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2019年大股東一共減持了多少

2019年大股東一共減持了多少

發布時間:2022-11-06 17:09:03

Ⅰ 「軟銀減持阿里套現340億美元」引關注,剩下的那些股份在誰手中

據媒體爆料,“軟銀減持阿里套現340億美元”這一消息在傳出後,也快速的沖上了微博的熱搜榜單,引發了大量的網友關注。這一波的溢出讓阿里巴巴的股盤的股份也是一直呈跌落現象,但據目前的現象來看,馬雲直接持股比例5%左右,剩下的最大股東權仍在軟銀集團手中。

而軟銀集團為了不吃虧在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之後也在不斷的拋股,持股比例也在不斷的下降,從百分之25.2下降到24.9%又下降到24.8%,現在也從6月底的23.7%下降到現在的14.6%。這就預示著軟銀集團手裡持有的阿里巴巴的股份已經跌破了20%,但是據目前情況來看,即使軟銀集團從阿里巴巴並從裡面套取現金340億美元,軟銀集團也仍舊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

股票減持後的一般走勢

一般的走勢是一般會略微出現上升趨勢
原因是:股票減持完是指大股東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減持的股份已經全部賣出,一般來說,當個股減持完畢之後,說明市場上的空單減少,是一種利好的消息,市場上的投資者會陸陸續續地買入,在買入單的推動下,個股會出現上漲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統計數據顯示,在近期A股市場各大股指新高迭創的同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也在創出新高。數據顯示,農歷新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50家公司的股東減持,累計減持36.83億股,累計套現406.97億元,刷新年內新高。
(二)減持只要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適量有序;
二是提前預告、穩定預期,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證券市場最擔心的是不確定風險,確定了的信息,對股價影響就會降至最低;
三是為了上市公司的發展。那麼適量有序的減持不但不會對二級市場股價產生壓力,反而有利公司股價上漲。」
(三)現行減持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是大股東集中減持規范不夠完善,大宗交易轉讓股份成為繞道監管的「後門」;
二是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後的減持數量沒有限制;
三是對於雖然不是大股東但持有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的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後大幅減持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規范;
四是有關股東減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夠完備,一些大股東、董監高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
五是市場上還存在董監高通過辭職方式,人為規避減持規則等「惡意減持」行為。
(四)減持的原因:
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不看好,公司業績可能要走下坡路,導致股價一直陰跌不止,而大股東對於公司業績提升沒有信心,只能想辦法把二級市場的股份兌現,不然等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的時候會跌更多,所以會提前減持。

Ⅲ A股重要股東套現3000億是怎麼回事

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10日,2020年7月份A股的重要股東們已減持股數達70.08億股,已套現金額更是超過1069.6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好幾倍。截止7月10日,2020年年內,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已減持股數高達225.98億股,總套現金額已超過3116.99億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105%,涉及上市公司數量多達1525家。

7月10日,連續狂飆突進的A股,終於冷靜下來了:上證指數低開低走,大跌近2%失守3400點,A股六大重要指數中,僅創業板錄得上漲,但整體走勢也不盡如人意,全天上演沖高回落,小幅收漲0.74%。

(3)2019年大股東一共減持了多少擴展閱讀

有人套現離場,有人跑步入場

而與A股重要股東們瘋狂減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個人投資者、杠桿資金正在跑步入場。7月以來,個人投資者的入市熱情不斷被刺激,各家券商的線上開戶都出現了擁擠、排隊的罕見景象。

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6日,北方某頭部券商開戶數量大約是上周日均開戶量的2倍,加上周末累積的需求,6日當天新增開戶數約為上周的3到4倍。行情繼續如火如荼,市場中有人直言,感覺恍如2015年的大牛市,更有投資者表示「滿倉加杠桿,再不進場就來不及了」。

另外,場內的杠桿資金正在大舉加倉。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9日收盤,A股的融資總余額突破1.2萬億,達到12846.76億元,較上周五增加1179.11億元,創出A股史上單周增量的新高。

