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十三次二十國集團應繼續

十三次二十國集團應繼續

發布時間:2022-05-06 06:28:02

『壹』 二十國峰會的由來

二十國集團成立於1999年9月25日,其成員包括:八國集團成員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以及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土耳其和作為一個實體的歐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國際社會認識到,國際金融問題的解決除西方發達國家外,還需要有影響的發展中國家參與。1999年9月,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盛頓發表聲明表示,同意建立由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二十國集團就改革國際金融問題進行磋商。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柏林舉行二十國集團創始會議。會議強調,二十國集團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新機制,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以及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幷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二十國集團以非正式的部長級會議形式運行,不設常設秘書處,主席採取輪換制。該集團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迄今已舉行了10次財長會議。去年11月15日,在金融危機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華盛頓舉行。

『貳』 二十國集團峰會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基本上是因為全球疫情影響故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二十國集團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主要是為了推動以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目的是尋求合作,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當下,全球疫情還是不容樂觀,確診人數達七百多萬,死亡人數已接近十萬。新冠肺炎這一重大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對全球經濟帶來的沖擊性影響,很多工廠已經倒閉,油價暴跌,實體店關門,人們紛紛失業,醫療救治不及時,更是暴亂不斷,造成疫情防控難上加難。而二十國集團峰會作為融求國際金融和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重要合作論壇,此次召開的目的就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人類的生存問題和經濟的發展問題。在此嚴峻環境下召開此次會議也不容許有意外發生,故以視頻會議形式開展,這是全球抗疫形勢下的無奈之舉也是最好的方法。

