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稱劉伯承是偉大的軍神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伯承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組織指揮所部進行了夜襲陽明堡、七亘村伏擊戰以及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斗,後又取得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掃盪」的勝利,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40年組織部隊參加百團大戰。後組織正規軍、游擊隊和民兵匯合的武裝集團,實行主力地方化,並組建大量武裝工作隊,實行「敵進我進」,向敵占區的城鎮據點和交通線出擊,挫敗日偽軍的「蠶食」和「掃盪」,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同時多次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根據地的進犯。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945年9月起與政委鄧小平指揮了上黨戰役和邯鄲戰役,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周恩來在重慶同蔣介石的和平談判。1946年8月率主力部隊開赴冀魯豫前線,組織隴海、定陶、巨(野)金(鄉)魚(台)和豫北等九個大規模的戰役,殲滅和鉗制了大量國民黨軍,解放大片地區,有力地配合其他戰場擊破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與鄧小平率十二萬大軍突破黃河河防,組織指揮魯西南戰役,隨即遠離根據地,千里躍進大別山,深入敵腹心地區,立足生根,多次打破敵重兵圍攻。9月起與進軍豫皖蘇的陳(毅)粟(裕)野戰軍和進軍豫西的陳(賡)謝(富治)集團密切協同,在江淮河漢之間大量殲滅敵人,迫使國民黨軍陷於被動,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1948年11月參與指揮淮海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重大勝利。1949年4月參與指揮渡江戰役,並直接指揮第二野戰軍解放了皖南、浙西、贛東北、閩北的廣大地區。同年冬,指揮西南戰役,執行遠距離迂迴包圍的作戰方針,解放四川、雲南、貴州、西康四省。1949年1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
他在長期的戰爭環境中不懈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運用於中國戰爭的實踐之中。其作戰謀略和指揮藝術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950年底,他領導組建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任院長(後兼政委)。1954年起先後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1957年9月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1959年後還曾負責戰略研究工作,為推進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他是中共第七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他還是第二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2年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病逝。
Ⅱ 軍神 劉伯承
戎馬一世,勤學一生;施計用兵,略勝孫吳;指揮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將風。
劉伯承(1892~1986),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現代軍事家。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入學生軍,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組織過滬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1. 坎坷一生元帥路
劉伯承,原名明昭,出身於四川開縣張家壩一戶貧苦農民家庭。上過私塾,讀過高小,後考入官立中學。辛亥革命爆發時,劉伯承已經十九歲,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統治的斗爭中,參加了學生軍,次年入重慶陸軍將校學堂速成班,畢業之後被分到蜀軍第五師任司務長。護國戰爭爆發後,他又改任排長,由於作戰勇敢,他被火線提升為連長,可是蜀軍很快被袁世凱的軍隊打敗了,就連指揮討袁的蜀軍總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隊失散,劉伯承回家暫避,不久,救國心切的劉伯承再次出來投身到革命斗爭之中。
1916年,在討袁護國斗爭中,劉伯承組織起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很快這支隊伍發展到兩千餘人。他率軍攻下豐都,在反動軍隊的反撲他負重傷失去了右眼。然而,由於他指揮有方,作戰勇敢,年僅二十四歲的劉伯承落下了川軍名將的美稱。
劉伯承在川軍中戰鬥了十年,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也參加了軍閥之間的戰爭。他看到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是痛苦和災難深感不安。1926年,劉伯承在吳玉章等人的引導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受黨的委託,為配合北伐戰爭,他與楊闡公一起組織了滬州、順義起義。蔣介石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破裂之後,劉伯承從四川東下,奉黨的指示,到南昌與朱德等將一起組織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之後,劉伯承等人潛往香港,1927年冬轉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間,正遭通緝的劉伯承被染上惡習的兒子告發,幾遭逮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劉伯承到蘇聯學習,躲過了反動派的追捕。
從蘇聯回國後,劉伯承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協助周恩來、朱德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面對「左」傾路線和李德的瞎指揮,劉伯承敢於站出來進行斗爭,他告誡李德:「如果我們不停止這種拼消耗的戰術,採取機動靈活的方針,根據地將會喪失,紅軍將會拼光,我們將變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確意見不僅未受到重視,還被免了總參謀長的職務。
