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爾集團的發展戰略
上一個答案缺了一個最新的戰略:網路化戰略。從1984年創業至今,海爾1984年創業到現在,經歷了五個發展戰略階段,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2012年進入網路化戰略階段。
創業30多年來,海爾致力於成為「時代的企業」,每個階段的戰略都是隨著時代變化的,但貫穿海爾發展歷程的,都離不開管理創新,重點關注的就是「人」的價值實現,使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海爾從2005年提出「人單合一」,現在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因破解了互聯網時代的管理難題而吸引了世界著名商學院、管理專家爭相跟蹤研究。海爾不老啊
⑵ 海爾是世界500強嗎第幾介紹一下海爾集團!
公司簡介 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2006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075億元。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爾品牌成為首批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49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8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據中國最權威市場咨詢機構中怡康統計:2006年,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已經達到25.5%,依然保持份額第一。其中,海爾在白色家電市場上仍然遙遙領先,且優勢更加突出;在小家電市場上海爾表現穩健,以16%的市場份額蟬聯小家電市場冠軍。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目前,海爾累計申請專利突破7000項(其中發明專利1234項)。在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15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它標准397項。海爾「防電牆」技術正式成為電熱水器新國家標准,海爾空調牽頭制定「家用和類似用途空調安裝規范」。在國際上,海爾熱水器「防電牆」技術、海爾洗衣機雙動力技術等六項技術還被納入IEC國際標准提案,這證明海爾的創新能力已達世界級水平。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均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海爾「人單合一」發展模式為解決全球商業的庫存和逾期應收提供創新思維,被國際管理界譽為「號准全球商業脈搏」的管理模式。面對新的全球化競爭條件,海爾確立全球化品牌戰略、啟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挑戰自我、挑戰明天,為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續創新
記得採納啊
⑶ 海爾集團如何採取的多元化發展戰略
1首先看看海爾的多元化戰略:
從1992年開始,海爾從一種產品開始向多種產品擴張,全面實施多元化戰略。通過兼並、收購、合資、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單一的冰箱產品進入冷櫃、空調、洗衣機等白色家電領域;1997年,以生產數字彩電為標志,海爾又從白色家電領域進入黑色家電領域;1998年,海爾又涉足國外稱之為米色家電領域的電腦行業。在進行擴張時,海爾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堅持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即以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海爾特色的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盤活被兼並企業的資源,既保證了資本運營的成功率.又實現了低成本擴張。達到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海爾的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的目的。海爾主業仍然是家電行業,銷售額約占海爾總銷售額的40~70%。 2001年,海爾通過在產業領域創出的品牌的信譽進入金融業,搭建了海爾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島商業銀行、長江證券、成立保險代理公司,人壽保險合資公司,財務公司,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奠定基礎,為集團今後的發展搭建了更為廣闊的舞台。從相關多元化到不相關多元化。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發展。發展紐帶從類似的產業模式到服務品牌轉變。在多元化發展方式上從以強扶弱的合並方式到強強聯合的合資方式轉變,在地域上從青島到山東到全國到東南亞到歐洲到美日。
2再分析採取這種策略的因素
時代的需要,市場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發展的需要
企業多元化戰略的成功都要遵從以下的法則:
1企業應不斷根據市場技術變化調整產品結構和行業結構
2重視資源的共享,追求協同優勢
3不斷調整自身的組織結構,形成企業整體戰略
4在主要領域有效部署,發揮核心能力
5從戰略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融合
6重視品牌延伸的有效范圍
那麼海爾集團又是怎樣在這樣的法則之上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元化戰略之路的呢?首先,海爾集團的多元化戰略階段可以大致的分為5個:
一 單一產品——電冰箱
二 製冷家電——電冰箱、電冰櫃、空調
三 白色家電——製冷家電、洗衣機、微波滬、熱水器等
四 全部家電——白色家電、黑色家電
五 進軍知識產業
⑷ 海爾集團的發展歷史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基專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屬特大型企業。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創業初期,只有一個產品,全廠職工不到800人,現在海爾擁有42大門類8600餘規格品種的名牌產品群,職工2萬多人。海爾從引進冰箱技術起步,現在依靠成熟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廠,並實現成套家電技術向歐洲發達國家出口的歷史性突破。
海爾集團公司(簡稱:海爾),於1984年在青島創立,是一家生活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從開始單一生產冰箱起步,拓展到家電、通訊、IT數碼產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產、生物制葯等領域,從製造產品逐漸轉型為製造創客的平台。
公司旗下青島海爾(股票代碼:600690)和海爾電器(股票代碼:01169)兩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創客及創業小微。
⑸ 海爾公司某一時期的戰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
這是一個關於海爾發展的小報告
海爾企業發展戰略
提要: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簡要分析海爾在發展過程中的戰略選擇。
關鍵字:名牌 海爾 國際化 創新
海爾集團是青島集科研、生產、貿易及金融等於一體的國家特大型企業。10幾年前,海爾的前身還是一個虧空147萬元,資不抵債,工人拿不到工資,管理極為混亂的集體企業;到1998年,海爾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62億元,利稅10個多億,產品出口到8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7665萬美元。海爾的發展受到哈佛大學、《財富》雜志、《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的關注。
海爾發展之快的主要動力是創新精神,海爾精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8個字就是創新精神的體現。
海爾集團現在已擁有各項專利1700多項,是中國申報專利最多的企業。1998年,海爾平均每個工作日開發一個新產品,每天申報兩項專利,全年完成新產品、新技術262項,有236項成果實現商品化,商品化率達90%,科技貢獻率達63%。
(一)造就海爾冰箱名牌
自1984年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成立至1991年的7年時間里,海爾在實施名牌戰略過程中,堅持技術質量上的高起點,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和產品質量意識,堅持技術進步,通過狠抓產品質量,創立了海爾冰箱名牌。
1.堅持技術、質量上的高起點。1984年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是輕工業部最後一批電冰箱定點生產廠家,當時市場上國產冰箱已有100多個牌號,競爭非常激烈,但是沒有「名牌」冰箱。因此,在海爾剛開始生產冰箱時,就提出了「名牌戰略」的口號。「名牌戰略」的核心就是產品的高質量。
1985年,海爾從德國引進了先進技術,生產出我國乃至亞洲第一代四星級冰箱,領先一步在國內市場形成了質量可靠和技術先進的優勢。很快海爾便以高新技術、高質量的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
2.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強化產品質量管理。要創名牌冰箱,就要從抓質量入手。海爾認為:人是質量中最關鍵的因素,第一流的產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來的,質量實質上是職工整體素質的體現,抓質量應該首先從人抓起。
1985年,集團總裁張瑞敏毅然決定,將76台存在一定質量問題的冰箱,由責任者親自用大錘砸毀。這次事件在職工中造成極大的震動,職工的質量意識從此有了質的提高。
3.堅持技術進步不停頓。海爾在發展過程中十分注重技術開發,不斷否定自己,加快更新換代的步伐,始終保持技術上、質量上的發展創新,確保了市場上的技術領先地位。我們在無氟節能冰箱研製上已達到國際最高水平,成果曾代表中國和亞洲先後參加了美國「世界地球日」,維也納「氟利昂及哈龍替代國際學術交流會」,印度新德里「國際無氟成果研討會」等多個國際學術交流會,引起世界的轟動,被世界環保組織譽為「世界多一個海爾,地球多一份安全」。
(二)從單一的冰箱名牌到多元的海爾品牌
1992年我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海爾抓住時機先後兼並青島電冰櫃總廠、青島空調器廠和青島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個企業,並投資興建海爾園開始二次創業,現在海爾產品涉及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和彩電、計算機、手機等領域,形成46個系列,8600多個品種規格的多元化產品群。
海爾在二次創業、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立足市場來發展名牌,通過強化管理來鞏固名牌,通過聯合艦隊來延伸名牌,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確立海爾品牌地位。
