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龍工叉車合力叉車杭叉不知道買哪個好
買杭叉,杭叉相對要好一些。龍工叉車和杭叉有什麼區別:主要是生產廠商不同,龍工叉車是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的產品,杭叉即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叉車廠)的產品,兩廠的產品配件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杭叉市場佔有率比龍工高。
1:3.5噸叉車技術國內由於生產時間長都沒什麼問題了。 2:合力和杭叉都是專業叉車製造商,而柳工做叉車屬於品牌延伸。(這幾年工程機械行業的大製造商紛紛向叉車領域延伸,甚至汽車行業如江淮、奇瑞也是) 3:比方一下,這個如同劉翔打籃球。比一般人肯定好,但跟專業選手比,差距5年內應該是沒法彌補的。因此,從製造實力和產品質量上說,合力和杭叉比柳工叉車強很多。
實在中國的叉車市場上,有2家巨頭,它們就是今天研值組要介紹的杭叉集團和安徽合力。今年上半年,他們2家的市佔率已經超過50%,在行業內占據絕對的支配地位。而在叉車電動化的導向之下,它們又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一)叉車行業概況
叉車大家都比較熟悉,沒吃過豬肉也應該見過豬跑。作為工業搬運的基礎工具,它們通過將貨物托起或升降,實現對貨物的堆垛、拆垛、裝卸等流程,適應各種物料搬運要求。
叉車有以下特點:小快靈:機動性高,靈活性強,叉車體積小,移動迅速,適用性強,可在不同場景以及不同的工作空間下任意調動;
即插即用:除了能實現成件的托盤貨物進行裝卸外,在更換屬具後,還可用於散堆貨物、非包裝貨物等進行短距離搬運;成本低:與大型裝卸機械作業相比,成本相對更低,投資更少。像成本較高的塔吊,一般都是通過租賃,但是買個小叉車還是輕輕鬆鬆的。
因此,叉車被廣泛應用於車站、港口、機場、工廠、倉庫等各種場景和國民經濟中的各種部門。其中最大的下游需求是各類製造業,佔比50-60%;其次,交運&物流是第二大下游,佔比約25%。2019 年全球叉車銷量達149.3 萬台,市場規模超兩千億元。從價值量算,叉車是工程機械大類中僅次於挖掘機的第二大細分產品。全球銷量排名第一的豐田工業,在2019 年叉車業務收入133 億美元,叉車銷量27.8萬台。第二的凱傲收入99.2 億美元,銷量21.5 萬台。
近年來全球叉車銷量整體呈現穩中有增的趨勢。根據世界工業車輛統計協會(WITS)。報告數據顯示,全世界2017-2019 年叉車市場總銷售量分別為:133.38 萬台、148.95萬台和149.33 萬台,同比增速15.69%、11.68%、0.25%。中國叉車銷量從2007 年的15.2 萬輛增長至2019 年的60.8 萬台,過去10 年增速CAGR 16%,顯著高於全球增速CAGR 10%。2019 年中國叉車市場的銷售量佔全球的40.7%,截止到2019 年末,中國已連續十年位列世界第一大銷售市場。國內叉車行業龍頭為合力,杭叉。2019 年這兩家企業共占據約42%的市場份額(銷量),2020 疫情影響下行業集中度提升,上半年兩家集中度已達到54%。2019 年頭部的合力、杭叉銷量分別為15.2、13.9 萬,而全行業超過1 萬台的只有15 家,超過5000 台的有21 家。根據中叉網公布的2019 年中國叉車製造商排行榜,2019 年中國工業車輛前2名、前10 名、前20 名、前37 名約佔全國總銷售量的42%、76%、89%、94%以上。總的來說杭叉相對要好一些。
2. 合力叉車和江淮叉車那個好江淮叉車性能怎麼樣呢……主要用途是叉石頭的,大家有用過的說說……
合力叉車較好。
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全國520戶重點企業和國家經貿委130戶重點聯系進出口貿易自營企業之一,中國叉車生產、科研、出口基地。安徽叉車集團是安徽省十八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
2011年進入了福布斯中國500強,並位列機械行業第六十名。位居本行業國內第一,全球第八。其現任董事長,法人代表為張德進。
施工範例:
本車主要適用於汽車生產裝配線零部件搬運、生產車間內部零部件搬運,郵政、鐵路等系統郵件、行李搬運,醫葯、煙草等系統葯品、貨物搬運,大型展覽會籌備組委會資料搬運,倉儲物流系統小型設備、貨物搬運等。
搬運途中應注意貨物要穩妥的安放在托盤上。
「HELI」品牌先後榮獲 「中國叉車第一品牌」、「中國叉車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及國家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合力叉車
3. 合力跟杭叉哪個好合力禾
個人覺得合力好一點。合力跟杭叉質量相差不大,非得比較的話合力的靈敏度會稍微好點,但同時正規合肥產的合力叉車價格也要稍微貴點。但杭叉的售後服務要比合力好點,同時售後收費也要低。
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全國520戶重點企業和國家經貿委130戶重點聯系進出口貿易自營企業之一,中國叉車生產、科研、出口基地。安徽叉車集團是安徽省十八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
2011年進入了福布斯中國500強,並位列機械行業第六十名。位居本行業國內第一,全球第八。其現任董事長,法人代表為張德進。
產品
公司主要經營叉車、裝載機、工程機械、礦山起重運輸機械、鑄鍛件、熱處理件製造及產品銷售。金屬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險品)、電子產品、電器機械、橡膠產品銷售。
機械行業科技咨詢、信息服務等業務;房產、設備資產租賃。公司的主導產品「合力」牌叉車及各類倉儲機械廣泛的應用於工礦企業、交通運輸、倉儲物流等行業的裝卸及短距離搬運作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合力叉車
4. 2019年浙江國企改革方案及工資待遇規定全文解讀
相較於上海、廣東等地,浙江的國企改革意見制訂過程顯得很低調。
