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創板股票有哪些
「股科創板」股票包括: 1、科技園個股:張江高科、紫江企業、市北高科、陸家嘴、大眾傳媒等。 2、重點高校下屬科技公司: 復旦復華、交大安利、新南陽、同濟科技等 3、科研高新技術企業:復星醫葯、科華生物、上海電力燃氣、海德控制、上海機電等。
拓展資料
1. 實施意見強調,新成立的上交所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和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通過關鍵核心技術,具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製造,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效率、動力變革。
2.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是提高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增強市場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的資本市場改革重大舉措。通過發行、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新制度和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逐步開展增量試點,對新資金進行匹配隨著試點的推進,力爭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新老股東在科創板的利益平衡,並促進在現有市場形成良好的預期。
3.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掛牌; 7月22日,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 8月8日,第二批科創板公司掛牌上市。 2019年8月,為貫徹落實並購注冊制改革試點要求; A 科創板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科創公司),建立高效並購;制度,規范並購A科創公司,證監會發布關於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特別規定。
4. 股票不僅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種已簽發的所有權證書。是股份公司發行給各股東的一種證券,作為所有權憑證,以籌集資金,取得分紅和紅利。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它可以轉讓和交易。股東可以與其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應承擔公司經營失誤造成的風險。每一股代表股東對企業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個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同一類別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權。每位股東所擁有的公司的所有權份額,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在公司總股本中的比例。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組成部分,可以轉讓和交易。是資本市場主要的長期授信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出資。
B. 社交平台帶貨綜合開發,獨角獸獨霸商業網路,新創業平台路在何方
據微鏈APP數據統計,一家創業企業從誕生到成長為獨角獸,平均需要經歷5.2次融資,耗時1511天。而在從0到1的獨角獸成長之路上,估值達到1億美金這一階段最為關鍵。這一階段,它們的商業模式基本得到驗證,是企業真正開始規模化擴張的時期。因此對具備創新力、融資力和成長速度的創業公司來說,1億美金,正是他們進入高速發展的第一個關鍵節點。
2018年,第二屆萬物生長大會上首次提出估值1億美金以上的「准獨角獸」概念,引發創投圈強烈關注。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浪潮中的中流砥柱力量,准獨角獸企業以其傑出的業務增長能力、出色的 科技 創新能力成為創新創業浪潮中最受關注的群體,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在全球化的創新環境中,准獨角獸如何錨定發展新機遇?如何為創新領域發展注入新動力?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創新時代,從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角度來看「准獨角獸」企業應該做出怎樣的應對?
6月28日,首屆一億美金公司大會在杭州順利召開。會上,微鏈創始人兼CEO蔡華就未來獨角獸新格局、新發展、新亮點與普華資本創始合夥人沈琴華、東方嘉富創始合夥人徐曉、七牛雲聯合創始人杜江華、大觀資本創始人韋海軍、驛公里業務副總裁汪敏展開圓桌對話。
[普華資本創始合夥人 沈琴華]
沈琴華認為,一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才結構和和獨角獸&准獨角獸的成長息息相關,本質上兩者之間是一個相互啟迪、相輔相成的關系。除此之外,政策環境和創新活躍度也很關鍵。
[東方嘉富創始合夥人、董事長 徐曉]
徐曉著重強調在商業經營上需要有更加開放的合作模式,要增加與各方利益的互動合作。他認為,創新創業的發展模式要關注到上下游產業,深入挖掘產品的根基點。
[七牛雲聯合創始人 杜江華]
在現場,杜江華強調了在集聚效應下,隱藏在創業公司團隊背後的成長動力。他認為在企業運行的過程中,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並不是不可融合的,二者之間甚至還可以互相跨越,互相促進。
[大觀資本創始人 韋海軍]
韋海軍認為,在當前的世界格局和經濟體系下,出海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全球的互聯網發展非常不均衡,在中國市場各細分領域競爭十分激烈,但放在全球范圍來看,所有細分領域都值得投一遍。
[驛公里業務副總裁 汪敏]
汪敏認為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可能早期模式創新比重較大,但在企業中後期,技術創新能夠增加更多活力。不論是公司的產品服務還是公司的產品形態,最終落地都是為人服務,所以要專注於客戶體驗、客戶服務。
蔡華:一億美金公司·未來獨角獸榜單」數據顯示,北上廣深杭是國內獨角獸企業的主要聚集地,而以重慶、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近年來准獨角獸數量大幅攀升。今天圓桌第一個議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城市創新創業生態和未來獨角獸企業培育之間的關系,對於未來獨角獸企業來說,怎樣的城市創投環境更利於其發展成長?
杜江華: 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個點,這也是我對團隊的一個要求,我會要求大家用投資人的眼光去發現你將要服務的客戶。舉個例子,很多公司剛開始創立的時候,包括像知乎、豌豆莢之類在早期還不起眼的階段,如果你真正跟他們團隊交流,就會發現它們背後有共通的邏輯。比如在我們整個布局裡面,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這些城市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它們對創新的人才的吸引非常給力。比如像杭州形成了幾大特色,一個是阿里系,還有網易系、浙大系、海歸系,這種城市的創新環境會孕育越來越多的准獨角獸以及獨角獸,包括在杭州有很多像每日互動、蘑菇街之類的優質企業,在雲服務方面跟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合作。在越來越多的集聚效應的情況下,再加上今天很多的投資界大咖,如果能夠真正在一個城市裡面深耕的話,我相信會讓這個城市越來越好。
沈琴華: 作為杭州本土的一家機構,普華在全國投了將近400多家企業。我覺得獨角獸、准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其實和我們所在城市的經濟、文化以及人才結構都是有很強關聯性的。這些城市就像我們杭州,有非常好的政策環境,同時近幾年人才流入非常多,創投界非常活躍,此外我們對創業的服務以及對創業失敗的容忍度也很關鍵,矽谷當時也就是憑借這幾點發展起來的。所以我覺得杭州現在整個創業環境都非常好,孕育出的獨角獸和准獨角獸數量在全國也屬於比較領先的位置。回到問題本身,我覺得從整體來看,主要有兩點可以提一下。一個是城市創新創業生態本身,跟獨角獸&准獨角獸的成長息息相關,本質上兩者之間是一個相互啟迪、相輔相成的關系。除此之外,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也很關鍵。因為現在杭州的阿里系的確很強,也是杭州對外的一張名片,對帶動浙江或者杭州的經濟,特別是在數字經濟領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未來杭州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葯等領域會誕生更多的獨角獸,謝謝。
蔡華: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一直是創業之初就被放在一起討論的兩種創新模式,近年技術創新作為新基建、工業互聯網等相關領域企業發展的驅動力受到廣泛認可,那是否意味著模式創新已經逐漸被弱化?對於准獨角獸企業來說,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哪個更為重要?
徐曉: 從我們的投資邏輯上來看,並不太注重說這個企業重點到底是模式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因為我們對技術和模式有一個不同的定義和方法。東方嘉富在去年的科創板上市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從去年到現在,總共有6家企業已經科創板上市了,從這些上市企業的經驗來看,我覺得他們都不能說是單獨的技術創新,或者單獨的模式創新,而是在技術創新上都有一個實質性的突破,這個突破是他們能夠切實地滿足他們下游用戶的需求,這樣在商業上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我們有一個觀點,未來企業的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競爭,是生態鏈跟生態鏈的競爭,你需要幫助你的客戶一起,服務好你的客戶的客戶,甚至客戶的客戶的客戶,不論是技術還是商業模式上,這才是真正要往下挖掘的根基點。
杜江華: 其實我的觀點是比較清晰的,剛才提到了拼多多和網易。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發展的起源,網易一開始是163郵箱,郵箱這個東西有多少技術含量其實說不上,更多的是一個應用模式的變化,一個溝通界面。拼多多是一個 游戲 化、 娛樂 化的面向三四線城市的 娛樂 游戲 ,是從 游戲 的角度,讓大家砍價,你砍一分錢、一毛錢,就是在這種模式的創新下才慢慢成就了這么一個大公司。另外回到網易,它孵化了網易有道、雲音樂,本質還是服務用戶的模式。所以我認為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是同樣重要,但是他們分工不一樣。像拼多多到今天一定是會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各種各樣的技術去更好地滿足平台上的客戶。所以我認為首先第一個,還是不同的分工,但是作為公司本身來講,一開始就是靠模式創新去驅動,滿足客戶的需求,到後面有能力再來談技術創新。
蔡華:我前幾天看到一個報道,驛公里現在已經穩坐智能無人洗車行業第一,那麼我想請問一下汪總,近幾年智能無人洗車這個領域猶如雨後春筍,被 社會 普遍看好,驛公里在技術和模式上做了哪些創新的嘗試,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汪敏: 首先驛公里的使命是技術為人服務,所以不論是我們公司內部的管理也好,還是對外的產品形態也好,最終落點是為客戶服務。在服務1500多個門店的形態下,目前公司還保持著一百多人規模,這也充分體現了效率第一的准則。我們公司整體對於洗車這件事情有一個認知,就是洗車它一定是剛需,一定是一個流量入口。我們把簡單重復的勞動力用無人化替代,將洗車做得特別純粹,一心把服務做好。其次是技術創新,我們整個技術團隊從生產研發的過程當中,都是專注於從客戶體驗、客戶服務抓取這個數據,從而再反推到洗車這件事情上來,包括流程的優化,後台的管控,包括各地城市隊伍的建設,整個系列是環環相扣的,真正的做到技術為人服務。
蔡華:一億美金公司大會結合當下熱點,聚焦先進製造、人工智慧、醫療 健康 、新消費、企業服務、教育6大領域,設置了8個平行專場,超100家一億美金公司與投資機構參與其中,站在大家的角度,還有哪些領域存在高速成長的機會,可能批量出現未來獨角獸?
