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趙丹的個人成就
《北京慈善義演》
2009年6月25日,流行之王邁克爾.傑克遜猝然離世。世界為之顫栗,許多人心痛哭泣。
摯愛MJ的趙丹不敢相信這個噩耗,他關掉了電腦,關掉了手機,他把自己關在家裡,不願再看到再聽到那令人心碎的消息,縱然如此,他依然會在深夜裡哭醒。一個多月後的8月12日,邁克爾傑克遜中國網決定在北京星光現場音樂廳舉行「 將愛傳遞」 紀念MICHAEL JACKSON慈善演出。趙丹作為重磅表演者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義演。從成都到北京的機票和食宿他全部自掏腰包,這裡面還包括兩個舞伴的全程費用。
8月12日的北京星光現場成了名副其實的閃耀著MJ星光的真實現場。一曲《Dangerous》,一曲《JAM》讓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邁迷們含淚高呼「Michael!!Michael!」。
鳳凰衛視、東南衛視、搜狐、網易、央視網娛樂頻道、WaTV 、 BTV 等眾多媒體都對本次慈善義演進行了跟蹤報道,而趙丹又一次成為了出現頻率最高的那個身影!
《This Is It 中國首映禮》
2009年10月28日凌晨,由MJ生前錄數百小時的綵排錄像剪輯而成的紀念電影《This is it》在全球75個國家同步上映。
10月27日晚,《This is it》中國首映典禮暨千人追念儀式在北京傳奇時代影城隆重舉行。眾多影視界明星及歌手紛紛出席,其中包括著名導演賈樟柯、歌手張傑、蘇醒、女星陳數、江一燕、導演馮德倫,以及熊汝霖和吳瓊等。
而趙丹作為特邀嘉賓出席首映禮並進行了現場表演,他形神兼備的表演博得現場觀眾的掌聲與尖叫,許多觀眾感動得淚灑現場!
首映禮後,公眾和媒體評論最多的除了電影本身,就是趙丹了。他的舞蹈和神情深深征服了太多的人,也給了太多人溫暖的安慰。他們失去了MJ,但是,他們至少能擁有趙丹這樣的出色舞者,他們願意相信那一刻在台上的就是MJ!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趙丹:中國的MJ。
除了國內各大媒體,許多國際知名媒體,如法新社、美聯社、露透社、CNN、巴基斯坦PTV….等都對首映禮進行了報道,而趙丹成為了諸多報道的重心,「酷似MJ的中國舞者」成了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片語。
《北京衛視2010環球春晚》
2010年2月15日(大年初二)以「牽手世界,歡動五洲」為主題的環球春晚在北京衛視隆重播出,同時,晚會還通過北京電視台國際頻道向全球播出。
趙丹受邀賓獻上了MJ的經典舞蹈《Dangerous》。節奏感十足的舞姿、恍若MJ本人的神形引發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與聲聲驚嘆,使現場氣氛極為熱烈!
