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的市場經濟

上海的市場經濟

發布時間:2020-12-11 06:11:37

A. 上海證券市場和深圳證券市場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意義

1.總市值不斷的增加中。相信監管會越來越規范。
2.上市公司佔中國GDP的比重不斷的增加內,資本市場對容宏觀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3.中國資本市場的波動性更大;投機炒作的氛圍更濃;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更好;中國的未上市的企業資源更多;中國股市投資機會更多。

B. 結合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改革,談談我國政府應怎樣轉變職能

一、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經濟社會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目前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經濟運行機制和資源配置手段,但由於市場本身具有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後性,會出現諸多市場失靈的情況,如公共產品的提供問題、市場壟斷的產生、外部性問題、社會收入分配不公、信息不完全等。為應對市場失靈,保證經濟的有序、健康運行,政府需要介入經濟過程中,履行相應的職能。

首先,提供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框架,維護市場秩序。經濟主體的各種平等、自由的權利、界限都需要政府通過制定法律來保護,提供和維護市場健康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並監督規則的執行是政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經濟職能。其次,進行微觀經濟管理。政府可以直接生產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財政補貼、政策優惠等方式刺激私有企業生產那些市場供給不足的產品,也可執行價格管制、市場准入管制、環境管制[1],或是通過在市場上的購買活動間接影響社會資源配置。第三,進行制度創新。制度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激勵的制度創新可以促進促進經濟發展的實現。第四,維持宏觀經濟穩定,著重宏觀調控。政府必須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調控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以達到「熨平」波動、解決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問題。

二、我國政府履行經濟職能存在的問題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政府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改革和調整,政府的經濟職能也經歷著從「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從程序到方法,從人員到設備,從法律規范到思想觀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和更新。但從深層次的角度觀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政府經濟職能的「越位」是指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范圍過廣,束縛了經濟主體積極性的發揮。受計劃經濟體制的深刻影響,政府通過各種渠道控制著各種資源的分配權,對社會生活過多干涉。例如政府通過市場自治組織(如行業協會、商會等)直接管理社會、企業,直接干預社會經濟活動,主動負擔起過多的社會責任等[2]。「錯位」是指在處理政府與社會關系時,由於缺少市場經濟制度條件下的約束和規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沒有正確把握住應有的尺度,將社會的自治和自主意識限制住。例如金融行業的准入、長官意志、行業壟斷、法規體系的薄弱,程序性法規的匱乏,政府官員大量的尋租行為等。「缺位」主要是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了需要政府發揮一定職能,但是政府沒有發揮或者發揮的不充分現象,主要表現在政府宏觀調控的范圍和力度不足或方式失當,不能提供滿足社會需要的公共物品及服務,不能保障公民的自身福利,缺乏保護公平競爭的法律法規和措施等。

我國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政府對部門管理方面工作明顯強於對行業管理工作,這就導致大量行政性企業的出現,這些行業部門利用自身行政特點阻止其他經營者進入和參與本行業的經營活動,如石油、電力、電信和鐵路等行業。同時利用自身對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干涉企業經營決策戰略,領導人任免等;其次是地區壟斷,地方政府利用地方行政權力資源,設置貿易壁壘,提高市場准入資格,阻止其他地區的等同商品進入本地區,來確保該地區商品的壟斷地位。其後果是將我國整體市場分割開來,形成若干個小市場,嚴重的阻礙了商品、資金、物質的流通;同時造成了市場中各個經濟主體的分配不公,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全面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政府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審批項目,並在各地廣泛設立行政服務中心,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並聯式審批、陽光下作業、規范化管理」的運行模式,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我國行政審批依舊過多,例如2014年2月,海南省人大代表展示了一個投資項目到辦完所需要的手續,包括了30多項審批,蓋上百個章,最少經歷272個審批日。其次,我國僅僅依據國家部委現有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政府文件來推動行政審批改革,缺乏統一科學合理的標准,而且各級行政機構都有行政審批定權,行政機關可以根據自身利益隨意設置審批事項。第三,我國政府在行政審批環節普遍存在「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利、輕義務」,「重利益、輕服務」的現象。一些政府部門只注重與自身既得利益相關的項目,在審批過後很少對審批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管理,許多符合審批條件的經濟主體進入市場後因為質量不高,競爭力不強,效益不好,很快就被淘汰,甚至有利用審批獲得合法身份後在市場中大肆侵犯公共利益,對公共財產和人身權益造成極大傷害[3]。此外,政府機構的盲目擴張導致政府部門機構過度龐大,人員質量參差不齊,人浮於事,無法實現市場經濟中政府理應體現出的高效、便捷等特點。

