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資產的三分之二投入了股市

資產的三分之二投入了股市

發布時間:2020-12-11 11:05:30

Ⅰ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能成為富翁,原因很多。當然,在他的投資生涯的後半期,他已經不僅僅在做股票了,他擁有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特殊性,給他的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且這種資金還沒有成本。再加上資金規模的巨大,他能夠影響所投資公司的經營,這都是他成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他的後半期並不是僅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潤。老巴能成為首富,因為他即是一名優秀的投機者,更大層面上也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所以,作為我們中小投資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後半段的投資經驗,我們要研究他從窮光蛋發家致富的過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將來您要發了財,您也能象他一樣搞這些資本運做,畢竟誰錢多,誰的投資途徑就更廣泛嗎。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符合股票市場。比如,他個性沉靜,喜歡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奮,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興趣;個性非常穩定,沒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習性;人品非常優秀;獨立思考能力非常強,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等等。
其次,這個人在發財之前有過長期的投資失敗經歷。根據他的傳記,老巴這個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場。但是他和我們大多數散戶一樣走的是技術分析的道路,炒短線。這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沒賺到錢(我們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經過,卻沒有注意在發財之前他所經歷的長期失敗過程)。正是長期的失敗經歷,他本人又非常善於思考,使他對資本市場的投機機理有著非常刻骨的理解。這種經歷是每個投資者都要經過的課程,只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著不善於思考,總結不出有用的經驗。所以,老巴在走上價值投資道路後,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不僅僅懂得企業投資,而且精通投機,是一個兼備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資,他的拋售時機把握的簡直太精確了,幾乎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這都是他在青少年時期炒短線積累的投機經驗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來就搞價值投資,我支持新手應該用至少5年的時間在股市里炒短線,表面上看這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只有這種浪費才能讓一個人終身能立足於這個市場。只有短線的經歷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把握好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也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升華。
最後,老巴在創業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二戰以後的經濟騰飛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國60年代的大盤走勢圖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發財和其他生意一樣,都需要耐心與執著,別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見笑了!

Ⅱ 股票是什麼概念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2)資產的三分之二投入了股市擴展閱讀:

股票收益

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資收益,是指企業或個人以購買股票的形式對外投資取得的股利,轉讓、出售股票取得款項高於股票帳面實際成本的差額,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資本利得和公積金轉增收益。