Ⅳ 半年報公布前,這些「白馬股」遭遇大幅減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東阿阿膠(000423.SZ)等「白馬股」紛紛「爆雷」,8月初的A股因為外圍不確定性而遭遇大幅調整。在多數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即將公布之際,投資者依然心存疑慮——半年報到底誰又會「爆雷」?這對投資者來說依然猶如猜謎一樣難以捉摸,也讓市場風險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聲稱格力不會「爆雷」,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但並非每家白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馬股」的主要股東或者董監高都在紛紛套現,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海天味業(603288.SH)、恆瑞醫葯(600276.SH)、蘇泊爾(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個位數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訊精密(002475.SZ)和貴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東和高管減持後,盡管遭遇短暫調整,但此後還是繼續創出 歷史 新高。

從海天味業到恆瑞醫葯,遭遇董監高減持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報不達預期的沖擊。上證2440點的牛市反轉格局未變,市場處於牛市第二波上漲前的蓄勢階段,企業盈利即將見底,跟蹤國內政策落地及中美關系進展。市場下蹲為起跳做准備,中期角度這是布局期,未來牛市第二波上漲以 科技 和券商進攻,核心資產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報不如預期,股價大幅下跌。食品飲料、醫葯等行業的品牌消費企業,下一個「爆雷」的會是誰?盡管這很難預計,但卻有一些企業的董監高和主要股東似乎是「先知先覺」減持,尤其是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的董監高減持讓人有一定擔憂。

4月23日海天味業發布的公告顯示,因個人資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吳振興、葉燕橋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5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監事陳伯林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40萬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陳君陽和公司董事會秘書張欣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30萬股公司股份,以上股東的減持將於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進行。公開資料顯示,5月17日至今,吳振興、葉燕橋、陳君陽、張欣分別累計減持22萬股、15萬股、13.53萬股和14萬股海天味業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業公告稱,陳伯林家屬於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錄其賬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2.3萬股,成交均價為95.81元/股,成交金額11784677.00元,賣出最高成交價96.60元;同時還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價95.48元/股,成交金額190960.00元。陳伯林因誤操作買入公司股票的行為構成短線交易,本次誤操作造成的短線交易獲得收益 2240元按規定歸公司所有。

7月19日,恆瑞醫葯公告稱,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蔣新華、周雲曙、蔣素梅、李克儉、劉疆、袁開紅、孫傑平、戴洪斌、沈亞平、孫緒根、陶維康、周宋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共 211.43萬股,占總股本的 0.0478%。本次減持計劃實施期限時間已過半,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上述減持價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間。

相比上述海天味業和恆瑞醫葯董監高的集體減持,蘇泊爾和海螺水泥的高管減持,更有個人行為的性質。

作為小家電板塊牛股的代表,蘇泊爾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財務總監徐波減持合共10.28萬股,減持價格都在70元以上,套現近800萬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稱,減持計劃實施前,副總經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萬股,占總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計減持7.34萬股,占總股本的0.0014%,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從立訊精密到貴州茅台:減持並未阻礙股價新高

股東減持後股價創出新高,他們到底會不會後悔?

2019年3月4日,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4607.1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12%,減持均價19.84元/股。此次減持完成後,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合計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訊有限再次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621.85萬股,占總股本的0.8802%,減持均價19.5元/股。同時,立訊有限承諾自此次減持完成之日起後六個月內將不減持公司股票,前後兩次減持股份參考市值合計約16.203億元。立訊有限減持所獲資金將用於其償還銀行借款,降低股票質押率。

7月29日,立訊精密創出了22.66元的 歷史 新高。

立訊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現過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稱,立訊有限於2017年9月19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6345萬股,占總股本的近2%,交易價格為復權前的19.74元(相當於復權後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貴州茅台公告稱,「2018年9月26日,副總經理萬波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減持股份計劃已完成。」減持價格為每股725.92元,萬波藉此就套現了超過50.7萬元。盡管之後因為2018年三季報業績無法滿足市場預期,貴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還是突破千元大關創出 歷史 新高。