紅軍在慘痛的失敗中開始總結教訓,1935年1月,紅軍打下遵義之後召開中央緊急會議,劉伯承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毛澤東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之後,劉伯承的軍事道路漸入順境,在長征途中,每遇關鍵時刻,他總是親臨前線指揮。在後有數十萬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險的情況下,許多人怕部隊過不了江,毛澤東卻風趣地說:「朱德同志說,四川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江水怎麼會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劉伯承果然不負眾望,使大軍安然渡江。他還組織了智取遵義、強渡大渡河、巧過少數民族區域等重大軍事行動,為紅軍的長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抗日戰爭中,劉伯承任一二九師師長,與政委鄧小平率部深入敵後,在太行山建立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組織指揮了奇襲陽明堡、伏擊神頭嶺、巧勝七亘村等戰斗,粉碎了日軍的九路圍攻,打破了敵人的十三路「圍剿」。在抗戰勝利前夕,他率部大舉對日寇反擊,殲滅五萬余,收復縣城五十九座。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他組織了上黨戰役,殲敵十三個師。隨後又打了平漢戰役,殲敵二個軍,接著戰隴海,下定陶,揮師南下,按毛澤東的部署,千里躍進大別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了楔子。劉伯承與陳毅的華東野戰軍組織了淮海戰役,一舉殲敵五十五萬多;奠定了全國勝利的基礎。隨後渡過長江,打下南京城,揮師向南,解放了華東和西南地區。
全國解放之後,劉伯承辭去了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之職,創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為軍隊的正規化和現代化積極努力。劉伯承在軍事學院任院長七年多,他常常親自審定教材,參加演習,使軍事學院的建制和課程設置逐步趨於完善。然而,正當劉帥嘔心瀝血地為軍事教育而工作時,不公正地打擊降臨到他的頭上。1958年夏天,反對「教條主義」的斗爭斗到了這位六十六歲的老元帥頭上。七月的一天,高燒三十九度的劉帥被召回京,在懷仁堂千人大會上作檢討。此後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里,老元帥失去了戰爭勝利帶來的愉快,經常緘默不語。但他仍然關心著軍隊和國家的建設,他受的不白之冤歷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結論,他的功績和貢獻已被永遠載入史冊。劉帥的坎坷經歷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濃的傳奇色彩。
2. 精謀巧計勝孫吳
劉伯承出身行伍,戎馬一生。他帶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謀。在川軍之中他就有了名將之美稱。加入革命隊伍之後,他善於學習,勤於動腦,使他的指揮藝術逐步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紅軍長征的路上,智取遵義城、巧過大涼山、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等一系列戰爭奇跡都是劉伯承指揮先遣隊創下的。
在抗日戰爭中,劉伯承率領八路軍一二九師深入山西抗日前線,他利用日寇的輕敵麻痹派出一個營夜襲陽明堡機場,取得炸毀敵機數十架的戰績。為了有效地消滅日軍,他利用圍城打援之術,在神頭嶺巧設伏兵,打潞城誘敵出援,一舉殲敵千餘名,這在抗戰初期算得上是輝煌的戰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邊疆兩次設伏,使日軍白白多送上百餘條性命。在抗日戰爭中敵我力量對比相去甚遠,我軍採用的多為游擊戰術。劉伯承把游擊戰的指揮藝術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說:「游擊戰爭的『游』就是機動,『擊』就是殲滅敵人;『游』以掩護自己的弱點,尋找敵人的弱點,『擊』以發揚自己的特長,撇開敵人的特長」。他為游擊戰總結出一系列簡練有效的戰術方法,諸如「攻擊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戰術」、「麻雀戰術」、「黃蜂戰術」;還有「拖刀計」、「殺回馬槍計」、「吸打援敵計」等等。
在解放戰爭中,劉伯承的指揮藝術達到了臻於完美的地步。他一戰上黨,殲敵十三個師三萬餘人,給了到解放區搶地盤的國民黨軍隊當頭一棒;再戰邯鄲,殲滅敵人兩個軍,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的重慶談判。隨後他奉中央指示,揮師向東橫掃,然後下定陶、打巨野、戰滑縣,直殺得國民黨軍隊摸不著頭腦,連續五戰五捷,殲敵十個半旅,計七萬餘人。
千里躍進大別山應該說是劉伯承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這場戰爭,與其說是斗勇不如說是鬥智。當時解放軍尚處劣勢,第二野戰軍離開根據地挺進魯豫已經處在虎狼夾擊之中。為了掩蓋真實的用兵企圖,劉伯承指揮軍隊作出許多「示假」舉動,把敵人引入迷途。劉伯承首先指揮軍隊打了魯西南戰役,使敵人誤以為我軍要奪隴海,於是調兵防守;隨後,命令部隊在黃河渡口佯攻,造成北進回歸根據地之勢,蔣介石立即調三十個旅分五路開進鄆城、巨野。然而,劉鄧大軍的行動方向卻相反,甩掉大後方向南挺進,完全打無後方戰役,到此時蔣介石還以為劉鄧大軍是在不能渡的情況下被迫南竄。只有到了劉鄧大軍渡過渦河、沙河、黃泛區之時,蔣軍才明白了我軍的意圖,但為時已晚。我軍挺進大別山後,如同在敵人的腹部楔進了一支鋼釘,使蔣軍隨時都深感不安。這一舉措牽制了蔣軍南線兵力的一百六十個旅中的九十個旅。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設下伏筆。
3.勤思善學成儒將
劉伯承一生刻苦勤奮孜孜以求,使他不僅走完了從士兵到元帥的進步道路,而且成為無產階級軍事家,被譽為「儒將」。
在我軍將領之中,劉伯承學習刻苦是出了名的。他從小就崇尚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精神。讀私塾時常常最先到校,最後離校,他不僅把課文背熟,而且連注釋也背下來。到了中學和軍校,他更是勤奮刻苦,以致各科成績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後,他仍不忘學習。
大革命失敗之後,黨派劉伯承到蘇聯學習,進蘇聯紅軍高級步校時他已經三十六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再學外文是相當困難的。但他從字母和發音開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竟然攻克了外語關,並獲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績優秀的佳績。畢業時他已經能夠准備地翻譯俄國的軍事理論著作。
回國之後,成為我軍第一位翻譯科長。他藉助俄文工具,系統研究了羅馬戰史、拿破崙戰史、日俄戰爭史等,開闊了軍事視野。還系統研究了蘇軍的條例、條令、作戰理論,增長了正規化軍隊和打現代戰爭的知識。
