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董明珠被擠出十大股東名單了嗎
5月8日,格力電器對2017年年報作出補充更正公告,更正黃輝職務為執行總裁。而在格力電器今年「五一」前發布的2017年報中,黃輝的職務為常務副總裁。與此相對的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已有一年未加持格力股份。這種悄然變化引起了坊間的諸多猜測。
5月31日,董明珠的任期就將到期,而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也將召開。此前,曾有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格力電器還離不開董明珠,而格力電器市場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一直表示「不了解相關情況」。
『貳』 格力電器股權激勵計劃是否有助於股東財富最大化
是的。關鍵看股權激勵機制是如何分配的。格力電器股權激勵採用的的股權激勵方式專是限制性股票,其風險相對屬較小,一般試用成熟性企業。公司實行股權激勵所需的股票來源有兩種,一是定向發行,二是回購本公司股份。格力電器實行的的股權激勵來源於第一股東珠海格力集團,格力電器股權激勵的對象有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業務骨幹及控股子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通過格力電器股權激勵計劃的分析,可以為其他企業在設計股權激勵計劃時提供一些啟示。對於這個案例,騰訊的眾創空間得到一些啟示,使得眾創空間更好更快的發展。
『叄』 要做格力二股東 姚振華還得砸多少 繼續增
2016年12月03日 02:02 【源自網路】
寶萬大戰的硝煙尚未散去,「野蠻人」又將敲響格力電器(000651.SZ)的大門。
11月30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證實了前幾日股價大漲背後,姚振華掌舵的寶能系資本確實在持續舉牌,持股比例已接近5%的舉牌線。12月2日,格力電器收盤價為28.76元,比前一日下滑6%。
收購新能源汽車失敗,讓寶能系抓住了狩獵格力電器的好時機。與此同時,大股東格力集團的一系列人事變動也讓格力電器處境微妙。在這敏感時刻,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格力電器將如何應對「野蠻人」的入侵呢?
8天拿下「三股東」
成為格力電器的第三大股東,「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只用了短短8個交易日。
格力電器的公告顯示,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 2016 年 11 月17日公司股票復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間,大量購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從三季度末的0.99%大幅上升至4.13%,由第六大股東一躍成為第三大股東。
公告同時顯示,目前前海人壽尚未達到持股5%的披露標准,公司也尚未獲悉其後續投資計劃和投資目的。
成為格力電器的第三大股東,前海人壽則花了約47億元人民幣。
以格力電器目前總股本為60.16億股計,前海人壽增持的3.14%比例相當於1.89億股的格力電器股份。而公告中的8個交易日中,格力電器的平均收盤價為24.88元。
前海人壽大舉增持格力電器,發生在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遇阻、定增方案流產之後。
10月28日,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定增收購方案遭到臨時股東大會否決。兩天後,格力電器以調整收購方案為由申請停牌。最終格力在11月16日宣告終止收購計劃,11月17日起股票復牌。
但在復牌後,格力電器的股價上漲迅速。
11月28日晚間,格力電器宣布,其股價在2016 年 11 月 17 日至 11 月 28日期間漲幅累計達到 27%,換手率則達到 32%。深交所於當天要求格力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
姚振華和他執掌的寶能系則隨著這番核查浮出水面。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姚振華。
在經過寶萬大戰的熏陶後,資本市場對姚振華以及他掌舵的寶能系資本並不陌生。
「寶能系」在增持萬科至第一大股東的道路上,不僅與以王石為代表的萬科管理層數度激烈交鋒,也引發了外界對其「野蠻人」身份的巨大爭議。
離二股東還有多遠
對於「野蠻人的入侵」,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5月19日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曾表態稱,不會有「野蠻人」進入格力,格力是製造業公司,與萬科有本質區別。
但在格力電器公布審核結果前,外界已有其被險資盯上的觀點。長城證券收購兼並部總經理尹中余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格力電器與萬科極其相似的一點就是,管理層不擁有絕對控制權,公司股權也極度分散,同時公司擁有著極好的現金流和利潤能力,但市盈率卻偏低。」
格力電器的2016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格力系股東的持股比例僅為27.87%。而後5位股東的持股比例都不超過1%。此外,格力電器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達到141.62億元,流動資產的貨幣資金則達到972.34億元。同期,格力的ROE為22.57%。
