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主要的貿易集團及區域性經濟概況
它是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世界經濟是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與國家集團所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共同運動的經濟有機體。企業、跨國公司、國家、區域和國際經濟組織是當代世界經濟的主要行為主體。各國各地區經濟是世界經濟形成的基礎,但世界經濟不是各國各地區經濟的簡單總和。世界經濟通過世界市場、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經濟協調等世界經濟活動聯結各國各地區經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國家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主要行為主體,但行為主體的多樣化和多樣性的特點十分明顯。除國家外,跨國公司已成為重要的經濟行為主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歐洲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世界和區域性組織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這些組織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關貿總協定通過一系列多邊談判,在規范世界貿易競爭規則和加快貿易自由化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對推動世界貿易的增長起了顯著作用,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貿總協定的宗旨是:通過實施普遍的最惠國待遇,削減乃至取消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促進自由貿易。其基本原則:第一,最惠國待遇原則。第二,無歧視待遇原則。第三,關稅減讓原則。第四,取消數量限制原則。第五,透明度原則。第六,互惠即對等原則1995年1月1日正式運行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建立沒有貿易壁壘的世界單一市場為自己的宗旨,將多邊貿易體制管理的領域和范疇大大拓寬,其作用已日益明顯1945年正式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組織,其宗旨是促進國際貨幣合作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等。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及金融風波的不時出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銀行又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6年起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銀行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佔主導的世界經濟中,這些組織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在這些組織被發達國家所控制,因此在運作中較多地向發達國家的利益傾斜,有時甚至被少數國家用來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約束和限制。世界經濟格局,是指一定歷史時期內世界各國和國家集團在世界經濟領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其核心內容是大國或國家集團之間的經濟力量對比關系和支配世界經濟的權力分配狀況。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取決於各個國家或國家集團經濟的實力消長。戰後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三個階段:戰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二戰結束時,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實力發生重大變化。德國、義大利、日本這些戰敗國幾乎成了廢墟,戰勝國的英國、法國也是遍體鱗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實力大大膨脹起來。美國正是憑借這種經濟上的強大優勢,通過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和以貿易自由化(締結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為基本原則的貿易體制,並通過推行一系列「援助」計劃,加強對歐洲、日本經濟的控制,對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實行新殖民主義政策,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經濟、技術封鎖遏制,從而一步一步地奪取了世界經濟霸權。「援助」計劃如下:①馬歇爾計劃:向西歐國家提供130多億美元援助,使大量美國資本和商品打入了西歐市場,加強了對西歐國家政治和經濟的控制;②「第四點計劃」:1949年1月,美國總統杜魯門 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對外政策的第四點是:「技術援助落後地區」,即「第四點計劃」。該計劃的實質是在給亞非拉地區不發達國家以技術援助和投資的幌子下,加強對外經濟擴張,控制不發達國家中的受援國。③提供「兩個安全網」:「軍事安全網」和「經濟安全網」: 美國通過多邊或雙邊的共同軍事安全條約體系,在向西歐和日本提供核保護傘的同時,還建立了「經濟安全網」,那就是承擔確保自由貿易制度、自由匯兌制度和廉價的石油供應制度的義務,向其他西方國家提供開放的市場。Ø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發展①進入70年代,美國政府兩次正式宣布美元貶值,自此西方各主要國家的貨幣同美元的比價,由固定匯率制變為浮動匯率制,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它標志著戰後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的喪失。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在於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逐漸陷入了經濟增長緩慢而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的困境。伴隨著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衰落,歐共體和日奉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兩大新的經濟中心,世界經濟中美國一國獨霸的局面開始向美國、歐共體、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過渡。1975年召開的第一次西方首腦會議是三足鼎立形成的標志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經濟實力也有很大的增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興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強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80年代隨著兩極格局的解體,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以經濟科技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成為國際關系的焦點。美、日、歐三大經濟心的激烈競爭,直接推動著西歐北美、亞太經濟區域化的發展,形成三大區域組織相互依賴、相互斗爭的新格歐洲聯盟。相比較而言,目前最有成效,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性集團歐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性集團,現有15個成員國,其一體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1991年12月,12個歐共體成員國首腦在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又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3年11月,條約生效,歐洲聯盟誕生。在2002年,歐共體佔全球貿易額的21%,外匯儲備的32%。2007年後可望增加到28個。歐洲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區一體化的發展。
