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完善的退市制度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有利於股市回歸「健康」。
把垃圾企業清掉,就會減少對市場資金佔用,從而增加對其他二級市場優秀企業資金買入。一方面提升了整體上市公司質量,另一方面給上市公司施加壓力,不好好經營就面臨退市,這樣反而促進了整個市場的長期繁榮。
以前資金集中在炒新、炒殼、炒概念上面,一些優秀需要發展的公司,卻融不到資金,長期資源錯配導致效率低下。隨著監管層對於市場中一些漏洞逐漸彌補,不會像以前那樣上市公司完全處於主導地位,肆意侵害中小股東權益,市場會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1)注冊制度對股市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退市條件
在美國,上市公司只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就必須退市:
1、股東少於600個,持有100股以上的股東少於400個;
2、社會公眾持有股票少於20萬股,或其總值少於100萬美元;
3、過去的5年經營虧損;
4、總資產少於400萬美元且過去4年每年虧損;
5、總資產少於200萬美元且過去2年每年虧損;
6、連續5年不分紅利。
日本的證券市場規定,上市公司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必須退市:
1、上市股票股數不滿1000萬股,資本額不滿5億日元;
2、社會股東數不足1000人(延緩一年);
3、營業活動停止或處於半停止狀態;
4、最近5年沒有發放股息;
5、連續3年的負債超過資產;
6、上市公司有「虛偽記載」且影響很大。
❷ A股實行T+0交易制度,對短期、中期、長期有哪些影響
《證券日報》代表了一篇文章,A股基礎制度體系日趨完善 “T+0”改革可期,A股市場T+0交易制度風聲再起。
A股市場自從1995年開始廢除T+0之後,修改為T+1至今,已經有25年時間了;隨著A股市場各項制度修改完善和出台,現在的A股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很多了,確實符合T+0制度推行期間了。
長期影響
實行T+0對於A股市場長期是有重大影響的,畢竟金融市場就是需要有T+0這樣的交易制度,也是符合股市市場長久發展的需求。
T+0對股市最大的長期影響是符合股市的交易制度,可以讓股市長久而穩健的健康發展。畢竟任何一個成熟股市都是實行T+0,唯獨A股比較特殊。
所以從全球發達國家的股市來看,T+0交易制度才是一個健康的股市交易制度。
綜合以上分析得知,廢除T+1制度,實行T+0制度是未來A股市場必然的發展趨勢,實行T+0交易制度只是時間問題。
但隨意近幾年國家各部門都在討論這個制度問題,相信T+0交易制度很快會推出的,很快會在A股市場採取T+0交易制度。
❸ 假如A股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對散戶是利大還是弊大
證券市場提倡取消T+1改為T+0交易制度已經有好幾年了,近期市場呼籲T+0交易制度的聲音再次響起。
近期關於股市准備實行T+0政策起源一篇《證券日報》一篇頭條文章,標題為“A股基礎制度體系日趨完善 “T+0”改革可期”,引發市場關注,都以為A股市場要實行T+0交易制度了。
如上圖,這就是當天A股市場T+1的交易制度,本身在分時均線買入的,以為當天要上漲,結果這票當天不上漲,而是震盪下滑,出現判斷失誤。但由於T+1的交易制度交易限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股價下跌,無能為力不能交易賣出,最終吃了一個閉門羹,第二天股價再度大幅殺跌,損失慘重,這就是T+1的交易制度的最大弊端之處。
綜合分析
通過上面分析,以及結合當前T+1的交易制度得知,其實股票市場實行T+0對於散戶是利大於弊的,對散戶有更大的利益。
T+0除了對散戶利大於弊之外,對於股票市場長久的發展也是利大於弊的,成熟股票市場就是需要一個自由而公平的交易制度。
❹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對股市有何影響
在近日召開的2009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明確表示,將深入推進發行制度改革。堅持市場化導向,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強化各主體責任,完善價格形成和股票承銷機制。新股發行制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市場基礎性制度,能否建立起一個合理而完善的發行制度,不僅關繫到股市能否正常地發揮其投融資功能,更關繫到股市能否真正為實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新股發行制度中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合理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這不僅對市場的穩定運行造成較大影響,同時也造成上市企業的良莠不齊。目前雖然新股發行有詢價制度,但對詢價人的認購情況沒有強制性的限制,使得詢價階段機構投資者報價與實際投資需求相脫節,詢價制度基本流於形式。