徐曉: 關於未來三到五年的投資邏輯其實是非常清楚,就是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這當中包括剛剛提到的教育、消費、醫療、製造業,包括底層的信息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這幾個行業,這當中都有非常大的市場機會在。中國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鏈,製造業跟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我們十分關注的。現在的創業環境比前十年還是有很大的變化,我自己07、08年投身在這一行業,見證過這個周期之後,人口的紅利和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消失之後,進入存量博弈的時代,這個時代之下對創業的特質的要求跟原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原來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之下,今天是0,明天可以做到一百,後天能夠做到一萬,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2B的公司裡面經過八到十年的摸索才找到自己的路,這個創始人是不是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能不能不被這些艱險打趴下,是否有非常堅韌的意志,這是特別重要的部分。所以開放和堅韌是我們對創業團隊最重要的考量。
蔡華: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中國已經逐步走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近兩年我們看到無論是人工智慧、新消費甚至是社交平台都在布局海外市場,我們知道大觀資本專注投資出海各個領域的早期公司,在當前的世界格局和經濟體系下,拓展海外市場是否是未來獨角獸公司發展的一個新機遇?
韋海軍: 我認為中國企業全面崛起,如果把語境放在全球范圍來看,今天所有的所有細分領域都值得你重新投一遍,我們主要關注四大細分領域的項目。第一個細分領域就是契合新基建,我們認為在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裡面,在海外還有巨大的機會。第二個細分領域是 游戲 ,去年年底,大量中國的 游戲 公司開始在海外崛起。第三,是跨境領域的項目,今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比較大,但做跨境服務這塊反倒是有所增長,我們在杭州深圳投了三家公司全部是逆市增長的。第四個是saas領域,企業服務是突然間漲出來了的賽道。今天對中國很多創業者來說有巨大的挑戰,一出生的時候就面臨全球化的競爭,我們看到中國現在創業的力量基本分成三種,第一種就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我們稱之為出海的巨頭。二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准獨角獸、獨角獸他們在當下這個市場環境裡面要增長,他們很快就把自己的視線和市場放到海外,國內外並重,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現象。第三批就是小微創業者。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幸運的地方,也讓我特別特別激動,我覺得我們在這個領域裡面長期探討。
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快速發展,網路新應用以摧枯拉朽之勢,不斷沖擊舊平台。有鑒於抖音等社交平台飛躍發展的現實,談談創業創新的思考。
首先,驚嘆! 從社交綜合平台快速崛起,猛然發現網路技術之無所不能,簡直可將人類 社會 的一切搬上網路上面去。社交平台集合自媒體和商業網店功能,各種愛好集會、才藝表演集會、 娛樂 表演集會,以至醫療、教育、文化、衛生等涉及人的生活所需求內容,都搬上一個設定的網路空間,比如2016年9月上線的抖音APP,不足四年時間風潮席捲全球,強大的美國政府也為之汗顏。
第二,並非攔路虎,而是為創業者借力借勢宣傳推廣提供便利。以抖音為代表的社交綜合開發應用,奏響了時代包容、合作的時代最強音。規則設計了用戶是導演兼演員,盡情盡興吸收大量的粉絲;又設計了用戶是商家兼消費者,可以在平台直接賺錢和消費。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對自己的項目進行推介,以低成本的推廣宣傳達到發展自己、推銷自己,服務項目創業創新的效果。
第三,月換星移。5g時代到來,網路信息傳遞技術在運用領域已到了極致,全方面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當下,網路巨頭獨霸網路、一網天下,以中心化組織為負責的信息傳播平台仍然是網路主流。但是,也許物極必反!以比特幣為首個應用的區塊鏈技術橫空出世,分布式記帳,點對點價值傳遞新的應用場景在金融界炸出一聲驚雷,無需第三方證明的去中心化信任機制應用也暫露鋒芒。面對新的 科技 ,世界頂級專家、富豪的認知出現巨大分岐。但無法阻擋區塊鏈前進步伐。以太坊智能合約驅動下,伴生巨大騙局的各種區塊鏈應用不斷考驗人們的智慧和耐心。區塊鏈應用方向、應用項目漸漸指向商業市場。共享喵喵嘗試以區塊鏈積分B TJB為設計核心,設計整套緊密銜接的智能合約,讓用戶共享共創共治,構建不斷延伸拓展的市場生態。
新創業平台,一個「新」字就反映出多少無奈與心酸。
新平台,人員新,隊伍新,研發能力不穩定,一關卡住原地轉,坐吃山空易玩完;
新平台,技術新,模式新,一防技術遭泄露,二愁模式不閉環,若沒數據可驗證,從頭開始算空談;
新平台,人脈新,資源新,融資市場跑不掉。本來投資大佬就很少,何況不見經傳新人到?
哪哪不行可咋辦,莫非創業選錯道?!
