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省東部的山是什麼山系
東北山地為綿亘於豫、鄂、皖邊境的桐柏山、大別山脈,呈北西-南東走向。
東南山地為蜿蜒於湘、鄂、贛邊境的幕阜山脈,略呈西南-東北走向,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米。
桐柏山一般高度500公尺,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公尺,為淮河發源地。大別山海拔1,000公尺左右,大別山主峰白馬尖(1,777公尺)在安徽省霍山縣南。高峰天堂寨(1,729公尺)在湖北省羅田縣東北,山地被斷層分割成許多菱形斷塊,東南側黃梅到桐城一帶,山麓線挺直,山坡陡到50°以上,是明顯的斷層崖。山脈南北側修建了許多水庫,有梅山水庫、佛子嶺水庫、白蓮河水庫。原來森林蔥郁,但長期遭受破壞,覆被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水庫壽命也受到影響。現存森林以馬尾松、杉、櫟類為主。大別山區是中國茶葉主要產區,皖西的六安瓜片、豫南的信陽毛尖、鄂東北的漢綠都較著名。羅田、金寨有桑蠶業。板栗、油桐、油茶、烏桕、漆樹等經濟林在低山丘陵區廣泛分布。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 白馬尖距霍山縣城90公里,位於太陽、磨子潭、大化坪三個鄉鎮交界處。白馬尖成山於燕山運動晚期,為花崗石山體。山勢磅礴,巍峨壯麗,聚高、雄峻、特為一體。山峰形似白馬,一峰獨秀,群山俯首,且常年白雲繚繞,故稱白馬尖,海拔1777米,為大別山第一高峰。處於大別山主峰景區和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白馬尖分園區核心位置。白馬尖山中林深谷幽,古木參天,婆娑多姿,清溪激湍,交響成韻。怪石形狀各異,惟妙惟肖:虎頭岩形似餓虎撲食,飛來石拔地而起,蛤蟆石巋然不動,拱狀石似動非動……原始森林中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金錢松、青錢松、紅豆杉、香榧、都枝杜鵑、天女花、黃山松,金錢豹、果子狸、豪豬、白冠長尾雉、甲板龜、娃娃魚等應有皆有。特別是東北坡的千年都枝杜鵑園,生長著上千棵姿態各異的都枝杜鵑,春曖花開,漫山遍野洋溢著華貴之氣,其賞心悅目之程度,舉世罕見。白馬尖高峰聳峙,群巒環繞,險拔峻峭。登峰俯視,東方岳西的千脈群山,南面英山的鄂水故道,西北金寨的萬頃桑園盡收眼底,斯巔神奇,觀者有納五洲風雲之慨嘆!信步山間,看潺潺溪水,聽清脆鳥鳴,嗅撲鼻花香,聞陣陣松濤,令人心曠神怡,大有返樸歸真之感。天高雲淡之際,登頂遠眺,極目四周,一覽眾山小。這是一片未被開發的處女地,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保護較好,是一個具有大別山區典型特徵的、旅遊價值很高的風景區,是遊客登高探險,避暑納涼的絕佳去處。白馬尖與海拔1,763米的多雲尖遙遙相望,並稱姊妹峰。二山之間常年雲霧翻飛縹緲,波瀾起伏,浩瀚似海。多雲尖有多雲寺,相傳為漢初所建,寺為條塊石壘砌而成,古老而原始,廟內所藏古物,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安徽大別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於2002年底始投巨資開發建設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已建成建築面積約20000平方米的大別山莊度假村,白馬尖、龍井峽景區、四望山等旅遊項目和設施。2008年9月12日試營業。在積極創建4A級旅遊景區的同時,二期開發將在南坡新建登山索道、滑草場、聽泉山房度假村、大別山民俗村等。
