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海爾集團發展前景

海爾集團發展前景

發布時間:2022-04-25 21:47:44

Ⅰ 我是一名即將要畢業的大學生,想到海爾集團工作,我是學模具的,想知道在海爾這個發展前景怎麼樣謝謝!

海爾集團總部在中國青島.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已發展成全球營業額超過1000億元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 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爾品牌成為首批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49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8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

Ⅱ 海爾集團的發展過程

海爾集團是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1984年創立於中國青島,現任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的主要創始人。

截至2009年,海爾集團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超過6萬人。

2009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實現1243億元(182億美元),品牌價值812億元,自2002年以來連續8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學,製作了212集兒童科教動畫片《海爾兄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球唯一白色家電贊助商。

Ⅲ 未來五年海爾和美的哪家公司的發展前景更好些

美的吧,海爾現在是到瓶頸的,如果體制沒有大的變革,會在原地踏步,美的近幾年擴張比較厲害,產品線全線鋪開,收購榮事達,小天鵝,華凌等,再加上自身的小家電和空調,已經有點氣候了,海爾目前雖然還是國內家電的老大,但是海爾的體制存在嚴重的問題,如果海爾沒落了,也是海爾自己把自己搞死的,海爾基本是只追求結果,沒有人情味,沒有歸屬感的公司,即使有利益分配,也都是跟著ZRM混起來的那幾桿老槍,中下層根本沒有份的,再說這年頭,靠幾桿老槍能打天下嗎?所以個人認為美的更好些吧

Ⅳ 海爾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是阿里是蘋果還是企業集群為什麼

摘要 親您好 進入互聯網時代,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正在徹底改變。移動互聯、大數據和智能製造等技術的普及,將商業帶入數字化時代,企業競爭正在演化為用戶選擇權的競爭。在這種態勢下,曾經等級森嚴的樹狀組織結構因無法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容易滋生權力斗爭將逐漸被淘汰。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針對新的生產方式和市場環境,將戰略轉向以用戶為中心,重新配置企業資源。海爾集團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

Ⅳ 海爾集團的發展前景

像韓國三星,日本索尼,等這樣的超強實力,超強競爭力,世界各國消費者都喜愛的世界品牌常青樹。

Ⅵ 985化學本科畢業到海爾集團工作,有發展前途嗎

海爾集團是國企,是好單位。好好乾都會有發展前途的,不要去猜懷疑什麼的。

Ⅶ 在海爾集團(青島)工作有前景么

大企業還是比較穩定的,你進到私立或培訓學校後,你就知道整天有你忙不完的事情。讓你去招生,讓你值班。,。。你在海爾能穩定下來,工資么,慢慢來,剛畢業都是這,而且開始3千已經很不錯了。