事實上,前海人壽在2015年第四季度已經「盯上」格力電器。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格力電器財報發現,前海人壽旗下的保險產品「海利年年」在2015年四季度末以1.14%的持股比例,首次躋身格力電器第六大股東。2016年一季度,前海人壽-海利年年繼續增持格力電器股份至1.5%,成為其第四大股東,但隨後發生減持。在2016年三季度末,前海人壽-海利年年的持股比例降至0.99%,重回第六大股東的位置。
目前尚不清楚前海人壽是否進一步增持格力電器,但如果其想在格力電器中更進一步成為第二大股東,花費則要比此前的增持成本更高。
據業內人士粗略計算,前海人壽至少要增持2.88億股,才能與由格力主要經銷商共同投資成立的二股東京海擔保持有的8.91%的股份比例相當。以12月2日格力電器28.76元的收盤價計算,寶能系想成為二股東,至少還要掏出83億元人民幣。
尹中余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目前險資頻頻舉牌,除了資金量比較大外,從整個配置上講今年債券不太好,由於美國加息,回報率達不到預期。險資就要去找大盤藍籌績優股去投。
他認為,寶能轉過來投資格力是對的,格力在製造業有價值。但也不排除它是借格力最近的事件來推波助瀾,博得市場關注。
寶格之爭的風險
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失敗,對寶能系來說是一個進入的好時機。
有觀點認為,假如格力收購銀隆的配套募資方案通過,寶能系舉牌帶來的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在這份被否決的融資方案中,格力電器宣布向格力集團、員工持股計劃等認購對象增發不超過97億元人民幣。其中,員工持股計劃的認購金額為23.74億元,認購股份不超過15249.81萬股。
中金公司此前也發布研報分析稱,如果格力收購銀隆的增發方案被通過,支持管理層的股份將超過43%,不適合被舉牌。
而在收購銀隆失敗的同時,格力電器大股東格力集團也發生了一系列人事變動,令外界對格力電器與大股東間的關系有所猜想。11月11日晚間,董明珠在10月18日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消息傳出。11月22日,珠海市國資委任命70後的周樂偉接任格力集團董事長和黨委書記。
在寶能系兵臨城下的同時,格力電器的高管和董事也在11月17日復牌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增持。
公告顯示,在2016年11月17日至2016年11月28日期間,格力電器副總裁、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望靖東共買入155800股,以上文提到的24.88元的平均收盤價粗略計算,花費接近390萬。此外,格力電器董事徐自發及其家人共買入784800股,耗資則接近兩千萬。公告顯示,徐自發同時為京海擔保的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前二十大股東名單中,董明珠已位列第九,比三季報中提前一位。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格力在11月24日宣布的全員加薪也是格力阻止險資進入的手段之一。據測算,格力7萬員工將使格力電器每年增加至少8.4億元的支出,在短期內能夠降低公司利潤、減少股東分紅。
但隨著前海人壽的持股接近5%,寶萬大戰的一幕是否將會在格力電器上演?董明珠此前曾在采訪中表示,任何人接手,只會把這個企業搞垮不會搞好。
有金融業從業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他認為寶能舉牌格力還是看好權益類資產。他分析稱,安邦和寶能在業內人士來看風格比較激進,找的都是分紅比較多、基本面比較好的企業去投。
尹中余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企業對險資的高度警惕緣於國內企業的股權比例稀釋太厲害,又沒有毒丸計劃和打擊惡意收購體系。
但他也認為,寶萬大戰在格力電器上演的可能性並不大。他表示國資身份的格力集團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大股東身份。假如前海人壽的增持存在威脅,格力集團也會隨之增持。他同時說:「前海人壽在萬科這些企業的投入已經很高了,還有沒有資金投入格力電器這么大的盤子呢?」
『肆』 格力電器最大股東是
格力電器最大股東來是珠海自格力集團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
持股量:109,625.56萬股
持股比例:18.22%
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
持股量:53,602.22萬股
持股比例:8.91%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
持股量:49,045.43萬股
持股比例:8.15%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量:20,948.20萬股
持股比例:3.48%
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
持股量:17,963.90萬股
持股比例:2.99%
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持股量:8,448.30萬股
持股比例:1.40%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005L-FH002深
持股量:5,347.42萬股
持股比例:0.89%
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
持股量:5,045.71萬股
持股比例:0.84%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八組合
持股量:4,898.40萬股
持股比例:0.81%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一組合
持股量:4,763.96萬股
持股比例:0.79%