北美自由貿易區。1987年10月美國與加拿大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起在美、加兩國的基礎上吸收了墨西哥參加,形成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集團。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根據澳大利亞的提議,首次亞太經濟合作部長會議於1989年11月在堪培拉舉行;1991年中國政府正式參加;1993年增加了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首腦會晤,並正式採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名稱;1994年進入制度化合作階段。宗旨是廣泛協調各成員國的經濟和貿易政策,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和技術交流。目標是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與其他兩個組織相比,亞太經合組織有許多特點。從發展階段來看,它仍然屬於一個政府間合作的經濟論壇;從組織原則看,它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組織方式,即在承認多樣化的前提下,實行互利、協商一致、自願、靈活的原則,多形式、多結構地推進本地區的經濟合作,目前該組織成員有21個。
『貳』 目前世界主要的區域經濟集團有哪些
答案: 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盟是經濟政治一體化的區域集團,一體化的水平最高;北美自由貿易區是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自由貿易區,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集團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是一個跨區域的國際經濟組織,具有鬆散性和開放性。 舉例:歐盟的建立與影響:過程:①二戰後,西歐國家開始經濟一體化的探索,先後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在此基礎上, 1967 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② 1993 年,歐洲聯盟條約生效,西歐經濟政治一體化的進程邁出了一大步。③歐盟的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擁有 25 個成員國。④歐元的啟動加強了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程度。影響:西歐的聯合是戰後歐洲經濟迅速復興的重要原因;在兩極格局下,西歐的聯合也為自己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西歐的聯合與崛起使得資本主義世界的格局向著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方向發展;歐盟的成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進程,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叄』 20國集團(又叫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由八國集團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以及歐盟組成。據此回
1.C 2.A |
『肆』 國際經濟集團
經濟集團的概念范疇太廣了,大了說就是經濟體,歐盟,美國,日本,東亞都可以是經濟集團,小而言之包含各大經濟合作組織,比如亞太經合組織,東盟經濟圈等。
『伍』 歐盟的形成與發展對世界和歐洲的影響
經濟上:強化了歐洲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增強了歐盟對外的經濟競爭力,提高國際經濟合作水平,使國際經濟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政治上:增強了歐盟各國在世界中的影響了,強化了世界多樣化趨勢的形成與發展,有利於抑制美國搞單極世界圖謀。
文化上: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經濟聯系的密切使得歐盟各國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於世界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安全上:強化了歐洲各國經濟聯系,使歐洲各國經濟相互融合和滲透,總體看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但可能同時也可能增加了各國經濟的風險。
『陸』 如何認識歐盟在當今國際經濟和政治中的地位
如果歐盟這個聯合體,如果成功免疫各種問題的話,經濟總量全球第一,政治影響,除去美國就是它了,歐幣剛推出不過幾年就成了比較主要的貨幣之一
『柒』 歐盟在國際中的地位如何
如果說美國是當今社會上的超級經濟大國,那歐盟則被視為未來最有希望與這個霸權主義國家抗衡的國際組織.這個由多個歐洲國家所組成的國際組織前身為1967年所成立的歐洲共同體,後來在1993年成為歐洲聯盟,標志著這個組織從單純的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發展.此後,歐盟擴充和完善了共同市場,發行歐元,建立貨幣聯盟,進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禦計劃,簽署歐洲憲法,不斷擴大規模.這一進程,使歐盟成為當今世界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它的影響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大,對世界格局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
這些都表明著國際格局正走向歌劇化,是時代的要求。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推動多種力量和諧並存,有利於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洲共同體國家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採取共同立場,在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上採取聯合行動,使得歐洲在國際政治講壇上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捌』 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如歐盟)與一般的國際經濟組織(如WTO,IMF)有何異同
同:都是國際經濟組織,有利於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異:歐盟是地區性的;歐盟是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玖』 各種國際經濟組織的簡介(比如G8 金磚四國 等等) 急求 上課用
1、WTO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
世貿組織成員分四類:發達成員、發展中成員、轉軌經濟體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2006年11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召開特別會議,正式宣布接納越南成為該組織第150個成員。這樣,世貿組織正式成員增加到150個。
世界貿易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貿組織的第一任總幹事是義大利前外貿部長雷納托·魯傑羅,第二任總幹事是紐西蘭前總理麥克·穆爾,第三任總幹事是泰國前副總理兼商業部長素帕猜,第四任總幹事是歐盟前貿易談判代表帕斯卡爾·拉米。
建立世貿組織的設想是在1944年7月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的,當時設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次大戰後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貿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世貿組織未能成立。同年,美國發起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後,歐共體和加拿大於1990年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貿組織的議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才正式決定成立世貿組織。
