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利多水環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利多水環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8月1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風內景園林建設工容程專項設計,園林古建築建設工程專業施工,環境工程建設工程專項設計,建築智能化建設工程設計與施工,水利水機電設備安裝建設工程專業施工,水暖電安裝建設工程作業,水利專業建設工程設計,防腐保溫建設工程專業施工,水處理成套設備的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劉小玲
成立時間:2012-08-14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200660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海徐路939號
❷ 關於上海的地理環境對上海的發展有沒有決定性發展
當然有了
假如上海是在內陸的話,它現在就不可能有那麼發達了
因為上海是長江的出海口過往船隻很多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它又是沿海城市開發的比較早等等
原因很多
❸ 上海的地理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上海,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
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
使上海成為中國大陸的經濟、貿易和航運中心。
❹ 上海哪裡環境最好
朋友上海現在很難找到像你說的即有人文.又有自然的地方了。崇明島應該算還不錯吧。車相對少空氣會好一點。參考一下,祝你愉快。^_^
麻煩採納,謝謝!
❺ 上海的發展對全國意味著什麼
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大海嘯帶給中國經濟的一大反思就是:改革開放30年我們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也領會了勤勞致富、科技治國的深刻含義。但是,由於我們經濟還處於發展階段中,無論是個人的收入能力還是產業和貿易結構的定位方式都無法通過現有內需能量來支撐我們企業日益膨脹的產能,所以,中國的財富先天就帶來匯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的缺陷,只不過政府以穩定的匯率和結售匯制度的方式承擔了大部分的匯率風險,今天在美聯儲啟動印鈔機購買美國國債的時候,我們更加意識到挽救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成本也在讓中國這個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債權國在承擔。於是,如何管理好我們自己創造的財富就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今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攬子政策的申請已獲國務院同意」這則消息的公布,向海內外釋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以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宏偉目標和挑戰現有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膽略將努力把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打造成為能和現在製造大國相媲美的金融強國。 今天,在周邊市場外需癱瘓的倒逼機制中,我們意識到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缺乏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學生的創業、中小企業家的商業開拓無法在一個缺乏規避風險和分散風險的環境中完成。美國之所以在國際市場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專利和經濟運行的標准,完全仰仗於它金融創新及其由此推動的技術創新的能力。只不過「次貸危機」暴露了美國的金融創新能力偏離了實體經濟支撐的巨大缺陷,而我們無法否認美國實體經濟面的核心競爭力今天依然是它對沖風險的殺手鐧。所以,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起飛,中國財富的積累已經讓我們具備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條件,但關鍵是我們的金融創新能力無法勝任這樣的社會使命,這也是今天需要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以此來推動創造中國品牌和中國標準的新型企業的誕生、成長和發展的真正用意所在。同時中心的建設也能培養出一大批能夠管理金融風險、開拓多元化金融市場、駕馭各種國際金融業務的高端金融服務人才,從而使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更具有國際競爭力、高附加價值性和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性。 上海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一扇具有代表性的窗戶,從裡面既能看到中國經濟利用世界的舞台發展壯大的成果,也能看到今天她直面受到危機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從已有的產業模式中去挖掘利潤降低成本的那種被動應對危機的方法,效果會變得越來越有限。為了增強中國大眾抗擊風險戰勝危機的信心,我們必須要主動出擊,尋找新的增長點,先聲奪人,開出中國經濟自身所擁有的一片新的發展天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就是一個水到渠成、轉危為安的切入點。事實上,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上海已經有外資法人銀行17家、法人銀行分行和保留分行31家,單一分行33家,支行64家。