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到目前為止新股上市當天上漲記錄是多少
到目前為止新股上市當天上漲記錄是:新股上市當天可以上漲44%。
1、新股盤中最高漲幅略高於44%,是符合我所相關交易規則的。
2、長期以來,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首日等無價格漲跌幅證券,我所《交易規則》規定其連續競價期間,有效競價范圍為最近成交價的上下10%,在此價格區間的申報才能進入交易主機參與成交,成交價格也在此價格區間產生。
3、有效競價范圍是隨著成交價變化而動態變化的,詳見《交易規則》第3.3.17、3.4.3及3.4.4條。同時《通知》規定,盤中成交價達到或超過停牌閾值時,才實施臨時停牌。
4、因此停牌價可能在前一筆成交價上下10%的有效競價范圍中被觸發,而有效競價范圍是隨成交價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的,所以停牌價不一定精確等於開盤價的10%或20%,造成盤中最高漲幅可能略高於44%。過去此類現象也時有發生。
㈡ 股票基本面如何分析
論基本面,你得會看財務報表,選擇好的公司要看兩個,一個是成長性,一個是盈利回能力。這兩個指標是衡量答公司好壞,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准,今日英才網校在線理財網校,可以去學習相關的知識,為您在以後的投資中提供相關的支持。
㈢ 寫一份證券投資分析報告,選定一隻股票
貴州茅台股票投資分析報告
摘要:
2012 年貴州茅台一季度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38.8%和 48.9%,每股收益2.00 元。公司經過幾年的蟄伏後,重新實現高速增長。在銷售量增長12-15%,銷售價格增長24-28%的預期下,預計2011 年全年的銷售收入增長39.0%-47.2%之間;同時根據營業成本和營業稅金及附加同比增長35%左右,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5%的公司預算,預計凈利潤將同比增長53.2%。
未來五年的茅台,預計2015 年的銷售收入和產量分別為2010 年的2.94 倍和1.23 倍。如果2011 年的收入增長保持在45%的水平,則2012 年-2015 年要實現19.4%的年復合增長才能實現銷售目標。在2012 年和2013 年茅台酒銷量增長18%和15%、產品價格年均增長10%的假設下,2012 年和2013 年的凈利潤分別增長30.5%和23.5%。
茅台的高速發展得到政府的支持,省里提出:未來10 年中國白酒看貴州,公司提出:貴州白酒看茅台。省里擬在茅台打造立體交通,建公路、火車站及申請建茅台機場等。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預計公司2011-2012 年實現每股收益為8.21元和10.71 元,對應的市盈率為25.8 倍和19.7 倍,略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11 年27.1 倍、12 年20.4 倍)。公司近三年的PE 水平在21.8 倍和36.02 倍之間,目前估值也處於合理水平。考慮到公司未來經營業績較為明確且其在存貨、預收賬款以及營業稅金附加等方面都有進一步提高盈利或估值的改善空間,維持「買入」的投資評級。
一、歷史沿革
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貴州茅台,證券代碼:600519,注冊資本:39325萬元,法人代表:袁仁國)前身是中國貴州茅台酒廠,1997年成功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1999年11月20日,由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更名為中國貴州茅台酒廠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主發起人,主發起人集團公司將其經評估確認後的生產經營性凈資產24,830.63萬元投入股份公司,按67.658%的比例折為16,800萬股國有法人股,其他七家發起人全部以現金2,511.82萬元方式出資,按相同折股比例共折為1,700萬股。
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發行7150萬股股份,其中新發6500萬股,國有股減持650萬股。發行後,公司的股本結構為:普通股25000萬股,其中發起人持有17850萬股,占總股本的71.4%;社會公眾股7150萬股,佔28.6%。2001年8月27日,貴州茅台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該公司主導產品貴州茅台酒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1915年榮獲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並稱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是我國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近一個世紀以來,已先後14次榮獲各種國際金獎,並蟬聯歷次國內名酒評比之冠,被公認為中國國酒。