Ⅲ 投入股市的資金屬於哪個層次的貨幣

不屬於來,據我分析,股市裡的資自金不屬於貨幣供應量范疇,充其量是資產投資,所以它不屬於M2~
M1、M2是貨幣供應量的范疇。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Ⅳ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與費雪是巴菲特的兩位老師,這兩位一位側重於公司內在價值的研究,一位側重於尋找最優價值的股票,巴菲特是在結合兩人的基礎之上而進行投資的,另外格雷厄姆有華爾街之父的榮譽,可見其再金融業得地位不容小覷,但是國內知道巴菲特的比較多,而知道格雷厄姆的比較少。《證券分析》是一本很不錯的證券類的書,可以讀一下,網路文庫里就有,我前幾天剛下過!
巴菲特曾說,「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費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的影響如此之大並不令人驚奇。巴菲特起初是格雷厄姆論著的一個入迷的讀者,然後成為了他的學生、雇員和合作者,最後成了和他比肩而立的人。格雷厄姆磨煉了巴菲特,但如果認為巴菲特僅僅是格雷厄姆教育出來的奇才的話,顯然忽略了另外一個金融思想巨頭菲利普"費雪的影響。
巴菲特在讀了費雪《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一書後,直接找到費雪。巴菲特回憶說:「當我見到他(費雪)時,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費雪很像格雷厄姆,沒有一點架子,優雅大度,是一個非凡的人物。」盡管格雷厄姆和費雪的投資方法相異,但巴菲特認為他們兩人「在投資世界裡是平行的。」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認為是金融分析的開山鼻祖。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在他之前沒有金融分析這種職業,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這樣稱呼這種職業。」格雷厄姆有兩本著作最為知名。一本是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1934年出版。那時正是1929年股市大崩潰後不久,美國經濟正處於極度蕭條之中。大多數學者都在試圖解釋這一經濟現象,而格雷厄姆卻致力於幫助人們重建金融根基。另一本是《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出版。
《證券分析》1934年第一次出版時,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已有十五年以上的投資經歷。他們花費了四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本書。《證券分析》一書首次出版時,《紐約時報》記者的路易絲,里奇評論該書「相當成熟,細致入微,值得稱贊,是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兩者智慧的結晶。如果這種投資理念早點產生的話,投資者的思想會集中於證券本身而非證券市場」。
《證券分析》的精要之處在於:一個基於理性評估、精心選擇、投向分散的普通股組合即是一個正確的投資組合。格雷厄姆在書中幫助投資者循序漸進地理解他的投資理念及方法。格雷厄姆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統一和明確「投資」定義。在此之前,投資是一個多義詞。一些人把購買股票稱為投機,而把購買債券稱為投資;也有人認為購買安全性較高的證券如債券是投資,而購買股價低於凈現值的股票的行為是投機。格雷厄姆認為,意圖比外在表現更能確定購買證券是投資還是投機。借錢去買證券並希望快速掙錢的決策不管它買的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是投機。
格雷厄姆提出了自己的定義,「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有指望保本並能有一個滿意收益的行為。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行為就叫投機。」格雷厄姆主張進行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他把「仔細分析」解釋為「基於成熟的原則和正確的邏輯對所得事實仔細研究並試圖作出結論。」格雷厄姆進一步把分析描述成三個步驟:描述、評判、選擇。
在描述階段,分析者收集所有突出的事實並把它們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評判階段,分析者關心的是信息的質量,側重於分析所得信息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事實。在選擇階段,分析者判斷所考察的證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認為,對於一個被視為投資的證券來說,其本金必須有某種程度的安全性,並有滿意的回報率。格雷厄姆解釋說,所謂安全並非是說絕對安全,而是指在合理的條件下投資應不致於虧本。格雷厄姆不認為一個非常反常或不可能的事件會使一個安全的債券拖欠。而滿意的回報不僅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而且包括價格增值。格雷厄姆特別提到「滿意」是一個主觀性的詞,投資回報可以是任何數量,不管有多低,只要投資者做得明智,並在投資的界限內。按照格雷厄姆的定義,一個運用正確的邏輯進行金融分析,並遵循本金安全和合理回報率的原則的人即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
格雷厄姆一生都被投資和投機問題所困擾。格雷厄姆晚年很傷心。因為在他看來,機構投資者所進行的活動顯然是投機性的。1973年一1974年紐約股市進入熊市後不久,格雷厄姆應邀參加一個由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公司(譯注:華爾街排名第10位的投資銀行)所組織的基金管理人會議。當格雷厄姆在會議圓桌旁坐下後,對他的同行們所認可的東西深感震驚。「我不理解,」格雷厄姆說,「機構理財是如何從正確的投資退化到試圖在最短的時期里得到最可能高的收益這種激烈的競爭上去的。」
區分了投資與投機後,格雷厄姆的第二個貢獻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資的數量分析方法。在《證券分析》之前,幾乎沒人利用數量方法來選擇股票。在1929年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鐵路行業的公司,工業和公共事業公司股票只是全部上市股票中的一小部分。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投機者所鍾愛的股票都未上市。這些以鐵路公司為主的上市公司都有實際的資本價值支撐,大多以接近面值的價格交易,在格雷厄姆看來,都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指出了三種導致股市暴跌的力量。第一,交易經紀行和投資機構對股票的操縱。每天,經紀人總是添油加醋地告訴客戶哪只股票開始「變動」以及一些令人興奮的股票信息。第二,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的政策。20年代。銀行往往貸款給那些焦急等待華爾街最新熱點的投機者。銀行貸款用於購買證券的金額從1921年的1。億美元上升到1929年的85億美元。由於貸款是以股票市價來支撐的,當股市暴跌時,一切就像小孩用紙牌搭成的房子一樣全坍塌了。《證券法》頒布後,保護了個人投資者不受經紀人欺詐,靠保證金買證券的做法也比20年代大大減少了。但有一種因素是立法難以控制的,這就是格雷厄姆認為應對股市暴跌負責的第三種力量—過度的樂觀。