『叄』 20國集團的財長會議

20國集團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動為「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會議暨成立大會,地點德國柏林;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會議,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會議,加拿大渥太華;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會議,印度新德里;
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會議,墨西哥莫雷利亞;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會議,德國柏林;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會議,中國北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會議,澳大利亞墨爾本;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會議,南非開普敦;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會議,美國華盛頓;
2009年4月2日,第11次會議,英國倫敦;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第12次會議, 美國匹茲堡
2010年6月4日至5日,第13次會議,韓國釜山 時間:2009年9月24日-25日
地點:美國東部的老工業城市匹茲堡
主要議題:·確保經濟持續復甦 ·全球經濟再平衡
·刺激政策退出·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金融監管改革 ·限制金融高管薪酬
·IMF改革與增資 ·匯率和儲備貨幣問題
峰會成果:
1、繼續實施經濟刺激計劃領導人承諾,繼續實施經濟刺激計劃,支持經濟活動,直到經濟復甦得到明顯鞏固。
2、各方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領導人承諾,各方將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致力於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談判。
3、提高發展中國家在IMF份額領導人承諾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 基金 組織的份額提高到至少5%以上。
4、增加發展中國家在IMF投票權
決定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在世界銀行將至少增加3%的投票權。
5、改善銀行資本的數量和質量
領導人承諾在2010年年底前制定為各國所能接受的規章制度,改善銀行資本的數量和質量,將在2012年年底前將其全部付諸實施。
6、爭取通過氣候談判協議
領導人承諾將竭盡全力,爭取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
通過相關談判達成協議。 全球矚目的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於當地時間15日在法國巴黎閉幕,此次會議實在全球經濟尤其是歐債危機深度演化的背景下召開的,吸引了各方關注。
會上,各成員國財政領袖支持歐洲方面所列出的對抗債務危機的新計劃,並呼籲歐洲領導人在23日舉行的歐盟峰會上對危機採取堅決行動。此外,與會各方還通過了一項旨在減少系統性金融機構風險的大銀行風險控制全面框架。
在本次財長會上,全球主要經濟體對歐洲施壓,要求該地區領導人在2011年10月23日的歐盟峰會上「拿出一項全面計劃,果斷應對當前的挑戰」。呼籲歐元區「盡可能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影響,以便解決危機蔓延的問題。」
有海外媒體報道稱,歐洲官員正在考慮的危機應對方案包括,將希臘債券減值多達50%、對銀行業提供支持並繼續讓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等。決策者還保留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更多援助,配合歐洲行動的可能性,但是對於是否需要向IMF提供更多資金則意見不一。
當天的會議還通過了一項旨在減少系統性金融機構風險的新規,包括加強監管、建立跨境合作機制、明確破產救助規程以及大銀行需額外增加資本金等。
根據這項新規,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銀行將被要求額外增加1%至2.5%的資本金。據海外媒體報道稱,二十國集團財長正在考慮一個包括大約50家銀行的名單,二十國集團將於11月3日至4日舉行的首腦會議期間公布這些銀行的名單。
二十國集團成員同意採取協調一致措施,以應對短期經濟復甦脆弱問題,並鞏固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基礎。所有成員都應進一步推動結構改革,提高潛在增長率並擴大就業。 2013年7月19日至20日,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將在莫斯科召開。雖然峰會網站還未公布具體議題,但這並不妨礙外界對會議議題的猜測。俄羅斯負責G20事務的官員就表示,美聯儲貨幣政策對全球影響可能是莫斯科G20會議的議題。
然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將缺席會議,這給熱門議題潑了一盆冷水。有分析認為,除了日程安排的問題外,伯南克不出席G20的更深層原因是,為了給自己留出更多政策彈性,美聯儲更趨向於用模糊的政策預期引導市場。
伯南克缺席
「G20會在一定程度上協調各國貨幣政策步伐,其中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是議題的焦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孫立堅預測說。
伯南克曾在6月中旬指出,美聯儲可能2013年稍晚時候逐漸減少資產購買規模,並在2014年年中結束量化寬松。伯南克的相關言論重創全球金融市場。「此言一出,市場反應非常激烈,市場對貨幣政策轉變沒有做好准備。」孫立堅說。
在一番政策試探後,伯南克的態度發生了「戲劇性」轉變。2013年7月17日,伯南克表示,美聯儲的資產購買計劃依賴於經濟和金融市場進展,並不存在一個預設的程序。
「伯南克是研究經濟大蕭條的學者,他最害怕的是刺激經濟政策退出過早,導致刺激政策前功盡棄,打斷經濟復甦。」孫立堅說,「但G20參會國更希望美國給出明確的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時間表,給其他國家適應的時間。」
正因為如此,更多分析認為,伯南克缺席G20更深層的原因是,美聯儲根本無法,也不能給出退出量化寬松的准確時間。「伯南克試圖用模糊的政策預期引導市場,給美國經濟復甦以政策彈性。」孫立堅說。
專家觀點
新興經濟體正高度警惕美聯儲的退出政策。韓國財長玄旿錫7月16日提醒說,美國在有所行動前不僅要考慮國內形勢,還要考慮到對新興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
玄旿錫警告說,如果美國退出QE處理不當,將可能使新興經濟體受到重創,進而縮減從美國的進口,最終美國經濟復甦也將受到影響。
「令其他國家最為擔心的是,美國對收縮貨幣政策時機的選擇,如果突然退出,或者提前退出,只要與市場預期不符,就會演變為黑天鵝事件,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造成流動性危機等糟糕的狀況。」孫立堅指出,「因此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溝通協調也非常必要,而伯南克的缺席是令人失望的,這讓美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有所增加。」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更為樂觀,他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各國可能在逐步退出QE方面形成共識,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和歐洲退出QE的速度將比美國慢很多。不僅在退出QE方面將可能形成共識,美國還將在此次會議中向新興經濟體作出妥協,即由於QE退出導致的大量投資撤出新興經濟體所造成的損失方面,美國保證退出QE後與新興經濟體共同分擔。
