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牛集團是國企嗎
蒙牛是國企,國企中糧集團是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蒙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8月,總部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經濟園區,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截至2009年蒙牛擁有總資產300多億元,職工近3萬人,乳製品年生產能力達600萬噸。到目前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內,蒙牛乳業集團已經在全國16個省區市建立生產基地20多個,擁有液態奶、酸奶、冰淇淋、奶品、乳酪五大系列400多個品項。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貳』 中國乳業實力榜,乳業市場為何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格局
國內的乳品企業以伊利、蒙牛、光明三巨頭為核心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雖然行業增速放緩,但巨頭的創新求變的速度加快。
一是產品的創新。比如光明通過莫斯利安常溫酸奶的創新,達到200億的銷售規模,開創一個品類並引領行業。目前正在向全國市場推廣其中高端低溫巴氏奶品牌優倍鮮牛乳,這款產品上市於2006年8月,主要在華東地區銷售,其2015年銷售額達到11.33億元。
雖然伊利蒙牛近年來創新型的產品不多,但畢竟企業規模巨大,基礎型產品競爭力強。
2、酸奶布丁類產品出現。這類產品基本是由果凍類企業開發,並逐漸的開始投放市場,同時也有企業開始生產布丁類休閑甜點產品,如君樂寶的斯濃。
3、還有其它類型的奶製品,如乳酪、奶片等類別,正在成為新興的消費熱點,市場未熱,但機會已經出現。
跨界類奶製品成為乳品企業的產品補充,隨著這些類別的發展,對企業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
評析:
乳業市場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只是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新一輪的市場競爭的核心類別將是低溫乳品。
當乳業巨頭開始布局低溫乳品市場時,區域型乳業的區域為王戰略可能在未來的5年內失去優勢。乳品市場大量的產品是基礎型產品,正是這些產品支撐起區域型乳業的發展,如果這個類型的產品遭遇乳業巨頭的市場收割,後果很嚴重,因為區域型乳業多年建立的競爭壁壘將不復存在。
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當常溫乳品的市場增量放緩,大家只能在存量市場進行競爭,結果是在過去的10年間,區域型乳業在常溫領域基本上沒有建立任何優勢;當前的低溫乳品增速穩定,且部分品類增速遠超行業增速,當區域型乳業從常溫的泥潭中拔出腳跟,想在低溫領域發展時,伊利蒙牛等巨頭乳業開始加大低溫的投入,可以預見的未來是:缺乏創新的區域型乳業,如果和伊利蒙牛遭遇正面競爭,必將受到重創。
『叄』 為什麼光明乳業股東人那麼多光明乳業2021半年業績光明乳業股票吧同花順圈子
現如今,我國常溫奶行業已經跨越了通過銷量帶動規模增長的時期,未來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將依靠產品結構的不斷升級。而如今以及將來的增長主要是以低溫奶作為增長點,從歐睿國際統計的數據中可以懂得,從2015年起,低溫奶行業增速從6.1%提升到了11.6%,行業呈不斷上升趨勢。今天學姐就給大家詳細分析分析低溫奶龍頭企業--光明乳業。
正式講解光明乳業之前,乳液龍頭股名單我已經整理出來了,放到這里與大家共享,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乳液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光明乳業主要從事各類乳製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奶牛的飼養、培育,物流配送等業務,產業鏈為生產銷售新鮮牛奶、新鮮酸奶、常溫酸奶、奶粉等產品。光明乳業,它設置了乳業生物科技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超強的研發實力,是中國乳業高端品牌的指路人,從產量規模和單產效率的角度出發,光明乳業均位居全球前列。
瀏覽完公司簡介,我有一份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的資料想帶給大家。
亮點一:擁有供應穩定、質量優良的原料奶基地,產品遠銷海外
擁有悠久的奶牛飼養歷史的光明牧業,是光明乳業的下屬公司,屬於國內最大的牧業綜合性服務公司之一。經由數年的成長,生鮮乳的理化指標、微生物菌落總數等關鍵質量指標高於國家標准;生鮮乳體細胞含量呈降低趨勢並逐漸穩定,比歐美標准更出色。與此同時,光明乳業還在紐西蘭有著自己的生產基地,基地十分優質穩定,安全可靠,公司產品由於質量優異,世界上的各個地方都有賣。
