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股市收盤時間(北京時間)幾點
美國道瓊斯和納斯達克股市交易的收盤時間(北京時間)如下:
1、夏令時間為04:00 ;
2、冬令時間為05:00。
美股交易時間和開盤時間是相同的,開盤之後就可以進行股票買賣和交易。投資者在傍晚時分留意一下歐洲股市的表現情況,歐洲股市如果大跌,那麼對稍後開盤的美國股市將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1)美國5月14號股市擴展閱讀:
發生於美股的經典事件:
1、美股千點暴挫 急查震源
2010年5月6日是華爾街股市的「黑色星期四」。
周四晚間,美股經歷了一場驚濤駭浪,全球股市燈塔——道瓊斯工業指數盤中竟瘋狂跳水近1000點,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其殺傷力之大,堪比9級地震。
但在這之前,市場並沒有太大的利空消息。美國股市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連美國人自己也回答不上來。據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已開始就導致美國股市周四暴跌的"異常交易"展開調查。
2、道指盤中暴跌近千點
2010年5月6日,除了晚間公布的上周初請和續請失業金人數,美國市場並沒有太多值得關注的經濟數據。而且該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減少7000人,好於預期。該數據也是連續第三周下滑,暗示勞動力市場正緩慢復甦。同時,續請失業金人數也在減少。
盡管就業數據好於預期,當天道指還是小幅低開近6點。但隨著外圍原油、金屬期貨價格走低,道指盤中跌幅逐漸擴大至3%左右,已跌穿堅守近兩個月的60日均線。
北京時間7日2時,股市接近尾盤。據外媒報道,當時交易員正從電視中收看希臘雅典發生暴亂的情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接下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在他們自己身上發生了。
北京時間2時29分,道指開始上演百年難遇的跳水——盤中一度重挫998.50點至9869.62點,創下盤中點數跌幅紀錄。隨後又開始反彈,收盤下跌347.8點至10520.32點,跌幅3.2%,創一年多來最大跌幅。
美國另兩大股指也受到波及,標普500指數暴跌3.24%,收報1128.0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44%。
值得警惕的是,以標普500指數期權價格估計市場在未來30日潛在波幅的著名 "恐慌指數"VIX,周四竟暴升32%至32.8,創上一年7月以來最高。2008年金融海嘯橫掃全球時,VIX還停留在80附近。
3、暴跌可能源於交易員誤操作
美國東部時間2010年5月6日14點47分左右(即北京時間2010年5月7日2:47前後),一名交易員在賣出股票時敲錯字母,將百萬(m)誤打成十億(b),導致道瓊斯指數突然出現近千點的暴跌。
從14點42分14點47分之間,道瓊斯指數從10458點瞬間跌至9869.62點,與前一交易日收盤相比,下跌了998.5點。到2點58分,道指又回到10479.74點。這是道瓊斯指數歷史上第二大單日波幅。
如今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正在就當天的異常波動進行調查。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還表示,市場參與者也應回顧各自當日交易,尋找是否存在錯誤交易操作。
⑵ 今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徵收25%關稅,對中國股市行情有多大影響
影響很大。因為中國是一個依賴外貿出口的大國,而美國又是最大的出口國,加大關稅,無疑會起到扼殺中國外貿的作用,會引起國內經濟巨大的震盪,而股市是「晴雨表」,當然會受到明顯影響了。幾個跌停版也不意外。
⑶ 美國最強勢的一次牛市是什麼時候
最長的一次:
1984年,納斯達克市場創立,其後持續了長達16年的大牛市,指數則從237點沖到2000年的5132點,指數漲幅高達20倍。在這段時間里,納斯達克指數只是在1987年、1990年和1994年出現年度小陰線,略做調整,其它時間一直是單邊向上。
其他:
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達到顛峰後,出現大幅度調整,當年就跌到2288點,跌幅高達60%。2002年,該指數最低1108點,相對最高點,3年跌幅達到78%。這個幅度與上證指數從1558點跌回325點(一年半跌幅79%)相比,極其接近。如今,納斯達克指數回到2000點之上,表現也相對溫和了。看來,任何市場,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暴漲暴跌都是不可避免的,而無論它所處的歷史環境如何。
