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登革熱葯物上市公司

登革熱葯物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25 20:24:46

A. 登革熱的症狀

登革熱的主要症狀有以下幾條: 初步檢查有寒戰、發燒(寒戰後發生,大多為高熱,而且短時間內可迅速升高,一般持續5-7天,有時也可有低熱)、劇烈頭痛、關節劇痛、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遍布全身,一般持續5-7天)、淋巴結腫大、出血(只見於部分患者)、肝臟腫大、黃疸等症狀,嚴重者還有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症狀。另外,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等下降。

B. 什麼是登革熱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登革熱以渾身骨及關節劇烈疼痛、高熱不退為特徵,也被稱為「碎骨熱」,死亡率低。

什麼原因引起登革熱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

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登革熱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最低。

(二)血清學檢查: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

(三)病毒分類:採用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高達70%。

如何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

二、對症治療。

(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

(二)維持水電平衡。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葯物。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通常大多是發生在這些地區的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傳染病的爆發規模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嚴重,其中登革熱出血熱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收到大約500 000份登革熱病例的報告,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到1億例登革熱,更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感染登革熱輕則突然發熱、劇烈肌肉疼痛、骨關節痛,重則廣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數國家登革熱的死亡率大約為5%,大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壯年中。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登革熱屬於黃熱病毒屬,自然就姓黃了。登革(Dengue)意思是得了這種病的人,由於肌肉關節疼痛,走起路來就像穿夾腳高跟鞋的女人。登革熱病毒由兄弟四人分化成四大家族,被病毒學家稱為DF-1、DF-2、DF-3、DF-4病毒型。因為四個家族成員都可能發生基因變異,所以引發的病也就不只是刻板的一種臨床類型,除典型登革熱外,還有更厲害的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

現在,這種疾病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由於在發達國家難覓蹤影,也難以研究,很少有人注意到登革熱。僅有的少數研究也要借用於人們熟悉的熱帶病的研究經費。「它是瘧疾的窮親戚」。

C. 登革熱能治好的嗎

登革熱是可以治癒的。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主內要症狀為發熱、頭痛、肌肉容痛、皮疹等。該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症狀一般較輕,可治癒。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還沒有疫苗可預防。其潛伏期通常約5天-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

(3)登革熱葯物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由於本病系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在室外工作時應穿長袖衣褲,或在皮膚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覺應掛蚊帳、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用衛生殺蟲劑進行防蚊、滅蚊。

登革熱一般在蚊子叮咬後3至14天內發病,急性期的一兩天內,患者體溫會升高到39℃至40℃,有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關節痛及明顯疲乏等症狀,可伴有面部、頸部、胸部潮紅、結膜充血等。

D. 預防登革熱葯品的上市公司是哪一家

600488 天葯股份 生產潑尼復松龍 氫化的可松、制地塞米松是治療登革熱的必備葯品
中效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物。具有抗炎、抗過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種葯理作用,主要用於嚴重的細菌感染和嚴重的過敏性疾病、各種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粒細胞減少症

000739普洛股份 則是紅眼病原料用葯公司 生產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原料用葯
阿昔洛韋抗病毒葯可治療 皮膚軟組織感染、腹腔感染及盆骨感染、腔感染等。

E. 什麼科治療登革熱

什麼是登革熱(dengue fever)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依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
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登革熱[病原學]
登革熱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現在歸入披蓋病毒科(togaviridae)黃熱病毒屬(flavivirus)。病毒顆粒呈啞鈴狀(700×20--40nm)、棒狀或球形(直徑為 20--50nm)。髓核為單股線狀核糖核酸(RNA)。病毒顆粒與乙型腦炎病毒相似,最外層為兩種糖蛋白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異性抗原,用中和試驗可鑒定其型別。登革病毒可分為4個血清型,與其他B組蟲媒病毒如乙型腦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應。
登革病毒在1~3日齡新生小白鼠腦、猴腎細胞株、伊蚊胸肌及C6/36細胞株內生長良好,並產生恆定的細胞病變。但接種猴子、猩猩和其他實驗動物,不產生症狀。
登革病毒對寒冷的低抗力強,在人血清中貯存於普通冰箱可保持傳染性數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熱,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滅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線或0.05%福爾馬林可以滅活。

