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格力被美的反超,董明珠徹底輸了
作者|林夏淅
編輯|李曙光
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半年報在同一天撞車發布後,市場發現,格力電器主營的空調業務「雙線失守」。
一方面,其空調業務上半年營收413.33億元,與自己去年同期相比下滑47.89%。另一方面,老對手美的集團空調業務營收達640.3億元,格力電器被甩下227億元。
今年上半年,國內空調零售量同比下降14.3%,零售額同比下降26.9%,但格力電器空調銷售額同比下滑47.89%,遠大於行業均值。
這其實不是美的集團首次在空調業務方面超越格力電器。2015年,在空調行業高庫存以及夏季溫度不高的背景下,美的集團在上半年的強勢出貨,帶來了428.17億元的空調業務收入,小幅度領先於格力電器的419.82億元。
只不過局勢在當年的下半年扭轉。2015年全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收入達到837.18億元,大幅超過美的集團的644.92億元。
5年過去, 歷史 重現。但這次格力電器若想最終實現全年反超,面臨的壓力恐將大幅提升。
一位家電行業分析師表示,2020年的最後4個月,或將創下過去十年空調價格的新低,慘烈的價格戰即將爆發。
市場期望太高了?
8月30日,2020年半年報公布,格力主陣地告急。
上半年,格力電器收入706.02億元,同比下滑28.21%;歸母凈利潤63.62億元,同比下滑53.73%。其中,空調業務收入413.33億元,同比下滑47.89%。
這是格力電器上市以來最大幅度的下滑。
對比最為明顯的,自然是老對手美的。
疫情籠罩下,美的集團有多元產品及線上布局「護身」,2020年上半年收入1390.67億元,歸母凈利潤139.28億元,分別同比下滑9.56%和8.29%,相比格力電器而言緩和許多。
更重要的是,美的集團鮮少在空調業務收入方面超過格力電器,而2020年上半年二者空調業務收入分別為640.3億元和413.33億元,格力電器僅為美的集團的64.55%,這種程度的反超前所未有。
從毛利率來看,二者在2020年上半年都採取了大幅降價的方式來帶動銷量,毛利率分別下滑5.1個百分點和7.6個百分點,均回到大約2012年的水平。從結果來看,美的集團更大幅度的降價也確實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 格力電器上半年的數據,還服服帖帖地輸給了曾經打賭的對象——小米。
2018年,雷軍和董明珠的五年賭約最終以格力電器的小幅領先告終,但2020年上半年,小米繼2019年以2058.39億元的收入超過格力電器後,再次憑借66.62億元的凈利潤,以微弱優勢超過格力電器。這是相比收入而言更具說服力的一次超越。
然而,格力電器這份即使是全面落後的財報數據,仍然有值得打個問號的地方。
從格力電器2015年之後的收入結構來看,除了空調、生活電器、智能裝備等製造主業帶來的收入以外,有一項稱為「其他業務」的收入佔比始終維持在11%至15%之間。但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這項業務的收入分別同比大幅增長了48.21%和39.19%,在總收入中佔比提高至目前的29.59%。
所謂的「其他業務」,其實是大宗原材料集采銷售業務,具體就是格力電器為自己的上游供應商統一采購原材料,以發揮規模優勢,控制采購成本。這種做法,杜絕了被上游供應商掐住命脈的隱患,與供應商間形成互利的協同。
與此對應的,是格力電器上半年出貨受阻,存貨金額較上年同期的201.81億元同比增長28.39%至259.1億元。
這意味著, 格力電器一邊面臨著存貨壓力,一邊又在為上游供應商大量采購。
上半年格力電器的總體表現並不盡如人意。董明珠認為:這只是長跑中的歇腳,市場對其期望有些太高了。
為什麼長期位居國內空調行業第一的格力電器,輸在了這個時間點?
過去幾年,格力電器在一路向上的同時,也埋下了多元化進展緩慢、線上布局太晚等隱患。在市場需求尚可的時候,這些問題可以忽略不計。一旦碰上疫情下的冷淡市場,問題就集中暴露出來了。
最顯著的收入下滑,主要是多元化遇挫導致。
更細致的原因是,疫情下沒人敢上門裝空調後,格力電器真沒啥收入了。
格力電器長期以空調為主要業務,在主營業務中貢獻了九成左右的收入。2014年開始多元化發展至今,雖然該有的產品種類基本上都覆蓋了,但並不成氣候,小家電、智能裝備和其他主營業務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最高只達到11.87%。
疫情之下,空調業務一旦啞火,沒有其他產品可供支撐,整體收入自然大幅下滑。
與之相反,美的集團一直在全品類方面做得比較成功,包括空調、洗衣機和冰箱三類大家電,以及眾多品類的小家電,且經歷了一個「做減法」的過程,在精減產品線的同時,將重心向毛利更高的暖通空調類產品轉移。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調類產品貢獻了4-5成左右的收入,其他包括消費電器、機器人等業務則貢獻了5-6成左右的收入,成為疫情下分散風險的關鍵。
收入之外, 格力電器不論空調業務層面還是整體層面的毛利率都在大幅下滑,而逐漸向線上轉移的渠道調整,或是其中最直接的原因。
過去幾年,格力電器雖然在整個空調市場中占據龍頭地位,但在線上渠道方面始終落後於美的和奧克斯。
在針對2019年年報的投資者活動中,董明珠曾經承認,格力電器的線上渠道啟動確實是晚了一點,有一點「養尊處優、自以為是」,並表示會親自抓銷售,這才有了從4月份開始的7場轟轟烈烈的直播,以及格力電器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格力董明珠店」。
根據董明珠的設想,「未來格力要把線下變成體驗店,下單可以放到線上,這樣不僅能把貨源最好地利用起來,線下3萬個店就能夠成為3萬個倉庫。」
為了用足夠低的價格刺激消費者和經銷商進入直播間刷單,也為了將線上渠道大面積鋪開,降價無可避免。但在這個階段進行渠道調整,意味著財報數據上需要同時體現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和降價帶來的負面影響。
除了收入和毛利率之外,這種負面影響還體現在存貨相關的數據上。
在此之前,格力電器依靠強有力的線下渠道打開市場,廣大經銷商隊伍的進貨節奏成為其業績好壞的關鍵因素。眼下渠道改革正在進行,雖然董明珠表示不會放棄廣大線下經銷商,但線上線下結合的新模式必然需要經歷一個磨合期。
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格力電器的存貨達到 歷史 最高值。相應的存貨周轉天數達到82天,接近近十年中的最高值,即2012年的85天。
雖然董明珠曾經回應,很高興看到經銷商正在消化庫存,但這種「高興」背後難免存在自身庫存高企的憂慮。
相比之下,美的集團2020年半年報的存貨數據要 健康 許多,2020年6月末的存貨金額為217.15億元,同比減少9.9%;上半年存貨周轉天數降至47天,比格力電器短了43%,運營效率有所提高。
美的此前放話稱「至遲2021年實現對格力電器空調業務的趕超」,從2020年半年報數據來看,這一目標似乎已經完成了一半。市場對其正面預期也比較強烈,目前美的集團市值達4696.18億元,高出格力電器40.71%。
那麼,「空調老大」真的要被挑翻馬下了嗎?
