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長三角全築股份

長三角全築股份

發布時間:2022-07-26 19:39:15

① 長三角的地理位置

長三角是長江三角洲的簡稱,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位於北緯32°34′至29°20′,東經115°46』至123°25′,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與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涉及三省一市共26個市,國土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的2.2%。
地貌
公元前四千至五千年之前,長江三角洲是一個三角形港灣,長江河口好似一隻向東張口的喇叭,水面遼闊,潮汐作用顯著。在海水的頂托下,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大部分沉積下來,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沙堤。北岸沙堤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至如東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黃河、淮河沖積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從江陰附近開始向東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區的漕涇附近,並與錢塘江北岸沙堤相連接,形成了太湖平原。
里下河平原位於長江北岸,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為一碟形窪地。窪地中心湖盪連片,主要有射陽湖、大縱湖等。長江三角洲上散布著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殘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構成,少數由燕山期花崗岩和粗面岩組成。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這里地勢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著一些孤山殘丘,如高郵神居山、儀征的白羊山、常州溧陽的南山、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馬山等。其中常州溧陽的南山海拔508米,為吳越第一峰;它們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於太湖之中,有的成為游覽區,有的成為花果山。長江三角洲的地理頂點在江蘇省儀征市真州鎮一帶。長江三角洲的最低點在江蘇省高郵市一帶(平均海拔2米)。最高點位於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海拔448.9米)。
地形
太湖平原是長江三角洲的主體,太湖平原以太湖為中心,狀如一隻大盤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長江三角洲頂點在南京市、揚州市(高郵)、儀征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區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氣候
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溫率明顯高於小城鎮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應對大城市氣溫基本上都是增溫作用,其中對平均最低氣溫的增溫率及貢獻率最大,對平均最高氣溫都最小。長江三角洲氣溫變化趨勢和增溫率、城市化效應的增溫率及增溫貢獻率與其他地區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網長度達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個。長江三角洲河川縱橫,湖盪棋布,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在中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號稱中國的「金三角」。由於地勢低窪歷史上,洪澇災害異常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投資興修水利工程,西擋淮水,東擋海潮,開挖運河,增強排灌能力,使這個十年九澇的多災區變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

長三角區域內主要有江蘇的太湖、洪澤湖、金牛湖、石臼湖、固城湖、高郵湖、駱馬湖、邵伯湖、登月湖,浙江的西湖、東湖、南湖、東錢湖、千島湖和安徽的巢湖、太平湖、花亭湖、升金湖、天井湖、平天湖、雨山湖等湖泊,除淮河、長江、錢塘江、京杭大運河等重要河流以外,還有上海的黃浦江、吳淞江、薀藻浜,江蘇的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新沭河、通揚運河,浙江的甌江、靈江、苕溪、南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浙東運河,安徽的青弋江、水陽江、秋浦河、皖江、新安江、滁河、漳河、淠河、潁河、渦河、東淝河、南淝河、裕溪河、柘皋河、杭埠河、濉河、史河等水系。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東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區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盪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游和滬寧線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徐州市、淮安市、鹽城市、連雲港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義烏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蘇州、無錫、常州等是風景游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② 長三角一體化行動計劃發布有何意義

《上海市寶山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公示稿(下稱《草案》)近日發布,該《草案》顯示,未來的寶山將形成「T」形濱江綜合功能發展帶、滬太路城鎮發展軸、寶楊路-寶安公路功能拓展軸,並有南片區、中片區、北片區這三大分區。
同時上海2035規劃中指出,促進寶山、崇明、海門、啟東,嘉定、崑山、太倉等跨界地區的協作發展。作為上海北大門的寶山區將成為全面接軌江蘇各市的重點區域,肩負著強化上海對長三角城市群引領作用的重要使命。

作為寶山北部整體產業升級的代表,北郊未來產業園以浦東金橋碧雲社區為藍本,由寶山工業園區管委會與金橋股份聯手打造,是一座佔地7.4平方公里的產城融合未來產業園。整體園區總投資300多億元人民幣,首期投資130多億元人民幣。該園區以智能製造、新材料、移動互聯網和健康產業等產業為主,已有正心谷資本、創客星球、奧音科技等知名企業確認入駐園區,知名高端醫療、國際教育機構正在簽約中。去年5月,央企招商局與寶山區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並推動華東地區總部落戶寶山。
此舉印證著上海2035規劃對產業轉型的要求——虹橋、川沙、寶山、閔行等 4 個主城片區未來加快產業轉型和空間調整,適當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產城融合。
增加就業意味著大量的人口導入,而產城融合則意味著一系列升級的產業將賦予區域全新的活力。

北郊未來產業園
以「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為企業戰略定位的萬科集團自2004年進駐寶山以來,相繼帶來琥珀臻園、四季花城等優質住宅。2017年,萬科更是重回寶山,拿下北部工業園區108-04新地塊萬科啟宸項目,作為北郊未來產業園的門戶及首發住區,萬科啟宸以智造產品主張開啟寶山未來人居新篇。

