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海油上市公司有幾個
四家。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1、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油」)是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總部設在北京,現有98750名員工,有天津,湛江,上海,深圳四個上游分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美國《財富》雜志發布2014年度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排名第79位。在《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主辦2015年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27位 。
自1982年成立以來,中國海油通過成功實施改革重組、資本運營、海外並購、上下游一體化等重大舉措,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採的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國際能源公司,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煉化銷售及化肥、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新能源等六大業務板塊。
2、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imited" 或 "COSL")是中國近海市場最具規模的綜合型油田服務供應商,隸屬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服務貫穿海上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及生產的各個階段。業務分為四大類:物探勘察服務、鑽井服務、油田技術服務及船舶服務。COSL於2002年11月20日公開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編號:2883。
2004年3月26日起,COSL之股票以一級美國存托憑證的方式在美國櫃台市場進行交易,股票編號為CHOLY。COSL於2007年9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股票簡稱:中海油服。2018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香港國際金融論壇暨中國證券金紫荊獎最佳投資者關系管理上市公司。
3、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控股公司(股票簡稱:海油工程,股票代碼:600583),是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甲級工程設計單位,國家一級施工企業。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承攬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工程建設項目的總承包公司。
主要從事海上油氣田開發工程及其陸地終端的設計與建造,各類碼頭鋼結構物的建造與安裝,各種類型的海底管道與電纜的鋪設,海上油氣田平台導管架和組塊的裝船、運輸、安裝與調試,以及海洋工程及陸上設施的檢測與維修等業務。
公司立足於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尤其是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新手段和成果,堅持低成本、高效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主業以設計為龍頭不斷延伸,中下游產業和深水業務兩翼協調發展,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不斷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步建設成為管理一流、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專業化能源工程服務公司。
4、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化學是中國產量最大、能源耗用效益最高的氮肥生產商之一,以生產,開發銷售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及高附加值的合成化工產品為主要業務。公司產能巨大,生產技術先 進,龐大的銷售網路覆蓋中國20個省份。
(1)做天然氣船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中海油上市公司具備的企業文化:
(1)誠信:公司要保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通過合法經營獲得利益,並向員工提供應得權益;
(2)和諧:公司對外樹立大型國有企業的良好形象,注重營造良好社會關系,對內做到以人為本、關愛員工;
(3)創新:公司注重不斷地求知進取,通過學習汲取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成果,創建學習型組織,培養員工積極進取的精神;
(4)奉獻:公司處於快速成長發展時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載體,也是員工成就事業的平台,為實現公司的願景目標,樂於奉獻、勇於追求。
② 中國第一艘LNG船是那個船廠造的LNG船是什麼船
我國製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氣(LNG)船(廣東的!!~~~~)——「大鵬昊」,是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船長292米、寬43.35米、型深26.25米,裝載量為14.7萬立方米,時速19.5節。於2008年4月順利交船