2020年上半年的戰局雖然以美的集團領先暫告一段落,但全年來看,局面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中原因在於, 格力電器尚未使出手中的兩項殺手鐧,一是降價,二是龐大的累積「銷售返利」 ,兩者分別可以在收入和凈利潤方面對格力電器的全年數據起到充分的提振作用。
降價很好理解。格力空調的毛利率一直比美的空調要高出5-8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雖然兩者均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降價促銷,但降價後二者的毛利率仍維持近8個百分點的差距。
市場需求相對穩定的時候,這部分利潤空間是格力電器高利潤的重要支撐。而市場需求萎縮的時候,舍棄這部分利潤將在很大程度上撬動銷售額的上漲。
疫情之下,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有所提高,因此美的更大的促銷力度或多或少打動了部分消費者。一旦格力電器也「放下身段」賣力降價,再加上本身過硬的口碑和技術,美的空調的價格優勢很快就會被格力空調的價格、技術雙優勢碾壓,在收入方面扳回一城並不難。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下半年空調行業將出現一場慘烈的價格戰,空調價格將創過去10年新低,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之間必有一場惡戰。
除此之外,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年報數據中均有一項名為「銷售返利」的其他流動負債,反映的是經銷商能夠在未來拿貨時予以抵消的金額。截至2020年6月30日,兩者的金額分別為287.55億元和612.4億元,格力電器是美的集團的2.13倍。
如果充分利用這部分未兌付的返利金額,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暫時落後的凈利潤也可以得到迅速的改善。
為什麼這么說呢?
銷售返利指的是經銷商向格力電器或美的進貨時,格力電器或美的按照其進貨金額和一定比例計提的返利金額。這部分金額能夠在當年至未來1-2年內,通過抵扣提貨款的方式得到兌付,類似於「抵用券」的概念。
關鍵問題在於,兌付返利金額對當期的財務數據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先說結論, 有積極的影響,兌付的銷售返利越多,凈利率也就越高。
具體原理稍復雜,放在下面給愛學習的同學看,直接跳過亦不影響閱讀:
美的集團的銷售返利政策在會計處理過程上雖然有所不同,但對於最終凈利潤的影響,和格力電器也是大同小異。
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誰手中的累積未兌付銷售返利金額高,誰的主動性就更大一些。如此,格力電器和美的目前分別為612.4億元和287.55億元的未兌付銷售返利,代表的不同「後勁」,一目瞭然。
因此,總體上來說,如果格力電器在下半年通過降價搶回上半年失去的市場份額,同時通過釋放銷售返利彌補因降價帶來的利潤率下降的問題,那麼美的集團很可能失去上半年奪得的領先地位。
大戰一觸即發,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9月3日公告其大手筆減持了2000萬股,參考市值13.62億元,公司方面給出的解釋為個人資產配置需要。
同一天,格力電器則發布了股份回購公告,計劃以30億元至60億元的資金回購公司股份。
美的集團今年主推「無風感空調」的概念,格力電器就在央視上打出「空調必有風,無風非空調」的暗諷廣告。
不是冤家不聚首,從資本市場到產品市場,無論是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還是方洪波和董明珠兩位職業經理人之間,硬仗還將打下去。
② 美的集團股票的最新走勢美的集團股票指標分析美的集團股票公布最新消息
最近一年時間,家用電器行業漲勢不錯,打破了之前的記錄,但目前要做高位調整。在這樣的行情下,投資者們是不是還能夠多賺一筆呢?接下來的內容就是關於眾多家電企業的標桿----美的集團!
在准備解析美的集團股票之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好的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進去就可以看到:寶藏資料: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中國家用電器行業綜合實力第一的上市公司就屬於美的集團了,公司的業務經營范圍擴展的非常大,到目前已經涉及了消費電器、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等領域,成為A股家用電器行業市值最高的有深遠影響力的企業。公司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微波爐產業鏈、洗衣機產業鏈等完整產業鏈。
前面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美的集團的基本情況,下面我們來看看美的集團有哪些過人之處,我們投資到底劃不劃算?
亮點一:公司強勢引領線上渠道發展,B、C端業務同步進行
因為得到有效控制的國內疫情,基本上大多數人對家電的需求穩定下來。美的集團在先進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供應鏈優勢和渠道優勢的加持下,這也意味著公司營業收入開始慢慢實現穩步增長。渠道銷售方面,公司在上半年已達到520億元的銷售規模,同比漲幅超過20%,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台全品類搜索與銷售同行第一。
線上渠道獲得第一,有益於公司知名度和品牌榮譽不斷增強和擴大,保障以後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
亮點二:空調銷量反超,成為空調界"老大"
在2021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在空調方面營收達到764億元,同比增長近20%,反超格力電器的671億元,成為空調界發展最好的企業。反超的營收金額近百億,佐證了公司的空調完全得到了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有可能一直穩坐家電空調領域的第一位置。
我認為,在強者恆強的原理下,公司在空調方面的銷售數據反超其他的公司,也會在人們心中提高對公司品牌的認知度,對提高公司其他家用電器領域的銷售量很有用。
亮點三:國內唯一產業鏈與產品線齊全的家電生產企業
在國內美的集團是一家有著唯一全產業鏈、全產品線的家電生產企業,並且公司在壓縮機、電控、磁控管等家電核心部件研發技術方面比其他同行做得會更好。該優勢對於增強公司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力十分有利,使公司繼續獨占家電行業鰲頭,幫助公司獲得更多的經濟價值。
受文章篇幅的影響,美的集團的深度研報和風險提示的更多詳細內容,全部都在學姐整理的這篇研報中,打開鏈接即可詳細了解:【深度研報】美的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由於新冠疫情的沖擊,國際貿易增速下降了,家用電器出口量相對同期而言是放慢的。不過往長遠來說,國家目前對地產領域的改動,將會使得家用電器的需求量增大。同時,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不斷提、國家倡導綠色環保的智能產業,將利於家電產品質量標准升級,為家用電器行業帶來新起點,新機遇。