幕阜山脈(MufuShanmai) 褶皺斷塊山。山體呈北東—南西向綿延於湘鄂贛3 省邊境。長約160 公里,山峰多在海拔千米以上。主峰老崖尖1656米,位於江西省武寧與湖北省通山邊界上;幕阜山1596 米,位於湖南省平江境內;九宮山1543 米,位於東北段贛鄂邊境;黃龍山1511 米,位於湘、鄂、贛3 省交界。幕阜山脈在江西省境內,由修水、武寧至瑞昌,向東高度逐漸降低,到九江以南有斷層而起的廬山,挺立於鄱陽湖和長江間的平原上,最高點漢陽峰海拔1474 米。山脈主要由一系列呈北北東向排列的燕山期岩漿岩和部分東西構造組成,其中幕阜山及望湘岩體為山體重要組成部分,突起於板溪群淺變質岩的低山丘陵之上。山體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南延部分,湘東北「多」字型構造的次級單元,是兩湖平原之間急劇上升地區,控制汨羅江、新牆河、修水、富水、陸水等呈輻射狀流向,其間谷地為省際交通走廊。山地800 米以上有成片台灣松林及山胡椒、胡枝子等,大部山地為錐栗、化香、抱樹次生林;800 米以下有大面積毛竹林、馬尾松林,溝谷有鉤栗、大葉青岡、雲山桐、南方紅豆杉、穗花杉、南方白蘭花混交林。曾以生產雙井
茶聞名。有鉛、鋅、銅、金和其他貴重稀有礦藏。黃龍山附近的石嶺有石壁溫泉,水溫62℃。山上有系舟峰、列仙壇、芙蓉池、海棠洞等勝跡,道書稱為二十五洞天。幕阜山原稱天岳山,相傳三國時吳將太史慈在此扎營拒寇,因以為名。
㈡ o7年蠶繭的價格是多少 快
湖北日報
(記者吳志遠、通訊員江綉屏、實習生謝先哲)這些天,羅田縣白廟河鄉農民黃義芳有些煩惱:今年想擴大養蠶規模,卻發現蠶種特別俏,價格漲了還很難買到。
昨日從全省蠶桑生產會議上傳來消息,今年我省預計需要蠶種32萬張,但目前能夠提供的不到30萬張。省農業廳經作站站長李傳友說,蠶種難求的原因,是目前市場上蠶繭價格猛漲。去年,蠶繭價格創歷史新高,平均價格每50公斤賣到了830元,比上年的660元提高了25.76%,比最高的2001年還高出10.67%。
蠶繭高價位運行,直接受益的是蠶農。黃義芳家的5畝桑園,去年產繭600多公斤,收入過萬元。全省全年蠶繭產量10500噸,產值達到2.34億元。
目前,全省已經形成了鄂東、鄂北、鄂西南三大產區,蠶繭產量都在150萬公斤以上,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今年,省政府明確表示,將蠶桑產業納入我省農業特色板塊扶持范圍。全年計劃生產蠶繭1.3萬噸,實現蠶繭收入3億元。
機遇就在眼前
記者吳志遠 通訊員李傳友 江綉屏 實習生謝先哲
「經過長時期低迷和徘徊之後,我省的蠶桑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期。『十一五』期間,將是湖北蠶桑產業強勁恢復,上規模、上質量、增效益、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
日前,省農業廳調查組對我省蠶桑主產區進行深入調研後,在給省委、省政府的報告中得出上述結論。近幾年,國際國內繭絲綢行情持續轉暖,繭價持續高位運行,使這個傳統產業再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調查組認為,擺在面前的機遇包括:國內和國際市場行情良好。隨著我國絲綢對外貿易配額取消,國內絲綢消費不斷擴大,出現了生絲出口價格、生絲內銷價格和干鮮繭價格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業內專家分析,今年蠶繭收購價格將持續在20元/公斤左右的高價位運行,並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十一五」期間繭絲綢產業行情將保持穩健狀態,出口貿易有所擴大,國內消費明顯增加。
產業運行質效明顯提高。2005年,黃岡市蠶繭總產量900萬公斤,銷售收入近1.5億元,15萬戶蠶農戶均增收1000元。1畝桑園純收入900元左右,比糧油作物畝均純收入高出380元左右。當年,該市繭絲綢加工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5億元,完成稅收2100萬元。