LNG船,就是裝LNG的船,LNG是液化天然氣,(就是使勁降溫,讓天然氣液化,) 。。LNG 一般是-160°,所以LNG船是國際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LNG船是在 162攝氏度(-162)低溫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 是一種「海上超級冷凍車」
③ 世界10大造船集團,要求造船完工量02、05、08、09和10年的數據
1405年,中國的遠洋船隊令人矚目。這只龐大的船隊,在鄭和的帶領下,由260多艘海
船組成,載著2萬多人,航行13多萬海里,向沿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中國皇帝的光榮與夢想。
87年後,西方才有了第一次遠航。那是在西班牙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帶領3艘小型的輕快帆船和87人,去追尋馬可波羅游記中神秘的「震旦國」(即中國),因為那裡有王中之王。
但到了近代,中國造船業的輝煌消失了。不過,有跡象表明:中國有機會恢復自己的海上風光。
國油國運國輪國造
不久前,世界造船業權威組織OECD造船工作組測算,預計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將突破800萬載重噸,達到世界市場份額的15%,2005年將突破1000萬載重噸,達到世界市場份額的18%。
而早在2003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就已經佔世界份額的11.8%,突破了中國造船業近10年來佔世界市場份額5%到7%的徘徊局面。
「目前,造船業是我國重加工工業中唯一能走在世界前列,與世界先進水平較量的行業。」有專家認為,船舶工業是勞動力密集、資金密集、技術也密集的產業。和發達國家比,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比,中國的技術、資金和工業基礎比較雄厚。「我們有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難以同時具備的綜合優勢」。
盡管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中國造船業的綜合優勢已經體現:1995年中國造船產量首次超過德國,佔到世界市場份額5%,位列韓國、日本之後,成為世界第三造船大國,並一直將這個名次堅持到今天。
事實上,中國造船業的勃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自身經濟的快速發展。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造船業的振興,往往都是在其經濟起飛期間、貨物貿易急劇增加的過程中完成的。所以,日本才能在上個世紀中期全面超越歐洲成為世界造船的新中心,而韓國則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超越日本並於21世紀初成為世界造船工業的新寵。
今年,世界貿易組織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200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額的世界排名,已經從上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達85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出口4384億美元,增長34.6%;進口4128億美元,增長39.9%。
作為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戰略買家,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已明顯影響到國際海運業走勢。近兩年,佔世界海上運輸半壁江山的干散貨流量增加約48%,主要就是因為中國大量進口鐵礦砂等原料;同時,中國的集裝箱年吞吐量也躍居世界第一。
在另一項大宗海上運輸業務原油運輸中,中國進口石油約佔世界油輪總運力的1/3。今年,中國全年原油進口量首次超過了1億噸,原油對外依賴度也接近了40%。其中,進口石油的90%以上需要從海上船運。
但讓人擔心的是,中國海上船運的進口石油中,90%都是由外輪承擔,從而使中國的石油安全受制於人。
目前,中國多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石油,馬六甲海峽、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茲海峽、好望角等地區,都是中國海運的咽喉要道。但中國對這些海上地區的控制力十分有限。
據悉,在美軍名為《區域海事安全計劃》的反恐新方案中,美國將向馬六甲海峽派駐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以防止恐怖主義襲擊,打擊武器擴散、毒品走私和海盜等犯罪活動。
另外,印度也在馬六甲海峽的西部入口處建立了一個前進基地。印尼海軍宣布要在馬六甲海峽部署軍艦和戰機執行巡邏任務。
「從這幾條石油運輸線可以看出,沿途幾乎都是潛在競爭對手的控制范圍,不出事則已,一旦出事就很麻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任海平說。
在東北亞,中國和日本是世界兩大主要石油進口國,且運輸線幾乎重疊。但是,因為二戰後就建立了一套保護石油安全運輸的體系,日本目前面臨的石油運輸安全問題遠小於中國。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日本一直堅持國油國運的戰略,其進口石油的80%~90%都是本國船東和買家聯合,自己運輸。 「國油國運、國輪國造」的聲音,在中國開始放大。
2003年以來,國家有關部委多次會同國內三大石油生產商和四家國內主要石油運輸商召開會議,討論「國油國運」問題,並制定了初步的「國油國運」發展規劃:計劃在2005年建成能夠運輸5000萬噸進口原油的大型遠洋運輸船隊,2010年建成運輸7500萬噸進口原油的船隊,2020年建成運輸1.3億噸進口原油的船隊。
同時,為了支持國內船舶工業,國家長期以來鼓勵國內船東在國內船廠建造船舶,並對船價的17%給予財政補貼,沖減造船總價。而為了支持造船廠建造大型油輪,國家財政將給造船廠提供全額貼息貸款。在政策的驅使下,國內船東的新建船舶大都在國內船廠建造。中國的造船業因此雄心勃勃。
近期,發改委提出要在2015年打造第一造船國,並在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以此為契機推進船舶工業戰略性結構調整。