產業資本維持凈減持,快遞行業首當其沖

除了上述董監高減持以外,產業資本減持也不斷涌現,上述的立訊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從絕對規模看,7月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凈減持262.4億元,而2019年6月凈減持167.7億元,2017年6月以來產業資本月均凈減持76.3億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擬凈減持市值約為369.01億元,2017年6月(減持新規實施)以來月均公告擬凈減持249.86億元。

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產業資本保持凈增持,其他月份產業資本均呈現凈減持狀態。2019年4月以來市場主題和熱點較為缺乏,但價值股業績不斷暴露出問題,7月價值股跌幅明顯。科創板受資金青睞,情緒較高,A股部分行業受到情緒蔓延影響,成長類行業估值有所上調。

8月1日,申通快遞(002468.SZ)公布轉讓控股權而股價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遞也公告稱,持申通快遞468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3.06%)股東南通泓石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在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530.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1%)。

順豐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東大幅減持。持股5%以上股東寧波順達豐潤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順達豐潤」)計劃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減持數量不超過1.32億股,減持比例不超過3%。7月31日,順豐控股公告稱,順豐豐達已經減持了4192.65萬股,減持均價31.44元,不過「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Ⅳ 東方財富控股股東擬減持逾1億公司股票,小散該跟著大股東一起出貨嗎

投資應該遵從個人的理念,而不是去跟隨其他人。近日,東方財富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沈友根先生將減持公司不超過1.6億股,按照最新的交易價格,其減持金額將超過30億。有媒體披露這已經是東方財富近一年來第五次的減持了,上一次減持是在去年的六月份。而與減持對應的是,東方財富的股價在近段時間迎來飆升,要知道去年年初,東方財富的股價還只有13塊,而到了今年其股價已經漲到了40元每股,股價在一年的時間里,翻了兩倍以上,這也難怪管理層著急著減持了。

Ⅵ 市值蒸發6000多億,遭大股東減持,成立33年的中國平安怎麼了

深圳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了一個國際性大都市,這與它的開放和創新分不開。40多年來,深圳誕生了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騰訊,中國最大的民企華為,還有順豐、大疆、立訊、正威等一系列優秀的公司。

不過,說到深圳最賺錢的公司,不是華為,也不是騰訊,而是中國平安。創立30多年來,中國平安發展成為了一個超級金融集團,業績和股價表現都非常優秀,是為數不多的A+H股雙萬億市值的公司。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平安2020年凈利潤為1430.99億元,同比下降4.2%,已經是多年蟬聯深圳最賺錢的企業。實際上,除了利潤,中國平安也是深圳收入最高的企業,2020年達到1.32萬億,華為是8000多億。不過,騰訊在利潤上開始狂追,2020年達到1227.42億元,同比增長30%,與中國平安的差距在縮小。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業區 社會 保險經理馬明哲的提議下,平安保險公司正式成立,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是一家國企,彼時只有12名員工。在馬明哲的帶領下,平安保險開啟了狂奔猛進過程。

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從1992年引入保險代理人制度,通過人海戰術,大舉擴張。2002年後,中國平安又成為綜合金融控股試點集團,拿到了銀行、證券、期貨等「金融全牌照」,成為了一家綜合性金融集團。2012年後,平安又擴展到了金融 科技 領域,平安醫療、陸金所、 汽車 之家,一個個品牌相繼崛起。

在發展過程中,中國平安的股東也不斷發生變化,原始股東工行和招商局相繼退出,後來英國匯豐銀行成為了最大股東,如今泰國卜蜂集團又是大股東。不過由於股東分散,並沒有控股股東,中國平安成為了一家非國有企業,既不是國企,也不是民企。

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中國平安位列第21名。而在「2021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榜單中,中國平安排第49位,六度蟬聯全球保險業第一品牌。中國平安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金融保險集團。