晚會播出後,北京衛視接到來自各地的電視觀眾打進的電話,迫切的想要了解趙丹的更多情況。很多觀眾都非常激動地表示不敢相信所看到的表演,他們更不敢相信在中國有這么神形兼備的MJ舞者。
在環球春晚上與趙丹同台表演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表演者:俄羅斯高音王子維塔斯、中國民族歌手湯燦、中國人氣歌手張靚穎、新加坡歌手林俊傑、人氣偶像蒲巴甲、俞灝明、日本歌手喬山中、德國歌手海因切、來自北極圈的原生態舞蹈藝術家「因紐特人」、阿根廷的探戈舞冠軍、以及百老匯著名演員傑里米(JEREMY)等。
晚會之後,許多媒體把目光投向了趙丹,並競相進行了關於趙丹的報道。如人民網、新浪、搜狐、網易、星聞30分、鳳凰衛視 、台灣新聞播報 、CNN、英國 泰晤士報、俄羅斯TNT電視台…..等國內外媒體,再次引發了MJ狂潮。
⑵ 趙丹生平
趙丹的父親在南通開設影戲院,少時受家庭熏陶,酷愛藝術。中學時代,曾與好友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過一些進步話劇;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專攻山 趙丹
水。其間參加了美專劇團、新地劇社和拓聲劇社,並積極參與「左翼劇聯」的活動,改名「趙丹」,深入工廠、市井、學校,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導演李萍倩看中,在無聲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紈跨子弟,從此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了《上海二十四小時》(1933)、《時代的女兒》(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兒經》(1934)、《空谷蘭》(1934)、《鄉愁》(1934)、《落花時節》(1935)、《熱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時節》(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於他熱愛表演藝術,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極有表演天才,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 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劇《娜拉》中飾演海爾茂、《大雷雨》中飾演吉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羅密歐。在影、劇兩個方面,均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話劇演員和電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中國電影史上經典影片《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在《十字街頭》中扮演失業大學生老趙,刻畫了這個天真、純朴、熱情,並帶有幾分傻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馬路天使》里,趙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從生活出發,經過概括提煉,真實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淳厚質朴、又愛自作聰明的吹鼓手小陳的形象,受到廣泛贊許,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劇三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日,並於1939年參加影片《中華兒女》的拍攝。1939年6月,他與徐韜、王為一等前往新疆開拓進步戲劇工作,後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監禁,系獄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並導演了一部諷刺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下山摘桃」進行掠奪,標榜接收,實為「劫收」的影片《衣錦榮歸》。 1948年後,在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他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肖老闆最負盛名,他把這個生活在舊社會都市裡的小市民典型,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趙丹
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和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等,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他飾演的李時珍,付出了艱巨而創造性的勞動,准確地把握了李時珍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隨著年齡的遞增和環境的變遷,把角色青年時的稚真倔強,中年時的執著追求和進入老年後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細致入微,形神畢肖;他飾演的林則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國寫意畫中大落筆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全局在胸,張弛有致,感情真摯濃烈,氣勢宏偉磅礴,創造了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反帝愛國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聶耳,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性格鮮明,時代感強,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烈火中永生》譜寫了一曲緬懷、歌頌革命烈士的悲壯頌歌,也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他塑造的許雲峰,是一個堅毅沉著、正氣凜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這些形象,都是鑲嵌在社會主義電影銀幕上的明珠,具有徵服觀眾的力量。 趙丹
「文化大革命」期間,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囚禁達5年之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熱情地為高等學府講授表演藝術,並不顧重病纏身,於1979年完成了《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等著作。 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大量書畫作品受到中國書畫界的珍視,《趙丹書畫選》相繼問世。 不幸的是,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灑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演出抗日救亡劇目。 1933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⑶ .趙丹.你為什麼拒絕我
說你蠢`
首先要把關系定位成「朋友」,本來是「普通朋友」,你希望成為「好朋友」,有品位的還可以要求對方成為「紅顏知己」什麼的,總之千萬不要說「追你」。
你想想,你如果根本不提「追」,那麼女孩子也就更沒機會「拒絕」你——你沒追她怎麼拒絕你?!