國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標則是:經過10到15年的發展,我國船舶工業的綜合競爭力接近日本、韓國當時的水平。同時,在造船總量上,到2005年船舶產量達到1000萬載重噸,佔世界市場份額的16%左右;到2015年達2400萬載重噸,佔世界市場份額的35%,在噸位方面達到世界第一。
據悉,國家已圈定三大造船基地,集中力量建設渤海灣、長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希望到2010年形成以大型船舶工業集團為主體,以三大造船基地為依託,各類造船和配套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國油國運、國輪國造」的大幕,已經轟然拉開。
造船業的空間
由於石油安全是這一輪造船業振興的原因之一,在此,我們以油輪為例,假設未來我國原油進口全部由海運完成來分析中國造船業的空間。
有資料顯示,國內船東在進口原油運輸市場處於絕對下風的主要原因是船型結構不合理。國際原油運輸利潤比較低,並且油輪建設投資巨大,因此規模效益非常顯著。目前,國際上原油運輸的主力船型是20萬載重噸以上的VLCC和ULCC型油輪,部分運距較短航線使用15萬載重噸級的SUEZMAX和10萬載重噸級的AFRAMAX型油輪。
相比之下,我國船隊雖然總噸位居全球第三位,但是船型結構不合理。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油輪噸位僅居全球第13位。更不利的狀況是,我國油輪普遍存在噸位小、船齡長的嚴重問題,根本不適合規模運輸的進口原油運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油運企業所擁有的承運進口原油的6萬噸級以上油輪運力共計518萬載重噸,其中,真正能夠投入長距離進口原油運輸的10萬噸級的AFRAMAX油輪、15萬噸級的SUEZMAX油輪和30萬噸級的VLCC油輪僅有21艘,總計運力約412萬噸。真正代表國家原油運輸實力的VLCC型油輪全國目前只有10艘左右。
2002年,中國進口原油總量中49.55%來自中東地區,22.76%來自非洲,10%來自歐洲和西半球,17%來自距離較近的亞太地區。從發展趨勢看,由於東南亞地區石油消費量逐步增大,今後中國從該地區進口的原油在進口原油總量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小。亞太地區由於距離中國較近,可以使用AFRAMAX型油輪。中東至中國沿海港口的平均運距約6000海里,非洲至中國沿海港口運距在10000海里以上。根據國際經驗,進口原油運距超過6000海里,採用20萬噸級以上的VLCC或ULCC油輪運輸最為經濟。因此,從進口原油地理分布可以預見,未來中國進口原油運輸市場將以VLCC和ULCC型油輪為主力船型,輔以一定數量的SUEZMAX和AFRAMAX型油輪。
以1艘30萬載重噸或者裝載200萬桶(約27.2萬載重噸)的VLCC為測算的標准單位,並按每艘一年在中東——中國航線完成7個航次(滿載)(已扣除維修保養日期),以2005年中國進口原油運輸市場國內船東承運量達到25%計算,2005年我國需要約12艘VLCC。由於我國目前還有22.76%的原油來自更加遙遠的非洲,以及我國的招商局(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目前開拓的客戶很多仍多是國外客戶,因此實際需要的VLCC可將超過15艘。
而據專家預測,2005年「國油國運」比例將達到25%,到2010年上升到40%,2020年提高到60%。與此對應,2005年我國對VLCC、SUEZMAX和AFRAMAX三種船型的需求將達到35艘,需投入人民幣約150億;2010年對這三種船型的需求總計為52艘,需投入人民幣約230億;2015年這兩個數字則分別是97艘、430億。
同時,由於世界航運業對運輸安全性更加重視,部分老舊船型報廢速度加快,也給中國造船業帶來了進一步壯大的機會。
2002年,單殼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海上沉沒,造成了全球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生態災難之一,西班牙沿海4000多名漁民因漁業資源受到污染而不能下海捕魚,經濟損失達3億歐元。據國際海事組織的報告,「威望號」是10年內沉沒的第四艘由日本製造的單層船殼油輪。
鑒於單殼油輪的失事率比雙殼油輪高5倍,歐盟從2003年10月1日起禁止單殼原油輪停靠。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會(MEPC) 第50次會議12月初通過了73/78船舶防污染國際公約(MARPOL)的修正案,預計於2005年4月5日生效,各類單殼油輪的淘汰時限都比原先規定大為提前——原計劃淘汰時間C1型為2007年、C2型為2015年。
據日刊海事通信估計,如果根據歐盟單殼油輪淘汰規則,截止到2010年,世界單殼油輪合計淘汰量要達到2100艘,估計總載重噸將達到13789.2萬噸。
有資料顯示,由於國內外需求旺盛,未來10—20年世界造船市場需求量看好。據預測,2006年—2015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量在5000萬載重噸左右,比過去10年間年均產量高20%以上,三大主力船型(散貨、集裝箱、油)需求旺盛。未來10年中我國年均新船需求700萬載重噸,海洋開發裝備市場前景廣闊,僅海洋鑽井平台需建造70多座。
毫無疑問,未來10年將是中國造船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與此相佐證,目前國內兩大造船巨頭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團承接新船訂單大幅增長,骨幹船廠的生產任務都已經排滿到2007年上半年。
新的國際格局
1999年,中國海運業界老大,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和日本川崎重工對半出資,在江蘇省南通市設立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公司(NACKS)。
川崎重工專心從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製造,將利潤微薄的貨輪和集裝箱輪的訂單交給了這家合資企業。川崎重工甚至還將一艘VLCC的訂單讓給了NACKS。
NACKS的出現,正是造船業在國際范圍內進行新的產業分工的縮影。
「中國造船業的迅速崛起,使世界造船業競爭格局進一步向多極化發展,已初步形成了韓國、日本、中國、歐洲和其他地區的五極格局。」中國船舶經濟研究中心王文軍說。
