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航空公司員工罷工的原因
都是金融危機造成的
本來競爭就激烈,金融危機一來,公司就開始裁員,原來兩個人乾的活給一個人干,但待遇沒有變,員工就不滿意了
Ⅱ 英國總罷工發生在何年
1926年
1926 年英國工人舉行的反對資本家階級加強剝削的總罷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經濟長期蕭條,采礦、紡織等工業部門處於衰落狀態。為擺脫困境,煤礦主企圖加強剝削,於1925 年6 月宣布延長工作時間,削減工人工資,並以同盟歇業相威脅。煤礦工人在其他工會的支援下,拒絕煤礦主的條件,准備同盟罷工。政府和資產階級沒有作好准備,暫時讓步休戰,維持現狀,同時積極儲備物資,加強警察力量,以對付總罷工。1926 年4 月,在政府的支持下,煤礦主再次發動進攻,並於5 月1 日同盟歇業。運輸、印刷、冶金、化學、建築、電力、機器製造等部門的工人採取聯合行動,自5 月3 日午夜起,分批投入總罷工,總人數達600 萬。大部分企業停產,交通運輸癱瘓,全國經濟生活一片混亂,給政府造成巨大壓力,使其不得不動用軍隊承擔生產和運輸。斗爭受到國際無產階級的同情和支援,英國共產黨發揮了積極作用。政府大批逮捕罷工積極分子。把持罷工領導權的工會總理事會害怕鎮壓,擔心失去對日益高漲的工人運動的控制,與官方代表秘密談判達成妥協,於5 月12 日宣布停止罷工。煤礦工人孤軍作戰,處境艱難,至11 月被迫復工。此次罷工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罷工,暴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深刻矛盾,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
Ⅲ 1926年英國大罷工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1926年英國大罷工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統治階級為對付這次罷工作了長期的、周密的准備,並動用了軍隊、警察和整個國家機器反對工人階級。工人方面雖然人數眾多,但工會的最高領導權掌握在右翼領導人手中,他們隨時准備同資本家妥協,不願領導工人群眾進行堅決的斗爭。右翼領導人推行階級投降主義政策,破壞了工會運動的團結。另外,改良主義在工人隊伍中有根深蒂固的影響。英國共產黨人數少,在工人中影響不大,起不到領導核心的作用。
Ⅳ 1928年英國工人罷工為什麼會失敗
罷工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領導罷工的工會總理事會掌握在工黨右翼分子之手;其二,英國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老奸巨滑,富有反革命斗爭經驗。
Ⅳ 英國發生「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罷工」,英國還發生過哪些著名的罷工事件
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工業時代是最先到來的,工人運動也是時常發生的。例如1926年 英國工人總罷工、1984-1985年 英國礦工大罷工、2011年 200萬人罷工抗議政府養老金制度改革等。
2011年 200萬人罷工抗議政府養老金制度改革,參與人士達到200多萬,很多基礎設施遭到影響,學校、醫院、邊檢以及地方公共服務受到影響。英國邊境局雇員、國家醫療服務系統的護士和後勤管理人員、公立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參加了這場由30家工會發起的罷工。這是英國歷史上爆發的又一場影響范圍廣、參與人數多的罷工運動。
Ⅵ 英國歷來發生的罷工事件,工人都可以完勝資本家嗎
罷工事件工人並不可以都完勝資本家。資本家都是靠剝削來賺取利潤的,即使最後資本家做了退讓,答應了工人的條件,工人只是滿足了自己部分的權益,並不能稱之為勝利,最後還是要給資本家打工來賺取生活資本,利潤最大化的仍然是資本家。
罷工作為工人維護權益的一種手段是非常極端的方式,往往是階級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1912年3月1日爆發了大罷工,是日,多達100萬礦工一起罷工。政府出面干預,議會被迫匆忙通過了一項煤礦最低工資法令,規定了地方工資最低標准,部分地滿足了礦工們關於確定最低工資的要求。此後,這一最低工資法令逐漸推廣至其他行業中,一直延續至今,並為其他許多國家所採用。
Ⅶ 英國大罷工讓工人階級有了哪些認識
在英國大罷工的過程中,工人群眾的先進部分逐漸認清了工會官僚們的叛賣嘴臉,認識到以革命領導取代改良主義領導的重要性。在1927年1月20日舉行的工會執委會特別代表會議上,許多代表對總理事會在罷工前缺乏准備,在罷工斗爭中同塞繆爾進行秘密談判,和在未從政府提到任何許諾的情況下就停止罷工等問題進行的批評,就表明了基層工會對總理事會投降主義政策的認識。工人階級的先進部分從痛苦的經歷中認識到,政府是有產階級利益的忠實捍衛者,當勞資沖突影響到整個統治階級利益時,政府就會動用整個國家機器,來捍衛資本的利益。因此,工人階級要捍衛自身的利益,就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資產階級進行頑強的斗爭,方有可能取得勝利。1926年總罷工雖然失敗了,但它顯示了工人階級團結戰斗的偉大力量,在英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Ⅷ 總罷工的失敗給英國工人運動造成了哪些嚴重後果
總罷工的失敗給英國工人運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資產階級趁機降低工資、延長工作時間和限制工會權利。1926年7月1日,國會廢除了1919年頒布的七小時工作日法,在煤礦重新恢復八小時工作日制。1927年7月,國會通過《勞資爭議與工會法》。宣布總罷工為非法。凡是發展為一個行業或是工業部門以外的「圖謀直接地或以使社會遭受困難的方法來強迫政府」的罷工,都在禁止之列。群眾性的糾察活動受到限制。法律禁止工會用工會經費支持他們在公共團體中的代表,禁止國家機關工做人員和郵務人員參加職工大會和工黨,限制工會為工黨籌集政治基金。這一反動立法極大地削弱了工人階級在長期斗爭中爭得的權利。