這樣可以減輕女孩子的心理壓力,使你們能順利的交往下去。不要幻想認識三天就答應嫁給你,要充分的交往、了解,感情不是憑空產生的。
你和女孩子開始交往,從「普通朋友」變成「好朋友」,再到「非常非常好、無話不談的朋友」,某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你「不小心」拉了她的手;「月上柳梢頭」,你突然襲擊吻了她。這時她就已經是你的女朋友了,無論她是否承認,她心理已經認為你是他男朋友了。
我知道最高明的,直到上床了都沒問過「你是否願意做我女朋友」,最後還是女孩子急了 :「你怎麼還不求我做你女朋友啊!」
所以說,千萬不要急於把窗戶紙捅破,情況越朦朧對你越有利。
⑷ 趙丹是什麼
趙丹(1915年0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趙鳳翱,原籍山東肥城人,1915年生於江蘇南通,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
少時受家庭熏陶,酷愛藝術。中學時代,曾與好友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過一些進步話劇。
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專攻山水。其間參加了美專劇團、新地劇社和拓聲劇社,並積極參與「左翼劇聯」的活動,改名「趙丹」,深入工廠、市井、學校,演出抗日救亡劇目。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導演李萍倩看中,在無聲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紈跨子弟,從此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了《上海二十四小時》(1933)、《時代的女兒》(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兒經》(1934)、《空谷蘭》(1934)、《鄉愁》(1934)、《落花時節》(1935)、《熱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時節》(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於他熱愛表演藝術,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極有表演天才,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
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劇《娜拉》中飾演海爾茂、《大雷雨》中飾演吉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羅密歐。在影、劇兩個方面,均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話劇演員和電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影片《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在《十字街頭》中扮演失業大學生老趙,刻畫了這個天真、純朴、熱情,並帶有幾分傻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馬路天使》里,趙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從生活出發,經過概括提煉,真實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淳厚質朴、又愛自作聰明的吹鼓手小陳的形象,受到廣泛贊許,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劇三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日,並於1939年參加影片《中華兒女》的拍攝。1939年6月,他與徐韜、王為一等前往新疆開拓進步戲劇工作,後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監禁,系獄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並導演了一部諷刺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下山摘桃」進行掠奪,標榜接收,實為「劫收」的影片《衣錦榮歸》。
1948年後,在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他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肖老闆最負盛名,他把這個生活在舊社會都市裡的小市民典型,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和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等,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 他飾演的李時珍,付出了艱巨而創造性的勞動,准確地把握了李時珍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隨著年齡的遞增和環境的變遷,把角色青年時的稚真倔強,中年時的執著追求和進入老年後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細致入微,形神畢肖;他飾演的林則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國寫意畫中大落筆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全局在胸,張弛有致,感情真摯濃烈,氣勢宏偉磅礴,創造了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反帝愛國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聶耳,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性格鮮明,時代感強,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烈火中永生》譜寫了一曲緬懷、歌頌革命烈士的悲壯頌歌,也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他塑造的許雲峰,是一個堅毅沉著、正氣凜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這些形象,都是鑲嵌在社會主義電影銀幕上的明珠,具有徵服觀眾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囚禁達5年之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熱情地為高等學府講授表演藝術,並不顧重病纏身,於1979年完成了《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等著作。