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賽特股份833225什麼時候上市的
山東賽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2001年,位於歷史悠久的齊魯名城——淄博。2011年11月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1年12月在齊魯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上市。...
❷ 怎樣刪去一鍵還原開機啟動項就是剛啟動時
設備管理器中找到該程序去卸載了。
❸ 山東賽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是多少≈新三板的
新三板股票代碼是832634,這個我是通過新三板資本圈企業庫查詢到的。如圖:
希望樓主採納。
❹ 專利號201220079979.2是什麼誰能告訴我謝謝
lz,這個專利涉及一種環保型玉竹纖維尿褲,是實用新型,目前有權
環保型玉竹纖維尿褲
申請號:201220079979.2 申請日:2012-03-06
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日常衛生護理用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環保型玉竹纖維尿褲,包括褲體和尿片,尿片為層狀結構,該層狀結構由內到外依次為玉竹纖維無紡布層、絨毛漿層、高分子材料層、塑料底膜和復合無紡布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玉竹纖維無紡布層的設置,可使使用者使用安全,防止細菌感染,且容易被降解,有利於環保;絨毛漿層吸濕性高,可使用多次後仍能保持柔軟;高分子材料層、塑料底膜和復合無紡布層可保證使用的舒適度。
申請人:山東賽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56414 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果里鎮侯庄路60號
發明(設計)人:賈莉;吳琛
主分類號:A61F13/496(2006.01)I
分類號:A61F13/496(2006.01)I;A61L15/40(2006.01)I
❺ 山東賽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山東賽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淄博賽特紡織有限公司,於2001年4月25日在淄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2011年11月07日,有限公司變更為股份公司,名稱變更為山東賽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賈莉
成立時間:2001-04-25
注冊資本:8509.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300400001666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桓台縣果里鎮侯庄路60號
❻ 連城縣的經濟
新中國成立前,長期在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下,生產水平低,農民主要從事單一的糧食生產,到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才3.22萬噸,畝產135公斤,人均297公斤,除交租外,實際口糧人僅150公斤左右;此外,還種植一些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養豬、牛、兔、雞、鴨之類的畜禽。人均產值為117.72元,但由於購糧和交納苛捐雜稅,貧困者居多。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運動,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到1956年全縣實現合作化時,糧食總產達到4.52萬噸,畝產達166公斤,人均佔有量320公斤。與1949年對比,總產增1.34萬噸,畝產增31公斤,人均佔有量增23公斤。
1959~1961年,由於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等「左」傾錯誤的嚴重泛濫,挫傷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加上自然災害,使糧食連續三年歉收。1961年與1956年比,總產減1.10萬噸,畝產減33公斤,人均佔有糧食減111公斤。1961年9月,貫徹黨的八屆十中全會通過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糾正「左」的錯誤,經三年國民經濟調整,至1965年糧食總產恢復到4.76萬噸,畝產上升到178公斤,兩項均超過1956年水平。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普遍被沖擊,幹部遭批鬥,機構癱瘓,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被破壞,農業生產再次滑坡。1968年糧食總產又減至3.88萬噸,倒退到1951年水平。至1972年後,逐步恢復農業機構,貫徹「以糧為綱」的方針,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改革耕作制度,推廣矮稈良種,改進栽培技術,增加農葯化肥供應,產量逐年增長。至1977年糧食總產達7.99萬噸,畝產296公斤,比1956年畝增130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生產和多種經營得到全面發展,1983年糧食總產達到11.09萬噸,超過歷史最高水平。此後幾年,因諸多因素的制約,糧食總產徘徊在10萬噸左右。1987年糧食總產10.70萬噸,佔地區第五位;畝產266公斤,佔地區第4位;人均佔有量384公斤,佔地區第四位;人均農業產值165.79元;人均向國家提供糧食(征糧、購糧、加價糧、超購糧四項合計)80公斤。與1949年對比,糧食總產增加2.32倍,畝產增加2.19倍,人均糧食增加30.30%,人均農業產值增加48.40%。烤煙、茶葉、水果、生豬、水產品也大幅度增加。
連城縣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紅心地瓜、白鶩鴨、花卉、烤煙等特色農業發展加快培育壯大。2013年1月至10月,累計為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擔保資金4400萬,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547家,帶動農戶4.4萬戶,推動農村土地流轉10.8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45.3%。實現「三農」綜合保險17個鄉鎮全覆蓋。實施「花卉苗木整鄉(村)推進」工程,全縣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2.8萬畝,邁入全省花卉苗木生產大縣。連城蘭花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全國十佳花木種植企業」。地瓜干加工實現產值8億元;連城白鴨出欄324.3萬羽,連城白鴨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成並投入運行。福建連城農民創業園連城白鴨標准養殖與蛋品加工和特色國蘭種質資源庫項目基本完成。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2013年新增投資8400萬元。連城縣獲第五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展館布置金獎、最佳組織獎,連城蘭花、毛竹分別獲市「花王」、「竹王」稱號;連城被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宣和鄉被認定為「省級休閑農業示範鄉鎮」。 清朝以前,境內工業均屬於手工業范疇,其門類有陶瓷、造紙、采礦、冶煉、雕版印刷等。到民國,除在縣城增辦有一所半機化操作的印刷廠、一座發電量8千瓦的小電廠外,其餘則仍是為農業生產和生活服務的手工業。現代工業品全由外地輸入。故195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只有76.1萬元。
1952年起,將分散的個體手工業再組織起來,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同時創辦了縣松香廠、火電廠、印刷廠和輾米廠等工業企業,至195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上升為704萬元,是1950年的9.25倍。1958年「大躍進」期間,在「大辦鋼鐵」的推動下,建立了一批工業企業,但因違反了經濟規律,在1962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時,大部分工礦企業被壓縮下馬。是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為313.31萬元,不到1957年的一半。1963年,貫徹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國民經濟建設總方針後,工業生產有所回升,1965年工業總產值達679.89萬元,為1962年的2.1倍。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生產管理混亂,絕大多數工廠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工業生產徘徊不前,到196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834.2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4041萬元的25.22%,1975年,整頓工業企業,健全管理制度,生產逐步回升。並興辦了鐵廠、造紙廠、氨廠、水電站、膨潤土礦、水泥廠、北團煤礦等工礦企業。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1979年,工業總產值達3738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9666萬元的38.68%,比1969年增長近4.5倍。1984年,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後,陸續辦起汽車修配廠、啤酒廠、塑料彩印廠等。各企業在改革中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擴大生產能力,增加花色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到198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2303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20064萬元的61.32%,比1979年增長3.29倍。全縣工業企業職工有7260人(含縣境內省地工業企業和集體工業),其中幹部880人,工程技術人員284人,工人6096人(含學徒、服務人員、臨時工),共有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28個,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127個,鄉(鎮)(包括村辦)工業企業111個。
光電、新材料、生物醫葯產業實現產值9.6億元、增長38.4%,其中光電產業產值3.7億元、增長31.1%;海峽生物醫葯產業園開工建設,海峽光電產業園、鑫晶光電信息產業園和賽特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步伐加快;福建鑫晶35公斤級和80公斤級人造藍寶石生長爐,分別投產70台和11台,成為國內最大的LED襯底材料供應商;賽特新材公司進入上市輔導期。五個重點發展的產業持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