總之,美的集團的家用電器有很厲害的研發技術,所生產的家電在使用過程中碳排放量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能對應上國家近幾年來一直倡導的綠色環保政策,是一家有前途的家電公司。
可文章畢竟具有一定的滯後性,若是想知道更多關於美的集團的行情分析,下面的網址可以帶你進入相應頁面,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美的集團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美的集團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③ 起底「美的系」的資本帝國:依附美的而生,家族坐擁多家上市公司
時間追溯回2020年6月14日晚上17時33分左右,在順德北滘君蘭國際高爾夫生活村A60號別墅中,因為新冠疫情影響,本來都在國外的兒子何劍鋒、兒媳盧德燕以及小孫子都回到了國內。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正在享受難得一聚的家庭之樂。
突然緊家中便闖進了5名陌生男子,其中一人還聲稱自己綁著炸葯。隨後表明了來意,目標就是直接控制何享健,向其索要大量錢財。
然而在犯罪嫌疑人將注意力集中在何享健身上時,何享健的兒子何劍峰臨危不亂,立即跳入別墅旁的河中,一路游泳到對岸,並成功報警。
接到報警後,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三級警力緊急出動,迅速將何家別墅團團包圍,經過12小時漫長的談判,第二天早上5點制服了犯罪嫌疑人,成功解救了79歲的何享健。一生經歷過諸多大風大浪的何老爺子,好在最終虛驚一場,何家全部被安全解救,毫發無傷。
根據事後警方通報中,說明了整件事的起因:主犯李某龍,湛江人,無業且嗜賭,後面心生邪念,想通過綁架順德最有錢的人賺筆「大錢」。於是,他糾集了朋友陳某斯和3位同鄉,約定好拿到巨款之後的分配方案。還通過了數月的精心策劃,並決定於6月14日付諸行動。
這五名犯罪嫌疑人知道何享健有錢,但不知道何享健究竟多有錢。
2020年,何享健家族以1652.7億元的身家雄踞新財富500富人榜第6位,而近7年來,何享健都是中國最富十人中唯一的傳統製造業者。也曾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凝其一生心血的美的集團,目前市值超4000億元,過去1年就增長了1000億元。2019年美的營收超2700億元,凈利潤253億元,是2015年凈利潤的近2倍。無論是業績還是市值,美的都向資本市場展現了製造業巨頭的強勁增長力。何享健的主要財富來源於持有31.07%的美的集團股份。
作為與格力比肩的白電巨頭,美的集團仍牢牢掌握在以何享健為實控人的美的控股手中。何享健是美的集團和何氏家族的靈魂人物。而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兒媳盧德燕,兩女何倩興、何倩娥則是這個家族的左膀右臂。
在早年完成簡單並購後,輕車熟路的何享健開始在上市公司中大施拳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何享健家族成員一共控制著8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6家,有1家新三板公司,港股1家,還有德國1家,還曾參股10餘家金融機構。
此外,萬東醫療(600055.SH)在今年2月披露將被美的集團收購,目前已經出具權益變動報告書,意味著也已經被何享健家族收入囊中。
一個以何享健為核心,涵蓋製造、 汽車 、醫療、地產、文化、環保、影視、金融和新能源等的資本版圖已蔚然呈現,並在不斷的發展擴張中……
一位美的集團員工曾透露,何享健除了美的集團的年會晚宴,平時極少出現在公司。美的集團員工曾對媒體這樣描述晚宴上的何享健:「老闆很隨和、很安靜、愛微笑,就像一個鄰家老先生一樣。」不過即便如此,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作為美的集團靈魂人物的角色。
1968年5月,何享健集資5000元,在老家順德創辦了「北街辦塑料生產組」,1980年開始製造風扇,進入家電行業,次年注冊了「美的」商標。1992年推動美的進行股份制改造。
美的電器於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了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市值18億元。收入從1993年的4.87億增長到1996年的25億,發展可謂飛速。
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層經理人股權收購,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在剛上市的幾年,美的電器仍然專注於做實業,2007年美的資本化路線初現端倪,引入了知名投行高盛作為二股東。
何享健在2012年8月26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現任美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榮譽主席。交棒職業經理人方洪波。美的也開始進入職業經理人時代。
方洪波上任後,以「壯士斷腕」般的姿態,推行了「暴風驟雨」的改革。其第一件大事就是完成了美的集團換股吸收合並美的電器整體上市,讓美的成為了A股家電龍頭。2016年~2017年,美的迎來高光時刻,市值多次沖到深市第一的位置。
不過,無論「交班」與否,何享健從未停下擴張的腳步。美的集團於2017年開啟了並購擴張之路。美的集團公告顯示,2017年1月6日美的集團以292億元收購了德國上市的工業機器人庫卡公司(KU2.DF),其中何享健以94.55%間接控股。
恆大、寶能等地產、保險業巨頭痴迷跨界造車,美的也沒有放棄湊這個「熱鬧」。2020年,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以7.4億元價格收購了 汽車 行業的合康新能(300048.SZ)。何享健持股23.73% ,成為了實控人。美的集團對外表示,合康新能在節能環保、新能源 汽車 等業務方面的業務布局,將會增加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
今年2月,美的集團公告將收購萬東醫療29.09%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當然,美的擴張的腳步還在繼續。美的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半導體和智能設備公司樂鑫 科技 (688018.SH)1.13%的股份,美的集團持有機器人製造公司埃夫特-U(688165.SH)9.1%股份;美的智能 科技 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持有產業物聯網公司有方 科技 (688159.SH)2.18%股份。
然而,美的投資主導的多元化發展策略也備受考驗。292億元收購的庫卡機器人,目前市值僅為16.6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28.86億元,匯率7.73)。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對野馬 財經 表示,美的多元化步子邁得太大,都是非相關多元化,連一些小公司也收購,像菱王電梯這樣的三線品牌,這個和美的地產業務還有一定的協同。但收購過來大量非相關業務,沒有專業人士打理,還佔用主業的發展資源,這樣的多元化很危險。 歷史 上像小天鵝、澳柯瑪、春蘭等企業,都是由於多元化擴張拖垮主業。