創立30年來,隨著業績的持續優異表現,中國平安的股價也一路上漲,堪稱「白馬股」。然而,白馬股似乎也不行了,股價持續下跌。

7月14日,中國平安跌破60元,收盤價57.91元,而去年12月1日,股價曾高達93.22元。也就是說2021年以來,平安跌幅超過30%,市值蒸發6000多億。這對於中國平安來說,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從資本市場來說,中國平安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每次轉型都非常成功。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時,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金融,中國平安快速轉型,在金融 科技 領域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

然而如今股價卻大跌,就連大股東都兩度減持。去年卜蜂集團減持了2.2億股,今年6月16日又減持了1.83億股,兩次共套現290億元,持股比例下降到6.85%。

股價下跌,市值蒸發,一般都是受業績表現不佳的影響,中國平安也是一樣。

據了解,壽險業務是對公司利潤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如果這塊業務出現了問題,那公司業績和利潤必然受影響。2020年因為疫情,出現了下滑也正常,但進入到2021年,我國基本上全面恢復了生產生活,而中國平安的保費卻下降了5.66%,保費收入為3610.8億元。

中國平安的保險業務靠的是保險代理人制度,實際上就是「人海戰術」,這些人和平安並沒有勞動合同關系。一般都是自己先買份保險,然後拉親朋好友來買保險。如今這種模式的效果越來越差,成交率下降,導致業績下降。平安保險的代理人從2019年末的116.7萬人下降到2020年末的102.4萬人。

另外,中國平安也是一家投資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達3.7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6%,但卻頻繁踩坑,540億拿下華夏幸福,370.5億元—507.5億元攬下方正集團爛攤子,還花費330億元收購凱德集團的來福士項目,可以說每個都是大手筆,但能夠給帶來多少效益,還要打個問號。

還有就是中國平安這兩年高管也是動盪不已,2019年11月聯席首席執行官李源祥辭職,去年3月,被視為平安集團「太子」、馬明哲接班人的副董事長任匯川也離開了,11月平安人壽副董事長毛偉標離職加盟京東。當然,馬明哲自己也在7月辭去了集團CEO職位。

對於一家成立33年,總資產超9萬億的超級企業,想要業績持續增長,就必須在戰略上持續創新,走錯了方向,那就會出大問題。

Ⅶ 大股東減持事件再分析騰訊的價值

小慢投資之路 陪你慢慢變富

這兩天中概互聯網比較火的一個事情就是,一直漲的好好的,騰訊突然直線跳水,原來企鵝被大股東Naspers減持,受此影響這幾天騰訊開始下跌,小慢的騰訊和中概互聯網持倉將近34%,那麼減持影響有多大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為啥突然在這個時候減持

我們先梳理一下事件過程,騰訊大股東是MIH,目前佔有騰訊的股份28.82%,持有約27.69億股。

MIH是荷蘭上市公司Prosus的全資子公司,而Prosus的控股股東是另一家南非上市公司南非報業集團Naspers。這次是南非報業集團對騰訊的股份減持,如何操作實現呢?上市公司Naspers控股上市公司Prosus,Prosus全資持有非上市子公司MIH,MIH持有27.69億股騰訊。

這次減持主要是Naspers發起,騰訊公告顯示,Naspers集團的減持原因是,他們將開啟一項長期的、開放式回購計劃,用以提高該集團每股資產凈值,並為其股東釋放即時價值。根據計劃,回購資金將通過Naspers集團有序、小幅出售騰訊公司股票獲得,即「賣騰訊,買自己」。

Prosus為例,6月28日,收盤價60.42歐元,而Prosus的 每股凈資產是116.5歐元,其中騰訊股票市值為90.6歐元。根據6月28日收盤價來算,股價 0.52倍PB,對折了這是。這個就屬於格雷厄姆說的價格明顯低於價值,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過,比如2019年搜狐的市值還不如自己手裡的一棟樓,雅虎落魄的時候也是不如自己持有的阿里股票值錢,終究會有人讓它價值回歸的。