貿易磋商
相比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少專家認為,促進國際貿易、加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加快投資開放(如中美投資協定)在會議上更有討論的空間,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將竭力推動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大框架的構建。
有趣的是,此次G20會議之前不久,中國與美國才結束了第五輪中美戰略對話,中美財長以及央行負責人僅隔幾天又再聚首G20。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巿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最終結果,將以中美戰略對話達成的協議為基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態度將對G20有重大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預測:「G20會議可能仍會討論經貿議題。」
不少專家指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的餘地已經不多,政策空間已經很小,世界經濟復甦遭遇瓶頸,推動進一步復甦的落點是實體經濟的合作,各國互補經濟短板,才能促進整體的經濟復甦。但是專家們也強調,這個議題想要達到實質性進展仍然比較困難。
桑百川分析,從目前來看,區域范圍內的貿易合作比較容易達成,而多邊、更廣范圍的貿易協定達成的難度卻在上升。「雖然貿易保護主義沒有更加猖獗,但在經濟復甦遭遇瓶頸的背景下,貿易環境是否會惡化還很難說。G20會議如果能促進全球貿易合作,那麼至少能阻止採取貿易保護姿態的國家走向極端,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收斂。」
「雖然達成多邊貿易協定比較難,但是G20國家還是能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即不為了本國經濟復甦或增加本國就業,製造貿易壁壘。」桑百川說。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15年9月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落幕。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增長框架、投資和基礎設施、國際金融架構、金融部門改革以及國際稅收合作等議題。5日晚發布的會議聯合公報承諾,將採取果斷行動推動全球經濟步入正軌,對全球經濟加快復甦抱有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他們分別介紹了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情況和國經濟狀況。周小川強調,盡管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並未改變,仍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計劃有序推進各項改革。樓繼偉指出,中國政府不會特別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經濟波動,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定力」,並按照既定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和開放。
G20聯合公報指出,當前一些國家經濟走強,但全球經濟增長仍低於預期。會議要求各國謹慎調整政策行動並開展清晰溝通,使負面溢出效應降至最低,減少不確定性並提高透明度。會議注意到,隨著經濟前景有所好轉,部分發達經濟體或將收緊貨幣政策。
公報說,各國應根據近期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並將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維持在可持續水平。會議承諾將繼續及時、高效地落實G20全面增長戰略,以擴大需求、提高潛在增長率和增強包容性。
會議認為,促進投資是各國的當務之急。G20各國制定了國別投資戰略,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資,並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會議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的落實一再拖延深感失望,強烈敦促美國盡快批准該方案,並期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11月關於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評估取得進展。
公報說,會議承諾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公平且現代化的國際稅收體系,期待於今年10月完成關於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的全部15項行動計劃並提交安塔利亞峰會。 2016年中國將成為G20主席國,屆時將在上海舉辦貿易部長會議。2016年,中方爭取在土耳其今年工作的基礎上,實現G20貿易部長會議機制化,推動G20為全球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發揮更大作用。
中方已經啟動2016年辦會的籌備工作。在貿易投資領域,有不少G20成員和國際組織專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比如,推動G20貿易部長會議機制化,為深化G20貿易投資合作提供機制保障;促進多邊和區域的協調,為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合力;加強跨境投資政策交流合作,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推動全球貿易投資恢復強勁增長;幫助中小企業、發展中國家提升開展貿易投資的能力等。中方對這些建議持開放態度,將深入研究,充分徵求有關各方的意見建議,爭取拿出一份體現各方共同意願、聚焦當前主要問題的貿易投資議程,推動G20貿易投資合作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中國期待與各方一道,充分考慮各類國家的關切,積極引導構建有助於體現發展需求、更具包容性的國際經貿體系,爭取在產能合作、貿易融資、促貿援助、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積極務實的合作倡議,推動實現包容、均衡、可持續的發展。
中方提出三項倡議:一是增強貿易的動力。中國願與相關國家一道,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提高經濟附加值和貿易增加值。二是降低貿易的成本。中國願與有關國家合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降低貿易的物流成本。通過發展「互聯網+」和跨境電子商務,降低貿易的交易成本。通過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降低貿易的政策風險。通過推動貿易便利化、自由化進程,降低貿易的市場准入成本。三是完善貿易的機制。G20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促進經濟增長是G20的核心任務。G20成員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貿易額超過全球的70%,有必要、也有能力在促進全球貿易投資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各方應積極研究將G20貿易部長會議機制化,使其成為年度會議。