記者昨天(10月28日)了解到,浙江省委、省政府上個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明確了浙江下一步深化國企改革的方向和路線圖。「路線圖」內容包括浙江國企將分三類發展;國企管理層將打破任命制,適度實行職業經理人制等多個方面。
昨天,在「2014美麗浙江——全球商報聯盟財經媒體連線浙江活動」啟動儀式上,浙江省國資委副主任潘曉波就浙江國企改革思路做了部分介紹。
之後舉行的「2014連線浙江國企民企對話會」,還透露了浙江國企改革兩個重要數據: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佔比達75%、國有資產產權化達75%。
亮點:
國企將分三類發展
「對國有企業推行分類改革和分類監管,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潘曉波昨天表示。
據了解,浙江省國企未來將分為公共服務類、功能類和競爭類三種,各類細化的改革方案將在隨後出台。
不同類型的國企,改革辦法將有所不同。比如,在股權結構上,鼓勵公共服務和功能類企業積極引入混合所有制,對競爭類企業的國有股權比例不設下限;在產業布局上,各類型國企守土有責,省屬國企進行重組整合及產業轉型,實現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考核方式上,不同類型領導層的考核評價體系有所不同。
在各省的改革方案中,國企資本向社會開放的混合所有制備受關注,浙江同樣不例外。不過,昨天潘曉波對此只是簡單提及。
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以國有資產證券化為抓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下一步,我們將加大企業改制、推進上市等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省屬國企產業發展戰略合作項目也將不再神秘,會根據隨後出台的發布機制,統一對外公開。
這釋放了一個信號:國企資本要走市場化道路,對外融資,進行產權多元化改革。融資對象的「尺度」還不小。今後,社會資本不僅可以進入國企的重大項目,還能參與國企改制重組。
部分國企實行職業經理人制
國企高管的選拔機制一直備受關注,被認為是政企不分、國企缺乏活力的原因之一。本次改革將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據了解,競爭類國企管理層的招聘將逐步向市場放開,競爭類二級以下國企還將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政府將下放一部分人事任命權,董事會可自行選人用人、制定考核獎懲辦法並分配薪酬。
不僅如此,今後浙江省屬國企領導層都將實行任期制,不同類型國企領導人的任用方式不同。這意味著,國企領導層將有流動、有退出。
今後,國企高管頭上將有三道緊箍咒:任期考核評價、經濟責任審計以及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
另外,競爭類的省屬國有獨資企業要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同時完善監事會體制和監督機制。
未來,在國資監管體制上,將體現「管資本」為主的特點。今後,浙江將改組或建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投融資平台,三類平台公司將根據國資委的授權履行相應的特定職能。
改革意見還透露了一個重要數據:到2020年,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不低於30%。
探討:
混合所有制改革,浙江最有條件嘗試
昨天下午,浙江省部分國企、民企負責人就混合所有制改革,展開了一次對話。記者從中了解到兩個數據,計劃到2017年,浙江省國企混合所有制佔比達75%、國有資產產權化佔比達75%。
其實,國企向混合有所制發展已有多年,為何選擇此時再重提?昨天,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者、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認為,這是因為還存在體制上的弊端,需要制度創新突破。
在他看來,「衡量混合是否成功,一個標準是國企的經營機制能否改變。比如,國企一股獨大的局面是否被改變,管理層是否得到了激勵。」
在 浙江大學 經濟學院院長史晉川看來,「混合所有制是打造經濟新動力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一定要做。浙江最有條件做這件事」。
對此,浙江省能源集團公司董事長吳國潮感觸頗深。「國企面臨三大共性問題:動力問題、活力問題和抗風險問題。」他希望,通過引入民營資本改變這一局面。
盡管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但並不那麼好走。史晉川坦言,「如果民企和國企沒有完全相同的市場准入領域,就沒有平等的合作。」
不久前,華立集團與中石油的二級子公司進行了合作。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稱此次合作「親密無間」,盡管如此,他還是對「混合」有所顧慮。「很多地方可以合作,但合作難度大。兩個完全不同的基因混合,可能優質,也可能是怪胎。」他認為,不應該是兩種體制簡單地混一混,國企最終的走向是轉向國有資本投資控股。
國企拿出的項目,會不會是難啃的、不賺錢的骨頭?這是部分民企顧慮的問題。
其實,國企同樣有所顧慮。
吳國潮以自身企業為例說,浙江能源近年放開電力和天然氣等能源領域,想和民企合作,結果只有一個項目獲得意向。他還擔心,若「混」不好,會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存在利益輸送等問題。
國企民企如何「混合」,爭議最大的,恐怕就是控股權的問題。
三年前,巨星集團收購杭叉集團,巨星拿了52%控股權。當時巨星集團董事長仇建平比較關注「誰多拿1%」的問題,因為這決定了企業性質,決定了企業領導層是否政府任命。
不過,在股權分配上,浙江物產集團董事長王挺革顯得很開明,「志同道合最重要,國企絕對控股不符合現代生產。為什麼一定要當老大?可以放下股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