的貸款利息,次要收入為辦理的業務手續費。主要支出為客戶的存款及理財產品的存款或理財固定利息。這兩者之間的差再減去職工工資等費用,就是公司的凈利潤了。



國家也注意到了目前 社會 的最終利潤大部分流向了銀行,於是在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了「鼓勵銀行合理讓利」。

下面這段是2020年6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的:

我注意到一個數據,2019年整個銀行業的凈利潤為2萬億元,上表中的15家銀行在2019年凈利潤之和為1.56億元。目前國家要求銀行讓利1.5萬億元,那麼,如果在銀行不提高凈利率的情況下,按凈利潤每年10%的增速,2020年銀行業本應該實現2.2萬億元凈利潤,讓利1.5萬億元後,凈利潤應該只剩下7000億元,而目前僅這十五家銀行就已經實現了7982.98億元了,因此可以推論出,如果銀行業要實現1.5萬億元的讓利目標,下半年銀行的凈利潤會降低。

我們從2019年的股息率來看,銀行行是一個非常適合長線投資的行業,上面15家銀行2019年的平均股息率為5.15%,這是遠高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的。

當然,通過上面的讓利要求後,銀行業的股息率將出來下降,這種長線投資思路需要進一步數據的論證了。



接下是保險業了,4家保險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1393.17億元,佔31家公司總凈利潤的12.24%。

保險業其實是很多投資大師鍾愛的行業,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主要業務就是一家保險,戴維斯家族也是一直鍾愛於保險業。

我們來看保險業的運營模式:保險業的收入主要為保費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支出為保險賠付、退保費、紅利支出及職工工資等。

保險合同是經過大數據精算,所以每一款保險,只要賣出數量達到一定比例後,就會出現盈利。

但最最關鍵的是,大部分保險的賠付日期,距離初次投保日期都是很久遠了,那麼就代表著 保險公司可以無息使用這一筆資金相當長時間


我們從上面這張表可以看到,2020年上半年,中國平安的「銀行業務利息凈收入」為504億元,這代表的是所有客戶的資金放在公司所產生的利息凈收益,「非銀行業務利息收入」為563億元,這兩類利息收入就達到了1000多億,而這些資金的來源大部分客戶的無息保費投入。

然後,公司可以利用這些無息資金去做一些投資,由於有大量源源不斷的新資金進來,這些對投資的時限也可以無限延長,從而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上表中的「投資收益」也高達559億元。

這個模式就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模式,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是以保險業務收入作為主要營業收入,公司利用這些無息資金去投資長期成長性公司,利用復利效應讓巴菲特獲得了驚人的財富。

所以,我認為保險業仍然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這個「長期」可以長達我們的一生。

三家建築與工程行業的公司凈利潤合計為562.2億元,佔31家總凈利潤的4.94%。

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都是央企,他們的主要業務是基礎建設,是與國家的發展方向相關。中國發展這么多年來,基礎建設一直是GDP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些企業每年的營業收入均是萬億元或接近萬億元來計算。

在目前的他們都屬於成熟企業,成長性很小,但能夠穩定盈利,股息率也很一般,投資他們基本就只能跟隨上大盤的漲跌幅度。

茅台、五糧液兩位明星龍頭股半年獲利均在百億元以上,其中茅台半年凈利潤239.28億元、五糧液半年凈利潤113.71億元。

白酒屬於消費股的代表,今年的表現相當優秀,但整個板塊已經出現了明顯高估。

消費行業在美國、英國的股市中也一直是長期上漲的好行業,由於消費行業的產品有些為必須消費品,比如食品、調味品;有些為可選消費,比如白酒、家電。但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受經濟周期的影響相對較小,而盈利能力卻很強大,從而可以推動股價的長期上漲。

在白酒板塊出現明顯高估的情況下,我們入場要學會 耐心等待 。好股票,也要等到好價格再入手,不然可能就會出現進場後,很久才解套的尷尬局面。

房地產三家:萬科、保利、綠地,在國家堅持住房不炒的今天,他們仍然能實現百億級的盈利,充分說明,龍頭企業的溢價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房地產行業本屬於周期性行業,在我國目前一直處於一個長牛單邊上漲周期,目前在政策層面的引導下,房地產短時間內,將不會再出現強成長性了,個人不太喜歡周期性行業。

餘下的這四個實現百億級凈利潤企業有煤炭、 汽車 、家電、水泥,除了美的集團是弱周期企業外,其他三家都屬於強周期行業,跟我們的經濟周期息息相關,經濟好起來,他們的表現就非常亮麗,經濟走弱,就可能出現大量虧損,還是上面的觀點,個人不太喜歡周期性行業。