在革命戰爭年代,劉伯承的大部分時間在前線度過,他常常在炮火之中細扣兵書,置生死於一旁,而入心思於兵法之中,不絕於耳的槍炮之聲時常成為他研讀兵書的伴奏曲。比如,1941年八路軍總部送來一部《合同戰術》的譯稿請劉伯承校訂。一年後這部譯著校訂好並復印,劉伯承在評序中寫道:「這本書在校正中經過三次反掃盪的作戰」。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殘酷的階段,幾乎天天在打仗,左權同志就是在這期間犧牲的。即使如此,劉伯承也不忘校訂工作,他把這項工作看作是學習任務。此後《合同戰術》下部的譯稿又送到劉伯承的手中,校訂完成並復印時,劉伯承作序寫道:「我在上愛國自衛戰爭前線時,帶上這本《合同戰術》及其譯稿,才真正開始校正與補譯。幸好在敵人飛機大炮坦克的督促與我參謀同志幫助繪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報》報道說:「劉伯承將軍在戎馬倥傯之中完成《合同戰術》一書下半部之校譯,計十萬字。此為一百天來劉將軍殲滅蔣軍十一個旅之外又一重大貢獻。……一百天來,劉將軍馳騁於冀魯豫大平原上,五戰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戰一次。」「劉將軍在極度繁忙的自衛戰爭中,稍有空隙立即開始校譯。」
劉伯承的勤奮好學還在於他對戰爭經驗的總結和思考。他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有影響的戰爭或戰役,認為那裡面有鮮血和生命鑄成的經驗與教育。從南昌起義的失敗,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重大戰役和戰斗,劉伯承常常都有系統的思考與總結。他強調「用兵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劉伯承刻苦學習古今中外的軍事理論,認真總結實踐經驗,使他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軍事理論。他提出了生動形象的「五行術」,在「五行術」中把我軍看成戰爭主體,把任務當作中心,把敵情看作前提,把時間和地形看作物質條件。他常說:「五行不定,輸得乾乾凈凈。」他集畢生的心血形成了系統的軍事理論。
對劉伯承的刻苦勤奮,朱德稱贊道:「刻苦學習,學而不厭。」陳毅元帥則稱贊說:「苦學入夢寐,勞生歷艱難」。就連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也感慨地稱:「劉伯承廉潔虛心,不斷求知,與國民黨將領比較,誠不諦鶴立雞群。」
4.嘔心瀝血辦教育
「治軍必先治校」是劉伯承的名言,他也身體力行。為此奮鬥了一生。早在中央蘇區,他就擔任過紅軍學校的校長兼政委。長征途中,他是中央紅軍的總參謀長,先後擔任了紅二方面軍和四方面軍的紅大校長。到陝北後,在繁忙的戰爭指揮中,兼任中央紅軍大學副校長。解放戰爭,率領大軍轉戰南北,在擔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的同時兼任二野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指揮戰爭之餘,還親自任教,以一個教官的身份出現在學員面前。
全國解放以後,劉伯承初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他接受了辦學任務,辭去了軍政職務,創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他擔任第一任院長,後任院長兼政委。
在解放初期,百廢待舉,萬事待興的艱難環境下,他強支病體,和教員、幹部一起摸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辦好高級軍事指揮院校的道路。他千辛萬苦地選拔教員,字斟句酌地研究和確定辦學方針,逐項科目審定教材。在和平環境下我軍形成的辦學方針,高級軍事學院的課程設置和內容選定都凝結著劉伯承元帥的心血。建國後劉伯承主持軍事學院的工作達七年多的時間,為軍事教育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辦學過程中,劉伯承倡導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校風是育人的重要環境,學風是成長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剛剛辦起的學校盡快形成良好的風氣,他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學校建立起完整的正規化規章制度,僅通過嚴格管理保證了這些制度的貫徹執行。
為了適應現代化正規化的需要,劉伯承親自審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針。他提出了「戰術為經,技術為緯,經緯交織,縱橫聯系,編織起來」形成整體的訓練指導原則。他強調把訓練和培養善於組織指揮現代化諸兵種協同動作的指揮員作為高級軍事指揮院校的培養目標。
辦學離不開師資,他提出並採用「速成」「速辦」等方法提高教員的專業水平,提倡「尊師重教」以促使教員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劉伯承十分關心教材問題,他主張教材要少而精,內容要准備無誤。他要求提法妥當,用語准備科學,標點符號無錯誤。他還常常在百忙之中親自抓教材的編寫、翻譯、校對、出版等工作。
為了形成良好的辦學風氣和領導作風,他提倡「人人當院長」,「執事者各執其事」各負其責。倡導「共同學習政治,各自鑽研業務;統一集中領導,單刀直入基層;集中領導,分工負責」的工作方法和領導作風。
劉伯承辦教育其成績是顯著的,毛澤東在《給軍事學院訓詞》中肯定了劉伯承的成績,他說:「軍事學院的創辦及其一年多以來的教育,對於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是有重要貢獻的。」
綜上所述,用「我軍院校的開拓者」和「我軍院校之父」等詞來描述劉伯承對軍事教育的貢獻是不過分的。劉伯承飽讀古今中外軍事著作,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鑽研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對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獨到的論述。他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藝術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貢獻。他的主要軍事著作已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他還翻譯了蘇聯的許多軍事著作。
劉伯承年表
劉伯承原名明昭,1892年12月 4 日生於四川開縣趙家場。
宣統三年(1911年)在萬縣參加響應辛亥革 命的學生軍。
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
次年參加四川討袁(世凱)軍。
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護國、護法戰爭中, 歷任連長、團長。
1916年 3月率四川護國軍攻佔豐都時,頭部中彈, 右眼致殘。
1923年在討伐吳佩孚時,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路前敵指揮官,屢打勝仗,被譽為川中名將。 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12月與楊闇公、朱德等發動滬州、 順慶(今四川南充)起義,任總指揮,率部同四川軍閥作戰,策應北伐戰爭。
1927年接受中共中央指示後轉往南昌,與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失敗後經香港轉赴上海。
1928年留學蘇聯。