但跌幅必須達到似乎是一條「鐵律」。1989年,日本股市達到歷史性高點38957點,從1990年年初開始大跌,3年後跌到14194點,跌幅63%,似乎是夠慘的了,但1996年反彈到22957點後,股市繼續下跌,居然在2003年跌到了7603點。14年時間,跌幅是多少呢?80%。
由此看來,超級大牛市的終結、股市創立初期的跌幅,80%左右是一個基本要求,而時間方面則沒有嚴格要求。比如,台灣股市在1990年2月達到了12424點的歷史高點,相對於1982年的421點,漲幅近30倍。隨後,在1990年10月就跌到了2560點,指數跌幅79%。盡管跌幅巨大但只經過了短短8個月的時間。但那個低點居然就成為10多年來的最低,以後從來沒有再觸及。台灣股市還在1997年和2000年兩次沖上1萬點大關。
1929年9月,道瓊斯指數達到386點的高位後當月開始下跌,10月出現狂跌,最低點為212點,11月再跌到195點,相當於三個月指數跌幅近50%。1930年4月,股市反彈到297點,是典型的b浪反抽形態,很多人還以為牛市沒有結束呢,結果股市再次開始持續下跌,到1932年7月,股市跌到40.56點,才宣告見底,當月出現反彈。
中國股市也出現過類似情況。1993年2月,上證指數達到1558點後開始下跌,在1994年8月達到了325點,時間只一年半,但指數跌幅卻達到80%。最能反映時間因素的是深圳的成份指數,在1996年1月見底,調整時間也是35個月。在時間上恰好是3年。
這種調整,反映了兩國股市初級階段的基本特點:暴漲暴跌。比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價格指數於1928年10月1日開始編制,一年後股市見頂大跌。上證指數在1992年5月放開價格指數,1993年2月就見頂大跌。
1932年7月,美國股市開始上漲,到1937年3月達到最高195點,相對於此前的低點40.56點,上漲了近4倍,牛市的時間接近5年——54個月。隨著二戰的開始,美國股市開始下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在1938年3月就跌到97.5點,恰好下跌了50%。這跟1929年三個月跌一半的速度相比,顯然慢多了。
1938年和1939年,指數兩次回到150點以上,都無功而返,並從1941年8月開始經歷了連續9個月下跌的奇觀,1942年4月,指數跌到92.69點。相對於此前的195點,指數實際下跌52.8%。熊市持續的時間則超過了5年,為61個月。在年線上,則表現為1937年收陰線、1938年收陽線、1939-1942年連續3年收陰線的形態。
從那以後,美國股市進入了長期牛市。從低點啟動後剛4年,1946年5月,股市沖破200點創下213點的新高,隨後股市高位盤整了3年,到1949年6月達到160點,指數跌幅不過20%多一點。此後,指數連續11個月上漲,再創新高229點。1953年,指數接近300點。1966年,達到1000點。1974年,經過近8年的橫向整理,指數跌到570點,完成了一次長期整理,從此進入最大的主升浪——1987年8月達到2746點,兩個月後跌到1616點,繼續上行,2000年1月達到11908點。2002年10月,調整到7181點。如今,道瓊斯指數仍在1萬點附近徘徊。
⑷ 美國有幾個股市
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
納斯達克。
紐約股票交易所( NYSE )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大禮堂,企業成長的兵工廠。盡管讓人一夜致富的微軟,英代爾都在Nasdaq交易,紐約證交所仍是最大、最老、最有人氣的市場。電影中股市內人聲喧騰,比手畫腳的鏡頭,在使用電腦和電話交易的Nasdaq看不到。要感受那種金錢游戲的熱氣,只有來華爾街十一號的紐約證交所。
紐約證交所有二百零五年的歷史,目前約有2920支股票,包括大部份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美元。相較之下,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在Nasdaq,買賣在電話或電腦上談。
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依客戶所開的條件在埸內公開尋找買賣主,本身不左右價格,買方與賣方,實是在直接交易。在Nasdaq,買方或賣方跟交易員打交道,交易員隨意開價,買賣方無從得知他的成本。
紐約證交所的場內共有十七個馬蹄形的『交易站』,每支股票固定在某個交易站買賣。埸內人員分『專家』和『經紀人』兩批。專家守在交易站不動,只買賣自己分配到的六支股票。他們主持競標、執行買賣、記錄和傳送價格資訊。經紀人代表證券商,他們遊走各交易站,可買賣任何股票。電影中的股市鏡頭,多是一群經紀人在交易站前競標。專家就像拍賣會主持人,他必須從面前眾多經紀人的叫聲中選出最好的價碼。交易所里不準有任何秘密交易。