③ 長江三角洲有哪些相關股票

長三角區域值得關注的投資品種

關注理由行業相關個股

新興產業 符合國家發版展戰略文化傳播華權誼兄弟、中視傳媒

節能減排盾安環境、菲達環保

高科技產業 區域振興主導電子水晶光電、通富微電、金龍機電

國資重組、資產注入交通運輸ST東航

商貿零售上海九百、新世界、百聯股份

電氣設備上海電氣

傳統產業 經濟支柱 估值優勢金融服務浦發銀行、寧波銀行

交運設備上海汽車

房地產棲霞建設、中南建設

④ 長三角一體化是什麼

長三角一體化包含三省一市,實際上一體化不一定要從這么大空間來講,可版以從區域內部進行規劃,權若干個都市圈裡的一體化就是長三角一體化,所以更加需要在長三角內部推動都市圈規劃。

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也是都市圈發展的重要推動,中國大部分地方沒有形成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長三角是例外。一個都市圈的創新生態、產業體系、產業鏈和營商環境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奔走於1小時通勤圈的廣大從業者,他們是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有生力量。

(4)長三角全築股份擴展閱讀:

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堅持主流價值引領,築牢精神支柱,建設精神家園,從更高層面、更大范圍豐富和充實群眾的精神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人文基礎和精神支撐。長期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現實淬煉,形成了江南文化勤勉、機敏、敦行、堅韌、崇文、重商、開放、進取、精緻、雅逸等文化基因和開放求新、明達致遠、精進圖強的區域精神。

江南的優秀文化基因和區域精神,必將會以其人文光輝照亮江南地區繼續前行的方向和路徑,對江南地區在新時代的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起到激發精神動力、引領發展方向的作用。

⑤ 長三角核心投資的房子會虧本嗎

長三角核心區域投資買房是不會虧的,關鍵是你是否有資格買房,能不能揺得到號等

⑥ 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模式和機制

一、長三角的概念
對於長三角,可從地理概念、工業經濟概念及泛長三角的概念等不同角度來理解,但目前通常從工業經濟角度來分析,即長三角是指由蘇、浙、滬兩省一市15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復合性區域,具體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南通、泰州及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等15個城市。本文即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

截至目前,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即:以民間自發推動為重要特徵的階段、以企業聯合推動為主的階段、以市場和政府推動型為主的階段、以市場推動型為主的階段。

從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來看,其合作的內容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目前表現為「五化」,即交通一體化、人才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產業一體化、政策一體化。

交通一體化是指長三角政府共同規劃,在未來5年內,把長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個小城鎮全部納入「3小時都市圈」。盡快建立以公汽、地鐵、輕軌為主的大城市公共交通骨架體系,減少對汽車的需求以形成高效率、高強度、高密度、清潔的城市空間。盡快建設滬通(上海—南通)大通道、杭州灣大通道,打通上海—寧波的快捷通道。

人才一體化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整合實現突破。長三角15個城市共同簽署了《關於建立長江三角洲人才開發一體化共同宣言》,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簽署了《關於建立長江三角洲緊缺人才培訓合作協議書》。15個城市的人事部門還在專業技術職務、異地人才服務、博士後工作合作、高層次人才智力共享、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務員互派等6個制度層面開展合作。

市場一體化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標志。它包括商品市場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產權市場一體化、信用市場一體化等。目前,長三角已建立起了一批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金融、技術、商品等要素市場,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額超過百億元的商品市場。據統計,在全國十大生產資料市場中,長三角就有6個,其中包括華東不銹鋼中心批發市場、上海寶山鋼材交易市場、寧波開發區生產資料綜合市場、紹興中國輕紡城原料市場等。

政策一體化包括戶籍制度、就業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醫療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一體化。
產業一體化則主要體現在長三角的產業分工按照「一個發展極(上海),兩個支撐點(南京、杭州),五條發展軸(滬寧、滬杭、杭甬、寧通、寧杭)」的基本格局展開。各市在區域性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的優勢。長三角各個城市已建立了一批自己的優勢行業和特色,如上海以金融、證券、信息為代表的高層次服務業、以信息、汽車、電子、生物工程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南京的石化、電子業,杭州的輕紡、旅遊業,寧波的石化,舟山的海水捕撈和養殖都具有相當規模。

二、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模式

1、蘇南模式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鄉鎮企業就有了所謂的蘇南模式。蘇南模式是中國城郊經濟在大中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下,通過城鄉結合,「以工補農、以工促農」,使農工商協調和平穩發展,並進而帶動工業化和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典型路子。它反映了中國70年代開始形成的鄉鎮集體經濟和鄉鎮工業在改革開放以後,在逐步實行市場經濟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並最終成為一個地區的工業化主體和地方經濟主體的發展軌跡。

新世紀初葉,蘇南模式進入創新與提高階段。如要與原來的蘇南模式有所區別,則可稱新蘇南模式。新蘇南發展模式是在經濟國際化背景下,在原有的蘇南模式基礎上,經過創新演進所形成的新型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模式,其基本內涵是「三以三堅持」,即以實現「兩個率先」(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以園區經濟為載體,以打造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為引擎,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國際化互動並進。具體看,新蘇南模式呈現出諸多新特徵。

