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市公司為什麼不敢作假

上市公司為什麼不敢作假

發布時間:2021-10-31 10:13:10

1. 如何看透上市公司造假

1、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在1997年《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發布之前,由於對關聯方交易缺乏約束,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內部關聯企業的關系或與控股股東的關聯企業關系,通過採取諸如買賣商品、轉移價格、轉讓其他資產、提供勞務、代理、租賃、提供資金、轉移項目、簽署各種協議、合約等五花八門的方式,以調節收入、利潤數字為目標,尋找各種合乎邏輯的借口,在關聯企業之間進行非實質性轉移交易,粉飾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美麗謊言。《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1997年1月1日起實施以後,對關聯方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但由於上市公司關聯方關系錯綜復雜,如果上市公司或其控制的大股東故意向中介監督機構隱瞞關系和關聯方的交易,加之中介機構的審計不深入,過於相信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詞,利用關聯方交易粉飾財務報告的情況就難以杜絕。
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每到年底,各家「T」類或准「T」類公司為避免停市摘牌厄運,挖空心思,利用各種形式的重組和資產轉讓、股權轉讓等「一錘子買賣生意」方式調節報表,扭虧為盈,涉險過關。據全景網統計,1999-2000年間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60起債務重組和資產股權轉讓,涉及金額80億元,其中正是有一些企圖利用債務重組和資產轉讓的「魔方」來一個蛇頭虎尾,2001年中報顯示老「PT」企業全線扭虧,是否是一種巧合,筆者對此存在質疑。還有一些本來有較好業績的企業,為了給人以高成長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縱二級市場價格等),「大幅」增長利潤。實際上,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3、賬面資產與資產本身的實際價值背離,資產負債表中的虛擬資產大量滲透。
仔細閱讀2001年以前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報告,我們不難看出,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資產類項目的待處理財產損溢、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較直觀的虛資產部分在許多公司中佔有較大的數額,有的公司高達千萬余元,在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以往年度不穩健的會計政策造成的後果,同時也是未來必須用盈利來消化的包袱。這還不算,另外還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東西,即應收賬項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壞賬?存貨中有多少滯銷、貶值、甚至報廢的部分?固定資產中到底有多少與現實公允價值背離較遠的部分,有多少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可預見的經濟效益但仍反映在賬表上的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部分等等,實際上往往只有在企業最終清算時虛實差別才充分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一遇到清算清盤時、重組時、改制時就會出現「大窟窿」的原因。當然,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正在通過充分計提各項減值准備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相信有相當多的企業由於歷史、重組、置換、計提、設備更新、技術發展等諸多原因存在著資產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甚至虛擬資產的情況。
4、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開或隱形佔用其配股資金,風險揭示不明。
由於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加之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控股股東一股獨大,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上市公司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就不足為怪了。實際上,大股東擠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資金可以說佔了很大的層面,只不過是佔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罷了。在二級市場的收購戰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轉讓及各種重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專沖著想通過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級市場的便利籌資條件進行「圈錢」的圖謀行為。在擠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過內部融資、借貸,也有隱形的方式如通過內部銀行結算佔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時往往是迴避或含糊其辭。實際上,控股股東擠占挪用的資金往往因為投資失策或變成其他非貨幣性資產而不能按期歸還或歸還時大打折扣,可謂「借錢容易還錢難」,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筆長期應收賬項,時間一長,存在著極大的風險。
5、大肆公開造假,人為編造原始憑證,出具極具欺騙性的財務會計報告。
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國證券市場時有發生,從較早的「瓊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銀廣夏」事件,使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越來越產生懷疑,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危機」。一般情況下,純粹弄虛作假、故意編造原始憑證和虛假商業合同等的情況在上市公司中占極少數,但筆者認為這是會計信息造假最惡劣的一種,因為它不同於利用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會計規則的伸縮性在有限的范圍內調節財務數據。譬如少提各項減值准備以求虛增利潤等的公然造假完全就是一種欺詐行為。他們通過編造不實的購銷、代理等各種合同或協議,以及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增加收入和利潤的原始交割單證,按照其設定的收入和利潤數字,從主觀意志出發,在具體構成經濟事項的表象上蒙騙執業不夠嚴謹的中介審計機構和投資者,採取此種造假行為的上市公司在其幕後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動機。如與二級市場黑庄勾結操縱股價、惡意圈錢、免於摘牌而孤注一擲等等。
6、或有事項特別是預計負債方面揭示不明確、不完整或迴避揭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的經濟現象已越來越多地存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一般常見的或有事項有:商業票據背書轉讓或貼現、未決仲裁或訴訟、債務擔保、產品質量擔保等等。可以說目前從普遍意義上講,上市公司絕大部分在或有事項上的相關信息披露上是不明確、不完整甚至有些採取迴避的態度,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經濟現象認識不深,事前估計不足,認為在或有事項可能發生但沒有實際發生前沒有必要加以確認記錄;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等諸多因素如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等,具體會計信息披露人員對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項無法確認和記錄,如公司出現擔保業務後不反映也不主動向中介機構提示,外界考證起來比較困難,甚至還有個別少數領導簽字蓋章擔保後,企業本身的財務人員都不知情,更談不上披露。但一旦或有事項實際發生,公司面臨承擔責任時,一般數額往往較大,致使廣大投資者有一種被愚弄欺騙的感覺。