1929年的股市災難並非投機試圖偽裝成投資,而是投資趕時髦而成了投機。格雷厄姆指出,歷史性的樂觀是會蔓延的。投資者往往容易受過去的繁榮所鼓舞,因而憧憬著一個持續增長與繁榮的時代,應而逐漸失去了對股票價格的感覺。格雷厄姆認為,人們對股票所支付的價格根本沒考慮數學期望。在樂觀的市場上,股票可以值任何價格。在這種不理智的狀態下,投資與投機的界限也就樟糊了。
當人們感受到股市暴跌沖擊的時候,股票就被貼上投機的標簽。在大蕭條時期,普通股投資的概念簡直就是一個咒語。格雷厄姆指出,投資哲學因心理狀態的變化而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普通股的信心再次上升起來。格雷厄姆1949年至1951年寫《證券分析》的第三版時,認識到普通股已經成為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主要部分。
在1929年股市暴跌後的二十年裡,無數學者和投資分析家研究並推出了普通股投資的不同方法。格雷厄姆描述了三種方法:橫截面法、預期法以及安全空間法。
橫截面法相當於今天人們熟知的指數投資法。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以廣泛分散的多元化投資替代了有選擇的投資。即一個投資者要買下道"瓊斯工業指數所包括的三十隻工業公司的等額股份,獲利也和這些被選公司一致。但格雷厄姆指出,並不能肯定華爾街會取得比這一指數更好的結果。
預期法可分解為短期投資法和成長股投資法兩種方法。短期投資法即是尋求最近期間(一般為六個月到一年內)內前景最好的公司。華爾街花費了很多精力預測公司的經營業績,包括銷售額、成本和收入等等公司預期能達到的指標。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公司的銷售和收入經常變化,並且近期業績預期很容易貼現到股票價格上。但關鍵而又最基本的間題在於投資價值不在於一家公司這個月或下個月能掙多少,也不在於下個季度的銷售額,而在於公司長期內能給投資者多少回報。基於短期數據的決策經常是膚淺和短視的。由於華爾街重點強調變化與交易量,短期投資法因而成了主要方法。
成長股,簡而言之,就是銷售額和收入增長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股票。格雷厄姆採用國民投資者公司的定義說明,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即是收入從一個周期過渡到另一個周期的公司。按格雷厄姆解釋,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困難主要在於投資者判別成長型公司的能力以及確定現在的股票價格中已經包含了多少該公司增長潛力的貼現。每個公司都有一個所謂的利潤生命周期。在早期發展階段,公司的收入加速增長並開始實現利潤;在快速擴張階段,銷售收入繼續增長,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陡然猛增;當公司進入成熟增長階段後,收入和利潤都開始下降;在最後階段,即衰退下降階段,收入下滑,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也都明顯持續下降。格雷厄姆認為,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投資者面臨兩難問題。如果他們選擇了一家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公司,他們可能會發現該公司的成長是短暫的。因為該公司經受考驗的時間不長,公司的利潤可能會很快耗盡。另一方面,處於成熟增長期的公司也許處在一個成熟增長的後期,很快就會進入衰退下降階段。識別公司處在其生命周期的何種階段這一間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金融分析者。
假定投資者已經准確地找到了一家處於增長階段的公司,那麼投資者應付多少錢去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呢?顯然,如果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處於成長繁榮期,那麼它的股票價格就會上升到比較高的位置。但如何判斷目前的股票價格是否太高呢?答案很難確定。即使能精確確定,投資也會馬上面臨一個新的風險—公司增長可能會比預期要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投資者支付價格的就太高了,隨後該公司股票價格也可能會馬上下跌。
格雷厄姆進一步指出,如果分析家對某公司的未來增長持樂觀態度,並進一步考慮將該公司股票添加到投資組合中去。那麼,有兩種買入技巧: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低迷時買入;另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並不低迷,但該公司股票市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入。格雷厄姆認為,這兩種購買技巧都有一種體現於股票價格上的「安全空間。」
僅在市場低迷時買入證券會導致一些困難。首先,容易誘導投資者挖空心思去研究用於預測股票價格高低的模型或公式。這類投資者實際上成了預測市場走勢這種極不確定事件的人質。其次,當市場對股票公平估價時,投資者便難以從購買普通股中獲利。並且,在購買股票前等待市場進入低迷期以及購買後等待市場進入牛市的整個過程可能相當漫長而令人乏味,甚至到頭來空喜一場,一無所獲。
格雷厄姆建議投資者的精力最好用來判識單個證券是否被低沾而不要去理會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格雷厄姆承認,為使這種策略有效,投資者需要掌握判識股票是否被低估的方法或技巧。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這種集中關注於購買被低估的證券而不管市場總體水平的想法是一種革新的思想。格雷厄姆著書立說的目的就是力圖描述這種策略。
格雷厄姆把正確投資的概念縮減為他稱之為「安全空間」的a言。也可以稱為收益的安全差額。這句a言試圖用單一的方法來統一所有的證券(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方法。例如,如果一個分析家在考察一家公司的經營歷史時發現,在過去五年裡,公司平均每年能獲得五倍於固定費用的收入。按格雷厄姆的理論,投資該公司債券的收益就有了一個安全的空間。格雷厄姆並不指望投資者去精確地確定公司未來的收入。他認為,只要收入和固定費用之間的差距足夠大,投資者在公司收入意外下降時就可以得到保護。