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大量書畫作品受到中國書畫界的珍視,《趙丹書畫選》相繼問世。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灑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趙丹於1980年10月10日被癌症奪去了生命,終年65歲。
獲獎情況
曾憑《烏鴉與麻雀》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
代表作
《琵琶春怨》 《上海二十四小時》《時代兒女》 《十字街頭》 《馬路天使》 《中華兒女》《遙遠的愛》 《關不住的春光》《烏鴉與麻雀》 《林則徐》《聶耳》 《烈火中永生》
詳細資料
http://ke..com/view/42035.htm
⑸ '趙丹'個性簽名
關於成長:我一直喜歡下午的陽光。它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相信命運的寬厚和美好。我們終歸要長大,帶著一種無怨的心情悄悄地長大。歸根到底,成長是一種幸福。
關於友誼:我一路狂奔,渴望在擁擠匆忙的人群里找到一個和我相似的面孔,她和我有相似的命運。我可以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命運的參照,何去何從,不再那麼倉皇。
關於夢想:我們都要面向太陽,驕傲的活著
⑹ 著名藝術家黃宗英一生摯愛,趙丹到底有何魅力
說到著名藝術家黃宗英一生的摯愛趙丹的魅力,那就要從趙丹這個人的生平說起,趙丹(1915-1980),原名趙鳳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南通。另有同名講師教授和電視劇等。1931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國畫,後參加左翼戲劇運動,取藝名“丹”。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灑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集才華與實力於一身的偉人。
⑺ 女老闆投資明星演唱會被騙1200萬反遭報復
嗯女老闆兔子明星呀窗戶被騙了1200萬反倒報復這個台嗯不那個令人滿意了哈個明星演唱會那以後就吸取經驗教訓以後不能隨便投資了嗯女老闆兔子明星呀窗戶被騙了1200萬反倒報復這個台嗯不那個令人滿意了哈個明星演唱會那以後就吸取經驗教訓以後不能隨便投資了
⑻ 頂級廚師第二季,趙丹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奪冠。但是為什麼偏偏第二季有那麼多觀眾網友質疑,貶低趙丹
我是「不經意間的憂郁」,在此回復九五二七徐:
你的最後一句話已經表明了你主觀上強烈的偏向意識。對我來說,任何人奪冠都可以,都是應該的。看電視,看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誰奪冠?根本無所謂。「真人秀」重要的是「秀」字,而非「輸」與「贏」。自己內心中的那個「希望」給了自己可以任意貶低任何選手的最好的理由。那麼,閣下的心態是否應該擺正些呢?你是否嘗過所有選手的每道比賽菜品呢?那麼我想你不是對某位選手存疑,而是對那唯一嘗過每位選手菜品的品委的質疑。既然如此,你何必要看?又何必在這里啰嗦呢?一個對比賽中唯一可以顯示出權威性的品委的不信任,在你眼中這樣的比賽又有何種意義可言?對品委都不信任....試問你還能信任那些信任品委的每位選手嗎?心態啊...心態。你說我偏袒趙丹!?可笑之極!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在網路貼吧頂趙丹嗎?因為趙丹是唯一一位被很多觀眾懷疑、鄙視、辱罵地狗血淋頭的選手。你們....至於嗎?何以至此呢?為什麼要這樣呢?要說洪紅星的實力,我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有目共睹,心裡有數。但是,對於最終的決賽來講,洪紅星的對手偏離了他的預期所想,所以其實,他慌了,他亂了。所以,他的三道菜不是烹飪上的偏差,而是整個戰略決策的失敗。就像他在電視中自己說的那樣:「其實我更希望紀曉光可以勝出,成為我的對手。因為這樣話,我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贏他。」此話一出,還需要再說些什麼嗎?一個在最後一戰居然抱存僥幸心理,最終不如意就直接決策失誤的選手,試問,他有什麼資格摘走「頂級廚師」的榮譽頭銜?「頂廚」從頭到尾對選手都只有一個目的:考驗。通不過考驗,走人;通過考驗,留下。換言之,最終的冠軍,那唯一的一個人,與其說是戰勝了所有的對手,倒不如說是徹底戰勝了她自己,是通過所有考驗才留下的那個人。任何一位對手都是別的對手的對手,是考驗,是戰勝自己的必要條件。「頂廚」考驗、鍛煉、培養的是選手們的整體實力,單單其中一兩場比賽,根本不會真正給任何選手任何可以避開考驗的機會。所以,他們必須每場比賽都全力以赴才行,這是制度下的對所有選手潛意識下的要求。很多人不服趙丹前期獲勝後可以避開她不想面對的對手,這在許多觀眾眼裡都是「趙丹內定論」的鐵證,可是他們的主觀意識太過於強烈,以至於再次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給自己對手機會來互掐,其結果只會產生比自
己原本所想像的那個選手更強的選手。給自己機會的同時,也等同於給了其他選手可以咸魚翻身的機會。我不得不贊嘆「頂廚」的節目策劃,如此有意思的比賽制度、規程,其實才是「頂廚」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任何一位選手只有在這樣堪稱完美的節目制度中,才能更加彰顯他們自己的一切,給你一個完美的舞台,你只需要心無旁騖地跳完屬於你的那隻舞,就可以了。
⑼ 金吉列留學趙丹:揭秘如何才能成功留學
什麼叫成功留學?
