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機構減持分析

機構減持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19 08:52:35

❶ 國有股減持為什麼會造成股價下跌謝謝!

國有股減持:6大假設及後果 國有股減持方案討論已久,至今時今日,已演變為管理層與市場的兩方博弈。管理層反復強調的在市場穩定下實現國有股減持將成為博弈雙方的均衡點。真正好的方案滿足各方的利益要求確實比較難,但證券市場是一塊能不斷增大的「蛋糕」,只要大家都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實現真正的「多贏」,短期的輸家也許是未來的大贏家。

假設一:冷處理,長期化

方式輪廓:由於目前找不到令市場各方都能接受的圓滿方案,管理層推出「七類」方案中的任何一種都會引起市場的暴跌,政府只好從長計議,暫時不提國有股減持的事,但什麼時候再提也不明確。

可能性分析:從最近的消息面看,冷處理的可能性還是有的。這實際上表明政府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現實:第一,中國經濟發展不能沒有股市;第二,穩定壓倒一切;第三,減持只能在牛市中進行。因此,管理層可能會從完善市場出發以時間來換空間,在穩定發展的股市中來完成國有股減持。

市場反應:首先需要提醒的是,冷處理並非不處理,只是政府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而已。但政府又不能斷然決定國有股不減持,因而只能採取這種消極的辦法---「無時間表」地暫時擱置。既然如此,市場會預期至少短期內,可能是半年、也可能一年左右不會推出減持方案,因而大盤短期內會有所表現,至少為一些深套的莊家提供了一個反彈自救的時間空間。但是,隨著時間的逐步推移,減持的預期會越來越大,如果政府沒有其它措施的輔助,大盤必將走向漫漫的熊市。

假設二:個案處理,各不相同

方式輪廓:個案處理模式實際上在本次大討論、即國有股減持暫停之前已經採用,主要是對新上市公司以及在上市公司增發時,以各公司不同的籌資額度和不同的發行價格進行國有股減持。

可能性分析:很明顯,這種方法被市場無情地拋棄了。但是,2002年1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市場分析座談會」上,又有專家提出了所謂的「在減持的基本原則指導下,予以個案處理」的建議。分析他的理由,大致有兩種可能:第一,全部處理對市場的壓力太大,因而從穩定的角度出發,應個案處理;第二,個案處理僅僅針對在減持過程中對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採取其他解決方案的借口。很明顯,前者又回到了最早的方案上,肯定不會被採納;後者倒是有可能。

市場反應:如果「在減持基本原則的指導下」採取「個案處理」的方式,前提自然是國有股減持的開始。就目前的市場表現看,投資者對任何一種管理層傾向的方案都不會接受,市場的反應只能是連續下跌,直至崩盤。

假設三:與金融衍生產品共舞

方式輪廓:結合我國證券市場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的趨勢,使用「期權」等金融創新品種進行減持。將國有股乃至今後的法人股轉化為相應數量的期權等衍生產品,開出一個新的衍生產品金融市場讓國有股流通,待延續若干年後期權等行使完畢後,正式結束國有股、法人股的減持問題,並培育發展了衍生產品市場。

可能性分析:目前金融衍生產品尚未被市場充分認識,管理層對風險管理的經驗尚欠火候,故如此方案推出,時間將安排在股指期貨試行成功之後。

市場反應:此方案符合某些專家的「開辟金融衍生市場」的呼聲。在我國市場投資主體尚未明確之前,新開的市場不可避免有一波炒作,從而導致二級市場失血,並走出下跌行情。隨後由於衍生品種與主板上市股票股價波動具有一定的相關度,市場有望形成二個市場互

相影響的格局,主板因此得以平穩下來。

假設四:半買半送,整體脫手

方式輪廓:將國有股折成兩部分,一部分無償送給原流通股股東,另一部分則以一定價格轉售給包括原有股東在內的股東。國有股一次解決完畢,新股全流通問題也隨之解決。

可能性分析:送是為了更好的賣。如果國家在送出一部分國有股後能將剩下的國有股順利高價出售的話,此類型方案被採納的可能性較大。如果是此方案的話,其推出時間有望加快,預計在2002年上半年左右。

市場反應:此方案關鍵之處在於送配的比例和價格以及送配部分的可流通時間問題。如果配售部分價格確定為凈資產附近且對新增股份有個流通鎖定時間,市場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揚。相反,如果是採用競價的話,市場必然會有個急速殺跌過程,以達到事實上的低競價區間。如果配售和新發的部分的流通時間不能有所限制的話,市場仍將會出現一個短期殺跌的動作。

假設五:「白送」給你,不用買單

方式輪廓:即採取張衛星所設計的國有股全流通方案,通過將國有股按一定的比例「縮股」或者是流通股按一定的比例「拆細」的方式,一次性解決國有股的流通問題。

可能性分析:對於市場投資者來說,由於採取此種方案將意味著在他們不用掏錢的情況下,即能將國有股的流通問題解決,因此具有來自投資者的較廣泛的認同感;然而,若採取此方案實施國有股流通問題,則國有財產存在一定程度被流失的可能性,預計管理層對此方案的實施將會十分謹慎。所以,該方案被實施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市場反應:由於市場投資者對此種方案具有較為廣泛的認同感,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投資者將會獲得比較顯著的利益。因此,若此方案被實施,大盤展開一波較為可觀的上漲行情的可能性較大。但不可忽視的是,由於國有股在取得流通的權利之後,指數所處點位的高低,將對國有股兌現金額的多少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無疑國有股在較高的指數點位兌現,將能產生較好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用,因此這將會較大程度地影響股指的上漲空間。