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要求資源在市場經濟規則下實現合理配置和有效分配。但在我國市場經濟環境還缺乏完備的法律保障,沒有一套健全的法律體系和機制,也欠缺對有限法律的靈活運用,同時現在主要以「人治」為主,「長官意志」、「拍腦袋決策」時有發生的前提下,政府執法意識和觀念缺失,人治色彩依然存在與某些環節和過程中,造成執法的隱蔽和主觀臆斷[4]。由此造成市場競爭的不公平。不能限制市場壟斷,不能有效禁止市場不正當交易,因此市場經濟不能得到正常的發展。

三、上海自貿區實踐中我國政府經濟職能的轉變與創新

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本國(地區)法律和規定為基礎,在本國(地區)境內設立的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方式屬一國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也就是某一國(或地區)在其轄區內建立一個區域進行對外貿易,對貿易活動不過多干預,且優惠或免除對外運入貨物的過路費。上海自貿區由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機場保稅區和洋山港臨港新城組成,實行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多項改革措施,試圖成為中國經濟、政治新的試驗田。根據目前國務院以及商務部公布的方案和具體實施的政策來看,上海自貿區管理中政府進行經濟職能轉變主要採取了監管模式創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及完善法制保障、進行地方立法實驗等舉措。

自貿區實施「一線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一線」指國境線,「徹底」被不斷強調。同時探索施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法無禁止即合法,規定企業「不能做什麼」,讓市場較以前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借鑒國際通行規則,對外商投資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研究制訂試驗區外商投資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負面清單,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②。對外資施行准入前國民待遇而不依賴當前已有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主動放棄行政控制,這點說明此次對監管模式創新的目的是消解政府部門因其行政管制而產生的設租、尋租的機會。因此,自貿區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利用現有的開放試點里,簡化步驟,減少政府行政管制,提供一條整合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有效路徑。

以「輕審批、重監管」為中心,減少對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產生阻礙的行政審批。建立統一受理、綜合審批、並聯審批和高效運作的服務模式,建立和完善信息網路平台,使不同部門協同管理,擺脫傳統的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提高效率。更改12項行政審批事項為備案制,降低了行業准入門檻,並意味著政府從事前審批向事後監管的方向轉變,減少了行政審批事項、打破壟斷,防範目前體制中因政府行政干預而產生的設租現象。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減少政府行政干預經濟過程方面也用相似作用,所以負面清點管理模式在未來應當應用於國內企業而不僅限於外資企業。

建立行業信息跟蹤、監管和歸集的綜合性評估機制,加強對試驗區內企業在區外經營活動全過程的跟蹤、管理和監督。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提高執法效率,在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葯品監管、知識產權、工商、稅務等管理領域,社會力量被積極鼓勵參與市場監督,實現高效監管,體現了政府在市場監督方面向社會放出本屬於它們的權力,並且可能在未來會形成統一的市場行政監管機構。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體現投資者參與、符合國際規則的信息公開機制。完善投資者權益有效保障機制,實現各類投資主體的公平競爭。

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並授權,試驗區內,對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停止實施《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3部法律的有關規定,暫時停止實施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試行期為3年。同時強調地方立法對於上海市的重要性,上海為了符合自貿區發展需要可以制定相關有利的法律法規。