建立一個有關債券投資收益的安全空間概念並不難。真正的考驗在於格雷厄姆能否將其運用到普通股投資上。格雷厄姆認為,如果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那麼投資普通股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顯然,實際應用這個概念時,需要掌握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技術。格雷厄姆關於內在價值的定義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描述為「被事實所確定的價值。」這些事實包括公司的資產、收入、紅利以及任何未來確定的預期收益。格雷厄姆承認在決定公司內在價值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來收益的能力。簡單地來說,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可用公司的利潤乘以一個適當的資本化率因子來估計。這個因子或乘數受公司利潤的穩定性、資產、紅利政策和財務狀況等因素制約。
格雷厄姆認為,內在價值方法受分析家對公司未來經濟情況不精確的計算所限制。格雷厄姆擔心,分析家的結果可能被大量的潛在因素所輕易否定。由於銷售額、定價和費用均難以預測,使內在價值方法的應用更加復雜。但格雷厄姆並未因此而氣餒,他建議安全空間的概念可以在三個領域得到成功應用。首先,對於像債券和優先股這種具有穩定收益的證券很有效。其次,可用來作比較分析。最後,如果公司股票市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距足夠大,那麼,安全空間的概念就可以用來選擇股票。
格雷厄姆告誡讀者,必須意識到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懂的概念,它區別於市場價格。起初,內在價值被認為等同於公司總資產減去負債,即凈資產值。這種看法導致人們認為內在價值是可以確定的。然而,分析家們逐漸認識到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僅是凈資產價值,而且還包括這些資產所能產生的利潤。格雷厄姆認為,沒有必要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精確值,只需估算一個大致范圍。為了確定安全空間,分析者只需簡單地估計一個比市價明顯高或明顯低的大概值。
格雷厄姆指出,金融分析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對某些數量因素,包括資產負債狀況、損益狀況和紅利等可以進行仔細分析。但質量因素則難以分析,但這些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恰恰是分析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成份。人們通常提到的兩種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為「管理能力」和「公司性質」。
格雷厄姆對把分析重點放在質量因素上深感不安。格雷厄姆認為,管理觀念及公司性質不易測量,對難以測量的因素強行測量很可能導致較大的測量及內在價值估算誤差和失真。格雷厄姆並不否認質量因素的重要性。但他認為,當投資者過份強調這些難以捉摸的因素時,潛在的失望也就會相應增加。對質量因素的樂觀情緒經常反映為一個較高的市盈率。格雷厄姆的經厲使他相信,如果投資者的注意力從有形資產轉向諸如管理能力和公司業務性質這類無形資產的話,他們將傾向於購買潛在風險較高的證券。
格雷厄姆強調,投資者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理論根據。如果你買資產,那麼其下跌的下限是這些資產的流動清算價值。格雷厄姆認為,在計劃完成之前沒有人能夠保證樂觀的增長。如果一家公司被認為富有吸引力、擁有出色的管理、預計未來有較高的收益。「於是他們(投資者)會爭先恐後地購買這只股票,這樣他們就會開出高價,市盈率也隨之上升。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熱愛這家公司時,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逐漸背離其基本價值,從而創造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美麗氣泡,直到它最終破裂為止。」
格雷厄姆認為、如果公司內在價值中最大的一部分取決於管理質量、業務性質以及樂觀的增長計劃的話,則投資該公司就沒有安全空間。相反,如果公司內在價值的較大部分是由可測量的數量因素支撐的,則投資者的下跌空間就會有一個下限。固定資產、紅利、當前及歷史利潤均可測量,這些因素都能用數字表示,因而他們可成為內在價值實際估算時的推斷基礎。
格雷厄姆認為、記憶力好是他的一項負擔。正是一生中兩次損失重大的記憶導致他強調下跌保護而不是上升潛力的投資方法。格雷厄姆常提及兩個投資原則。第一條原則是不要失敗,第二條原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這種「不要失敗」的哲學使格雷厄姆同時堅持安全空間的兩種選股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以不超過公司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第二種方法是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以不超過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既符合格雷厄姆對現實的感覺,又滿足了他對某種數學期望值的需要。如果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值,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該股票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格雷厄姆認為這是一種錯不了的投資方法。他又著重強調這個結論是基於一組股票而不是基於單只股票。這種股票在熊市的底部非常普遍,在牛市期間則很稀少。
等到市場進入調整期才去投資的認識可能是不合理的。於是格雷厄姆著手設計第二種購買股票的方法。他集中於那些價格正在下跌、市盈率低的股票。格雷厄姆在其整個投資生涯中對這種方法做了幾次修訂。直到他去世前不久,還在和西德尼"科特一起修訂《證券分析》的第五版。格雷厄姆分析了十年中市盈率低、股價只有前期最高價一半的股票的財務結果,發現其理論得到滿意的印證。
格雷厄姆認為,以不超過凈資產價值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或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的投資方法可以經常應用。但格雷厄姆基於這些方法所選的股票都很不適合市場當時的口味。某些宏觀和微觀因素導致市場對這些股票的定價低於其價值。格雷厄姆強烈地感到這些股票的價格「低得不公平」,是極富吸引力的購買對象。
格雷厄姆的信念來源於某些假定。首先,他認為市場經常給股票錯誤定價,這些錯誤定價經常來源於人們恐懼或貪夢的情緒。在高度樂觀時,貪婪促使股票價格高過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過高估價的市場。在過度悲觀時,恐懼又導致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低估的市場。第二個假定基於「向平均值調整」的統計現象。盡管格雷厄姆沒有使用這一個術語,但他曾引用過霍勒斯的話,「現在下跌的股票多數都會上升,現在上升的股票多數都會下降。」不管如何表達,格雷厄姆都認為投資者可以在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中,利用市場力量的調整來獲利。

