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個公司有多少個產業可以稱為集團
集團公司一種什麼樣的組織?
西方國家對集團公司有多種不同的稱謂,包括企業集團(Business Group)、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多分部制企業(Multidivisional Company )、多元化經營企業(Multibusiness Company)或者綜合企業(Conglomerate)等,但是在中國企業開始多元化發展的時候,我們國家首先採用的概念是「企業集團」——這個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學術界和企業界從多個視角認識這個組織的性質與特點。如果說關於這種組織形式的分歧只是表現在稱呼或者概念上還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這種稱謂和概念上的差異事實上已經在公司級戰略理論和實踐上導致了許多的歧異和混亂。
集團公司的性質
集團公司究竟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產業組織?有的學者說它是介於市場和企業之間的中間組織,也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介於最終股東和行業性企業之間的中間組織。其中前一種說法更具有經濟學意義,而且在我國這樣的經濟轉型國家更受到重視。
根據科斯的觀點,企業是介於市場和自然人之間的中介組織,主要的作用就在於克服市場存在的各種「缺陷」。今井賢一(1980)用兩個決策准則(交易的參與者按什麼目標來做出決定)和關系准則(參與交易的方式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來表示中間組織的形成。在純粹的市場協調下,決策准則M1表示為利用價格或其他信號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關系准則M2表示為自由進入或退出,在純粹的組織協調下,決策准則Ql描述為基於權力之上的命令和共同利益最大化,關系准則Q2描述為固定、持續的關系。純粹的市場准則或純粹的組織准則可以看成是交易准則的兩極,而很多交易准則介於二者之間(參見表1)。根據這種觀點,相當一部分學者推論:集團公司就是處在市場與獨立企業之間的一個可以包括戰略聯盟在內的中間組織(趙增耀、席西民等2001)。表2表明集團公司成員之間的交易既非純粹的市場交易,又非純粹的組織內交易,其決策准則和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准則都是市場准則與組織准則的結合和交叉,即M1+Q1和M2+Q2。國內的學者也對這些形式進行了比較(見表2)。這種觀點之所以在我國非常受到重視,首先與我國集團公司產生於經濟轉型過程有關。在市場經濟尚沒有建立或者健全之前,我國集團公司在特定階段上的主要任務就是克服「市場缺陷」和降低跨行業、跨地區和跨部門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其次與我國集團公司就是來源於企業集團或者鬆散的經濟聯合有關。在發展經濟聯合體的過程中,主要的企業集團是由原來的政府部門轉變或者對跨部門國有企業隸屬關系重組而形成的,在產權歸屬關系尚不明確之前,企業集團普遍採用了分權為主的管理模式,其內部關系如表2描述的一樣鬆散,就像一個中間組織或者戰略聯盟,而企業集團的總部就是一個代替政府行使行政管理的單位,沒有獨立企業的經營責任與意識,也沒有在經濟上證明自己存在理由的必要。
集團公司的轉變
1994年以後,我國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針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實際上在整個社會層面上推動了企業集團(階段性的企業聯合體)向集團公司(現代企業制度為基礎的企業聯合體)的轉變。這個時期不論是國有企業集團,還是民營的集團公司都進行了一些重大的改變z(1)明確產權關系和資產經營責任,(2)建立和健全母子公司的產權關系和公司治理結構,(3)進行了資產和組織上的重組,實現了從鬆散型管理向緊密型芾懟⒋又澳苄徒峁瓜蚴亂擋拷峁溝淖?洹>??飧黿錐危?夜?鈉笠導?嘔?舊獻?涑晌??毆??其中一部分企業集團實際上被關、停、並、轉),而這個獨立法人企業——集團公司已經不再是介於市場與企業之間的中間組織,而是集團公司總部成為了最終介於股東與行業性企業之間的中間組織(參見圖1)。事實上,只有集團公司總部才需要制定公司級戰略
集團公司:存在的理由
經過這樣一個轉變,集團公司已經不需要注冊或者在名稱中體現出來了,因為任何一個從事多元化經營、母子公司產權關系明確和採用了多分部制結構的企業就可以被看成是一個集團公司(或者是控股公司、多行業經營企業、多分部制企業,只是為了方便我們才稱之為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已經不能夠單純地從「市場缺陷」來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而必須通過創造組合競爭優勢來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這就是集團公司必須重視公司級戰略的主要原因。
在我國經濟轉型第一階段上,國有企業集團(當時絕大多數企業集團基本上是國有或者集體所有)根本不需要通過創造凈價值來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因為作為國有產權代表的政府沒有行使股東的權利去要求國有企業集團創造價值,也沒有從產權上把附屬企業劃給企業集團,更沒有給企業集團資產經營的權力。但是三個方面的變化導致了國有集團公司在經濟轉型的第二個階段上面臨著自己「求生存」的任務(參見圖3):(1)政府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國有資產的股東,並且決定通過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去行使自己的權利,對國有集團公司(特別是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保值和增值活動進行管理(2)通過授權經營,所有附屬企業的國有資產的產權經營權被給予了集團公司,因此這些附屬企業就名副其實地變成了國有集團公司的子公司,而集團公司自己就變成了這些子公司的母公司或者控股公司;(3)集團公司被分成為兩個部分:總部與附屬企業,其中股東與集團公司總部之間存在著一級委託—代理關系,而集團公司總部與附屬企業之間又存在著二級委託—代理關系。如果集團公司總部不能夠發揮凈價值創造作用的話,那就面臨著被重組或者收購的可能。