總的來說,在上海自貿區內,政府對監管市場經濟活動的創新以及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和監管職能、減小對微觀經濟的干預力度、「重監管、輕權力」、改革審批制度,並進行地方立法試驗等舉措,甚至進行整個管理體系的創新再造,以期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消除市場分割,都是在實踐「小政府,大社會」和服務型政府,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努力實現高效的、市場化的宏觀調控管理,以及有效、審慎的風險管理。這是創新的改革思維,也是理清市場和政府最優邊界,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最新嘗試。

四、推進我國政府經濟職能轉變的政策建議

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必須做到依法行政,明確落實政府行為的法律責任[5]。而實現法治化管理,必須樹立法律的權威以及政府乃至整個社會的法治意識,要用完善的切合市場經濟法律和規則代替政府的發號施令,代替政府的政策措施。政府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要明確立法先行的思想,應當在《憲法》、《立法法》和《行政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劃分政府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在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監督的作用,限制政府行為過程中的恣意和專斷,使其更好完成協調、監督、引導和宏觀調控的作用。同時,這次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上海自貿區暫停施行的外貿三法和文物保護法的部分條款的舉措是我國法制史上首次出現的暫停現行法律制度的現象,說明我國法律制度仍有部分與國際自由市場經濟貿易相沖突的部分,同時說明我們政府亟須進行更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制、法規建設,加強自身法律體系與國際貿易大環境的聯系。

政府應逐步向市場放權,將精力投入到宏觀調控和對市場的監督中,營造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和保證市場的有序進行,建設服務型政府。同時政府機構還能相應落實法定質詢、罷免等追究責任的具體程序,創設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責任制度,強調對市場經濟政策制定的責任意識,建設責任型政府。在促進政府經濟職能轉換的前提下,政府應精簡經濟職能相重合的機構,提高工作效率。裁汰冗員,營造人才創新新環境,提高行政人員本身的素質,增加公務員瀆職、腐敗的風險和成本,修改和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採用績效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量化政府效率的評估指標,多方面確定評價政府效率的標准,使政府效率易於評斷,容易監督。同時可以採用科學化、電子化手段和方法解決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方便政務及時向公眾公開,如推行電子政務,加強各級政府網站建設等,可以更好實現政府行政管理高效、公平、合理。

政企合一是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問題,使得國有企業不能成為市場主體,干擾了統一的市場規則對各個市場主體的平等[6],而政企分開的要求是政府不得再擔任企業經營權主體,即將現有政府所擁有的所有權的企業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通過設立董事會,實行股權多元化,將所有權從政府手中轉移到多數代表公民所有者的其他機構。因為國有企業的所有權最終屬於人民,所以所有權必須交由代表人民意志的機構,而不是由政府具體代理,最終形成「政府所有」的經營機制。同時,政府應當承擔起本應由政府承擔但實際由國有企業承擔的公民福利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減小國有企業應承擔政府的社會職責而付出的成本,做到政府向國有企業放權讓利的同時也要收回本應由政府承擔的責任。

C. 上海經濟大學市場營銷畢業,在上海混怎麼樣

你確定你的學校名字沒有打錯么?不會是「野雞大學」吧?上海正版規院校裡面有權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沒聽說過你說的「上海經濟大學」?!另外,不論哪所大學畢業,要想混的開,學歷和專業只是入門證,以後還得靠自己的能力打拚啊。

D. 上海為什麼是中國的龍頭城市現在又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又有自由貿易區,這給上海的發展帶來什麼

因為上海經濟發展位居全國前列,這和上海的地理位置有關,上海位於內長江三角洲,東海入海容口,海陸空運都十分完善,發達的交通運輸條件給上海提供了和國內外溝通交流的良好條件。自貿區逐步完善,直接打破了途徑馬六甲海峽中轉至新加坡深水港至國內的水上壟斷線路,為未來上海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