Ⅸ 2011年英國大罷工的事件介紹
此次罷工由全英教師工會、公共和商業服務工會等20多個工會聯合組織,參與者包括教師、政府工作人員、警察、邊檢人員、法院人員、機場工作人員、環衛工人等。屆時,人們還將在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十餘座城市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全國有逾200萬人走上街頭。全英各地學校、醫院、政府機構、入境邊檢等公營部門的服務停滯或受嚴重影響。
在議會大廈門前,警方已用路障將大廈嚴密包圍,防止示威者闖入。大廈外有數十名打著「公共和商業服務工會」旗號的示威者者手舉標語、橫幅進行抗議。一位名叫海倫·凱特的老人坐在輪椅上也參與了示威行動。她對記者說,自己今年已經89歲,她認為政府的養老金改革計劃是對像她這樣的退休者的掠奪 。
Ⅹ 歷史上世界著名的罷工事件有哪些
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工人運動的發源地。工會勢力在英國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根據英國全國工會年會的數字,英國工會年會的組織會員,也就是大大小小的其他行業工會,超過50多個,涵蓋了650萬會員。在英國歷史上,工會成員人數最高點是1979年的1300萬人。工會成員在所有工人中所佔比例(又稱為工會密度)為26%。
罷工可以被視為工人參與公共政治的一種手段。20世紀初,英國工人通過罷工這個有力武器與資方進行斗爭。60年代後,英國經濟惡化,通貨膨脹加劇,到了80年代,撒切爾夫人和工黨政府都對工會政策進行了改革和調整,使得工會在維權方式、法律地位等方面都產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由於英國政府大幅度削減了公務人員和教師的待遇,使得罷工的浪潮又風起雲湧起來。
1912年 英國100萬礦工大罷工
1912年3月1日爆發的英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罷工則最終催生了最低工資法令的出台。1911年底,英國礦工們就爭取實現最低工資舉行全國罷工的問題進行了投票,結果多數贊成罷工。經過醞釀和籌劃,1912年3月1日爆發了大罷工,是日,多達100萬礦工一起罷工。政府出面干預,議會被迫匆忙通過了一項煤礦最低工資法令,規定了地方工資最低標准,部分地滿足了礦工們關於確定最低工資的要求。此後,這一最低工資法令逐漸推廣至其他行業中,一直延續至今,並為其他許多國家所採用。
1926年 英國工人總罷工
1926年5月3日,英國工會發動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總罷工。原由是政府取消了戰後補貼使礦工工資降低而引起的。可在10多天里,有煤礦、運輸和鋼鐵企業400萬工人聯合罷工。
在其他各工會同力支持下,礦工們堅信罷工會勝利,但公眾認為工人罷工出於被迫。政府的強硬態度使許多人從中得利,自願填補空缺。當工會委員會提出的妥協建議遭到礦工們的拒絕之後,工會委員會宣布停止罷工,其理由是沒有妥協便無法達成協議。因此,100多萬礦工在無人支持的情況下繼續罷工。5月12日,全面罷工結束。
1979年「不滿之冬」罷工
1979年的冬天,在英國罷工歷史上是最著名的一幕。「不滿之冬」(Winter of discontent),這句話還是當年的工黨首相卡拉漢引自莎士比亞,來形容當年的混亂。當時的執政的工黨政府面臨著勞資糾紛、失業率陡增等一系列困難局面,最終導致了1978-1979年的英國工人「不滿之冬」大罷工。事件造成首相詹姆斯·卡拉漢(James Callaghan)的工黨政府聲望急挫,隨後更在1979年5月的國會大選遭撒切爾夫人領導的在野的保守黨擊敗。
1984-1985年 英國礦工大罷工
1984至1985年的英國礦工罷工是一個影響英國煤炭業的重大產業行動,這場罷工對英國工業關系具有決定性影響,罷工的失敗極大削弱了英國的工會運動。罷工也被看成是瑪格麗特•撒切爾政府和保守黨的在政治及意識形態上的一場重大勝利。由於全國礦工工會(NUM)在1974年的罷工曾讓希思政府下台,包括執政的保守黨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全國礦工工會是英國最強大的工會之一,因此1984-1985年的礦工罷工成了具有象徵意義的(階級)斗爭。罷工以礦工失敗宣告結束。撒切爾政府的自由市場方案得以鞏固。全國礦工工會的政治權力被永久性地削弱了。
2011年 200萬人罷工抗議政府養老金制度改革
英國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在2011年11月30日為抗議政府的養老金制度改革計劃舉行了一天的大罷工,200多萬人放下手頭的工作,學校、醫院、邊檢以及地方公共服務受到影響。英國邊境局雇員、國家醫療服務系統的護士和後勤管理人員、公立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參加了這場由30家工會發起的罷工。這是1926年175萬人參加的煤礦工人大罷工和1979年150萬人參與的公共部門罷工後英國歷史上爆發的又一場影響范圍廣、參與人數多的罷工運動。
2013年 英國教師大罷工。英國一些地區的教師在2013年10月17日舉行大規模罷工。倫敦、坎布里亞以及英格蘭東南、東北和西南不少地區的教師因薪酬和養老金問題參加罷工。罷工由全國教師工會(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s)和教師聯盟(NASUWT)組織。教師罷工地區的2600多所學校完全關閉,佔全部學校數量的27%。這次罷工的起因是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的一項提議。根據這一提議,英國教師的薪酬將和業績掛鉤,工作量面臨增加,養老金制度也將發生變化。沒有啦,沒有中國的,全是英國的,能採納嗎?求採納啊!!!