總結:

今天看了這31家半年營業收入達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大概感受有4點:


1.銀行業目前拿走了相當大比例的盈利額,相對應的,這些盈利其實又來自於這4000家上市公司及整個 社會 的資金成本。銀行業這個行業是非常不錯的,業務簡單,賺錢容易,但目前國家已經做出讓整個行業讓利的計劃。未來如何,我們需要逐步觀察,以前長期投資於銀行業吃股利的思路可能變得行不通了。


2.保險業是非常優秀的行業,目前中國群眾的參保意識大幅提高,但商業保險的參保率仍然遠低於發達國家。

因此保險行業的仍然具有成長性,從長期來看是具備投資價值的。


3.消費行業出現了很多偉大的公司,美國的「可口可樂」、「百事」都是消費股的代表,也呈現的是長期上漲的趨勢,所以我們這31家百億級利潤的消費公司,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投資備選品種,當然,我們在公司價值處於 正常估值和低估 的時候買入最佳。


4.周期性公司的購買相對復雜,我們在理解國家的政策方向,並知道經濟的運行規律,從而能在經濟向好的初期買入,而在經濟繁榮的末期賣出,方能取得較好的收益 。

好啦,今天又寫了3000字,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點評,有好的建議與想法或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在這里強調一下,以上文章屬於個人愛好,不作為投資推薦,如果大家依靠文章信息買入股票,風險自負。

⑻ 為什麼周圍的人不管什麼背景的人都想進金融,真的那麼好嗎

金融界里有很多外人看不到的誤區。

去金融行業混,能出頭的是萬里挑一,裡面考驗和關卡不計其數。

作為一名金融業的資深人士,可以明白的告訴你金融圈分四個層級。

第一層,例如保險業務員,證券公司營業廳工作人員,銀行網點人員,散戶理財人員等等,這類人員對於學歷基本無要求,起薪和一般銷售人員差不多,剩下靠業務提成和福利(什麼季度獎,年終獎等),一般年入不會超過20萬

第二層,各金融企業內部投資部,風控部等配備人員,是一些被分配活的助手和專門碼字寫材料的槍手,能接觸到一些非核心東西,對於項目沒有發言權,但是普遍要求學歷很高,一般都是碩士博士等,在這個層次能學到很多東西,不過具體看個人,一般年薪30-50萬。

第三層,和金融公司核心部門一把手和公司副總級別的人員,一般決定公司接項目,審核項目等項目大方向上的決定,對於專業能力和眼光要求極高,關繫到整個公司的業務能力,對於學歷什麼的可以說沒什麼要求,只要能幹得好活就行,這個層面是以能力為尊的。一般年薪都是50+起,還帶項目提成,年用收入不好預估。

第四層,各金融公司的一把手,這個在我們的體制下就不用解釋了,不是有能力就可以做的,需要高級資源。

這幾年,銀行,信託,股票,基金,P2P等等,不斷爆雷,被牽進去的人是一坨一坨的,裡面很多問題內行都知道,但是不能對外說,只能告訴大家,能拿出來說的都不算什麼大問題。

這么的去算一下,說能出頭的萬里挑一已經很客氣了,而人來的越多,其實第一層的人日子越難過,而後面幾層人員位子都是有定數的,國家說是要發展金融業,可是金融沒怎麼對民間開放,過早進去只會坑了自己。

高學歷在整個行業里是普遍的,碩博只能讓你進入第二層,而後面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都是幾何倍增長,哪怕以華爾街這種地方,高學歷高智商進去,到有能力獨立完成整個項目,年齡也要40歲左右,很多成套的東西,不是說懂個大概,或者能做其中的某一塊就行的。而我們這,能達到這種水平的人,少的可憐。這種頂級人才,年薪一般都是500+萬美金+項目提成+公司分紅,而這樣的人全世界幾萬個還是有的,只是國內比熊貓少是肯定的,能完全發揮自己的還要再少,所以很多人在說完全開放金融,那其實就是個笑話,西方世界玩金融400+年,我們才幾年,連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都無法建立,只能讀點基本,金融史和公布的案例知道無數,實戰能力0,這就能幹活了?如果現在開放,我們將面臨大屠殺,幾十年的改革成果一兩年之內就沒了。