菲利普"費雪
在格雷厄姆撰寫《證券分析》一書時,菲利普"費雪剛剛開始涉足投資顧問領域。費雪從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在舊金山市盎格魯"倫敦一巴黎國民銀行任分析家。不到兩年,便坐上了銀行統計部門的第一把交椅。費雪正是從這個位置目睹了1929年的股市暴跌。費雪後來跳槽到當地的一家經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決定開辦自己的投資顧間公司。1931年3月1日,費雪的公司開始招攬顧客。30年代初期,正值股市和經濟蕭條之際,在這個時候開設投資顧問公司似乎不太明智。然而,費雪驚奇的發現他具有兩個有利條件。首先,在股市猛跌後還有錢的投資者,可能對他現在的經紀人不滿意。其次,大蕭條中,商人大都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和費雪交談。在斯坦福念書的時候,有一門商業課要求學生和教授定期去訪問舊金山地區的公司。教授和公司經理們進行一系列有關他們公司的討論。在開車回斯坦福的途中,費雪和他的教授就他們所訪問的公司和經理們談個沒完。費雪回憶說:「每周的這個時間都進行這種訓練。」正是這些經歷使他相信可以通過下列方式獲得超額利潤:(1)對獲利能力在平均潛力以上的公司投資;(2)和最有能力的管理者合作。為了分離出這些特別的公司,費雪開發了一個通過公司特徵和管理特徵評價公司的「點系統」。
最吸引費雪的公司特徵是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增長能力一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費雪認為符合這一特徵的公司應該擁有「市場潛力大、並且至少在幾年裡可以使銷售額大幅增長的產品或服務。」費雪不太看重公司一兩年內的銷售額年度增長率,而是從多年的經營狀況來判別公司的成功。他意識到商業周期的變化對銷售額和利潤有實際的影響。費雪看好那些長期以來增長率一直高出平均水平的公司。按照費雪的說法,增長率預期能達到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另一種為「因有能力而走運」的公司。
費雪舉例說,美州鋁業公司是一家「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的例子。說該公司能幹是因為公司的開辦人極有能力。美州鋁業公司的管理者預料到了他們產品的商業價值,於是積極擴大鋁的生產能力、增加銷售額。該公司也很「走運」。因為超出管理者直接控制之外的事情對公司及其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鋁的銷售量。由於航空工業的發展,使該公司獲得了遠遠超出管理者所預計的利潤。
費雪認為,杜邦是一家「由於能幹而走運」的公司。如果杜邦停留在生產最初的產品—炸葯粉末,那麼杜邦公司就只能算一個典型的礦業公司了。但由於杜邦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了生產火葯的經驗和教訓,於是能不斷開發和生產新產品,比如尼龍、玻璃紙和紐賽特(2一甲基丙烯酸)等等。這些產品形成了新的市場,為杜邦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費雪指出,公司努力做好研究和開發,可以使公司的銷售增長高於平均水平。如果沒有開展研究與開發,美州鋁業公司和杜邦公司顯然不會獲得長期成功。即使是非技術性的公司也需要認真做好研究開發,以便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和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