Prosus公司股價相對凈資產對折,嚴重低估了,如果持有騰訊的屬於低估狀態,那麼持有騰訊的自己公司再被市場打半折,那絕對屬於嚴重低估了。如果賣掉低估的買入嚴重低估的屬於正確的價值投資行為,這樣也好給自己的股東一個交代。

Prosus今年還減持了1.31億京東的股票,獲利36.7億美元,屬於騰訊上次分派所得。同時還在出售自己旗下俄羅斯的Avito,出售後獲得的資金滿足不了回購自家股票的需求,才不得已賣出騰訊的股票。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這次賣出的理由:窮爺爺Naspers日子過不下去了,找窮兒子Prosus要錢周轉一下,窮兒子兜里錢不夠了只好賣點有錢的孫子騰訊的股票。

二、那麼他要減持多少錢以及減持多久呢

根據公告,本次減持是為執行一項長期、開放式的回購計劃,Naspers預計每天出售的騰訊股份數目平均不會超過騰訊日平均成交量的3-5%。

根據Prosus的公告,所得到的授權是到2023年2月底之前,回購Prosus公司上限為2.65億股。如果按照6月28日的股價60.42歐元來算,需要60.42X2.65億 160億歐元,摺合1328億港幣,按照騰訊的股價365港幣來計算,需要出售約3.6億股。如果按照Prosus的凈資產116.5歐元作為回購上限來算,最大資金需求是116.5X2.65億 308億歐元,摺合約2550億港幣,按照騰訊的股價365港幣來算,出售上限為6.7億股。

回購的這個事情屬於提高市場的預期,從而推升股價,這幾天回購計劃已經讓股價反彈了20%左右了,估計不需要減持那麼多。大股東為了減少對騰訊的影響或者趁著反彈想賣得更高一點,設置了每天賣出量不超過當日交易量的3-5%,我們來算下每日成交量多少。

最近幾個月成交的高點5月31日的成交量6475萬股,按照5%來計算,每天賣出下限大概是6475X3% 195萬股,上限5%的話是324萬股。

如果按照最少賣出3.6億股來算,每天賣出195-324萬股,需要111-184天,大概5-9個月如果按照最多賣出6.7億股,需要207—344天左右吧,大概需要9-16個月減持時間,如果要擔心大股東出售股份的影響,那以後每天都是煎熬啊。

三、減持是不是代表大股東不看好騰訊的未來呢

按照最多減持6.7億股,還持有20.99億股,佔比22%,依然是最大股東,如果不看好了應該減持更多,畢竟2021年MIH這筆投入2760萬美元,按照現在低估的騰訊4489億美元的市值來算也賺了1293億美元,21年左右賺了大概4600多倍。

現在我們不知道大股東是否不看好騰訊,為啥不在萬億美元市值的時候減持,現在低估了減持,我覺得大股東也無法預判未來走勢。所以我們不能用別人的看法來指導我們的投資。

四、對騰訊股價有什麼影響

大股東減持這事,屬於利空因素,短期肯定會有影響,每天減持3-5%的量,南下資金都接得起來。港股市場流動性受兩股資金的影響,一股是南下資金,目前持續流入狀態,一股是海外資金,目前美國加息該走的海外資金都走的差不多了,一旦停止加息,流動性回來,港股這些 科技 公司是第一個買入對象,因為代表了中國目前最好的公司。

如果這點減持就能讓騰訊的股價長期下壓,那隻能說明本該就下跌了,減持只是個下跌的借口而已。

針對大股東的減持,騰訊用回購表明了態度。根據公告,於6月28日回購83萬股,回購價格為358港元~368港元,共耗資約3億港元。這次回購屬於雙贏,都便宜回購了自己公司,提升了股價給了投資者信心。