在這樣的環境下,打新的收益率被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所謂的"新股不敗"由此而來。由新股發行帶來的高定價、高市盈率、高溢價不僅推高了我國股市的整體風險,也正是這樣的收益率以及極低的風險程度,使得大量的資金一窩蜂地囤積在一級市場,嚴重打亂了整個市場的正常資金流動秩序。回想當年中國石油IPO,3.3萬億元的資金凍結在一級市場;而在股市低迷時上市的中國南車,其凍結資金量也達到了2.2萬億元。如此大量的資金出現無規律地流動性緊缺,對市場的沖擊自然不小,這也造成了一旦有新股IPO,市場往往會出現大跌的情況。另外,由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價格存在巨大價差,有些公司為了上市不惜一切代價。上市後第一年盈利,第二年虧損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公司甚至連最後一塊遮羞布也不要,上市後直接出現虧損。這顯然不利於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發行制度對於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不足。從申購渠道來說,機構擁有戰略配售、網下申購與網上申購三條途徑,而個人投資者只能參與網上申購。而從中簽所需要的資金來看,機構也佔有更大的優勢。以中國南車為例,理論上保證中1000股需要動用資金80.74萬元。而在此之前IPO的中國石油保證中簽的資金需要86萬元,而中國神華則高達155萬元,這對於一般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是很難承受的數字。而想要成為一個成熟市場,在監管上就應該重視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目前過於向機構傾斜的發行制度,顯然不利於股市的良性發展。
既然目前新股發行制度存在著缺乏合理市場化定價機制以及對於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不足的缺陷,那麼未來的制度改革就應該格外的注意這兩個方面。具體來說,有這樣幾個措施可以考慮。
首先,加強發行時的審核,改進目前的詢價制度。監管部門不僅要對保薦機構研究報告製作、路演推介組織以及信息披露等提出監管要求,認真核實每一個上市公司的資質,也要對詢價對象的資格和報價行為加強監管,應該對詢價對象的申購情況做出一定的限制,例如定價過低時限制其購買比例;對於那些詢價過程中報價高於發行定價卻未申購,或是報價與申購行為不相符的機構做出嚴肅的處理等等。以敦促這些詢價對象遵循誠信原則,改進自身的詢價工作。
其次,通過增加首發可流通數量的方法來縮小一二級市場之間巨大的溢價差距。目前吸引巨量資金參與打新的原因,主要在於巨大的無風險套利空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單靠完善詢價機制很難完全解決,畢竟資本是要追逐更大的利益,想要詢價機構做到一二級市場價格接軌是不可能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就需要從供需兩方面入手,通過提高首發股的流通比例,來稀釋一部分市場泡沫,減少市場整體的風險。
最後,要進一步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在現有基礎上提高網上配售比例,加大回撥力度。同時可以做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在超額網上申購時,首先滿足中小散戶的投資需求;無論資金量大小,每一個有效賬目都配送一定額度的股票等等傾向於中小投資者的申購方法。只有讓更多的中小投資者能夠在新股發行中獲得利益,才能更好的消除市場對於IPO的恐懼心理,維護股市健康穩定運行。只有建立起一個合理完善的新股發行制度,才能從源頭上改善整個股市的環境。
❺ 如果股市全面實行T+0和注冊制,券商股會有井噴行情嗎
如果股票市場實行T+0和注冊制,確實有利於券商,會讓券商的經紀業務、承銷和保薦業務大幅增長,但盡管券商公司這兩大業務大幅增長,也不一定就會讓券商股會有井噴行情。
實行T+0和注冊制,最有利於提升券商公司業績股票市場真的實行T+0交易制度和股票發行方式按照注冊制的話,對券商確實是最大受益者,可以直接提升券商業績。
1、T+0交易制度
股票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意味著股票交易當天可以買入,隨後又可以賣出,交易買賣靈活,整個股票市場活躍度高。
所以券商股會不會井噴要看二級市場有沒有資金推動,如果有超大資金在二級市場推高,當然會迎來井噴行情。如果二級市場沒有超大資金,券商業績再好也漲不起來,更不會有井噴行情。
總結分析
股票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和注冊制發行制度,這兩大制度讓券商最受益,直接提高券商業績;但券商業績好壞不是決定股價的因素,股價漲跌要根據二級市場資金推動的,券商會不會井噴行情是否定的。
❻ 股票市場的注冊制到底是什麼市場以前又是什麼制度
長遠看,注冊制肯定是股票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但立即推出的現實條件專還不具備,為屬穩定推進注冊制,從不久以後的IPO開閘到正式推行注冊制需要一個過渡期。IPO注冊制的成功實施,對一系列市場基礎條件的要求都比較高。其中包括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強有力的監管、發行人和承銷商等中介機構有較強的自律能力、投資者需具備比較成熟的投資理念等等。耐心等待,及時把握信息
