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香港企業股市

香港企業股市

發布時間:2021-03-16 18:53:34

❶ 如何購買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的股票

大陸公民目前還沒有合法渠道購買香港上市公司股票。明確一點:非「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認購和交易的股票」,大陸公民目前是不能購買的。
為了在外匯管制下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以允許在資本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國內投資者往海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由香港政府部門最早提出了國內機構投資者赴海外投資資格認定製度制度(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DII)。
在QDII沒有正式施行之前,只可以通過某些特殊機構,購買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股票)。

❷ 香港臻雅集團是不是股票上市公司

亞集團是不是股市上市公司呢?

❸ 香港股票市場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共有1667家
分3個板
塊恆指成分股、紅籌股、國企H股

❹ 香港股市的股票種類有哪些

香港股市的股票主要分為藍籌股、紅籌股、國企股(H股)、創業板、專細價股(仙股)等。
藍籌股是屬指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發行的,在香港股市歷史優久,穩健績優,市值規模較大的股票,又稱「績優股」。在香港,恆生成份股一般被視為藍籌股。

紅籌股指紅籌股是指境外注冊、香港上市的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
國企股指又稱H股,是中國境內公司到香港上市的股票。一般而言,H股的上市企業規模相當大。
創業板是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於1999年第四季推出的一個新股票市場。創業板的上市資格比主板低。以增長公司為目標,行業及規模不限。
細價股是指股價較低不到1元的股票。
交易價格偏低的股票,交易價格在幾分錢水平的股票、在香港一般被稱為「仙股」。

❺ 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這就難以集中形成業績浪話題。香港市場既無法按上市企業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布排行榜,也難以評選什麼百強上市企業。」

❻ 香港公司的股票本是什麼

股票本是香港公司注冊下來之後的公司資料之一,一個綠色的本子,裡面有香港公司名字抬頭的空白股票本。
跟您簡單介紹下香港公司資料的各個用途:
1、公司注冊證書:相當於國內的營業執照.在證書左上角有公司編號.預約開戶時.銀行會問到.注冊證書長期有用不能掉了.要保存好.
2、商業登記證:相當於國內的稅務登記證.有一年的使用期限.到期需要更換.中間有公司的稅務編碼.右邊有登記證的費用.
3、法團成立表格NNC1:7頁紙包含了公司的內部信息.例如:注冊資金.首次年審需要提供的.NNC1的小票不要撕了.因為銀行要這小票來確認貴司的繳費信息.有去政府受理.
4、英文章程:有8本.開戶需要帶2本.其餘在轉股或更改名字.做賬時需要提供的.都只認原件.另外有1本白色是中文樣本.
5、公司印章:有三枚.分別是長行章.圓子改錯章.鋼印.長形章相當於財務章.董事章都是要長形章.圓子改錯章用於修改錯誤的合同.另外開交通銀行賬戶時需要帶上.鋼印相當於授權章.
6、內部支票本:獎勵員工.年底可以取分紅.
7、公司董事會議冊:公司內部改動時才要用的.一般不用到
望採納,謝謝,不明白可以追問或者私聊我

❼ 香港是哪年有股市的剛開始有哪幾家上市公司

香港股市發展歷史

1866年 非正式證券交易市場成立。
1891年 香港經紀協會成立,證券交易市場正式開始。
1914年 香港經紀協會易名為香港經紀商會。
1921年 香港第二間交易所 — 香港股份商會成立。
1947年 兩所合並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合力重建二次大戰後的香港股市。

60年代銀行風潮令不少公司被迫減少向銀行借貸,轉向股市集資,從此活躍了香港股市。
1969年 遠東交易所成立。

70年代 港股於73年創1774.69點新高後74年暴跌至150.11點。同期兩間證券交易所成立。
1970年 金銀證券交易所成立。
1971年九龍證券交易所
1973年 大市於3月9日創出1774.69點新高後,因假股票及石油危機而大跌至1974年的150.11點。
1976年 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讓投資者可透過逾130家交易所參與者買賣期貨及期權合約。

80年代 港股經歷三次大起大落,分別於81年、87年及89年。同期四間證券交易所合並成為香港聯合交易所。
1980年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
1981年 物業市道強勁帶動港股見1810.20點的高位,但由高通脹帶來的高息潮使香港地產陷入低潮,加上97回歸問題使港股大跌至1982年12月的676.3點。
1984年 中英草簽了中英協議,物業市道復甦,出口轉旺及中國大陸開放,帶動香港經濟,港股重拾升軌。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九龍證券交易所及香港聯合交易所合並,並採用電腦輔助交易系統進行證券買賣。同年港股沖破73年及81年高位。
1986年 10月1日港股見3968.7點高位後因美國股災及香港停市,港股大挫至12月的1973.96點。
1987年至89年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年中港股升至3329.05點,其後因突發事故而下挫至2022.15點。