1.立足市場,發展名牌。以市場規律為依據,在質和量的矛盾面前,海爾總是首先確保產品質量、管理,然後再擴大產量、規模,以質取勝,以名牌取勝。
新產品開發以市場需求為坐標,新產品從設計、試制到投產過程中都按名牌產品的要求進行管理,從而保證每一代新產品投入市場都能成為佔領市場的新式武器。每當一個新產品問世後,就不斷尋找其不足之處,了解市場的需求和用戶的心理,以此設計新的產品,開拓新的消費需求領域。
海爾始終堅持「用戶第一」的思想。海爾認為,名牌要靠用戶和市場認可,名牌更要靠優良的服務來創造和維護。因此,海爾把售後服務看成創造名牌、宣傳名牌、維護名牌、發展名牌的重要環節和首要領域。1996年6月,海爾集團榮獲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學會頒發的「五星鑽石獎」,這是亞洲家電行業第一家榮獲此殊榮的企業。
2.強化管理,鞏固名牌。海爾在追求一流產品的同時,十分重視追求一流的管理,以質量為中心從嚴治理,花大力氣強化以質量為主線的科學管理體系。在引進先進的工裝設備同時,全面引進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標准,積極推行質量否決權制,把一切質量過失否決在生產過程中。
管理方法不斷改進創新,以基礎管理和現場管理為重點,把IE、6S活動、網路技術、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工程和價值工程等引入企業管理,使名牌產品處於先進的全方位優化管理之中。
良好的效益來源於科學的管理,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海爾形成了一套符合企業特點的、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日清日高管理法,即OEC管理,形成企業內部的良性運轉機制,並造就出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多年以來,海爾一直把抓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並且不斷推陳出新,結合實際創造了許多很有特色的管理方法,深化了OEC管理,豐富了OEC管理的內涵。
3.聯合艦隊,延伸名牌。在市場競爭中,有名牌,但沒有規模,則名牌無法發展與保持;有規模但無名牌,則規模也不可能實現。為此,海爾提出了「聯合艦隊」的管理模式,即海爾集團的模式不應是一列火車,而應是一支聯合艦隊,每一艦只都有自己很強的戰鬥力,又可聯合作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樣,就能以一個名牌產品發展成為一個名牌群,延伸了名牌的范圍。
現在,海爾的產品形成了變頻系列、抗菌系列、健康系列、環保系列、智能化系列家電等42個系列,8600多個品種規格的名牌產品群。海爾產品從整體上形成優勢,每一個系列又具有不同的創新點,分別在技術、概念、需求、外觀設計等方面獨具特色。
4.技術創新,確立品牌地位。技術創新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掌握市場主動權,進而成為行業領先者和市場領袖的基本條件。通過技術創新,海爾成功地確立了海爾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地位。技術創新成為企業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基礎。
海爾在進行技術創新時遵循著三條原則:「課題市場化」、「成果商品化」、「目標國際化」。
海爾認為市場是所有企業一切工作的起點和歸宿,因而技術創新的課題要從市場中來,又要服務於市場。海爾在確定課題時,緊緊把握住從市場出發,從消費者的不滿意點、遺憾點、希望點出發的原則,形成「課題來自於難題」的局面。如,為解決消費者難題而開發的小小神童,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繁衍」了九代,產銷量突破100萬台,並出口到輕易不進口家電產品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在世界家電市場引起巨大的轟動。
成果商品化,創新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最終要通過商品化回到市場。技術創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場效果,這是檢驗技術創新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海爾集團1998年具有新產品、新技術262項,有236項成果實現商品化,商品化率達90%。
目標國際化就是要求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在所屬技術領域內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技術創新工作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立足高起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來保障技術創新成果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目前海爾已進入影響集團及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開展了以CFC替代、節能、靜音化、數字化、信息、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為主的多方面超前研究。海爾現已形成了較強的技術儲備能力,技術儲備項目達到68項。
(三)爭創國際名牌
1998年以來,海爾集團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創國際化的海爾。海爾提出的「國門之內無名牌」的思想,實質是在國內市場取得穩固的地位後,要到國際市場上競爭,逐步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爭創國際化的海爾是海爾集團今後發展的戰略目標,這是海爾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需要,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海爾的必然要求。