養蠶分布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一批規模大、集中度高、比較效益好、規模發展潛力大的蠶繭產業帶(區)已經初步形成,即:鄂東產區,包括麻城、羅田、英山等縣市;鄂北產區的南漳縣、保康縣;鄂西南產區,包括遠安、點軍等縣區。三大產區每個縣市桑園面積均在5萬畝以上,蠶繭已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
蠶業產業化經營開局良好,發展勢頭強勁。「十五」期間涌現出了一批內連養蠶農戶、外接消費市場的蠶桑產業化龍頭企業,如羅田縣潤豐繭絲有限責任公司、英山湖北夢絲家綠色保健製品有限公司等。我省傳統養蠶業開始由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走上現代集約化經營的軌道。
蠶業科技進步有新突破。「十五」期間,我省先後選育出夏秋蠶新品種「新華×九雪」、「895×892」,獲得2005年度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已在生產上廣泛應用。小蠶共育、省力化養蠶技術應用面達到40%以上,家蠶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速度加快。新品種的應用和新技術的推廣,提升了蠶桑行業整體水平。
做大蠶桑產業需過四道坎
記者吳志遠 通訊員李傳友 江綉屏 實習生謝先哲
我省是全國蠶業區劃確定的蠶桑生產最適宜區,歷史上的荊州緞、天門絹、沔陽絲、遠安埡絲、當陽溶絲久負盛名,行銷國內外。
但省農業廳研究經濟作物的專家提出,要實現昔日輝煌,還得過「四道坎」:
企業壟斷經營,變相壓價收購。蠶繭仍屬沒有完全放開經營的農產品,不能自由貿易,導致部分收購企業壟斷經營,變相壓價收購。2005年全國蠶繭收購價格排行,在10個重點產區中我省倒數第一。在鄂東,繭價雖逐年提高,去年達到16.2元/公斤,但與全國繭價19.52元/公斤平均水平相比低17%,蠶農因此減收近3000萬元。
栽桑養蠶的勞動力緊張,科技推廣有盲點。蠶桑生產是勞動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產業,近年農村勞力轉向城鎮務工,從事栽桑養蠶的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能比較低。鄉村蠶桑技術員取消後,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範推廣比較難。蠶種和桑樹品種老化,生產性狀不良。現養品種仍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推出的,使用時間已長達20多年,種性保持難度大,生理性狀出現退化,抗逆性減弱,經濟性狀不穩定,生產效益不理想。
龍頭企業實力不強,原料供應嚴重不足。黃岡市現有蠶繭加工企業15家,但沒有一家產值過億元。該市現有繅絲能力2.5萬緒,全年需要干繭900萬至1000萬公斤,摺合鮮繭2250萬公斤以上,目前鮮繭生產量只有900萬公斤,每年要從廣西、安徽、山東等地采購50萬公斤以上干繭。
針對這些問題,專家們建議,應放開蠶繭經營市場,打破壟斷,以減少流通環節和成本,保護蠶農利益。大力推進蠶桑產業化經營,推行公司+蠶農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減少市場風險。集中力量重點支持主產區的蠶桑發展,實行政策傾斜,給予項目支持。
蠶繭
蠶繭
silkworm cocoon
【異名】蠶衣(《說文》),繭黃(《聖惠方》),蠶繭殼(《葯材資料匯編》)。
通常指桑蠶繭。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內含蛹體。保護層包括繭衣、繭層和蛹襯等部分。繭層可以繅絲,繭衣及繅制後的廢絲可作絲棉和絹紡原料。蛹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可用於制葯及提取蛹油,並可作魚及家畜的飼料。