母公司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暨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持有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4.68%的股份)總面積6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現有職工近4000人,年生產茅台酒5000噸,擁有資產總值15億多元,固定資產11億元,年利稅近3億元,年創匯1000萬美元,是國家特大型企業,全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國家一級企業,全國優秀企業(金馬獎),全國馳名商標第一名,是全國知名度最高的企業之一。
二、主業描述
公司主營業務范圍:貴州茅台酒系列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飲料、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與銷售;防偽技術開發;信息產業相關產品的研製、開發。本公司生產的貴州茅台酒是我國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馳名中外。獨特的風格、上乘的品質及國酒的地位,使茅台在多年的市場競爭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贏得了信譽。作為國內白酒市場唯一獲「綠色食品」(中國綠色食品發展研究中心頒發)及"有機食品"(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稱號的天然優質白酒產品,貴州茅台酒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三、行業前景
茅台以產品稀缺性和國酒地位形成了強勢高端酒品牌地位,今年重點推出的升級版"醬門經典"茅台王子酒,銷售情況顯著好於老版茅台王子酒。
預計茅台2011年營業收入將增長45%左右,增速創2008年以來新高,在2010年底茅台提價120元幅度24%超市場預期之後,今年市場環境具備顯著超市場100元提價預期可能。作為高端白酒中基本面最好的公司,而且未來增長十分確定,給予300元作為其一年目標價(相比於15日收盤價203元,預期漲幅接近50%),繼續維持"買入"評級。
中價位酒和保健酒成為公司努力尋找的新增亮點。茅台以產品稀缺性和國酒地位形成了強勢高端酒品牌地位,拍賣價迭創新高更是增加了茅台的投資屬性和向奢侈品發展的可能性。由於公司高端價格持續拉升使得公司產品線在400-700元斷檔,為此重點打造己推出的水立方零售價600元,我們預計今年推出的漢醬零售價600元,將會豐富茅台的產品結構線。 低端產品結構升級,茅台王子酒領銜。由於茅台的低端產品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賓酒價位偏低,且包裝和形象較為不統一,公司今年重點推出的升級版"醬門經典"茅台王子酒,從廣告詞和包裝上重新打造,產品價格從100元檔次提升至300元檔次,定價低於競品十年紅花郎約25%,據終端了解銷售情況顯著好於老版茅台王子酒。
茅台快速發展的"十二五"值得期待。我們預計茅台2011年營業收入將增長45%左右,增速創2008年以來新高,而且收入預計在2015年完成至少400億,相對於2010年116億增長近240%。鑒於茅台的銷售緊俏,以及未來五年的銷量來自於前五年的產量,我們判斷公司未來5年的增速維持在15%水平,並預計在2015年產能將突破4萬噸。
出廠價在2011年底具備強烈提價預期。2011年初茅台提高出廠價120元至619元,團購價至779元,目前廣東等部分地區茅台零售價已經開始從春節附近1398元向1800-2000元靠攏,我們預計在今年9月至明年春節期間,全國主要地區茅台零售價將向此區間靠攏,進而零售價與出廠價價差再創歷史新高達190%-220%。在2010年底茅台提價120元幅度24%超市場預期之後,今年市場環境具備顯著超市場100元提價預期可能。
四、技術分析
· 移動平均線(MA)
Moving Average是以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為理論基礎,採用統計學中"移動平均"的原理,將一段時期內的股票價格平均值連成曲線,用來顯示股價的歷史波動情況,進而反映股價指數未來發展趨勢的技術分析方法。
如圖所示白色的5日均線將上穿黃色的10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10日、2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從上而下依次順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動,即為多頭排列。預示股價將大幅上漲。
上升行情中,股價出現盤整,5日移動平均線與10日移動平均線糾纏在一起,當股價突破盤整區,5日、10日、2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再次呈多頭排列時為買入時機。
·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
MACD是Geral Appel 於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項利用短期(常用為12日)移動平均線與長期(常用為26日)移動平均線之間的聚合與分離狀況,對買進、賣出時機作出研判的技術指標。
6月7日至13日當股價指數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與股價走勢形成底背離,預示著股價即將上漲。
· 隨機指標(KDJ)
KDJ由 George C.Lane 創制。它綜合了動量觀念、強弱指標及移動平均線的優點,用來度量股價脫離價格正常范圍的變異程度。
白色的K值在50的水平,並且K值由下向上交叉黃色的D值,股價會產生較大的漲幅。