場內另一陣營是牆邊的『會員』攤位。紐約證交所共有四百八十名會員,多是證券商。會員攤位接到公司買賣的指令,立刻用行動電話告訴遊走的經紀人,經紀人再到交易站尋找買賣主。近年來,為增加效率,單純的指令已由證券商用電腦網路直接送到交易站,經紀人只處理大宗或復雜的指令。
紐約證交所電視廣告的口號是:『我們不僅是一個場地,更代表一種做生意的方式。』不管科技怎樣進步,面對面的交易永遠讓人覺得誠信與踏實,這就是紐約證交所獨特的魅力。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家美國大公司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例如IBM(行情 論壇)電腦公司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波音 公司 ( The Boeing Company (BA(行情 論壇)) )、奇異電器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行情 論壇)) )…等等。
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
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它跟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座落於紐約市的華爾街附近。
大致上的營業操作都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是一個中、小企業股票上市的場所。一般在美國交易所的股票價格較為偏低,所以投資者之股票買賣會高於一百股。
一些美國大公司在公司創立之初,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舉例來說,像艾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e Corporation (XOM(行情 論壇)))以及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M))。
店頭市場( Over-the-Counter (OTC) )
它是一個進行非上市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交易的地方。每位買者或賣者都是經過協議與議價來達成股票的買賣。不像證券交易所里一個專業經紀商底下只有一位經紀人,在店頭市場有許多位市場推動者 ( Market Makers ) 在幫客戶買賣股票
⑸ 美國哪些節日美股停盤
1、新年元旦正逢周日,休市
2、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休市
1986年1月美國總統里根簽署法令,規定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以紀念這位民權運動領袖,並將這一天定為聯邦的法定假日。
3、華盛頓誕辰,休市
4、耶穌受難日,休市
5、美國陣亡戰士紀念日,休市
6、美國獨立日,休市
7、美國勞工日,休市
8、感恩節,休市
9、聖誕節,休市
(5)美國5月14號股市擴展閱讀
一、美股交易時間:
美股和A股一樣都是有休市和開盤時間。只是在時間上有所不同而已。美股開盤時間相當於中國的晚上。美國股市交易時間較長,為美國東部時間9:30到16:00,也就是北京時間22:30到次日5:00,美國因為有夏令時間,因此夏天的交易時間與冬天相比會提前一小時,為北京時間21:30到次日4:00。
二、美股交易規則:
1、交易代碼
交易代碼則為上市公司英文縮寫,例如:微軟(microsoft)的股票交易代碼為msft。
2、交易單位
交易單位沒有限制,以1股為單位。
3、漲跌幅度
無漲跌幅度限制,原有股價漲跌單位為1/16美元,現今多改為小數點制(最低為1美分)。
4、開戶手續
買賣美國股票只需要開立一個證券戶頭,此證券戶頭同時擁有銀行戶頭的功能,若您將錢存進此戶頭但未購買股票,券商會付給您利息,但要扣10%的稅,如果想免稅可選擇自動轉存短期基金,由券商代為操作獲利。
5、交易手續費
買賣美國股票的手續費,不以「交易金額」的比率計算,而以「交易筆數」為基準,而且因券商的不同而有異。例如:在知名網路券商e*trade開戶交易,每筆交易手續費為14.99~19.99美元,若在擁有中文網站並有中文客戶服務的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交易,每筆手續費為29.95美元。
此外,還有一種收費模式是以「交易數量」為基礎進行計算的,不同券商的收費標准也有區別。例如知名美國網路券商盈透證券的交易費按照每股0.005美元收取,所以當投資者在一筆交易中買賣1000股時,盈透證券收費0.005×1000=5美元。
⑹ 美國股市5月4號怎麼多少
在中國境內、炒中國股票,問美國股票意義不是很大;如果問2017.5.4日的美國股市行情,已經過去了,更沒有意義;如果問2018.5.4日的美國股市行情,那就是未來時,未來變幻莫測,分析猜測更沒有實際意義。我看你是還沒睡醒,好好睡覺吧,別總在做噩夢了!