以上數據來源於證券之星
『伍』 格力和美的歷史的不同
1、產業調整中,三大家電巨頭的不同並購路徑
2015年家電行業遇冷,據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15年1-12月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4 萬億元,累計同比下降0.4%。而據中怡康測算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空調市場零售額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三大白電中僅洗衣機實現微增長,零售額增幅約1.8%。
中國白電三大格力、美的、海爾的營收均出現下滑。根據三家公司2015年年報:
海爾2015年總營收為897.4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36.75億元,同比下降15.01%。
格力2015年總營收為977.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23.14億元,同比下降12.95%。
美的2015年總營收下降1384.41億元,比上年同比下降2.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反而上升15.14%,達1091.13億。
而在空調市場收到了巨大沖擊的情況下,格力所收到的影響最為顯著,總營收下降接近30%,但凈利率上升2.37%達12.55%,明顯領先其他兩家公司。
市場普遍認為家電行業將會面臨新一輪的產業調整,但國內家電市場整合的空間已經不大,因此未來目標將主要集中在國際整合或者產業轉型和升級上。進入2016年,海爾、美的、格力相繼發布並購方案,其並購標的背後隱含的未來發展戰略也各有不同。
1.1 海爾收購GE家電
交易方案
預案時間:2016年1月16日;
標的公司:通用電氣家電業務(GEA);
標的作價:5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54.44億元);
支付方式:全現金支付;
資金來源:上市公司自籌資金,及通過申請並購貸款等多種融資方式獲取的資金。本次交易所使用的並購貸款金額不超過交易對價的 60%;
上市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2013年417,401.74萬元,2014年5,337,54.10萬元,2015年4,300,76.05萬元;
標的過去3年凈利潤:2015年-5,795百萬美元,2014年15,345百萬美元 2014年13,355百萬美元;
業績承諾:無;
交易進程:已實現並表。
1.2 美的連續收購東芝家電、庫卡集團、義大利Clivet
美的集團上半年公布的跨境並購除了最受關注的收購德國庫卡,還有收購日本東芝家電,和義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
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交易方案
草案發布時間:2016年5月26日;
標的公司:除MECCA外其他擬接受要約的股東所持有的庫卡集團股份(最低意圖持股比例為30%以上);
交易方式:115歐元/股的價格進行全面要約收購;
標的作價:若庫卡集團除 MECCA 以外的其他股東全部接受要約,收購總價約292 億元人民幣;
支付方式:全現金支付;
資金來源:銀團借款和自有資金;
上市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 2015年1,270,673萬元,2014年1,050,222萬元,2013年531,746 萬元;
標的公司過去3年凈利潤:2016年1-3月21.1百萬歐元,2015年86.8百萬歐元,2014年68.1百萬歐元;
業績承諾:無;
交易進程:尚需通過美國CFIUS和DDTC的審查,前述政府審批最遲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1.3 格力收購珠海銀隆
交易方案
標的:珠海銀隆100%股權;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以15.57元/股的價格發行83,493.90萬股,合計作價130億元;新發股份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12.19%;
標的歷史凈利潤:2014年度扣費歸母凈利潤-2.65億元,2015年度扭虧為盈,全年扣非歸母凈利潤4.33億元,2016年1-6月扣非歸母凈利潤3.22億元;
業績承諾:2016年-2018年經審計的實際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2億元、10億元和14億元;
募集配套資金:15.57元/股的價格,鎖價發行不超過62,263.29萬股,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96.94億元;
募資用途:擬全部用於珠海銀隆的建設投資項目;
認購方:格力集團、銀通投資集團、珠海拓金、珠海融騰、中信證券、孫國華、招財鴻道、格力電器員工持股計劃。
交易進程:股東大會募集配套融資相關等議案未能獲得通過,目前正在著手修改方案。
2、不同並購選擇帶來的收益與其背後的驅動力
2.1 海爾和格力並購獲得顯著成效
海爾和美的的海外並購都給其帶來了十分可觀的並表業績:
海爾收購GE家電的交易於2016年6月6日完成,至9月底GE家電貢獻收入143.5億元,貢獻歸母凈利潤3.17億元。
美的收購東芝家電80.1%股權的交易於2016年6月30日完成交割,第三季度因合並東芝家電增加主營業務收入38.73億元人民幣,增加歸母凈利潤1970.2萬元人民幣。
美的和海爾的並購都已獲得顯著的成效,但格力的並購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礙。
2.2 格力電器並購受阻,公司股權架構成為最大的誘因