4.相對強弱指標(RSI)
RSI是由 Wells Wider 創制的一種通過特定時期內股價的變動情況計算市場買賣力量對比,來判斷股票價格內部本質強弱、推測價格未來的變動方向的技術指標。
白色的短期RSI值由下向上交叉黃色的長期RSI值,為買入信號;RSI的兩個連續峰頂連成一條直線,RSI已向上突破這條線,即為買入信號。
5.累積能量線(OBV)
OBV又稱能量潮,是美國投資分析家 Joe.Granville 於1981年創立的,它的理論基礎是"能量是因,股價是果",即股價的上升要依靠資金能量源源不斷的輸入才能完成,是從成交量變動趨勢來分析股價轉勢的技術指標。
如上圖,該股價格上升OBV也相應地上升,我們可以更相信當前的上升趨勢。
五、投資建議
從公司財務狀況來看,從年度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茅台具有很強的資金調配能力,各財務指標都顯示出公司的財務環境可以給公司未來經營提供充足和穩健的資金支持。這有利於貴州茅台公司擴大戰略選擇的范圍和戰略實施良好完成,有利於公司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㈣ 如何才能計算出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炒股要想長期賺錢靠的是長期堅持執行正確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長期學習和堅持,才能持續穩定的賺錢,如果想讓自己變的厲害,沒有捷徑可以走所以也不存在必須要幾年才能學會,股市是隨時都在變化的,而人炒股也得跟隨具體的新情況進行調整,就像一句老話那樣,人活一輩子就得學一輩子,沒有結束的時候!選擇一支中小盤成長性好的股票, 選股標準是:1、同大盤或者先於大盤調整了近2、3個月的股票,業績優良(長期趨勢線已經開始扭頭向了)2、主營業績利潤增長達到100%左右甚至以上,2年內的業績增長穩定,具有較好的成長性,每股收益達到0.5元以上最佳。3、市盈率最好低於30倍,能在20倍下當然最好(隨著股價的上漲市盈率也在升高,只要該企業利潤高速增長沒有出現停滯的現象可以繼續持有,忽略市盈率的升高,因為穩定的利潤高增長自然會讓市盈率降下來的)4、主力資金占整支股票籌碼比例的60%左右(流通股份最好超過30%能達到50%以上更好,主力出貨時間周期加長,小資金選擇出逃的時間較為充分)5、留意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的高低,太高了不好,流動資金不充足,公司經營容易出現危機(如果該公司長期保持穩定的高負債率和高利潤增長具有很強的成長性,那忽略次問題,只要高成長性因素還在可以繼續持有)具體操作:選擇上述5種條件具備的股票,長期的成交量地量突然出現逐漸放量上攻後長期趨勢線已經出現向上的拐點,先於大盤調整結束扭頭向上,以WVAD指標為例當WVAD白線上穿中間虛線前一天買入比較合適(賣出時機正好相反,WVAD白線向下穿過虛線後立即賣出《安全第一》<參考大智慧>),買入後不要介意短期之內的大盤波動,只要你選則該股的條件還在就不用管,如果在持股過程中出現拉高後高位連續放量可以考慮先賣出50%的該股票,等該股的主力資金持籌比例從60%降到30%時全部賣出,先於主力出貨!如果持籌比例到50%後不減少了,就繼續持有,不理會主力資金製造的騙人數據,繼續持有剩下的股票!直到主力資金降到30%再出貨!如果在高位拉升過程中,放出巨量,請立即獲利了解,避免主力資金出逃後自己被套如果你要真正看懂上面這五點,你還是先學點最基本的東西,而炒股心態是很重要的,你也需要多磨練!以上純屬個人經驗總結,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㈤ 股票基本面如何分析
基本面要考量很多方面
比如公司業績,行業地位,產品市場佔有率等等。
如果您的問題得到解決,請給與採納,謝謝!
㈥ 近三年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例及分析
手段一:非經常損益操縱:「賣子求生」的中報預增王
在所有會計調節手段中,使用非經常損益操縱利潤無疑是最容易,也最常被企業使用的手法。
通過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大額政府補貼和調整以前年度損益四種手法,上市公司們可以在短期內調整賬面利潤,以避免業績變臉或滿足再融資、保殼等目的。
4月28日,青海明膠在一季報中稱半年報公司凈利潤將達到37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5.38萬元增長145倍,由此被冠上「預增王」名號。而公司股價也由8.98元一度拉升至10.29元,12個交易日內漲幅達到14.58%。
但業績暴增背後,除去年同期實現的凈利潤基數較小外,公司上半年3700萬增利更並非來自主營產品貢獻,而是通過變賣子公司股權。
事實上,青海明膠一季度業績慘淡,在營業收入實現1.92億元之下,凈利潤卻虧損638.80萬元。
此外,青海明膠此前更已多次使用非經常性損益調節業績。自2009年虧損1742.09萬元後,2010年,公司憑借4292.02萬元的稅收返還、減免以及922.29萬元的政府補貼實現扭虧,以55.42萬元的凈利潤僥幸逃離了被ST的厄運。
2月11日,青海明膠公告稱,擬以9000萬元將子公司禾正制葯的股權轉讓給重慶風投,而該筆股權轉讓產生的凈利潤為4700萬—4900萬元。正是該筆近5000萬元的投資收益最終使公司力挽狂瀾。
但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根據公司去年年報中列舉的9家子公司財務狀況,在僅能實現盈利的3家中,四川禾正實現的營業利潤最高,為660.97萬元。
那麼,青海明膠為何在業績如此慘淡之時,將最具盈利能力的子公司轉讓套現?