亮點二:明確"領鮮"戰略,低溫奶龍頭企業
2017年光明乳業第一個優化工藝從85度邁入75度殺菌時代,有助於乳蛋白等活性物質能夠更好的保留,但是在2018年競爭對手才開始進行升級的,光明乳業先發優勢極其明顯。另外,光明乳業2003年開始前瞻性布局冷鏈物流,發展至今,有相當豐富的運作經驗,已在全國5大區域設立65座綜合物流中心,倉庫總面積比17.2萬平米還要多,日配送終端網點達到了50000餘家,幫助光明乳業成功的在全國進行低溫版圖的擴張。
目前,光明乳業在華東華中低溫鮮奶的市場佔有率居於第一位,成為低溫奶行業領先者。不止於此,光明乳業繼續聚焦低溫戰略,目前也在大力拓展送奶入戶的業務,並且持續更新產品,推進空白市場的建設,主要致力於創造全國沒人能比的低溫奶翹楚企業。
由於沒辦法在這一次性說完,假若各位想深入掌握更多關於光明乳業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這篇研報會告訴大家,只需點擊就能領取:【深度研報】光明乳業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如今國內低溫奶的滲透率很低,海外的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佔比差不多大於80%,可我國只能夠達到10%左右,發展趨勢不錯。隨著冷鏈和低溫奶技術大幅上升,再加上國內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一直在提升,低溫奶作為營養和口感都更豐富的乳製品品類,將迎來史無前例的增長階段,行業未來可期。
結合以上內容來看,光明乳業作為低溫奶行業中的風向標企業,未來將充分利用好行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機會,光明乳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要知道關於光明乳業更准確具體的行業信息,直接點擊鏈接,會有資深投資顧問幫你對這只股票進行分析,看下光明乳業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光明乳業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肆』 12年過去了,被判無期的「三鹿董事長」田文華,後來怎樣了
田文華入獄後,因獄中表現積極獲得3次減刑機會。目前根據報道,有望在2027年甚至更早些年出獄。
不得不說,一個曾被當場判死刑的女人,最終還能在有生之年出獄,這真是震驚多少受害家庭的三觀!
對於田文華要提前釋放出獄的事情,也有網友諷刺說道「在獄中吃得又白又胖,哪裡像是坐監獄的人。」
總得來說,關於三鹿三聚睛胺的事情,是全中國數幾十萬家庭,無數受苦受難「大頭娃娃」的災難,也是聞之都要氣倒的。
但人無情義,法有情。三鹿董事田文華也已經到了70/80的年紀,這樣的一個年紀也是存在著保外就醫,所以這也是監獄方在不斷為田文華減刑的一個原因吧!
『伍』 蒙牛股東
蒙牛乳業共有六大股東,中糧集團、法國Danone(達能)、丹麥Arla Foods(阿拉福茲)分別是蒙牛的第一、二、三大戰略股東,另外還有銀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等。
1.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OFCO,中文簡稱中糧集團或中糧、中糧集團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 ,中央企業。2009年,中糧投資以61億港元收購了蒙牛20%的股權,通過這項股權投資,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2.達能(Danone)是一家法國跨國食品公司,總部位於巴黎第九區。該公司擁有四個業務線:新鮮乳製品,水,生命早期營養品和醫療營養品。法國達能通過和蒙牛乳業現任大股東中糧集團共同設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投資蒙牛,該合資公司將持有8.3%的蒙牛乳業股份,達能擁有49%。同時,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將與蒙牛酸奶業務合並。以上兩項合作,達能的總投資額約為26億元人民幣。
3.Arla Foods是一家瑞典與丹麥的兩國合資企業,目前總部位於丹麥奧胡斯,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北歐乳製品巨頭丹麥愛氏晨曦(ArlaFoods)與蒙牛乳業及中糧集團在丹麥簽署協議,愛氏晨曦將以22億港元收購私募股權機構厚朴基金所持蒙牛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戰略股東,
4.金牛公司和銀牛公司則分別是由蒙牛的高管人員和「與蒙牛業務關聯公司的高管人員」於2002年9月23日在BVI注冊的境外公司。金牛公司由蒙牛高管組成,共有15位股東,牛根生持股28%。
拓展資料:
蒙牛是1999年成立的一家總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的乳製品生產企業供應商,目前旗下比較有名的品牌有特侖蘇,純甄等。蒙牛是中國大陸生產牛奶、酸奶和乳製品的領頭企業之一,至2005年時已成為中國奶製品營業額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態奶和冰淇淋的產量都居全中國第一。