E. 上海第二皮鞋廠:沒有想到如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還有如此牛的企業。

據我所知皮鞋廠是上海二輕局下的單位,早已倒閉,此電話可能是其他單位的了。

F. 上海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2007年上海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李戰軍

如何充分把握2006年上海房地產市場在宏觀調控背景下的市場特徵和存在問題,正確判斷2007年上海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是上海房地產管理部門、業界機構和市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
但是傳統性的和技術性的分析方法,目前只能起到統一認識、把握方向的輔助性作用,難以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這是因為中國今天的房地產市場起決定性影響的作用傳導鏈已經是「政治—政策—市場—供求」,而不是相反。是政治因素和政治取向決定中國房地產市場政策取向和政策內容,是政策作用影響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規模、供應結構和供應價格,由此導致需求變化和需求規模。
從2003年國家開始對房地產業進行宏觀調控以來,每到年末年初各種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預測,與後來的實際發展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模糊性的結論大大多於精確性的結論。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多發性造成市場走向的不明朗,多種政策的交互作用造成了市場的波動性和復雜性。2006年下半年有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和上海市房地產信息中心等單位共同參與的一項課題研究中,所建立的多種數學模型對上海歷史上的房地產平穩發展期的市場驗證都是相對准確的,而對於政策多發期的市場驗證都是存在著較大的誤差值。從技術層面反映力求接近房地產真實的數學模型,對政策多發期的市場預判難以准確描繪。
鑒於上述認識,對於如何認識2007年上海房地產市場走勢,我們按照業已存在的房地產市場作用傳導鏈從上游往下游逐層次展開分析。

一、政治宏觀層面
從1978年改革開發起始,長期主導我國政治方向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階級斗爭理論」被丟棄,一大批充滿階級斗爭理念和熱衷內部斗爭的「階級斗爭幹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完成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次國家指導思想和幹部隊伍的大轉換(第一次始自1957年,到1966年完成)。以改革開放為手段,以經濟工作為中心,以實現現代化為目標,譜寫了中國發展主旋律。在這個過程中,信奉「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成就了現在的一大批「GDP幹部」,中國的各級政府形成經濟發展和城市開發的「建設型政府」。
進入本世紀以後,中國經濟的實力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作用逐漸被世界所承認,中國確實富強起來了,中國老百姓也確實富裕起來了。但中國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各種資源都難以承受經濟的超常規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存在嚴重的不協調,各種利益主體出現並形成了一系列經濟社會矛盾,黨和政府中的腐敗存在著體制性蔓延擴散的趨勢,人們對改革和發展的認識甚至出現了尖銳的分歧和對立。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友好環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方針、新方向首先由黨中央率先提出。政治層面的這種變化一定會導致經濟政策的調整變化。
上海的房地產理論界人士2006年提出,在宏觀調控背景下房地產業必須積極推行產業轉型。其實不僅僅是房地產業要轉型,房地產業存在著投資增長過快、商品價格上漲過猛、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秩序紊亂的問題,在中國其他產業中都普遍存在。產業轉型已是大勢所趨,非此不能改變產業的增長方式。說到底中國的各級政府更要轉型,要由建設型政府轉為服務型政府,政府的幹部也要由「GDP幹部」轉為「服務型幹部」。
上海社會保障資金案件揭露,最終導致上海市市委主要領導人和一批涉案幹部被立案審查,形成了三十年以來上海政治高層的最大震動。黨中央對社保案的處置,對上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絕對是一件好事,對上海貫徹中央關於房地產調控的各項政策也會更加有利。應該期待在2007年上海市在黨中央領導下,各項工作會取得更多具有實效性的成果,上海房地產的調控也會出現更為積極的成果。

二、經濟政策層面
任何經濟政策都是針對現實經濟活動中發生的問題和經濟發展方向提出的。那麼我國經濟領域存在哪些問題呢?我們的經濟政策又將發生一些什麼變化呢?