「出售股權應該是提高業績,為再融資鋪路。」一位行業研究員向記者指出,「一季度已經虧損600多萬,若半年報繼續虧損,公司擬推行的再融資方案或將遇阻。」
5月23日,正當股價因中報業績爆發而多日連陽時,青海明膠戛然停盤。5月31日,公司拋出4億元定向增發方案,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6000萬股,用於收購、增資宏升腸衣,並建設年產4億米膠原蛋白腸衣生產線技改項目。
但公司的苦心並未受到認同,其精心打造的再融資方案一經推出即遭到二級市場投資者反對。5月31日,青海明膠一開盤就被一個15.98萬手的大賣單封住跌停。在其後的幾個交易日中,公司股價更多次跌破8.84元的增發價。
「盡管開辟腸衣公司打造了新的收入來源和利潤增長點,但是短期難以對業績提升產生明顯作用。」上述分析師對上述收購計劃如此點評。
業績是可以調出來的:會計調節「錦囊」詳解
記者通過調查更發現,公司賣子鋪路再融資背後,或存在溢價收購,利益輸送之嫌。
收購報告顯示,宏升腸衣成立於2006年9月,注冊資本為5549萬元,由天津水星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水星創投」)、廣西海東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海東科技」)以及陳維義等43名自然人股東共同持股擁有。
其中,海東科技是青海明膠持股比例70%的控股子公司,此外,青海明膠更有三位高級管理人員同時也擔任宏升腸衣的高管,所以宏升腸衣和青海明膠構成關聯關系。此外,公司並未披露43名自然人股東的詳細情況。
根據預案,青海明膠將以18620萬元的預估值收購宏升腸衣98%的股權,收購完成後還要以19000萬元對宏升腸衣進行增資,建設年產4億米膠原蛋白腸衣生產線技改項目。
但斥資4億元投資下的宏升腸衣,卻是一家資質較差的虧損企業,截至2010年底,宏升腸衣的凈資產只有4318萬元,而在營業收入實現3078萬元的情況下,凈利潤更虧損200萬元。
按照凈資產來計算,宏升腸衣98%凈資產的價格應該為4231萬元,而青海明膠以18620萬元交易,實際溢價約340%。
更令人疑惑的是,對於如此高溢價的原因,青海明膠卻在預案中隻字未提。
手段二:收入確認的調控 白酒行業利潤調控彈簧
除最常見的非經常性損益調節手段外,利用預收賬款進行盈餘管理則是白酒企業公開的秘密。
其中,最為知名案例莫過於,在行業景氣度較高的2010年,貴州茅台高管收緊預收賬款,故意延遲業績釋放。
自2009年起,貴州茅台昔日迅猛的成長性已開始一去不復返,2010年,更直接迎來了成長神話的破裂。
2010年,貴州茅台三個季度的盈利增長均低於市場預期。其中,2010年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增長僅為4%,半年報凈利潤則同比增長11.09%,到了三季報,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則僅為10.22%。
但仔細查看公司報表,利用預收賬款人為控制業績釋放的現象十分明顯。以貴州茅台2010年三季度報表為例,截至9月末,公司的預收賬款高達32.62億元,同比增加20億元,比2010年中期增加13億元。
而相對應的是,貴州茅台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3.28億元,同比增長19.47%,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41.74億元,如果將該部分預收賬款釋放業績,那麼貴州茅台的真實業績並不至於連續低於市場預期。
「這兩年趕上白酒行業的高度景氣,受益於產品價格提升,各白酒廠商的銷量都較為迅猛。」一位北京地區私募人士直言,「在這種情況下,一線白酒公司業績好壞跟公司高管的經營理念就存在了極大關系。」
與上述案例相對的,則是三線白酒企業古井貢酒的業績爆發。
古井貢酒可謂2010年以來,白酒行業的一匹黑馬。繼2010年全年凈利潤增長123.71%之後,今年上半年公司更實現凈利潤約2.68億元,同比增長約150%。
亮麗業績報表背後,除產品結構調增和數次調價導致毛利率增高外,古井貢酒對於預收賬款的充分釋放也對業績增利作出較大貢獻。
以古井貢酒2010年三季度報表為例,截至9月末,公司合並報表和母公司預收賬款,分別高達3.55億元、5.34億元,而截至12月末,上述兩項預收賬款數額則大幅度減少至9149.14萬元和3億元,說明公司在四季度將預收賬款充分確認進收入。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白酒企業的盈餘管理或者調節利潤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會計收入確認與費用計提過程中含有諸多主觀判斷,其中存在一定的運作空間;另一方面,出於績效考核等方面考慮,有時保持業績的相對穩定也是經營必要。
手段三:虛增收入 綠大地消失的采購大戶
實際上,相比前述兩種可以公開討論的會計調控手法,更多的調節手段因觸及法律層面,僅能潛伏水下,暗箱操作。
2007年10月31日,綠大地二次過會闖關成功。但不為人知的是,幸運通過的綠大地此時就已背負上了一條虛增收入、粉飾報表的原罪。