假設六:新股全流通,先增量後存量

方式輪廓:將目前市場上存量的國有股流通問題暫時擱淺,但對在某個特定時期發行上市的新股,則採取將所有股份全部流通的方式,以解決增量國有股流通的問題。

可能性分析:盡管該方案有利於解決增量國有股的流通問題,從而具有將歷史遺留問題的優點,但由於它同時還有將市場所有股票的價格中樞大幅降低的顯著不足之處,使得該方案被實施的可能性很小。

市場反應:若該方案被採納並實施,市場投資者對幾乎所有已經上市股票的價格的預期將會大幅調低,從而紛紛拋售現有的股票,並轉而關注全流通的上市新股股票,大盤指數將難免因此產生深幅的回調,甚至不排除有崩盤的風險。

❷ 案例分析:為什麼減持的股票卻瘋漲

你好,主要看減持股份的數量,占流通股的比例,
很多個股操控現象嚴重,通過大股東減持來欺騙散戶,卻做反向操作搶籌碼。

❸ 以量化分析方法選股,要怎麼算股票收益率

首先建立各個指標在相應分析期內的「增持」/「減持」組合,通過事後檢驗,統計並分析各指標的「增持」/「減持」組合在分析期內的信息比率與收益率。依據各個指標的「增持」組合的市場表現,判斷該指標的選股能力。

「增持」與「減持」組合的構建方法如下:每次選擇一個指標,依據該指標對行業內個股進行排序。根據指標代表的經濟含義,選擇指標排序最優的前 25%的股票設定為「增持」,後 25%的股票設定為「減持」。將「增持」與「減持」股票,按照流通股市值為權重,組成「增持」與「減持」投資組合。投資組合建立後每隔三個月,根據市場最新的指標數據,對「增持」與「減持」組合進行一次重新調整。

1. 經過眾多的統計分析研究比較,一些短線投資者認為當隨機指標KDJ的K線從下向上穿過D線時,可以買入股票。
2.短線買截的不足之處。從技術分析的角度而言,短線買點都是短線行為在一定時期內,短線買點特別多,同樣短線賣點也特別多,因此投資者據此操作,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考慮到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投資者根據短線指標操作股票,成功的概率又進一步降低。另外大多數散戶由於交易設施的不完備,短線操作也不方便。因此我們建議散戶投資者不要輕易用短線的方法買進股票。
3. 短線的交點在決定賣點時,除了前面所討論的方法外,一些短線投資者常常用隨機指標KDJ來決定股票的賣點。由隨機指標KDJ的墓木原理知,當隨機指標KDJ的K線從上向下穿過D線時,投資者可以賣出股票

我用的牛股寶,裡面有個從炒股大賽裡面選出來的牛人榜,這個牛股寶里可以跟著牛人買賣操作,這樣能跟這這些牛人學習很多知識,牛股寶我覺得不錯。你也可以試試。祝你成功。

❹ 股票減持是利還是壞呢.請大家幫忙分析以下這個股票的相關報道信息.

減持是利好還是利空,不好判斷。你得看看,在它減持的時候有沒有人增持,並且這個增持的人是有實力的大公司還是無名小輩。如果只知道減持了,卻不知道誰增持了,那麼還是以無名小輩論處。

❺ 減持的風險分析

由於大小非持有的股份幾乎為零成本,而流通股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炒到很高,一旦股市逆轉,大小非們便會不擇手段止盈。因此,在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之前,中小散戶應研究大小非減持的新特點,在反彈中進行如下操作。

❻ 上市公司大股東發布擬減持公告,散戶該立即賣出該股票嗎

這個問題關於上市公司大股東發布減持公告,散戶該不該立即賣出股票?我認為散戶不應該立即賣出股票,應該要學會冷靜分析,分析大股東為何減持自己股份的原因,再來決定賣與不賣的操作決定。



通過以上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發布擬減持公告,遇到這事散戶應該要冷靜分析,不應該盲目的立即賣出股票,而且選擇冷靜分析以後再作出決定時候該賣出。因為大股東發布擬減持公告又不是馬上減持,而是在公告之後減持,所以散戶不能當一看到減持公告就盲目的賣出股票,這種情況是錯誤的。

❼ 大股東減持是利好還是利空

利空。

因為大股東一般在情勢好的情況下是不會減持的,大股東內的減持代表著主容力的逃跑,所以是利空的。

轉讓的對象不同,那麼所釋放的多空信號也是不同的,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如是直接轉讓給二級市場的話,肯定是利空,建議拋出。 如果是轉讓給另外一家機構或者投資人的話就是利好,可以繼續持用。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了,但是會提升業績,是大利好。

(7)機構減持分析擴展閱讀:

對空頭有利,且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重大利空消息,導致13日滬指跌2.8%,深成指跌2.97%。存款准備金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閱讀全文

與機構減持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