外向型經濟。以外促內、內外互動是蘇南在對外開放過程中逐步實現經濟國際化的一大特色。蘇南是一個經濟基礎較為雄厚的地區,但是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裡,蘇南一直在「外」字上做文章,堅持「兩頭在外」和「三外(外經、外貿、外資)一起上」,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和外部市場,實施外部帶動戰略。統計數據顯示,蘇南外貿依存度高於全國平均數10個百分點。外資依存度高出全國平均數2倍多。

園區經濟。蘇南把開發園區的建設和管理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蘇南已建成國家級開發區10家,省級開發區38家,如蘇州4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和9個省級開發區,基本上是在199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資金。經過7-9年的大規模建設,現在這些園區已進入產出階段。園區不僅是蘇南發展的外資高地;園區還是蘇南發展的產業高地;園區更是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的核心區域。

混合型經濟。蘇南鄉鎮企業的改制實質意味著傳統意義的集體經濟趨於消亡,代替它的是個私經濟和混合經濟。蘇南民營經濟發展一般有兩個來源,一是鄉鎮企業改制以後,企業出資主體變成了民間資本為主;另一來源是十五大以後在各級政府鼓勵下,民間新的投資熱情高漲。另外,由於蘇南地區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的心臟地帶,與上海浦東近在咫尺,勞動力素質較高,很多跨國公司都選中蘇南作為它們的加工基地。因此,隨著中外合資合作的發展、企業橫向聯合的展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推行,中資和外資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企業和個人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相互交叉滲透,蘇南地區已形成多種形式的混合經濟。

城市化。蘇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既是一種經濟鄉鎮企業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農村城市化的過程。目前,蘇南以大中城市為主導、以小城鎮為紐帶走上城市化之路。蘇南的城市化是以工業化為根基的,蘇南的工業化與城市化是互動並進的。本世紀初以來,隨著中心城市現代化改造步伐的加快,蘇南地區通過開發區建設、行政區劃調整、都市圈規劃等戰略措施,逐步邁進了以大中城市為主導、以小城鎮為紐帶的城市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嶄新時代。這不僅有助於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同步提升,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如今,蘇南城鄉企業的界限已明顯淡化,在這種情況下,鄉鎮企業總部及其營銷中心逐步進入城市,利用城市市場中心,利用城市第三產業,利用城市廠商集聚效應,降低交易成本。新一輪的城市化進一步豐富了蘇南模式的內涵。

2、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是指溫州人民率先運用市場機制發展民營經濟、實現富民強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總結溫州模式三條重要的經驗是:一是發展市場經濟,二是發展農村的非農產業,三是發展非公有制企業。主要體現在以下特徵:

時代性。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初級階段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經歷的特定階段。而溫州模式正是在這一階段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自然打上這一時代的烙印。同時,由於溫州模式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補充」,而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它有一個在較長時期內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必然性。

民本性。溫州經濟社會發展是在缺乏國家投入的前提下靠老百姓自己發展起來的,所以,溫州經濟是「老百姓經濟」,是一種「民辦、民營、民有、民享」的民本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出發點是「以民為本」,從這個角度看,市場經濟就是民本經濟。就其本質而言,民本經濟是按人民自己的意志、人民自己的力量來創造財富和配置資源的。溫州模式是民本經濟的集中體現,是百姓經濟的典型代表。百姓是經濟的主體,是產權的主體,是創造財富和配置資源的主體。這正是溫州模式存在和發展極其深刻而廣泛的社會基礎。

區際性。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範式的溫州模式,區際化或區際性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它不僅重視發揮溫州急劇增長的私人儲蓄及私人投資在區域資本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重視跨地區的貿易在總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溫州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l4個沿海城市之一,全國首批農村改革實驗區之一,並且是全國第一個金融改革試點和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溫州已獲得「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24個「國字型大小」金名片,顯示了國際性輕工城的強大實力。「炒房」、「炒煤」、「炒車」,龐大的民間資本在四處尋找創業增值機會。現如今溫州的市場與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正由貿易區際化向國際化拓展。

創新性。溫州模式的靈魂是創新。凡是到過溫州的人,就不難發現溫州人在思想觀念、運行機制、企業制度、政府職能等方面都在大膽創新。溫州人把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同本地實際相結合,敢於沖破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觀念、舊思想、舊框框,率先進行市場改革,率先發展家庭工業、個體私營經濟、專業市場,率先推行金融浮動利率,率先經營包機航線,率先建設中外合資的地方鐵路,率先發展股份合作經濟,率先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和途徑,率先培育社會中介組織,率先建立私營企業的地方性法規,現在又正在努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努力成為東南沿海城市群的「領跑城市」,到2010年,把溫州建設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現代化的工業、商貿、港口、旅遊城市。如此等等,無一不體現出溫州人的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精神。

發展性。用歷史的、發展的觀點來看,溫州模式不是永遠停止在一個水平上,而是隨著溫州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溫州模式不是一成不變、永遠如此的,而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範式。溫州模式的發展要保持其持久的內在生命力,不僅取決於溫州模式自身的不斷創新和有序演進,取決於溫州經濟與文化、經濟與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取決於溫州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全面推進和發展,還要取決於整個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發展。