1947--1993年,關貿總協定主持了8輪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第8輪談判於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內瓦舉行,稱為「烏拉圭回合」。其中第五輪稱為「狄龍回合」,第六輪稱為「肯尼迪回合」,第七輪稱為「東京回合」。世貿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一起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
世界貿易組織大廈2003年8月30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一致通過了關於實施專利葯品強制許可制度的最後文件。根據這份文件的規定,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因艾滋病、瘧疾、肺結核及其它流行疾病而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時,可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在其內部通過實施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生產、使用和銷售有關治療導致公共健康危機疾病的專利葯品。這不僅將大大降低相關專利葯品的市場價格,而且將有利於更迅速和有效地控制、緩解公共健康危機,確保生命健康基本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
同年12月13日至18日,世貿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中國香港舉行,會議通過了《部長宣言》,規定發達成員和部分發展中成員2008年前向最不發達國家所有產品提供免關稅、免配額的市場准入;發達成員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補貼,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農產品出口補貼。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志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3、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世界銀行成立於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開始營業。凡是參加世界銀行的國家必須首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成立的詳細背景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章。世界銀行集團目前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際銀行家推動的美國聯邦貨幣儲備委員會也在此地。世界銀行[1]僅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世界銀行集團"則包括IBRD、IDA及三個其它機構,即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這五個機構分別側重於不同的發展領域,但都運用其各自的比較優勢,協力實現其共同的最終目標,即減輕貧困。
世界銀行的工作經常受到非政府組織和學者的嚴厲批評,有時世界銀行自己內部的審查也對其某些決定質疑。往往世界銀行被指責為美國或西方國家施行有利於它們自己的經濟政策的執行者,此外往往過快、不正確地、按錯誤的順序引入的或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進行的市場經濟改革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反而造成破壞。世界銀行的真正掌控者是世界銀行巨頭,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追逐利潤,現在的狀況可以說是一個妥協的結果。
今天世界銀行的主要幫助對象是發展中國家,幫助它們建設教育、農業和工業設施。它向成員國提供優惠貸款,同時世界銀行向受貸國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減少貪污或建立民主等。
世界銀行(WBG)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一道,成為國際經濟體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4、北美自由貿易區
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組成於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1994年1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布成立。http://ke..com/view/63100.htm
5、歐盟(原歐洲共同體)
歐洲聯盟盟旗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人口5億,GDP16.106萬億美元。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歐盟的盟旗是藍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說法是因為歐盟一開始只有12個國家,代表了歐盟的開端。實際上這個十二星旗代表的是聖母瑪利亞的十二星冠,寓意聖母瑪利亞將永遠保佑歐洲聯盟。歐盟27國總面積432.2萬平方公里。
歐洲聯盟(歐盟)是一個政治和經濟共同體的27會員國,位於主要在歐洲。它成立於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加入新領域的政策,以現有的歐洲社會。與近500萬市民,歐盟相結合產生的估計有30 %的份額,世界各地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歐盟已經制定了一個單一市場,通過一個標准化的法律制度,其中適用於所有會員國,保證遷徙自由的人,貨物,服務和資本。它保持了一個共同的貿易政策,農業和漁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15會員國已通過了一個共同的貨幣,歐元。在對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員在世界貿易組織,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和在聯合國的會議上發言,維護其成員國利益。
2001年,歐盟國家是北約成員國。它已經開發的作用,在司法和內政事務,包括取消護照管制之間的許多會員國根據申根協定。
在某些領域,它取決於之間的協議,會員國。不過,也有超國家機構,能夠作出決定,而不該協議的成員。重要的機構和組織的歐盟,包括歐洲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聯盟理事會,歐洲理事會,歐洲法院的司法和歐洲中央銀行。歐盟國家公民選出議會每5年一次。
歐盟的痕跡,其起源到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其中6個國家在1951年和羅馬條約於1957年。自那時以來,歐盟已經長大的大小,通過加入新會員國,並增加其權力,通過增加新的政策范疇,它的職權范圍。該條約在里斯本簽署了在2007年12月的用意是修改現行條約,以更新的政治和法律結構的聯盟,如果批準是在2008年落成。http://ke..com/view/19788.htm
6、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歐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以及於2002年11月簽署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協議是世界上三大區域經濟合作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997年12月,中國和東盟領導人在首次東盟-中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確定了建立睦鄰互信夥伴關系的方針。