從歷史上看,世界造船中心經歷了從西到東的轉移:地中海地區曾因其自然環境成為世界造船中心。此後,造船中心轉移到西班牙、荷蘭、英國;二戰期間,轉移到美國,後來又到日本;近年,韓國「領跑」。
從世界地圖上看,這是自西向東的轉移。從經濟發展進程看,是從現行工業化國家向後起工業化國家的轉移。從造船成本看,是從勞動力高成本國家向低成本國家的轉移。
目前,在造船業中,韓、日兩國共占據了約70%的份額:2003年,韓國承接訂單量佔世界船舶製造市場的40%,而日本則是35%。同時,兩國造船業的重點開始轉移到新興造船國家所不能生產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船舶上。
中國造船業,具有人工費用低和大型船塢啟動方面的優勢:自1998年以來,中國對固定資產的投資連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建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造船泊位,以及大型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同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僅為日、韓的1/10到1/15,而人力成本在一艘船中佔到了30%左右。因此,中國在通用船及其船用設備、物資上擁有強大的價格競爭力。
而歐洲,則因為勞動力成本過高,及日、韓等國造船業崛起影響,在全球所佔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從1993年的23%下降到目前只有15%。
德國是目前歐洲最大的造船國家,但造船規模僅維持在1990年前原西德水平的2/3,只佔全球市場份額約5%,排全球第四。瑞典在30多年前造船產量曾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但目前僅剩下有限的幾家船舶修理廠、海軍艦艇修造廠及各類船用設備生產廠家。希臘目前也只剩下幾家造船廠,大量船舶需要進口。
但歐洲對船舶的需求量近年來卻不斷上升,並增加在中國訂造新船,成為中國船舶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03年1月至6月,中國向歐洲出口船舶價值達8.37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其中出口德國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00%;出口瑞典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0%。
中國商務部人士分析認為,歐洲船舶需求的快速增長對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與此同時,歐洲仍保持了高附加值的船用設備的優勢。現在船舶配套的一流產品、品牌大多仍集中在歐洲。像德國、挪威等國,其船用設備的60%用於出口。
世界造船業分工的新格局已經成形。
在這個新格局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船舶製造市場成長性最高的國家,在各個方面的基礎已經具備,完全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已具有向更高目標邁進的基礎和能力。」王文軍說,「推動世界造船工業發生轉移的根本因素,除了經濟大環境以外,低成本取代高成本是其更為直接的原因。」
低效益之痛
但是,想與「韓日爭鋒」,中國造船業僅憑人工成本低遠遠不夠。
「對中國來說,生產效率低下、規模效益低下、配套設備國產化率低等,都大大抵銷了中國的人工成本優勢。」一位關注中國造船業的專家說。
有資料表明,在年人均造船噸位、年人均產值和生產效率3項指標上,目前中國船廠與國外先進船廠相差5—7倍。據測算,如果日本生產效率為1,韓國為2/3,中國則只有1/7到1/5。
中國每條船的建造工時數、每座船塢的年度造船數和造船勞動生產率分別約為日本的5倍、20%和10%,差距很大。
同時,中國造船企業平均每1萬美元產值耗電量是日本的10倍,送審圖紙時間比日、韓長3—4倍。
中國船舶行業協會會長王榮生認為,中國整體造船水平只大致相當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國際水平,不少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包括超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氣船、天然氣船、豪華旅遊船等尚處於開發階段。
「低成本+低效率」,已成為目前中國船舶工業發展中最為突出的現象。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中國政府在造船業中引入競爭機制。1999年,國有造船業分為兩個集團,一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主要管理上海等南方造船企業;一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主要負責北方地區的造船業。
但是,像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這兩家造船集團存在著管理機制落後、企業冗員嚴重等問題,直到今天,中國造船業與日、韓等先進造船企業的生產效率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同時,造船工業對市場集中度和規模效益要求很高。據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目前,世界排名前5大造船集團占據了世界近50%的市場份額,像韓國整個現代造船集團(現代重工、現代三湖重工、現代尾浦),2003年造船完工量達1173.3萬載重噸,占韓國當年造船總量52.6%,佔世界造船總量21.6%。
但中國大型造船能力不足,平均每家船廠的產量不到1萬噸,僅是韓國船廠平均規模的1/20。如果以造船廠單獨測算而不以集團測算,截至2003年底,中國大陸還沒有一家造船廠進入前10名,只有兩家進入前20名,分別是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排名15,南通中遠川崎造船排名20。2003年中國全國的造船完工量641萬載重噸,還比不上韓國現代重工一家造船廠的完工量(678.1載重噸)。
除此之外,船用設備配套能力遠遠落後於造船能力,已經成為中國造船業最明顯的「軟肋」。
造船業被喻為「面向海洋的裝備業」,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建造一條大船需要有200多個配套企業密切合作。