『陸』 伊利和蒙牛那個是國企
伊利是大型民族乳製品企業,蒙牛是是民企。
亞洲第一、全球8強的伊利在董事長專潘剛帶領下,2017年實屬現營業總收入680.58億元,創亞洲乳企最好成績 。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集團)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健全的企業,位居亞洲乳業第一、全球乳業8強,是中國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會標准,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 ;也是中國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會標准,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 。
伊利公布2017年報 「五大」核心指標穩居行業第一——新華網
『柒』 光明乳業的股東構成
發行股票就是了
『捌』 中國奶業的底線黑到深不見底是真么
在美國,有時候你開車開過五個州,大概都買不到一罐常溫奶。」王丁棉非常鮮明地贊同巴氏陣營,雖然他告訴記者:「我不是什麼巴氏奶的代言人,我只是花了十幾年時間研究它。」
但這一點恰巧會被對手詬病。在蒙牛、伊利等兩大企業中,就有人表示:「奶協在為巴氏奶呼籲。
而這一年裡,兩大常溫奶企業中,蒙牛美譽度不好,伊利處於負面打擊中,乳品工業協會遭遇三聚氰胺賠償基金的質疑,南方的巴氏奶生產企業可能認為抓到了一個好機會,所以發起這次質疑。」
果真如此嗎?駱承庠搖搖頭。「巴氏奶優於常溫奶,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不是門派之爭,發達國家的乳品工業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駱承庠老人屋子裡的書很多,每說到一段,他就習慣性地去找資料來做註解。
在駱承庠老人家中,他給記者拿出一本論文集。在近20篇文章里,有一個列表被不同的乳業專家反復引用了三次,那是出自國際奶業協會的「巴氏殺菌奶和超高溫滅菌奶的區別」。
「消費者可能並不清楚,市場上銷售的液態牛奶主要分為巴氏奶和常溫奶兩種。這個表列得非常清楚。」
駱承庠不厭其煩地一項一項給記者解釋:「巴氏奶是由採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鮮奶,採用72-85℃的低溫殺菌,一般保質期較短,但保存了絕大部分的營養和口感。常溫奶則是通過130-150℃超高溫滅菌的牛奶,常溫下可以保存1個月以上。」
營養專家指出,就單一食品的綜合營養而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第二種食品可以勝過牛奶。駱承庠對此十分認同,世界上食物千萬種,但唯有鮮奶含有細胞合成的活性生物物質,能增加細胞活力和免疫力。這種牛奶的獨特價值在於它是唯一有活性的食物,而多數閹割了這種活性的牛奶或者乳製品,也就喪失了其價值的大部分。
「而常溫奶在超高溫的製作過程中,就喪失了很多營養,成了蠢牛奶。」
更為嚴峻的是,駱承庠指出:「截至目前,我國各種奶製品產品標准中,只有《巴氏殺菌奶》一個條例規定,巴氏殺菌奶只能以生鮮奶為唯一原料,其他產品如常溫奶、酸奶等,均允許使用奶粉還原製造。」
我國一直是一個奶源嚴重缺乏的國家。自1983年以來,中國接受了聯合國世界計劃署(執行期間改為歐盟)的奶類無償援助項目。期間,直接接受援款10.5億元,國內配套資金17.4億,累計使用了9萬噸脫脂奶粉和3萬噸無水奶油,共生產了近百萬再制奶—按照規定以30%-50%的比例與生產所在地的生鮮奶相互混合後供應市場。為此,農業部還設立了「國家奶類發展項目辦公室」。
這一援助計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奶業發展,但造成最大的不利影響卻是致命的—此後,幾乎所有乳及乳製品,都被允許使用「還原奶」作為原料。
早在2003年,王丁棉就第一個揭露了蒙牛等企業利用「還原奶」製造常溫奶的事實。「當時,國外奶粉進口到岸價在1.5萬元/噸,一噸奶粉可以還原成八噸液態奶,而八噸液態奶在廣東地區收購價就達到了2.5萬元/噸。簡單計算,乳製品企業在『鮮』奶中每兌入一噸奶粉,就在收購價上便宜1萬元。」
「但這樣用還原奶製造常溫奶,經過了兩次高溫,營養幾乎消失殆盡。」
駱承庠說。最要命的,「消費者並不知情,因為包裝盒上很有可能赫然印著『鮮奶』或者『純牛奶』等字樣。」
「日本人推廣巴氏奶,每天一瓶奶給小學生們,這讓他們的身體素質指標在十幾年間得到飛速提高。但是,我們國家用常溫奶做學生奶,收到這樣的效果了嗎?」王丁棉質問道。
「說到底,最後還是孩子們遭罪。」魏榮祿在電話那頭,長長地嘆口氣,沉默了。
03劣奶是如何驅逐良奶的
1999年,福建長富乳業投入6億建設了34個牧場。同年,剛剛創立的蒙牛全部資本加起來,也不過是長富的一個零頭。
有幾年,駱承庠專門去長富乳業調研。他興奮地發現:「中國的牧場完全可以達到國際水準。當時,長富生產的生乳細菌群落只有10萬。」但是好景不長,到了2005年,長富乳業陷入困境,他們找到了蒙牛。
為了確保奶源自建牧場,為什麼反而令乳製品企業陷入窘境?