登革熱[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三)易感人群 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感染後對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並可維持多年,對異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時感染登革病毒後,對其他B組蟲媒病毒,也產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熱流行後,乙型腦炎發病率隨之降低。
(四)流行特徵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條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均可發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時間之後,可逐漸向周圍的城鎮及農村傳播,在同一地區,城鎮的發病率高於農村。
2.季節性 發病季節與伊蚊密度、雨量相關。在氣溫高而潮濕的熱帶地區,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發病。我國廣東、廣西為5~10月,海南省3~10月。
3.突然性 流行多突然發生,不少國家在本病消慝十餘年之後突然發生流行,我國40年代在東南沿海曾有散發流行,至1978年在廣東佛山突然流行。
4.傳播迅速,發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首先發生登革熱,迅速波及幾個市、縣。1980年3月海南省開始流行,很快席捲全島,波及廣東內陸幾十個省、市。病死率0.016%~0.13%。本病可通過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故多發生在交通沿線及對外開放的城鎮。

登革熱的發病原理與病理變化
登革病毒通過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在網狀內皮系統增殖至一定數量後,即進入血循環(第1次病毒血症),然後再定位於網狀內皮系統和淋巴組織之中,在外周血液中的大單核細胞、組織中的巨噬細胞、組織細胞和肝臟的Kupffer氏細胞內再復制至一定程度,釋出於血流中,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體液中的抗登革病毒抗體,可促進病毒在上述細胞內復制,並可與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抑制骨髓中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系統,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出血傾向。
登革出血熱的發病原理有三種假說:一是病毒株的毒力不同。Ⅱ型病毒引起登革出血熱,其他型病毒引起登革熱。二是病毒變異,認為病毒基因變異後導致毒力增強,但目前病毒變異的證據尚不充分。三是二次感染學說,認為第一次感染任何型登革病毒,只發生輕型或典型登革熱,而當第二次感染後,不論哪一型病毒,即表現為登革出血熱。有人報告55例登革出血熱患者,其中51例均為二次感染。其機理是,當第二次感染時,機體出現回憶反應,產生高滴度的IgG,與抗原形成免疫復合物。和大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表面Fc受體結合,激活這些細胞釋放可裂解補體C3的蛋白酶、凝血活酶和血管通透因子。這些酶和因子再激活補體系統和凝血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及血液有形成分滲出,引起血液濃縮、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變。
病理變化有肝、腎、心和腦的退行性變;心內膜、心包、胸膜、胃腸粘膜、肌肉、皮膚及中樞神經系統不同程度的出血;皮疹內小血管內皮腫脹,血管周圍水腫及單核細胞浸潤。重症患者可有肝小葉中央壞死及淤膽,小葉性肺炎,肺小膿腫形成等。登革出血熱病理變化為全身微血管損害,導致血漿蛋白滲出及出血。消化道、心內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軟組織均有滲出和出血,內臟小血管及微血管周圍水腫、出血和淋巴細胞浸潤。腦型患者屍檢可見蛛網膜下腔及腦實質灶性出血,腦水腫及腦軟化。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我國近年來所見的登革熱可分為典型登革熱、輕型登革熱和重型登革熱。
一、典型登革熱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 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 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 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二)輕型登革熱 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熱
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 。
(一)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血濃縮,紅細胞壓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計數<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綜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診斷登革熱

一、流行病學資料 在登革熱流行季節中,凡是疫區或有外地傳入可能的港口和旅遊地區,發生大量高熱病例時,應想到本病。
二、臨床表現凡遇發熱、皮疹、骨及關節劇痛和淋巴結腫大者應考慮本病;有明顯出血傾向,如出血點,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試驗陽性,血液濃縮,血小板減少者應考慮登革出血熱;在本病過程中或退熱後,病情加重,明顯出血傾向,同時伴周圍循環衰竭者應考慮登革休克綜合征。但首例或首批患者確疹和新疫區的確定,必須結合實驗室檢查。
三、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低點(2×109/L),退熱後1周恢復正常,分類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可見中毒顆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減少,最低可達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腦脊液可輕度異常。
(二)血清學檢查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單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效價超過1:32,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效價超過1:1280者有診斷意義。雙份血清恢復期抗體效價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確診。中和試驗特異性高,但操作困難,中和指數超過50者為陽性。
(三)病毒分類將急性期患者血清接種於新生(1~3日齡)小白鼠腦內、猴腎細胞株或白紋伊蚊胸肌內分離病毒,第1病日陽性率可達40%,以後逐漸減低,在病程第12d仍可分離出病毒。最近採用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高達70%。用C6/36細胞培養第2代分離材料作為病毒紅細胞凝集素進行病毒分型的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或做為補體結合抗原作補體結合試驗分型,可達到快速診斷的目的。
登革熱應與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紅熱、葯疹相鑒別;登革出血熱的登革休克綜合征應與黃疸出血型的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敗血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黃熱病等相鑒別。