Ⅷ 海爾集團在轉型遇阻後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在戰略上如何應對

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這樣一個完整的家電製造產業鏈中,逐漸淡出生產製造業務,把它外包出去,交給台商這樣的專業代工企業去做,而自己專做營銷和服務,這是海爾集團目前正在推進的戰略轉型。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海爾內部發表講話,海爾以後的發展,需要從製造業向製造服務業轉型。他表示,企業間的競爭,已經進入到商業模式的競爭,即體系的競爭。商業模式的第一要素,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 「這種轉型,意義重大。」2月26日,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對本報表示,生產業務外包,是製造業進化的結果,是中國製造業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的信號。 也有行業專家表示出擔心,「擁有近5萬名員工、其中60%為製造工人的海爾集團,此次啟動的轉型,面臨著巨大風險。」 生產業務外包 2月24日,海爾集團一位高層告訴本報,海爾提出戰略轉型,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近幾年摸索和積累的結果。 近年來,海爾集團一直提倡「兩頭大,中間小」的經營思路,兩頭大,就是注重營銷和服務,中間小,就是弱化生產製造業務,不在製造上多下功夫。 但「生產業務實行外包,變身製造服務型企業」,作為戰略思路明確提出來,在海爾還是首次。海爾高層表示,接下來會進行越來越多的產品外包。首先,會與台灣一些家電產品製造商洽談,成立雙方合資的產品製造工廠。然後將逐步退出這些合資公司,最終實現製造服務業模式的運營。 羅清啟認為,海爾目前最大的資產是品牌,大量的客戶和營銷網路資源及品牌影響力已經為其轉型製造服務業提供了可能性。因為那些世界級的台灣代工企業,擁有規模效益,采購規模大,成本低,可以賺到錢。但他們沒有海爾的營銷網路和客戶等終端資源。 國泰君安一位分析師對海爾實行的生產業務外包,則表現出兩大擔心,即能否保證規模效益和能否保證產品質量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海爾今年開始主推一種自主經營體的營銷模式。也就是說,為贏得特定的大客戶,海爾成立起一個個的經營團隊,他們負責發現和滿足客戶需求,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收入。 張雲傑是海爾集團直屬分公司北京工貿公司的產品經理,他與一些產品代表們組成了自主經營體,主攻北京地區家電下鄉的訂單。去年12月份,在第三輪家電下鄉前六周,他們就找到專賣店的老闆們,溝通今年2月份的訂單。到第三輪家電下鄉前兩周左右,經張雲傑們修改完善的營銷預算就全部鎖定。海爾家電下鄉產品一到,馬上就被專賣店老闆提光了。 近期,張瑞敏在召開的內部會議上指示,(產品營銷)要做到訂單一周就排定鎖定,六周滾動訂單排定,鎖定預算目標,清楚自身價值。 來自海爾內部的消息,接下來,海爾就是脫手大部分生產業務,削減成本,並加快為客戶提供服務和對市場趨勢做出反應。 海爾瘦身 張瑞敏表示,「海爾需要從製造業向製造服務業轉型,現在探索的模式就是成套供貨。洗衣機就是朝著這個目標起步。」 今年年初,青島海爾洗衣機事業部開始推行成套供貨模式,生產線上線的不再是單個的零件,而是一個個組裝好的模塊。從而誕生了一條45人的生產線,大大縮減了人員,提高了組裝效率。 張瑞敏說,成套供貨,是製造業向製造服務業轉型衍生出來的。根本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向客戶承諾的「即需即供」。 脫手大部分生產業務,削減成本,對於擁有近5萬名員工、其中60%為製造工人的海爾集團,如何消化現有的生產基地和一線員工是關鍵的一環。 青島海爾洗衣機事業部進行了第一步嘗試,誕生了一條45人的生產線。從洗衣機生產線上減下來的人,被分配去了海爾EPG公司充實模塊組裝的工作。本質上人員並沒有有效釋放和職能轉移,沒有體現出模塊化的競爭力。 家電專家沈聞澗建議,更多的員工可以投入到兩端產業,一是上游的新產品和新功能的研發;二是下游的消費者需求把握與控制。 與此同時,海爾集團早已經啟動的另一個瘦身之舉,是處置非核心、不賺錢的業務,將這些業務逐步剝離出去。 2007年,海爾集團退出了微波爐業務,2008年7月,海爾集團以3825萬元出讓海爾葯業51%股權給中國生物制葯有限公司旗下的正大永福。 「海爾葯業與正大永福合資,海爾佔小股,讓對方佔大股,第一步放棄了對葯業的控股權,接下來將分步退出。這樣,大部分現金收回來。剩餘的股份,再慢慢轉讓,直到徹底退出。」上述高層表示,海爾葯業從海爾產業中撤離,為海爾其他產業的退出提供了可借鑒的範本。 而關於如何界定非核心、不賺錢的業務,則由海爾集團通過連續的考核結果確定出來。 2008年海爾集團各事業部中,冰箱、洗衣機等傳統強勢業務不但超額完成了銷售指標,而且市場份額還有明顯提升。相比之下,電腦、彩電等業務增長卻不如預期。 有分析稱,冰箱和洗衣機等白電產品是海爾集團的核心業務,是要保留的部分。而小家電、電腦、電視、家居等,是未來可能要剝離的板塊。或將在3年內完成。 「剝離非核心業務,人員也會隨之剝離出去。」海爾集團一位管理人員對本報表示。海爾的戰略退出涉及到資產處置、人員裁減、品牌形象管理等眾多紛繁復雜的問題,工作量是巨大的。