形成和形態結構 熟蠶上蔟後,先吐絲做成松亂的繭衣;然後頭胸部開始有規則地擺動,吐出呈~形或∞字形的絲圈,積15~25個絲圈成絲片;許多絲片由絲膠粘著構成繭層。繭層上的絲縷稱繭絲。由外及里完成繭層後,在繭層內腔形成蛹襯,即完成吐絲結繭過程。蠶繭有橢圓形、橢圓束腰形、球形或紡錘形等不同形狀。繭有白、黃、淡綠、肉紅等顏色,生產上大多用白繭。
經濟性狀指標 蠶繭經濟性狀的優劣通過下列指標衡量。
①繭層率。指繭層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是評定蠶繭等級的主要指標。繭層率愈高,絲量愈多。春繭的繭層率一般為22%~26%,夏秋繭為18%~23%。
②繭絲長和繭絲重。指一粒繭能繅得的繭絲長度和重量。一般春繭繭絲長900~1500米,繭絲重0.35克~0.45克;夏秋繭繭絲長700~1200米,繭絲重0.22~0.37克。
③解舒絲長和解舒率。均反映繅絲時繭絲從繭層離解的難易程度。解舒絲長是繅絲過程中繭絲每接頭1次可連續繅取的平均絲長(米)。解舒率是解舒絲長對繭絲長的百分比。解舒好則落緒少、出絲多、質量好;解舒差則落緒多、廢絲量增加、出絲率和生絲質量下降,繅絲時常因再次索緒而耗能大、成本高。
④出絲率。指絲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或用繭層繅絲率表示,是繭質好壞的綜合指標。出絲率的高低主要決定於上繭率、繭層率和解舒率等因素。鮮繭出絲率一般為14%~16%,高的可達19%~21%。繭層繅絲率是絲重占繭層重的百分比,一般為75%~85%。
⑤繭絲纖度。表示繭絲粗細的程度。單位為旦尼爾,簡寫作「旦」或「D」,俗稱「分」或「條分」,即900米長的繭線重0.1克時為1個旦尼爾。旦尼爾數字愈大,繭絲愈粗。雜交種的繭絲平均纖度,一般春繭為2.8~3.3旦,夏秋繭2.0~2.7旦。
⑥繭絲颣節。繭絲局部呈現的畸形現象,大多因吐絲中斷或繅絲過程中繭絲∞字形膠著部未離解而造成。颣節多會增加繅絲和織造過程中的斷頭,降低質量。
⑦繭層分離細纖度。又稱微茸。是絲膠中的細纖維,其染色性能差,影響織物品質,是繭絲病疵之一。
蠶繭質量檢驗 已採收的蠶繭須根據蠶繭檢驗標准確定蠶繭等級,按級定價。繭質一般按下列價值標准衡量:①絲量價值,主要指產絲量與鮮繭出絲率。②解舒價值,包括解舒率、解舒絲長等與繅絲生產效率相關的性狀。③絲質價值,包括繭絲纖度、粗細差距和繭絲性狀。④群體價值,指同一批次蠶繭繭粒之間各種性狀的均勻程度及該批蠶繭的數量。這4項價值綜合構成繅絲工業原料繭的商品價值。凡上繭率高和具有解舒好、絲長長、出絲率高等性狀的蠶繭,均屬優良蠶繭。另外繭色潔白、光澤正常、繭形勻整等性狀也是優質繭的重要標准。檢驗上述標准一般可採取干殼量檢驗法和繅絲檢驗法確定。
蠶繭乾燥和貯藏 利用熱能殺死鮮繭內蠶蛹並烘成干繭,同時保持繭質、防止霉變的工藝和管理過程。蠶繭乾燥,俗稱烘繭。除及時殺死蠶蛹、防止羽化和繭層蒸熱霉爛外,主要是除去鮮繭中的大部分水分,特別是烘乾蛹體。鮮繭繭層含水率約為11%~13%,蛹體含水率約為74%~79%,以烘到15%左右為宜。過干則繭層絲膠親水性降低,導致解舒不良。蠶繭乾燥過程分預熱階段、等速乾燥階段和減速乾燥3個階段,乾燥方法一般多用烘繭灶和烘繭機。此外還有用真空乾燥、紅外線乾燥、微波乾燥和核輻射乾燥等。乾燥室內熱空氣的溫度、濕度和流速須與蠶繭乾燥各階段的工藝要求相適應。溫度一般控制在110~120℃,空氣流速由快到慢逐漸調整。經烘乾的蠶繭冷卻後,即包裝入庫貯藏。繭庫應建在高燥處,並具備防潮、密閉和換氣等條件,以防止霉變和蟲、鼠為害。為害干繭的黴菌主要有麴黴屬、青黴屬和白黴屬3類,多濕環境極易蔓延,導致蠶繭霉壞。為此,庫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70%范圍內。繭庫主要害蟲有大谷盜、雙皮蠹和棉紅鈴蟲等,入庫前需用葯劑殺除。
【草葯名】: 蠶繭
【內容介紹】:
蠶繭 (《綱目》)