3、浦東模式

20世紀90年代浦東通過開發區龍頭的帶動形成了由都市經濟支持的中心城區和開發區、由城鎮經濟支撐的中小城鎮共同構成的城市體系即「中心城—開發區—中小城鎮」體系,因此我們把這種以開發區帶動整個地區城市化的方式稱為浦東模式。

浦東開發開放是在我國一個特大型國際大城市裡進行的,具有全方位、多領域、高起點的特點。它肩負著黨中央賦予的推動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帶動長江流域經濟騰飛的重要使命。這就決定了浦東新區在開發戰略上要注重塑造以金融、商貿等第三產業群為支柱的現代化國際中心城市功能;要多元化地籌措資金,保證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要制訂和推行一系列符合國際慣例的政策,使國內外投資者較快地適應辦事程序,便於對投資的回報作出基本預測;要處理好新區建設和上海舊城改造的關系,以東西聯動等方式把城市建設推上新台階;要搞好土地的規劃、開發和管理,充分發揮土地開發的效益。這五個方面是浦東開發開放帶有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鑒於此,當時上海市委、市政府確定了浦東開發開放要實施五個戰略,這些也是浦東模式的特徵:

金融貿易、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三個先行」。浦東新區的起步,是金融貿易先行,先行發展金融、商貿等服務性的第三產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為浦東開發開放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為新區建設提供資金來源,為今後上海真正成為金融中心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建設自己的商業街、商業中心、中央商務區,開展出口貿易等,使上海成為全國各省市產品的大貿易市場和亞太地區貨物集散中心之一。其次,城市化也是一個基礎設施的發展過程。當時對上海來講,浦東新區之所以是一個有待發展的區域,根本原因是越江交通不方便。因此,開發開放浦東,頭等重要的是基礎設施,以越江交通、通訊、能源等項目為重點,把浦東浦西連為一體,這樣浦西的經濟能量自然會順勢蔓延,形成千軍萬馬開發浦東的燎原之勢,使浦東成為城市布局合理、交通網路完善、通訊系統便捷和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多功能新城區。最後,城市化更是一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發展過程。通過吸引技術含量高的內外資項目,移植世界先進技術,使浦東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科技創新和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基地,實現越過一般工業化直接進入後工業化的發展跨越。

多元化籌集資金。要把浦東新區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新城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當時估計,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前五年,基礎設施、基建項目和工業、商業、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投資需要近百億美元。通過多元化、多渠道地籌集資金,主要包括七個方面:中央的政策資金、新區財政收入和土地批租收入、內聯投資、發行證券、外商投資、國外貸款、國內金融機構融資等等。

以政策為第一推動力。在中央的支持下,當時浦東新區不僅有全國各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的全部優惠政策,而且在第三產業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浦東特有的新的開放政策。例如,允許外國企業在浦東新區開辦百貨商店、超級商場等第三產業;允許外資在整個上海范圍內開辦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允許上海設立證券交易所,為浦東開發開放自行審批發行人民幣股票和B種股票;允許在外高橋設立中國開放度最大的保稅區,也就是自由貿易區。正是在中央這些政策的支持下,在浦東新區率先進行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建立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外貿公司和零售商業企業等試點,把對外開放擴展到金融、貿易、電訊、會展、旅遊以及律師、會計、咨詢、教育、醫療等服務貿易領域。

東西聯動、城鄉一體化。浦東開發要以浦西為依託,讓浦西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為浦東開發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同時,浦東開發又推動了浦西的改造和發展,為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歷史的發展機遇。通過浦東浦西聯動發展、功能互補,實現管理體制一體化、城市規劃一體化、市政建設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城鄉發展一體化,促使上海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當時,市政府特別確定浦東未來的城市化地區,融入上海的城市規劃布局。浦東陸家嘴中心地區2平方公里同浦西的外灘、南京路4平方公里,共同構成上海的中央商務區;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28平方公里,與浦西30平方公里共同組成上海市的中心商業區;內環線內浦西80平方公里與浦東40平方公里共同構成上海市的中心區域;沿著浦江兩岸,外環線內浦西的400平方公里和浦東的200平方公里共同形成上海的主城區。

綜合管理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基礎資源。為了科學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浦東從開發開放之初就十分重視對土地資本的管理。從土地預徵到一級市場批租出讓,從二級市場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到房地產交易,都形成了一套規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實行土地預征,控制土地潛在效益(這種做法相當於現在的土地儲備)。在不改變土地使用權和使用性質的情況下,把這部分土地由農村集體的所有權和管理權轉為國家所有、國家管理,這樣有效地控制征地費用的上漲,降低開發成本,使開發建設帶來的部分土地級差增值效益留在國家手中。二是國家投資成片開發,控制土地一級市場。市政府和浦東新區管委會投資成片土地的開發建設,把財政資金投入到國資開發公司,並把成片土地批租出讓給這些開發公司,由這些開發公司組建合資企業或股份制企業,進行「七通一平」建設,然後再轉讓。三是按規劃帶項目批土地,規范土地二級市場。明確規定所有內外商投資的項目,必須符合浦東新區的總體規劃。凡是沒有項目或者項目不符合規劃的,一律不批土地。對於拿了土地、項目遲遲不開工、資金長期不到位的,就收回土地。四是實行補地價政策,防止國家土地資源流失。五是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節等。