由於在股東與附屬企業之間增加了一個集團公司總部,從而使集團公司內部存在著至少兩層委託—代理關系和兩倍的委託代理成本。因此,集團公司總部必須創造價值,必須創造出高於凈價值(高於其運行成本和代理成本),必須創造出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凈價值,才能夠為自己取得存在的理由。
——作為一個中間組織,集團公司總部在創造凈價值方面面臨著三個方面的限制,同時也可以表現出三個方面的特點:第一、集團公司總部不是通過經營產品或者服務而創造凈價值的,而是能夠通過「經營」企業而創造凈價值(即1+1>2的效果);第二、要想通過「經營」企業而創造價值,就必須建立一個行業/企業的組合,這其中存在著「組合效益」,即存在著通過「管理」行業/企業組合之間的關系而創造價值的可能性,第三、要想把存在於行業/企業組合之間的「組合效益」在管理上發揮出來,並且達到1+1>2的效果,其基本方式無非有兩種:(1)對附屬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傷害附屬企業的競爭力,並且能夠賦予這些附屬企業單獨存在所難於獲得的組合優勢;(2)在對附屬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比較小地傷害了附屬企業的競爭力,但是作為補償,它給予了附屬企業更大的組合優勢。
——作為一個中間組織,集團公司總部所制定公司級戰略不應該是附屬企業競爭戰略的簡單相加,因為集團公司總部所制定的公司級戰略具有三個方面的限制或者說是三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公司級戰略的重點不是如何在某一個行業或者市場中競爭的戰略,而是如何在多個行業或者市場中競爭的組合戰略;第二、要想在多個行業中擊敗許多單獨存在的企業,公司級戰略必須關注如何建立一個能夠把組合效益最大化的組合,並採用一個能夠把組合優勢發揮出來的管理模式;第三、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建立和發揮組合優勢,公司級戰略的核心應該是動態地調整行業/企業組合和管理模式,使兩者能夠達到動態的匹配。
⑵ 中國通用航空產業集團公司是什麼級別
東方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最早經民航局批準的甲類通用航空企業,為中國內東方航空集團容公司全資子公司,是我國最早從事通用航空業務的企業,公司前身為中國通用航空公司。屬於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1998年中國通用航空公司並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後,原中國通用航空公司的通用航空業務板塊重新整合成為東方通用航空公司,並於2008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至2011年9月9日,公司實現連續26年安全飛行,為國內通用航空業最長的安全記錄。
(2)產業集團是擴展閱讀
公司以直升機運營為主要業務領域,擁有S-92、S-76C++、S-76A++、BELL212、BO105等型號直升機13架。公司下屬的太原航空攝影有限公司擁有空中國王SKB200、Y5B等固定翼飛機5架,裝備目前國際先進的航空攝影及測量設備。
經營范圍:石油服務、醫療救護、通用航空包機飛行;直升機引航、漁業飛行、直升機機外載荷飛行、人工降水、航空探礦;空中游覽;航空器代管;航空攝影;海洋監測;空中巡查;城市消防;氣象探測;空中廣告;科學實驗;航空噴灑(撒)。
⑶ 長虹集團六大產業集團是什麼
長虹集團六大產業集團:
軍工產業集團
多媒體產業集團
家用電器產業集團
零部件產業集團
數字營銷產業集團
信息科技集團
⑷ 什麼是產業集團
1,生產型企業:從狹義來講,有實物產品產出的企業應該為生產型企業。從廣義來講,一切社會組織將它的輸入轉化為輸出的過程為生產,也就是說只要有這個過程的企業就為生產型企業。
2,所謂企業,是指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依法成立的基本經濟組織。工業企業是最早出現的企業,它是指為滿足社會需要並獲得盈利從事工業性生產經營活動或工業性勞務活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並且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製造類企業,負責生產一些零部件的企業都為生產類企業。一些加工類工廠也算。在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中,產業主要指經濟社會的物質生產部門,一般而言,每個部門都專門生產和製造某種獨立的產品,某種意義上每個部門也就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等。
⑸ 什麼是產業集團
信息產業集團
所謂信息產業集團,是指一批具有共同利益的信息企業和准信息企業,按照一定章程,通過不同的聯系方式自願組織起來的一種信息商品生產經營聯合體。在理解信息產業集團的涵義時,我們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1)信息產業集團是一種專門的經濟組織;
(2)信息產業集團是一種經濟聯合體;
(3)信息產業集團中的信息企業具有共同的經濟利益;
(4)信息產業集團可以有不同的聯系方式。
⑹ 中蘊馬產業集團是做什麼的呀
主要從事「馬產業、馬文化、馬科學」全產業鏈為一體,涵蓋馬食品、馬生物製品、馬日化用品、馬生活用品、馬文化製品、馬醫療用品等全產業鏈產品研發、檢測、生產基地和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⑺ 重慶市國有八大產業集團是哪八大