1、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和政府職能轉型
在黨的「十六大」要求全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背景下,東部要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西部要求進行大開發,東北要求振興,中部要求崛起;在我國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農村要求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以深圳特區為代表的珠三角、以浦東開發為代表的長三角的改革、開發和發展之後,又提出以天津濱海為代表的環渤海區域改革開發和發展的國家戰略布局,提出建設北方經濟中心。三個方面的發展戰略要求,使得各地都認為自己是國家發展的重點地區,都圍繞著自己的發展要求進行大規劃、大投資。而實際上全國性大發展的共同性同時性要求,再加上每五年一次的政府換屆工作,都導致全國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強烈沖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政府職能轉變之所以遲緩,與此關系密切。
上海在城市功能定位之後,近些年來一直大力推進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推進工作。再加上有一個2010年世博會題材,實際上上海的基本建設規模是壓不下來的,每年城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都超過了三千億元,其中房地產投資每年都在一千億元以上。上海的地方財力(含財政支出和政府籌資)投向主要是各個建設項目,短期內將支出重點轉為城市社會服務型十分困難,這與發展包括住房保障在內的社保、教育、衛生、社區、治安的要求將形成階段性的尖銳矛盾。但這種轉型又是不能避免的。

2、國際收支平衡成為穩定宏觀經濟最主要任務
近三十年的由改革推動的中國經濟發展,由最初的進口替代過渡到出口替代,標志著中國經濟成熟度已上升到一個全新台階。中國進入WTO以後,中國的商品出口呈現出世界超常規的發展,對生產能力增加、技術含量提高、農村勞動力輸出、城市勞動就業和國家總體經濟實力起到了非常積極且有效的推動。但是也造成了貿易摩擦劇增、國際收支不平衡、過度投資、資產價格膨脹、價格波動、貿易和外匯政策壓力倍增等一系列新問題。
200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把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平衡四大宏觀調控目標中的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放在了突出位置,成為穩定宏觀經濟的最主要任務。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問題,除了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外,最重要出路是解決國內需求不振的問題。要用擴大國內需求的辦法解決投資和消費比例的失衡,解決內需和外需的失衡,解決對外貿易的巨額順差,解決外匯儲備的過猛增長。
由此判斷,房地產調控問題並不是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最重要最突出的問題,只不過是涉及到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分支性熱點問題。不宜將房地產調控問題擴大化、嚴重化,甚至政治化。而保持房地產的健康穩定發展,卻對擴大我國國內需求起著支撐性的作用。
當然我們不能由此而放鬆上海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特別是上海是外資進入中國的重要窗口,上海的房地產又是海外熱錢炒作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平台,上海房地產業又擁有眾多的外商投資企業。上海房地產調控工作具有一些和內地很不相同的領域和特點,一點不能夠掉以輕心。

3、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優化產業結構和自主創新是發展新路徑
我國經濟發展中由於過度依賴投資的拉動作用,各地發展的重點主要在製造業方面,忽視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多個五年計劃都沒有完成環境指標),難以保持可持續性的發展。產業鏈上又過度依賴生產加工的環節,拿的是低附加值。而在研發設計、創意創新的環節和市場流通的環節本領不強,拿不到高附加值。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的經濟政策導向將是以資源節約、特別是能源資源節約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抓手,加快建設創新性城市和創新性國家。
結合房地產業的發展,節地節能、提高產業化、推廣新技術新材料肯定應該是上海房地產今後工作的重點方向之一。

4、大力完善社會保障體制
我國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調節水平不高,直接影響到收入流向和內需擴大,處理不好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中央工作會議已決定從2007年起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
上海作為一個流動人口比重特別大的城市,作為一個由於國有企業改制而存在眾多依賴低水平社會保障人群的城市,長期關注城市低收入者和外來務工者的住房問題,建立符合實際需要的體制、機制保障應成為政府的重要職責。

三、房地產政策層面

G. 請幫忙翻譯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眾多,市場份額大,對於全國的經濟影響力極大。」

Shanghai is the largest city in China, with a lot of people there and a large market share. It has a extreme influence power on the economy of the whole country.