Ⅸ 海爾集團走向國際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1、經濟全球化這一個大的背景(國際因素)

2、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政治因素)

3、國家政府對海爾的扶持(政策)

4、海爾自己的創新精神

具體分析
促成海爾集團走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
一、在國內市場中,由於家電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價格戰在各種家電領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爾集團盡管作為國內家電知名品牌的生產廠家,在國內市場上占據明顯優勢,但它認為,正是由於有了較高市場份額,才是積極向外擴張發展跨國經營的最好時機與充要條件,內在動力已經具備。
二、在國際市場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每個國家國內企業都受到了來自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部經濟力量的競爭與沖擊。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主宰著國際市場的發展,發展中國的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幸分一懷羹」,是它們努力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出路。海爾集團不甘心自己僅僅是中國的名牌生產企業,還希望主動打入國際市場,將海爾產品在國外叫響,從國外同類產品的著名品牌中,搶得一塊國際市場份額。

Ⅹ 海爾存在的未來發展方向及應對方法

海爾現象有多種解釋。
其一是正面解釋,是指中國青島海爾企業短期內做大做強、迅速崛起成為海爾集團的現象。自青島誕生17年來,已經達到73億美元的規模,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洗衣機製造商,也是世界第二大冰箱廠家。海爾的產品涉及許多領域,如海爾洗衣機、海爾冰箱、海爾熱水器、海爾空調、海爾電視、海爾手機、海爾電腦等等。海爾仍然是社會主義企業,屬於集體所有制,不過海爾已經涉足國際市場,過去12年在菲律賓、伊朗、美國南卡州Camden等建立了13家海外工廠。海爾在美國最暢銷的產品是115美元的迷你冰櫃,供大學生在宿舍使用,去年售出2億美元。去年7月,海爾在曼哈頓中城花費1450萬美元購買了地標性建築Greenwich Savings Bank大樓。海爾主管海外業務的副總裁Chai Yongsen說:「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器製造商。」(前兩位是Whirlpool和 Electrolux )。不過,電器分析師和競爭對手指出,海爾在海外的兼並看起來並非樂觀。例如,海爾涉如金融服務、個人計算機等非相關領域,此外,海爾債務負擔很重。
其二是負面解釋是指海爾在原先起家的傳統家電製造業干不下去了,然後就從過冷、最需要錢的製造業抽出大筆資金轉投到過熱的部門如GDP工程、炒樓炒股、房地產開發而造成了樓市股市泡沫、經濟過熱的現象。實際上只跟GDP工程的有關部門是過熱的,這個總量只有30%,其他70%的製造業基本過冷。那麼這個30%是哪些部門呢?去年是地產、鋼鐵、水泥、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替他們融資的銀行,大型國企,證券公司等等,這幾個部門是過熱的。與我國民生息息相關的製造業部門呢?基本過冷。

閱讀全文

與海爾集團發展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杭州貸款融資 瀏覽:745
融資沃爾瑪 瀏覽:472
騰訊融資 瀏覽:508
鄭州買房可以貸款嗎 瀏覽:855
募集資金戶 瀏覽:154
廣電網路2018兩年套餐價格 瀏覽:975
工商銀行美元與人民幣匯率 瀏覽:742
鼎暉投資與新三板 瀏覽:352
上海宏旅理財 瀏覽:496
理財打一歌名 瀏覽:435
2019投資炒股 瀏覽:895
原糖基金 瀏覽:12
北上資金走勢東方財富 瀏覽:539
2017銀行理財收益 瀏覽:550
國企煤電股票 瀏覽:642
雲錢袋理財怎麼樣 瀏覽:593
券商龍頭股票有哪些 瀏覽:502
斯太爾中金對外投資 瀏覽:265
什麼叫整合貸款 瀏覽:320
主力殺融資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