1.先難後易,打開國際市場。海爾採取「先難後易」的出口戰略,即首先進入發達國家建立信譽,創出牌子,然後再以高屋建瓴之勢佔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歐美發達國家對於家電產品要求標准都較高,而且不少國家都有較為嚴格的安全證。如美國的UL認證、加拿大的CSA認證、歐共體的CE認證等,要向這些國家出口就必須通過上述認證。現在海爾產品先後通過了UL,CSA,SAA,VDE,CE,SASO15個種類、48個國家的國際認證。海爾產品先後打入了美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目前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等幾大骨幹企業都已通過了國際質保體系方面最高認證——ISO9001認證,和國際上環保體系方面最高認證——ISO14001認證,促進了海爾的對外出口。
海爾的出口量逐年翻番,以海爾產品的高質量樹立了國際市場的信譽,並堅持在發展中對國際市場布局進行多元化戰略調整,有利地開拓了國際市場的大好局面。目前爾產品已出口到包括歐美、日、中東、東南亞、非洲等87個國家和地區。1998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等四大主導產品,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21%,144%,183%,134%。全年出口創匯達7665萬美元,較1997年同期增長36%。
2.構建海外專營網路,實現全球市場競爭。全球化的營銷網路是保證產品大批量出口國際市場,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關鍵。立全球化的營銷網路是海爾營銷的戰略目標。
目前,海爾已在海爾外發展了49個經銷商,銷售網路達3000多個,並在中東和德國分別建立了「國際物流中心」。
經過多年的努力,海爾產品出口海外市場的布局日益合理,歐美地區佔60%,東亞地區佔16%,表現出市場多元化的特點,有效地規避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在美國銷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來自中國海爾;海爾在菲律賓的LKG公合作生產的海爾牌冰箱打破了菲律賓冰箱市場被日、美等產品壟斷的局面,在菲律賓大的連鎖店超市SM里,海爾冰箱隨到隨銷,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
3.「三個三分之一」。海爾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分之一」的目標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
「三個三分之一」,也就是全球市場的發展規劃。海爾產品1/3國內生產國內銷售;1國內生產國外銷售;1/3國外生產國外銷售。
國外建廠、生產、銷售,是海爾創國際名牌,把自身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海爾的非重要一步。在國內生產國內銷售、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前兩步成功邁出之後,海爾在外建廠、生產、銷售上也邁出了前進的腳步。海爾先後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國輸出技術並設廠生產,產品實現了當地生產、當地銷售。1999年4月日,海爾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建立大型獨資家電生產基地,形成了海爾產品在美國的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系統,全面進軍國際市場,實現全球競爭。海爾在銷售中努力過質量、售後服務等樹立海爾品牌的國際形象。在歐美、東南亞地區,海爾的廣告牌巨型燈箱廣告同世界名牌家電比肩而立;海爾藍和海爾標志的用戶服務車也在當地形一道獨特風景。另外,海爾建立了的全球的電話服務體系,讓海爾的用戶無論身處世界何地,都能享受到海爾的星級服務。
4.國際化的信息、技術開發網路。海爾要創國際知名品牌,建成國際化的海爾,必然要在國際市場上同歐美、日等國家的知名品牌競爭,國際化的信息、技術開發網路是海爾產品取勝的保證。海爾集團以高額的投入加快國際化的進程,並力爭達到全面與國際化接軌。
國際化信息網路由「緊跟國際先進技術產品分析、評審」的內部機制與由首爾、東京、里昂、洛杉磯、蒙特利爾、阿姆斯特丹、矽谷、悉尼、台灣、香港等建立的10個信息分中心組成的外部網路構成。通過內外部的統一,獲得並利用最新的信息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實現滿足國內外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
國際化技術網路由國外戰略聯盟系統與工業設計系統和國內廣泛的產學研聯合體組成,實現海爾產品在技術、產品上的個性化,適合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分市場的需求。國外戰略聯盟工作系統以圍繞企業發展戰略與國際上先進企業進行全面合作。與義大利梅洛尼公司的進一步合作,使海爾集團在國內鞏固了洗衣機技術的領先地位。另外還與德國的邁茲、荷蘭飛利浦、日本松下分別在全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變頻技術等方面建立了技術聯盟關系,形成海爾在高新技術方面的優勢;工業設計系統為海爾產品進行了PI提案開發、產品個性化設計、家電產品人——機接點等課題的研究,為海爾產品覆蓋全球進行設計開發,形成海爾產品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整體優勢。