『肆』 二十集團國首腦會議的目的是什麼

20國集團則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其成員包括八國集團各成員國(八國集團由法、美、德、日、英、意、加拿大等七個西方發達國家以及俄羅斯組成。)、作為一個實體的歐盟以及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20國集團每年舉行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尋求合作並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來自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上周六承諾採取廣泛措施來抑制金融危機和振興世界經濟,但與會領導人告誡稱應防止推出的政策對國內經濟或整個全球體系帶來負面影響。

在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 簡稱G20)峰會上,與會領導人承諾將採取積極行動應對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嚴重的這場金融危機,並敦促各國推行必要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和維護穩定性。

二十國集團峰會發布的最終公報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情況下,20國集團一致認為需要在加強宏觀經濟協作的基礎上採取更廣泛的政策行動,以恢復經濟增長、避免消極的連鎖效應,並為新興市場經濟和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二十國集團承諾將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融資渠道,其中包括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 )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擁有足夠的資金。

二十國集團表示,除了繼續採取緊急的特殊措施來應對當前的市場動盪之外,還必須奠定改革基礎,防止目前的這類全球危機在未來重演。
針對解決全球監管系統問題,如將所有金融市場、產品和市場參與者納入一定程度的監管體系方面,20國集團就一些廣泛的原則達成一致,但多數具體細節將留待明年春天的財政部長會議商定。

與會領導人在會議上達成了五項原則,包括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改善監管、促進市場誠信、加強合作和改革國際機構。

此外,G20還將設立所謂的監管聯盟,以監控全球大型金融機構,其中具體金融機構的名單將在明年3月底之前確定。

公告還表示,監管機構必須確保相關政策能夠維護市場紀律,避免對其他國家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如導致規則套利現象的產生。

『伍』 20國集團是怎麼發展的成員國有哪些

G20於1999年9月25日成立。其成員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和俄羅斯,以及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土耳其和歐盟。