1930年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12月回國,協助周恩來處理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1932年 1月進入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
1932年10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協助朱德、 周恩來指揮第四次反「圍剿」。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因用俄語當面怒斥從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而被撤職,調任第五軍團參謀長。
1934年底復任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指揮先遣部隊強渡烏江,智取遵義。
1935年 1月,參加了遵義會議,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協助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
1935年5月 4日, 指揮幹部團強占皖平渡,保證全軍安全北渡金沙江。隨後任先遣隊司令,與政委聶榮臻率部為全軍開路。
進人大涼山時,堅定地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與彝族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彝族區,並在當地留下民族團結的佳話。第一、 第四方面軍會合後,他作為總參謀長與朱德隨紅軍總部在左路軍。他和朱德堅定地維護中共中央關於北上抗日的方針,同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斗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在山西前線組織所部進行陽明堡夜襲戰、七豆村伏擊戰等戰斗。
1938年後,與政委鄧小平、副師長徐向前等指揮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斗,沉重地 打擊了日軍。
隨後又取得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掃盪」的勝利,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1940年組織部隊參加百團大戰,破襲正(定)太(原)、平漢、自(圭)晉(城)和(大)同蒲(州)鐵路交通線。
1943年 9月赴延安。
1945年 6月當選為中共 第七屆中央委員。
1945年 8月20日,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1945年9月至11月與政委鄧小平指揮上黨戰役和邯鄲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控制晉東南和打通平漢路的企圖。
1946年 6月,與鄧小平政委奉主力部隊在十個月內連續組織隴海、定陶、巨(野)金(鄉)魚(台)和豫北等九個戰役,殲敵十二萬餘人,挫敗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1947年 6月,與鄧小平率十二萬大軍突破黃河河防,指揮魯西南戰役,隨即千里躍進大別山,重建大別山根據地。
1947年10月,蔣介石派白崇禧指揮 33個旅圍攻大別山。 12月,劉鄧決定以鄧小平等率主力在大別山堅持內線斗爭,劉伯承率一部北渡淮河,調動敵人。劉鄧大軍和進軍豫皖蘇的陳(毅)粟(裕)野戰軍和進軍豫西的陳(賡)謝(富治)集團互相配合,經十個月艱苦作戰,擴大了中原解放區,迫使國民黨軍進一步陷入被動。
1948年 5月,任中原軍區司令員。
1948年11月,與鄧小平、陳毅、 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華東、中原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
1948年12月15日,與鄧小平、陳毅指揮中原解放軍將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全殲於宿縣以南的雙堆集地區。
1949年 2月,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
1949年4月,與總前委其他領導人一道指揮渡江戰役,並直接指揮第二野戰軍解放皖南、浙西、贛東北、閩北廣大地 區。
同年冬,指揮第二野戰軍主力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第一野戰軍的配合下進軍大西南,執行遠距離迂迴包圍的方針,解放四川、雲南、貴州、西康四省。
1949年1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
1950年冬,他領導組建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任院長兼政委。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57年9月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
1958年被扣上教條主義的帽子而受到錯誤的批評。
1959年後曾負責中央軍委的戰略研究工作。他是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66年 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他還是第二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2年,因年高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
1986年10月 7日在北京逝世。
劉伯承飽讀古今中外軍事著作,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鑽研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對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獨到的論述。他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藝術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貢獻。他的主要軍事著作已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他還翻譯了蘇聯的許多軍事著作。
Ⅲ 被兄長逼得走投無路,最終切腹自殺的軍神源義經經歷了什麼
Ⅳ 關於軍神劉伯承元帥的故事!
劉伯承早年可是川中名將,因為作戰勇猛,也不可避免地多次負傷。有一次,部隊攻打豐都城門,豐都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鬼城,鬼王神宮。劉伯承又是在一線指揮,結果頭部連中兩彈,倒了下去。
豐都鬼城,那還是劉伯承生命中的鬼門關。
所幸,福大命大的劉伯承並沒有犧牲,稍事休息,他醒了過來,照樣工作,纏著綳帶,主持陣亡將士追悼會。然後劉伯承才去醫治,給他治傷的是一位德國神醫,這位神醫後來豎起大拇指,稱贊劉伯承為軍神。這個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傷好後,劉伯承又披掛上陣,擔任旅參謀長,不久再次負傷。劉伯承不得不再次離開前線,前往成都養傷。在這段時間,劉伯承認真思考了未來,打了十年仗,卻都是軍閥混戰,十年給他留下了累累傷痕,可這是中國的未來嗎?