90年代 港股經歷兩次大起大落,分別於93年及97年。98年港府更因抗衡炒家操控本港金融市場而入市購買逾千億藍籌股票,令恆指由6454點反彈。
1990年 港股7月見3559.89點後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而下跌。
1991年 11月後中英達成新機場備忘錄,港股因海外資金相繼入市而逐步上升至92年8月的9239.67點。
1992年 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投入服務。
1993年 外資大量湧入,恆指急升12599點。
1994年 17間上市公司股份可沽空買賣。同年因美國突然加息,外圍債券市場下跌及部份資金撤離香港,令恆指挫40%至接近6900點。
1995年 期權交易市場成立。同年美息見頂及香港公司盈利回升,港股亦回升。
1997年 恆指見16820點新高後,因國際炒家狙擊港股匯而急挫五成,港息更一度抽高至300厘。
1998年8月 港府入市干預,買逾千億藍籌以抗衡炒家操控港股、匯市及息口,令港股反彈至00年初的18000點。
1999年 創業板股票市場於年底成立。

千禧年 港股升至18000點後回落至現時的12000點水平;創業板指數更跌至7月份的239點新低。
2000年中 香港聯合交易與香港期貨交易所實行股份化後,與香港中央結算合並成為香港交易所,並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紹形式在聯交所上市(上市編號:0388)。同年由於加息、原油價升及科網股泡沫爆破,港股由18000點下跌至14000點水平後於14000點至16000點之間徘徊,創業板則由3月份的逾千點高位下降至年底的300點水平。
2001年 美國經濟放緩拖累本港經濟,加上 「911事件」發生,令港股由年初的16000點水平持續下跌,最低跌至8894點。
2002年 美經濟自谷底大幅反彈,於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季錄得6.5%的增長,帶動港股一度升至12000點水平。惟其後受美經濟增長減慢甚至有機會陷入雙衰退的危機,加上美會計丑聞不斷,美股道指於7月跌至7533點低位,港股亦回落8772點低位。
2003年首8月 恆指因SARS疫症肆虐本港而跌至8332點低位,其後大陸放寬國內人士到港旅遊的限制及推出CEPA等多項利好政策,令恆指大幅反彈至萬點以上。

❽ 香港股票市場裡面都是香港的公司嗎 裡面有沒有國外的企業比如美國某公司在香港上市有嗎

不都是香港的公司,比如騰訊QQ就是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等等,一般大型公司都有一兩家子公司在香港上市。美國的公司一般選擇在美國上市,至少美國目前還是金融強國。

❾ 企業經過多長時間能上香港股市

香港資本市場有主板和創業板市場之分。創業板市場主要面對規模較小,但是具有較高增長潛力的公司,對上市企業的要求較為寬松。主板市場面對規模大、較為成熟的企業,對上市企業的要求較為嚴格。

(一)主板市場

1、財務要求

(1)過去三個財政年度至少5,000萬港元盈利(最近一年盈利至少2,000萬,以及前兩年累計盈利至少3,000萬港元),同時上市時市值至少達到2億港元;

(2)上市時市值至少達到40億港元且最近一個經審計財政年度的收入至少為5億港元;

(3)上市時市值至少達20億港元,最近一個經審計財政年度的收入至少5億港元,且前三個財政年度來自營運業務的現金流入合計至少1億港元。

2、會計准則為《香港財務匯報准則》或《國際財務匯報准則》,經營銀行業務的公司必須同時遵守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的《本地注冊認可機構披露財務資料》

3、營業記錄及管理層

在至少前三個財政年度管理層大致維持不變,在至少最近一個經審計財政年度擁有權和控制權大致維持不變。

4、最低市值

新申請人上市時證券與其市值至少為2億港元。

5、公眾持股的市值

新申請人與其證券上市時由公眾人士持有的股份的市值至少為5,000萬港元。

6、公眾持股量

須占發行人已發行股本至少25%。

7、股東分布

持有有關證券的公眾股東須至少為300人,持股量最高的三名公眾股東實益持有的股數不得占證券上市時公眾持股量逾50%。

(二)創業板市場

1、財務要求

創業板申請人須具備不少於2個財政年度的營業記錄,包括:i日常經營業務有現金流入,於上市文件刊發之前兩個財政年度合計至少達2,000萬港元;ii上市時市值至少達1億港元。

2、會計准則為《香港財務匯報准則》或《國際財務匯報准則》,經營銀行業務的公司必須同時遵守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的《本地注冊認可機構披露財務資料》。

3、營業記錄及管理層

新申請人必須具備2個財政年度的營業記錄:i管理層在最近2個財政年度維持不變;及ii最近一個完整的財政年度內擁有權和控制權維持不變。

4、最低市值

新申請人上市時證券與其市值至少為1億港元。

5、公眾持股的市值

新申請人與其證券上市時有公眾人士持有的股份市值須至少為3,000萬港元。

6、公眾持股量

須占發行人已發行股本至少25%。

7、股東分布

持有有關證券的公眾股東須至少為100人,持股量最高的三名公眾股東實益持有的股數不得占證券上市時公眾持股量逾50%。

❿ 一般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價格是多少。

港股價格差別很大,藍籌股就貴,垃圾股就便宜(俗稱仙股)。
按照昨天的收盤價格,

最貴的:00388港交所,每股194.5港幣
最便宜:01246毅信控股,每股0.015港幣

閱讀全文

與香港企業股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