【異名】蠶衣(《說文》),繭黃(《聖惠方》),蠶繭殼(《葯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繭殼。
動物形態詳原蠶蛾條。
【葯材】呈長橢圓形,或中部稍縊縮,長約3~4厘米,直徑1.7~2.1厘米。
表面白色,有不規則皺紋,並有附著的蠶絲,呈絨毛狀。
其內壁的絲紋很有規律。
質輕而韌,不易撕破。
未經羽化的蠶繭,內有黃棕色的蠶蛹1枚以及成蛹前脫下的淡棕色、皺縮的蠶皮。
全國養蠶地區均產。
【化學成分】用魯桑葉飼育的蠶,其繭的化學組成如次:水分1.40%,灰分1.14%,蛋白質97.34%,醚溶性浸出物0.26%,纖維0.39%。
蠶繭主要是由纖維狀蛋白質絲纖蛋白,外包以另一種蛋白質絲膠蛋白粘結而成,此外尚含少量油脂類、色素、無機物等等。
在生絲中,絲纖蛋白約佔70%,絲膠蛋白約佔22%。
絲纖蛋白是一種角蛋白,其組成氨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為最多,此二氨基酸的氮,約占總氮的80%。
10萬克絲纖蛋白所含氨基酸如次(物質後數字,是克分子數):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纈氨酸29,亮氨酸7,異亮氨酸9,絲氨酸157,蘇氨酸12,酪氨酸67,苯丙氨酸8,脯氨酸5,色氨酸2,賴氨酸4,組氨酸2,精氨酸6,天門冬氨酸17,谷氨酸13,共計1297個克分子。
絲膠蛋白亦是角蛋白,其組成氨基酸大體上與絲纖蛋白相似,微異處在於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較少;絲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較多。
繭又含游離氨基酸50毫克%(以甘氨酸計)。
蠶繭含油蠟狀物質,由伯醇類、固體脂肪酸、石蠟及液體脂肪酸所構成。
又含谷甾醇(成葡萄糖甙)及蛇麻脂醇。
黃繭所含色素有各種胡蘿卜素衍生物,而它們也是黃橙、粉紅、棕灰等色的繭的色素。
綠繭的色素,有些與黃酮有關,有些與葉綠素有關,特別是野蠶繭。
繭色素種類頗多,有人從綠蠶繭分出7種有黃綠色螢光的色素及2種黃棕色螢光的色素;又有人分出9種黃色螢光色素,它們都是黃酮類的葡萄糖甙。
各種蠶繭,每克含鐵10.08~49.16微克及相當多的氟。
每公斤白繭含錳7.06毫克,黃繭含8.48毫克。
每克白繭含鋅3.19微克,黃繭含3.67微克。
【葯理作用】蠶蛾的繭有擬膽鹼作用。
先用石油醚、乙醚、氯仿處理過的蠶繭的90%乙醇提取物對麻醉貓的血壓、離體豚鼠回腸及家兔十二指腸上均呈現膽鹼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標本上,對橫紋肌無作用。
【炮製】將蠶繭剪開,去盡內部雜質。
或置罐內,煅存性用。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功用主治】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瘡,癰腫。
《綱目》: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又療諸疳瘡及下血、血淋、血崩。
煮汁飲,止消渴,反胃,除蛔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①治腸風,大小便血,淋瀝疼痛:繭黃、蠶蛻紙(並燒存性)、晚蠶沙、白僵蠶(並炒)等分。
為末,入麝香少許。
每服二錢,用米飲送下,日三服。
(《聖惠方》繭黃散) ②治消渴:煮蠶繭湯,每服一盞。
(《朱氏集驗醫方》) ③治小兒因痘瘡餘毒,肢體節骱上有疳蝕瘡,膿水不絕:出蛾綿繭,不拘多少,用生白礬捶碎,實繭內,以炭火燒,礬汁干,取出為末。
干貼疳瘡口內。
如腫作痛,更服活命飲。
(《小兒痘疹方論》綿繭散) ④治反胃吐食:蠶繭十個。
煮汁,烹雞子三枚食之,以無灰酒下,日二服。
(《普濟方》) ⑤治口糜:蠶繭燒灰,調蜂蜜,抹口內。
(《泉州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