當然不是,軍閥混戰只是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滿足各大軍閥爭權奪利的個人利益。正是在這個時候,劉伯承接觸了共產主義,然後又去了很多地方考察,經過慎重選擇,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川軍軍長熊克武還想任命劉伯承為師長,為他打仗呢,劉伯承卻借故躲開了,他再也不為軍閥賣命了,要為萬千勞苦大眾幹革命。為了反抗反動軍閥,我黨醞釀瀘順起義,鑒於劉伯承在川軍中的巨大威望,所以由他擔任總指揮。
為了名正言順,武漢國民政府才任命劉伯承為暫編第十五軍軍長。可是劉伯承指揮的都是四川軍閥的部隊。當蔣介石叛變革命,決定絞殺起義的時候,瀘順起義很快宣告失敗。
參與起義的部隊也動搖了,尤其是陳蘭亭和皮光澤兩位起義領導,居然想挾持劉伯承,去蔣介石那裡邀功。形勢變得異常危險,革命陣營瓦解了。劉伯承必須趕緊離開是非之地,否則性命堪憂。
劉伯承逃出敵人的包圍圈,一路上曉行夜宿,冒著敵人追捕和土匪搶劫的各種危險,從四川輾轉來到了西安,然後取到鄭州,來到了漢口,找到了黨組織。這一路上,真是九死一生,千難萬險,在劉伯承一生中,應該是最為艱難的一段日子吧。
來到漢口,劉伯承這個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的軍長,其實已經是兩手空空,沒有一兵一卒了。不怕,革命正好從零開始,從頭再來。南昌起義爆發,劉伯承擔任了前敵參謀長,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然後,劉伯承在黨的領導下,去蘇聯留學,回到中央蘇區,擔任了紅軍的總參謀長。走過長征,劉伯承統領由紅四方面軍改編而成的129師。帶著這支鐵血雄師,劉伯承拉出了威震天下的劉鄧大軍。他成為統率千軍萬馬的共和國元帥。
Ⅳ 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介紹
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位於湖南省湘鄉市城南方向東山路9號,離東台山國家森業公園和毛澤東主席年輕時求學過的東山學校不到2公里。其前身湖南省湘鄉啤酒廠始建於1976年,是湖南省建廠最早的啤酒企業。 1997年9月,北京軍神集團兼並湘鄉啤酒廠,企業更名為湖南湘啤飲料有限公司。
Ⅵ 軍神劉伯承的資料
1925年1月,經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共產主義信仰"成為他以後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繩"。與蔣先雲、周逸群、許繼慎、李之龍、陳賡等人都是青年軍人聯合會的重要人物,同「孫文主義學會」的右派進行了堅決斗爭。同年2月,左權開始步入軍事生涯,在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中,作戰英勇,曾任黃埔軍校學生軍(黨軍)教導團排、連長。6月回師廣州後,左權又參加了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的戰斗。7月,在程潛攻鄂軍(後來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衛隊任連長,參加了徹底消滅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
1925年被黨組織派往蘇聯留學,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9月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左權學習刻苦,善於思索。"所以在軍事、政治考試中,常能旁徵博引,闡其旨趣。"
1930年6月,左權回到上海,9月經廈門、龍岩進入閩西蘇區。初任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教育長,11月,當選為閩西工農革命委員會常委,12月初為紅新12軍軍長。1931年初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參謀,6月升為參謀處長,開始顯露出較強的組織才能。 12月,受中央軍委派遣前往寧都附近的固村圩,協同王稼祥、劉伯堅從事國民黨第26路軍起義的聯絡指揮工作。隨後擔任紅軍第五軍團(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第15軍政委,不久,任軍長兼政委。1932年6月,受王明左傾路線的迫害,左權被撤銷軍長兼政委的職務,調至紅軍學校任教官。1933年12月,他任紅一軍團參謀長。這時,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已經開始,戰斗頻繁而且極為艱苦。即使幾天幾夜不睡覺,他也從來"沒有表現過倦怠、疏忽、放任與暴躁"。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左權隨先頭部隊指揮作戰。在攻打貴州施秉:城時,他身先士卒,指揮果敢,行動迅猛,保證了大部隊的順利通過。5月,在強渡大渡河;的作戰中,左權率部先是在崎嶇的小路中輕裝疾行,出敵不意地直取小相嶺隘口,攻下越西縣城。之後一天急行140華里越過曬經關,他率軍攻佔了大樹堡渡口,以佯渡之態勢轉移了敵軍對安順場方向的注意,成功地掩護了紅1師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最終中央紅軍主力全部通過瀘定橋,甩掉了尾追不舍的國民黨中央軍。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權、聶榮臻指揮紅一軍團與紅15軍團一部完成了對胡宗南78師的包圍。21日發起總攻,經過一晝夜激戰,殲敵兩個團,胡部的另幾個師也被紅軍兄弟部隊擊敗,山城堡一仗共斃俘敵軍15000餘人,粉碎了國民黨軍對蘇區的進犯,穩定了陝北的局面。劉伯承說:"左權同志部署作戰是細致周密的,1936年雙十二事變前夜的陝北山城堡戰斗,就是一個範例。"
Ⅶ 誰有軍神的資料
軍神指劉伯承
劉伯承
劉伯承 (1892.12.4—1986.10.7)原名劉明昭。1892年12月4日生於四川省開縣趙家場。1911年在開縣參加響應辛亥革命的學生軍。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13年參加四川討袁(世凱)軍。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在護國、護法戰爭中,歷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1916年3月在攻佔豐都時右眼中彈致殘。1923年在討伐吳佩孚的戰爭中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路前敵指揮官,被譽為川中名將。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與楊暗公、朱德等發動滬順起義,任起義軍四川各路總指揮。1927年參與領導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1928年留學蘇聯。1930年夏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回國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長江局軍委書記,協助周恩來處理中央軍委日常工作。1937年1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10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指揮第四次反「圍剿」作戰。長征中兼中央縱隊司令員,指揮先遣部隊強渡烏江,智取遵義。1935年1月,參加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擁護毛澤東的主張。5月,指揮幹部團一部搶占皎平渡,保證了全軍順利北渡金沙江。爾後與聶榮臻率先遣隊為全軍開路,與彝族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5月25日率紅一師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他堅定地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同張國燾分裂活動進行了斗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組織指揮所部進行了夜襲陽明堡、七亘村伏擊戰以及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斗,後又取得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掃盪」的勝利,創建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40年組織部隊參加百團大戰。後組織正規軍、游擊隊和民兵匯合的武裝集團,實行主力地方化,並組建大量武裝工作隊,實行「敵進我進」,向敵占區的城鎮據點和交通線出擊,挫敗日偽軍的「蠶食」和「掃盪」,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同時多次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對根據地的進犯。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945年9月起與政委鄧小平指揮了上黨戰役和邯鄲戰役,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周恩來在重慶同蔣介石的和平談判。1946年8月率主力部隊開赴冀魯豫前線,組織隴海、定陶、巨(野)金(鄉)魚(台)和豫北等九個大規模的戰役,殲滅和鉗制了大量國民黨軍,解放大片地區,有力地配合其他戰場擊破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與鄧小平率十二萬大軍突破黃河河防,組織指揮魯西南戰役,隨即遠離根據地,千里躍進大別山,深入敵腹心地區,立足生根,多次打破敵重兵圍攻。9月起與進軍豫皖蘇的陳(毅)粟(裕)野戰軍和進軍豫西的陳(賡)謝(富治)集團密切協同,在江淮河漢之間大量殲滅敵人,迫使國民黨軍陷於被動,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作用。1948年11月參與指揮淮海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重大勝利。1949年4月參與指揮渡江戰役,並直接指揮第二野戰軍解放了皖南、浙西、贛東北、閩北的廣大地區。同年冬,指揮西南戰役,執行遠距離迂迴包圍的作戰方針,解放四川、雲南、貴州、西康四省。1949年1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