家族二代中游泳救父的美的「太子」——何劍峰選擇不接班。但是,大家要知道其家族財富主要來自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廣為人知的美的集團。而另一部分則是由何享健之子何劍鋒所掌控的盈峰系。所以看似何劍鋒是另創一番事業,但其發展依舊和美的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何劍鋒出生於1967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27歲就開始自立門戶,最初干起了父親的老本行。
1994年,何劍鋒在順德成立公司,為美的貼牌生產電飯煲、電磁爐等起家。2002年,成立了盈峰控股,業務涵蓋風扇、電暖器、電飯煲等。
然而,何劍峰很快意識到他的長項不在於做實業。何劍鋒在2004年套現了將近七千萬,就是通過將自己旗下兩家公司賣給美的電器所賺取的。
2006年,美的集團和中山市佳域投資有限公司將ST上風(000967.SZ)部分股權轉讓給了何劍峰,一分錢沒賺,讓何劍峰成了上市公司控制人。終歸,何劍鋒還是沾了美的的光。
據悉,何劍鋒早已開始醞釀自己在投資領域的收購計劃。2008年,何劍鋒調整了公司的發展戰略,將公司名字改為「廣東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告了廣東盈峰從實業公司向投資公司的徹底轉型。
2016年3月,上風高科更名為盈峰環境。何劍峰開始有了第一家上市平台——盈峰環境。
何劍峰在2018年3月,斥資18億入主影視公司華錄百納(300291.SZ),個人持股4.45%,通過盈峰控股和關聯公司合計持有17.55%股份,何劍峰總計持股34.1%,為最終受益人。
其中何劍鋒控股的盈峰環境、華錄百納,主要高管都來自美的舊部,比如方剛、陳建武、張靜萍、鄺廣雄,且方剛曾同時擔任盈峰環境、華錄百納的董事長,鄺廣雄也曾同時擔任兩家公司董事。
盈峰環境在2020年5月出示公告,擬推動旗下風機產業上市。估計何劍峰很快迎來第3家上市公司。
之後,在何劍鋒的帶領下,盈峰控股一路高歌。盈峰控股旗下的盈峰資本布局了AI、機器人賽道。盈峰資本分別投資商湯 科技 4.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6.84億元)、酷哇機器人1.35億元,還投資了雲知聲、雲鯨智能等AI領域的獨角獸。
伴隨著科創板的開閘,曠視等AI企業上市潮來襲,何享健家族的「上市公司俱樂部」也將迎來更多的玩家。
與此同時,何氏父子聯合行動,悄然控制了眾多金融機構,並大有收獲。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目前盈峰資本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旗下基金共43隻。
2015年7月,何劍鋒捲入了「做空」傳聞,二級市場私募布局曝光。在這場「做空中國」風波中,滬深交易所34個賬戶被限制交易。盈峰資本4隻量化對沖基金賬戶名列其中。
易方達基金的並列第一大股東是盈峰控股,持股佔22.65%;同時也是廣東省民營企業聯合投資平台——粵民投發起人之一。根據天眼查顯示,盈峰控股旗下擁有4隻基金,全都屬於商業服務行業,其對外投資基金就高達19隻。
另外,有著順德「金庫」之稱的順德農商行也被何劍鋒攜手美的入股了。目前該銀行正在准備IPO,《招股書》顯示,第二和第五大股東為美的集團、美的財務公司,何劍鋒個人持股0.02%,三者合計持股9.71%,大大超過了誠順資產和廣東萬和集團在內的股東。
除了上述金融機構之外,據《第一 財經 日報》於2015年8月刊發《美的少東家捲入做空疑雲》一文, 當時何享健父子還參股了金鷹基金、江蘇銀行、湖北銀行、江西樟樹順銀村鎮銀行、豐城順銀村鎮銀行、浙江上虞農村合作銀行,以及開源證券。
像何氏父子這樣「一代做實業、二代搞金融」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合生創展的朱孟依和女兒朱桔榕。
經業內人士分析,「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宏觀環境等不一樣了,實業沒有以前那麼好乾,轉向金融等新經濟領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中國財富市場才剛剛開始,公眾的錢會更多地流到權益類資產中,投資行業會是一個爆發行業。
何氏家族的女性在美的的角色變化始於1997年,那年何享健為了更好推進企業的現代化,勸退了一批創業元老們,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當時的倉庫管理員梁鳳釵。
何享健兒媳盧德燕在2020胡潤女企業家榜中,以295億身家位列榜單第21位。
盧德燕也非常低調,外界只知道她是1967年生人,是香港永久居民,擁有境外永久居留權。其他很少暴露在公眾信息中。
其中,盧德燕與公公何享健共同執掌美的集團大股東美的控股。據悉,美的集團控股股東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5.49%,美的控股由何享健實際控制,持股94.55%。美的控股剩餘的5.45%股份,則是由何劍鋒的妻子盧德燕持有,市值104.28億元。
除了兒媳,兩個女兒在家族中也占據重要的地位。何享健大女兒叫何倩嫦,小女兒叫何倩興,都是商界人士。
不久前,有一家名叫「會通新材」合肥企業遞交了科創板上市材料,引起不少關注。這家公司就是何倩嫦控制的企業,只是由一位叫李健益的女士任董事長,何倩嫦直接持有會通新材34.01%的股權。而李健益曾是美的集團旗下企業的總監。其妹妹何倩興,也是合肥市會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東。
同時,何倩嫦還是合肥一家百年模塑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上述企業主要生產模具、塑膠製品,屬於美的集團的上游產業。
工商資料顯示,何倩嫦、何倩興均為佛山市順德區盈海投資有限公司(均持股4.55%)。
兒媳婦盧德燕,除了持有美的控股股份外,她還是美的置業的掌門人。美的置業在香港上市,年銷售額上千億,持有20多個商業中心,以及幾千萬平方米的儲備土地。現如今就由她掌管著家族的地產業務——她是港股公司美的置業(03990.HK)和新三板公司美的物業的實際控制人。
2004年,美的置業正式成立,並在廣東省佛山開發了他們的第一個項目君蘭國際高爾夫社區,也就是這次劫持事件的事發地。2008年末,地產迎來一波大行情,但當時美的正在經歷主業危機,地產業務處於停滯狀態。
其實,早在1995年美的置業就成立了,但一直沒有發展起來。2013年,何享健將美的置業全部股權轉至盧德燕名下,之後地產業務獨立發展,美的置業逐漸有了起色。並於2018年10月在港交所登陸。
2019年,美的置業銷售金額達到1012.3億元。2020年銷售了1261.6億元。
何享健的兩個女兒何倩嫦與其妹妹何倩興也對家族企業貢獻良多。
天眼查顯示,大女兒何倩嫦控制著10家公司,其中7家為新材料公司。主要生產模具、塑膠製品,屬於美的集團的上游產業。據美的集團財報顯示,2018年—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從何倩嫦控制的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購商品金額分別為:3.33億元、11.6億元、5.19億元。
2020年11月,何倩嫦的會通股份(688219.SH)也在科創板上市,她持股30.61%,按市值計算,身家約48億元。
小妹何倩興則在美的控股等7家企業擔任高管。據《時代周報》報道,何倩興從事過電子器件行業,經營過廣東新的 科技 集團等。何享健後來將香港方面的一些業務交由她打理。
此外,何倩嫦、何倩興均為盈峰控股旗下的盈海投資公司股東,各持股4.55%。
其中何家還出過一位「最牛游資」女婿。也頗為傳奇,在2007年前,曾炒賣復旦復華、法爾勝、蓮花味精、漢商集團等多家股票,獲利非常豐厚,因此被稱為「最牛游資」,頗有聲名。2010年《財商》雜志A股財富1000富豪榜還榜上有名。