我可沒有這么說,過程可控很重要,新人創業,有條件就打,沒條件就投降,活下來才是王道。
C. 雲從科技IPO獲批,AI有沒有獨角獸
文/智物
在幾經周折之後,國內AI第一股的爭奪終於落下了帷幕。7月20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1年第48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雲從 科技 獲准通過。
放眼全球,在Facebook、谷歌、蘋果、阿里巴巴、騰訊的鐵幕之下,AI的浪潮還沒有創造一個肚皮的巨頭平台。
按照流程,完成接下來的詢價、路演、定價後,雲從 科技 就可以正式敲鍾上市了,不出意外的話,雲從 科技 將成為國內第一家完成獨立上市的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
由於具備中科院背景,且是行業內首個參與承建三大國家平台的公司,雲從 科技 被業內冠以「人工智慧國家隊」的稱號。在國內「AI四小龍」中,雲從 科技 成立時間最晚,卻是最早完成上市審批的公司,這對於國內AI行業而言無疑是一支有效的強心劑。
此前的7月2日,四小龍之一的依圖 科技 被終止上市審查,其間原因猜測紛紛。
不過,雲從 科技 的招股書中也清晰地表明著這家公司目前面臨的虧損問題。雲從 科技 並不是個例,虧損問題同樣困擾著這個行業里的每一家企業,如今AI行業的競爭格局,與其說是比拼誰掙的多,不如說是比拼誰虧的少。
2006年,谷歌以17.75億美元的報價收購了Youtube,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彷彿看到了前進的方向,紛紛湧入網路視頻運營的賽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這一年,中國AI領域論文發表總量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直到十年後,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將人工智慧列為「十三五」重大工程。一夜之間,資本力量開始競相湧入AI領域,這一年中國AI企業融資規模相當於2000到2013年間總融資之和。
在投資人看來,人工智慧勢必會掀起一番浪潮,人工智慧行業也一定會誕生出谷歌、甲骨文一樣的 科技 巨頭。
如果從90年代初商用互聯網公司誕生算起,到2010年互聯網大范圍普及,互聯網行業用20年的時間才迎來了紅利期。但資本市場等不了20年,他們寄希望於人工智慧行業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科研成果轉換,並得到投資回報。
投資人與行業公司之間的矛盾,在2019年迎來了爆發。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共發生126起退出事件,數量僅為同時期退出事件的5%。
而到了2019年,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投資數量和金額都迎來了斷崖式下跌。上半年僅完成30起融資,同比下降45.5%,融資總額達50億元,不足去年同期的40%。
人工智慧行業此時不再是資本市場的寵兒,行業內沒有如願出現谷歌一樣的巨頭,大批公司倒閉,剩下的公司發展得也舉步維艱,人工智慧行業進入了第一個寒冬。
經歷了2019年的大浪淘沙,無數跟風熱點概念的AI創業公司破產倒閉,互聯網巨頭們也開始從AI領域里撤資離開,只剩下以「AI四小龍」為代表的少數公司憑借自身掌握的核心技術堅守在賽道上。
眼看在一級市場中無法得到幫助,國內AI企業紛紛轉向,寄希望於得到二級市場的資金幫助。
於是在2020年,一場浩浩盪盪的AI企業上市潮打響。
最早做出動作的曠視 科技 ,早在2019年8月,曠視 科技 就開始在港交所謀求上市,但隨後因被美國拉入「實體清單」而未能完成上市流程。
或許是受到了曠視 科技 的影響,國內AI企業都開始備戰科創板。
2020年11月,雲知聲和依圖 科技 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相繼獲得受理。但僅僅3個月後,雲知聲就主動撤回了科創板的上市申請,有消息認為該事件的原因與此前雲知聲疑似虛假披露市佔率有關。
在今年7月,依圖 科技 也對外宣布終止IPO,有媒體報道依圖 科技 正接近完成第三輪裁員工作,整體裁員規模超70%,最終要削減到200-300人左右。
另一家AI公司商湯 科技 沒有正式披露過上市計劃,但據知情人士透漏,商湯 科技 正在秘密進行A股和港股的雙重上市計劃,但進展十分緩慢。
在此背景下,雲從 科技 幾乎承載著國內AI獨角獸企業成功上市的全部希望。
與其他公司相比,雲從 科技 的造血相對較強,對於技術應用落地,尤其是平台型技術應用的建設也更具經驗。
成立於2015年的雲從 科技 ,最早從事於人臉識別領域,逐漸拓展到跨境追蹤、車輛追蹤、姿態追蹤,成立之初的雲從 科技 依靠自身最擅長的圖像識別技術在人工智慧領域里迅速打開了市場。
在圖像識別領域里取得行業認可後,雲從 科技 開始向銀行、安防和民航等行業展開布局,在金融領域里,雲從已經為包括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在內的400多家金融機構和全國超過十萬個銀行網點提供智能服務。
在細分行業內取得成功後,雲從 科技 開始嘗試建設平台型應用。在民航領域中打造了「飛鳳平台」,在安防領域中打造了集合區域安防布控、生物特徵識別、OCR識別在醫療領域的「輕舟平台」。
雖然對人工智慧應用的定位做出了准確的判斷,但雲從 科技 的虧損問題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
雲從 科技 的招股書顯示,雲從 科技 2017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0.64億元、4.48億元、8.07億元、7.55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1.24億元、2億元和17.36億元、7.2億元,目前尚未實現盈利。
這不僅是雲從 科技 的難題,也是全球AI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慧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在虧損階段。
究其原因,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礎科研屬性顯著,在這類行業中,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必須要不計成本地投入研發資金,以雲從 科技 為例,2018年-2020年,雲從 科技 的研發費用分別是1.5億元、4.5億元、5.8億元,占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高達30.61%、56.25%和76.59%。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吸收新鮮血液,這類公司在股權激勵上往往也不惜重金,雲從 科技 在其招股書上表示,2019年出現的巨額虧損主要原因在於該年度支付股份的費用高達13億元。
如此高額的投入,讓外界認為AI行業很難實現盈利,甚至連上交所對此也抱有懷疑態度。
在今年3月,雲從 科技 就接受過一輪監管詢問,其中問題包括持續虧損、主要產品、銷售模式、核心技術,以及補貼等內容,多家AI公司都是在此環節受阻,最終不得不終止IPO。
盡管雲從 科技 即將擁有「國內AI第一股」的光環,但能否打破盈利困境,提升經營業績,仍是雲從 科技 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雲從 科技 還面臨著互聯網巨頭角逐AI領域、傳統行業廠商轉型AI等競爭風險。
今年3月,借勢「人工智慧」概念的網路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資金達239.4億港元,成為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里最大的一筆融資。以網路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在資源上的優勢不言而喻,他們的加入無疑會給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繼續加碼。
D. 科創「獨角獸」連遭上交所「拷問」:估值百億,全靠財技
作者|韓蕾
來源|野馬 財經
走的快不是本事,走的穩才是能耐。
隨著科創板開板的日漸臨近,截至5月31日,共有112家企業提交的申請資料已被受理,其中處於已問詢狀態的有94家。
而在這些被問詢企業中,一家名為寧波容百新能源的公司(下稱:寧波容百)走在了「前列」。近日,它已經回復了上交所的第二輪問詢。
首席科創官注意到,作為目前估值已過百億的首批科創板申報企業、鋰電池正極材料新能源生產商,寧波容百的前五大客戶當中不乏寧德時代、比亞迪這類知名公司。
可正是這樣一家自帶光環的科創企業,在第一輪問詢中卻被上交所連發了60個問題,成為了首批受理企業中被發問最多的公司;在第二輪問詢中,上交所又對寧波容百有關「核心技術」「前五大客戶」「經營性現金流」「應收票據」等方面再次進行了「靈魂」拷問。
說到寧波容百,不得不提到的是A股上市公司當升 科技 (300073.SZ)。這家公司不僅是寧波容百的競爭對手,還和公司的董事長白厚善有著不解之緣。若說寧波容百脫胎於當升 科技 ,這話也不為過。
1992年,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成立了一個課題組,白厚善就擔任組長,這也是當升 科技 的前身。2001年,當升 科技 改製成功,並開始進入鋰電正極材料行業。在白厚善的帶領下,當升 科技 日益發展,並在2010年4月成功登陸創業板,成為了鋰電正極材料行業內第一家上市公司。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首發上市之時,白厚善持有505萬股當升 科技 股票,位列第四大股東,後經轉增等,其持股曾超過1000萬股。不過,隨著公司業績的下滑,白厚善在公司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戰。
2013年7月,白厚善向當升 科技 遞交了辭職申請,離開了這家自己工作了20多年的公司,並在隨後陸續套現所持有的股份。
一位業內人士對首席科創官透露,因一些人事原因,白厚善算是失意離開當升 科技 的。
沒過多久,白厚善便消失在了當升 科技 前十大股東之列。不過,在2014年第三季度,也就是他辭職一年後,白厚善逐漸運作新的平台,通過增資和股權司法拍賣,他取得了金和鋰電的控制權。