希望對你有幫助!一.重慶過去的五年,是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鄉面貌變化巨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承前啟後影響深遠。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作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富民興渝步伐,努力構建和諧重慶,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 重慶奧體中心。體制改革政府職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不斷轉換、調適。重市致力於減少行政層級,構建了「市―區縣―鄉鎮」三級管理體系,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建立起適合特殊市情的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直轄市管理新體制。不斷強化「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意識,在全國率先對政府管理中的許可、登記、收費、認證、裁決、處罰、強制等政務行為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規范,下放了一批行政管理許可權,精簡了61%的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了53%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改善了發展「軟環境」。推進政務管理創新,建立健全了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集中民智,從源頭上解決了決策不當、盲目決策和隨意決策以及責任不清等問題。大力弘揚「紅岩精神」、「三峽移民精神」,培育和樹立「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人文精神,成功應對了百年罕見的特大旱災等一系列重大挑戰。在全國首創並推行行政首長問責制,近三年,共啟動問責49例,追責領導幹部89人,增強了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法治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構築了堅實的基礎。經濟發展五年來,我們扎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綜合經濟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全市經濟總量接近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翻一番,地方財政收入翻兩番多,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兩倍。五年來,我們著力健全更具活力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和對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動力明顯增強。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之一,直轄之初,國有企業歷史包袱沉重,結構性矛盾突出,資產負債率高達80%。為了「浴火重生」,全市組織了國企改革攻堅戰。在經歷了刻骨銘心的陣痛之後,國有企業實現「鳳凰涅槃」,2000年,全市國有企業實現整體扭虧為盈,部分國有企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工業強市」戰略催生了新型工業化發展思路。高新技術、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資源加工、都市工業和勞動密集型工業「六大支柱」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工業經濟總量、工業集中度、工業經濟效益和質量、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通過10年打拚,全市工業投資凈增了5.7倍,市屬重點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376億元,工業經濟步入了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佔全市經濟比重已經超過一半。財政金融、投融資體制及壟斷行業等各項改革成效明顯,農村綜合改變深入推進,經濟秩序持續好轉。探索直轄市行政管理新路子邁出較大步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取得成果。新型工業化道路越趟越寬。2006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1234億元,是1996年的3倍,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佔比達到35%。2000年工業企業整體扭虧為盈,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的利潤是2000年的9.9倍。產業競爭力躋身全國第六位。在盤活國有企業的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得到盡情釋放。10年間,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提高了28.2個百分點,達到53.1%。非公有制經濟提供的就業崗位由1996年的337.3萬個,增加到2006年的605.7萬個。全市70%以上的城鎮下崗職工在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再就業。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與周邊地區、沿海發達地區和港澳台合作全面加強。成功舉辦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等重要國際性會議和一系列大型經貿活動,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重慶,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對外開放成效顯著,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正悄然崛起。直轄後,一年一度的「中國?重慶投資貿易洽談會」和「三峽國際旅遊節」,從區域性活動逐漸演變成融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國際化盛會;亞洲議會和平協會第三屆年會(AAPP)在重慶舉行,重慶給了亞洲一個驚奇;全球著名的《商業周刊》「CEO真知灼見論壇」在渝舉辦,帶來世界青睞的目光;100多位市長出席的亞太城市市長峰會,讓重慶再次為世界所刮目;還有亞洲足球杯、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首腦會、世界銀行信息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