⑺ 1997年5月14日 以美國大投機家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對泰銖發動猛烈沖擊。
97年5月14日美國大投機家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首,主要沖擊的3個方面,股市、期市和匯市。
先在期市做多、匯市買進泰銖,再在股市大量吃進造成跟風,等股市升到外資機構都看空的時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時大量拋售股票和泰銖造成恐慌性拋售。 由於泰國房地產、股票市場,泡沫經濟膨脹,銀行呆賬增加,更加劇了泰國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7月2日,泰國貨幣危機終於全面爆發,並由此揭開了時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序幕。
⑻ 美國股市什麼時間開盤
美國股市的交易時間是在中國北京時間的夜裡,換成北京時間,美股夏令是晚上9:30開盤,清晨3:30收市(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冬令則晚上10:30開盤,清晨4:30結束(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
美國股市一天交易時間是不間斷的,也就是說中午不休息。
(8)美國5月14號股市擴展閱讀:
美國股市是指包含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及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Nasdaq Stock Market) 上市的股票 。目前主要由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三大股指來代表著美國股市的興衰。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1811年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從此有了美國股市。主要由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 三大股指來代表著美國股市的興衰。
美國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
股票是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像NYSE、NASDAQ和AMEX。有兩類主要的交易所,實體的和虛擬的。實體交易所就像電影和CNBC上所描繪的場面那樣,穿著藍馬甲的狂人,揮動著紙張,呼喊著價格。
虛擬交易所實際上是由電腦網路連接起來的,整個交易過程電子化。 股票在交易所交易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促成交易的最好辦法。
⑼ 美國股市歷次崩盤
紐約1929大崩盤 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給人們燙上了關於股市崩盤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 紐約1929大崩盤書籍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但回頭來看時,災難的發生甚至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完全聽憑盲目無情的恐慌擺布,狂跌不止。自殺風從那時起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 隨後的一段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自成立112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大崩盤發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著的投機者,接下來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維德在《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述的1929年股市崩盤前後的一個故事,成為那一時期投機者的經典寫照。 一個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財產有750萬美元,最初他還保持著理智,用其中的150萬購買了自由國債,然後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並且告訴她,那將是他們以後所需的一切花銷,如果萬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這些債券,一定不可以給他,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喪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來了。他就向妻子開口了,說需要追加保證金來保護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萬美元。他妻子剛開始拒絕了,但最終還是被他說服了。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們以傾家盪產而告終。 實際上,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噩運。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像其他人一樣,凱恩斯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盤,而且還低估了這次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凱恩斯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幾乎變得兩手空空。 後來憑借著敏銳的判斷力,到1936年的時候,他靠投資股市把財富又增長到了50萬英鎊以上(相當於現在4500萬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資金又縮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盤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陰影。 盡管股市暴跌最初影響到的只是富人,但這些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其成員掌握著大部分消費收入,構成了最大部分的個人儲蓄和投資來源。因此,股市崩盤導致美國經濟失去了由證券投資盈利形成的對支出的支撐。 股市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系和投資信託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響,金融動盪也因泡沫的破滅而出現。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盡管在泡沫崩潰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損失的人有限,但銀行無法避免大量壞賬的出現,而銀行系統的問題對所有人造成間接沖擊。 大崩盤之後,隨即發生了大蕭條。大蕭條以不同以往的嚴重程度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到1933年底,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還達不到1929年的1/3。實際產量直到1937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接著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更嚴重的是,股市崩盤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大恐慌再臨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國股民的黑色記憶,這一天美國股市又一次大崩盤。股市開盤,久違了半個世紀的恐怖重現。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這意味著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內即貶值了二成多,總計有5000億美元消遁於無形,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八分之一的財產瞬間蒸發了。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10月19日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 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與此相呼應,東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馬尼拉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於是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美林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響到的還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雜志上公布的美國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從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當天,當時的世界頭號首富薩姆·沃爾頓就損失了21億美元,丟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借著股市的牛氣,賺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積蓄便在跌落的股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崩盤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