『陸』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歷次情況

◆1999年12月16日德國柏林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柏林舉行二十國集團創始會議。會議強調,二十國集團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新機制,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以及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2000年10月24日-25日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20國財長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會議討論了經濟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決具有全球性影響的金融危機問題。與會者達成了旨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共同對付金融危機的「蒙特利爾共識」。蒙特利爾共識主要包括:共同推動經濟、貿易的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發展中國家;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增加這些機構的透明度;繼續朝建立統一的國際金融標准和規則的方向努力,以增強聯合抵抗金融危機的能力;對債務沉重的國家進行援助,並協助這些國家進入全球經濟體系;在農業研究、環境保護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強合作。
◆2001年11月16日-17日加拿大渥太華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渥太華舉行。會議著重討論在美國「9·11」事件後各國如何在財經領域就打擊恐怖主義開展合作等問題。中國財政部長項懷誠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出席了會議。
◆2002年11月22日-23日印度新德里
2002年11月22至23日,20國第4次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於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主要就金融危機防範與化解、經濟全球化、打擊恐怖融資以及發展援助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2003年10月26日墨西城城市莫雷利亞
2003年10月26日,20國集團在墨西哥城市莫雷利亞舉行第5次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年會。與會代表就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金融危機的防範與處理、打擊國際恐怖活動的融資等議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2004年11月20日-22日德國柏林
2004年11月20日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第6次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德國財長艾歇爾在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本次會議將主要討論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全球化背景下促進穩定與增長、金融部門機構建設、打擊濫用國際金融體系、老齡化挑戰與移民、主權債務重組以及區域一體化等議題。進一步增強20國集團的地位與影響是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之一。
11月21日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在20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第6次會議結束後與德國財長艾歇爾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將於2005年擔任20國集團會議的輪值主席國。
◆2005年10月15日-16日中國北京
2005年10月15至16日第七屆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以「加強全球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為主題,討論了各種重要的全球經濟問題,重申了在實現平衡、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共同目標和責任。
此次會議除發表例行的《聯合聲明》外,作為兩個具體成果,還發表了《二十國關於改革布雷頓森林機構的聲明》和《二十國有關全球發展問題的聲明》。
◆2006年11月18日-19日澳大利亞墨爾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八屆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舉行。會議對全球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並探討了能源與礦產問題的解決辦法。
◆2007年11月17日-18日南非開普敦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南非開普敦郊外的克萊蒙德舉行。二十國集團成員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就確保世界金融市場穩定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還討論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改革等問題。
◆2008年11月8日-9日巴西聖保羅
2008年11月8日至9日,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年會在巴西聖保羅舉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有必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採取共同行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2009年3月14日英國霍舍姆
2009年3月14日,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英國首都倫敦以南約50公里的霍舍姆舉行,並發表聯合公報,同意進一步行動恢復全球經濟增長,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5日英國倫敦
2009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英國倫敦舉行。會議同意繼續採取措施刺激經濟以保證全球經濟的持久復甦和增長,並在時機成熟時退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戰略。
◆2010年10月22日-23日韓國慶州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韓國慶州舉行。會議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網以及金融監管改革等議題並發表《聯合公報》。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與會代表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根據這項改革協議,歐盟國家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讓出兩個席位給發展中國家。
2016年2月27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與會代表在上海合影。 27日於上海閉幕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G20財長和央行行長亦坦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和脆弱性在加大。但公報同時也提出,近期市場波動的程度「並未反映全球經濟基本面」,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仍將繼續溫和擴張,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將保持強勁。
這不意味著全球經濟前20強將無所作為。根據公報,G20成員將各自和共同採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來提振增長。 2009年3月14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英國霍舍姆市舉行。會議集中討論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各國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以及加強金融監管等重要議題,並就將於4月2日舉行的第二次G20領導人峰會籌備進行了討論。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率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會議。
會議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形勢繼續惡化,增長明顯放緩,西方主要經濟體同時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也面臨增長下滑的壓力。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嚴峻的發展挑戰。當務之急是加強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加大經濟刺激措施的力度,避免發生全球性經濟衰退。在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尤其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促進國際貿易健康發展。
會議強調要積極落實G20華盛頓峰會在加強金融監管、增強市場誠信、加快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等方面的共識。金融穩定論壇(FSF)已決定將其成員擴大到所有G20成員國,這將有效地增強其在全球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合法性和新興市場的代表性,為FSF在全球金融穩定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奠定基礎。為加強對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跨國金融機構的國際性聯合監管,FSF正在積極組建聯合監管機制。此外,FSF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加強監管方面的合作也取得新進展。