而且,2008年上海外資法人銀行資產、貸款、存款和利潤四項指標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外資銀行增幅7.28、4.25、2.96和16.85個百分點。四項指標分別佔全國外資銀行的63.06%、60.95%、78.34%和63.44%。這些數據都表明,上海產業結構的轉型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起步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必然選擇。 當然,從今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先行先試」的一些新開創的業務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所面臨的挑戰並不少: 首先,在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沒有到位,外貿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一個穩定的金融要素價格體系(利率和匯率等)、結售匯體系以及外資管理體系的情況下,如何吸引大批的海外投資機構和企業參與到人民幣投融資和貿易結算的行列中,現有的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如何提升自己管理國際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服務意識,都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追求和其他國際金融中心運作形式上的「貌似」並不困難,但關鍵是能否做到在外部沖擊面前能否掌控風險保持收益的「神似」,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至少,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在監管制度的建立、激勵機制的設計和金融產品的創新以及一流人才的集聚等方面,去不斷追求國際金融中心所必需要發揮的六大基本功能——那就是金融產品的價格發現,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保障,社會全體的風險分散,金融市場參與者挖掘和披露真實的信息,金融體系對投融資雙方的公司治理機制,以及金融活動所帶來的價值創造的能力。而絕不能在「先行先試」的保護傘下,鑽制度的漏洞以犧牲大眾投資者和企業的利益為代價來獲取自己的暴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部門要鼓勵制度、技術和產品創新,對所出現的問題要敢於承擔一定的風險,通過制度的創新來接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而不能一出問題就打退堂鼓,就把金融創新的節奏放慢下來。面對問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都是中國金融創新、積累國際金融中心運營經驗所需要付出的學費,歐美在金融創新的歷史上也經歷過無數次的波折,結果在危機過後金融創新能力不但沒有削弱反而變得越來越強。 第二,金融中心的建設和推進會帶來集聚效應,在某種程度上會推高上海的商務成本,如果不能及時改變產業結構的調整,完全有可能造成其他金融中心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的產業空心化的問題。所以,上海航運中心建設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配套發展,既反映了上海產業的比較優勢,也反映了國家對上海健康平衡發展的長遠戰略。具體而言,上海應該通過大力發展船舶融資、海上保險、國際結算、資金管理、外匯交易和中介服務等,來謀求上海整個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價值升級和轉型的效果,從而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提供厚實的物質基礎。 第三,為了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創造人民幣國際化的良好生態環境,上海最最短缺的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所需要的軟實力!它體現在行政部門的高效有序的服務意識上,也體現在全體參與者對金融中心建設的認同感,更反映在一個國家和民族對金融業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和形影不離的金融風險的正確理解和包容的良好心態。否則,沒有這些方面的逐步改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就將停留在一個形象工程的水平上,它無法在伴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打造出一大批一流的、能夠創造出中國品牌的企業家,也無法通過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服務提升我們金融體系整體管理財富的能力,更無法讓我們的國民真正享受到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所帶來的便利性和財富效應的好處。 事實上,根據08年《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指數》所羅列的指標,建設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確立一個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它包括一流的金融人才團隊、高附加價值的金融創新服務以及社會整體認知風險的金融文化水平這三大因素。這里,根據國際金融機構對影響金融中心建設的諸因素所做的重要性評價,按序排列如下,可以看出,下面絕大部分的要素都是對金融生態環境建立的具體要求: 1,金融業務順利展開所需要的寬松的制度環境。