據悉,金和鋰電的原大股東金和新材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常規產品及前驅業務,在2016年10月,金和新材因逾期債務糾紛,所持有金和鋰電的少數股權法院執行了司法拍賣。
而這家名為金和鋰電的公司,正是寧波容百的前身。
在全盤接受寧波金和鋰電後,白厚善憑借在當升 科技 的運作經驗和業內資源,在寧波容百的資本運作上,白厚善顯得駕輕就熟。天眼查數據顯示,申請科創板前的短短4年時間內,寧波容百共進行了4輪融資,其中包括陽光財險、長江證券等。
與此同時,公司的業績也不斷向好。2016年-2018年,寧波容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8.9億元、18.8億元和30.4億元,增長率均超過50%。
除了靚麗的業績水平、眾多資本的加持外,想必更讓白厚善欣慰的是曾經和自己並肩作戰的當升 科技 「老人們」也願意圍在自己的身邊。
招股說明書顯示,當升 科技 原生產廠長張慧清、原人力資源總監姜慧、原營銷工程師劉德賢都是寧波榮百的員工。
同業跳槽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在二次問詢中稱「寧波容百是否存在來源於當升 科技 的資產、技術、研發成果等」。寧波容百表示,公司的產品定位、開發進度及產品結構與當升 科技 存在顯著差異。
說到技術,寧波容百在投入上似乎並不大方。
2016年-2018年,寧波容百研發費用金額依次為0.32億元、0.77億元和1.20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依次為3.59%、4.10%及3.94%,均低於廈門鎢業、當升 科技 等同行業公司;同期公司研發人員占總員工比例也逐年下降,2018年佔比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對此,寧波容百稱是因為公司規模快速擴大所致。
不過,更讓首席科創官好奇的是,寧波容百的核心團隊中,竟然有兩個韓國人:李琮熙和劉相烈。另外,旗下還有JS株式會社、韓國EMT株式會社等公司。
當然,中韓技術團隊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並對寧波容百就「核心技術人員是否與以前任職單位簽署了競業禁止協議,其主要成果是否涉及職務發明,是否存在侵害發行人或第三方合法權益的情形」進行了問詢。
在回復函中,寧波容百表示「因中韓兩國市場環境、技術路線存在差異,李琮熙在公司從事的研究、開發工作與在韓國公司差異較大,故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權益的情況」而另一位核心技術人員「劉相烈在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管理工作,未形成職務發明」。
既然兩國技術差異這么大,高薪聘請韓國人員真的能起到實質性效果嗎?而更有意思的是寧波容百還在招股書中提示了,未來可能會面臨行業競爭帶來的核心技術泄密,以及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對於這一風險到底是針對誰提出的,首席科創官聯系了寧波容百相關人員,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依賴大客戶,17億應收支撐利潤
招股說明書顯示,寧波容百的大客戶應收款數額比較多,而且存在一些關聯性。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寧波容百的凈利潤約為556萬元、2723萬元、2.1億元,三年翻了38倍;與此同時,公司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余額也不斷攀升,分別約為3.3億元、8億元、11.4億元和9799萬元、1.66億元、6.72億元。如此數據,很難說是業績貢獻了利潤,還是應收支撐了利潤。
除此之外,首席科創官注意到,自2016年起的三年間,寧波容百的第一大客戶均為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力神),這家公司每年的銷售收入占寧波容百當期營收比例均超過20%。另外,公司2018年的第二大客戶比克動力佔比比例也達到12.07%。
也就是說,兩者合計貢獻了寧波容百三分之一的營收,說是公司業績的「鎧甲」也不為過。
可「鎧甲」也是寧波容百的「軟肋」。上交所在問詢中就注意到,「天津力神不僅是寧波容百的第一大客戶,同時也是公司2017年第二大供應商。並且,天津力神的應收款項還存在部分逾期的情況。」因此希望公司和保薦機構對此進行說明。
在回復函中,寧波容百稱為應對原材料上漲壓力,上述問題的確存在。並且,天津力神在向公司銷售原材料的過程中還採取了沖抵公司對其應收貨款的方式。2016年至2018年,寧波容百對天津力神方面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353萬元、2.2億元及1.7億元,計提的壞賬准備金額約為68萬元、1102萬元和856萬元。
換句話來說,就是寧波容百向天津力神買原材料,加工完產品後再賣給天津力神,自己就賺一個加工錢,對方不僅拖款,還要把原料費給扣了,可見寧波容百在上下游中的話語權並不強。如果說天津力神好歹是國有控股公司,付款慢但還是有希望的話。那第二大客戶比克動力,存在的風險或許就有點高。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寧波容百對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余額約為2.16億元,且期後回款比例僅有44.96%;同年,比克動力還有一筆對寧波容百1800萬元的商業承兌匯票無法兌付。因此,上交所提出質疑,請會計師「核查是否存在使用無真實貿易背景的應收票據進行融資的情形」。
在二次問詢中,上交所注意到,「長信 科技 (300088.SZ)對其持有的比克動力長期股權投資在2018年度計提了減值准備。」據長信 科技 的年報披露,比克動力的凈利潤由2017年的5.5億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7775萬元。
對於第一債務人業績的惡化,寧波容百並沒有那麼擔憂,其在回復函中稱「2018年比克動力營業收入保持增長,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且在與公司的合作過程中目前仍在還款。由此,公司就比克動力應收賬款未列為單項重大單項計提壞賬准備」。
不過,天眼查顯示,2016年-2018年,寧波容百共進行了8次開庭。除了一起競業限制糾紛,另外7次都是合同糾紛,且大多數是由於下游企業拖欠貨款。
一方面,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的激增讓企業利潤有所增長;另一方面,這顯然對公司的資金鏈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此在此次科創板募資中,除了建立2025動力型鋰電材料綜合基地(一期)外,寧波容百還需要籌資4億來補充運營資金。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8年,寧波容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數,分別為-6287萬元、-6.38億元和-5.43億元。對比同行業公司,現金流持續三年為負的只有寧波容百。對此,寧波容百在回復函中解釋稱「現金流情況不同主要是由於利潤規模、所處發展階段不同等因素所致」。
與此同時,寧波容百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也常年為負。這意味著,公司需要大量籌資來維持現金流的平衡。
首席科創官發現,近年來,寧波容百的主要融資途徑並非借款,而是「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也就是以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籌集的資金。
正是這樣一家財務數據「走鋼絲」的公司,在2018年6月,由金沙江資本領投的融資中,投後估值達到101億元,堪稱鋰電池領域的「獨角獸」,而目前當升 科技 的市值也不過百億上下。
對此,部分業內人士對這頭百億的獨角獸很不理解。一位電池業內人士對首席科創官說:「寧波容百走的是從硫酸鎳到三元前軀體再到三元正極材料的技術路徑,處於整個產業的中游,在定價權上毫無優勢可言,在技術上也無過人之處。」
據這位業內人士介紹,從寧波容百的路徑來看,會陷入到廈門鎢業、當升 科技 、杉杉能源和萬向新能源等同行業的競爭體系中,依照現在寧波容百的實力來看,根本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與有實力的同業廠家產生競爭。
因為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其占營收80%以上的產品三元正極材料毛利率分別只有13.95%、15.74%和18.21%,而同期行業平均水平卻分別達到了16.37%、19.3%和15.98%,可以看出,2016年和2017年其主營產品的毛利率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也只有2018年才有所趕超。就此來看,「容百 科技 的產品在行業中並不具有太大優勢的」。
除了當升 科技 外,杉杉股份也是寧波容百列舉的同行業可比公司,且杉杉股份的子公司杉杉能源在三元正極和正極材料上的產能均高於寧波容百。2018年,杉杉股份以234億元的資產、88.5億元的營收、12億的利潤遠超寧波容百,總市值也不過134億元。
對於估值的疑問,首席科創官多次聯系了寧波容百並發送求證郵件,對方稱會告訴領導通過郵件回復,但截止發稿並未收到回復。
在招股說明書中,寧波容百多次提到,自己的產品是「全球領先」、「最早推出」、「世界三元正極材料的第一梯隊」、「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應用」……對於這些描述,上交所也提出了質疑,請公司「結合細分行業技術發展情況等判斷,相關表述是否真實、准確、客觀」。
當然,公司不會自己打臉,在回復函中肯定是說這些描述都是妥妥的。那寧波容百到底生產的是什麼神仙產品,能讓資本另眼相看,還有勇氣沖刺科創板呢?
在招股說明書中,寧波容百稱自己的主要產品為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簡單理解就是電池正的那極裡面的材料,由三種物質構成。基於能量密度高、循環性能好等優勢,三元正極材料已成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重要發展方向。而鋰電池正是現在打的火熱的電動 汽車 的重要部件之一。
可是現在生產鋰電池的廠商多了去了,寧波容百憑什麼說自己領先?