長富乳業副董事長蔡永康認為,資金分配是最大的差異。「比如100元,我們投入80元到牧場,15元到生產設備,廣告銷售費用可能5元都不到。而蒙牛是80元在市場,15元在生產,正好和我們是倒過來的。」
按照國際傳統乳製品企業的慣例,奶牛養殖生產、奶品加工、奶品銷售三個環節的資金佔有率通常是6:3:1。但王丁棉發現:「過去10年,伊利和蒙牛在奶源的建設上,投入最多在3億元。但是在營銷和奶品加工的投入上,兩家均達到了百億元以上。」
當年投入的蒙牛澳亞國際牧場,一直是蒙牛引以為傲的一個窗口。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在這個國內第一個萬頭奶牛的牧場里,蒙牛當時只是一個小股東。
2008年9月5日,蒙牛宣布以8966萬元的價格收購澳亞國際牧場70%的股權,成為牧場的實際控制人。「實際上,在蒙牛全面收購前,一頭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奶牛都沒有。」王丁棉給記者算了筆賬,「如果按照蒙牛此前持有澳亞國際牧場的股份折算,2008年以前,蒙牛實際上擁有這個牧場3000頭奶牛。」
王丁棉說:「在整個中國奶業產業鏈條里,奶牛養殖生產、奶品加工、奶品銷售三個環節的利潤是1:3.5:5.5,這個數據是我在幾年前算出來的。但今天看來,奶業產業鏈還在惡化,這個數據如今是0.8:3:6.2,奶品銷售環節的利潤還在不斷上升。」
「劣幣是如何驅逐良幣的?」王丁棉告訴記者:
「這其實很簡單。大的企業比如蒙牛、伊利和包裝企業利樂捆綁起來,他們一起對消費者進行了錯誤的引導消費。」
據王丁棉介紹:「全國大的乳製品企業,基本分兩種運作法。一是資本運作型,這一陣營里有蒙牛、伊利、飛鶴,還有倒閉的三鹿和湖南太子奶。而河北三元、上海光明、南京衛崗則是實業型,他們大多會重視牧場的建設,作風踏實。」
「蒙牛的做法最激進,就如火箭一般沖上天空。它的策略是不計成本地運用廣告,佔領最大部分的市場,然後用單一產品的高利潤再來回補企業。」
王丁棉舉例說,「比如蒙牛的特侖蘇奶,其利潤就高得驚人。不是50%的問題,而是100%-150%。雖然蒙牛動輒要花費數十億的廣告費,但僅特侖蘇奶一項,就能迅速為其補血。」
「而且,那些巨額的廣告費,又不是蒙牛買單,還不是消費者買單了!羊毛最後還是要出在羊身上。」
1999年創立之初,蒙牛花了100萬在央視打廣告,並且在沒有廠房、沒有奶牛的情形下完成了近4000萬的銷售額。
事實上,蒙牛崛起的十年,正是中國巴氏奶全面敗北給常溫奶的十年。
蒙牛崛起之時,它還找到了自己的盟友利樂公司。「當時,利樂公司甚至送生產線給蒙牛。」駱承庠老人透露。那時,利樂公司剛好開發了利樂枕,保質期僅為45天,比此前的利樂包8個月的保質期短很多,但是價錢便宜。利樂一開始找到了伊利,但被拒絕。後來,蒙牛下了訂單,因為其需要推出比利樂包便宜的產品。當時,蒙牛新近崛起,如果採用巴氏殺菌工藝生產鮮奶,在銷售渠道上要受冷鏈的限制,只有常溫奶才能繞過那些乳業巨頭。
在利樂進入中國的頭15年,中國的乳製品行業絕大部分液態奶產能都是基於巴氏殺菌工藝,他們不需要利樂。但在利樂包裝革命的支持下,中國乳製品行業開始變局—常溫奶產品和企業異軍突起,蒙牛從2001年到2007年收入增長了44倍。
與之伴隨的是巴氏奶的全面淪陷,無論是光明、三元還是新希望,都在苦苦支撐。
駱承庠還指出另外一個常被忽略的問題,「常溫奶是一個高能耗的品種,不僅生產中的高溫不利於節能減排,其包裝材料也是無法降解的,如果沉降在農田裡,是非常嚇人的。」老人甚至提出,「如果造成實際污染,利樂現在就要開始賠付。」