如何來界定這個成功留學的概念?其實我可能要更深層的再多想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去留學?留學的目的是什麼?文憑也好,還是回國之後找工作也好,這可能是作為留學的非常淺層的,非常表象,具體化的目標。我的理解,留學出去走這么一個過程,有三個最主要的意義。
第一,是個人能力的提升。為什麼說出國會提升學生個人能力?因為我們知道國外像英美這些教育強國,它的教育質量非常高,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到那邊留學可以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技能,包括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國外的大學是非常注重個人能力培養,思辨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中國相對來說高等教育比較薄弱的地方。所以我們出去最關鍵的第一點,能力肯定會得到提升,不管知識上,還是確實的個人能力上。
第二,是國際化視野的培養。大家學習最後不管在國內讀還是在國外讀,肯定要找工作,生存是一個基本的需求。以後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是一體化的世界,這個一體化大潮現在非常洶涌,未來真正脫穎而出,能夠成功的必須是具有這些國際視野的精英們,而任何一個僅限於本土的,他的成功肯定是有限的。我們出國之後在國外,我們了解那裡的人們怎麼生活,人們怎麼想,他們的文化怎麼樣,他們政府怎麼樣運轉,他們經濟怎麼操作,這些知識了解了以後,不管做項目也好,還是做貿易也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得了解他們是什麼情況,再結合自己的情況,最後的事業肯定是成功的。
第三,是一個人生經歷的豐富。說得大一點,關於到人生最終的價值觀了。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不同的經歷的組合。當你到一個陌生的語言,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飲食,陌生的文化,一切都是陌生的環境下在那裡生存,在那裡學有所成,在那裡交朋友,在那裡享受生活,這種經歷在任何人一生都是不可磨滅的。我們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再回想那一輩子,可能這一段經歷是永遠忘不了的,使你的人生非常豐富多彩。而且有了這樣的經歷之後,在這么復雜困難的環境下都能夠克服,能夠勝出的話,以後任何難題都可以解決得了。
不管是學歷、工作,也是基於學生的能力,學生的經歷,所有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才能談到的,這三點作為留學出國最終極的三個目標。
做到成功留學該做哪些准備
「准備」這個詞兒非常好,有句俗語:上帝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想成功必須有好的准備。第一步先要出去,否則談不上上大學,但是不是簡簡單單拿一個大學offer就出去了,一定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得到他的錄取,這是第一步先成功走出去。到了國外之後,成功的在那邊學習的話,看你在國外面臨什麼樣的困難。
2011年按照統計數據是33萬人出國留學,從他們出國之前准備程度上分三大類人群。
第一大類人群,筆者稱為沖動型人群。之前可能對留學沒有特別多的想法,看到周邊朋友、親戚、同學都出去了,一個沖動想法誕生了:我要出去。而且越快越好,能盡早的出去。像這樣的學生和家長在我遇到很多,來了之後,我都會跟學生家長介紹學生現在這種情況,可能需要做什麼樣的准備。但是有一些孩子和家長,態度很堅決,或者是自我感覺非常好,學生已經准備得很好了,語言雅思已經有6.0了,可以去了,或者說現在確實不行,但是我到國外去,那邊有語言環境先去適應吧。決定權在他們,所以對於這些孩子和家長,我們也是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學校,幫他們去做申請,但是多多少少他們對留學的事情考慮得不是很多,很沖動的這么一類人群。