不得不承認何家的子、女、媳,各個是人才,但是美的經營主要依靠的還是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團隊,美的集團2020半年報數據顯示,擔任董事長、總裁的方洪波 ,2020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963萬元;副總裁殷必彤、顧炎民、朱鳳濤,分別為765 萬元、348萬元、494萬元。或許「分享」或許才是「美的系」最重要的獨家秘訣。
「美的在接班問題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管好自己的權力,用好能用的人」。何氏家族掌握好了股權、控制權,用好了方洪波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而現在美的多元化擴張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找到第二個、第三個方洪波。」知名 財經 大V、德林社創始人李德林表示。
在空調一波接一波的價格戰中,美的活下來的戰略,一手錨定支柱產品空調,開展精技術、上產量、擴規模、降價格、占市場的連鎖動作,一手開發多元化產品線,生產電飯煲、飲水機、微波爐等小家電產品,增加現金流,隨時可以為空調戰場補充彈葯。在增量市場,美的以低價走量的規模戰術,從野蠻競爭中脫穎而出,奠定了白電龍頭的行業地位。
在全球 科技 快速迭代的浪潮下,美的集團的定位升級為「全球化經營的 科技 公司」。2016年起,美的連續收購東芝白電業務和德國庫卡集團95%股權,產業版圖延伸至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業務,構建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數字化業務四大業務板塊。截至2019年底,美的集團員工超15萬人,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繳納所得稅46.52億元,成為響當當的全品類白電龍頭。
美的集團的未來成長仍不可估量。以方洪波為核心的美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包括顧炎民、王建國等副總裁,多是在美的集團工作20年、從事業部業務線上提拔起來、與美的一起成長的悍將。
可以看出,美的集團可能是整個A股中最善於運用職業經理人的上市公司,而家族成員通過投資和協同,逐漸構建起一個龐大的「美的系」,橫跨製造、 汽車 、醫療、地產、環保、影視、金融等行業,並仍在不斷擴張……美的集團完成兩代掌舵人順利交接,不僅推動其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向前一步,這種模式也給A股市場上,也給諸多面臨傳承問題的家族式民營企業帶來了思考,用實際發展展示了家族財富的傳承不一定要靠二代接班來實現的。
發現 「分享」「評論」 和 「贊」 了嗎,戳我看看吧
④ 美的集團近半年走勢美的集團財務分析指標美的集團的股價為何那麼低
在去年一年時間,家用電器行業漲勢不錯並創下了歷史新高,但現在正在進行高位調整。在這樣的行情下,投資者們是不是還能夠多賺一筆呢?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析家用電器行業龍頭公司----美的集團!
在還沒介紹美的集團股票前,這份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名單,就是精心為大家准備的,點擊跳轉頁面就能看到:寶藏資料: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美的集團是一家中國家用電器行業綜合實力第一的上市公司,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了消費電器、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等行業,成為A股家用電器行業市值第一位的領軍企業。公司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微波爐產業鏈、洗衣機產業鏈等完整產業鏈。
前面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美的集團的基本情況,我們再來講講美的集團有哪些優勢,我們投資究竟值不值得?
亮點一:公司強勢引領線上渠道發展,B、C端業務同步進行
國內疫情得到緩解後,人們對家電的需求逐漸穩定了。美的集團在先進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供應鏈優勢和渠道優勢的加持下,公司營業收入已經開始實現穩步增長了。公司在渠道銷售方面,上半年全網的銷售規模達到520億元,同比漲勢超20%,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台全品類搜索與銷售同行的龍頭,
線上渠道領先同行位於第一,不僅有利於公司的品牌榮譽不斷增強和擴大,公司的知名度也是一樣,保障以後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
亮點二:空調銷量反超,成為空調界"老大"
美的集團空調營收在2021年上半年達到764億元,比去年同時期增長了近20%,現在,已經成功的反超了格力空調的671億元,在空調行業內算是發展的最好的企業之一了。現在看,反超的金額已經有上百億了,真的能夠說明市場認可了公司的空調,有望繼續佔領家電空調領域中的首位。
我認為,在強者恆強的原理下,在空調的銷量上公司反超同行,無形中也會強化公司品牌的影響力,會帶動.公司其他家用電器領域的銷售。
亮點三:國內唯一產業鏈與產品線齊全的家電生產企業
美的集團在國內家電生產中有著唯一全產業鏈、全產品線,同時公司在壓縮機、電控、磁控管等家電核心部件研發技術方面領先其他同行。該優勢使得公司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力得到了穩步提升,使公司繼續在家電行業名列前茅,使公司得到更多的經濟價值。
由於篇幅受限,有關美的集團的更多深層次測評和風險告知,學姐在這篇研報當中進行了深度解析,點擊就可以查看哦:【深度研報】美的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由於出現了新冠疫情,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逐步減慢了,家用電器出口量相對同期減少。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國家目前對地產領域的創新,將會對家用電器的需求量有促進作用。同時,居民不斷提高的收入與消費水平、國家倡導的綠色環保智能產業,將提升家電產品質量標准,為家用電器行業帶來了新機會,新挑戰。
總之,美的集團的家用電器有優越的研發技術,所生產的家電在使用過程中碳排放量降低的很明顯,能對應上國家近幾年來一直倡導的綠色環保政策,是一家發展前景廣闊的家電公司。
但文章實際上會有滯後性,如果小夥伴們想更加透徹的了解以下美的集團未來行情走勢,請點擊下方的網址,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美的集團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美的集團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⑤ 美的集團指標分析美的集團主力資金美的集團股票診股
剛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家用電器行業漲勢不錯,達到歷史最高點,但目前正在高位調整。在這樣的行情下,投資者們是不是還能夠多賺一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身為家電行業巨頭的美的集團!