三、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目標和協調機制

1、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指導思想

結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國內經濟發展格局及長江三角洲在我國及東亞地區的發展現狀與條件,長江三角洲的戰略定位應是:中國及國際(東亞經濟區)的重要經濟、金融、貿易區,中國的知識產業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其產業結構總體呈現「二、三、一」格局,第二產業以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以貿易、金融、咨詢、信息服務、旅遊及賓館業為主導,第一產業以優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為特徵。

從這一戰略定位的要求出發,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應該體現「高起點、高層次、多方位、新模式」的特點。

高起點——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方向,不僅是為了以整體優勢面向國內市場,在國內經濟中的地位更加凸顯,而且更是為了參與國際經濟循環,面向國際市場競爭。面對經濟、科技全球化的趨勢,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中國地域分工體系發展過程中,使長江三角洲成為國內外經濟循環的接軌區和融合區,充分發揮極化和擴散效應。

高層次——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著眼點,應該是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其關鍵在於增強知識生產、分配與使用的能力,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在國內率先成為創新和創新應用的中心,率先建立科技先導型經濟。因此,區域合作的重點應放在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和未來技術利用的高層次上,通過合作加快教育和科技的發展,提高研究與開發能力,從而帶動區域的整體技術水平。

多方位——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范圍,應該是在擴大地區間開放領域和開放程度基礎上的多方位全面合作。即使各成員經濟體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發展區域內經濟合作的好處,又有與區域外發展經濟聯系的充分空間。因此,除了已經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外,還要進一步開展以區域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核心的產業全面合作,以及電信、咨詢方面和服務業領域的嘗試性合作。

新模式——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形式,應該是在形成利益互動的協調機制的基礎上,開創更為規范、更為緊密的長期合作局面。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高密度城市群的特點,構建有某種特定內化結構系統、開放系統及系統結構巨大的城市群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2、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戰略目標

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合作與發展「高起點、高層次、多方位、新模式」的要求,其要實現的戰略目標是:

進一步確立長江三角洲在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未來10年內力爭使該地區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亞太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之一;

進一步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外向型經濟示範區,通過廣泛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成為國內外市場的接軌點和國內與國際經濟循環的戰略支點,帶動全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成為新技術改造傳統支柱產業的基地,並且成為我國重要的產業改造和創新基地,在長江經濟帶及全國起產業示範作用;

培育和完善上海的城市綜合功能,增強其集聚輻射能力,進一步鞏固上海在長江三角洲及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作用,更好地為全國服務。

為此,要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的比較優勢,加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到2010年,成為經濟實力最雄厚的,以市場導向為主的半緊密型區域經濟聯合體;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個經濟實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區域內產業結構高度化、區域經濟外向化、經濟運行機制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共同體。

3、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基本原則

為了在一個高起點、高層次、多方位、新模式的框架內展開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合作與發展,實現其總體目標,除了要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外,首先要確立若干基本原則:

互惠互利,共同繁榮。長江三角洲的區域合作與發展,不能期望用行政推動型方式來實現合理的區域分工,而要以利益關系為紐帶,以經濟促動型為主的方式來推進,具體模式有二:一是市場群落——商業城鎮——城鎮網路——區域經濟網路——區域經濟聯動發展;二是企業群落——企業城——城鎮網路——區域經濟網路——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在此過程中,不能靠損害一個地區的利益去增加另一個地區的利益,而要在充分尊重各地不同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利益協調和利益分享的機制使各地都能從區域合作中獲得好處,取得「雙贏」局面。

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區域合作的目的在於獲取分工協作的好處,使總體利益最大化,因此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應通過市場選擇,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按比較利益原則進行合作。通過區域內的要素流動實行互補,充分利用各地有利的自然資源、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消除不必要的重復建設,盡可能節約人、財、物的消耗,使不具有產業絕對優勢或絕對優勢很少的地區也能獲得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使具有許多產業絕對優勢的地區能夠集中配置於一個或少數幾個具有更高絕對利益的產業上,最大限度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要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性的協調力量,通過強化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來擴展地區合作秩序,深化區域分工體系。與此同時,中央政府及各地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加以引導與推動,消除區域合作中的各種行政性保障和市場自身無法克服的障礙,以保證區域合作的有序化。

多邊協調,互相聯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是兩省一市的整體性合作,不能搞雙邊關系協調,而要從區域合作的角度形成多邊協調關系,形成區域內整體性行動,實現各地區相互之間的聯動效應。

4、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協調機制

在上述原則指導下,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協調機制的設計大致有兩種類型可供選擇:一是制度化的協調機制;二是非制度化的協調機制。這兩種協調機制的運作方式及內容是不同的,其成效也有所不同。

四、區域合作協調機制比較

制度化
非制度化

締結條約或協議,具有法律強制性
由領導人作出承諾,缺乏法律效力

進行集體談判
採取集體磋商形式

組成嚴密的組織
鬆散的組織形式

一般來講,制度化的協調機制更有利於推進區域緊密型合作與發展,但這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如中央和地方關系,行政體制框架、外部競爭環境、內部經濟關聯等。從目前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實行制度化的協調機制尚不具備,宜通過「倡導式」的機制不斷擴大地區合作的范圍。從原則上來說,採取「自主參與,集體協商,共同承諾」的方針,其行事方式應是以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資源和漸進的方式來處理各種事務,採取協商一致和非約束性的運作方式。具體構想為:

把設定區域發展目標作為推動力。也就是,確立明確的目標和實現這個目標的內容;為實現這個目標制定行動議程;通過單邊行動和集體行為來落實議程。這樣,目標本身就成為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不斷發展的一個動力機制。

有一套制度化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定期召開市場高層會議,為各地政府就地區經濟發展問題進行協商並形成共識提供必要的經常性機制。它既有靈活性(包括在議程安排和進行承諾,就有了「隱形壓力」,必須完成。長江三角洲16個城市經濟協調會成立以來,在商貿、旅遊等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今後,「協調會」作為一個制度化的議事機構要繼續發揮自身作用,進一步推動長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間、鄉村之間及城鄉之間的合作向高層次、寬領域、緊密型方向發展。

建立起一套功能性的機構。除負責日常聯絡和組織工作的秘書處外,還應設立各種專業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它們具有一定的管理、協調、研究分析和組織職能,並越來越具有一定的常設性質。如可設立長江三角洲區域規劃委員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管理委員會、太湖流域環境保護與治理委員會等專業或綜合職能管理機制。

建立合理的投資管理機制和區域共同發展基金制度。要按照區域開發銀行的模式。組建長江三角洲開發銀行,參與國家投資項目的「拼盤開發」融資,也可以按照商業銀行法則,經過嚴格審貸,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開發項目實行一般商業貸款或短期融資。在此基礎上,應建立區域共同發展基金,使協調機構具有相當的經濟調控能力和投資管理能力,以促進區域合作與發展。

鼓勵建立各類半官方及民間的跨地區合作組織。例如,建立在政府指導下的長江三角洲城市聯合商會和行業協會,大企業聯合會和企業聯誼會,產權交易聯合中心和證券交易中心,以及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和長江三角洲發展研究中心等。

作為區域合作的制度創新,「倡導式」協調機制的運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政府的行為方式。為了形成這種協調機制,最重要的是要有具體的實際的東西來逐步啟動,先易後難,從時間中走出一條路來,逐步予以完善。以後隨著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調整,行政體制的改革,逐步淡化政府產值業績考核,以及經濟區劃功能逐步替代行政區劃功能,這種協調機制可以進一步轉向制度化的正規方式。

⑦ 長三角一體化正在篤實前行嗎

今年6月,江蘇蘇州,浙江杭州、湖州、嘉興、金華,安徽合肥、蕪湖、宣城等8市,齊聚上海松江區,9區市簽署共建共享「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一批新興產業項目落地簽約,總投資1467億元。G60的這一段,不再只是一條高速公路的名稱,更被賦予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涵義。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已被細化分解為10多個專題300多項具體工作。在科技領域,大科學儀器設施實現共建共享,「長三角大儀網」已集聚2000多家單位的2.8萬台(套)大型科學儀器設施,總價值近300億元。交通能源領域,打通省際斷頭路專項行動梳理了首批17個項目,滬蘇省際斷頭路盈淀路—錦淀公路已實現結構貫通。信息化領域,4省市提出推動5G協同布局先試先用,到2020年實現5G網路覆蓋長三角城市群。環保領域,一份跨區域的污染治理清單將很快擬定,推動信息共享、標准統一、信用聯合獎懲等機制創新。

⑧ 長三角憑啥多出「爆款」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推動新時代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這是繼2018年11月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這一區域再次受到全國人民的矚目。從經濟總量來看,長三角地區貢獻了全國GDP的近四分之一。

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平穩、最積極、最健康的地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一年多以來,經濟聯系更加活躍,為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參與全球合作競爭作出了應有貢獻。2019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合計23.7萬億元,約佔全國的23.9%。

在百年罕見之大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影響之下,長三角一體化無疑是「十四五」時期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篇大文章。根據國家這份發展「指南」,未來長三角地區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暢通內外雙循環上著力。



新興產業匯集,內部功能協調。長三角地區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並進區域。此外,2019年12月1日發布的《長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用專門一個章節來論述新片區的建設,充分體現了新片區對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8月28日,中央網信辦「行走自貿區」網路主題活動首場「雲座談」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主要領導參與會談。在接受光明網記者提問時,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融貿易處處長張曉陽指出:

臨港新片區要圍繞科創中心建設、資金管理中心建設、高端先進產業創新發展,發揮好國際金融中心與新片區開放聯動發展帶來的疊加效應,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國際貿易、航運、金融功能日臻完善。區域內南京、鎮江、無錫、蘇州等城市製造業實力雄厚。

蘇南、浙北等民營企業眾多,長江以北地區農業生產繁榮,這都使得未來「長三角灣區」經濟呈現多樣化格局和全面發展勢頭。美國對中國的科技企業的極限施壓,讓晶元的自主製造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中國如何高質量發展,向更高端產業鏈邁進?長三角的實踐給了我們答案。