第二類人群稱為保守型的。這些家長和學生,對留學之前是有過思考,有過想法,但是沒有下定決心。比如這些高中家長,高考之後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目標,這時候說要出國我還是准備准備再出去,比較理性。避免出去之後的不適應,對孩子也比較負責。還有就是一些大學畢業生,想先工作看看,如果工作找得不錯,待遇各方面理想的話,先工作,以後再說,對於這些人,留學有一個想法,但是不是很堅定,或者讀碩士都是大學畢業一年兩年之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段時間,覺得還需要提高,才出國進修一下。對於這樣的家長和學生來說,預科是他們必須的一個選擇,因為在國內他們覺得簡單的語言培訓不足夠,預科能提供一個系統的課程。
第三類人群是這幾年越來越多的,我叫做它規劃型的學生和家長,他們對留學的事情想得很透,決定了大學一定要出國讀。通過對比國外的資源和國內資源通過之後,覺得國外的教育有優勢性,它的留學規劃准備可能從初中開始就有想法,到了高中從語言上,從學術上各方面進行准備,只要能想到的家長都要要做一些規劃和准備。現在在市場上這種高中的國際課程班比較多,就是為這些學生人群准備的,高中這三年,他所有的課程的設置,已經不僅僅是國內的大學了,或者說他已經不是針對國內大學,他們的課程不是准備去高考,只是滿足國內拿高中畢業證的需求,更多的課程針對海外本科學習的要求去做的准備,這些家長就會選擇高中的培訓課程班,北外這邊將國外先進的課程資源與自己原創課程,與高中做結合,為這些孩子做系統的、有指導的出國准備。
從三個人群來看,可以看到現在留學市場的目標人群,他們分化很嚴重。除了准備之外,既然市場有這三種人群,就接受現實,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況。不能說三種人群哪種沖動型就是錯的,或者規劃型就是對的,因為畢竟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所以說只能針對不同人群,可以逐步談一下怎麼去做相關的更好的准備。因為最後成功的都可以成功,都有這種成功的可能性,只不過說你之前准備的程度不同,最後付出的成本不同。比如沖動型的可能出去之後去國外讀研,經濟上要花更多的費用,時間上要花更多的時間,學生在海外經歷上要經歷更多的折磨,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去達到我們所說的能夠真正的學有餘力去享受那邊的生活。而對於有規劃的學生和家長,在後面付出成本低一些,因為在國內已經提前三年到四年做了很多充分的准備,到了國外可能很快一兩個月可以適應那邊的生活,同時他的語言、他的這種學術,各方面也沒有什麼困難。比如說我在和以為英國商學院院長聊天的時候了解到,他其實非常喜歡中國的學生,他們覺得中國學生道德倫理非常好的,道德倫理在這里的意思,中國人對學習非常認真的,把它當做一個非常大的事情去做。
事實上,在中國沒有聽說哪一個學生學一段時間就退學了,基本上高中大學爭取標准學制學完。但是國外不一樣,很多學一兩年,打打工,旅遊一下,因為學分制很靈活,學兩年學分放在這里做一些其他事情,過了兩年三年,甚至五年十年再回來再學,對於學校來說,覺得這種學生學習的道德就不是很好。中國學生不是這樣,我們到國外去留學,不管是三年英國本科,還是四年美國本科,我們希望三年四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學完,這是中國人學習態度,所以他們非常喜歡。我們學習能力,包括我們基礎知識來說,其實只要是准備好了,出去是沒有問題的。
留學申請注意事項:打開成功留學的金鑰匙
對於那些申請國外大學的孩子們來說,可能在國內能夠掌握的不多,找到某種機會我要出去了,後續可能會做很多調整。但是申請這個環節,建議這些孩子多下一點功夫,這一塊已經是最後一個能控制的階段,不能再把它失去了,申請這個階段,希望學生一是一定要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因為在申請這一方面,有兩個誤區。一個是看排名去名校,不管自身能力到什麼程度。但是即使你能夠申請到,未必是一個好事情,它出國之前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這些困難決定了學生們在國外學習,在同等里這種能夠對應的學校已經有困難的,更何況這個水平是高於你的,這幾年在國外學習都是疲於應付的話,肯定學習不好。