上市前,綠大地盈利主要依靠綠化苗木銷售。根據招股書,2004年—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公司的重要銷售客戶分別有昆明鑫景園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鑫景園藝」)、昆明潤林園藝有限公司、昆明滇文卉園藝有限公司、昆明自由空間園藝有限公司(下稱「自由空間園藝」)、昆明千可花卉有限公司、昆明天綠園藝有限公司(下稱「天綠園藝」)等一大批昆明企業以及部分成都、北京企業。
這些公司的大額采購,更直接為公司業績增厚做出重要貢獻。2004、2005、2006、2007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公司對重要銷售客戶的銷售額合計分別為8504萬元、6849萬元、5281萬元、3495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02%、43.56%、27.83%、26.33%。
然而,綠大地上市後不久,這些大客戶就集體出現銷售退回舉動。綠大地2010年接受監管層調查中承認,2008年苗木銷售退回2348萬元,並由此追溯調減2008年2348萬元營業收入和1153萬元凈利潤;而2009年苗木銷售退回金額更高達1.58億元,這直接引致該公司當年巨虧1.51億元。
上述事實表明,綠大地或存在與大客戶聯手,在上市前簽訂大額訂單確認收益,但上市後又退回銷售進行虛增交易之嫌。
而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也對2008、2009兩年的銷售回退出具保留意見,認為「受審計手段的限制,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綠大地部分交易是否屬於關聯交易以及交易的真實性、公允性進行判定」。
事實上,這些采購大戶之間的確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其中,鑫景園藝是公司2007年上半年苗木采購第一大戶,當期采購苗木的金額為755萬元,占同期綠大地營業收入的5.69%。
值得注意的是,鑫景園藝持股10%的自然人股東晁曉林,又同時擔任昆明曉林園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曉林園藝」)的法定代表人,並持有該公司80%股權。而曉林園藝則在2007年上半年向綠大地購買超過300萬元的苗木。
而另外兩家來自成都的苗木采購大戶貝葉園藝和萬朵園藝,也存在相關聯的跡象。
兩家公司於2005年11月15日同一天成立,且注冊資本均為100萬元,注冊經營范圍也驚人一致的為:「種植、銷售、租賃、養護花卉苗木;花卉苗木的技術咨詢;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施工(憑資質證經營)」。
此外,上述采購大戶更相繼在綠大地上市後「功成身退」。
曾在2005年向綠大地采購了價值1152萬元苗木的第四大客戶——北京都豐培花卉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參加年檢,於2006年12月25日被北京市工商局吊銷了營業執照,率先「蒸發人間」。
兩年後的2008年4月15日,天綠園藝也被吊銷了營業執照。而貝葉園藝和萬朵園藝則在2008年6月5日一道注銷了工商執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3月17日綠大地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前後,仍有兩家綠大地曾經的采購大戶神秘注銷工商登記。
2010年2月3日,昔日第一大客戶鑫景園藝經股東大會決議解散公司,委派相關人員到昆明市工商局辦理了工商注銷手續。
一個多月後的3月18日,自由空間園藝亦經股東大會決議解散公司,並辦理了工商注銷手續。
2011年3月17日,綠大地董事長何學葵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鋃鐺入獄。
2011年3月21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確認,綠大地存在涉嫌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
「虛增收入的手法最常通過關聯交易來完成。」上述審計人士表示,「像綠大地一樣,一些IPO公司通過會計手段人為調節利潤,做出業績高成長假象滿足發審委要求,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新股公司上市後業績變臉迅速。」
記者了解到,目前發審委對擬沖刺創業板公司的獨立性和財務會計問題頗為看重。如果申請人存在同業競爭、重大非必要且持續性的關聯交易,或者市場銷售依賴等情形,將被發審委認為在獨立性上有重大缺陷。
而在2010年未通過審核的25家創業板公司中,有4家公司因報告期內會計核算不規范和會計處理不合理被否,占未通過企業數量的16%。
業績是可以調出來的:會計調節「錦囊」詳解
相比綠大地,洛陽北方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洛陽北玻」)的上市之路則更一波三折。