登革熱的預防和治療
[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
二、對症治療(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G-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症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
(二)維持水電平衡 對於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葯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雲南白葯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預防]
應做好疫情監測,以便及時採取措施控制擴散。患者發病最初5天應防止其受蚊類叮咬,以免傳播。典型患者只佔傳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單純隔離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
預防措施的重點在於防蚊和滅蚊。應動員群眾實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樹洞。對飲用水缸要加蓋防蚊,勤換水,並在缸內放養食蚊魚。室內成蚊可用敵敵畏噴灑消滅,室外成蚊可用50%馬拉硫磷、殺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噴霧,或在重點區域進行廣泛的葯物噴灑。
登革熱的預防接種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不能用於疫區。

登革熱防治方案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傳染病,在東南亞、西太平洋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廣泛流行。據記載,於40年代本病曾傳入我國上海、福建、漢口、廣東等地,並發生流行。1978年本病在廣東省佛山市發生流行,近十年來疫情在廣東、海南省迅速蔓延,波及廣西,全國累計病例60多萬例。由於登革熱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的病死率較高。不僅嚴重影響人民的健康而且嚴重影響當地經濟開發和旅遊貿易事業的發展。為了控制登革熱的流行和防止擴散蔓延,特製定本防治方案。
預防與控制
一、疫情報告
將登革熱列入國家乙類管理傳染病,其疫情必須按照國家傳染病報告要求及時上報,疫情經證實發生後應立即與有關的省、市及縣、區通報,必要時組織聯防。
二、監測
1.監測區的劃分與任務:
(1)重點監測區:自1978年以來,曾發生或反復發生登革熱流行,並有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分布的沿海地區。此類地區要設置長期監測點,開展經常性的監測工作。
(2)易感監測區:凡有白紋伊蚊分布,雖無病例報告,但與上述地區人員交往較頻繁的地區,也要對流動人口和媒介進行定期監測工作。
2.媒介監測:對主要傳播媒介伊蚊的分布、種群、密度、季節消長、抗葯性、帶毒情況進行監測。
3.病原學監測:採集病人或可疑病人(包括不明熱患者)血清或伊蚊標本進行病毒分離,鑒定毒株型別,觀察其變遷,分析登革熱發生流行的可能性及發展趨勢。
4.血清學監測:了解人群抗體水平,用多型登革抗原監測人群血清抗體水平。
三、滅蚊
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登革熱主要傳播媒介,目前對登革熱沒有特異性預防措施,根據多年國內外防治工作的經驗,控制和消滅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有關地區的人民政府應將防治登革熱及其媒介控制工作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協調有關部門,充分發動群眾開展以滅伊蚊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防止登革熱發生和流行。加強領導,在人力和財力上給予支持。衛生部門要做好對滅蚊的技術指導工作。
2.滅蚊措施:埃及伊蚊主要孳生於戶內積水容器內,白紋伊蚊主要孳生於盆、罐、竹節、樹洞、廢輪胎、花瓶、壁瓶以及建築工地容器積水中,消滅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一般以消滅孳生地和幼蟲為主。處理孳生地時要針對不同蚊種採取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蟲:翻盆倒罐,填堵竹節、樹洞,對飲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換水,加蓋防蚊,也可採取水缸內放養食蚊幼蟲的魚類或其它生物滅蚊方法消除蚊幼蟲。對難於徹底清除的非飲用容器積水,可投灑廢油類或緩釋殺蟲劑。
(2)殺滅成蚊:室內用噴灑或施用對人無毒的殺蟲劑消滅成蚊。室外在搞好環境衛生的基礎上重點對成蚊較多的竹、樹林、陶器場、廢輪胎堆積站等場所使用殺蟲劑滯留噴灑處理。
四、疫點處理
1.疫點的劃定:無論城市或鄉村,凡已證實登革熱發生或流行時,劃定以病家為中心半徑50公尺周圍的居民區作為疫點。
2.病人和接觸者的管理:急性病人是主要傳染源,要求做到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就地治療。新發疫點的病人住院隔離期限從病日起不少於6天。隔離室應有防蚊設施,如紗窗、紗門、蚊帳,沒有防蚊設施者應在室周圍100公尺范圍內定期殺滅成蚊。在病人較多的疫區,衛生部門要派出醫療隊劃片就地設置臨時隔離治療點,盡量減少遠途就醫,防止擴散和降低病死率。對疫點、疫區內不明熱患者做好病家訪視,接觸者要進行15天醫學觀察。
3.緊急滅蚊:對疫點、疫區必須進行室內、外的緊急殺滅成蚊,尤其要作好流行區內醫院和學校范圍內的滅蚊工作,在滅蚊的同時採取各種措施消滅蚊媒孳生地,限期將疫點范圍內布雷圖指數降至5以下。
4.加強個人防護,防止媒介蚊蟲叮刺。
5.在流行區盡量勸阻減少集會。
6.必要時可實施對交通工具滅蚊和對有關人員進行檢疫。
7.流行病學調查:
(1)登革熱流行病學調查,要進行一定數量個案調查並核實診斷。
(2)查明本次流行的地區分布、年齡、性別、職業發病專率、病死率、死亡率,確定疫區范圍和流行特點。
(3)追蹤本次流行的傳染來源。
(4)詳細查清疫區中的自然條件,人群居住條件和環境衛生、衛生設施、衛生習慣,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
(5)流行期間隨時對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的孳生地和布雷圖指數(調查戶數不得少於50戶)、房屋指數進行調查,有條件時也可對成蚊叮刺時停留率、室內棲息率、季節消長以及抗葯性等進行調查。
計算方法:
布雷圖指數 = 調查戶內陽性容器數 × 100
調查戶數
房屋指數(%) = 陽性戶數 × 100
調查戶數