會議決定將為國際金融機構尋求各種可能的動員資金和流動性的方式,幫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會議認為基金組織迫切需要大幅度增加資金,包括進一步通過雙邊支持,顯著擴大和增加「新借款安排」,並加速份額審查;決定確保所有多邊開發銀行得到所需資本,並首先對亞洲開發銀行增資;決定加強國際金融機構的治理,並確保其治理結構能反映世界經濟的變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包括最貧窮國家應享有更大的發言權和代表性。會議承諾在2011年1月前完成基金組織新一輪份額審議,敦促立即執行基金組織2008年關於增加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代表性的一攬子措施,在2010年春季會議前完成世界銀行改革;要求國際金融機構的領導人應通過公開、擇優的過程進行選拔。各方一致要求世行和其他多邊行加快治理結構改革,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在決策過程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會上,謝旭人部長介紹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中國政府為應對危機而採取的主要措施,並呼籲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加快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改革。周小川行長指出,要改善國際金融監管和合作,加強對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反對各種形式的金融保護主義。他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強對發達國家特別是儲備貨幣發行國和成熟金融市場的監督,同時呼籲發達經濟體為穩定本國經濟和全球金融市場做出應有貢獻。
會議期間,謝旭人部長還分別與英國財政大臣達林、美國財長蓋特納、以及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財長進行了雙邊會談。 2013年2月15-16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本次會議是俄羅斯擔任2013年G20輪值主席國後舉行的首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會議主要討論了全球經濟形勢、G20「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長期投資融資、國際金融架構改革以及金融部門改革等議題。會後發表了聯合公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 會議認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尾部風險下降,金融市場形勢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疲弱,並面臨很多風險和挑戰,主要包括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私人部門持續「去杠桿化」、信貸中介功能受損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進程尚未完成等。為應對當前挑戰,發達國家應首先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財政整頓戰略,貨幣政策應以國內價格穩定和經濟復甦為目標,並盡量減小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各國要繼續落實金融部門改革和結構改革的政策承諾,促進需求再平衡,推動全球經濟盡快復甦,同時繼續推進市場決定的匯率體制,堅決抵制競爭性貶值,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主要成就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16日在莫斯科閉幕。與會各方就全球經濟形勢、長期投資融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議題展開討論。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減弱,但全球經濟增長依然過於疲弱。各方應協調努力,強化互信,履行此前作出的改革承諾,推動全球經濟穩步復甦並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
穩定和增長為共同訴求
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指出,盡管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減弱,金融市場形勢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依然面臨很多風險,主要包括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私人部門持續「去杠桿化」、財政拖累、信貸中介功能受損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進程尚未完成等。
鑒於此,二十國集團成員同意「繼續落實金融部門改革以建立更完善的金融體系,並進行深度結構改革促進經濟增長」。各國貨幣政策應以國內價格穩定和經濟復甦為目標,並盡量減小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
會議還要求發達國家根據去年洛斯卡沃斯峰會的精神,在今年9月G20聖彼得堡峰會前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財政整頓戰略。
中國代表團在發言中指出,為促進全球經濟復甦與增長,G20各國應繼續將促進復甦、增長和就業作為當前首要任務,採取切實可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快推動結構改革;發達國家應妥善處理好財政整頓與經濟復甦的關系。
在金融監管方面,以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為主要內容的巴塞爾協議Ⅲ的執行再現曙光。美國和歐洲方面均已承諾將在近期執行該協議。
「貨幣戰」話題遇冷
在本次會議前,有關「貨幣戰」的爭論一度占據各大媒體主要位置。部分分析人士甚至認為這一話題將成為會議的中心話題之一,但事實並非如此。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內的多位國際財經組織掌門人均表示,圍繞貨幣戰的爭論「毫無根據」且「徒勞無益」。
貨幣戰的討論源於日本去年年底以來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引發不少國家的批評,認為這可能使各國競相通過本幣貶值、資本管制等抵禦匯率沖擊,從而引發貨幣戰甚至貿易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副秘書長皮耶爾·帕多安對新華社記者說,日本採取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意在解決目前遇到的經濟發展問題,但從長期看,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政府應該採取措施強化金融監管,著力保障長期投資融資,推動經濟增長。
本次會議的聯合公報著重強調,各國應堅持市場決定的匯率體制,堅決抵制競爭性貶值,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保持市場開放。
中方認為,發達國家應減少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外溢效應。中方還呼籲IMF加強有關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及其溢出效應的監督。
俄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也認為,那些實行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國家應該注意其風險,全球需求再平衡不應該僅僅依賴匯率調整,而應該通過一系列綜合措施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來實現。
IMF份額改革面臨重啟
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依然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議題。聯合公報強調,要提高IMF的可信度、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須盡快落實2010年首爾峰會關於IMF份額和治理改革的內容,就份額公式改革達成共識,確保在2014年1月前完成份額總檢查。聯合公報重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強勁增長,由此帶來的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地位的變化應體現在IMF的相關改革中。
中方代表團在發言中也呼籲盡快就IMF份額公式改革達成共識,確保份額總檢查盡快完成。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前會見與會代表時說,希望今年的聖彼得堡峰會能充分考慮全球經濟力量分布變化,就IMF份額改革取得進展。拉加德在會議結束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IMF承諾在全球經濟力量分布變化的基礎上,對份額進行調整。
新興國家加強協調
在本次會議框架內,金磚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副手舉行了會議。巴西、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就強化財政、金融領域合作,特別是籌建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儲備庫的可行性進行了充分探討。
出席會議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介紹說,此次會議是為今年3月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進行政策准備。「這次領導人會晤將包含重要的金融、財政議題,將反映自去年新德里峰會以來金磚國家的經濟合作進展情況,討論、研究建立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建立金磚國家貨幣儲備庫等具體議題。」事實上,在本次會議期間,與會財經人士在紛紛呼籲新興經濟體加快結構改革的同時,也建議新興經濟體深化相互協作,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帶動全球經濟穩定復甦和增長。