但兩者相同之處在於,均以虛假增收利潤或刻意隱瞞負債的方式保證了IPO過會的通過率。
早在一年前的2010年3月19日,由第一創業證券保駕護航的洛陽北玻就已經過會。但卻因存在未了的侵權官司和巨額賠付而被迫中止上市之路。
2011年5月30日,雪藏整整一年的洛陽北玻,二次上會(會後事項審核)獲得發審委通過。
盡管過會成功,但公司輕描淡寫避開的1億元侵權索賠,實際上已成為其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此前洛陽北玻止步上市,緣於懸而未解的英國和加拿大兩項專利侵權事件。
2004年10月13日, Tamglass以其在歐洲的0261611號有關玻璃彎曲鋼化機器和方法的發明專利技術遭到侵犯為由,在英國高等法院對洛陽北玻提起訴訟。2006年2月15日,英國高等法院作出判決構成侵權,要求原告應在收到二被告提供的「聲明」(主要是對侵權收益及花費的確認)後4周內,在「損失預計賠償」與「利潤計算賠償」中做出選擇,以確定賠償數額。同時,要求其訴訟費用25萬英鎊。
2011年3月10日,洛陽北玻子公司上海北玻收到加拿大聯邦法院寄送的訴訟案件判決書,法院於2010年11月26日對Tamglass起訴Horizon Glass & Mirro 公司和上海北玻侵犯其在加拿大的專利號為1308257號「彎曲及強化玻璃板的方法及器材」和2146628號「彎曲及強化玻璃板工作站」的專利權案件做出缺席判決。
法院認為,上海北玻的侵權事實成立,特此發出禁止令,禁止其以任何方式出售侵權設備到加拿大;此外,上海北玻由於侵權造成的損失將由法院首席書記確定。
記者從投行人士處了解到,公司首發申請過會後,若因特殊原因而未能在合理時間內發行,應該向監管部門補報相關文件,並對招股書做相應修改。
而監管層則要對公司過會後突發事件對其造成的影響作出判斷,若該事件發生後,對發行人生產經營、財務、實際控制人及管理層員工等方面均沒有較大影響,則不需要提交二次上會重新審核。
「洛陽北玻二次上會,說明英國和加拿大兩項侵權事件及其審判結果已經對公司未來上市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而為了保證二次上會通過,洛陽北玻先是在最新申報稿上表示,上述兩境外專利案對公司最大的影響就是不能在Tamglass 公司持有的相關專利有效期內,向英國和加拿大銷售所謂的侵權設備。
不過,由於報告期內公司向英國和加拿大銷售的設備只有2台,僅占鋼化設備銷售數量的0.24%。因此即使失去這兩個市場,對公司的生產經營也不會構成重大影響。
此外,在上述三項專利有效期中,已有兩項專利已經於2007年9月和2009年10月到期失效,而加拿大2146628號專利的有效期則截止於2015年4月7日。
此外,對兩項或有負債的計提上,洛陽北玻認為,在英國專利案中,因其銷售該台設備未盈利,原告無法向法院舉證公司銷售設備對其造成的損失,因此未選擇賠償方式,也沒有向中國法院申請執行。因此,公司可能承受的損失主要為25萬英鎊的訴訟費用和利息。
而在加拿大專利案中,法院並未明確具體的賠償數額。公司比照英國專利案認為,其利用涉案技術生產出口到加拿大的設備只有一台,承擔的最高損失也僅為該台設備的全部盈利,賠償最高不超過18萬美元;此外,原告支付的律師費預計也不會高於英國專利案的25萬英鎊。
由於中國與英國、加拿大未簽署任何有關司法協助的雙邊協議,也沒有任何相關的國際條約、互惠待遇。因此英國、加拿***院不能通過司法協助到中國執行其判決。
由此,出於謹慎性考慮,公司對兩境外專利案可能帶來的損失,計提預計負債800萬元。
但記者注意到,洛陽北玻此次計算的賠償金額與Tamglass 公司此前在加拿大專利上申請的索賠金額,存在較大差異。
2010年5月,Tamglass公司曾正式致函洛陽北玻,要求其履行英國高等法院***官庭有關專利侵權訴的判決,並在收到函件十五天內支付全部索賠,數額共計1004.4萬英鎊。
若按照1英鎊兌人民幣中間價10.3871元的最新匯率計算,該筆賠償額約合人民幣1.04億元。
這意味著,僅這一筆賠償金額,就是公司計提800萬元賠償負責的13倍,相當於公司2010年凈利潤9678.49萬元的1.07倍。
「洛陽北玻在申報稿上故意忽略巨額賠償金一事,應該是出於過會風險的考慮。」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其上會能否通過的關鍵在於,監管層對侵權官司對公司生產經營影響程度的判斷。若計提負債的數額不大,則從側面反映侵權官司對公司整體影響較小,增加過會成功率。」
手段五:資產減值調節 *ST秦嶺的保殼之術
有人為上市「千謊百計」,有人為避免退市絞盡腦汁。
6月2日晚,*ST秦嶺公告稱,公司於2011年6月1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陝西監管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關於對陝西秦嶺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公告顯示,陝西證監局在2010年年報現場檢查中,發現*ST秦嶺在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方面存在三處問題。