自2021年2月份股價下跌以來,騰訊目前已經回購了93億港元,回購股份約2251萬股,回購均價約413港元/股,按照現在356港元/股就算公司高管對自己最了解,回購也不是最低點,更何況各位小散了呢,所以有時候別為難自己。

股東之間的交易本不會影響公司的經營,也就不會影響公司的價值,公司價值不變,股價越低,保持時間越長,價值投資者賺得越多。如果是做短期價差的,估計比較難熬。

五、騰訊多少錢值得投資

目前騰訊市值不足3萬億人民幣,持有現金等價物3040億,有息負債3150億(2-4%的利率),投資資產近萬億,去掉後剩餘市值不足2萬億(大概1.8萬億),目前國家政策已經改善不再打壓,保守估計2022年凈利潤為1200億,摺合市盈率15倍左右,投資回報率6.7%,2.3倍於無風險收益率。

騰訊的凈利潤現在屬於向下空間有限,向上空間充滿了想像空間,屬於勝率和贏率雙高的時間節點,但是股價不一定跟著凈利潤走,可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但是遲早回歸。

六、我們未來在騰訊上賺哪方面的錢呢?

1、主營業務繼續增長,賺業績增長的錢

2、價值回歸,賺估值提升的錢

3、業績增速超預期後再疊加戴維斯雙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本人目前持有騰訊以及中概占總倉位將近34%,文中觀點可能因為自己持倉充滿了偏見和錯誤。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所有內容以理財科普與投資理念分享為目的,僅供交流分享使用,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讀者獨立做出適合自己的投資判斷,不對因本文影響而做出的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Ⅷ A股重要股東套現3000億,這是怎麼回事

自7月份以來,個人投資者進入市場的熱情不斷被激發,但擁有成本優勢的原始股東減持股份的願望正在上升。目前,已有13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東減持計劃,飆升的券商已成為減持的主要目標。2020年,截至7月10日,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股份達225.98億股,總套現金額超過3116.99億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105%,涉及上市公司1525家。
風能數據顯示,自7月份以來,已有13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減持股東的計劃,飆升的券商已成為減持的主要目標。國泰君安、華安證券、南京證券、第一創業和其他券商均披露了減持股東的計劃。


受此影響,7月10日,東方財富開盤下跌3.7%,全天上下波動。截至收盤,股價下跌超過5.6%,市值蒸發123.33億元。
在股票市場上,一些人從市場上套現,而另一些人瘋狂地買票進入市場。然而,這一次,長期基金的反對者之一是工業資本的大幅減少,因此“淘汰大股東”一度成為一個笑話。

Ⅸ 第三大股東減持背後,良品鋪子目前的現狀如何

第三大股東減持背後,良品鋪子目前的現狀如何?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營業費用連累不斷營運能力,研發投入的低佔有率及其無法產生技術要求的領域特點,也許是控股股東「清倉處理式」減持的首要緣故。除高瓴系外,2021年全國社保基金和挪威中央銀行也幾近清倉處理式減持良品鋪子。

良品鋪子的股票價格也自2020年7月15日創下的86.98元最高處後便不斷振盪下滑。2022年1月24日,良品鋪子股票價格點收37.08元每一股,漲跌幅超55%,總的市值為148.7億人民幣,跌來到近200億人民幣。

Ⅹ 大股東減持,剛增加晶元製造業務,就面臨危機

近日,上海貝嶺更新了營業執照范圍,增加了晶元製造業務。看起來,公司搭上了晶元概念的順風車。

作為最早的滬市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主要從事智能電表晶元的設計研發業務,面向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生產和銷售智能計量晶元。同時,公司在攝像頭模組、顯示屏模組、高端及攜帶型醫療設備、工控設備及各類通用的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嘗試做出突破。

由於客戶穩定,市場空間固定,上市20多年以來,公司的營收規模一直在10億元以下,凈利潤極少突破1億元,甚至部分年份略有虧損。但2019年突然業績翻番,凈利潤超過2.43億元。