但是,中國的國產設備裝船率過低。20世紀80年代中國船舶工業通過引進專利技術、合作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船用配套設備的技術水平和配套能力。到「七五」末期,原船舶總公司的國產設備實際裝船率曾達到70%以上。但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船舶工業規模的擴大以及船舶品種的增加和優化,國產船用設備的裝船率不斷下降。1991—1994年,原船舶總公司建造的88艘大型船舶,國產設備裝船率僅52.9%,1995年降到43.3%, 1996年進一步降到41.3%,到1998年,當年完工的59艘出口船和遠洋船舶,其國產設備裝船率僅為33.6%。由於國內配套企業在引進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消化、吸收、創新,沒有把國外的技術變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加上維修網點問題、船東指定船用設備,船用設備國產化水平一降再降,到2000年底,出口船、遠洋船設備國產化水平只有40%左右,直到目前,中國造船的國產機電設備配套率仍不到50%。
「配套行業水平較低,已成為制約中國造船業未來發展的最大障礙。」中國船舶行業協會會長王榮生說,日本、韓國等世界主要造船國家無一例外都擁有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的船舶配套工業。日本船用設備業國產化率不僅高達97.8%,而且還有大量出口,年產值達80億美元。韓國船用設備業發展歷史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國產化率已達到80%左右。
由於配套行業水平低,中國造船業不得不從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配套產品,從而大大壓縮了中國造船業的利潤空間。
據估算,多年來,中國骨幹船廠從日本進口船用設備總金額超過30億美元,進口設備種類包括船用主機、船用發電機組、通信導航設備、曲軸、電纜、油漆等幾十個品種。日本船用鋼材對中國的出口更為可觀。僅2003年,中國6家船廠從日本進口船用鋼板就有30萬噸,約佔6家船廠總用鋼量的一半。
而隨著造船業的火爆,造船用鋼價格一路上揚。據悉,現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行情 論壇)重工等造船公司最近在與日本鋼鐵企業的談判中,造船用厚板價格每噸上調了153美元。日本產厚板去年一季度每噸280美元,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別上漲到420美元和450美元。今年年初,韓國政府以「國內需求緊張」為理由,優先滿足國內船廠,不再履行合同向中國出口造船用鋼。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譚乃芬認為,由於船用鋼板有其特殊性——規格多、批量少,有時一艘船會用700塊鋼板而需要200多種規格,加之船用鋼板要求質量高、檢驗又很復雜,這就使得我國鋼鐵生產企業在市場景氣的時候不願做這種費力的生意。
同時,從歐洲購買造船設備時,中國企業用歐元結算,而海外船東向中國企業付錢時,卻是美元,隨著歐元的一路走強,也蠶食了中國造船企業的部分利潤。
因此,盡管今年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605家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2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2億元,但全行業盈虧相抵後實現的利潤總額只有862萬元。船舶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達205家,虧損面達34%。
「盈利能力和負債率都達不到證監會的上市要求。」 譚乃芬如此解釋中國上千家船廠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廣船國際(資訊 行情 論壇)的原因,而廣船國際4月19日公布的2003年報顯示,造船產品銷售成本20.7億元,毛利率只有1.9%。
而即使是中國造船業引為自豪的人工成本優勢,也最終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工資等勞務價格水平的上升,逐步弱化乃至消失。韓國造船業界專家預計,在今後 5~10年期間,韓、中造船企業在這兩方面的價格差距將大大縮小。
「目前,造船業國際間的產業轉移,較過去轉移到日本和韓國時的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科技和管理的優勢更加明顯了。」專家分析,在10年的黃金期結束後,中國造船業想再上層樓的話,就必須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船舶上下功夫,這樣,當中國現有優勢不再時,可以用產業升級來彌補產業轉移給中國造船業帶來的損失。事實上,這樣的努力已經開始。
1999年,「大型、高附加值液貨船」國家重大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項目開始實施,項目總投資近13億元。參與該項目的大連新船重工,於2001造出了中國第一艘VLCC。
今年8月,上海滬東中華造船承接了2艘LNG船的建造任務,這也是中國造船企業第一次承造LNG船——而LNG船是世界上公認的製造難度最大的船舶。
④ 液化天然氣船的國產液化天然氣船
從該船型誕生至2013年,世界液化天然氣船的儲罐系統主要有自撐式和薄膜式兩種。自撐式有A型和B型兩種,A型為菱形或稱為IHISPB,B型為球形。
液化天然氣的接收終端建有專用碼頭,用於LNG運輸船的靠泊和卸船作業。儲罐用於容納從LNG運輸船上卸載的液化天然氣。再氣化裝置則是將液化天然氣加熱使其變成氣體後,經管道輸送到最終用戶。液化天然氣在再氣化過程中所釋放的冷能可被綜合利用。一般而言,約有25%的冷能可被利用。 從總體上看薄膜型LNG船在船型性能方面要優於MOSS型,但MOSS型具有貨物裝載限制較少等使用操作上的優點,而且,在早期的LNG海運中,MOSS型船佔有較大優勢。
薄膜型船的液貨艙按其採用絕熱種類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為GTT No.96型和MarkⅢ型,GTT No.96型的絕緣形式為絕緣箱;MarkⅢ型為絕緣板和剛性絕緣材料組成。國內的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功建造了GTT No.96型的LNG船。GTT No.96型在船體建造工藝方面比MarkⅢ型要求更高,無論是在精度控制還是焊接要求方面,掌握了GTT No.96型的建造要求,基本上也就掌握了MarkⅢ型的建造技術。