一是*ST秦嶺2009年以前採用分類折舊法計提折舊,未能及時將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毀損報廢等不需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剔除,未將已提減值准備金額剔除。
二是*ST秦嶺部分固定資產未按照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間作為入賬時間。
最後,對於購入的非全新固定資產,*ST秦嶺未考慮該資產已使用時間、成新率等情況重新估計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會計估計依據不足。
因此,上述問題導致公司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錯誤。經初步測算,2010年因少提折舊約401萬元,多計當期利潤約401萬元。
由此,*ST秦嶺憑借對減少計提資產減值的手段,沖高了當期利潤。而若將時間推至稍早前的2010年,就可完整窺得公司調節當期利潤的用意。
2010年下半年以來,冀東水泥開始進行對*ST秦嶺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籌備將其在陝西省的水泥資產以定向增發的方式注入秦嶺水泥,並承諾擬注入的資產在2010年的凈利潤不低於2億元。但該方案其後卻因條件不成熟而中止。
由此,在重組未有實質性進展之時,保護珍貴的殼資源避免退市,則成為*ST秦嶺首要任務。而上述會計調節手法可理解做公司為扭虧業績,刻意減少對資產減值的計提,沖高業績。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年報披露過去2個多月後,陝西監管局下發《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將公司財務調節的手法公之於世。
當謊言被揭穿後,公司的摘帽去星之旅或因此遇阻。
今年3月22日,*ST秦嶺稱董事會同意向上交所提交撤銷股票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特別處理的申請。
然而至今已過去4個月時間,該事件仍未有實質性進展。
頗為可惜的是,年報顯示,因債務重組順利,*ST秦嶺201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300多萬元,已達到去星摘帽的條件,即使沖回多計的401萬元當期利潤,公司2010年凈利潤仍然為正。
手段六:費用調節+存貨操縱 攀鋼釩鈦的金蟬脫殼
同樣為了避免退市而大施財務調控之術的還有攀鋼釩鈦。
2011年4月25日至4月29日,「攀鋼系」第二次現金選擇權(「攀鋼AGP1」、「攀鋼AGP2」及「攀鋼AGP3」)進入行權期。如果這些選擇權全部被行權,不僅大股東鞍鋼集團將需付出約245億元的巨額資金,攀鋼釩鈦還會面臨退市的風險。
而不久前的3月4日,攀鋼釩鈦交出了一份頗為亮眼的年報。其中,營業收入實現432.47億元,同比增長12.37%,而凈利潤由2009年虧損16.36億元,大幅逆轉為盈利10.62億元。
而在年報扭虧,成功摘帽重組成功預期較大的影響下,股價也從2010年11月初的約9元/股,一路飆升至2011年4月的14元/股左右,大大高於其第二次現金選擇權的行權價格。
對於在鋼鐵行業整體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取得凈利潤大幅扭虧,攀鋼釩鈦解釋為「進一步優化爐料結構,生鐵成本控製成效較好;有效進行品種結構調整,降低了原燃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此外狠抓降本增效,營業成本增速低於同行業水平。」
但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會計系副教授陳欣卻認為,公司2009至2010年度報表顯示的大翻身,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公司為了避免第二次現金選擇權行權而進行跨年度利潤轉移和其它盈餘管理的結果。
他指出,攀鋼釩鈦報表中以下幾點可能存在盈餘管理行為:
一是管理費用。
2010年公司管理費用為32.19億元,較2009年同期的40.59億元下降8.40億元,下降幅度為20%,而減少的管理費用約為公司2010年稅前利潤的77%。
攀鋼釩鈦在年報中將管理費大幅下降的解釋為,「內退人員預計負債減少及公司採取措施壓縮費用開支」。
蹊蹺的是,針對上述「壓縮費用開支」之說,最能夠表現公司壓縮費用開支的項目「差旅費」、「業務招待費」和「辦公費」與2009年相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分別增加14%、27%和12%。
事實上,在管理費用一欄中,減少最多的項目是「修理費」(10.21億元)和「其他」(4.50億元),分別較2009年下降約33%和36%。其下降金額為5.08億元和2.58億元,佔2010年稅前利潤的46.6%和23.7%。
同時,修理費2010年占當年固定資產賬面凈值的比例為3.36%,也較2009年的5.14%有大幅下降。