筆者在分析了該公司的財務數據後,發現早在去年,公司就在為業績暴增做准備。

2019年8月,上海貝嶺發布了一則會計政策變動的公告,稱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模式進行會計政策變更,由成本計量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因為並非年報季,對年報的影響要在半年之後,所以這個消息當時被大部分投資者忽略了。而年報發布後,會計政策變動的影響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凈利潤里的水分

半年之後,公司發布了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 8.79億元,較上年增長 12.02%;實現凈利潤 2.43億元,較上年1.03億元相比增長 57.56%。

對於利潤增幅遠大於營業收入增幅的理由,公司在年報里解釋,增長原因主要系公司IC設計業務較同期增長所致。

這個原因其實很牽強,事實上,公司業績增速暴漲的主要原因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帶來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這類收益是評估增值所致,並非真實經營業務改善所致,也沒有真正的現金流入。

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帶來的公允價值收益7500萬元,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來自持有的A股華鑫股份和新潔能(暫未上市)股票的浮盈;二是投資性房地產帶來的公允價值收益1797萬元。

二者合計接近1億元,再加上3900萬的投資收益,簡單計算,公司超過一半的凈利潤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

二、投資性房地產是如何"製造"利潤的

投資性房地產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折舊,均能對凈利潤造成直接影響。

投資性房地產是如何影像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折舊的呢?

這要從這個項目的會計處理方式說起,根據會計准則,用於出租或出售的房產,需要計入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核算,採用投資性房地產准則。

准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有兩種計提折舊的方式,一種和普通的固定資產相同,每月計提折舊,對財務報表沒有任何影響,這種叫做成本計量模式;另一種是不提折舊,出具年報的時候按照公允價值(市場價)入賬,高於或者低於入賬價值的部分,就成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種叫做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准則還規定,成本計量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可以轉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但反之不可以。這個會計政策的變化,是一次性不可逆的。

需要說明的是,投資性房地產准則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規范房地產企業和房屋出租企業的財務核算質量,避免因為庫存房產較多導致計提大量折舊從而利潤不實。

結果很多非房地產企業打著有出租、出售業務的幌子,把一部分房地產轉入投資性房地產,尤其是採納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實現了修飾利潤的效果。雖然這樣的做法並不違反會計准則,但很顯然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核算行為。

所謂公允價值,通常是指市場價,當然這個市場價不是企業拍腦袋決定的,而是由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評估確認的。

由於房地產大部分時間是增值的,而且大多數評估機構也是可控的,所以公允價值模式有兩個明顯的優點:一是不用計提折舊,減少對利潤的影響幅度;二是出具年報的時候評估增值,合法"虛增"利潤。

也就是說,公司的投資性房地產改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除了增加了1797萬元的評估增值帶來的利潤外,還少計提了大約1000萬元的折舊,對利潤的影響可見一斑。

三、投資收益

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出售部分股權,獲得了4581萬元的投資收益。

對比公司的歷年財報,發現公司在20年前就持有大量的股權,並且會擇機售出。在舊的會計准則核算體系下,這部分股權投資放在長期股權投資,隨著新准則的實施,轉移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項目和交易性金融資產。

最近幾年來看,2017年、2014年扣非凈利潤虧損或者比較低的年份,公司出售了一部分股權,來換取一定的投資收益確保利潤曲線比較平滑。

四、優異的財報數據

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賬面現金超過14億,除了1.93億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還購買了1.93億的理財產品(計入其他流動資產項目),現金儲備充足,賬面沒有任何長短期借款。利潤表顯示,全年利息費用為-5273萬元,存款利息收入不菲。現金流量表顯示,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1.35億,資金周轉優異。

從資產負債構成看,公司賬面目前存在的唯一風險是4.56億元的商譽。這部分商譽來自並購的子公司銳能微,2019年銳能微凈利潤565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1.75%,從經營情況看,該子公司商譽暴雷的風險不大。

因此,讓人困惑的是,公司在2019年財務指標比較優秀的情況下,非凈利潤也並不算差,已經超過上年的凈利潤,為何要苦心積慮的增加這么多利潤呢?