2. 上市公司凈資產能不能作假比如說實際每股凈資產是2元,公司在年報上卻寫每股凈資產是5元。

股市中,什麼都能作假,我炒了14年股,看到類似的事情太多了。莊家靠假數據出貨,等貨出完了有的說數字有誤,有的傳出造假丑聞,屢見不鮮。他們也會用假消息 假數據進行砸盤,伺機進貨,倒霉的總是散戶。

3.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有什麼法律責任

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

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

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

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

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

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3)上市公司為什麼不敢作假擴展閱讀

我國證券市場是政府主導型市場。上市公司在初次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企業上市後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導致很多企業為了利益進行財務包裝。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是由於公司管理者基於自利可能有操縱利潤、虛報業績的動機,作為財產所有者的股東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委託獨立的審計人員對管理者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進行審查、鑒證和報告。

但目前注冊會計師制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財務造假行為不斷出現,其原因主要是注冊會計師制度本身存在一些問題。

4.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作假幾率有多高

基本都是做假,上市公司凝結了一批自認為高智慧的會計師,想想吧,能做到上內市,是笨蛋嗎?但中國更容有更高智慧的注冊會計師來應付他們.所以都會做假,有的只是沒有查到,有的就是查到啦,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幫他們搞好的,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7101號----幫助客戶舞弊
呵呵,不好意思,開了下玩笑,但做假是肯定的,都會虛增資產和利潤,有什麼辦法來證明這家上市公司或者IPO的真正成績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1.該企業的員工收入水平,福利情況;2.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3.近幾年的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他們的變動情況,實繳情況;綜合前面幾點,一個成長良好,合法守紀的企業,他們上市的稅收,特別在上市前的稅收,那個數字最具有說明性,但一般人又要想上市,又不想出錢,很容易就識別他們的

5. 上市公司年報正確的說法:不會出錯、不會造假、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企業「年報」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司股東(發起人)繳納出資情況、資產狀況等,企業對年度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工商機關可以對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內容進行抽查。經檢查發現企業年度報告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工商機關依法予以處罰,並將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等信息通報公安、財政、海關、稅務等有關部門,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對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企業,工商機關會將其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在3年內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的,可以申請恢復正常記載狀態;超過3年未履行的,工商機關將其永久列入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要求請以當地工商機關規定為准。
應答時間:2021-03-0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中國的上市假的不能再假,作為一位曾經籌劃過公司上市的財務,奉勸大家不要炒股。報表什麼都是假的,假的

股票是投資和投機的結合,你籌劃的公司作假也不代表所有公司都是作假的,總還是有一些企業在合法經營。

基本面只是投資考慮的一個方面,技術面也很重要,報表作假資金做不了假,一隻股要上漲沒有真金白銀是漲不起來的,所以真正的投資者是不會太在乎市場上有作假者的,美國股市不一樣有作假的公司嗎?

再退一步說有些公司作假自己吃不準,那還可以買指數基金,中國股市從95點到2000多點如果全是作假的公司的話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所以不必太悲觀,任何一行都是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可能有所收獲,股市也是如此,無論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實踐而找到穩健盈利的法門的。

7. 上市公司最不容易造假的基本面數據是哪個

最不容易造假的是現金流,現金流量表是不容易作假的。利潤的調節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各種會計手法實現。因為現金是有時間成本的,所以一般財務管理都是以現金流作為目標的,如果只增加利潤不產生相應的現金流是不會長久的。

8. 如何防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上市公司報表的虛假,外行人是看不出的。另外年報、季報、半年報都有事務所把關版。他權們不能說是串通,但是也有默契的。即使國家審計局、證監會來審,也不一定弄得出真東西來。另外上市公司在做帳時,依據的是最新的企業准則,也不敢有太大的動作。掩飾的多半是以前年度的遺留問題。