(6)病毒監視:從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血清及定期撲捉的伊蚊分離病毒,鑒定型別。
五、加強國境口岸衛生檢疫工作
登革熱是國境口岸衛生檢疫監測傳染病之一,各國境衛生檢疫所應當及時掌握國內外疫情,加強對來自疫區的入境人員和由國內疫區出境人員的傳染病監測,對來自疫區的交通工具、集裝箱應加強衛生監督,必要時實施滅蚊等衛生處理。對國境口岸要加強蚊媒監測,消除孳生場所,使蚊媒密度保持在不足為害的程度。
六、診斷和治療
1.臨床表現與分型:登革熱潛伏期3—15天,一般5—8天,一般臨床表現有發熱、畏寒、頭痛、全身疼痛、疲乏不適、胃納差等,主要臨床特徵為突然起病、迅速高熱、三紅征(顏面潮紅、頸紅、胸背紅)、多樣性皮疹、束臂試驗陽性、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根據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型:
(1)典型登革熱:突然起病、畏寒、迅速高熱(一般24—36小時達39—40℃),少數呈雙峰熱。頭痛、眼球或眶後痛,全身肌肉、骨關節疼痛、腰痛,少數患者出現腹痛。
極度疲乏,納差。顏面潮紅、結合膜充血、胸、背皮膚潮紅、表淺淋巴結腫大,束臂試驗陽性。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或正常。熱程通常為3—7日退熱,部分病人在四肢、胸背可出現多形性皮疹,少數有出血傾向。
一般發熱持續時間短,有輕度頭痛及全身痛、皮疹少、無合並症者,可診為輕型典型登革熱。
(2)登革出血熱: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臨床表現。2—3日後於四肢、面部、腋窩、粘膜可見散在性出血點,迅即融合成瘀斑。病情進展後有鼻衄、牙齦出血、消化道、子宮、陰道、泌尿道等1個以上器官出血。常見肝腫大而極少黃疸,紅血球容積增高20%以上,(由於血漿外溢,脫水而造成血液濃縮,濃縮程度越甚者病情越重),血小板低於10萬/UL者。
(3)登革休克綜合征:登革出血熱病人少數在持續發熱或退熱後病情突然惡化,出現皮膚變冷、濕潤、煩躁不安、嘴唇紫紺、脈搏快而弱、脈壓低(脈壓差在20毫米汞柱或以下),血壓下降甚至不能測出,休剋期一般很短,如不及時搶救可於12—24小時內死亡,病程中還可出現腦水腫,預後嚴重。但如能及時正確處理,渡過危險期後可迅速恢復。
2.診斷依據:在流行季節,來自流行區15天內的患者或在當地感染發病的患者,凡具備登革熱一般症狀,並符合突然起病,發熱24—36小時達高峰,三紅征,皮疹,表淺淋巴結腫大,束臂試驗陽性,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特點者,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可作出臨床診斷。首例(批)病人和新發疫區病人的確診必須以血清學和病原學作為依據。
登革熱病人中凡出現1個器官以上出血、肝腫大、血小板減少(10萬/UL以下),血液濃縮者可診斷為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病人如出現休克症狀,脈壓低或血壓低,紅血球容積增高者,可診斷為登革休克綜合征。
3.鑒別診斷:登革熱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在非新疫區和流行區尤易誤診,應注意與流感、傷寒、麻疹、猩紅熱、暴發型流腦、恙蟲病、斑疹傷寒、鉤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相鑒別,有腦損害的病人應與病毒性腦炎鑒別。
4.治療: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葯物,主要為對症和支持療法,應強調病人早期卧床休息,發熱以物理降溫為主,也可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配合中醫中葯治療。禁用水楊酸類退熱葯,以防止引起溶血、胃腸道出血和粒細胞減少。對高熱、嘔吐、胃納差者盡可能先口服補液(水份及電解質),如口服無效,可按病情需要,給予靜脈補液,但不宜應用高滲糖補液,補液過程應細心觀察,注意早期腦水腫症狀和警惕輸液反應的發生。
治療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以支持療法為主,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嚴重出血病例,考慮發病機制以變態反應為主,可應用較大劑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並及時使用止血葯物如安絡血、止血敏,口服雲南白葯、靜脈滴注維生素C、K等,尚須輸入新鮮血液或血小板;對嚴重的胃腸道出血不止可試用胃管輸入冰凍鹽水,也可應用去甲腎上腺素口服治療。
休克病例按感染性休克處理,可先快速滴注50%碳酸氫鈉、林格乳酸鈉溶液,生理鹽水或50%葡萄糖生理鹽水,然後加用右旋糖酐或血漿,吸氧及糾正酸中毒,可使用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酚妥拉明或冬眠療法。
5.實驗室診斷:
(1)臨床檢驗中血常規、血小板、出、凝血時間要常規檢查,對重型病例,增加檢查紅血球容積,並根據病情需要,酌加其他化驗檢查。
(2)病毒分離:目前採用C6/36細胞或1—3日齡乳鼠分離方法,乳鼠接種最好在病人床邊進行,可提高陽性率;巨蚊幼蟲接種分離病毒,簡便安全,檢出率高,也可試用。
(3)血清學試驗: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的雙相血清滴度呈四倍增長者可判為陽性,單相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滴度1∶32及以上,血抑試驗滴度1∶1280及以上,中和試驗的中和指數≥50可判為陽性。
(4)病毒分離、血清學標本採集與送檢:初診病例於發病三天內以無菌操作采靜脈血3毫升,分離血清(為第一相血清),密封、編號、低溫或液氮低溫保存,上送全血應在采血當天冷藏送檢。待病後3—4周采恢復期血3毫升分離血清(為第二相血清),4℃左右保存,連同送檢單上送做血清學試驗。
七、科研課題
登革熱的防治、科研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重要課題問題尚未弄清楚,應當在開展防治工作的同時,各有關單位通力協作,共同做好以下科研項目的研究:
1.登革熱媒介綜合防制研究
2.登革熱流行病學監測及監測方法的研究
3.登革熱快速診斷的研究
4.登革熱病毒自然循環機制的研究
5.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實驗感染兩型登革病毒的研究
6.登革熱發病免疫機理及登革出血熱危險因素的研究
7.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治療的研究
8.登革熱減毒的特性及減毒滅活疫苗的研究
八、各地可以根據本防治方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適用於本地區的具體實施辦法。