近期隨著華為事件的發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晶元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這期間,是中芯國際讓我們看到了國產晶元的未來。這家落戶長三角的晶元企業為何有如此實力?還要從它的創始人張汝京說起。

沒創辦中芯國際之前,張汝京已經是行業內人人知曉的技術大牛。他入職的公司是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在該公司任職的20多年間,他主持了美國、日本、新加坡、義大利等多地的工廠建設,成為公司絕對的核心人才。

就在這時,張汝京的父親張錫綸從中國台灣飛去美國,問了他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能來大陸建一所工廠?」張錫綸曾是我國有名的煉鋼專家。抗戰時期,他和妻子主持的第21兵工廠,生產了中國90%的重機槍。

他一直希望兒子可以在大陸建一座晶元工廠。父親的話,戳動了張汝京。在經過一番考慮之後,張汝京決定辭職。拋棄了前公司所有股份,毅然前往上海。2000年4月中芯國際成立。2001年6月光罩廠(一廠和三B廠)在上海竣工。

長三角地區人才、設備、資金、技術,產業鏈的高度集聚,讓張汝京看到了未來的發展潛力。當時大陸晶元的製程工藝,卡在了0.5微米,停滯不前。建晶圓加工廠需要的資金是巨大的。建一條最普通的8英寸生產線,就需要10億美金。在這樣的背景下,張汝京扮演了先鋒者的角色。

目前,中芯國際已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元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據21經濟研究院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長三角數字一體化發展報告》,2018年長三角地區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佔全國50%以上。

IC設計、封測和晶圓製造分別在全國的產業佔比達到32.6%、超60%、53.35%。其中,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了1450億元,佔全國總比五分之一。充分體現了長三角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成效。《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2019)》指出。

自從2018年中央決定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長三角的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2018年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指數達到122.2,較2013年以來累計提升22.2個點,較2017年提升4.1個點。

在今年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上,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目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線(包括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9個城市)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眾多先進產業集群聚集在此。

未來長三角地區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專注國家發展重點突破產業,如半導體、晶元設計,晶元製造等。而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

須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時期,長三角區域更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⑨ 長三角為什麼要經濟一體化

長三角地區包括了上海、南京、杭州、寧波、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嘉興、湖州、紹興、台州、舟山共16個城市,該地區是中國發達的經濟區域之一,近年又被譽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亦稱都市圈,其他五大城市群分別為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國倫敦城市群,歐洲大陸西北部城市群)。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一直受到中國仍至世界的矚目。不過,坦率地說,目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並不平衡,而各城市之間對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重視程度也不平均。更重要的是,各城市大都仍從自身發展需要出發去考慮問題,並沒有完全從整體推進長三角經濟發展大局去作為出發點,所以,在許多問題上,各城市雖然談不上「本位第一」,但「為我所用」、「實用主義」的情況,在推進合作項目時還是會不時明顯地表現出來,首先是各城市強勢部門如計、經委系統、財稅系統、外經貿系統等的合作尚未提上議事日程,港口的暗中競爭依然故我,連交通卡互通至今也未能「捅通」。而各地提出要與上海「接軌」,其實更多的是想到自己能從中獲得多少利益,並不是為了與上海實現一體化,因為接軌的雙方心裡都很清楚,在一市兩省行政體制並存、大家都分灶吃飯、而中央又對滬、蘇、浙各項經濟指標實施考核的情況下,長三角16個城市真正達到一體化,目前還僅是紙上談兵,只不過是一個未來的目標而已。

所謂經濟一體化,主要就是指在一個區域內,經濟能實現互補、集群、同步、協調的和諧發展,經濟一體化的概念,它包含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區域內部實現同城效應,即通過交通便捷互通、文化融合、現代服務業同步,使這一地域各城市的居民,猶如生活在同一城市。二是在同一區域內發展經濟的法律法規保障上,分別或共同立法,實行或採取相同的經濟政策。三是在同一地域內緊密協調,解決地域內部產業同構問題,防止或杜絕內部相同行業、產業搞惡性無序競爭,防止因產業同構而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損害。四是通過協調發展很好地達到了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五是實現老百姓在區域內能自由擇地居住、人才能完全自由流動。六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觀念理念、消費水準逐步趨同。這些特點,與行區域的屬轄並不一定要有關系,地就是說,經濟一體化並不是轄區內全方位的一元化,它只是限定在經濟發展這個范疇內,談的是發展問題,與一元化是兩個概念。

那麼為什麼要經濟一體化呢?

