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券交易所全名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證券市場
香港的證券交易最早見於世紀中葉。然而,要到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成立時,香港始有正式的證券交易市場。該會於1914年易名為香港經紀商會。
香港第二間交易所 - 香港股份商會於1921年注冊成立。兩所於1947年合並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並合力重建二次大戰後的香港股市。
此後,香港經濟快速發展,促成另外三家交易所的成立 - 1969年的遠東交易所;1971年的金銀證券交易所以及1972年的九龍證券交易所。
在加強市場監管和合並四所的壓力下,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於1980年注冊成立。四所時代於1986年3月27日劃上歷史句號,新交易所於1986年4月2日開始運作,採用電腦輔助交易系統進行證券買賣。到2000年3月與期交所完成合並前,聯交所共有570家會員公司。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於1989年注冊成立,其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於1992年投入服務,成為所有結算系統參與者的中央交收對手。
中央結算的運作是建基於存放於中央存管處的非流動化股票來進行。股份交收則以持續凈額交收的方式,透過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參與者的股分戶口進行電子存賬或扣賬完成。所有中央結算系統參與者之間的股份交易均需要於成交後第二個交易日(T+2)進行交收。
香港結算同時提供代理人服務。
衍生產品市場
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前身是香港商品交易所,於1976年成立,是亞太區內主要的衍生產品交易所。香港商品交易所當時主要買賣的產品計有棉花期貨、糖期貨、黃豆期貨及黃金期貨。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易名為香港期貨交易所(期交所)。
1986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其旗艦產品 — 恆生指數期貨;至今,恆指期貨仍然是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產品市場最受歡迎的期貨產品。期交所提供一個高效率且多元化的市場,讓投資者可透過逾160家交易所參與者(當中許多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聯系機構)買賣期貨及期權合約。香港交易所的衍生產品市場為各類期貨及期權產品提供交易市場,這些衍生產品包括股票指數、股票及利率期貨及期權產品。
香港交易所及其全資附屬成員機構 — 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 — 實施一套嚴謹的風險管理制度,讓交易所參與者及其客戶能在一個高流通量和監管完善的市場,進行投資和對沖活動。
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場外結算公司)於2012年5月注冊成立為香港交易所附屬公司,作為於香港結算場外衍生產品的結算所。隨後,香港交易所邀請12家金融機構參與創始股東計劃及成為場外結算公司創始股東。所有創始股東合共持有場外結算公司25%的已發行股本(以無投票權普通股方式持有),而香港交易所則持有餘下75%的無投票權普通股。香港交易所將繼續全數擁有場外結算公司的具投票權普通股。
場外結算公司於2013年11月開始提供場外衍生產品結算服務,其場外結算及交收系統亦同時投入運作,成為所有結算會員結算場外衍生產品的中央結算對手。現時場外結算公司提供利率掉期及不交收遠期外滙合約產品的結算及交收服務。場外結算所亦會在將來繼續增加可結算衍生產品類別。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
財政司司長在1999年發表財政預算案演詞時公布,本港證券及期貨市場會進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和迎接市場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
根據改革方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實行股份化並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合並,由單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擁有。
聯交所及期交所在1999年9月27日各自舉行股東大會,會上分別通過有關的協議計劃,並於1999年10月11日獲法院批准有關協議計劃。兩所及結算公司的合並於2000年3月6日正式生效,合並後的香港交易所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紹方式在聯交所上市。
在香港交易所進行合並及上市時,香港交易所的法定股本為20億港元,分為20億股,每股1.00港元;已發行股數為1,040,664,864股。
聯交所股東合共獲發747,845,0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在原有的929股聯交所股份的基礎上,每名聯交所股東獲發805,0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期交所股東則合共獲發320,505,0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在原有的230股期交所股份的基礎上,每名期交所股東獲發1,393,5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香港交易所在聯交所上市的過程中並無發行新股。
㈡ 上海證券交易所什麼時候上市的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位於回上海浦東新區。答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正式營業。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國際證監會組織、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成員。
㈢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哪一年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簡述
我國最早的證券交易市場是清朝光緒末年(1891年)由上海外商經紀人組織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眾業公所」,在這兩個交易所買賣的主要是外國企業股票、公司債券,中國政府的金幣公債以及外國在華機構發行的債券等。
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是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證券交易所。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