2016年10月30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公布10月2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結果。結果顯示,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中關於募集配套融資的部分全部被否。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股權攤薄問題。
小汪@並購汪在《格力百億配融被否,董小姐VS中小股東? | 小汪天天見》一文中總結過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三大訴求,除了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需求外,剩餘兩大訴求均與格力電器的股權架構息息相關:
格力股權分散,面臨「野蠻人」入侵壓力,存在鞏固控制權需求
格力電器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僅18.22%,2015年曾面臨險資入侵,中國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保險均曾大幅買進。主要競爭對手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關聯企業持股比例一度逼近董明珠。
格力電器曾有MBO意向,管理層希望通過交易提高對公司的控制力
格力電器管理層和公司國有控股股東格力集團在公司發展上曾經產生不少分歧。以董明珠為首的格力電器管理層一直希望能夠提高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
反觀美的集團和青島海爾,則並不存在這兩方面的問題。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力電器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青島海爾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美的集團2016年三季報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
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的創立時間相近,發展過程也多有相似,最初也均為國資背景。但最終卻形成了不同的股權架構,出現如今這樣迥異的並購路徑。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3、復盤股權變動歷史:從格力困境到美的、海爾的成功「MBO」
3.1 格力困境:公司股權架構隱含的內憂外患
格力集團創立於1985年,前身是珠海特區發展經濟總公司,而目前為人所熟知的「格力」一般指的是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前身為珠海海利空調廠。
格力電器很快發展為國內空調銷量第一的龍頭企業,並於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整個發展期間,一直伴隨著公司管理層與公司國有控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其中兩件事將雙方的矛盾逐漸透明化。
一是在格力電器成功樹立品牌後,格力集團將格力品牌授權給旗下其他子公司,生產同質化產品,與格力電器爭搶市場份額,引發了格力電器方面的不滿。2001年時任總經理朱江洪曾提議格力電器收購格力集團旗下類似子公司,但遭拒絕。直到2004年,雙方才達成交易。
二是格力集團曾經試圖將格力電器出售給國際空調巨頭、世界500強企業美國開利。當時曾有媒體報道稱,格力電器管理層直至開利准備前往格力電器進行盡調,才得知格力電器將被出售。當時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朱江洪接受采訪時表示,「格力電器對於將企業轉讓給外資公司十分擔憂」。
但2005-2006年適逢國企改制,按照證監會股權分置改革意見中的規定,格力集團在改制一年內不能轉讓格力電器的股份,一年後轉讓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圍以內,使得收購最終未能成功。但在控股股東的高壓之下,格力電器未能如美的、海爾一樣借國企改革完成MBO,留下了目前依然由國資控制公司的股權架構的基礎。
同時,由於格力集團在股權分置一年後開始逐漸減持套現,最終目前作為控股股東僅持有上市公司18.22%的股權,給公司留下了股權分散的隱患。
3.2 美的、海爾:艱難MBO解決公司產權問題
美的集團:國內首家成功MBO上市公司
美的集團的前身是創始人何享健等人集資創辦的塑料瓶蓋生產廠,1980年開始生產風扇,此後相繼注冊「美的」商標和進入空調行業,並於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美的進行事業部制改造,引入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企業管理體系。但創始人何享健一直對公司產權問題可能對公司未來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於是在2000年推動美的管理層和工會組織共同組建了美托投資。
美托投資於2000年5月以2.95元/股的價格協議受讓當地鎮政府下屬公司持有的美的法人股,2001年1月再次以3元/股的價格再次協議受讓。兩次收購共計獲得美的22.19%的法人股,耗資約3.21億元。最終美托投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美的管理層完成了對美的集團的MBO,美的成為國內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也形成了美的目前的股權架構的「初始版本」。
青島海爾:持續數年的股權激勵和「MBO」之路
青島海爾創立於1984年,前身是青島電冰箱總廠,張瑞敏作為廠長接手時,這家工廠已經虧損147萬元,瀕臨破產。張瑞敏接手後嚴格進行品控,還留下了因冰箱質量不過關下令員工親手「砸冰箱」的美談。