巴菲特引用了凱恩斯的話來解釋他的困境:「困難不在於產生新觀念而在於背離老觀念。」巴菲特承認,格雷厄姆教給他的投資哲學及方法對他太有價值了,反而推遲了他的進化。甚至在今天,巴菲特繼續信奉格雷厄姆的基本觀點--一安全空間。「即使在讀到這個理論的四十二年後,我仍然認為安全空間這四個字是正確的。」巴非特從格雷厄姆那兒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思想是: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明顯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購買這類股票就是成功的投資。1984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證券分析》一書出版十五周年的集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有相當一部分成功的投資者承認他們共同的投資知識來源於本"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空間的概念和理論,而格雷厄姆的每一個信奉者在具體應用他的理論時,都發展了一套不同的一方法來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但共同的主旨都是尋找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對巴菲特最近的投資感到迷惑的人沒有把理論和方法區分開。巴菲特確實信奉格雷厄姆的安全空間理論,但他已經摒棄了格雷厄姆的投資分析方法。按照巴菲特的說法,直接應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易於賺錢的黃金時期是1973年一1974年。
從費雪那裡,巴非特認識到公司的業務類型、管理能力對公司價值起很大作用。因此,公司管理人員的特性也需要好好研究。費雪建議,為了全面了解一家公司,投資者必須調查公司的方方面面以及它的竟爭對手。從費雪那裡,巴菲特深知「閑話」的價值。經過多年努力,巴菲特創立了,一個廣泛的接觸網路。藉助這個網路,巴菲特能夠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評價。
最後,費雪教導巴菲特不要過份強調多元化。費雪認為,投資者被多元化誤導了,他們相信把錢放在幾個籃子里能降低風險。但購買太多股票的害處是不可能去觀察所有籃子中的所有雞蛋。投資者得冒花太少精力在他們熟悉的公司上而花太多精力在他們陌生的公司.上的風險。按費雪的說法,買入大量對其業務不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風險要比投資了解深刻的有限多元化更大。
除了成為巴菲特思維框架的安全空間理論外,格雷厄姆還幫助巴菲特認識到了跟蹤股市波動的愚蠢性。格雷厄姆曾教導巴菲特說,股票既有投資特徵也有投機特徵。安全空間有助於解釋股票的投資特徵。股票的投機特徵是人們恐懼和貪婪的結果。這些存在於大多數投資者中的情緒往往導致股價過份偏離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能絕緣於股市的情緒旋風之外,就有機會利用那些基於感情而不基於邏輯分析的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基於正確的判斷得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僅僅因為別人不同意而輕易放棄。「別人不同意你,並不能說明你對或錯,」格雷厄姆寫道,「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和推理正確。」
————資料來源於網路和自我學習!一名名國際金融專業學生!