猶如一個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常溫奶挺進市場後,出現了一系列的怪局。一開始是一個技術難題—牛奶分層。如果按照正常的做法,解決之道是選擇細菌總數小於50萬的生鮮奶源,但很多連奶牛都不願意養的乳品巨頭肯定不願意用此方法。於是,多數的常溫奶廠家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往牛奶里加穩定劑和乳化劑。
當第一個層面的技術被解決後,廠家發現因為加熱溫度過高,牛奶的口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於是,調香的添加劑開始大顯身手,「草莓、菠蘿、香蕉」應有盡有,中國市場上的乳製品種類開始數倍於國外市場。
許多美國乳業專家常常看不懂中國的奶製品行業。因為按照美國的管理法規,如果在原料奶里摻加添加劑,就會被判刑。
無獨有偶,《生鮮牛乳收購標准》總是在關鍵時刻發生變化。1986年的《生鮮牛乳收購標准》里,就不再對提取物和添加物等進行字面約束。此後,牛奶就與其他食品共同接受有關食品添加劑的約定保護。
但,當你了解了真相以後,我們最怕的,還是這種情況啊……
『玖』 廣東雅士利集團有限公司的收購事件
「在雙雙停牌後的第6天,在港上市的蒙牛乳業和雅士利昨天下午聯合發布公告宣布,蒙牛乳業向雅士利所有股東發出要約收購,並已獲得控股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接受要約的不可撤銷承諾,承諾出售合計約75.3%的股權。此次交易有可能涉及的最大現金量將超過110億港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乳業最大規模的一次並購。」
雅士利股東有兩種選擇
根據當日的公告內容,蒙牛乳業將向所有雅士利股東發出要約,雅士利的股東將就每股股票獲得以下兩種選擇:一是每股3.50港幣的現金;二是每股2.82港幣的現金加上0.68股由蒙牛乳業專門為持有雅士利股票而設立的一家非上市控股公司的股票。蒙牛乳業分別與張氏國際和CA Dairy簽訂不可撤銷承諾,以上兩家公司承諾接受要約出售其持有的雅士利51.3%和24.0%的股份。根據協議,交易完成後,雅士利原股東張氏國際將從專門設立的該控股公司中實際再持有雅士利10%的股份。
收購雅士利 蒙牛旨在增強奶粉實力
此次蒙牛收購的目標公司雅士利是一家廣東本土企業,其嬰幼兒奶粉業務始於1998年,當前在國內奶粉品牌中排名第四,擁有1500家一級經銷商和超過10萬家零售點。2012年,雅士利收入36.55億元,凈利潤為4.68億元。而作為國內乳業巨頭的蒙牛,奶粉業務一直是其短板,2012年的奶粉市場份額只有不到1%,而雅士利則佔到6.7%。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坦言:「蒙牛已在乳品行業的其他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嬰幼兒奶粉這個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雅士利業務增長前景良好,能有效補充蒙牛的乳業產業鏈。」她表示,通過這次並購,蒙牛的奶粉業務可以藉助雅士利的平台得到很大的提升,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期望未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據了解,蒙牛收購雅士利股份後,將通過董事會對雅士利進行管理,保留雅士利獨立運營的現狀,並計劃保留雅士利原有的經營團隊。
由7月27日開始,廣東雅士利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雅士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