在液貨艙主、次層INVAR的焊接上,GTT No.96型可大量採用自動焊,焊接質量容易控制,而MarkⅢ型手工焊接較多,焊接質量不易控制。
⑤ 中船重工與中國船舶的區別
1、企業全稱不同
中船重工的全稱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的全稱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2、地域區別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主要是長江以南的地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主要是長江以北的地區。
3、業務領域的區別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研發實力強。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製造能力強。
4、成立時間不同:
中船重工(CSIC全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立於1999年7月1日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
拓展資料:
中船重工
生產能力:
1.造修船設施: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7家造修船企業,年造船能力500萬噸。造船能力雄厚,工藝精湛,能建造各類型軍民用船舶
2.軍用產品: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海軍裝備製造商,可研製各類水面、水下戰斗艦艇、軍輔船舶以及各類水中兵器。
中船重工在軍船領域有著先進的科研、生產手段和強大的自主創新開發能力,能承接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快艇、兩棲艦艇和各種水中兵器、艦載武器與艦用電子設備及各種軍用橋梁的設計製造與售後服務。並可根據用戶要求,進行國外裝備引進、合作生產、艦艇改裝和修理業務。
3.民船產品:中船重工建造的各類民用船舶,航行於五洋四海,為船東創造最佳盈利。
在造船領域,中船重工可按照DNV、LR、ABS、GL、BV、NK、RINA、CCS等國際知名船級社的規范和國際公約設計,建造VLCC、油船、化學品船、散貨船、集裝箱船、多用途船、滾裝船、LPG和LNG船及各類工程船舶。
4.海洋工程產品:中船重工是中國海洋工程領域的領先者,為國內外業主設計、建造過多型鑽井平台、生活模塊以及浮式生產儲油裝置。
5.船舶修理與改裝:中船重工擁有強大的修船設施和力量,能塢修和改裝3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類船舶和海洋工程項目。
6.船用配套產品:中船重工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相結合,擁有幾十種專利製造技術,產品包括高、中、低速柴油機、發電機、船舶電站、甲板機械、閥門、增壓器、螺旋槳、救生艇等。除為國內船廠配套外,還遠銷世界各地。
7.非船產品:中船重工積極拓展非船產品市場,先後成功開發和推出的產品有:蓄電池、大型鋼結構、港口機械、煙草機械、自動化物流系統、煤氣表等數百種機電設備。
8.科研力量:中船重工集中了中國艦船研究院設計的主要力量,擁有3萬多名科研人員,涵蓋360多個專業,擁有先進的實驗室,採用先進的船舶設計軟體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進行船舶設計和生產。
經營理念:
打造精品是製造業立業之本,做強主業是企業發展之道。打造精品,才能富有競爭力,才能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贏得用戶。做強主業,才能在市場中有發言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堅持科技領先,質量第一,客戶至上,誠信經營,創造一流產品,做強做大主業,勇爭行業和細分市場第一,用優質產品和滿意服務回報社會,與客戶共贏。
中船重工_網路
⑥ LNG動力船概念股有哪些
LNG動力船概念股:
中船股份 600072
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為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4月1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體改生[1997]30 號文批准設立,由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獨家發起人改組而成。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6月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中國船舶 600150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8年,是經由滬東造船廠下屬的柴油機事業部和上海船廠下屬的造機事業部重組和改制設立的。其股票中國船舶(代碼600150)於1998年5月20日上市。
廣船國際 600685
1993年6月7日,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經成立於1954年的廣州造船廠改制設立,同年在香港(0317)和上海(600685)上市,是中國首家造船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屬下華南地區重要的現代化造船核心企業。公司享有自行進出口權。至今,公司先後榮獲「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國品牌500強」等榮譽稱號。