另外家長要求很低,能出去就OK,至於學校是什麼樣,最好沒有入學要求才好,馬上可以走掉,但是我要相信這個事情,國外教育體制很完整,如果正規學校,它的標准絕對不會降低,假如說某一個學校沒有任何入學標准,基本每個人都可以來的話,我要提醒大家這是有問題的。前一段時間美國州立大學假文憑的事件410個國際生,只有10個人符合要求,剩下400人不符合要求,最後他們校長還是教務主任,也是懷疑畏罪自殺了,這種事情,從家長要做一個判斷,不要覺得沒有門檻就是好事,那未必是好事,天上沒有掉餡餅的時候,從挑選學校,大家就要做一個控制。
還有,在申請過程中,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參與。因為現在很多機構他承諾的是家長和學生什麼都不用管,提供全套的非常周到的服務,有時包括我的學生也會抱怨,他的同學在某某其他中介機構做申請,最開始做了幾次溝通,之後把材料交上之後什麼都不用管了直接等通知,而我卻要求學生PS要自己寫,論文要自己寫。雖然自己寫很麻煩,但是我要讓他們知道像PS這種東西是非常重要的申請文件不是說一個簡單的簡歷或者把學生自己寫得多麼好,國外大學他們要看到一個故事,你要講一個關於自己非常生動的、非常真實的,而且非常精彩的故事,呈現給面試官,讓面試官覺得從學生這個人來說,綜合來看是符合他學校的要求,這樣就會錄取你。這種故事,通過三兩次的咨詢然後就讓別人去寫,我覺得這個東西很難的。幾個小時就把幾十年人生經歷寫透嗎?不可能,所以這個故事最好自己寫,當然我們可以從專業角度啟發學生,但是不應該不能代替學生做這個事情,這個過程學生們要去參與。
另外一個參與的關鍵點,是家長和學生可以控制的,不要被其他機構作假,有些機構會作假提高錄取率,在國外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如果申請之後發現某一個指標作假,就會把學生在學校所有表現否定掉。如果把留學這么大的事情,完全交給別人控制的話,這個風險是很大的。對於沖動型的人群來說,最終這個階段也是可以做一定控制,到了國外之後,學生需要花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精力去適應。對於讀預科保守型學生和家長來說,他們的准備可控制性更多,至少有一年的時間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關鍵就要看你這一年預科怎麼選擇,怎麼選擇一個對的預科。其實預科因為它畢竟是一個系統課程,所以簡單的說怎麼判斷,確實很難的事情,特別是咱們家長本身不是做英語教學,不是專業人士,所以判斷可能有一點困難。
⑽ 1980年10月10日,趙丹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管得太具體,文藝沒希望》的文章全文.....誰有哇...謝謝!!!
《人民日報》正開展「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把文藝事業搞活」的討論。看到「改善」、「搞活」的標題,頗喜;看到「編者按」中「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必須改善,通過改善來達到加強,在這方面我們是堅定不移的」,又憂心忡忡了。我不知道「編者按」中「我們」的范圍有多廣。我只知道,我們有些藝術家--為黨的事業忠心耿耿、不屈不撓的藝術家,一聽到要「加強黨的領導」,就會條件反射地發怵。因為,積歷次運動之經驗,每一次加強,就多一次大折騰、橫干涉,直至「全面專政」。記憶猶新,猶有特殊的感受。此後可別那樣「加強」了。
我認為:加強或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是指黨對文藝政策的掌握和落實,具體地說,就是黨如何堅定不移地貫徹「雙百」方針。
至於對具體文藝創作,黨究竟要不要領導?黨到底怎樣領導?