Ⅳ 股票方面的問題

什麼是股票?股票有什麼特徵?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只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國家可通過控制多數股權的方式,用同樣的資金控制更多的資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l)不可償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於公司存續的期限。

(2)參與性。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

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從實踐中看,只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3)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人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人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以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資1000美元買人該公司股票,到 1994年7月便能以 11 554美元的市場價格賣出,賺取10倍多的利潤。在通貨膨脹時,股票價格會隨著公司原有資產重置價格上升而上漲,從而避免了資產貶值。股票通常被視為在高通貨膨脹期間可優先選擇的投資對象。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可流通股數越多,成交量越大,價格對成交量越不敏感(價格不會隨著成交量一同變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潛力的判斷。

那些在流通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股價不斷上漲的行業和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不斷吸收大量資本進人生產經營活動,收到了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股票在交易市場上作為交易對象,同商品一樣,有自己的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由於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例如,稱雄於世界計算機產業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當其業績不凡時,每股價格曾高達170美元,但在其地位遭到挑戰,出現經營失策而招致虧損時,股價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時機地在高價位買進該股,就會導致嚴重損失。

Ⅵ 為什麼要把大部分資金投入指數基金,而不是股票

一、你該如何選股票?

格雷厄姆建議,防禦型投資者直接購買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就行了,這些指數基金實際上就持有值得你擁有的股票。當然,如果你希望獲得娛樂、或者享受智力挑戰,那麼你可以把大部分自己投入指數基金,再拿出10%資金用於「挑選股票」這個挑戰。

這些指標將排除以下這些公司:規模太小的、財務實力相對較弱的、過去10年有赤字記錄的、沒有連續支付股息歷史的等等。

另外,還需要查看公司的季度報告、年度報告(至少5年),對比5年的財務狀況,查閱公司的相關信息,包括公司的股票是否被過多的機構所持有---過多機構持有,它們的一致行為可能引發災難,除非是以投資為目的持有的,這些機構看好公司的長期增值。如果不願意做這些,那就去買指數基金吧。

二、防禦型投資者的選擇:

很多人可能會問,分析師會否比我們更靠譜,因為他們使用這些簡單法則會更加容易。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子,試想:如果每個分析師的分析、觀點都一樣,短時間內價格迅速上升,這樣就不會存在嚴重的價格扭曲,也就不會有多少大家都盈利的機會。正如一個笑話講的,當一位教授看到地面上有張百元大鈔,他想去撿,然後另外一位教授拉住他的手臂說,「不必這樣,如果真是百元大鈔,早被人撿走了」。

實際上,每個分析師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預期,在分析過程中,他們有人重視這一因素、有人重視那一因素,導致結果千差萬別。我們總結了下,一般來講主要分兩大類分析方法:

1.預測法(項目法):根據未來預期來判斷價值。

此種方法下,需要努力預測未來幾年公司會有多大成就。比如利潤的顯著、持續增長。可以根據對行業供求的預測,也可以根據歷史業務增長數據來進行推測。如果確認公司未來有前途,就會鼓動投資者去買,而不會太關注現在的估計是否合適。