舜天船舶 002608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支線船舶出口商。截止2011年1月底,公司手持支線集裝箱船訂單量在國內船企中列第二名。公司的遠洋支線機動船舶產品包括700TEU-2,000TEU系列集裝箱船、30,000DWT以下多用途船和重吊船等;非機動船舶產品包括歐洲內河船、大型海洋運輸駁船、海洋工程輔助平台和駁船等。公司船舶產品全部外銷,主要銷往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 造船行業正處周期底部,未來有望逐漸回升。造船工業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徵。2008年度金融危機使全球造船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全球船市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有了較明顯的復甦,2010年世界新接訂單同比增長185.8%。2010年底手持訂單量與2009年基本持平,也表明了企穩的跡象。世界經濟的增長和國際化分工的不斷加深,使得造船工業長期向好。 產品分化和集裝箱化是海運行業的重要趨勢。
濰柴重機 000880
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000880.SZ)總部位於美麗的世界風箏之都——山東濰坊。公司成立於1993年6月28日,於199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置入所屬的中速柴油機和發電設備製造等資產,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截止到2012年末,公司資產總額27.8億元,在職員工2500餘人。公司經營主業為生產銷售30--12000馬力船用發動機、發電機組等。
廣匯能源 600256
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於二00六年九月在哈密地區伊吾縣工商主管部門注冊成立,首期注冊資本金11億元,企業注冊資本最終將達到30億元。在哈密伊吾縣淖毛湖鎮投資建設年產138萬噸甲醇/84萬噸二甲醚、5.5 億立方米煤制液化天然氣項目。公司擬分四期投資600億元至650億元,利用10年時間(2007年至2017年)建設年產438萬噸的甲醇/269萬噸二甲醚、8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規模的煤化工及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打造成為新疆乃至全國大型煤化工及煤制天然氣產業基地。該項目作為自治區第一個啟動實施煤制甲醇/二甲醚項目,被國家發展與改革主管部門列為國家煤化工示範工程。
石油濟柴 000617
濟柴始建於1920年,是我國最早生產柴油機的廠家之一,1953年定名為「濟南柴油機廠」並沿用至今。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研製成功大功率190柴油機,使中國石油鑽機從此有了「自己的心臟」。多年來,濟柴發動機裝備了中國90%以上的石油鑽井隊,打破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技術制約和價格壟斷,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⑦ LNG船是中國哪家上市公司製造
液化天然汽船(LNG)-「大鵬昊」號。2008年4月3日,由中遠集團、招商局集團和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等投資方共同投資,由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是世界上較大薄膜型LNG船,船長292米、寬43.35米、型深26.25米,裝載量14.7萬立方米,時速19.5節。於2008年4月順利交船,成為廣東秤頭角的國內第一個進口LNG大型基地配套項目。
接著我國製造的第二艘LNG船「大鵬月」號,也是中國集團公司所屬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製造。。。
⑧ 中國第一艘LNG船是那個船廠造的LNG船是什麼船
我國製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氣(LNG)船(廣東的!!~~~~)——「大鵬昊」,是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船長292米、寬43.35米、型深26.25米,裝載量為14.7萬立方米,時速19.5節。於2008年4月順利交船
LNG船,就是裝LNG的船,LNG是液化天然氣,(就是使勁降溫,讓天然氣液化,)
。。LNG
一般是-160°,所以LNG船是國際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LNG船是在
162攝氏度(-162)低溫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
是一種「海上超級冷凍車」
⑨ 世界范圍內都有哪些經營LNG船(液化天然氣船)的公司
目前中國只有滬東造船廠能生產LNG運輸船。國外的日本、韓國、美國都有生產的,至於有哪些公司就不知道了。
⑩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核心企業,具有80多年深厚歷史積淀。滬東中華年造船能力超過220萬噸,年銷售總額超過130億元人民幣。在滬東中華發展歷程中建造過3000多艘各類艦船,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
滬東中華主廠區分布在上海黃浦江下游兩岸,佔地100萬平方米,碼頭岸線2600米,擁有360米×92米干船塢一座,配備二台700噸龍門吊;滬東中華還擁有12萬噸級和8萬噸級船台各1座,2萬噸級船台2座,以及平面分段流水線、大型數控激光切割機、大型數控銑邊機、LNG船絕緣箱流水線等一大批先進造船裝備。建造產品涵蓋多型軍用艦船、超大型液化天然氣船、超大型集裝箱船、成品油船、原油船、散貨船、特種船等上百種船型,以及海洋工程產品、超大型鋼結構工程等產品,建造船型種類豐富、實力雄厚,是中國綜合競爭能力最強造船企業之一。
此外,滬東中華還擁有上海長興、崇明兩大分段製造基地,以及下屬20多家投資企業,業務涵蓋船舶修理和改裝,各類船用下水件、管件、舾裝件、閥門、電站、鋼結構工程產品生產製造,以及圍繞造船生產提供各種相關社會化配套服務,是中國造船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之一。