寧波容百在招股說明書和回復函中描述,國內市場對於NCM811的需求較為旺盛,但受制於產能供給不足,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狀況。而除容百 科技 外,國內僅有當升 科技 、天津巴莫、杉杉能源等少數廠家實現NCM811量產。正因為自己生產的不是普通的三元正極材料,因此和同類上市公司沒有可比性,估值當然不能一樣。
NCM811真的這么厲害嗎?的確,無論是電池成本還是續航里程上,這一產品和傳統產品相比都具有比較優勢。但首席科創官在查閱資料後發現,高鎳三元電池最大的問題是潛在的安全隱患。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唐仲豐就在自己論文中提到,高鎳三元的循環性能、安全性能、儲存性能較差,阻礙了三元材料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除此之外,正極材料的熱分解溫度往往是影響電池熱失控的關鍵因素,其中鎳含量越高,熱穩定性越差。在實驗中和其他材料相比,NCM811的熱穩定性較差,同時伴隨著放熱量的急劇增加。
另外,除了熱量的影響,高鎳三元材料在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更大,因此更容易由微裂紋擴展而導致材料失效。
近年來,特斯拉等電動 汽車 自燃或爆炸的現象層出不窮,據媒體統計,過去三個月特斯拉Model S已經出現了多起自燃事件。另外,工藝處於領先地位的韓國兩大電池巨頭LG化學和SKI都將推遲量產高鎳NCM811電池的計劃。
你覺得未來NCM811真的能助寧波容百走上光輝大道嗎?除了安全問題,也許老闆得先想想17億的應收怎麼辦。
E. 豬八戒2022年科創板會上市嗎
會上市。
「獨角獸企業」重慶豬八戒,離科創板又近一步。7月18日,重慶證監局公告稱,重慶八戒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八戒網路)已與保薦機構中信證券簽訂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
據了解,公司於2019年7月15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現將輔導備案有關情況予以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業內人士表示,按照八戒網路目前總股本3.6億元,這意味著八戒網路預計將首發4000萬股。今年3月改制為股份公司創立於2006年的豬八戒網是為數不多的誕生於西南地區的獨角獸企業(所謂「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重慶豬八戒網路有限公司已於今年3月27日低調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變身為重慶八戒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達到3.6億元。
F. AI獨角獸雲天勵飛沖刺科創板IPO的難點在哪|觀止研究院
AI Maker
「智能時代的塑造者」
2020年12月8日,AI獨角獸雲天勵飛在科創板提交IPO招股書將募資30億元。其中,8億元用於城市 AI 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3億元用於面向場景的下一代 AI 技術研發項目,5億元用於基於神經網路處理器的視覺計算 AI 晶元項目,1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3個月過去了,雲天勵飛收到了問詢函。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股東、 歷史 沿革、尚未盈利和累計未彌補虧損、子公司和分公司、人員、主要產品、行業特點、市場競爭狀況關聯方和、收入構成和客戶、毛利率、期間費用、未決訴訟、行政處罰等共計34個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公司高管離職,股東變更,長期虧損,營收增長不穩定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並不是雲天勵飛所獨有的,大部分AI企業都面臨這些問題,比如之前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
這些AI獨角獸們都在爭「AI第一股」,現實卻是面臨集體「淹沒」的危險。披露招股書的雲從、曠視、依圖、雲知聲都普遍虧損,更大的壓力在於,這些拿了很多融資的AI獨角獸,並不能在二級市場獲得匹配融資時的高估值。
於是這些企業在准備申請上市時,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明顯地暴露出來。
為什麼會這些AI企業現在會遭遇這樣的困境呢?
首先AI行業的產業鏈上來看,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礎層主要提供數據和算力支持,其中包括硬體設施、 系統平台和數據資源三個維度;技術層為感知和認知能力,包括演算法模型、基礎框架和通用技術;應用層即場景和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型的智能產品和應用平台。
同時,智能產品端及眾多物聯網化的終端和邊緣端設備是數據資源的重要來源,形成了對基礎層底層數據的持續補充,進而帶動技術層的演進和迭代,從而構成完整的閉環。
目前,國內的人工智慧企業集中於應用層,基礎層則較為薄弱。由於對技術和資金的要求較高,基礎層的底層技術由少數國際巨頭壟斷。而且目前AI應用的方向還比較局限,這時就會出現很多AI企業業務重合的現象,企業優勢不明顯,長此以往,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企業的成長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1、 企業的生長周期
愛迪思在《企業生長周期》中提到, 企業就像人一樣,在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抗爭和經歷風雨都是正常的事,在下一個階段發展時,企業也會面臨轉型問題。 在生命歷程中,企業要學會自己處理這些問題,要不然就會發展成阻礙企業發展的病症。
企業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都需要管理者去克服,每一次階段的跨越,也是一次熔爐的考驗,也是一次生命的重組,如果企業成功度過了這次熔爐,就可以順利跨入下一個階段,獲得新生。
根據愛迪思的企業生長周期理論,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和死亡期。
企業的成長與老化,主要是通過靈活性和可控性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的。 企業年輕時充滿了靈活性,但控制力卻不一定強。企業老化時,關系變了:可控性增加了,但靈活性減少了。
這里的「年輕」說明企業做出變革調整相對容易,但由於控制水平低,行為一般無法預測,「老化」意味著企業對行為的控制力比較強,但缺乏靈活性,缺乏改革的意向。一個企業既有靈活性又有控制性,也就是說既不過於幼稚又非老態龍鍾時,這個企業就具備了年輕和成熟的優勢,表現得既具活力又有控制力,這個階段就稱之為盛年期,也是企業的最佳狀態。
盛年期的企業可以根據管理者的意願進行改革,也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未來方向。 管理的本質並不是創造一個根本沒有「問題」的壞境,而是引導企業進入盛年並永葆青春。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是企業孕育期,這時企業還沒有誕生,僅僅是一種創業的構想,這時候強調的是創業的意圖和未來能否實現的可能性。創業者需要極度的熱情和自信,讓自己相信,也讓別人相信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可以成功,這時候的創業者是夢想家。
當企業真正誕生以後,有人承擔了風險,企業也從孕育期進入了嬰兒期。
這時候, 進入嬰兒期的企業需要資金的支撐才能得以生存 ,這時候創業者非常注重銷售額,鉚足了勁往前沖,只要看到機會的苗頭,就忍不住要抓住,生怕錯過難得的機遇,此時的重點是不顧一切地活著,同時也是打磨產品,接受市場驗證的好時機,但也是對夢想進行實驗的過程,這個過程極有可能會打破創業者的幻想,也許會撞得心血淋漓,甚至會讓創業者喪失信心。如果這個階段成功度過了,意味著產品通過了市場的檢驗,創業者的夢想可以繼續發光發熱。
企業完成了產品的市場實驗之後,接下來要 追求以市場份額和利潤衡量的銷售額 。此時的企業也進入了學步期。
此時的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看起來前途一片美好。創業者覺得自己能夠戰勝一切,開始出現自信心的膨脹,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可以干成,於是開展多條業務路線同時作戰,最後發現資源和精力不足以支撐過快的擴張,最後極有可能公司業務都陷入困境。出現問題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能及時醒悟,確立企業發展的優先順序,先集中精力發展最重要的部分,並逐步規劃行政體系和工作程序,讓公司的發展變得更有效率,為企業進入下一個階段青春期做准備。
進入青春期的企業,創業者要開始逐步授權,規范工作程序,建立職能權責體系,把之前的 探索 經驗和成功模式制度化,這時候注重的是企業利潤和效率的雙重提高。青春期的制度化過程,為企業進入盛年期做准備。
但是這時,創始團隊內部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因為理念的分歧而分手的局面,創始人開始綜合考慮利潤與成本比例的問題,不再像孕育期和嬰兒期一樣不顧一切地追求創新,但有些人依然痴迷於之前創造產品的激情,想延續孕育期和嬰兒期的狀態,因為不想妥協,最後選擇離開,尤其是創新型的技術人才。
成功走過青春期的階段後,企業進入了盛年期。這時候的企業既有制度化的體系,又沒有喪失創新精神,是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有長期保持盛年期的活力和控制力。
企業從孕育期走到盛年期,是創業者不斷斷挑戰自我,否定自我的過程。 企業每進入一個階段,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一次熔爐的考驗,是脫胎換骨,獲得新生的過程。創業者在上一個階段獲得成功的人格特質,在現階段可能造成發展的阻礙,所以創業者在經歷熔爐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摒棄過去成功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的過程。