陳欣認為,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加13%的情況下,與公司正常生產運營相關緊密的修理費用卻下降了33%,這種反常的財務現象看起來有些不符合邏輯。一種可能是攀鋼釩鈦將一部分主要修理提前在2009年進行,這樣2010年的修理費用就可以大幅降低,從而提高2010年的利潤。假設2010年公司的修理費占固定資產賬面凈值的應有比例為2009、2010年的均值4.25%,則修理費會增加2.71億元。
「更糟糕的可能性是由於攀鋼釩鈦有意推遲許多正常的修理,或者是將實際發生的修理費用推遲到2011年確認。」陳欣指出。
二是資產減值准備。
2010年,公司在壞賬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方面的計提比例均出現大幅下降,且遠遠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水平。
2010年公司的壞賬計提為0.14億元,僅占當年應收賬款賬面余額與其他應收賬款賬面余額之和(31.84億)的0.45%,相比2009年公司的壞賬計提比例4.42%大幅下降。
對比同行業公司可以發現,2010年行業龍頭寶鋼股份和四川本地鋼鐵龍頭重慶鋼鐵的上述比例分別為2.13%和1.96%。
而在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方面,2010年公司固定資產折舊費用2.96億元,占其固定資產賬面凈值的9.73%,較2009年8.78%的比例雖然有所增長,但仍然明顯低於鞍鋼和寶鋼的計提比例。
其中,鞍鋼股份2010年和2009年的比例分別是12.22%和11.61%,寶鋼股份的比例分別是11.06和11.31%。
陳欣認為,攀鋼釩鈦2010年大幅度降低的資產減值計提,已存在以財務調節的手段,增加利潤之嫌。
三存貨跌價准備。
2010年,攀鋼釩鈦的存貨跌價計提為0.60億元,僅占當年存貨賬面余額(95.50億元)的0.62%,相比2009年公司的2.03%大幅下降。
但同行業鞍鋼股份和重慶鋼鐵上述比例分別為9.45%和7.39%,而行業龍頭寶鋼股份也有2.21%。
不僅如此,攀鋼釩鈦還對2009年的存貨跌價准備進行了0.23億元的轉回。
「這些數據顯示攀鋼釩鈦有利用少計提存貨跌價准備,或利用存貨跌價准備轉回來進行盈餘管理的嫌疑。假設2010年公司的存貨跌價准備計提與存貨賬面余額的比例為鞍鋼股份、重慶鋼鐵和寶鋼股份的平均值的6.35%,則存貨跌價計提費用會增加5.47億元。保守來說,存貨跌價准備計提哪怕是達到公司2009年的水平或寶鋼股份2010年的水平,也應該在2%左右,假設正常無轉回,則存貨跌價計提費用會增加1.3億元。」陳欣指出。
而基於上述種種財務調控對年報的粉飾,攀鋼釩鈦巧妙上演了一出金蟬脫殼大戲。
由於此前攀鋼釩鈦已經實施重大資產置換,年報公布後不到1個月就成功摘星脫帽,由*ST釩鈦變身為攀鋼釩鈦。
受此影響,公司股價不斷走高,順利擺脫了被投資者大幅行權的危機。
㈦ 上市新股一般股價在多少
具體價來格要看上市公司發源行的股票數量,和股票的票面值,最簡單來說是由市盈率來定的,現在新發行的市盈率一般都挺高的。
2020年2月21號,目前實行的關於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的限制是在2014年1月1日後實行的,股價最高漲幅為發行價44%。上交所,在盤中價格首次漲跌幅達到10%的時候,出現臨時停牌30分鍾,首次漲跌幅達到20%的時候,停牌當日的下午2點55分。
(7)300770新媒股份上市股價分析擴展閱讀:
滬市規定每一申購單位為1000股,申購數量不少於1000股,超過1000股的必須是1000股的整數倍,但最高不得超過當次社會公眾股上網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或者9999.9萬股。深市規定申購單位為500股,每一證券賬戶申購委託不少於500股,超過500股的必須是500股的整數倍,但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且不超過999,999,500股。
㈧ 騰訊股價從上市至今漲了多少倍
在3個多月時間里,騰訊股價猛漲近48%。
對騰訊股價的近期大漲,有分析將其歸結為版疫情權期間「宅經濟」推動業績超預期增長。根據5月13日騰訊披露的一季報,首季實現營收1182.72億元,同比增長26%;
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270.79億元,同比增長29%。尤其是游戲業務,一季度收入達372.98億元,同比大增31%,超出市場預期。
互聯網巨頭雲集的港股,市值大戰成為新看點。23日,騰訊股價大漲超4%,以4.75萬億港元的總市值,反超阿里巴巴的4.72萬億港元,登頂港股市值排行榜,坐上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頭把交椅。
截至當日收盤,騰訊漲幅為4.89%,收於497.4港元,盤中創下498.6港元的新高,一度逼近500港元大關,總市值為47519.84億港元。而阿里巴巴尾盤也在發力,收於每股220港元,漲幅為3.29%,總市值為47215.93億港元。就在近日京東「6·18」上市的日子,阿里巴巴還以4.68萬億港元的市值,力壓4.38萬億港元的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