天津證券交易所在1952年關閉,舊中國的證券市場相繼消失。
1990年12月和1991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我國證券市場正式形成。(著重記住幾個重要的時間和重的事件)
十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特點:(市場、發行、投資者和監管四個方面)
1、市場發展日益規范有序
(1)發行制度由審批制過渡到核准制;
(2)股票發行方式不斷改進;
(3)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逐漸規范。
2、證券發行規模逐年擴大,品種結構日趨合理
到2000年為止,我國發行的證券品種已涵蓋了股票(A股和B股)、基金、 國債、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等。
3、機構投資者的隊伍逐漸壯大
(1)證券公司;
(2)證券投資基金。
1999年11月國務院頒布《證券投資者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大力培育證券投資基金。1998年3月,首批證券投資基金正式運作。(記住時間及其事件)
(3)其他機構投資者
從2000年9月8日開始,我國任何企業都可以投資於證券市場。1999年9月8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通知,明確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上市公司這三類企業可以進入證券市場進行投資。(三類企業入市)
4、監督手段法制化
1993年4月22日,國務院頒布了《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
1994年7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9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正式實施。
參考資料:《證券市場基礎知識》教學輔導
㈣ 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什麼時候成立的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1990年11月26日成立的。
深圳證券交易所是1991年4月11日成立的。
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11月26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1990年11月26日在上海華南賓館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大會暨會員大會。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大陸建立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89年11月15日籌建,1990年12月1日開始集中交易(試營業),1991年4月11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並於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
(4)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時間擴展閱讀:
上海證券交易所(英文: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位於上海浦東新區。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正式營業。截至2009年年底,上證所擁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351個,股票市價總值184655.23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部(組織部)、黨辦(宣傳部)紀檢辦、交易管理部、發行上市部、上市公司監管一部、上市公司監管二部、會員部、債券業務部、國際發展部、基金與衍生品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系統運行部、技術開發部、技術規劃與服務部、信息中心、北京中心、財務部、風控與內審部、行政服務中心(保衛部)、基建工作小組等二十三個部門。
另外還有三個下屬機構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展研究中心、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
網路-上海證券交易所
㈤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哪年成立的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簡述
我國最早的證券交易市場是清朝光緒末年(1891年)由上海外商經紀人組織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眾業公所」,在這兩個交易所買賣的主要是外國企業股票、公司債券,中國政府的金幣公債以及外國在華機構發行的債券等。
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是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證券交易所。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
天津證券交易所在1952年關閉,舊中國的證券市場相繼消失。
1990年12月和1991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我國證券市場正式形成。(著重記住幾個重要的時間和重的事件)
十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特點:(市場、發行、投資者和監管四個方面)
1、市場發展日益規范有序
(1)發行制度由審批制過渡到核准制;
(2)股票發行方式不斷改進;
(3)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逐漸規范。
2、證券發行規模逐年擴大,品種結構日趨合理
到2000年為止,我國發行的證券品種已涵蓋了股票(A股和B股)、基金、 國債、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等。
3、機構投資者的隊伍逐漸壯大
(1)證券公司;
(2)證券投資基金。
1999年11月國務院頒布《證券投資者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大力培育證券投資基金。1998年3月,首批證券投資基金正式運作。(記住時間及其事件)
(3)其他機構投資者
從2000年9月8日開始,我國任何企業都可以投資於證券市場。1999年9月8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通知,明確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上市公司這三類企業可以進入證券市場進行投資。(三類企業入市)