如今,市場上的AI企業,尤其是想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頻頻受阻,如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從它們的規模和特點來看,它們大都處於學步期到青春期的過渡階段,依然需要外部的支持,還沒辦法自我成長。
當前,科創板的審核變得更加嚴格,所以雲天勵飛要想成功上市,也面臨不小挑戰。這個挑戰不光是因為外部政策的變化,還包括企業自身成長面臨的困難。
2、 雲天勵飛的成長周期
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文章《AI初創浪淘沙,開啟A股上市路》里寫道,「陳寧將雲天勵飛的創業之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更多的是技術平台的研發、沉澱、打磨,從2014年到2016年,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夯實了底層的演算法平台、大數據平台,尤其是錘煉了晶元平台。」
「2017年到2019年期間,進入了產品落地、場景開發、市場拓展的階段,面向各類場景,雲天勵飛逐步豐富解決方案,落地了城市級的動態人像系統,面向公安的各個警種去開發各類的應用,還從警務拓展到智慧社區治理、園區管理、商業領域等場景。」
」一方面,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協助破獲案件,名噪一時,並且「深目」迅速在深圳大部分區域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個城市,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落地。另一方面,雲天勵飛的解決方案也從公共安全拓展到城市治理和新商業的領域。」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時的雲天勵飛具備了快速開發城市級解決方案的能力,在2020年疫情期間快速開發了一套城市級的疫情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平台。 」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2014年到2016年的雲天勵飛,處在嬰兒期階段,是不斷挖掘市場需求,打磨產品,驗證產品的市場的階段。
2016年雲天勵飛研發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開始落地深圳龍崗區,在警務場景中嶄露頭角。這意味著雲天勵飛已經度過嬰兒期,准備進入學步期。
此時的雲天勵飛,處在學步期階段,逐步從智慧安防到城市治理的拓展,這個階段是擴大市場份額的階段,也是營收增長迅速的階段。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5023.33萬元、1.33億元、2.3億元,可見營收增長速度之快。但是在2020年的1-9月,營收約2.7億元,營收增速放緩。
除此之外,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5479.63萬元、1.99億元、5.1億元,而在2020年前9個月凈虧損為8.6億元, 合計虧損達16.256億元。
為了未來上市的計劃,學步期的雲天勵飛開始考慮轉型,逐步拓展業務范圍,從安防到城市管理,但拓展的同時也要綜合考量成本和利潤的比例,逐漸放棄過去只注重銷售額不計成本的工作模式,開始追求利潤,調整企業發展的方向,開始公司管理制度的規范化。
但是企業是靠著前面階段的模式才獲得此時的成就,現在卻要換成新的模式,這時企業內部會發生理念的分歧,甚至導致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在這個階段確實也遭遇了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曾在回復問詢函稱,田第鴻與陳寧均為雲天勵飛創始股東,兩人於2014年共同出資設立雲天有限,其中陳寧持股70%、田第鴻持股30%;隨著公司的發展,兩人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逐漸產生重大分歧,田第鴻決定於2018年9月停止在雲天勵飛處工作。
掌握核心技術人員的離開,對雲天勵飛的發展無疑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幸運的是,雲天勵飛找到王孝宇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王孝宇博士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員,也是前Snap資深科學家、Snap研究院創始人之一。他的加入,為雲天勵飛的技術實力增加了一份強有力的保障。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逐步從學步期向青春期過渡。2020年,雲天勵飛開始著手准備科創板上市的申請,這也意味著雲天勵飛要開始往規范化管理方向發展。
此時的雲天勵飛開始注重公司成本和利潤比例的把控,建立權責分明的體系和管理制度,管理者要開始試著授權,逐步讓企業成為不再依賴一個人的力量或者外部力量,可以自我成長的組織,避免出現創始人或某個重要的高管離開,這個組織就無法正常運轉。
這時候,對於公司管理者來說,創新精神是必須要長期保障的,但是又不能只顧創新,要考慮公司的營收、利潤、成本以及公司的未來等問題,要多方兼顧。這本身對管理者也是一個挑戰,首先自己要意識到改變,再去推動企業內部改變,這是企業和管理者進步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此時雲天勵飛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僅對於管理者陳寧來說,還是企業本身來說,都是一個改變和學習的好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熔爐。最後他是否能熬過熔爐的考驗,我們誰也無法下定論,只好留待時間來驗證。
* 參考資料:
1、伊查克·愛迪思 《企業生命周期》中國 社會 科學出版社
2、沃倫·本尼斯 《極客與怪傑》機械工業出版社
3、新華網 《技術骨幹頻頻離職 科創板公司遭遇留人難題》
4、搜狐網 《未決訴訟、尚未盈利 雲天勵飛科創板IPO存「硬傷」 》
5、雷帝觸網《雲天勵飛遭問詢:為何二股東田第鴻退出 王孝宇年薪超千萬》
6、騰訊網《雲天勵飛持續虧損研發下滑 行情再差也要上市「補血」》
7、半導體行業觀察 《雲天勵飛:低調AI初創企業的步步為「贏」》
G. 僅用14個月,超瑞幸咖啡,2000億獨角獸擬上市,系京東旗下
已經有好久沒有聽到劉強東的消息,但是卻經常聽到京東的消息。
2020年成為了京東的豐收之年,失去了劉強東的光環之後,京東低調且勇猛。
疫情期間,京東物流成為了醫療物資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也因此,京東成為了唯一一家獲得鍾南山手寫感謝信的公司。
京東股價也是徹底走出陰霾,最近兩年最高漲幅超過4倍之多,公司市值高達1176億美元。
6月5日,京東旗下達達公司成功登陸美股,截止昨日收盤,公司估值達到了60.46億美元。
6月18日,京東集團在港股完成二次上市,募資297.71億港元。目前市值在9100億港元左右。
緊接著,京東數科也將登陸科創板,估值已經達到了2000億元。
9月21日晚間,京東旗下最年輕的獨角獸京東 健康 宣布將要在香港完成獨立上市,公司估值或也將達到2000億元。
粗略估算下來,京東系已上市加上擬上市公司的總估值已經高達12000億人民幣,如果再加上估值為2000億元的京東物流,京東系總估值超過了14000億人民幣。
悄然間,劉強東真的已經又再造了一個京東。
1
京東 健康 或打破瑞幸咖啡最快上市紀錄
馬雲曾經說過,下一個超過我的人很有可能出現在大 健康 領域。
大 健康 領域最大的優勢就是市場足夠大,大到可以是數十萬億。其次,這個市場確定性非常強,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因此,在這個市場誕生出一家萬億級的公司是很有可能的,甚至是多家萬億級企業。
除了阿里之外,京東也早就開始布局大 健康 領域。但是整體上還處於早期階段,長期以來它們只是京東的一個小分支而已。
2019年5月10日,京東 健康 正式宣布獨立運營,主要包括:醫葯零售、醫葯批發、互聯網醫療、 健康 城市等四個業務版塊。
據說在京東 健康 獨立之前,劉強東問過京東 健康 CEO辛利軍這樣一句話「你是想做 健康 產品的零售還是深耕互聯網醫療?」
辛利軍非常堅定地回答道:「我想做整個 健康 產業鏈。」
劉強東對於這個回答貌似非常滿意,同意了辛利軍獨立運營的請求。並寄希望於辛利軍帶領著京東 健康 能夠再造一個京東。
公司僅僅成立了6個月,京東 健康 就拉來了10億美金的A輪融資,投資機構有中金資本、京東集團、霸菱亞洲、CPE China Fund等。
A輪融資之後的京東 健康 估值已經達到了71.43億美元。
今年8月份的時候,胡潤發布了最年輕獨角獸榜單,京東 健康 以成立時間最短的優勢占據了榜首位置,估值為500億人民幣。
直到昨日,京東 健康 宣布將赴港上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京東 健康 從成立公司到上市的過程可能低於18個月,這也就意味著將超過瑞幸咖啡創造的國內公司上市最快的紀錄。
2
京東的護城河正在變得牢不可破
其實胡潤給予京東 健康 的估值有一點滯後性,因為500億人民幣估值只是去年的估值。而到了今年8月份,高瓴資本給出了2000億元左右的估值,不到一年時間,估值翻四倍。
據天眼查獲悉,2020年8月18日,京東 健康 得到了高瓴資本8.3億美元的B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了300億美元。
可能我們會很詫異,一個成立僅僅一年多的公司憑什麼估值達到了2000億,這也太高估了吧?
實則不然,京東 健康 在2019年的營收超過100億元。其中京東大葯房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葯零售渠道,佔了零售市場的15%份額。
到了2020年,疫情的襲擊讓京東 健康 多個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疫情初期,京東 健康 每天上架超1580萬只口罩。
1月26日,京東 健康 火速推出了免費在線問診平台。90天左右的時間,該平台就服務了1100萬人次,平均每天服務超過12萬人次。
尤其是在京東一年一度的618期間,京東大葯房的慢病用葯成交額同比暴增270%,「京東葯急送」成交額更是達到了去年的492倍。
一系列亮眼的成績也助推京東大葯房成為了全國范圍內收入規模最大的零售葯房。莫非互聯網零售葯房又到了收割實體葯房的時候?