黨領導國民經濟計劃的制定,黨領導農業政策、工業政策的貫徹執行;但是黨大可不必領導怎麼種田、怎麼做板凳、怎麼裁褲子、怎麼炒菜,大可不必領導作家怎麼寫文章、演員怎麼演戲。文藝,是文藝家自己的事,如果黨管文藝管得太具體,文藝就沒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幫」管文藝最具體,連演員身上一根腰帶、一個補釘都管,管得八億人民只剩下八個戲,難道還不能從反面引起我們警覺嗎?!
哪個作家是黨叫他當作家,就當了作家的?魯迅、茅盾難道真是聽了黨的話才寫?黨叫寫啥才寫啥?!那麼,馬克思又是誰叫他寫的?生活、斗爭--歷史的進程,產生一定的文化、造就一個時代的藝術家、理論家,「各領風騷數百年」。從文藝的風骨——哲學觀來說,並不是哪個黨、哪個派、哪級組織、哪個支部管得了的。非要管得那麼具體,就是自找麻煩,吃力不討好,就是禍害文藝。
每一層主管文藝的領導者,都說自己「是堅持黨的文藝方針,堅持革命文藝思想的」,彷彿惟有文藝專家們倒是眼花耳聾缺心眼的芸芸眾生。否則,建國三十年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六十年了,全國無產階級文藝大軍已號稱數百萬,為什麼從中央以至各省、區、縣、公社、廠礦,幾乎都還總是要請個不懂或不大懂文藝的外行來領而導之,才放心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邏輯!尤其,越是高級的領導是外行時,權力又高度集中,於是在外行向內行的轉化過程中,百萬文藝大軍都得跟著踏步踏地轉,何況有的領導還不肯轉,因為一轉化為內行,可能又不能當領導了呢!更何況生活的急遽進行速度,內行也追之不及,表現費力,再加上干擾重重,致使目前文藝陣地較受歡迎的作品,大多數也只是達到街談巷議的大實話的水平而已。 各文學藝術協會,各文學藝術團體,要不要硬性規定以什麼思想為唯一的指導方針?要不要以某一篇著作為宗旨?我看要認真想一想、議一議。我認為不要為好。在古往今來的文藝史上,尊一家而罷黜百家之時,必不能有文藝之繁榮。
在人大和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代表們熱烈地討論體制問題。「體制」二字,我們藝術家原本是生疏的。後來漸漸發現:我們懶得管「體制」,「體制」可死命管住我們;逼得我們不得不認真對付對付它。
試問,世界上有哪幾個國家,像我國這般,文藝領域中的非業務幹部占如此大的比例?咱們這社會,不興說誰養活誰,因為除農民和青年(以及部分老年和婦女)外,總算各有「鐵飯碗」一隻。但是,為什麼要死死地拽住那麼多非藝術幹部來管住藝術家們呢?有些非藝術幹部在別的工作崗位上也許會有所作為的。可是,如今那麼多「游泳健將」都擠到一個「游泳池」里,就只能「插蠟燭」了。每一位「領導藝術」的幹部,為了忠於職守,總要就藝術創作發言,各有一套見解,難於求得統一。像拍攝《魯迅》這樣的電影吧,我從一九六○年試鏡頭以來,鬍髭留了又剃,剃了又留,歷時二十年了,像咱們這樣大的國家,三五部風格不同、取材和角度不同的《魯迅》也該拍得出來,如今,竟然連「樓梯響」也微弱了。這不是一個演員的藝術生命經不起的問題,《魯迅》影片遲遲不能問世,實也聯繫到新一代的魯迅式的文藝家之誕生。
文藝創作是最有個性的,文藝創作不能搞舉手通過!可以評論、可以批評、可以鼓勵、可以叫好。從一個歷史年代來說,文藝是不受限制、也限制不了的。
習慣,不是真理。陋習,更不能遵為鐵板釘釘的制度。層層把關、審查審不出好作品,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審查出來的!電影問題,每有爭論,我都犯癮要發言。有時也想管住自己不說。對我,已經沒什麼可怕的了。只覺得絮叨得夠了,究竟有多少作用?……
一九八○年九月於病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