人生無憾。

金融業有很多,像券商、銀行、信託、基金和租賃都是金融的細分行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高收入,看起來風光,都是在高檔寫字樓裡面,冬暖夏涼。

確實金融業收入很高,向銀行盡管20年業績下滑,出現降薪的傳言,但整體看,其收入水平還是一般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銀行業中工資最低的是六大行,六大行上半年最高的交行為13.06萬元,中行以11.07萬元墊底。而傳聞降薪30%的建行為12.1萬元,人均薪酬同比減少7500元,降幅5.86%。此外,郵儲、農行、工行人均薪酬分別為11.93萬元、12.45萬元、11.42萬元。年薪超過20萬還是很平常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工資就很高了。上半年招行人均薪酬高達34.3萬元,寧波銀行是23.37萬元。在寧波銀行,年薪30-50萬是很稀鬆平常的。

打工仔就是為了一份工資,自然高工資就會吸引很多人前往招聘,銀行對招聘畢業生的要求就很高,不是211和985,是不會看你的簡歷的,前幾年孩子大學畢業,想進銀行,還真的是很不容易,咨詢了一下,有熟人想進知名銀行根本就是不可能,需要經過筆試和面試才行,對學校也有很嚴格的規定,就是一些默默無名的銀行也是非常苦難。

我以前就是銀行職員,學到很多金融知識,和危機處理,後來買斷工齡,金融外表風光無限,其實就像籠子里的鳥一樣外面想進來,里邊的想出去,金融業務以及衍生品開發很多,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租賃等有些業務重疊,頂級人才鳳毛麟角,像銀行業就是經營貨幣的公司,跟經營別的產品是一樣的,通過存貸差賺取利潤,其實我覺得利潤率不高,有的網點業務少都不夠費用,像幾大行存款利率大概是百分之二,貸款利率大概是百分之四點三左右,百分之二的利潤在所有行業里算低的了,並且像郵政、保險公司、地方金融,小額貸款公司等近幾年都可以放貸,對專業銀行造成巨大壓力,各個機構都高價招攬人才,其實我覺得真正的國際化接軌的人才沒幾個,大都是仰仗拉住幾個大客戶。

為什麼現在進金融圈的人越來越多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中國金融行業利潤非常之高,掙走了 社會 上絕大部分經濟部門的利潤,吸引大量 社會 精英進入到金融行業。(1)此如2019中國銀行業總利潤超過了20000億人民幣的利潤,中國工商銀行一家銀行的利潤就達到3134億元人民幣。中國中投公司2019年利潤接近7800億元人民幣。中國平安2019年利潤1643億元人民幣,中國人壽592億萬人民幣。(2)同期實體經濟行業利潤情況:中國華為2019年利潤617億元,格力電器元247億元,中國美的億元242億元,中國海爾82億元,中國一汽440億元,徐州重工48億元,中國三一重工114億元。(3)2019年中國A股市場3827家上公司總利潤37800億元,其中35家銀行上市公司利潤16727億元佔中國A股上市公司總利潤的44.2%其中工農中建四大行2019利潤達9974億元,五大上市保險公司2019年利潤達到2700億元,37家上市證券公司2019年利潤1016億元。中國A股上市的銀行,保險證券共計77家金融機構佔了中國A股上市公司總利潤的54%.其他的375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總共只佔44%.所以中國金融行業掙走了經濟活動中絕大部分利潤。 社會 上大量資本脫離實體經濟,進入到金融行業,造成經濟脫實向虛,實體經濟失血嚴重,以至於拿錢炒錢。自然會吸引人才進入利潤豐厚的行業。

二,金融行業收入非常高,各種待遇非常高。中國銀行業,保險,證券,信託等金融行業人員平均收入水平超過了當地公務員。而且壓力此公務員小,發展機會比公務員多。各種業務提成和獎勵非常豐厚。工作環境優越,工作更體面。

三,金融行業可以接觸到許多內部消息。商業 社會 信息就是金錢。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尤其是證券股票行業,從事這個行業的基本沒有窮人,都是中產階級及富人。這個行業有的人並不比別人聰明,比別的行業的人累,但是一定比別的行業的人有錢,積累財富的速度更快。

四,中國的國情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現在已經是產業資本第一大國,金融資本第一大國。金融行業蓬勃發展,行業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你銀行,證券,保險行業更是發展迅猛,未來還會變成金融強國。吸納的人才會更多。