H. 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順應了哪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自由貿易區已經成為全球外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和手段。自由貿易的專發展不僅僅只停留在經濟屬利益方面,他同時兼並著國家政治和外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自由貿易通過經濟往來可以使雙方國家互惠互利,還能互相學習對方國家的先進文明與政治制度,使合作雙方關系更加密切友好。這一發展趨勢使國家間的競爭發展成利益間的合作與競爭,這同時也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並對它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國的自由貿易區伴隨著自由貿易協定數量的增加,協定內容的不斷深化,貿易合作關系一直向周邊國家發展,導致我國自由貿易正在向多樣化的戰略方式轉化。
世界自貿區聯合會是一家注冊於日內瓦的全球性非營利性組織,由加勒比自由貿易聯盟組織和加勒比自貿區,聯合世界各地自貿區研究機構團體及個人學者、專家共同發起成立的社會團體。旨在為聯合會會員提供全球自貿區資訊及研究的最新動態,促進各地方會員的交流,通過資源導入、全球招商等方式幫助會員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藉此使得各自貿區的信息溝通更加便捷,提高合作效率,促進各國/地區之間的自由貿易,最大程度發揮自貿區的作用。

I. 上海自由貿易區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意義是什麼

上海自來由貿易實驗區的建立,順應了我源國目前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中的發展形勢,要真正建立一個公平、自由、創新的市場環境,我國需要建立一個突破口,然後將成功的經驗復制。這將對我國經濟健康、繁榮、持續的發展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J. 上海自由貿易區

建設試驗區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國務院常務會議3日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需繼續堅持擴大開放的戰略,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WTO專家張軍生說,入世十多年的經驗顯示,開放引入競爭激發了中國企業的活力。當前尤其需要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企業轉型,為經濟注入活力,推動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實現。
記者采訪發現,業界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大的期待聚焦於投資管理新體制、服務業進一步開放,以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離岸金融等。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當下啟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中國第三產業的改革開放注入動力。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將給中國帶來歷史性機遇。」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說:「除了國際貿易能級的提升,中國金融體系加快開放、與國際接軌,將會在新形勢下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
國務院要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專家認為,我國探索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為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開放積累經驗,使得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大國博弈中獲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話語權

上海將獲得更多制度紅利
對於上海而言,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推行,獲得機會的不僅是貿易領域,對於航運、金融等方面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1、將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條框,放寬稅收、外匯使用等優惠政策,有利於跨國公司內部的全球調撥、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在上海注冊開業。
2、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將使得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務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決航運中心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問題,這將使得上海獲得更多的制度紅利。
3、國務院2012年底批復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經浦東和虹橋國際機場中轉第三國的45個國家外籍旅客將享受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項目,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
4、免稅和自由港將有利於吸引高端製造業,而貿易區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加工、製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疊加中國的產業升級。因此,自由貿易區對於物流的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

閱讀全文

與上海的市場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改價格2016557號 瀏覽:77
大益股票 瀏覽:893
馬化騰的理財是什麼 瀏覽:736
三超新材股票投資價值 瀏覽:938
怎麼用股票賬戶購買基金 瀏覽:986
紅旗汽車股票 瀏覽:117
外匯頭寸風險 瀏覽:429
手機上買外匯 瀏覽:40
基金賣出怎麼這么貴啊 瀏覽:600
八大貴金屬分別有哪些 瀏覽:456
950000美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10
16年上市的股票 瀏覽:236
000981資金流入 瀏覽:897
59元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646
城城理財會跑路嗎 瀏覽:917
買理財有風險 瀏覽:744
黃金tn延期費收費標准 瀏覽:864
京東小白理財靠譜嗎 瀏覽:275
南價值成長股投資穩健盈利之道 瀏覽:660
新疆節水股票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