因此,此種方法也被稱為「定性法」,因為它強調未來前景、企業管理狀況、以及其他不可計量但卻很重要的定性因素(無形資產、人力因素等)。

2.保護法:根據已知事實來判斷價值

此種方法則更看中當期股價,他們要努力確保「股價低於公司的實際價值」,這一差額足以吸納未來可能的不確定性因素。這樣,這種投資就不需要去過多關注公司未來的長期前景,而只要公司能持續經營下去就好了,它的價值回歸是遲早的事,到時自然就賺錢了。

因此,此種方法也被稱為「定量法」或「統計法」,它更強調的是:股價與利潤、資產和股息等因素之間存在的可計量的關系。

毫無意外,格雷厄姆更喜歡第二種即「定量法」,要從投資一開始----就能確保這樣投資是有價值的,而不是靠未來的預期預測----來彌補當前價值的營養不良。

選擇股票的方式哪個最優,是個極大爭議的問題。對於廣大防禦型投資者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重視股票的分散化,而不是個股的選擇!另外,分散化並非僅僅為了降低風險和失誤,它還能增加你正確選擇的機會。如果整個山谷有金礦,為什麼要押注某一座小山,而不去直接買整座山谷?尤其是作為防禦型投資者,你發現這座含金礦小山的概率非常之低的情況下,這不是一種很不理智的行為么~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Ⅶ 總資產多少放入股市比較合適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理財習慣,都是把所有錢存在余額寶里,資產以版萬份收益一塊多的速度權緩慢增長。
其實在兩分鍾金融看來,這種投資理財觀念太保守了!就像已逝的謝百三教授曾經講過的,炒股可能會虧損,但不炒股可能窮一輩子。
當然,這里不是鼓勵大家炒股,畢竟兩分鍾金融自己都被套著!只是想說,在家庭總資產中,適當配置一些股票等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是有必要的。

至於具體配置的合理比例,也是今天要科普的一個實用定律——80定律。它是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占家庭總資產的合理比重,不高於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你今年30歲,股票可占總資產的50%,這個風險也是這個年紀能承受的,而到了50歲,則要降到30%。

當然,在實際運用80定律的時候,要活學活用,避免四個誤區。

1、總資產中,如果房產佔了比較高的比例,那麼80定律就未必適合你;
2、不能把定律當真理,死板按照(80減去年齡)進行投資;
3、不顧家庭實際情況,明明可以多投資一些在股市,卻放不開;
4、不要忽視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明明偏好低風險,卻硬著投資要投資股市。

80定律真正傳達的是年齡與風險投資的關系,年輕時比較激進,要能承受較高風險,而隨著年齡增大,則轉向對本金保值的要求。

Ⅷ 股票做T,為什麼同花順上面最開始總資產加上總盈虧的錢等於我投入股市的錢,做了幾次T後 總資產加總

當前總資產=可用資金+市值。雖然做T賺了差價,但是股票跌了,總市值就少了,雖然每版次做T價格差都比較權大,但做T賺的錢少於總持倉跌去的錢,所以總盈虧的錢小於投入股市的錢了。只有股票漲回平均買入價,或做T賺的錢能夠彌補上總持倉的跌幅才能持平。

閱讀全文

與資產的三分之二投入了股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簡單易懂 瀏覽:112
什麼股票可以質押 瀏覽:513
融資租賃合同例子 瀏覽:43
美的投資者日 瀏覽:528
融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718
代課理財分成 瀏覽:899
小貓理財 瀏覽:508
國內順丁橡膠價格2016年 瀏覽:7
8萬港幣兌換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68
開通期權二級投資者許可權 瀏覽:622
發改價格2016557號 瀏覽:77
大益股票 瀏覽:893
馬化騰的理財是什麼 瀏覽:736
三超新材股票投資價值 瀏覽:938
怎麼用股票賬戶購買基金 瀏覽:986
紅旗汽車股票 瀏覽:117
外匯頭寸風險 瀏覽:429
手機上買外匯 瀏覽:40
基金賣出怎麼這么貴啊 瀏覽:600
八大貴金屬分別有哪些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