為什麼京東可以成為零售葯房的老大呢?關鍵是京東大葯房起步還比較晚。
背後最大的邏輯無非就是跟起步早的醫葯電商相比,京東流量相對較大;跟那些流量相當的醫葯電商相比,京東高效安全的服務又是相對突出的。
最終京東大葯房也就能夠從中脫穎而出!
無論是大 健康 還是金融、物流,這些都是有望再造另一個京東的利器。
一個新的京東「帝國」正在悄然崛起!
H. 為什麼科創板要對投資者設定50萬金融資產的門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首先對科創板要有所了解。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上,我們宣布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引起了國內外投資機構的廣泛關注。
一、對科創板的理解
①設立科創板的目的: 由於我國的資本市場與歐美國家相比起步晚,制度還不夠完善,對 科技 企業的包容性還不夠,致使國內的一些著名的高 科技 互聯網企業到國外市場謀求上市,例如:阿里巴巴、網路、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騰訊、小米在香港上市。這些公司在發展初期由於盈利能力不足,很難符合滬深兩市的上市條件,但這些公司具有較強的高成長性,都是未來的獨角獸和巨無霸企業。國內資本市場痛失「BATJ」這樣的優質公司是我們都不願意再看到的,因此, 我們通過設立科創板,一是為改革完善資本市場起到「試驗田」的作用,二是用實際行動鼓勵支持國內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
②科創板的特點。 科創板就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2019年1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徵求意見稿)》等文件,2019年2月27日證監會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 幾大亮點:一是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嚴格退市制度;二是嚴格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四是漲跌幅放寬到20%,且新股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五是個人投資者的門檻要求不低於50萬;六是吸引國內外機構中長期資金入市。
二、為什麼科創板對個人投資者設定50萬的門檻
科創板設立的初衷是鼓勵和支持機構投資者的中長期資金入市,由於科創板的交易規則與主板有較大區別,日內漲跌幅達20%,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交易風險明顯大於主板,因此,為了保護廣大投資者,科創板的交易規則對個人投資者的適當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個人投資者參與證券交易在24個月以上, 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 二是賬戶內的資金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 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 這些規則既是限制也是保護,我們可以預期,隨著科創板日益成熟、交易規則日益完善、投資者教育日益進步,將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可以投資科創板。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認可我們的觀點,請關注支持我們,謝謝!
因為科創板是T+0的交易模式,並且傳言可能會是有50%的漲跌幅限制,那麼對於散戶來說這種模式下生存和賺錢的概率非常低,虧錢的概率和虧損的幅度會大大提高!所以50萬的資金門檻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希望有能力,有實力的投資者參與,而不是讓那些小散過多攪局!!!說得好聽點就是保護了散戶,說得難聽點就是不帶小散玩!!
要知道50%的漲跌幅如果一旦被確認,那就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對於大部分的A股散戶來說,短線買賣交易和投機性交易依然是主旋律,所以追漲殺跌是大部分散戶的習性!一旦給予低門檻進入科創板的機會,那麼一定會讓許多投機散戶過多參與,這不但不利於科創板的試點,運營,甚至還會讓A股去散戶化嚴重!這是一種雙輸的局面!所以設定50萬的投資門檻其實就是潛意識里規定了:有錢,有實力,有膽量,你才能進場玩!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 關注並點贊 。有什麼疑惑和建議也歡迎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科創板是採用試點T+0交易制度和漲跌幅50%的限制,從這兩個角度可以推論找原因,為什麼科創板要對投資者設定50萬金融資產的門檻?
科創板採用的T+0交易制度而不是跟主板一樣實行T+1交易制度,從這點可以看出科創板風險性是比較強的,投機性比較大;當天買入可以當天賣出,走勢會大起大落的現象;這也是對投資者設定50萬資產的門檻原因之一。
其次假如科創板還真實施漲跌幅50%的限制話,一天漲幅100%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讓整個市場暴漲暴跌,而股票一天振幅最大是20%,一下子就改為一天振幅100%投資者是很難適應過來的;所以只能提高對中小投資者的入市門檻,設置在50萬門檻已經把絕大部分的散戶都拒之門外了。
從科創板的投資門檻要50萬起,從這點要求已經非常的明顯科創板是屬於中大戶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市場,足於說明科創板是大資金投資的市場; 因為從這些科創板制度已經非常明顯了,科創板風險性確實非常高,這就是科創板要對投資者設定50萬金融資產門檻的真正原因。
科創板就是提供哪些你手頭有點錢,而且風險能力比較強,而且還是有膽量,有挑戰性的人投資,並非是所有投資者都可以參與的市場。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我是簡繁,說到科創板,其實是有望接軌成熟市場的,故而交易制度或將有區別,且門檻的設定算是對投資者的保護,同時也變相告訴你,有錢再玩。
說到交易制度,目前的A股市場主要還是實行T+1,10%的漲跌幅限制,如果接軌成熟市場,恐怕就變成了T+0、無漲跌幅限制,在不考慮其它問題的情況下,客觀的講,現在A股市場的參與者恐怕無法用好成熟市場的交易規則。
這種交易制度放在A股市場,恐怕一出現康得新、康美葯業這種標的的時候,怕是直接就打成港股佳源國際控股的情況了,你設想一下,你能不能扛得住?
這就跟當初創業板上市出台的兩年A股市場交易一個樣,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國內,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必然是少數。
話又說回來,如果真的T+0,按A股市場投資者的尿性,恐怕會跟操作期貨一樣,死得很慘……
因為現在的消息來說,科創板大概率都是一些新興 科技 公司和創業公司,雖然可能相比新三板企業來說還有一定規模優勢,但是肯定也都是一些風險較高,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公司,設置高門檻就是把小額散戶隔離出去,這不是小散們玩的領域,是機構和大額投資者們博弈的市場,這反而更有利於企業的良性融資和發展,畢竟專業機構和大額投資者們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東西,又怎麼能在這新興的板塊中融到資呢?
科創板設計50投資門檻,是投資適當性選擇之一,和新三板以及期指的選擇一樣,其初衷就是適當性隔離風險承受能力差的投資者在相關市場中參與博弈。
盡管市場對比有較多詬病,但是,從本質來說,類似期指的門檻,既有剝奪了部分投資者的交易權,也有對投資者的保護,這點看似矛盾,其實的確有其根源和道理。
一般來說,股市交易保證金按照50萬劃分,資金低的人,往往其綜合駕馭財富和博弈的能力,尤其是能夠面對投資損失虧損的承受能力上也就相對較差。而資金越大的投資者,其從資金獲取能力,以及自身對財富的管理能力,虧損風險承受能力肯定會高出很多。
多數投資者對投資者適當性選擇非常反感,是有其道理的,但是,這也是不理智的,因為做任何投資,首先想的不是好處和賺錢,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風險,不能只想著賺錢的機會而是要想著如果要虧錢,虧多少你能承受?目前中小投資者對投資者適當性選擇詬病較多,其根源的確是對機會和風險的取捨判斷上不夠客觀,只想到被剝奪了賺錢的能力而沒想到市場風險對有限財富損失的承受能力。
從科創板來看,投資者適當性門檻,應該說可以屏蔽掉相當的投資者,按照官方統計,目前市場存量投資者數量在1億左右,而其中,賬戶金額在50萬以上的佔比10%左右,對比大家還是會不滿和不理解,事實上,在科創板初期必然要面臨定價困難和波動巨大以及交易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中小投資者未必就能夠識別和應對這些風險,僅僅不滿是不夠客觀的。
因為科創板是T+0的交易模式,並且傳言可能會是有50%的漲跌幅限制,那麼對於散戶來說這種模式下生存和賺錢的概率非常低,虧錢的概率和虧損的幅度會大大提高!所以50萬的資金門檻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希望有能力,有實力的投資者參與,而不是讓那些小散過多攪局!!!說得好聽點就是保護了散戶,說得難聽點就是不帶小散玩!!