❼ 證監會修改退市制度對股市有影響嗎
這其實意在強化滬深證券交易所對重大違法公司實施強制退市的決策主體責任,與此前一直強調的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的監管精神一脈相承。
在完善重大違法行為退市制度的同時,證監會將進一步加大對財務狀況嚴重不良、長期虧損、「僵屍企業」等符合退市財務指標企業的退市執行力度,這無疑凸顯了修改指導意見的另一方面意義,
即促進上市公司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夯實內在可持續發展基礎,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可見的是,隨著IPO常態化的推進,對於退市制度完善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此前,證監會曾在2017年12月29日通過官網表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近年來,為進一步健全市場功能、促進優勝劣汰,證監會多次改革完善退市制度,推進上市公司退市工作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常態化。
近年來,也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主動退市或被終止上市。
2017年,*ST新都因財務指標不合格未能通過交易所的恢復上市審核,從而被終止上市。此外,*ST博元是A股市場首家因重大違法行為被強制退市公司;欣泰電氣是首家因欺詐發行被強制退市公司;*ST二重則在充分保護異議股東利益的前提下,通過股東大會決議申請終止上市,成為首家主動退市公司。
3月2日,證監會表示,將在下一步工作中,指導滬深交易所進一步嚴格落實退市決策主體責任,切實加強退市實施工作的統籌協調,堅決貫徹退市制度的規范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堅決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❽ 「股票發行交易制度」 對股價的影響
「股票發行交易制度」這只是一個政策制度,政策的完善對股市穩定內發展有好處容。對股價有什麼影響?股價是一個價格,影響股價是主要因素不是這些東西,而是某公司的基本面。
不知道你是不是問的某一個將上市的公司的股價?要是你問的是對整個股市的影響,那可能要說的更多了。
❾ 注冊制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具體如下:
1、注冊制對市場影響有四大利好,一大利空。長遠來看,注冊制將減少為權力尋租買單,減少波動,強化價值投資,這對中小投資者帶來的好處要大於其損失。
2、利好:
一、核准制是存在制度缺陷。
當一些人或部門手握「誰可以上市」「誰先上市」的大權時,不可避免會引發權力尋租現象,這些權力可能會被轉化為個人利益。最終,誰為這種昂貴的「審批權力」買單?絕不是上市企業,而是中小投資者。這就好比,誰為計程車的牌照,為「份子錢」買單?普通乘客呀。所以,核准制隱藏著對中小投資者的「暗中掠奪」的不合理機制。如果不實施注冊制,無法談投資者保護。
二、注冊制可以有助於將資金引流到實體經濟,有助於「萬眾創新」。 在很多人眼中,股市僅僅是讓上市企業獲得資金支持,與其他企業無關,與經濟無關。這是因為,長期以來,因為審批制及上市難問題,A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市場,股市走牛也只是讓殼資源更搶手,更稀缺。如果實施注冊制,那就不同了。注冊制讓風投、創投有了更便捷的退出機制。有了上市預期,A股的高估值將會吸引大量的資金進入股權投資市場,進入中小微企業,投資和服務於新經濟。這種市場化的資金導流,打通股市和經濟的「任督二脈」,顯然比任何政府的扶持政策更有效率。
三、讓A股由賭場向市場轉變,減少毫無意義的殼資源炒作。我們知道,核准制的結果是殼資源稀缺,而不是投資資金稀缺。其結果是,很長時間里,一堆資金圍著殼資源亂炒一通,在5000點的時候,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達到120倍以上。這其實就是賭場,我想不出這些炒作資金對經濟的任何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賭場中,價值投資成為空話,中小投資者大多為輸家。
四,增加市場穩定,減少大幅波動。對於上一波股災,有很多人認為是股災拖延了注冊制施行。其實不然,筆者認為是注冊制的拖延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股災。暴跌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短時間內暴漲,因為泡沫。我們知道,在嚴格的核准制下,企業上市的節奏肯定跟不上杠桿資金入場的節奏。如果注冊制早點推,如果股票供應與杠桿資金入場保持更好的市場動態均衡,可能就不會短期暴漲暴跌。
3、另外,除了核准制,T+1及漲跌停板也會助漲助停。筆者認為這都是A股長期大幅波動的根源,務必要引起重視。
4、利空:
因為目前的股票價格是有殼資源溢價的,也就是含有「審批權力」的價值。如果推行注冊制,部分股票,特別是中小市值股票的價格會受影響。這個原因完全可以理解。這就好比,手裡如果持有計程車牌照的人大多會反對完全市場化且無需牌照的專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