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賽赫智能怎麼樣,是什麼公司
一家科技類公司,產品說有低碳節能的概念,符合現在新能源的汽車的發展趨勢。
簡介: 2008年10月28日,公司前身賽赫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14年6月26日,公司名稱變更為「賽赫智能設備(上海)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30日,公司更名為賽赫智能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澤晨
成立時間:2008-10-28
注冊資本:3931.073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3000745547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寶山區同濟支路199號4幢3號樓234室
③ 上海市智能製造產業園有哪些
八家智能製造特色產業園區介紹
(一)機器人產業園
機器人產業園聚焦「全」:產業鏈條全、產品類型全、行業覆蓋全,以機器人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為目標,重點推動全系列機器人產品在本市重點行業的集成與應用,力爭將機器人產業園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機器人產業集群。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位於寶山區,佔地面積3.09平方公里,園區重點聚焦「機器人+智能製造」特色產業,集聚了發那科、快倉、鑫燕隆、賽赫智能、伏能士、眾宏自動化等智能製造、機器人領域企業200餘家。2018年獲批授牌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上海市機器人研究與轉化功能性平台。目前,園區正在積極推進發那科三期、快倉總部、福然得、羿鵬軌道等23個總投資達70億的重點產業項目,傾力構建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的上海機器人產業高地和產業集聚發展標桿區。
(二)外高橋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
外高橋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聚焦「高」:技術標准高、產業定位高、國際化水平高,以高效率的服務,吸引國際高端產業落戶,以最高標准,打造集展覽展示、模擬加工、保稅交易等於一體的國際最高水平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外高橋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位於浦東新區外高橋,規劃用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產業園充分利用自貿區國際貿易便利化優勢,以集聚精密數控機床、工業自動化設備、智能機器人、3D 列印、高精密檢測等產業和技術為目標,為入駐的智能製造企業提供保稅展示與演示、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撥、貿易代理、檢測認證、專業培訓等為核心的服務,推動形成更加完整、更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高效的服務、豐富的物業形態吸引了大批國際行業領軍企業入駐,截至目前已集聚了來自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50家會員客戶。
(三)閔行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閔行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基地聚焦「智」:智慧研發、智能製造、智網服務,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手段,全流程賦能於總部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網路化服務,打造集總部、研發、製造、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園區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西區拓展1.14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約4.6平方公里,重點聚焦「高端裝備智造、生物醫葯、新材料和人工智慧」,按照上海市2035總體規劃,在「土地零增加」的前提下,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力爭平均每平方公里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稅收、產值翻一番,企業數量由目前的約70家減少至50家左右,發展的集約性顯著提升,實現「再造一個閔行開發區」的宏偉目標。
(四)中以(上海)創新園
中以(上海)創新園聚焦「創」,基於「聯合創新研發、雙向技術轉移、創業企業孵化」的功能定位,提供輻射長三角的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打造「宜創宜業宜居」國際創新合作示範區,力爭成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新的增長極。中以(上海)創新園位於普陀區西北部,依託上海中心城區轉型升級的示範區——桃浦智創城。園區北起滬嘉高速公路,東至真北路,南鄰滬寧鐵路,西至外環線,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
中以(上海)創新園承載國家戰略,將發揮上海和以色列各自優勢,產業聚焦「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醫療健康與生命科學,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等領域,為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的以色列等國際創新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與中國市場、資本、產業對接的一站式服務。支持中以雙方創新機構和創業團隊通過「聯合創新研發+雙向技術轉移+創業企業孵化」等方式,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共贏發展,打造成宜創、宜業、宜居的國際創新合作示範區,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一是新業態:圍繞園區產業定位,重點關注優勢項目,著重於創新理念的開發;通過合作平台,主動發掘、培育和吸引國際創新資源。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全產業生態鏈。二是新模式:園區通過與以色列相關孵化器加強合作,積極探索國際技術轉移轉化的具體實施路徑,包括創新性地提出供給側需求的創新研究計劃,根據企業需求,定向研發相關產品等。
④ 請 問:賽赫智,能有哪 些客 戶
內部員工來作答,客戶現在有豐田,日產,通用,福特,現代,菲亞特,三菱等十幾家,主要服務的客戶既包括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福特、豐田、江鈴、長安、吉利等車企。境外銷售以歐洲和美洲的車企為主。
⑤ 賽赫智能的研發能力怎麼樣
賽赫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形成了「核心技術→部分核心部件/軟體→部分核心設備→系統集成」的業務體系,每年投入大額研發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