4、監督手段法制化
1993年4月22日,國務院頒布了《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
1994年7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9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正式實施。
參考資料:《證券市場基礎知識》教學輔導
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於哪年哪月哪日
【1990年11月26日】
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㈦ 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各是什麼時間成立的
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正式營業。
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履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的職責,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上證所市場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為前市,9:15至9:25為集合競價時間,9:30至11:30為連續競價時間。下午為後市,13:00至15:00為連續競價時間,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市場休市。
(7)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時間擴展閱讀:
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市場已形成了以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深證100指數和深證300指數五條指數為核心的指數體系。其中,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還具有重要標尺職能,分別表徵深圳全市場、中小板和創業板。
1、深證成指
深證成指為深圳全市場標尺性指數,其入選樣本均為大盤藍籌股,未來會進一步研究完善,打造深成指對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合理覆蓋,並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市場基準指數。
2、深證100指數
在深證規模指數體系中定位為「大盤股指數」,與上證50和中證100的定位相對應。深證100指數是深圳市場的重要產品指數,相關指數產品已形成較大規模並具有良好品牌影響力,是深證系列指數開拓產品鏈的先鋒。
3、深證300指數
在深證規模指數體系中定位為「大中盤股指數」,與上證180和滬深300對應。深證300具有代表性充分、行業結構均衡等優點,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將是深市指數產品開發的重要載體。
4、中小板指數
中小板指數為中小板市場的標尺性指數,自發布以來運行表現突出,充分展示了中小板的高成長性,已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代表性指數之一。中小板市場整體定位為「服務中小企業」,但個體規模差異日益顯著,要研究建立嚴格意義上的規模指數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小板市場規模及相關指數化產品發展較快,要適時開發更大樣本數量的規模類指數。
5、創業板指數
創業板指數為創業板市場的標尺性指數,新興產業所佔比重高達60%,高新技術企業超過90%,充分體現創業板市場特色。創業板市場組合投資需求旺盛,要盡快推出創業板系列指數,與中小板300和深證300形成系列。
㈧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政府機構嗎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政府機構
上海證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權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始正式營業。截至2009年年底,上證所擁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351個,股票市價總值184655.23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國際證監會組織、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成員。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截至2013年3月11日,上證所擁有954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2214個,股票市價總值160750.71億元。上市公司累計籌資達25萬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㈨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日期是哪天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於1990年12月19日開業。回
參考鏈接答:http://www.sse.com.cn/aboutus/sseintroction/introction/
㈩ 上海證券交易所最初上市的一批公司是什麼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第一批(第一套)首次發行上市的實物股票:
1.中紡機。現更名:中國紡機。證券代碼:600610
2.第一鉛筆。現更名: 無。證券代碼:600612
3.永生制筆。現更名:永生數據。證券代碼:600613
4.膠帶股份。現更名:三九發展。證券代碼:600614
5.第一食品。現更名: 無。證券代碼:600616
6.上海金陵。現更名:無。證券代碼:600621
7.雙鹿電器。現更名:白貓股份。證券代碼:600633
8.華聯商廈。現更名:無。證券代碼:600632
9.上海電器。現更名:上電股份。證券代碼:600627
10.氯鹼化工。現更名: 無。證券代碼:600618
11.興業房產 。現更名: 無。證券代碼:600603
12.二紡機 。現更名: 無。證券代碼:600604
13.異型鋼管 。現更名:上海科技。證券代碼:600608
14.豐華圓珠 。現更名:豐華股份。證券代碼:600615
15.嘉寶實業 。現更名:嘉寶集團。證券代碼:600622
16.浦東強生 。現更名:強生控股.證券代碼:600662
17.復華實業 。現更名:復旦復華.證券代碼:600624
18.浦東大眾 。現更名:大眾公用。證券代碼:600635
19.眾城實業 。現更名:中遠發展。證券代碼:6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