滬東中華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擁有1400餘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在船舶研發、設計方面走在中國造船企業前列。尤其是在被譽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的LNG造船及相關產業領域,滬東中 華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領軍企業,包攬迄今中國五個LNG能源引進項目的16艘LNG船建造合同。已建成交付的6艘LNG船性能優異,運行良好。
在LNG產業鏈延伸方面,公司依託集團大力支持和國家能源局在我公司設立的LNG實驗室,抓緊LNG船和相關裝備研發,目前已經完成小型LNG船和 22萬立方米特大型LNG船的設計。在穿梭LNG船、LNG-FPSO、LNG-FSRU、LNG海上轉運和天然氣動力技術等方面,也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穿梭LNG船、LNG海上轉運技術研究已成功申報國家科技部863計劃。
滬東中華建立了四大數字造船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了設計、製造和管理的協同和集成。自主研發的SPD造船設計系統,在全國200多家企業和科研院所中得以應用。
滬東中華造船工藝技術先進,實施精度造船技術,廣泛應用預舾裝、模塊化安裝工藝,建立了以中間產品為導向,組織生產的總裝造船模式。滬東中華嚴格按照國際通行的質量標准建造船舶產品。
滬東中華建立並運行了經ABS船級社認證的ISO9001的質量管理體系,同時和CCS船級社、ABS船級社、LR船級社、GL船級社、DNV船級社等世界主要船級社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滬東中華始終關注客戶需求,以「提供有競爭力的船舶產品,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為企業使命,在全球擁有100多家優質客戶,與多家國際著名航運公司結為友好合作夥伴,產品遍及世界各地。
作為中國海軍重要的裝備生產基地,滬東中華為中國海軍建造了新型導彈護衛艦、大型綜合登陸艦、中型登陸艦、綜合補給船、電子偵察船等一系列優質艦船,被譽為中國海軍護衛艦的搖籃和登陸艦的搖籃。滬東中華還承擔了多項國家軍貿任務,為巴基斯坦、泰國、阿爾及利亞等國海軍建造了一系列優質艦船。
滬東中華的民用船舶產品有五大系列近40種船型。
滬東中華是目前中國唯一有能力並成功建造大型液化天然氣船的企業,建造的14.7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獲得了2008年度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金獎,2009年度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滬東中華是中國建造大型集裝箱船的行業領軍企業。先後建造過1714箱、2700箱、4250箱、5688箱、8888箱等各類集裝箱船近30艘,更先進的13000箱超大型集裝箱船已經研發成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第六代超大型8888箱集裝箱船獲得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滬東中華公司是中國最早進入海洋工程產品建造領域的造船企業之一。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52000噸浮式儲油船被評為「新中國60年十大名船」之一;公司建造的三用工作船深受各國船東青睞。
滬東中華在大型鋼結構製造領域也聲譽卓著。先後承建了京城大廈、證券大廈、東方明珠天線桅桿、多座黃浦江跨江大橋、東方體育中心和市政高架路等超大型鋼結構工程,填補了多項建築業空白,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
滬東中華注重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國內首家通過了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1:1999(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審核,建立了代表造船企業最高安全標準的HSE(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
滬東中華為員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和諧的人文環境、完善的培訓體系和薪酬福利。
滬東中華始終將企業發展與回報社會緊密聯系,將社會責任義務視為企業的使命與責任。
當前,滬東中華正處於調結構、轉方式發展期,已成功進入了集裝箱滾裝船(CONRO)、化學品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市場領域,並致力於形成造修船、船舶配套、服務、海工等四大板塊的業務格局。還將在長興造船基地超大型干船塢投入10000箱集裝箱船的建造。在中船集團公司的統籌部署下,到2025年,實現規模上國內排名第三,全球前十;運營效率國內領先,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法定代表人:陳建良
成立日期:2001-03-26
注冊資本:341725.107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00070326335X7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英文名: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人員規模: 1000人以上
企業地址:浦東大道2851號
經營范圍: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船用柴油機的設計、製造、服務及修理,160t及以下橋式起重機;600t及以下門式起重機,高層建築鋼結構、橋梁及大型鋼結構、市政工程建築、金屬結構、網架工程(壹級)的製造、安裝及施工,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經外經貿部批準的自營進出口業務及進料加工、「三來一補」業務,機械設備設計、製造,工業設備工程安裝、修理,一級起重機械安裝,船用配件的設計、製造、服務及修理,鑄鋼件生產;承包與其實力、規模、業績相適應的國外工程項目,對外派遣實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勞務人員。【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