綜上所述,造成中國許多的 社會 精英人才進入到了金融行業。中國有位商業大佬說了一句名言:掙錢的最高的境界就是離事情遠,離事非更遠,離錢近。

因為金融賺錢快,就這么簡單。

我沒記錯的話,在過去的十年裡,金融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始終是保持在全部行業排名前三名的位置,偶爾還會和互聯網行業競爭一下冠軍的寶座。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家要想盡快憑自己的工資買房、買車,做金融顯然會是一條捷徑。

做金融為什麼賺錢快呢?因為金融業是直接和錢打交道的行業,就像有一個故事裡說的,當你用手拿起一塊肉,放到另一個地方時,你的手上也會沾滿肉油,而金融業,賺的便是這一部分「肉油」錢。

但也必須承認,如果不是家境殷實的話,做金融,特別是做基層金融員工,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銀行的客戶經理要去想方設法拉存款、櫃員每天都是重復勞動;券商的客戶經理要完成開戶任務、保險代理人也要推銷保險……這類金融基層崗位,壓力極大,淘汰率極高,也是各金融機構常年招聘的崗位。

不說其他,只說證券!

目前低端職位,人滿為患!

高端職位,人才欠缺嚴重!

以前的低端職位,比如證券經紀人,由於交易傭金高,客戶開戶多了,收入就上去了。現在單靠傭金,只能喝西北風。

最近有政策說,三方平台和券商合作。這必將再次提升投研能力要求,面對高端人才,新入行小白更難混!

如果有研究生以上學位還好些,以下學歷,會很難!

第一,金融行業待遇好。這是大家公認的觀點。比如基層證券經紀人,底薪可能不會太高,但是只要他能夠拉來客戶給營業部帶來收益,那他個人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尤其是家境比較好的,只要能為營業部引入資金,那他個人年薪幾十萬也是有可能的。更不用說金融行業里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了,他們學歷高、能力卓越,是各金融單位不惜高薪去聘請的。

第二,金融行業環境好。工作環境是大家選擇工作會考量的標准,眾所周知金融行業環境干凈整潔,明亮的大廳干凈的辦公室冬暖夏涼。

第三,金融行業前景好。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業都是有周期的,從新興到成長最後沒落。相比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金融所從事的就是金錢交易,屬於妥妥的朝陽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第四,金融行業人脈廣。我們處於一個大的人情 社會 中,無可避免的就是人際交往,而在金融行業,可以結識各行各業的精英,對於自己及家庭以後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找對象也是比較吃香的呦。

第五,金融行業雙休和節假日正常休息。
雖然金融行業也會有很多加班現象,但是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比例的。相比於其他行業來說,金融還是不錯的選擇。

要賺錢先要離錢近,實業要做大做強,也需要結合金融,這是為什麼不管什麼背景的人都想進金融的非常重要原因!
1:金融賺不賺錢,因人而異,但金融行業工資收入的確是每年都能排進前五名,2019年論行業收入排名,金融第三,年平均收入超過13萬,和農林牧漁相比,年平均收入高出400%,同樣是努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小。同樣是努力賺錢,為何不選擇一個更容易賺錢的行業。

行業收入排名

2:金融行業提供了很多職位,供各種學歷的人尋夢,開放性夠強,談到金融,一定是專業性要求高,門檻高,但其實翻開招聘信息中的金融公司,發現很多門檻其實很低,只要人脈,只要情商,剩下的就是公司專業培訓和業務開拓的配合!

金融中包含保險,證券,信託,銀行等不同的細分行業,以金融保險為例,對於銷售的學歷要求,可以是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海納百川,只要你有人脈,情商不差,經過公司幾天封閉培訓,就可以展業了,後期就算在展業中遇到了一些專業問題,公司還有定期產品介紹或是推薦會,或是各種活動,專業講師會協助完成「洗腦」,提單。
金融行業,的確很鞭策人!
金融行業細分比較清晰,核心就是資金和資金管理,一切都是圍繞這兩塊展開,銀行從儲戶手中吸納資金,再把資金放給有需要的,賺取利息,保險通過保費獲得具有成本的資金,再投資出去,獲取高於賠付的投資收益。。。2008年世界首富就是股神巴菲特,一個憑借專心投資60年的美國老頭。它的傳奇被無數國家的人所知悉,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巴菲特

金融+實體模式已經深入,一個企業不懂金融和懂金融,差距會很大!
京東,一個網上商城加自建配送體系的公司,從1998年創辦以來,近10多年未盈利,憑什麼活下來,而且成為阿里系最大競爭者,背後力量就是金融風投資金的支撐。2009年獲得今日資本等聯合2100萬投資,後期又進行多輪融資,2014年通過在美上市,再獲IPO融資,源源不斷的資金續命,擴張,構建自營物流系統,最終成就了今日超過3000億美元京東帝國!