海爾在國內有廣泛的產學研聯合體。海爾集團控股經營國家級科研機構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海爾以控股方式與國家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合資成立海爾廣科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海爾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美國C-MOLD公司合資組建北航海爾軟體有限公司。
海爾同國內外大公司、科研機構、大學等成立了48個聯合研究中心。海爾還先後與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合作建立了5個博士後工作站,在化學及材料、數字技術、軟體技術、生物工程、海外本土設計等方面開展博士課題研究。通過廣泛的產學研聯合,有效地加速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對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結果。由於海爾堅持創國際名牌,樹立國際信譽,因此在國際市場上逐步樹立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1998年11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亞太地區最具信用公司評比中,海爾成為亞太地區進入前十名的企業中惟一的中國企業。同時,美國權威的《家電》雜志公布全世界范圍內增長最快的家電企業,海爾排在美、日等家電名牌之前,名列榜首。
海爾將進一步全面推進企業國際化戰略,爭取早日實現進入世界500強的宏偉目標.
從1991年起海爾就在實施資產擴張戰略,先後兼並了原青島空調器廠、冰櫃廠、武漢希島、紅星電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達15億元之多,集團資產已從10年前的幾千萬元膨脹至39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家家電特大型企業。
1997年3月13日,海爾集團以控股投資的方式,與廣東愛德集團公司合資建起順德海爾電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爾與擁有資產近17億的大型企業集團西湖電子共同出資,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杭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生產大屏幕數字電視。
1997年底海爾又相繼兼並了安徽黃山電子有限公司,控股貴州電冰箱廠和青島第三制葯廠。至此,海爾13年來兼並國內企業16家,組成國內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的一隻「聯合艦隊」。
啟示:海爾集團發展至今天,我們深深體會到技術創新是企業高速、穩定、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國際化的海爾的基石。名牌戰略是海爾創新精神的載體,海爾名牌戰略實施的過程,就是技術創新的過程。海爾採用發展戰略表現出的特徵為:1.公司定期地開發新產品、新市場、新工藝及老產品的新用途。
2.公司不是去適應外界的變化,他們試圖通過創新和創造以前未存在的新的需求,來使外界適應他們自己。
在發展之初,海爾採取集中生產單一產品的戰略,以有限的資源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1992年,海爾兼並多家家電企業,開始轉向相關多樣化戰略。新增的業務與現有的業務在價值鏈上擁有戰略匹配關系。即指這些業務可以分享技術,對共同的工藝國內尚形成更強的討價還價的能力,聯合生產零件和配件,分享共同的銷售力量,使用同樣的銷售機構的同樣的批發商或零售商,售後服務的聯合,共同使用一個知名商標,將有競爭性的和有價值的技術秘訣或生產能力從一種業務轉移到另一種業務,合並相似的價值鏈活動以獲得更低的成本。
⑹ 海爾的發展歷程
回顧海爾集團抄成長的歷程,大致襲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84—1991年期間的名牌發展戰略,只做冰箱一種產品,通過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聲譽與信用。
第二階段是1991—1998年期間的多元化戰略,按照「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則,從冰箱到空調,冷櫃,洗衣機,彩電,每1—2年做好一種產品,7年來重要家電生產線已接近完整。
第三階段是從1998年迄今為止的國際化戰略發展階段,即海爾到海外去發展。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長方式。海爾多元化戰略經營堪稱中國企業的成功典範。
(6)海爾集團2018年發展戰略報告擴展閱讀:
張瑞敏 - 人物簡介
1949年 出生於山東萊州;
高級經濟師,1995年獲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5年獲中國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現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現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2001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為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⑺ 青島海爾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規劃
未來的三年將是互聯網、物聯網飛速發展的三年。從2013年到2018年,五年內,青島海爾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將在全國重要城市布局42家海爾家電家居體驗旗艦店、500家社區體驗店以及100個物流庫,其中42個海爾家電家居體驗店全部位於北京、上海、廣洲、深圳等一線或二線城市,「一店」的平均佔地面積為5300平方米,將給用戶帶來極大的體驗空間。