在開始分析美的集團股票前,為大家精心准備了一份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名單,從鏈接進去就能瀏覽:寶藏資料: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美的集團在中國家用電器行業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目前在消費電器、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等行業,公司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業務布局,成為A股家用電器行業市值第一位的領軍企業。公司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微波爐產業鏈、洗衣機產業鏈等完整產業鏈。
前面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美的集團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美的集團有哪些獨特之處,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公司強勢引領線上渠道發展,B、C端業務同步進行
國內疫情得到緩解後,人們對家電的需求逐漸穩定了。美的集團在先進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供應鏈優勢和渠道優勢的加持下,這也將意味著公司營業收入實現穩步增長。公司在渠道銷售方面,上半年全網的銷售規模達到520億元,同比上漲超過了20%,位於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台全品類搜索與銷售同行的榜首,
線上渠道居於第一的高位,不僅有利於公司的知名度,而且對公司的品牌榮譽不斷增強和擴大也有好處,成為以後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有力保障。
亮點二:空調銷量反超,成為空調界"老大"
美的集團空調營收在2021年上半年達到764億元,同比增長近20%,目前來看,已經超過了格力電器的671億元,已經成為了空調界的領頭羊。現在看,反超的金額已經有上百億了,佐證了公司的空調完全得到了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有望繼續佔領家電空調領域中的首位。
我以為,始終還是強者恆強,公司在空調方面的銷售數據反超其他的公司,也會在人們心中提高對公司品牌的認知度,有利於增長公司其他家用電器領域的銷售量。
亮點三:國內唯一產業鏈與產品線齊全的家電生產企業
美的集團這家企業在國內有唯一全產業鏈、全產品線,並且在壓縮機、電控、磁控管等家電核心部件研發技術方面公司比其他同行更有經驗。該優勢對提升公司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力有明顯的的作用,使公司繼續在家電行業位列第一,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
因為篇幅有限的原因,有關美的集團的更多深層次測評和風險告知,全部都在學姐整理的這篇研報中,點擊就可以查看哦:【深度研報】美的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由於新冠疫情的沖擊,國際貿易增速下降了,家用電器出口量相對同期而言是放慢的。不過長遠一點思考的話,當前階段,國家對地產領域的改革,將持續會加大家用電器的需求。同時,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國家提倡綠色環保的智能產業發展,將有利於提高家電產品的質量標准,為家用電器行業的持續發展帶來新起點。
綜上所述,美的集團的家用電器擁有很優秀的研發技術,所生產的家電在使用過程中碳排放量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符合國家近幾年來一直鼓勵提倡的綠色環保策略,是一家有前途的家電公司。
但文章畢竟有滯後性,若是想知道更多關於美的集團的行情分析,下面的網址可以帶你進入相應頁面,還有專業投行幫你診斷股票,看下美的集團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美的集團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⑥ 美的集團的發展歷程
1968年,美的創業,1980年,美的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注冊美的品牌。2014年美的集團用工總數萬人,旗下擁有美的、小天鵝、威靈、華凌、安得、美芝等十餘個品牌。集團在國內建有廣東順德、廣州、中山;安徽合肥及蕪湖;湖北武漢及荊州;江蘇無錫、淮安、蘇州及常州;重慶、山西臨汾、江西貴溪、河北邯鄲等15個生產基地,輻射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華北五大區域;在越南、白俄羅斯、埃及、巴西、阿根廷、印度等6個國家建有生產基地。
主要家電產品有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大型中央空調、冰箱、吸塵器、取暖器、電水壺、烤箱、抽油煙機、凈水設備、空氣清新機、加濕器、灶具、消毒櫃、照明等和空調壓縮機、冰箱壓縮機、電機、磁控管、變壓器等家電配件產品。現擁有中國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冰箱產業鏈、洗衣機產業鏈、微波爐產業鏈和洗碗機產業鏈;擁有中國最完整的小家電產品群和廚房家電產品群;在全球設有60多個海外分支機構,產品遠銷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3年,美的集團整體實現銷售收入達1210億元,其中外銷銷售收入達74億美元。
2013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中,美的品牌價值達到653.36億元,名列全國最有價值品牌第5位。截至2013年,美的集團為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贈超過6億元。
未來三年美的將以「成為中國家電行業領導者、世界白電行業前三強」為戰略願景,進一步深化轉型,推動經營質量持續提升,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技術創新、品質提升與精品工程,實現產品領先、戰略領先,獲得公司的重新增長。
2014年美的集團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05.02億元,整體毛利率達到25.46%,同比上年上升2.17%。
⑦ 美的集團最高股價達到多少元分析美的集團的財務指標美的集團昨天漲停了嗎
最近一年時間,家用電器行業漲勢不錯,打破了之前的記錄,但如今正經歷高位調整。那麼,投資者是否還能夠在這樣的背景下賺到一筆錢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處於家用電器行業頂端的美的集團!
在准備解析美的集團股票之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好的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跳轉頁面就能看到:寶藏資料: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美的集團屬於中國家用電器行業綜合實力第一的上市公司,業務橫跨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等領域,成為A股家用電器行業市值最高的龍頭企業。公司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微波爐產業鏈、洗衣機產業鏈等完整產業鏈。
前面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美的集團的基本情況,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美的集團令人感興趣的地方有哪些,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公司強勢引領線上渠道發展,B、C端業務同步進行
國內疫情有著全面控制後,人們對家電的需求慢慢已經恢復穩定了。美的集團在先進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供應鏈優勢和渠道優勢的加持下,實現了公司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公司在渠道銷售方面,上半年全網的銷售規模達到520億元,同比增加多於20%,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台全品類搜索與銷售同行中的佼佼者,
線上渠道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不僅有利於公司的品牌榮譽不斷增強和擴大,公司的知名度也是一樣,成為以後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有力保障。
亮點二:空調銷量反超,成為空調界"老大"
美的集團空調營收在2021年上半年達到764億元,比去年同時期增長了近20%,目前,已經反超了格力空調的671億元,變成了空調界里發展最好的企業之一。算一下,反超的應收金額也應該達到了百億了,足夠表明公司的空調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有可能一直穩坐家電空調領域的第一位置。