他在長期的戰爭環境中不懈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運用於中國戰爭的實踐之中。其作戰謀略和指揮藝術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950年底,他領導組建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任院長(後兼政委)。1954年起先後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1957年9月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1959年後還曾負責戰略研究工作,為推進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他是中共第七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他還是第二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2年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軍事論著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1982)。
Ⅷ 可以稱為軍神的男人
【拿破崙•波拿巴個人簡介】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崙早年】
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蘭西共和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共和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蘭西共和國。
在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拿破崙的崛起】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蘭西共和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蘭西共和國,最後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蘭西共和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蘭西共和國,重新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於3月1日回到法蘭西共和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蘭西共和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復辟。拿破崙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珅在環境中滲透出來。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拿破崙的另一版本】
著名的法蘭西共和國將軍和皇帝拿破崙一世於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崙•比歐拿巴特。法蘭西共和國只是在他出生前15個月左右才獲取科西嘉。年青時拿破崙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為法蘭西共和國人是壓迫者。但是拿破崙卻被父親送到法蘭西共和國軍事院校學習。1785年畢業時,他年僅十六歲,就開始在軍隊當少尉。
四年後,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爆發了,剛成立不久的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幾年之內就捲入了同幾個外國列強戰爭的急流之中。老天頭一回賜給了拿破崙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指揮炮隊在1793年土倫包圍戰中,從法軍和英軍手中收復了土倫。此時他已經放棄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義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蘭西共和國人。他在土倫包圍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提升為旅長,1796年又被提升為駐義大利法軍司令。從1796年到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贏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隨後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埃及,這次出征慘遭失敗。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取得了全盤勝利,但是納爾遜統率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海軍摧毀了法蘭西共和國艦隊。1799年拿破崙放棄了他在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的軍隊,返回法蘭西共和國。
拿破崙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發現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他指揮義大利之戰的成功而不是出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的潰敗。拿破崙利用這一優勢,一個月後就與阿貝•西葉雨及其他人一起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雖然拿破崙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備的憲法,並為民眾投票通過,但那隻不過是他實行軍事獨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戰勝了政變中的其他同謀者。
因此拿破崙飛黃騰達的速度令人吃驚。1793年8月在土倫包圍戰之前他只不過是個無名鼠輩,一個24歲的非完全法蘭西共和國血統的小軍官;不到六年以後,年僅30歲的他就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無庸爭辯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寶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崙在執政期間,對法蘭西共和國的行政和法律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蘭西共和國的金融結構和司法制度;創辦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實行了法蘭西共和國行政的中央集權制。雖然其中的每項改革對法蘭西共和國本身產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響,但是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拿破崙所進行的改革中有一項肯定遠遠地超過了法蘭西共和國國界,這就是創編了法蘭西共和國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體現了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無血統特權,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與此同時法典還與過去的法蘭西共和國法律和風俗相近到足以使法蘭西共和國大眾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總之,法典穩健適度,條理清晰,簡潔明了,令人誇口稱頌。因而法典不僅在法蘭西共和國一直得到實施(今日法蘭西共和國的民法與原版的《拿破崙法典》明顯相似),而且經過局部的修正也為許多其他國家所採用。拿破崙一貫主張的方針就是做革命的保衛者。但是1804年拿破崙卻正式宣布自己為法蘭西共和國皇帝,而且還讓他的三個兄弟在歐洲的其他國家登極。他的這些行為無疑引起了一些法蘭西共和國共和黨人的忿恨——他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對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理想的徹底背叛——但是拿破崙所面臨的唯一嚴重的困難卻是來自對外戰爭。