今日民營在行業中數一數二的企業那個又不是在金融資本助力之下,快速壯大,搶占市場份額,阿里,騰訊,拼多多,蔚來 汽車 。。。。。

成就別人,成就自己
金融對於企業對於經濟而言,無非就是用錢解決時間,市場,資源的問題,這是一種紐帶,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金融離錢很近,更要一身正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金融好不好,從經濟層面說需要金融,但不能過度金融化
這次疫情,銀行讓利,支持實體企業復工復產,就是利國利民,2008年美國過度金融化,導致全球金融危機,任何事情過猶不及!

首先,金融行業的平均待遇遠超其他行業。
隨便放幾張我之前整理過的上市銀行和券商的薪酬圖:

就拿銀行來說,四大行工資算最低的了,但是平均下來也是月薪2萬以上,而這個收入如果放在製造業,至少是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或者外企的資深工程師以上才能有這個收入水平,可是在銀行,只是一個平均薪酬而已。

這些數據都是來自於相關上市銀行和券商的財報,數據真實性沒有問題,實際的待遇只會比這個更高。或許有人說這都是上市主體的數據,那麼非上市的金融機構呢?這個可以看一下今年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

很多人說這個平均數不能代表這個行業人人收入都高,這么說聽上去有道理,但其實哪個行業都是一樣的,基本上都是金字塔型的收入結構,越往上越難,金融行業當然也不例外。平均工資本來比較的就是行業差距而非個人之見的差距。
其次,金融行業人人趨之如騖存隱憂
正如題主所言,周圍不管什麼背景,人人都想進金融行業。如果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有制度的原因,那麼對 社會 和行業的長久發展其實是不利的。

一是容易導致人才結構失衡。現在很多名校畢業生都想進金融行業,像化工、煤炭、石油等傳統行業因為待遇低加上工作強度大、危險性高很難吸引到優秀的人才,但每個行業都是國家和 社會 發展離不開的。長此下去,一部分行業的人才結構就會失衡,進而導致 社會 的整體失衡。

二是容易形成權力尋租。金融行業很多都是國企,招人和調動沒有機關和事業單位那麼嚴格,但金融行業收入又高,這勢必會導致不正之風,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三是金融行業待遇高的背後是金融業侵吞了實體經濟的利潤。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36家銀行的利潤經常都能佔到所有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以上,如果再加上券商、保險、信託、金融租賃、網貸,基金,佔比就更高了。這樣下去,實體經濟的利潤得不到保障,研發和人才工作都會受到影響。#理財大賽第三季#

⑼ 銀行股息分紅是每年約為凈利潤的30%,剩下的70%哪裡去了

我國的銀行股每年賺的不斷增加,但股價不斷下跌,其中一個出要原因就是每年凈利30%分紅外,剩下的70%全部作為凈資產,造成凈資產折價越來越高,股價越來越低

綜上所述,銀行獲得凈利潤以後,每年大概30%分紅以後,其他基本上都進入凈資產了。

另外,個人解決這個有個兩全其美方法就是:把剩下70%的一半用於回購本公司股票,然後再把這些核銷掉,總股本減少,參加分紅的股份減少了,每股業績必然增加了。美國銀行股為什麼漲的這樣好,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回購股份,如果銀行走上慢牛行情,何愁中國股市沒有大牛市,金融強國更是有很大的希望!

閱讀全文

與銀行利潤占上市公司利潤一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企煤電股票 瀏覽:642
雲錢袋理財怎麼樣 瀏覽:593
券商龍頭股票有哪些 瀏覽:502
斯太爾中金對外投資 瀏覽:265
什麼叫整合貸款 瀏覽:320
主力殺融資 瀏覽:789
河南安陽融資 瀏覽:802
民生外匯業務 瀏覽:168
大自然地板股票 瀏覽:657
集市訂單貸款怎麼取消 瀏覽:968
我國股票儲蓄 瀏覽:262
股票私盤 瀏覽:391
天翼視訊股票老左直播 瀏覽:544
恆瑞貴金屬招商 瀏覽:7
我國基金為 瀏覽:610
投資拉動經濟轉型 瀏覽:334
期貨價格下跌持倉量上升 瀏覽:10
公共信託基金 瀏覽:810
外匯退回時間多久 瀏覽:324
虧損外匯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