『柒』 20國集團

20國集團的成員由19國的財政部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組成,即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和美國。另外一個成員是歐盟,由歐盟輪值主席國和歐洲中央銀行行長代表歐盟參會。同時為了確保20國集團與布雷頓森林機構的緊密聯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主席作為特邀代表也參與該論壇的活動。

成立於1999年的20國集團成員人口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90%,貿易佔80%,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所佔的股權份額約65%。集團在全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一張圓桌前,圍坐著世界銀行剛剛公布的全世界最富國家前10名中的8個國家,圍坐著全球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圍坐著世界產油大國。在這些國家手裡,掌控著全球90%的GDP,80%的貿易額。這張圓桌將會帶給世界什麼?

圓桌周圍,坐著來自於7個工業國家、13個新興市場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從10月15日開始,召開了為期一天半的「第七屆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會議討論圍繞「加強全球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的主題,進行了5個方面的探討: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與發展、布雷頓森林機構60周年戰略回顧與改革議程、發展援助和創新融資機制、人口老齡化與移民、發展理念創新。

『捌』 2019年二十國集團首腦峰會在哪裡舉行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21日在東京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2019年G20(二十國集團)峰會的舉辦地為大阪市。

此前,圍繞此次G20峰會,愛知縣和福岡市也表明有意成為舉辦地,也曾傳出探討在千葉市等地舉行的消息。不過,多數意見對大阪市在住宿設施和機場交通等方面的優越性給予肯定。

大阪府和大阪市於2017年11月向外務省提交了以人工島咲洲的「INTEX大阪」作為會場的計劃方案。大阪方面認為,如果能成為G20舉辦地,將有助於提高國際知名度以便申辦2025年世界博覽會,因而一直在向政府做工作。

恭喜恭喜!

『玖』 所謂的「二十國集團(G20)」是什麼干什麼用的

G20(Group of 20,也有人稱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確立的發展中國家的集體性稱呼,這個集團是在第五次的部長級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時首次出現,該次會議在墨西哥的坎昆(Cancún)召開,日期為2003年9月10日—2003年9月14日。
此一詞創的淵源可回溯到2003年6月,來自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外交部長共同簽署了一份聲明,即《巴西利亞聲明》,該聲明中表示:「…主要的貿易夥伴仍必須卸除他們國家中較弱競爭項的貿易保護顧慮…並強調這對現有回合的貿易協商談判來說將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推翻貿易保護政策及貿易扭曲實施…此外巴西、印度及南非也決議推行他們所提倡的貿易自由化。」
雖然如此,但G-20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2003年8月13日的一份文字發表回應中,這是一份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EC)與美國針對坎昆與會的部長所提出的農產品共同提案。到了2003年8月20日,一份由20個國家所簽署的文件,之後並重新發布,成為9月4日的昆坎部長及文件,此 份文件針對之前歐盟與美國的農產品提案提出另一個可行的替換框架(Framework),此文件標示著是由G-20所訂立。
集團的最初是以2003年8月20日在文件上簽署的國家為主,之後又有許多次變動,也因此產生了G-21或G-22等其他稱詞,一直到最後才定為G-20,以文件制訂當日為依據。
在貿易協商中,這個集團催促富有國家終止對農場主的補貼,並且在他們所屬的農業項目上反對自由化。G-20擁有全球65%的人口、72%的農場主以及22%的農作物輸出。
自從該次的提創,團體的會員也有所變動,之前的會員有: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秘魯、土耳其。
此外,G-20的核心會員主要有四個國家:中國、印度、巴西、以及南非,此也經常合稱為G4集團(G4 bloc)。
G20成員國創始
二十國集團 (Group 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Asian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

閱讀全文

與十三次二十國集團應繼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土地抵押融資違規 瀏覽:288
拉取融資 瀏覽:464
網上股票交易軟體下載 瀏覽:337
華能融資 瀏覽:930
四川信託應屆生 瀏覽:966
100元人民幣挽多少美元 瀏覽:969
會稽山黃酒6年特釀價格 瀏覽:862
認證淘寶就能貸款的口子 瀏覽:5
勁勝精密股票代碼 瀏覽:123
170泰銖兌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郵政基金登錄 瀏覽:354
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 瀏覽:308
挖財投資2019 瀏覽:878
梧桐樹投資平台騙人 瀏覽:721
710多少人民幣 瀏覽:967
融資問題現狀分析 瀏覽:806
華信信託地址 瀏覽:865
單小鋪融資 瀏覽:808
3月21號資金流入前二十名 瀏覽:577
撿人融資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