望樓主採納

沈陽金蝶財務為您解答

9. 如何識別上市公司作假

上市公司造假
的手段是自然十分高明,但是,假的真不了,只要用心去分析、判研,還是可以找到蛛絲馬跡的。
1、毛利分析法
這種方法相對簡單,基本操作就是測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如果這家上市公司某塊主營業務收益大大超過同行業水平或者波動較大,就有可能是在造假。如果你發現上市公司的毛利高得驚人,就有必要對這樣的公司提出質疑。
實際上,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真正高利潤的企業寥寥無幾,高利的背後往往是陷阱。
利用這種方法分析造假應對該上市公司的所在行業有個基本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贏利能力。
2、現金流量分析法
這也是一種很直觀的甄別方法。如果某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長期低於凈利潤,那可能就意味著與已經確認為利潤相對應的資產屬於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若反差數額極為強烈或反差持續時間過長,必然說明有關利潤項目可能存在掛賬利潤或虛擬利潤跡象。如每股經營性現金凈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經營現金流量是負的,這樣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在造偎。對現金流量表作認真分析,便會發現很多造假線索。如果發現某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增值稅、所得稅遠遠小於其利潤的稅負,那此公司就極有可能在造假。
3、應收款項和存貨分析法
現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對開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這樣在稅負上就不會出現巨額欠稅,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時等額增加收入和成本,他必須虛增存貨以消化一些購貨發票,這樣他的存貨就出現異常增加。這樣,這些公司的應收賬款(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就會急劇增加應收賬款周轉率急劇下降;存貨急劇增加,存貨周轉率急劇下降。但是上市公司也會注意到自己的收賬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的下降必然會引起小散和專業分析師的懷疑,必然會把應收賬款向其他收款、預付賬款進行轉移。
4、稅項分析法
有一名小型上市公司的小散通過對該公司欠稅情況的分析,發現其虛構了數億元的收入。發現問題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這是一家小公司,實力自然不比大的上市公司,但欠稅竟然達幾千萬元。小散據此判斷欠稅很可能是虛構的,稅自然也是虛構的了。據此推論,收入和利潤也是虛的。
而此小散根據公式應交稅金期末余額=應交稅金期初余額+本期計提稅額一本期繳納稅額去計算該上市公司的期末應交所得欖余額,發現與其實際余額相差甚遠,果然實際稅負非常低。此後不久,該公司的造假便被揭露,股價自然也是一落千丈。而這位小散因其細心,提早發現了問題,將股票盡數拋出,而逃過一劫。
5、資產質量分析法
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不良資產都佔有相當的比重,這就要求小散要能分辨得出來。如果子公司長期業績平平,那麼就該懷疑長期投資在減值;而在建工程一直都掛在賬上,這很有可能就是不良資產,尤其是那些工期太長及早已過時的設備。
有些公司還會經常虛增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這種做法很多情況下都是為了消化掉虛構的收入。
6、資產重組與關聯分析法資產的重組和關聯,也是現在造假的一個重要手段。
不過就算其手段再高明,也不是不可以發現的。在現在很多資產的重組和關聯交易是不公允的,如果有這樣的交易往往就涉及欺詐。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主業關聯交易量比重很大,那麼它的業績往往有很大的水分。即便是重組和關聯創造的投資收益也不是那麼可靠的,如果往來賬在不斷增加,則造假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一家企業的利潤和收入主要都是來自關聯企業,在分析財務報表時一定要注意是否經過了粉飾,如果母公司合並會計報表的利潤總額(應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大大低於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就可能意味著母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將利潤包裝注入上市公司。
7、子公司分析法
上市公司有兩種經常用的造假方法:一種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佔份額不大);另一種是造假分散,幾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
現在許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業績好得不得了,這樣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造出來的;還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並購進來的,這時要注意其並購日是否合適;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報表進進出出,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剛並人母公司時,業績妤得出奇,可過了幾年,就要置換出去,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假。
8、審計意見分析法
有一個值得廣大股民和小散關注的問題,就是非標准審計報告和非標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往往蘊涵著這家上市公司存在嚴重的財務問題,會計師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一般不會直接指出上市公司造假,他在措辭時往往避重就輕,非常委婉,用說明段和解釋段內容暗示該公司存在嚴重財務問題。比如一些措辭就非常值得關註:應收款項金額巨大,主營收入主要來源於某家公司尤其是境外公司,這些時候,很可能就是一些虛假的收入。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為什麼不敢作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y業績最好的基金經理 瀏覽:181
聞喜在線融資服務 瀏覽:182
三星醫療股票發行價多少錢 瀏覽:17
股票x型 瀏覽:402
理財貓是什麼 瀏覽:225
什麼型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545
今日金條的價格 瀏覽:980
13400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747
瀘州酒窖藏價格表 瀏覽:36
豆油期貨網 瀏覽:426
121005基金今日凈值 瀏覽:274
期貨玻璃1905怎麼樣 瀏覽:918
002640資金流入 瀏覽:48
737股票 瀏覽:851
維信融資租賃亂扣款 瀏覽:855
南方基金重倉股票 瀏覽:633
資金鏈不斷裂 瀏覽:230
現在2萬美元能換多少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906
人民幣銀實時價格圖 瀏覽:419
期貨雞蛋1905能做多久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