為擴大雙方的經貿交往,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1999年在馬尼拉召開的第三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中國願加強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聯系,這一提議得到東盟國家的積極回應。2000年11月,朱鎔基總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中國一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並建議在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框架下成立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就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關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在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合作聯合委員會框架下正式成立。專家組圍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及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關系兩個議題進行了充分研究,認為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對東盟和中國是雙贏的決定,建議中國和東盟用10年時間建立自由貿易區。這一建議經過中國-東盟高官會和經濟部長會的認可後,於2001年11月在汶萊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正式宣布。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朱鎔基總理和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標志著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正式啟動。
《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了中國與東盟加強和增進各締約方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貨物和服務貿易,逐步實現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並創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資機制;為各締約方之間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開辟新領域等全面經濟合作的目標。
2004年11月,中國-東盟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規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實施降稅的早期收獲產品和少量敏感產品外,雙方將對其他約7000個稅目的產品實施降稅。
貿易區分布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涵蓋18億人口,GDP接近6萬億美元,貿易額達4.5萬億美元,是世界上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http://ke..com/view/856814.htm
6、金磚四國
傳統「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南非加入後,其英文單詞將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2011年4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將在中國三亞舉行,五國領導人將商討如何協調應對重大國際問題,如何深化和擴大彼此間合作,如何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問題。
http://ke..com/view/8840.htm
7、G8
所謂八國集團(G8,Group 8,Group of Eight),指的是八大工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羅斯。嚴格地講,它並非一個嚴密的國際組織,以往被稱為「富國俱樂部」。
八國集團成員國地圖在8個國家裡,除俄羅斯之外的7個國家是核心成員國,也就是以前的七國集團(G7)。20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形勢一度惡化,接連發生的「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把西方國家弄得焦頭爛額。為共同解決世界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1975年7月初,法國首先倡議召開由法國、美國、日本、英國、西德和義大利六國參加的最高級首腦會議,後來,加拿大(1976年)、俄羅斯(1998年)分別加入。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即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簡稱「八國峰會」)。
注意:八國集團與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成員非常接近,把「八國聯軍」中的奧匈帝國換成加拿大就成了八國集團。
http://ke..com/view/133328.htm
9、G20
20國集團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八國集團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為Group of 20)是在第五次的部長級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時首次出現。也有人稱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確立的發展中國家的集體性稱呼。
20國集團20國集團或者廿國集團,由八國集團(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以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廿國集團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85%,人口約為40億。
http://ke..com/view/1900788.htm
10、 22國集團
1998年2月18日,2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討論有關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從而形成了22國(地區)集團。該集團包括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它們是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波蘭、俄羅斯、新加坡、南非、泰國、英國和英國。
1998年4月16日,該集團在華盛頓再次舉行會議,講座了目前國際金融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會後發表的主席聲明宣布將成立三個工作組,推動國際金融領域的交流,以加強國際金融體系。三個工作組分別負責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增加各國政策秀明度和強化信息披露工作;強化金融體系和市場機制;在危機發生時讓政府和私人部門適當分擔責任。中國財政部長參加了這次會議。
1998年10月5日,該集團特別會議在華盛頓舉行。本次會議增加了4個歐洲國家(比利時、荷蘭、瑞士、瑞典),使該集團擴大到26個國家和地區。會議討論了金融危機及其對全球金融系統的影響,認為應加強目前為解決一些國家面臨的困難和阻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擴散所在地進行的努力。
11、亞太經合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於1989年。198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霍克訪問韓國時建議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亞太經濟合作問題。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家聯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這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http://ke..com/view/23073.htm
12、石油輸出國組織
英語簡稱(OPEC) ,音譯為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現有11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
http://ke..com/view/26745.htm
以上是在世界上有影響力 有些甚至能夠左右世界經濟發展的 主要的國際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