F. 登革熱吃什麼葯

目前對本病尚無確切有效的病原治療,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1.降低體溫對高熱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溫,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熱葯物。對高熱不退及毒血症狀嚴重者,可短期應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2.補液對出汗多、腹瀉者,先作口服補液,注意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必要時應採用靜脈補液,糾正脫水、低血鉀和代謝性酸中毒,但應時刻警惕誘發腦水腫、顱內高壓症、腦疝的可能性。3.降低顱內壓對劇烈頭痛、出現顱內高壓症的病例應及時應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靜脈滴注。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有助於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對呼吸中樞受抑制的患者,應及時應用人工呼吸機治療。

G. 登革熱吃什麼葯好

您好』目前對本病尚無確切有效的病原治療葯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1.一般及支持治療 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防蚊隔離至病程的第7天對典型和重型病例應加強護理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保持每日有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暢

閱讀全文

與登革熱葯物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企煤電股票 瀏覽:642
雲錢袋理財怎麼樣 瀏覽:593
券商龍頭股票有哪些 瀏覽:502
斯太爾中金對外投資 瀏覽:265
什麼叫整合貸款 瀏覽:320
主力殺融資 瀏覽:789
河南安陽融資 瀏覽:802
民生外匯業務 瀏覽:168
大自然地板股票 瀏覽:657
集市訂單貸款怎麼取消 瀏覽:968
我國股票儲蓄 瀏覽:262
股票私盤 瀏覽:391
天翼視訊股票老左直播 瀏覽:544
恆瑞貴金屬招商 瀏覽:7
我國基金為 瀏覽:610
投資拉動經濟轉型 瀏覽:334
期貨價格下跌持倉量上升 瀏覽:10
公共信託基金 瀏覽:810
外匯退回時間多久 瀏覽:324
虧損外匯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