此後海爾憑借出色的品控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發展成為冰箱企業龍頭,1997年總營收就突破百億,同時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也開始了長達數年的「MBO」之路。
2000年-2004年,海爾一直致力於提高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而所謂「MBO」也引發了著名的關於國有資產流失的論戰,後來被總結為「郎顧之爭」。但海爾在論戰中始終保持足夠的低調和沉默,並表示公司的屬性是「集體企業」而非「國有企業」。
但正是一系列的股權激勵和「MBO」措施,將管理層對海爾的控制權提升到目前的情況。
4、從差點被世界500強收購,走到成為世界500強之一,中國企業依然任重道遠
4.1 美的與海爾的發展史上,並購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的通過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2004年-2005年相繼收購現代電器和金科電器等家電企業。同時開始就通過收購美泰克國際投資,間接控制另一家電巨頭榮事達50.5%的股權,將公司業務向冰箱等領域拓展,並於2008年完成對榮事達的整體收購,同年收購另一國內冰箱龍頭企業華菱集團,並購洗衣機龍頭企業小天鵝。
海爾集團則從一開始就提出「激活休克魚」的理論,並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國內相繼並購紅星電器和菜陽家電等數十家公司。同時很早就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從2002年開始就和日本三洋電器合作,此後分三次收購了三洋在日本、東南亞等地的家電業務,進行逐步整合消化。還在2012年收購紐西蘭家電巨頭Fisher & Paykel。
4.2 格力電器發展史少有「並購身影」,資本結構差異導致處境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格力電器的歷史上少有「並購」這一關鍵詞的出現,此前最為著名的一次「並購」是差點被格力集團賣給美國開利。此次130億收購珠海銀隆,已是格力史上最大的一次並購。
小汪@並購汪查閱三者2016年三季報發現,美的集團賬面貨幣資金為185.84億元,青島海爾賬面貨幣資金為198.67億元,而格力電器的賬面貨幣資金高達972.34億元人民幣。然而在並購的表現上,前二者在舉債收購國際產業龍頭,進行產業鏈的拓展和升級;格力則在發行股份收購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企業,謀求轉型的同時,也要兼顧公司控制權方面的「外憂內患」。
這樣的情形,固然和企業家個人管理風格和發展中形成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但其中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也絕對無法忽視。美的和海爾在艱難的「MBO」過程中雖然面臨了諸多爭議,但確實解決了企業產權問題給公司帶來的隱患。而格力電器管理層和控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則難免使公司的發展受到掣肘,最終造成了如今格力電器與其他兩者截然不同的處境。
然而即便在不斷跟控股股東進行博弈,面臨了諸多的「外憂內患」,格力電器的業績和盈利能力都不可否認地十分出色。
格力電器從當初差點被世界500強收購,走到了今天,成為世界500強之一。而兜兜轉轉,當初差點收購了格力的美國開利,其旗下拉美業務則被格力電器的最有利競爭者美的集團收入囊中。
『陸』 決定公司發展方向是大股東全體股東還是小股東
理論上來說決定公司發展方向的是公司全體股東,也就是股東大會來決定,可是現實是由公司的大股東提議公司的重大發展事項,然後由股東表決
『柒』 當時選舉格力董事長職位,董明珠是靠什麼說服別人選她的
本次格力電器大股東格力集團推薦的四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之中的三個均為格力電器現任高管,分別是現任董事長董明珠,執行總裁黃輝,副總裁、財務負責人和董事會秘書望靖東,以及格力集團常務副總裁張偉,顯示出對格力電器現任高管團隊的支持。
在大股東已表達對董明珠的支持,業績又實現了董明珠的諾言,格力的員工又十分擁護董明珠的情況下,柏穎科技認為有足夠的理由讓中小股東最終會選擇支持董明珠,畢竟在董明珠的經營管理之下格力保持了20多年的國內空調老大的位置,並持續賺取了豐厚的利潤,顯然選擇董明珠將是更穩妥的選擇。
『捌』 格力大股東為何偏偏選新能源汽車
近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格力集團擬向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上市地位為目的。此次格力集團看上的長園集團,旗下有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智能工廠裝備及智能電網設備三大業務板塊。2017年,長園集團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6億元,其中,這三大業務板塊分別佔比27.67%、33.02%和39.31%。
有數據顯示,格力集團去年營收約為1500億元,格力電器的營收為1482億元。也就是說,格力電器為格力集團貢獻了大部分營收。
「除去格力電器之外,目前格力集團基本就是一個控股公司,沒有實質性業務,而其也需要迅速開展新業務,降低對格力電器的依賴。」一位接近格力集團人士透露。
同時,長園集團方面給出的信息,也透露出格力集團對新能源業務的興趣。長園集團董秘倪昭華對外表示,格力集團要約收購長園集團,是因為看好公司三大業務板塊。對於雙方是否會共同聯手涉足汽車產業鏈,其並未正面回應。
來源:中國經濟網
『玖』 格力股東有多少個股東
000651格力電器;根據該上市公司一季報,截止2018-03-31,股東人數為435,187
『拾』 格力電器案例分析 為什麼大股東的董事人選周少強落選
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