要知道50%的漲跌幅如果一旦被確認,那就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對於大部分的A股散戶來說,短線買賣交易和投機性交易依然是主旋律,所以追漲殺跌是大部分散戶的習性!一旦給予低門檻進入科創板的機會,那麼一定會讓許多投機散戶過多參與,這不但不利於科創板的試點,運營,甚至還會讓A股去散戶化嚴重!這是一種雙輸的局面!所以設定50萬的投資門檻其實就是潛意識里規定了:有錢,有實力,有膽量,你才能進場玩!
市場上股價的大起大落,常常會讓散戶投資者心緒不定,進退兩難。在當下市場行情,有很多股民朋友不知道如何操作,總是買了就跌,賣了就漲,不知道主力是洗盤還是出貨,看我資料解決更多牛股點位,解套思路,困擾多年的選股、買賣點的問題,想學習如何看趨勢、資金、買賣點,識別莊家動向和主力資金流向,歡迎前來交流和探討,一起了解市場,看清市場操作軌跡,推牛股思路。
笨到吃狗屎
I. 科創板怎麼開通
1.資產要求:
開通許可權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50萬元以上(含50萬),資產認定包括:A股賬戶、B股賬戶、封閉基金賬戶、開放式基金賬戶、OTC理財賬戶、衍生品合約賬戶、信用賬戶等賬戶內的資產凈值。(不含信用賬戶融入的資金及證券)
釋義:上述賬戶內的資產包括:客戶資金賬戶及證券賬戶下的資金余額、A股、B股、港股通、三板股票、債券、基金、理財產品及期權合約市值等(含限售股)。(信用賬戶融入的資金及證券不計算;B股、港股通股票市值按匯率折算成人民幣)
如在T日申請開通許可權,則按T日之前(不含T日)的20日日均來計算資產是否符合條件。
2.交易經驗要求:交易經驗須超過2年(含2年)。(起算時點為投資者本人一碼通名下賬戶在滬深交易所和股轉系統發生首筆交易之日,以中登公司的數據為准)
3.通過科創板業務知識測評
4.適當性匹配要求:風險等級——中高風險、投資期限——短期、投資品種——權益類
5.普通賬戶和信用賬戶需分別開通科創板許可權。開通信用賬戶科創板許可權前,需先開通普通賬戶科創板許可權。
6.申請開通許可權時年齡不超過70周歲。(如超過70周歲但符合其他開通條件,可臨櫃辦理開通)
7.其他要求: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為非特別保護型,賬戶狀態正常且不存在異常情況。
J. 上海科創板和新三板有什麼異同,會造成什麼影響
今天就讓我為各位分析一下上海科創板和新三板有什麼異同,會造成什麼影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為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今日最受關注的創投信息,莫過於“即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這里,我從創投角度跟大家談談度,對創業的利好影響。
首先,我國資本市場是一個立體式的漏斗形狀。能上市的只是少數(3000多家),加上新三板、區域股權交易所,也不過10萬家,但我們的企業,估計得以千萬家來計。所以,由最高級別的資本市場(A股主板),會陸續設計往下延伸,比如今天提到的科創板,就是為了滿足這個區間的公司資本需要,而服務的。
第二,豐富融資通道,增加公司融資幾率。現階段,IPO、定增、並購等主流融資形式,越來越難了。這幾年估計也有上萬家早期創業公司融資超過一次以上,他們大多數是不具備IPO定增並購條件的。
這時,其中不乏一些相對優質的企業,他們的股權相對具備價值。此時,需要一個股權流動的載體。而這些企業大多屬於互聯網、科技領域,這也是科創板的核心標的企業。
由於這些企業比較早期,數據業績相對不是很完善,所以藉助“注冊制”的方式,解決登陸科創板,但也對投資者眼光、企業方誠信有了更高的要求。最關鍵在於,給創投基金、企業早期投資人的退出,做鋪墊,這樣才能意願繼續投資下一個早期項目。
第三,坊間有消息稱,科創板面向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介於天使輪與A輪融資之間),和目前主板、新三板和戰略新興板是補充,而非替代關系。比較傾向於中小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如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概念領域。
可以坦白地說,無論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還是試點注冊制,都是長遠來看有利於市場建設的,也是實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重要步驟。
說到科創板是什麼?與新三板有哪些異同?將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首先,科創板就是美國納斯達克的中國版本,也應該參照納斯達克的成功和制度。這一模式有利於科技企業的融資和投資,有利於科技企業藉助資金市場不斷壯大,而且已經在美國證明了成功。
但是顯然,這一新的市場不利於目前的新三板。幾年來陷入冬天的新三板可能日子更加難過。未來新三板和科創板或者需要重新定位甚至取捨。不過優質的新三板公司多了個轉板渠道,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另外,上海科創板的建設需要發布一個更長的時間表才有利於當前的證券市場。可以看到,11月5日的中國股市在上午10時30分後轉頭向下,是不是這一波上漲就因此結束了也未可知。
目前市場情緒非常弱,願意重新進入股市的資金也明顯不足,此時如果快速推出一個新的市場,會造成資金的分流。甚至就此終結這一波反彈。這對目前市場非常不利。
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推出上海科創板對宏觀經濟是一大利好。可以擴大直接融資,刺激科技創新,利好實體經濟;對擬上市企業也是一在利好。試點注冊制,上市更便利,門檻更低,時間更快,獨角獸不用再背井離鄉去美國或香港上市了。
(撰文:《東亞財經》主編 郭少英)
11月5日,國家領導人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提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可見,科創板由最高層在進博會上提出,顯然是放在了最高層級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角度來宣示的。
科創板針對的主要是科技創新公司,上市的標准可能會部分參考戰略新興板,施行的是注冊制。
「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
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於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於天津濱海、武漢東湖以及上海張江等試點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台,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顯然新三板的對象更廣,上海科創板主要是搞科技企業。
上海科創板設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擴大直接融資的范圍,刺激科技創新,利好實體經濟;二是利好一大批想上市還沒上市的公司。推出注冊制,上市程序會更便捷,上市門檻會更低,上市時間會更快;三是科創板的推出,將又是一場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狂歡盛宴。
當然,這對創業板來說是利空的。科創板的門檻會比創業板低很多,很多公司會選擇科創板上市。而且會把創業板的整體估值拉下一個台階。
剛看到新聞,為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記得去年就有科創板這個概念了,俗稱「四新板」,是專為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的板塊,是上海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和支持創新型科技型企業的產物之一。
科技型企業包括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小巨人企業,或經過政府權威認證的科技型企業等。
創新型企業包括上海發展的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概念中確立的三類「抓手型行業」。
科創板和新三板的區別,同屬於場外交易市場,但與新三板不同,科創板將重點面向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滿足有關規范性及科技型、創新型特徵中小企業。
唯一有一點擔憂,此時此刻,資本市場還在困難中掙扎,此時開科創板是否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今天從進博會上傳來的最令資本市場關注的消息,就是我國政府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但科創板到底是一個什麼板?該板在資本市場的定位如何?這卻是一個值得市場關注問題。它與新三板,與滬市主板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這是非常令人關注的。
提到「科創板」,人們很容易將其與上交所兩、三年之前力推的「戰略新興板」聯系在一起。當時,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很明確,就是滬市的「創業板」。它同樣屬於滬市A股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與深市的「創業板」來爭奪上市資源的。但「戰略新興板」的籌備工作隨後被叫停了,不過,滬市還是獲得了小盤股的發行權力。「板」是沒有了,但「內容」卻有了。那麼,「科創板」是不是「戰略新興板」換個名字重來呢?我的希望是「不是」。因為科創板還要試點注冊制。如果科創板屬於A股的組成部分,這就意味著將在A股試點注冊制,那麼這就會給A股市場帶來較大的沖擊,給A股市場帶來的影響太大。
那麼,「科創板」跟「新三板」是怎樣的關系呢?我個人的希望是「科創板」是新三板的「縮小板」,或者說是科技創新企業的「新三板」。在科創板掛牌的公司都是科技創新型企業,但同時在掛牌之時,又是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這些企業在「科創板」掛牌之後,在得到資金與政策面的支持下,可以快速發展,然後赴A股上市,或被A股公司收購,當然也可以繼續留在科創板上市,這樣科創板就將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式「納斯達克板」。當然,在這個「科創板」里就可以試點注冊制,為A股市場將來實行注冊制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