我有種感覺,在強者恆強的規則下,公司在空調方面的銷售數據反超其他的公司,將會不斷地鞏固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有利於增長公司其他家用電器領域的銷售量。
亮點三:國內唯一產業鏈與產品線齊全的家電生產企業
在國內美的集團是一家有著唯一全產業鏈、全產品線的家電生產企業,同時公司的壓縮機、電控、磁控管等家電核心部件研發技術超過了其他同行。該優勢對於增強公司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力有著顯著作用,使得公司繼續在家電行業保持領先的地位,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在文章篇幅有限的影響下,有關美的集團的更多深層次測評和風險告知,都在學姐整理的這篇研報中,趕快點擊領取吧:【深度研報】美的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貿易增速放緩,與同期相比,家用電器出口量降低。不過考慮長遠一些,國家目前對地產領域的改革,將會有利於家用電器的需求持續加大。並且,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大力支持綠色環保智能產業的發展,將對家電產品質量標准升級有利,為家用電器行業帶來新的機會點和發展階段。
總結一下,美的集團的家用電器的研發技術很不錯,所生產的家電在使用過程中碳排放量有明顯減少,沒有違反國家近幾年來一直倡導的綠色環保政策,是一家發展前景廣闊的家電公司。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若是想知道更多關於美的集團的行情分析,點擊下面的網址,有專業人士為你診股,看下美的集團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美的集團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⑧ PEG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PEG指標即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得到的數值。該指標既可以通過市盈率考察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又通過盈利增長速度考察未來一段時期內公司的增長預期,因此是一個比較完美的選股參考指標。
該指標最先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後來由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發揚光大。史萊特被稱為PEG選股法的創始者,同時名列18位投資大師排行榜中。PEG指標最先在英國證券市場上使用,但是英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較小,所以該指標提出後,並未在世界引起較大的反響。1992年,史萊特通過自己的著作《祖魯原則》,將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這一投資和選股方法推廣到了美國。此後,在美國著名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的努力下,終於使這一投資理念深入人心。後來,更多的人將PEG方法的功績歸功於彼得·林奇。
PEG指標的計算方法[1]
PEG的中文名稱為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從這一名稱即可知道,該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PEG=市盈率÷盈利增長比率
假設某隻股票的市盈率為30,通過計算和預測,得到企業盈利增長率為15%,則該股票的PEG為30÷15=2,如果盈利增長率為30%,則PEG為30÷30=1,如果盈利增長率為60%,則PEG為30÷60=0.5。顯然,PEG值越低,說明該股的市盈率越低,或者盈利增長率越高,從而越具有投資價值。
PEG指標的用途
用PEG指標選股的好處就是將市盈率和公司業績成長性對比起來看,其中的關鍵是要對公司的業績作出准確的預期。
投資者普遍習慣於使用市盈率來評估股票的價值,但是,當遇到一些極端情況時,市盈率的可操作性就有局限,比如市場上有許多遠高於股市平均市盈率水平,甚至高達上百倍市盈率的股票,此時就無法用市盈率來評估這類股票的價值。
但如果將市盈率和公司業績成長性相對比,那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看上去就有合理性了,投資者就不會覺得風險太大了,這就是PEG估值法。PEG雖然不像市盈率和市凈率使用得那樣普及,但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決定股價變動的決定性因素。
PEG指標的內涵
所謂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來3或5年的每股收益復合增長率。比如一隻股票當前的市盈率為20倍,其未來5年的預期每股收益復合增長率為20%,那麼這只股票的PEG就是1。當PEG等於1時,表明市場賦予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來業績的成長性。
如果PEG大於1,則這只股票的價值就可能被高估,或市場認為這家公司的業績成長性會高於市場的預期。
通常,那些成長型股票的PEG都會高於1,甚至在2以上,投資者願意給予其高估值,表明這家公司未來很有可能會保持業績的快速增長,這樣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像的市盈率估值。
當PEG小於1時,要麼是市場低估了這只股票的價值,要麼是市場認為其業績成長性可能比預期的要差。通常價值型股票的PEG都會低於1,以反映低業績增長的預期。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像其他財務指標一樣,PEG也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要和其他指標結合起來,這里最關鍵的還是對公司業績的預期。
由於PEG需要對未來至少3年的業績增長情況作出判斷,而不能只用未來12個月的盈利預測,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確判斷的難度。事實上,只有當投資者有把握對未來3年以上的業績表現作出比較准確的預測時,PEG的使用效果才會體現出來,否則反而會起誤導作用。此外,投資者不能僅看公司自身的PEG來確認它是高估還是低估,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為12,而其他成長性類似的同行業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5以上,則該公司的PEG雖然已經高於1,但價值仍可能被低估。
⑨ 美的第二次大裁員背後
美的集團正在經歷自己 歷史 上的第二次「大規模裁員」。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5月6日的電話會議中表示,「未來三年,行業將面臨巨大困難,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冬天」。面對老員工在內部論壇上長篇大論的辭職言論,他只能表示「深深的羞愧」。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5月26日,董明珠出現在格力官方認證的Tik Tok賬號上,向全體格力員工承諾「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絕不裁員。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寧願降低工資,讓每個人都有簡單可靠的保障」。
為什麼裁員來自家電龍頭企業美的集團?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從財務數據來看,美的集團並不是一個「差生」。2021年,美的集團營業總收入3433.61億元,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公司歸母凈利潤285.74億元,也創造了 歷史 新高。此外,5月23日,a股上市公司科陸電子發布公告稱,美的集團將斥資不低於22億元晉升為公司控股股東。
爭議聲中,美的成為裁員力度最大的一家。
01 10年後的「大裁員」
2022年5月18日,熱搜榜第四,是關於美的集團裁員的。
多平台信息拼湊的整體畫面顯示,美的集團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目前是第二輪,6月18日之後還會有第三輪。各部門裁員情況不一,整體裁員可能在30%左右。
5月19日,美團官方回應稱,「鑒於對內外部環境的判斷,公司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停非經營性投資,多措並舉進一步鞏固增長潛力,提升經營業績。」
5月20日,在美國集團召開的2021年度股東大會上,方洪波對傳聞中的裁員50%做出了「無中生有」的回應。
據悉,美的ToC業務將保留家電核心品類,優化母嬰、寵物家電等品類。,實現轉型升級、結構優化和海外整體做強;ToB業務保留「四大四小」(四大: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建築技術、新能源 汽車 零部件、儲能,四小:萬東醫療、安得智利、美雲智數碼、美智光電),其他關停並轉。
整體來看,美的集團更加註重ToC業務的「優化」和ToB業務的投入。
美的集團CFO兼首席財務官鍾政表示,母嬰、寵物家電、部分SKU等優化後的業務(單品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復合增長下滑)對美的整體收入沒有影響,反而有利於利潤的提升。