1802年拿破崙在亞眠與英國簽訂了一項和平條約,目的是使法蘭西共和國在歷經十多年連綿的戰爭後有個喘息之機。但是翌年和平條約就被撕毀,法蘭西共和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同盟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長期的戰爭。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不斷地贏得勝利,但是不打敗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海軍就無法征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805年拿破崙時運不濟,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中,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海軍勢如破竹,取得了徹底勝利,此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雖然拿破崙僅在特拉法加海角戰六周後大破奧俄聯軍,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補償他那海軍的重大慘敗。
1808年拿破崙愚蠢地使法蘭西共和國捲入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場長期而無目的的戰爭,使法軍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崙鑄成的致命大錯是他的征俄之戰。1807年拿破崙會見俄國沙皇,簽訂了提爾西特協議,發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誼。但是這種聯盟卻逐漸出現了惡性分裂,1812年拿破崙率大軍入侵俄國。
戰爭的結局為人所共知。俄國部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與拿破崙進行對陣戰。於是他得以迅速出擊,到九月份就已經佔領了莫斯科。但是俄國人點然起漫天大火,幾乎使全城化為灰燼。拿破崙在莫斯科等待五個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為泡影,於是終於決定撤軍,然而為時已晚。俄國的軍隊以逸待勞,俄國的冬天殘酷無情,法軍供給短缺,這一切立刻使法蘭西共和國士兵心驚膽顫,亂作一團,相互踐踏,結果能活著逃命者還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認識到現在是他們擺脫法蘭西共和國統治的妙時良機。他們共同會師攻打拿破崙。1813年拿破崙在來比錫戰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失敗。翌年他宣告辭職,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蘭西共和國,在法蘭西共和國他頗受歡迎,復辟成功。其他歐洲列強立即宣戰,他復辟一百天後就在滑鐵盧遭到了最終的失敗。滑鐵盧之戰後拿破崙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於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裡死去。
拿破崙的戎馬生涯矛盾重重,變化莫測。他在戰術上的指揮天才令人拍手叫絕,如果僅從這方面來判斷,也許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將軍。但是從重大的戰略上來看,他卻易於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動性錯誤,如對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和俄國的入侵。拿破崙的戰略錯誤非常嚴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將軍。這一評價有失公允嗎?我認為不是的。毫無疑問,評價一位將軍是否偉大的一個標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評價像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最偉大的將軍就不會引起爭論,因為他們的軍隊從未打過敗仗。拿破崙最終被打敗了,因而他在國外征服的領土也如漫天浮雲,隨風飄散。1815年他最終失敗後,法蘭西共和國占據的領土比1789年革命爆發時還要少些。
毫無疑問,拿破崙是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人們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並論,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極其重要的區別。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發作,而拿破崙則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他對聳人聽聞的大屠殺沒有特別的興趣。拿破崙的統治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能和納粹集中營相比。
拿破崙名聲顯赫,人們容易過高地估計他的影響。他在短期內的影響確實很大,比亞歷山大大帝也許還要大,雖然遠不如希特勒(據估計在拿破崙戰爭中死亡的法蘭西共和國士兵將近50萬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德國人有800萬名)。無論如何,拿破崙的活動在數目上和對其同代人生活的影響都遠不如希特勒。
從長期影響來看,拿破崙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亞歷山大。拿破崙在法蘭西共和國進行了廣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蘭西共和國人口還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實地看待這樣的政治改革。從對法蘭西共和國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他的改革遠遠不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發生的規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據說拿破崙時代為鞏固法蘭西共和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法蘭西共和國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時機。因此在1815年法蘭西共和國君主制度最終復辟時,這些變化已經如此深入人心,恢復舊制度的社會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變化是發生在拿破崙之前,1799年拿破崙開始執政時要回到原來狀態看來就已經為時過晚了。盡管拿破崙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還是為在全歐洲傳播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崙對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有巨大的間接影響。他對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實力,使它在幾年的時間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這個實際上的自治時期,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開始了。
拿破崙做了一筆交易,這件事看來和他的主要意圖無關,然而卻成為他一生中產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響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崙向美國出售了一片遼闊的土地。他認識到要保衛法蘭西共和國在北美佔據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掠奪,想必是非常困難,此外他資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約也許是整個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土地轉讓,使美國成為一個接近佔有一個洲的面積的國家。如果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就很難預料美國將會是個什麼樣子,肯定會與今日的美國迥然不同。的確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美國能否成為一個大列強國都很難說。
當然拿破崙並不是促成簽訂路易斯安那契約的唯一因素,美國政府顯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蘭西共和國要價非常低廉,似乎無論哪屆美國政府都有可能願意做這筆生意,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領土的決定卻只是通過拿破崙一個人做出的。
【拿破崙大事記】
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學習軍事。
1784年10月,奉命轉入巴黎王家軍校。
1785年9月,拿破崙以少尉銜畢業。
1785年11月,開始在瓦朗斯「拉費爾炮兵團」服役。