2019年的凈利潤和歷年來的凈利潤相比,格外的不正常。

五、大股東資金鏈面臨崩潰

筆者認為,公司千方百計修飾利潤,甚至修訂會計政策來增加利潤的原因,和大股東有關。尤其是分紅和股權質押,透露出了大股東存在的問題。

1、分紅

2020年4月,公司公告進行分紅,預計派發現金股利7742萬元。經過各項調整後,2019年賬面凈利潤2.43億元,分紅占凈利潤的比例大約32%,這是看起來很正常的比例。

但是如果不在會計政策和非經常性損益方面做文章,那麼公司如果按照同金額派發現金股利,那麼占凈利潤的比例就超過60%以上,非常不合理。

努力高額分紅的目的又是為何呢?是為了回報廣大中小投資者,還是反哺大股東?

從持股比例來看,公司第一大股東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43%,華大半導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這部分現金分紅,起碼有四分之一進了中國電子的腰包。

雖然比例不是很高,但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大股東的燃眉之急。

大股東出了什麼事?

2、股權質押

Wind顯示,作為中國電子全資子公司的華大半導體還將手裡33.50%上海貝嶺的股權進行了質押。

3、同門兄弟深 科技

上海貝嶺不是中國電子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經營比較好的子公司還有深 科技 。

Wind顯示,中國電子同樣也對手裡深 科技 31.03%的股權進行了質押。

通常來說,這個比例的風險並不算太高,但是這是公司第一次股權質押,況且,大股東是一家央企。

除了股權質押,還有減持。6月30日深 科技 臨時公告顯示,第一大股東中國電子信減持了63,681,085股,比例為4.33%。

大股東持股比例從43.51%變為39.18%,雖然這次減持不會改變大股東的實際地位,但減持比例並不算低。

4、中國電子的困境

央企進行股權質押是非常罕見的現象,像兩桶油之類的央企,就算在市場形勢極差的情況下,虧得一塌糊塗時,也不會股權質押。

為什麼央企會股權質押呢?

那就要從大股東近期的業績情況來說了,中國電子控股14家上市公司,但集團並未整體上市,所以按常理很難看到它的報表。

結果,中國電子發行了債券,根據發債規則,該集團公司披露了近期財報。財報讓我們大跌眼鏡,幾乎和當年三安集團發債暴雷如出一轍。

2019年,中國電子巨虧30億。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長短期借款接近1000億,公司資金周轉極為困難。利潤表顯示,2019年利息支出超過51億… …

中國電子的財報數據讓我們豁然開朗,正是大股東經營困難,資金捉襟見肘,才不得不讓旗下上市公司進行利益輸送,修飾利潤,甚至通過蹭概念的方式進行市值管理,並在高位減持套現。

從長遠看,大股東的財務狀況堪憂,終將會影響上市公司,極有可能導致更多的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各種利益輸送行為。

閱讀全文

與2019年大股東一共減持了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企煤電股票 瀏覽:642
雲錢袋理財怎麼樣 瀏覽:593
券商龍頭股票有哪些 瀏覽:502
斯太爾中金對外投資 瀏覽:265
什麼叫整合貸款 瀏覽:320
主力殺融資 瀏覽:789
河南安陽融資 瀏覽:802
民生外匯業務 瀏覽:168
大自然地板股票 瀏覽:657
集市訂單貸款怎麼取消 瀏覽:968
我國股票儲蓄 瀏覽:262
股票私盤 瀏覽:391
天翼視訊股票老左直播 瀏覽:544
恆瑞貴金屬招商 瀏覽:7
我國基金為 瀏覽:610
投資拉動經濟轉型 瀏覽:334
期貨價格下跌持倉量上升 瀏覽:10
公共信託基金 瀏覽:810
外匯退回時間多久 瀏覽:324
虧損外匯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