截至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何享健直接和間接持有美的集團29.76%的股權,以目前3766億元的市值計算,對應的股權價值為1120.8億元。
事實上,正是在10年前的2012年,也就是方洪波剛剛接任美的集團董事長的那一年,美的經歷了更大范圍的裁員。
1993年至2009年高速擴張期間,美的採取了相對獨立的事業部發展模式,各事業部擁有較高的自主權。2010年,雖然集團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但公司盤點發現,在這種全方位出擊的模式下,美的的凈利潤還不如行業內製造單品的企業。
於是美的開始「做減法」。通過各維度的考核指標,淘汰了缺乏核心競爭力、長期虧損的業務和產品,以及規模過小、利潤微薄的業務和產品。本集團的SKU(產品類別)從2011年的約22,000下降至2,000以上。
與此同時,美的集團員工人數從2011年最高峰的19.6萬人減少到2015年早期的11萬人,裁員幅度超過40%。方洪波當時的目標是「到2017年銷售金額達到2000億元時,員工總數控制在10萬人以內」。
由此,業務優化和裁員確實帶來了美的集團的持續增長,10年間從1000億元增長到3000億元,凈利潤從2019年開始終於連續三年超過格力。
然而,員工的規模並沒有像方洪波希望的那樣發展。雖然2017年收入達到2419.19億元,但在連續收購東芝家電和庫卡後,員工人數重回增長軌道,達到13.68萬人,隨後在2021年底增至16.58萬人,基本回到上一輪裁員前的水平。
10年來,方洪波和美的在裁員這件事上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
0KUKA增加薪資壓力。
事實上,收購庫卡是美的回歸擴張路上的一個關鍵事件——人員的明顯增加、人均薪酬的大幅提高、業績的不理想,都可以看作是裁員背後的一個「隱形推手」。
2015年,美的集團人員結構調整基本完成,但又碰上家電市場下行周期,因此首次在年報中提出「智能家居+智能製造」戰略,並將工業機器人業務作為第二條增長曲線。
在全球范圍內,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被稱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其中庫卡是全球首家將感光機器人帶入生產車間的機器人製造商。
於是美的在2015年首次增持庫卡德國股份,同時與日本安川成立合資公司,深入工業自動化領域。
2017年1月,美的集團進一步完成了對庫卡37億歐元(約合271億元人民幣)的收購,共持有其94.55%的股權。
收購完成後,美的集團全球員工人數從11.24萬人增至13.68萬人,增幅為21.71%,為上市以來的最高增幅。
更重要的是,收購庫卡直接提升了美的集團整體人均年薪——從2016年的10.34萬元提升至2017年的17.84萬元,增幅高達72.47%。
同樣從2017年開始,美的集團大大拉大了與格力電器的人均薪酬差距。到2021年,美的和格力的人均薪酬分別為19.01萬元和12.59萬元。
除了高昂的人力成本,收購庫卡也給美的集團帶來了可觀的商譽。2021年末,美的集團商譽總額為278.75億元,在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相當於美的集團2021年凈利潤總額。
這樣的價格背後,美的收購庫卡其實是有爭議的。
在斥巨資收購庫卡之前,雙方於2016年6月簽署了一份投資協議,有效期為7年半。約定美的在很多方面保持庫卡的獨立性,不改變現有員工數量,不督促庫卡退出市場,訂立隔離防範協議,維護庫卡的商業秘密和客戶數據,等等。
當時有庫卡高管對媒體表示,在協議到期前,美的無法獲得庫卡數據,「企業管理層的決定將繼續由德國做出」。
從業績水平來看,美的曾在要約文件中表示,「到2020年,庫卡可能會超過其設定的40-45億歐元(約合286-321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其中10億歐元來自中國市場」。
但現實遠非如此——自2017年合並報表以來,庫卡的收入一直在下降,從2017年的34.79億歐元下降到2020年的27.92億歐元,2021年才上升到35.65億歐元,但只有6.81億歐元來自中國。
與其他三家「四大家族」相比,庫卡的收入規模始終處於第二梯隊,毛利率和凈利潤率始終處於最低水平。2020年有4%的虧損。即使2021年情況有所好轉,仍是「四大家族」中盈利能力最弱的。
盡管美的集團現任首席財務官鍾政明確表示,庫卡2021年業績有所增長,不存在減值,但鑒於過去幾年庫卡業績遠不及預期,未來減值風險仍是懸在庫卡頭上的一把「利劍」。
上市之初,美的集團的財務總監是袁立群。2016年,庫卡被收購,袁立群離開美的集團,帶走9075萬股限制性股票。連續減持後,他仍持有3932萬股,目前市值22.41億元。
之後,從2016年到2021年,美的集團先後換了三任財務總監/財務總監。其中,2019年10月上任的HelmutZodl曾任IBM區域財務總監,2005年至2017年擔任聯想財務總監兼首席財務官。然而,HelmutZodl在擔任美的集團首席財務官僅15個月後就離開了,並從上市公司領取了近千萬元的薪酬。
2021年11月23日,美的宣布擬收購庫卡剩餘5%股權,完成私有化。交易完成後,庫卡將成為美的海外全資子公司,並從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退市。
這意味著原本約定2023年到期的投資協議被美的提前毀約。
有業內人士對《 財經 》表示,美的希望此舉能讓庫卡更好地適應中國的發展需求,在研發、生產、營銷等方面實現深度協同。
有跡可循。
除了庫卡帶來的壓力,美的集團原有的家電業務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美的消費家電業主主要原材料的鋼、銅、鋁在2021年都將面臨大幅漲價——與2020年3月底相對較低的價格相比,2021年10月三種材料的價格將分別上漲119%、114%和62%。
此外,運費上漲、晶元短缺、供電緊張等多重負面因素正在擠壓美的業績。
同時,雖然多年來努力發展小家電業務,但冰箱、空調、洗衣機仍是美的核心收入和利潤來源,房地產行業將對家電業務產生重要影響。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的持續調整肉眼可見。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4月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39.7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0.9%,與一季度相比繼續放緩。
截至5月26日,美的集團最新市值為3765.81億元,較最高市值7348億元下跌近五成。
在新老業務的雙重壓力下,美的集團的很多指標其實都有隱憂。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美的集團營收增速放緩,主要原因是2017年收購的庫卡機器人業務負增長,以及在房地產低迷背景下,暖通空調和消費電子業務增長乏力。2021年收入回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美的產品價格上漲。
更直觀的是凈利潤指標——2015年至2019年,其凈利潤增速一直維持在16%-17%左右,但在2020年和2021年突然分別降至8.82%和5.49%,大大偏離了原有的增長軌跡。
在大公司把預算放在第一位的財務制度下,這樣的偏差意味著出現了不可控的情況。
疫情以來,商品漲價、航運物流漲價、能源供應漲價等一系列負面因素擠壓了美的集團的利潤。由此,其毛利率終於在2019年攀升至28.86%,隨後從2020年開始回落至2021年底的22.48%,已經低於10年前的水平。
資金方面,雖然2022年一季度末美的集團賬面上698.47億元的貨幣資金仍能覆蓋長短期有息債務合計627.72億元,但貨幣資金與短期有息債務之間的「安全邊際」已從2019年的637.55億元降至2022年3月末的294.59億元。
與此同時,在美的集團應收賬款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不斷攀升,2021年末達到987.36億元,為上市以來的最高水平,比應收賬款和票據高出693億元。
這種占據上游資金的能力可以解讀為在產業鏈中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但客觀上也帶來了更大的流動性壓力——2021年末,美的集團的速動比率和現金到期負債率分別為91%和52.31%,均為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時至今日,美的無疑是家電行業多元化、出海的成功代表。
在好年景,多元化發展讓美的享受多軌紅利,但人員擴張不可避免。2016年高光期,美的集團人均收入165.78萬元,在a股79家電商中排名第三,高於海信視頻、海爾智家、格力電器、老闆電器。
但面對突如其來的逆境,萌芽中的新賽道顯然不具備核心業務那樣的抗風險能力,「擴張-試錯-收縮-裁員」成為必然結果。2021年,美的集團人均收入207.09萬元,在a股家電行業排名第12位,已經落後於上述企業。
崇尚多元化的美的正在經歷大規模裁員,而承諾永不裁員的格力,實際上員工數量在不斷減少——從2019年底的8.88萬人,到2020年底的8.4萬人,再到2021年底的8.19萬人。
高贊網友評論,「一個師傅可以降工資,讓員工自己走」「降工資相當於裁員」。從這個角度來說,兩家公司只是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應對行業和自身的變化。
美的2021年年報中的一句話,對這次裁員來說,還是挺貼切的。「大時代,沒有一條路是平坦的,沒有一條路是不可改變的。偉大的企業一定經歷過輪回洗禮的循環。」
2012年的裁員可以說是方洪波接過何享健接力棒後面臨的第一次大考。
如今10年過去了,美的員工規模重回高點,毛利率跌破 歷史 低點。方洪波似乎又回到了一切開始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