1.有利於大力發展「軟實力」領域的同城效應,在觀念更新、行政管理、現代服務業、文化融合等方面逐步縮小差距。觀念更新方面,在向國外先進國家學習、創新、消費等理念上,上海是走在前頭的,但在發展民營經濟方面卻不及浙江;而在行政效率、規范管理方面,江、浙的地市級城市與上海差距較大。行政管理的同城效應則更多地去關注法製法規的一致、經濟政策的一致,別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許多事情在蘇、浙合法受保護,在上海則屬違法受打擊。
2.有利於觀念意識上的一體化。目前,長三角地區在發展思路、觀念上並不一致。前已說過,如對民營經濟發展方面,上海的觀念落後於紹興、台州等地。而像常州這樣的地級市政府,其發展思路、觀念,多年來市政府一直趕不上下轄的武進區(原武進縣級市),現在它的經濟已大大落後於無錫、蘇州,如今快要被縣級市江陰追上(現在該市的市長就原是江陰的市委書記)。而揚州、泰州、舟山、鎮江等市,與更發達的地區蘇州、寧波、紹興等觀念差距亦較大。
3.有利於加快實施交通一體化。長三角是一個整體,同城效應的前提是交通一體化,近年這一地區交通發展很快,但仍有差距,例如上海到湖州的高速公路至今未通,其「腸梗阻段」在江蘇的吳江,由於湖州是浙江的城市,江蘇對貫通滬、湖高速自然不起勁,因為它不是主要受益方。而上海到寧波的鐵路至今未實行高速運行,動車組也不通。上海到台州的交通線唯靠公路,交通上的「同城效應」目前尚難達到。
4.有利於應該打長三角牌。目前,長三角的牌子還停留在地域名稱上,沒有品牌。我在想,在有些行業,能否統一整合,打一個長三角牌子?例如旅遊景點,能否把長三角主要景點包括蘇、杭二州和黃山,包裝成一個長三角品牌向海內外推銷?2010年世博會在即,7000萬的海內外遊客中,大批海外遊客來滬,他們會被五花八門的景點弄得不知所措,因此,包裝好長三角旅遊品牌,就能更好地推銷出去。又如:長三角一些城市港口競爭激烈,其中尤以上海港、北侖港(寧波)、舟山港之間的競爭最烈,我想,能否把這些長三角主要港口都整合為一個長三角的港口集群,都打長三角一個牌子?當然內部可以有分工,經濟上也各自核算。假如整合起來了,合並打一個牌子,未來的「長三角港」就是當然的世界第一大港了。目前寧波、舟山港口正在考慮整合中,浙江方面更多的恐怕還是想利用天然深水海岸線的資源豐富的優勢與上海港競爭,而上海雖獲得了洋水港,但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深水港,與岱山島和北侖港的岸線比,它還比較淺,所以,上海的港口建設已感受到危機襲來。在這方面,長三角海關通關「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值得為港口發展一體化所借鑒。
5.有利於同類企業應逐步整合、兼並,實行托辣斯化,同時著力打造世界著名品牌。長三角城市之間產業同構問題,反映了經濟上的發展無序,當然也有傳統的因素、人才智力結構相同的因素。由於沒有跨省市統一的行業協會協調,加之各省市都有地方保護主義,產業同構問題自然就無法避免。例如在紡織業、動漫產業、製造業等方面,好多城市的產業都相似,沒有獨特的優勢和品牌,重復建設加上重復污染,引進外資時「互相殘殺」等,所以看起來長三角經濟總量很大,但在世界上叫得響的品牌又有幾只?
6.有利於逐步縮小地區收入差異。我在考察長三角的教育、人才市場一體化發展時,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長三角地區人才流動雖有「大自由」,卻又並不真正體現出「自由」,即知識型人才向上海、蘇州、杭州、寧波等地區流動多,而迴流到一般地市級城市則較少,人才流動尚處於單向階段。人才流動的這個「不自由」,不是人才政策本身有問題,而是各城市間經濟發展水準、居民生活質量、職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平衡等造成的。對此,我建議鋮市在財政收入寬裕的大前提下,不妨逐漸在長三角范圍內實行收入分配同質化,其他15城市普通居民收入水準、市場物價,基本與上海持平,從而消除人才雙向流動的真正障礙。

⑩ 長三角新能源有哪些

上汽集團、吉利控股集團、奇瑞集團、江蘇省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牽頭,成立了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底,上汽集團總股本已達到110億股。

上汽集團所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乘用車分公司、上汽大通、智己汽車、飛凡汽車、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紅岩、上海申沃等。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簡稱「吉利控股集團」)始建於1986年,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一直專注實業,專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不斷打基礎練內功,堅定不移地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現資產總值約3300億元,員工總數超過12萬人,連續七年進入全國企業500強。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生產的國有控股企業,1997年1月8日注冊成立,總部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尹同躍。

公司產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微型車等領域。2016年8月,奇瑞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50位。2019年,奇瑞在「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90位。

閱讀全文

與長三角全築股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電網路2018兩年套餐價格 瀏覽:975
工商銀行美元與人民幣匯率 瀏覽:742
鼎暉投資與新三板 瀏覽:352
上海宏旅理財 瀏覽:496
理財打一歌名 瀏覽:435
2019投資炒股 瀏覽:895
原糖基金 瀏覽:12
北上資金走勢東方財富 瀏覽:539
2017銀行理財收益 瀏覽:550
國企煤電股票 瀏覽:642
雲錢袋理財怎麼樣 瀏覽:593
券商龍頭股票有哪些 瀏覽:502
斯太爾中金對外投資 瀏覽:265
什麼叫整合貸款 瀏覽:320
主力殺融資 瀏覽:789
河南安陽融資 瀏覽:802
民生外匯業務 瀏覽:168
大自然地板股票 瀏覽:657
集市訂單貸款怎麼取消 瀏覽:968
我國股票儲蓄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