這對實體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的東亞國家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國際資本的自由進出就意味著能夠容忍投機資本的沖擊,意味著有充分的自信能夠化解沖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要能夠成為各個洲際或國家及地區金融服務的中樞,即非常便捷的能夠把每一筆交易都及時地通過有效的「網點」,在成本最低、質量最高的地方迅速完成。 3,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網路效應——隨時能夠匯集需要服務的廣大客戶。上海被海內外金融機構看好的很大原因是未來中國實體經濟的繁榮所需要的龐大的金融業務的支撐。 4,在開展一切金融業務的活動中,要能夠享受完全同等的國民待遇。這需要中國社會上下要擁有一個包容的胸懷。 5,改善經營環境過程中所需要政府的迅速和及時地回應,政府的行政效率,決定金融中心的發展能量。 6,要具備合理的企業稅制度。這並不意味著稅負越低越有吸引力。倫敦的企業稅負一點兒也不低,但是人們還是願意聚集那裡,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倫敦得到了比付出更多的回報。 7,要使開展金融中心業務所需要付出的運營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其中,當然包括最關鍵的人力資本的成本因素。 8,能夠及時提供最好的專業化後勤服務。一旦出現故障,就能夠迅速的得到援助,迅速解決,使金融活動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9,保證一流的生活的環境和質量。金融人才由於超強的工作壓力,在閑暇時間能否通過舒適的生活環境來緩解身心疲勞這一點,也看得較為重要。比如,在日本,很難簽發為外國金融人才提供後勤服務的專職保姆所需要的入國簽證。這一問題在日本國際銀行協會撰寫的「東京應該作為全球范圍的金融中心」 報告中還被重點指出,並告誡政府這一困難將嚴重阻礙東京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步伐。 10,是否具有容易融入的文化和可以交流的語言也是金融人才評價自己的能力能否正常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東亞在文化上有著很大的親和感,但語言的交流還有很大的障礙,日本反省自己金融主導權弱化的一大原因是他們缺乏能夠流利地用英語交流的專業金融人才。 11,開展金融業務所需要的房地產質量和數量。如果沒有一個現代化的金融街乃至金融城,很難形成金融業務所需要的集聚效應,從而發揮不了其規模經濟性的比較優勢。 12,最後才是考慮個人所得稅的優惠程度。所以,中國政府在吸引人才政策上,更應該關註上述金融人才所需要的投資環境。 總之,這些成為全球化金融中心的條件,倫敦做到了,紐約也基本做到了,而東亞國家,包括OECD成員國日本和韓國在內,都還有很多缺陷,真是因為彼此之間不分上下的緣故,才使得具有全世界三分之二外匯儲備的亞洲國家,今天爭奪金融主導權的競爭變得如此白熱化。而且,它會隨著對美國次貸危機給東亞製造大國所帶來的負面沖擊的反思不斷深入,也會隨著美元的疲軟和歐美市場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而變得越來越激烈。因此,只有發揮和協調好上述金融體系的六大基本功能,上海,才能以它優良的投資環境來吸引來自全球的高端金融人才,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一個具有支撐亞洲乃至世界的強大實體經濟所需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從而才能使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擁有較高和較穩定的金融主導權。
❻ 上海環境好嗎
應該都是差不多的,生活節奏很快的城市
❼ 上海環境怎麼樣
針對您的提問:
1:上海四季分明,氣候算很正常。夏天最熱可達38-39度,冬天最冷零度到零下3-4度。春秋季節最舒適。外地人所說的上海的梅雨季節,和現在上海的實際情況已經不太一樣了,以前的年代,上海的梅雨季節雨量較大時間較長,而且家裡面的住房情況決定了一些東西容易發霉(主要是一些新鮮食物和換季的衣物被褥),但現在我覺得上海的梅雨季節已經可以說忽略不計了,原因是每年到了所謂的梅雨季節,雨量很小或者幾乎不下雨,即使下雨,時間也超短。再有,現在的住房條件普遍改善,房間的潮濕度大大降低。至於您說的人是否易得風濕,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影響,上海還不屬於熱帶雨林的位置。
2:上海的人文環境和社會氣氛應該是國內(除香港等)最好的了。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層出不窮,而且國際上知名的展覽或者文化活動的第一站往往是上海,或者只限於上海。社會氣氛來說,相對於其他的城市,治安最好,辦事效率最高,民主程度最高,110出警速度最快(呵呵~個人認為~),各種機構辦事比較規范。外國人在上海比較多,使得上海比較時尚,時髦,各種風情都能領略。
您到上海的話,也不用格外注意什麼,個人幾點供您參考:上海市區分為較大,分浦東浦西,地鐵軌道交通發達,但您在辦事處門前,最好規劃一下自己的行程,以免耽誤時間。上海幾乎所有交通工具都可用交通一卡通,可搭乘巴士,地鐵,輪渡,計程車等等,卡可以在上海的許多便利店充值(購買和充值也可在每個地鐵站內)。上海的許多大型商場,酒店,很反感穿著不雅的客人,隨地吐痰亂扔煙蒂等行為被視作很不文明很土的舉動。地鐵在上下班時段很擁擠,許多外地來滬的客人不熟悉,往往會站在門口,或者大包小包沒注意放好,擋住上下客流,也會被鄙視,這點其實注意一下就懂了。
總值,在城市建設,配套設施等方面,上海市最方便的。全市大小便利商店24營業的星羅棋布,開車的話加油站到處都有,公交發達,由於上海匯聚了中國各地的人,在上海,任何一種地方口味的餐飲都很多很正宗。
不知這樣回答能否對您有點幫助,最後希望您來上海過得愉快~!
❽ 西氣東輸對上海的經濟和環境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經濟,西氣東輸為上海提供的天然氣這一資源,促進了上海運用天然氣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環境,天然氣對環境的污染相對其他消耗性資源是比較小的,這樣天然氣作為替代資源上海就會減少對其他污染性大的資源的利用。
❾ 上海環境跌停了,上海環境再次接近跌停,為什麼,環保股啊
次新股就像龍卷風,來得快走的也快。近期次新股進入下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