從2013年到2014年,青島海爾地產集團有限公司還將以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等地為輻射點,深耕環渤海灣地區,建立多處海爾智慧城、商業住宅及其他地產項目;2014年至2015年,青島海爾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將重點拓展長三角與中南地區項目,建成以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為核心的海爾智慧城、商業住宅、城市綜合體、物流庫、產業園等地產項目。此外,其他大區也正在規劃中。
在青島海爾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的規劃中,青島海爾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格局將實現三大品類、六大系列、八個主流產品線的產品體系。其中三大品類將包含住宅地產、商業地產與工業地產。產品系列包括首置、剛需產品,首改、再改產品,城郊綜合型大盤,高檔、奢侈產品,城市綜合體,工業/產業園區,虛實物流園等等。
⑻ 海爾集團的三大戰略是什麼
一是圍繞海爾的智慧家庭海爾智家,二是圍繞工業互聯網,三是圍繞著生命健康領域。
⑼ 簡單介紹海爾集團背景
海爾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虛實融合通路商。公司1984年創立於青島。創業以來,海爾堅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創新體系驅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製造商之一。2013 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1803億元,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7萬多名員工,海爾的用戶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8年3月,海爾第二次入選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十大世界級品牌」,2008 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聲望大企業600強」評選中,海爾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國企業。2008 年7月,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五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2008 年海爾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四。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2012年03月24日,「2012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海爾「以自主經營體為基礎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在全國451項管理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名。2012年8月8日,第六屆中國品牌節揭曉年度品牌中國總評榜,海爾榮獲「2012品牌中國華譜獎」,連續六年獲此殊榮。
2012年9月10日,美國財經雜志《福布斯》發布2012年「亞洲上市公司50強」排行榜中國家電業海爾挺進50強,連續兩年入圍該榜單。2012年9月17日,第18屆中國品牌價值研究結果在英國倫敦揭曉。海爾以962.8億的品牌價值位居榜首,連續11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
2012年11月,在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共同發起的「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典禮上,海爾集團榮獲「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之戰略遠見獎。2012年12月,張瑞敏獲得了瑞士洛桑IMD商學院將「IMD管理思想領袖獎」
⑽ 海爾企業戰略分析
名牌戰略階段(1984年—1991年)特徵:只乾冰箱一個產品,探索並積累了企業管理的經驗,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結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戰略階段(1992年—1998年)特徵:從一個產品向多個產品發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時已有幾十種產品),從白色家電進入黑色家電領域,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年—2005年)特徵:產品批量銷往全球主要經濟區域市場,有自己的海外經銷商網路與售後服務網路, Haier 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譽度與美譽度。
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2006年—2011 )特徵: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運作全球范圍的品牌,從2006年開始,海爾集團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階段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戰略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運營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