1789年,法蘭西共和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拿破崙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由於受到當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的排擠,被迫舉家遷至法蘭西共和國本土。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一舉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深受雅各賓派奧古斯都.羅伯斯庇爾的賞識,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為少將、炮兵旅長。熱月政變發生後,雅各賓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崙亦受牽連,於8月5日被捕。後經審訊,無罪釋放,但被免去少將、炮兵旅長職銜。拿破崙一時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崙幫助平息叛亂。拿破崙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崙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崙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僅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軍司令官,從此開始了獨立作戰的生涯。3月9日,拿破崙與巴黎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博阿爾內匆匆舉行了婚禮。兩天後,他告別新婚妻子,趕赴義大利軍團上任。他統率數萬大軍直驅義大利,與處於優勢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軍奧軍和撒丁軍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從義大利凱旋巴黎時,他暗下決心,要做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 崛起的拿破崙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脅,督政官員們決定把他調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東方軍)司令官。5月18日,拿破崙揮師東下,遠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他希望藉助新的勝利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崙秘密離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蘭西共和國東擊俄軍。
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帶來了榮耀,法蘭西共和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蘭西共和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參考書目】
(德)艾米爾•路得維希(Emil Ludwig)著/梅沱等譯:拿破崙傳,1999年廣州:花城出版社,ISBN 7536026441
(法)布里昂(F. D. Bourrienne)著/郁飛譯:拿破崙傳,1996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ISBN 720111072
--------------------------------------
附錄
胸懷智勇者,無所畏恐,
輕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
明知險阻重重偏向上攀登;
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
堅定有鎮靜,興沖沖向頭部壓去,
怡然自得,視之如桂冠。
這就是你的作為:
篷山之外,遙不可攀者,
你卻能悄悄地據為己有;
前途障礙多多
你明辯,你思索,你了如指掌,
時機一到,你應運而起,從此發生了這一切……
敵人以戰爭與死亡,從國內外夾攻,
內憂外患仍頻,你卻巋然屹立……
世人無不驚愕,議論紛紛,
他們滿腦袋胡思亂想,
除了蠅營狗苟,他們又關心什麼?……
這個魍魎世界,向我們索取,
乞求財富、恩典和地位,
即使予所親者同貴同榮,
愛情難以滿足,他們要吞沒整個王國。
他對這個人亦復如此。——讓我們廣為宣告,
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計!
任何人,無論是誰,
其幸福總有盡頭,末日亦必將來臨。
——歌德
一個世界性的重要歷史人物——拿破崙,從1784年15歲入軍校到1799年發動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其整個一生幾乎都是戰爭中度過的。
拿破崙·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地中海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對於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如何來評價他的功過是非呢?正如法國著名史學家索布爾說的那樣:「拿破崙的歷史,正和法國大革命的的歷史一樣,將是永遠不能完成,也是永遠不能全部寫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將無間斷的引起人們的思考,激發人們的熱情。
然而,我在評價拿破崙時有以下幾點見解:
第一、他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仙。歷史,是人民群眾的歷史。每個歷史時期的偉大人物,不管怎樣高明,他卻不是懸念之中,而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偉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眾才華外,更因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經驗和權勢,但不管怎樣,他的立腳點和同時代的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個水準上的。每個時代的歷史都不可能是某個英雄的歷史。拿破崙時代的歷史也不是拿破崙個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可是,百年來,世界各國的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卻有不少神化之處,如:說他是「世紀的巨人」、「西方之皇」、「戰爭之神」、「命運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卻又是一片憤怒、厭惡和詬罵,如說他是「科西嘉島的怪物」、「摧殘自由的暴君」、「無恥小人」、「匪徒」等等。
第二、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歷史的規律表明,每當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它必然成就偉大的歷史人物。拿破崙之所以偉大,是由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因此,必須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才能更好地去認識他。
第三、要看主流,看主導方面,不能以某一片面代替整體。歷史人物,特別是偉大的歷史人物,其一生的經歷是錯綜復雜的。因此,要看他在這個大的歷史潮流中,是阻礙歷史的潮流而動,不是順應時代的潮流而動。
第四、拿破崙戎馬一生,親身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約20年的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鮮的侵略性和掠奪別的民族及兼並別國領土的性質,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總之,評價拿破崙應當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綜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拿破崙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鎮壓了叛亂,粉碎了歐洲「反法聯盟」的多次武裝干涉,打亂了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覺醒,穩定了法國大苦命的社會成果,這是他活動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績。當然,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點,錯誤或罪行。作為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的拿破崙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經指出過:「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同時指出拿破崙的主要錯誤在於「拜倒是正統主義原則之前」。
綜觀拿破崙一生的全部活動,其主導方面的活動,對當時社會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起過作用的,他功大於過,是個應當肯定的歷史人物。
身高
1.69米
Ⅸ 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位於湖南省湘鄉市城南方向東山路9號,離東台山國家森業公園和毛澤東主席年輕時求學過的東山學校不到2公里。其前身湖南省湘鄉啤酒廠始建於1976年,是湖南省建廠最早的啤酒企業。1997年9月,北京軍神集團兼並湘鄉啤酒廠,企業更名為湖南湘啤飲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